Ⅰ 为什么王丽坤、水原希子、马苏赖在戛纳红毯哄都哄不走
随着中国影视业的快速发展,戛纳电影节的中国面孔已经司空见惯。
戛纳电影节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推动电影节发展、振兴世界电影产业、为世界电影人提供国际舞台的初衷。除了坚持节日的初衷,节日还准备接受新的理念和理念。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艺术节在保持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他们致力于在电影界寻找新人,为电影节创造一个交流和创作的平台。
原来王丽坤和水原西子是迪奥的代言人他们是红毯搭档,应该一起走过红毯。然而,这位日本小姐水原希子不停地翻动裙子,搔搔头,逗得人们发笑,但她就是没有离开。王丽坤从容优雅地走上红地毯,然后退后等待戏精小姐。水原希子的红毯之旅也被网友戏称为“陀螺精本精”,真是无辜。
Ⅱ 历届戛纳电影节中国获奖影片大盘点,你最喜欢哪
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的第71届戛纳电影节落下帷幕。中国军团的存在感也是相当高,章明新片入选平行单元“导演双周”;魏书均的短片《延边少年》获得“短片特别提及奖”;担任主竞赛评委的张震;以及第五次入围主竞赛单元的贾樟柯和他的《江湖儿女》。虽然《江湖儿女》颗粒无收,但在首映时,呼声很高。
1993年陈凯歌凭《霸王别姬》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这部电影可谓是华语电影巅峰之作,至今无电影可以媲美。该片改编李碧华的同名小说,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你若问,这部电影到底有多好看?我只能告诉你,百看不厌,此片不止征服了戛纳,还征服了世界。曾被称为东方版的《乱世佳人》。
5、《戏梦人生》
Ⅲ 戛纳电影节一共分为哪几个单元
戛纳电影节共分九个主要单元,
1. Compétition (In Competition) 主竞赛单元
主竞赛单元是戛纳电影节的主要活动,在该环节展映的影片将角逐电影节各类奖项,其中的最高荣誉——金棕榈奖(Palme d'Or, Golden Palm)能为获奖影片带来可观的票房收入和全球关注及发行渠道。该单元一般只接受叙事类影片,不过偶尔也会有纪录片闯入。
2. Hors Compétition (Out of Competition) 非竞赛单元
非竞赛单元严格来说并不是戛纳电影节的正式组成部分,不过在电影节创办之初,这个环节就一直存在。在该环节展映的影片多是未能达到参与竞赛单元标准(meet the criteria for entering the competition)。
3. Un Certain Regard (A Certain Regard) 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单元创立于1978年,意在吸收一些难以归类的小众影片。该单元创立之初并未设立奖项,不过近几年也开始颁发“一种关注”奖。
4. Cinéfondation 电影基金会单元
电影基金会单元在1998年成为戛纳电影节的一部分,主要展映全球电影学院制作的中、短片。该单元有自己的评选委员会,并且会对该环节获奖的前三名颁发现金奖励。
5. Cannes Classics 戛纳经典单元
戛纳经典单元创立于2004年,主要是利用修复的胶卷放映一些经典影片,向全球电影发行公司、版权所有者、电影资料馆,以及国家档案库的工作成果致敬。
6. Semaine Internationale de la Critique (SIC) (International Critics' Week) 国际影评人周
国际影评人周由法国影评人工会创立于1962年,是戛纳电影节最古老的一个单元,主要关注电影界新人的作品。该单元主要包括14部由初次或二次制作电影的新人制作的故事片或短片角逐奖项,以及特别放映环节。参赛电影由影评人周提名的国际影评人小组选出,获奖者会得到现金奖励。
7. Quinzaine des Réalisateurs (The Directors' Fortnight) 导演双周
导演双周由一群法国导演于1968年创立,目的是在不受政治、审查和精英主义影响下放映影片。
8. Marché Film (The Film Market) 电影市场
电影市场是电影节举办的终极目标,所有电影从业人员汇集一处,商谈与电影有关的各种交易。
9. L'ACID (the Association Cinema Independent pour sa Diffusion) 独立电影推广协会
该环节由独立电影推广协会赞助,旨在为独立电影寻找全球发行渠道。该环节被纳入戛纳电影节已超过16年,不过在最近几年才得到电影节的官方认可。独立电影推广协会单元每年会放映9部尚未在全球发行过的故事影片。
Ⅳ 中国有哪些影片入围戛纳电影节
2023年中国入围戛纳电影节的影片有:
《青春》入围主竞赛单元、《黑衣人》入围特别展映单元,《燃冬》入围一种特别关注单元、《河边的错误》入围一种特别关注单元、《小白船》入围导演双周单元、《夏日闭巧副本》入围导演双周短片单元、《一个散步的夜晚》入围影评歼段人周短评竞赛单元;
历届入围华语影片有:《荡妇与圣女》、《倩女幽魂》、《杨贵妃》、《武则天》、《侠女》、《阿Q正传》、《孩子王》、《菊豆》、《边走边唱》、等。
1959:《荡妇与圣女》
1960:《倩女幽魂》
1962:《杨贵妃》
1963:《武则天》
1975:《侠女》
1982:《阿Q正传》
1988:《孩子王》
1990:《菊豆》
1991:《边走边唱》
1993:《霸王别姬》、《戏梦人生》
1994:《活着》、《独立时代》
1995:《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好男好女》
1996:《风月》、《南国再见,南国》
1997:《春光乍泄》、《冰风暴(英语)》
1998:《海上花》、《洞》
1999:《荆轲刺秦王》、《天上人间》
2000:《鬼子来了》、《一一》、《花样年华》
2001:《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你那边几点》
2002:《任逍遥》
2003:《紫蝴蝶》
2004:《2046》
2005:《青红》、《最好的时光》、《黑社会》
2007:《蓝莓之夜(英语)》
2008:《二十四城记》
2009:《春风沉醉的夜晚》、《复仇》、《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英语)》、《脸(法语)》
2010:《日照重庆》
2013:《天注定》
2015:《刺客聂隐娘》、《山河故人》
2018:《江湖儿女》
2019:《南方车站的聚会》
2023:《青春》、《燃冬》、《河边的错误》、《小白船》、《夏日副本》、《一个散步的夜晚》、《黑衣人》
历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华人评审
一、主竞赛单元
1、评审团主席
2006年(第59届):王家卫
2、评审团成员
1997年(第50届):巩俐
1998年(第51届):陈凯歌
2001年(第54届):杨德昌
2002年(第55届):杨紫琼
2003年(第56届):姜文
2004年(第57届):徐克
2005年(第58届):吴宇森
2006年(第59届):章子怡
2007年(第60届):张曼玉
2009年(第62届):舒淇
2011年(第64届):杜琪峰、施南生
2013年(第66届):李安
2014年(第67届):贾樟柯
2018年(第71届):张震
二、一种关注单元
评审团成员
2013年(第66届):章子怡
三、短片单元
1、评审团主席
2005年(第58届):杨德昌
2007年(第60届):贾樟柯
2008年(第61届):侯孝贤
2、评审团成轿改键员
2009年(第62届):章子怡
四、电影基石单元
1、评审团主席
2007年(第60届):贾樟柯
2008年(第61届):侯孝贤
2、评审团成员
2009年(第62届):章子怡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戛纳电影节
以上内容参考:界面新闻-片单|第76届戛纳电影节公布入围影片,华语电影时隔四年再度出战主竞赛
Ⅳ 历届戛纳电影节华人获奖作品有哪些
历届戛纳电影节华人获奖作品如下:
1959年,田琛的《荡妇与圣女》成为首部正式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中国电影。
20世纪60年代,李翰祥的《倩女幽魂》(1960年)、《杨贵妃》(1962年)、《武则天》(野段粗1963年)三度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杨贵妃》因富丽堂皇的宫燃宏廷布景和服饰获得技术大奖,成为首部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华语电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将中国武侠电影推向了世界。
1983年,岑范的《阿Q正传》成为首部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大陆电影。
1990年,张艺谋的《菊豆》获得首届路易斯-布努埃尔奖。
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是华语电影首次获得金棕榈奖;侯孝贤的《戏梦人生》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葛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帝。
1995年,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1997年,王家卫凭《春光乍泄》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王家卫成为首位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
1999年,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屠居华)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2000年,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杜可风、李屏宾、张叔平),梁朝伟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姜文的《鬼子来了》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杨德昌凭《一一》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1年,侯孝贤的《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杜笃之)、蔡明亮的《你那边几点》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2002年,伍仕贤的短片《车四十四》成为首部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华语短片;廖琴的《哭泣女人》获得一种关注单元特别提名奖。
2004年,张曼玉凭法语电影《清洁》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后、首位亚洲戛纳影后;巩俐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大奖。
2005年,王小帅的《青红》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2006年,王家卫成为首位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的华人;王超的《江城夏日》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大奖。
2007年,王家卫的英语片《蓝莓之夜》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同时成为开幕影片,是戛纳国际电影节首次以华人导演的电影作为开幕影片。
2009年,梅峰凭《春风沉醉的晚上》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是继王小帅凭《左右》在柏林国际电颂镇影节获奖后,中国编剧第二次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得最佳剧本奖;杨紫琼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大奖。
2010年,王小帅的《日照重庆》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13年,贾樟柯凭《天注定》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2015年,贾樟柯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金马车奖,成为首位获得金马车奖的华人导演;侯孝贤凭《刺客聂隐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17年,邱阳的短片《小城二月》获得中国首座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2018年,魏书钧的短片《延边少年》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提名奖。
2021年,唐艺的短片《天下乌鸦》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2022年,由中国导演陈剑莹导演的短片《海边升起一座悬崖》获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戛纳电影节的创立
20世纪30年代末,法国有感于当时德国、意大利高涨的法西斯主义气焰。1936年,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大力运作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拍摄当年的柏林奥运会。
1938年,德国纪录片《奥林匹亚》(Olympia)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夺下最佳外国影片“墨索里尼杯”。
于是法国公共行政及艺术部部长尚·杰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蓝杰(Philippe Erlanger)的建议,决定在戛纳创立新的国际电影节,全名为“国际电影节”(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选择戛纳作为举办地点是因为气候舒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戛纳国际电影节
Ⅵ 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为荣获此奖项的中国电影人有
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中国唯一的“金棕榈奖”得主——陈凯歌。
回顾戛纳电影节历史,华语电影只有一次摘得金棕榈,即1993年第46届中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在华语电影史上的地位,基本处于无可争辩的巅峰,它以恢弘而细腻的表达,将历史创伤、情感深度、艺术高度完美融合在一起,位居豆瓣top250中的第二名,仅次于《肖申克的救赎》。
《霸王别姬》之所以能荣膺金棕榈,或许在其极致与深厚。这正是一般以「中庸」为深层思想基础的华语电影所难以抵达的境界。
国内尤其是内地导演,创作思潮的根系,仍是儒家中庸的传统文化,即使刻意求变的新导演,也难以逃脱其「束缚」,绝大部分导演无法对生命、人生、人与世界的关系等进行彻底思考,所以很难拍出直击灵魂的作品。
Ⅶ 戛纳电影节落幕,都有哪些中国作品获奖
都有星空下的悬崖,还有孤独以及人世间,还有重生之门,法医秦明这些中国作品获奖了。
Ⅷ 哪些中国人在嘎纳电影节获过奖
戛纳国际电影节中国人获奖情况:1964年唐澄的《小蝌蚪找妈妈》(水墨动画片)获得第四届戛纳电影节荣誉奖 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获得戛纳技术奖,成为首部折桂戛纳的华语电影。 1990年张艺谋的《菊豆》获得路易斯-布努埃尔奖。 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获金棕榈奖,侯孝贤的《戏梦人生》获评委会大奖。 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获得评审团大奖,葛优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帝。 1997年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春光乍洩》,入选影展竞赛单元,王家卫并夺得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 2000年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获得最佳艺术成就奖,梁朝伟凭此片荣膺戛纳影帝,姜文的《鬼子来了》获得评委会大奖,杨德昌的《一一》获得最佳导演奖。 2002年伍仕贤导演的电影短片《车四十四》成了入选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首部华语短片。 2004年张曼玉以法国电影《清洁》获得戛纳影后桂冠。 2005年王小帅的《青红》获得评委会奖。 2006年,王家卫成为第一个担任戛纳评委会主席的华人。
Ⅸ 戛纳电影节中获奖的中国人
1993年,中国导演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获得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奖。
1994年,张艺谋导演带着影片《活着》来到戛纳,并一举获得评审团大奖,同时男主角葛优凭借此片获得戛纳影帝称号。
Ⅹ 中国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过那些奖
截至到2019年5月6日,中国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过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委会特别大奖、特别技术奖、金棕榈奖、最高综合技术奖、最高技术大奖,获奖影片及时间如下:
1、《杨贵妃》
1962年李翰祥执导的《杨贵妃》获最高技术大奖。该片改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主要讲述杨贵妃深得唐明皇的宠爱,贵妃之兄杨国忠凭妹显贵,位居丞相,却因为贪赃枉法,引起军民共愤。最终贵妃走到梨花树下投缳自尽,整部电影相当悲情。
2、《侠女》
1975年胡金铨执导的《侠女》夺得第28届戛纳电影节最高综合技术奖。该片根据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同名小说《侠女》改编,讲述明代书生顾省斋为了妻子,与东厂交锋对决的故事。《侠女》的武侠题材、戏曲美学和东方思考的完美结合,被后世的武侠电影模仿与借鉴。
3、《霸王别姬》
1993年陈凯歌凭《霸王别姬》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这部电影可谓是华语电影巅峰之作,至今无电影可以媲美。该片改编李碧华的同名小说,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4、《戏梦人生》
1993年侯孝贤执导的《戏梦人生》获评委会大奖。它是一部记实性电影,以李天禄前半生的生活经历为叙事主线,李老本人的口述回忆与拍摄重塑的场面相互穿梭交织,以李天禄的个体经历呈现出台湾自清末至1945年日本投降五十年间的历史风貌。
5、《活着》
1994年张艺谋执导的《活着》获评委会大奖。这是一部关于近代中国史诗的电影,影片以中国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为背景,通过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电影和原著比较起来,基本接近于原著,也算是华语电影的一座巅峰。
6、《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1995年张艺谋执导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最高技术大奖。该片讲述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乡村少年水生来到上海滩投奔六叔,被安排伺候歌舞皇后小金宝所引出的黑帮悲情故事。也是张艺谋把文艺元素和类型片融合得更加成熟的一部。
7、《春光乍泄》
1997年王家卫凭《春光乍泄》夺得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影片讲述了一对同性恋人前往南美游玩,因迷路都留在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结果却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而分手的故事。这部电影无论从镜头、情节、主旨、美感都运用到了极致。是王家卫最有水准的一部电影。
8、《荆轲刺秦王》
1999年陈凯歌执导的《荆轲刺秦王》获第52届最高技术大奖。该片讲述了公元前三世纪的中国,雄心壮志的嬴政如何统一天下,而不惜铲除一切阻碍,最后建立空前帝国的经过。《荆轲刺秦王》中,陈凯歌把那个时代的历史,很艺术地搬到银幕上,算是对历史的敬畏。
9、《鬼子来了》
2000年中国导演姜文执导的《鬼子来了》获第53届评委会特别大奖。影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村子的农民看管照顾日本俘虏却招来日本军队屠杀的故事。影片反映了中国人忍让但坚韧不拔的性格。
10、《花样年华》
2000年,王家卫执导的《花样年华》获第53届特别技术奖。此片由王家卫自编自导,改编自刘以鬯的《对倒》,讲述了一个关于迁徙的爱情故事。《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经典的电影。
11、《一一》
2000年杨德昌执导的《一一》夺得最佳导演奖。这是一部刻画出家庭亲情及生命意义的电影。本片主演讲述了简南俊一家人的各自生活轨迹直至婆婆病逝的故事。也是杨德昌遗作。
12、《青红》
2005年由王小帅执导的《青红》获第58届评委会大奖。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父亲认定迁回上海才是唯一的幸福,于是将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女儿,因此扼杀了青红人生中最可贵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青红》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探索家族长老和子嗣之间矛盾冲突的家庭故事。
13、《春风沉醉的夜晚》
2009年娄烨导演,梅峰担任编剧的《春风沉醉的夜晚》获得最佳编剧奖。影片讲述2007年的南京发生的两男一女的情欲故事,姜成和他的朋友罗海涛驱车前往海边,偶遇了漂亮女孩晓雪,随后三个人之间展开了一场欲望的斗争。这是一部特别安静的电影,没多少对话,就连戏剧冲突都少。
14、《天注定》
2013年贾樟柯执导的电影《天注定》获最佳编剧奖。影片主要讲述了三儿骑摩托回家,与大海擦肩而过。大海焦灼于村里的煤矿被私人侵占。小玉告诉男友这个春天他们的感情要有个决定。广州,小辉不停地换工作。四个中国不同地域的人,他们交错相遇,各自面对生活之中的忧伤,爱与希望。这是贾樟柯最与众不同的一部影片。
15、《刺客聂隐娘》
2015年侯孝贤凭《刺客聂隐娘》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影片取材自唐代裴刑短篇小说集《传奇》里的《聂隐娘》一篇。主要讲述了聂隐娘幼时被一道姑掳走,13年后被送回已是一名技艺高超的传奇女侠的故事。这也是侯孝贤拍出的最美电影,浓浓的唐朝古风,美到令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