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敦煌数字展厅莫高窟电影观后感400字
敦煌莫高窟观后感
初次来西北,对于这里的风土人情很是陌生,只觉得这里的一切都很纯朴,大气而不张扬。而对于敦煌,对于莫高窟,更是让我神游已久。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从敦煌市出发,赶到河西走廊西端,鸣沙山东麓,岩泉西岸的莫高窟。路上听导游介绍,对莫高窟已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我国的三大名窟中,莫高窟最为著名,它气势宏伟,内容丰富。石窟郑纳群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多米,创建于公元366年,由于自然风化和人为的破坏,迄今保存多种类型洞窟735个,历时1600多年。
走入景区,首先进入视野的是郭沫若的“莫凯正高窟”匾额,没有夸张的宣传,没有刻意的造作,莫高窟在无声无息中给人带来了震憾和冲击。进入每一个洞窟细细品味每尊佛象和雕塑的韵味,仿佛展现在面前的不是那冰冷的山石,而是活生生的历史。我更惊叹这鬼斧神工,俨然置身于美伦美奂的世界中,置身于“飞天”、“反弹琵琶”的丝路花雨中。
莫高窟的规模看似并不是很大,但是要想品味到它一点一滴的内涵,不仅要花费许多的时间,更要倾注些许精力。初到这里,虽然是“浅尝辄止”,但我确为云岗宏喊孙没大的气势、精湛的雕工和绚丽的彩绘所叹服。可惜有相当部分已经被风化和破坏,1600年的风霜,洞窟没办法守住永恒,但正是这一切才组成了现在的充满了苍桑感和成就感的莫高窟。站在深遂的洞窟中,我苦思冥想:历史是什么?少不更事时以为是文字图片,再以后就以为是经验教训,现在才知道它都不是,也都是。有莫高窟一样经过沉淀的事物都是历史。洞窟的佛像站得高,见得多,可是它却在历史的过往中保持着一贯的沉默,象尘埃一样,淡化着自己的存在,在更为深远的历史长河中显现着不可磨灭的光彩。
⑵ 敦煌数字电影观后感600字
看了第一集的唯一感觉,就是悲愤和痛心。王道士发现了这个尘封百年的宝藏,上报官府,却无人对此感兴趣。倒是外国人千里迢迢来到敦煌,仅用了些许钱财,便将许许多多珍贵的经卷带到异乡。等到国人意识到敦煌的重要性,而命当地官员将剩余经书护送至京时,居然只用马车裹草席,遗失不计其数。相比之下,斯坦因和伯希和等所谓外国盗窃者倒是用箱子精心护送。心寒啊~~~。更甚者,抵达京城后,贪官居然中饱私囊,将仅存的经书部分藏于家中,还为了不被发现,将如此贵重的珍宝一撕为二。悲愤啊~~~。
“所藏经书和壁画,以英国者为多,法国者为精,俄国者为杂,日本者为隐为秘,中国者为散为乱”。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不认为那些外国人是盗窃者,骗子,我觉得他们是在代表中国妥善保存这些精品。如果没有他们,这些珍贵的东西只会被忽视,被遗失,被破坏。只是现在如果我们想看这些真品,要大老远跑到大英博物馆,法国国家博物馆等去看,唉~~~ 这是不是一种债呢?人家千里来拿,我们国民要用千里去观来还...
说王道士是罪人,是没有远见的小农民,这不公平。他为敦煌守了7年,没有得到丝毫赞赏或报酬,这是灰常令人伤心和气馁的。当这个淳朴善良的农民,遇到知音,不管他们是出于真心或为达目的,但他总觉得这些他发现的东西终于有价值了。不怪他,不怪他,呵呵!
⑶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的影片介绍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循环播放介绍敦煌莫高窟历史文化背景的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和展示精美石窟艺术的球幕电影《梦幻佛宫》,两部电影片长均为20分钟。《梦幻佛宫》是全球首部以石窟艺术为表现题材的超高清8k数字球幕电影,影片对莫高窟最具艺术价值的7个经典洞窟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 。
莫高窟已经历千余年的岁月,它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那一段尘封的历史。电影《千年莫高》用总有感染力的电影艺术语言,史诗般高度凝练的为观众呈现出敦煌莫高窟延续至今1600余年的历史文化背景,展示出一副波澜壮阔、恢宏壮观的历史画卷,使观众在参观洞窟之前对丝绸之路的形成、佛教东传、敦煌莫高窟的营建等内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还能使观众认识和领悟敦煌莫高窟巨大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带给观众穿越时空的心灵碰撞。
《梦幻佛宫》球幕电影是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最大的看点,这种特殊的球幕技术常被天文馆、科技馆用来播放天文科普片。用球幕电影手法展示璀璨绚丽的莫高窟佛教艺术,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次。18米直径,500平方米超大球形荧幕、鱼眼镜头拍摄的180度超视角逼真画面以及全方位立体声的音响效果使观众恍若置身于一个个异彩纷呈、如梦如幻的洞窟之中。精美的塑像触手可及,绚丽的壁画近在咫尺,细节纤毫毕现!美轮美奂的佛国世界和叹为观止的精彩景象将带给观众强烈的视听震撼和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