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演员大全 > 新浪潮电影的代表导演

新浪潮电影的代表导演

发布时间:2022-08-18 02:17:25

① 新浪潮电影的详细介绍

1958年是“新浪潮”的诞生年,有两部处女作问世:特吕弗的《淘气鬼》与夏布罗尔的《漂亮的塞尔其》;1959年是“新浪潮”的幸福年:特吕弗凭《四百下》在当年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新浪潮”电影以表现个性为主。特吕弗的《四百下》(1959)是较早出现的代表作。他用现代主义手法叙述了他童年时代的悲惨遭遇。他信奉所谓“非连续性哲学”,认为生活是散漫而没有连续性的事件的组合,在电影创作上否定传统的完整情节结构,以琐碎的生活情节代替戏剧性情节。戈达尔是以蔑视传统电影技法闻名的“破坏美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在破坏传统结构方面比特吕弗走得更远,著名的《精疲力尽》(1959)就是其创作风格的最好体现。
“新浪潮”不仅促进了法国电影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也引发了现代主义电影思潮在欧美各国的第二次兴起。像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费里尼等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大部分影史家都以1964年作为法国新浪潮的终结,主要观点是,新浪潮电影的形式和风格,已广泛地渗入到各种电影制作之中。

②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介绍

法国新浪潮电影指法国1958年末、1960年代初的新电影制作及创作倾向,其中不少新导演都是《电影手册》杂志的影评人,包括重要的导演如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克劳德·夏布洛尔、雅克·里维特等人,他们大都崇尚个人独创性,表现出对电影历史传统的高度自觉,体现“作者论”的风格主张,不论在主题上或技法上都与传统电影大相径庭。代表作如阿仑·雷乃的《广岛之恋》(1959)和戈达尔的《断了气》(1960)等。左图为特吕弗著名影片《祖与占》(朱尔与吉姆)剧照,1991年,中国香港导演吴宇森拍摄了《纵横四海》向其致敬。

③ 新浪潮电影运动中,诞生的大师都有哪些

新浪潮电影运动,他诞生了非常多的一些大师,比如其中就有奠基人克劳德夏布洛尔还有戈达尔特吕弗,他们都是这场运动里面所诞生的大师级别的导演。

新浪潮电影运动,它主要是从法国开始的,但从此以后世界各地包括日本,加拿大英国等一些法国等一些国家,他们都开始了相同的或者类似的运动,他们中间这些人有的是从电影学院毕业的科班生,有的是因为一些特殊的经历结果与电影相遇了。比如这里面就有一个大师叫特吕佛,他就没有上过电影学校,也没有受过如何拍摄电影这方面的专业训练,而他们对于电影的认识完全是通过看一些电影才知道的,虽然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拍摄一部电影,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看一些非常不好的电影,从这些电影里面他们知道了一个好的电影不应该怎么去拍摄。

④ 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的主将有哪几位

弗朗索瓦.特吕弗
楚浮
高达
夏布洛
侯麦
贾克希维特

⑤ 关于香港电影新浪潮

香港电影怀旧篇之--1979-1983年的香港电影新浪潮:短暂的激情

1979-1983年徐克、许鞍华、方育平、严浩等人掀起香港电影新浪潮
香港新浪潮电影的源起是一班在电视台出身的年轻导演各自开始拍摄风格新颖的电影。1979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涌现出章国明的《点指兵兵》、徐克的《蝶变》、许鞍华的《疯劫》和翁维铨的《行规》。而在1978年,严浩拍摄了《茄喱啡》。1980年,谭家明拍摄了《名剑》。

到如今一直坚持拍片并且占据主流电影位置的可能只剩下徐克和许鞍华了。那些曾经心怀电影梦的年轻导演的离开或淡出,多少勾勒出香港电影这些年从蓬勃走向低谷的一个走势。

徐克:新浪潮这个帽子太大

新浪潮代表作:《蝶变》、《第一类型危险》

我们当时在电视台分了几批,许鞍华、严浩、谭家明属于另一组,我们很少会碰上面。那时有一群人是新浪潮的,我们每个月都要一起吃顿饭,谈谈彼此的经历。

“新浪潮”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帽子太大了,我们戴不上,因为我们都知道新浪潮是法国的电影运动。香港的新浪潮具体的定义是怎么样的我们也没有一个理论,只是当时有一群从电视台出来的导演,共同的朝一个方向走,这群人就叫做新浪潮了吧。新浪潮的导演来源也很多,有本地的,有国外的,拍各种片子的也都有。当时有记者问我们怎么定义,我们也不知道,后来就是指这一段时间出来的导演,在电视台里面做过后来从事电影导演的一批人。

严浩:人逃不出命运的安排

新浪潮代表作:《茄喱啡》、《夜车》、《公子娇》

当时我苦于无机会当导演,在替许鞍华等人执导的《奇趣录》写剧本,一天许鞍华忽然叫我替她拍摄一个单元,原来是拍摄生产十字牌牛奶的修道院,因为那里是女子禁地。我当然答应了,所以可以说是许鞍华升我为无线的导演的。

对我来说,我头三出电影都是习作,因为当时还未很了解商业因素,艺术的修养亦未到家。直至我刚完成《太阳有耳》的剧本时,我才惊觉之前几出电影都是讲我对命运的看法,反映了我的思想状况。由最初三部《茄喱啡》、《夜车》和《公子娇》的“人是逃不出命运的安排”到《天国逆子》讲人是要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任的,及至《太阳有耳》更进一步提出人是可以掌握命运的,我发现原来我已经解放了自己。

方育平:电视台是我们的少林寺

新浪潮代表作:《半边人》、《父子情》

若说新浪潮电影的导演与当时大片厂的导演有任何不同的话,那也只是各人的喜爱、修养、关怀有所不同。我们那班导演最大的共通处,是大家曾在电视台工作过几年,可以说电视台是我们的少林寺,要打出木人巷才能正式“下山”投身电影圈。刚巧那时候邵氏等大片厂正处于低潮,这样就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趁势而起。

我认为“新浪潮”的定义是一群年轻人参与制作电影,并且由于他们的参与而为电影界带来一番新的气象,与前一辈的作品有所不同,这就是新浪潮。在这样的定义下,新浪潮电影并不只局限于我们那一辈,而是不断在出现的,所以我认为这浪潮并未结束,而且永远也不会结束。

余允抗:香港电影要走国际化

新浪潮代表作:《山狗》、《凶榜》、《师爸》

进入大学时,我报读了UCLA电影系。进去后认识一些朋友,遇到南加州大学的刘成汉、刘国昌、方育平,那时候便感觉到念电影系不再孤独。毕业后遇到了胡金铨,参与他创作《华工血泪史》的剧本。

在新浪潮导演群中,我觉得自己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个,因为这么多次拍电影,我都有很强的自主性,没有人干涉我。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缺乏一个强势的人帮我分析问题,时常陷于死胡同中,在牛角尖里钻。觉得自己在电影界再无可为的时候,便离开电影圈。现在我看电影圈,觉得自己已很难回去,因为自己已失去热情,而大家也失去了热情。香港电影的出路,是要走国际化,拍可以让全世界观众看得明白的电影。

刘成汉:推动香港电影发展

新浪潮代表作:《欲火焚琴》

新浪潮电影的其中一个特点,是绝大部分的导演都是在本土成长的,他们的少年时代都是在香港度过,不像老一辈的导演如李翰祥、胡金铨、张彻等是来自内地。由于新浪潮导演是属于本土成长的一代,所以他们的关怀是本土的、城市的。这不能说是革新,但却绝对是一种转变。

上世纪70年代中、末期,香港的电影工业正处于低潮,李小龙死后,香港影坛已再没有人能吸引观众入场看电影。新浪潮的出现令电影工业迈向专业化,因此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应付了一次危机。至于在艺术成就上,香港的新浪潮并不能与欧美的相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浪潮导演从未走出商业类型片的框框,他们是对商业电影作出改良,而非革命。

许鞍华:没有一股团结的力量

新浪潮代表作:《疯劫》、《投奔怒海》

如果我们当时能有一个共识,或者大家一起合作,将这件事变成一种在经济上与艺术上可行的东西,即团结性的东西的话,我相信会好很多。因为搞电影并不只是拍东西,搞电影是一个文化形态,需要将这件事系统化及企业化,将经济结构与制作结构的系统弄清楚。我们没有将它变成一套制作的方式,亦没有团结的力量,最多是大家不会互相斗争,但肯定就没有合作。我觉得这是比较可惜的。

⑥ 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新浪潮是将电影与商业结合的一个新的电影风格。
1979年是香港电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始。大批电视幕后工作者转投电影圈,他们包括徐克、许鞍华、章国明、谭家明、严浩、余允抗等等,他们本著对电影的热诚,及年轻人特有的创意和社会触觉,拍出不少充满个人色彩的电影作品,为香港电影打开崭新的一页。 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疯劫》(许鞍华执导)、《蝶变》(徐克执导)、《点指兵兵》(章国明执导)。其后这批或在外国学习电影,或在电视台少林寺出身的年轻导演继续拍摄了一部又一部风格化的电影,包括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半边人》(1982)、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1980)、谭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等数十部作品,都很能表达这些导演对当时社会气象的感觉及情怀。 虽然这些新导演全被以“新浪潮导演”之名,但事实上,他们每一位的作品都极富个人色彩,并没有陷入香港电影类型化的传统模式。许鞍华的作品流露出深刻的人文性、高度的女性敏锐;徐克有一股神经质的张力;方育平作风朴实,真实感浓厚;严浩浪荡於青春暴烈及淡然含蓄之间;谭家明走中产美学;章国明擅拍警匪片等等,这些特质都体验到新浪潮电影的“作者论”美学。 “新浪潮”标志著香港电影与上一代中国本位粤语片的决裂。五、六十年代的粤语片往往背负著沉重的民族包袱,未能突破创新;而“新浪潮”电影则带有浓厚的都市色彩,流露强烈的本地感性;这跟导演们于香港成长、受西方教育很有关系。

⑦ 香港电影的新浪潮

香港电影新浪潮新浪潮(1979-1983),源起于一批在电视台出身的年轻导演和监制,在1979年前后拍摄了一批具强烈影射现实意味,技巧前卫,素质精良的作品,震撼了当年的香港影坛。这批人主要包括许鞍华、严浩、徐克、方育平和余允抗,这批年轻导演以及他们的作品掀起的香港
电影的创作浪潮被称为香港电影的新浪潮。短短几年间,十几位锐气十足的导演拍摄了他们第一部或者随后的作品。新浪潮的导演很多,本土的,海外回来的,拍的片子类型各异,可能就是因为这种带有强烈个性的群体化现象成就了当时的香港电影新浪潮。而新浪潮代表人物,大都不是在香港本土出生长大,而且有这比较复杂的海外经历,这种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相对于其他人有着更为敏锐的眼光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大凡新的东西,往往是很难被传统接受的。这批年轻导演的作品虽然都有较高的艺术爆发力,但是在票房收入上,除许鞍华外,都相形见绌。和当时横行的邵氏等大制片公司的作品相比,只能是望洋兴叹!在香港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商业运作制度下,没有强有力资金的支持,这批年青导演很快被市场所裹卷,少数能够坚持下来的极具艺术才华的导演也被迫改变风格去迎合市场的需要。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领军人物之一的徐克,也迅速改变戏路,而最终成就了他在香港电影业的主流商业导演地位,同时发展了九十年代的徐克电影。

⑧ 中国电影新浪潮的推动者有谁

中国电影“新浪潮”的推动者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北京电影学院培养的一批中年的电影导演们,即第四代导演,如郑洞天、腾文骥、黄建中等,他们鉴于中国电影的陈旧性,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工作。但对中国电影的创新发展起来扬波助浪作用的都是新时期培养的第5代导演,如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冯小刚等人。

他们构思大胆,多方借鉴于西方的现代派电影,不守旧法,敢于创新,淡化故事与情节,把现实主义生活在荧屏上再现。他们把镜头指向人物的内心深处,努力创新电影的语言,对人物心理活动进行了荧屏上的塑造,力求人物心理表现上的完美。

⑨ 中国导演前十排名里都有谁

1、张艺谋

冯小刚1958年出生于北京,是中国重要的电影导演,在中国,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制作人,他的喜剧电影在票房上一直很好。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梦工厂》、《在那里》、《叹息》、《大人物的葬礼》、《手机》、《有话好好说》、《唐山大地震》。

7、杜琪峰

生于1955年的杜琪峰是香港电影导演和制片人,他制作了各种类型的电影。他以动作片和犯罪电影而出名,他的电影经常探讨的主题是友谊、命运和香港社会的变化。

他在1989年拍摄了一部关于阿郎的电影,主演周润发,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黑社会》、《暗花》和《枪火》。

8、刘伟强

刘伟强1960年出生于香港,从小就喜欢摄影。刘德华制作的电影类型多种多样,最广为人知的是他的动作片和犯罪电影,其中包括《逃学威龙》系列电影,以及《无间道》和 “建国三部曲”。

9、徐克

出生于1951年的徐克是香港新浪潮电影导演,他的风格非常百变,擅长以疯狂的动作和明显的半开玩笑的口吻叙事。

在美国,他最出名的是他那复杂、气喘吁吁、令人激动的电影《刀马旦》。他的主要作品包括:《蝶变》,《英雄本色》,《蜀山传》,《新龙门客栈》和《龙门飞甲》。

10、何平

何平是中国十大著名导演之一,他的主要电影作品包括西方武侠电影的混合类型。他创作了三部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分别是《甲方乙方》、《双旗镇刀客》和《天地英雄》。

⑩ 徐克属于香港新浪潮导演之一对吗

徐克属于香港新浪潮导演之一。

徐克(Hark Tusi),1950年2月15日生于越南西贡市,祖籍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香港电影导演、编剧、监制、演员。2017年3月21日,荣获第11届亚洲电影大奖终身成就奖。

(10)新浪潮电影的代表导演扩展阅读:

导演及代表作

1.梁普智 Po-Chih Leong (1939- ):《跳灰》(1976)、 《夜惊魂》(1982)

2.方育平 Allen Fong (1947- ):《父子情》(1981)、《半边人》(1983)、《美国心》(1986)

3.许鞍华 Ann Hui (1947- ):《疯劫》(1979)、《撞到正》(1980)、《胡越的故事》(1981)、《投奔怒海》(1982)

4.徐克 Hark Tsui (1951- ):《蝶变》(1979)、《地狱无门》(1980)、《第一类型危险》(1980)

5.严浩 Ho Yim (1952- ):《夜车》(1980)、《公子娇》(1981)

6.谭家明 Patrick Tam (1948- ) :《名剑》(1980)、《爱杀》(1981)、《烈火青春》(1982)

7.余允抗 dennis yu (1950- ) :《师爸》(1980)、《山狗》(1980)、《凶榜》(1981)

8.章国明 Cheung Kwok-Ming (1951- ):《点指兵兵》(1979)

9.于仁泰 Ronny Yu (1950- ) :《救世者》(1980)

10.蔡继光 Clifford Choi(1946- ):《柠檬可乐》(1982)、《男与女》(1983)

11.麦当雄 Johnny Mak (1949- ):《省港旗兵》(1984)

12.黎大炜 David Lai :《靓妹仔]》(1982)

13.麦当杰 Michael Mak (1958-)《俏皮女学生》(1982)

14.翁维铨 Yung Wai-Chuen(1949- ):《再生人》(1981)

15.区丁平 Tony Au (1954- ):《花城》(1983)

参考资料:网络-香港电影新浪潮

阅读全文

与新浪潮电影的代表导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用电脑怎么看到微信电影 浏览:106
俄罗斯高清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739
2016艾克斯大电影 浏览:780
浪漫青春电影豆瓣 浏览:460
剖腹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187
韩国电影女老大 浏览:202
韩国电影美人下载 浏览:937
电影院柯基 浏览:44
介绍动作大盗电影 浏览:137
最新好看动作大片电影推荐 浏览:791
豆瓣收录多少部电影 浏览:591
2015十一电影档期 浏览:991
集齐十大导演要拍的电影 浏览:392
电影室友插曲 浏览:261
讲19世纪世纪法国偷东西电影 浏览:503
花与法国男友的电影下载 浏览:708
梁朝伟古装电影插曲 浏览:870
疫情动漫大电影 浏览:380
素人特工电影大全视频 浏览:639
电影院的票可以退吗 浏览: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