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演员大全 > 花垣县有哪些电影院

花垣县有哪些电影院

发布时间:2022-08-28 01:49:41

『壹』 关于去湖南凤凰旅游的几个问题.

凤凰自助游攻略

(一)凤凰古城分五大景区:

古城景区:
范围以古城为中心,东至虹桥、南至岩脑城、西至池塘坪、北至沱江,面积1平方公里,是凤凰今古建筑最多,最繁华的区域,也是凤凰县的“心脏”所在。古城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不少名胜古迹。这里是“黔楚咽喉”,战略地位重要,一直是边陲重镇。清纪中叶以后常驻“镇边”、“屯边”、“绥边”军政大员,文策士跟踪而至,墨客骚人亦寻迹而来。随之,大兴土木。各建筑无不设计精美、斗拱飞檐、塑龙雕凤、金漆彩绘。而由于统治者策略的需要,凤凰的庙宇祠堂比异地尤多。而又大部分集中于古城。所以古城有“辉煌的殿堂”之称。古城是一带妩媚青山,半座雅典城池。美丽自然的整个古城风光欣赏不尽。

南华山景区:
整个景区,层峦叠翠,林木葱笼,朝则薄雾笼青,暮则斜阳凝紫,雨来泼墨,烟散笼纱,淡妆浓抹,晴雨皆宜。景区包含有“南华叠翠”、“兰径樵歌”、“山寺晨钟”三大景。总之,南华山景区是:层林路盘旋,螺髻拥翠峦,晴雨都相宜,细赏色般般。

沙湾景区:
景区的中心是沙湾。包括昔日八大景中的五大景观:东岭迎晖,龙潭炊渔火、梵阁回涛、溪桥夜月、奇峰挺秀,素有“朗苑”之称。这里,一弯绿水,四周青山,庵、馆、寺、庙;亭、台、楼、阁星罗棋布,古典与现代建筑穿插配合,别具一格。山色青苍雨洗不去,鸟声婉转随风送来。

奇梁洞景区:
距离县城5公里。具有奇、秀、幽、峻的特色。属溶蚀为主类型的峰丛谷地型,溶天地古今奇观于一洞。
黄丝桥古城景区:
在离县城25公里处的苗区,有一座完整的石头城。城址在黄丝桥村的绿树异石山峦之间,是闻名遐迩的景区,也是“主客相搏”,白刃相交的古战场遗址。古城始设于唐垂拱年间,宋、元、明、清均加改造修葺,今日古城完整无缺,巍然屹立。10米多高砖木结构的城楼,全是清代设计建筑,井藻浮雕,飞檐翘阁,雄伟壮观,青石土砖的古代营房,依稀尚存。古城巍立楚边,雄视黔川。景中有景,景外有景,景景相连,处处有景,把整个凤凰县城建设成为凤景如画独特的“画乡”。

(二)景区收费:

凤凰及周边的景点的收费情况:德夯28、凤凰八景点150(沱水泛舟、奇梁洞、南方长城、黄丝桥古城、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朝阳宫5、陈氏古宅6、猛洞河上漂124(含保险)

(三)住宿:

凤凰的住宿分为宾馆和家庭旅社,宾馆:在市区中心的南华宾馆,假日大酒店,还不错,在大转盘的那可以到教育宾馆、新华宾馆,古城宾馆,都可以。家庭旅社我推荐北门边上的临水居、已及老街上的田兴恕故居,各有特色。宾馆的价格平时大概50元/人/天(双标间),家庭旅社20元/人/床,当然也可以找我们帮定:)。(我做了个网上订房的东西,大家可以看看,过几天上传)。在老街的入口,有一块大牌子,写的有凤凰所有宾馆。旅社的电话和床位,大家如果不想看我介绍的可以到那自己去看看。

(四)吃:凤凰人好吃,所以吃的东西不少。

小吃有腌罗卜,姜糖,已及晚上的夜市。腌罗卜最好吃的是在文昌阁小学入口处摆摊的那几家。姜糖是在去沈从文故居那条小巷尽头的那家,我从小就吃他们家的姜糖,所以牙才老痛.

餐馆:老街上两家。方正餐馆、和下面的老街饭店,已经大转盘古城宾馆,下面的那家鲜鱼店。本人推荐方正餐馆,因为你可以不时再那遇见凤凰的一些老的书画家,民间老艺人,听他们说说凤凰。

凤凰的饮食:四菜一汤:社饭、血粑鸭、酸辣鱼、糯米酸辣块、蒸腊肉、酸菜豆腐汤

(五)到凤凰有多条线路

一:可先坐车到吉首,然后坐汽车到凤凰。吉首到凤凰的汽车非常之多,下火车可直接到汽车站坐车到凤凰,车价6元,有些是空调车带vcd10元。现在也有些车直接到火车站接客到凤凰,都可以坐。但只是限于早上的火车。如果不知道到汽车站的路,可以坐小面包车到汽车站,在火车站内坐是4元,其实你多走几步就是3元. 也可先花1元钱坐车到乾州,从乾州再坐车到凤凰。车价3-4元。前者安全、准时半小时一班车;后者自由、方便可自行安排。吉首至凤凰的车从早6点至晚20点皆有。

二:也可从怀化下火车,坐车来凤凰,但汽车不像吉首那样方便,凤凰汽车站每天有二班车,中午11点、下午15点,虽都不大准时,但非常安全,切不可坐晚18时后怀化至铜仁车(路过凤凰)。不光不准时还不安全。(车价15至20元不等可砍价) 怀化汽车西站的站外乘到麻阳的中巴,车次很多,乘满即开,一个半小时到麻阳,到麻阳换乘再到凤凰的中巴车。 从麻阳到凤凰,早班车五点半左右,早上七点到十二点,一小时一班,下午一点五十,二点四十,五十分钟一班。从怀化到麻阳约一个半小时,从麻阳到凤凰也是要一个半小时。

三:也可从铜仁坐车来凤凰,车次较少,车价也不知多少,因可自行砍价,大概10至15元不等。(强烈推荐从吉首来)

(六)凤凰交通:最常见交通方式是摩托三轮车,城内1元钱足矣,出城2元或5元不等,视路线长短而定。
(七)手工艺品:蜡染和苗族银饰,蜡染可以到凤凰老街去看看,那有很多,但全手工的可以到熊老师的蜡染作坊去看看,因为是艺术品自然价格也很不错了,关于苗族银饰可以到老街的三个店看看,一个是扎染坊,大多数是新银制品,但因为是手工制作,并且可以定制,很不错。二是张桂英扎染坊,主要是扎染和收购来的苗族银饰,也手工制做。第三是六色坊,主要经营老银饰物,这三家是都可以保证银饰品质的。

土特产品:有松菌油,和罐罐菌。如果要买的话,最好买袋装的。

(八)娱乐:大家可以到虹桥上去坐坐,虹桥上晚上经常没有什么人,你可以一人上去,买杯茶,自己慢慢看那上面的名人字画,感受一下凤凰的韵味。
1.德夯的门票涨到28,是因为在白天要有苗家歌舞表演,但大家最好是在下午2点半去,因为那是表演才开始,到3点半结束。

2.关于德夯的流沙瀑布,大家很多人不知道有什么好看,如果走到了,最好多走几步,到流沙瀑布的背后去看,你才知道什么就飞流直下和"流沙"。

3.到凤凰后可以买本书看看,叫做,>,虽然是集从多前人成果于一体,但它还是目前让你快速了接凤凰的一些东西比较可以好书,因为比较便宜,抄的又比较多,面比较广,大家看看吧!

4.可以到朝阳宫看看。门票5元,现在是凤凰书画院,又风雅,又历史,就是地方小了点,但如果喜欢书画可以到里面多看看。

5.虹桥楼上,一个玩小资的地方,也不错。

6.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看看凤凰的山,门票5元

7.天王庙,凤凰最高的神,也是凤凰保存最完好的庙。门票现在3元。

8.赶集。

9.书架堂石头古寨,勾良苗寨

(九)气候:
夏无长酷之日,冬无长霜之时。气候适人。(最好是秋天来凤凰)
(十)注意事项:只要注意自身健康,防止水土不服,影响你的游览计划。
(十一)节日: 今年的苗家“四月八”跳花节在凤凰县城举行。这是一个苗家的传统盛大节日是苗族的祭祖节、英雄节、联欢节。每逢这一天,人们自动聚集到预定的地点跳鼓舞,对山歌、舞花带;上刀梯、钻火圈....热闹异常.
凤凰四月旅游,将是苗家山江赶集。山江,离古城23公里,是一个典型的苗镇,是湘西最后一代苗王统治中心。山江苗镇逢农历三八赶集,赶集这天,十里八乡的苗民都来到这里,窄挤的市场闹闹嚷嚷,人潮如海。
四月八是苗族的传统喜庆节日。是苗族的祭祖节、英雄节、联欢节。每逢这一天,人们自动聚集到预定的地点跳鼓舞,对山歌、舞花带;上刀梯、钻火圈....热闹异常,人数以万计,场面宏大而壮观,人们尽情歌舞以至通宵达旦。

阴历六月初六是苗族传统歌节。这一天苗族青年男女都盛装艳服。齐集歌场,或吹唢呐,或打花鼓、更多的是以歌交心,以歌传情、以歌代言、以歌结良缘,所以六月六歌会又是苗族男女的定情会。

苗家赶秋节是花垣苗民在农历立秋那天或后一两天举行,庆祝五谷丰登的年成。同时这也是苗家青年男女展示自己的一个节日,秋场上按民族习惯摆放着对歌台、跳鼓台、八人秋等,众人尽情欢娱。

『贰』 关于吴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三千多年前,陕西岐山一带,有一周族部落,首领被称为周太王。周太王生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其王族支庶子孙不忘亡国之恨,便以国名“吴”为姓,泰伯也就成为了吴姓的得姓始祖。



出处
吴姓人物早在炎帝、黄帝时就已存在。炎帝之臣有一叫吴权的,他的后代是我国乐曲的发明者。

那个因为勇敢剽悍,善于狩猎而以“吴”为称号的原始氏族,在尧舜以前的活动,《尚书》、《春秋》、《国语》、《史记》等经典史书都记载阙如,只有以广博、繁杂著称的宋人罗泌《路史·国名纪》中,才以吴权的氏族为第一个吴氏族。《路史》说,吴权是炎帝之臣。可见吴人最初是从属于炎帝、黄帝部族集团的。《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了一个有趣、奇异的故事:吴权的妻子叫阿女缘妇,她与炎帝的孙子当时为黄帝之臣的逢伯陵通奸怀孕,三年后一胎生3子,分别叫鼓、延、殳。鼓和延传说是钟的发明者,也是乐曲的最早发明创制人。逢伯陵是姜姓和齐姓等族的始祖。

吴氏族
吴权属于远古的吴氏族,《路史》已说得明确,其实,吴权不但是人名,它还极可能又是氏族名。正因为这样,有的书又说吴权是颛顼时的人,传说各异,无须深究。陈明远《中国姓氏人全》说:吴权的后裔以吴为氏,成为吴姓的一支。

中华民族以黄帝作为共同的始祖之神,《路史·国名纪》的记载:黄帝的母亲,是古代吴人的一位女姓成员,名叫吴枢。

到颛顼帝时,又有个叫吴回的,他和其兄重黎先后担任火官——祝融。吴回成为南方祝融部落的首领后,吴氏族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分离成八个氏族,昆吾氏就是其中之一。

夏代少康时有个人叫吴贺,他以善射著称,曾和当时的神箭手后羿比射,《帝王世系》载有其事。《中国姓氏大全》说:“传说中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有吴氏”。吴贺见于《帝王世纪》,他曾与羿比射。其实,吴贺就是古代吴人中的一员。吴人所建立的氏族政权即吴,它在夏商时代一直存在。《路史·国名纪》就说:“(商)纣时亦有吴伯。”

远古初祖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吴姓历史上记述的远古初祖,他居住在姬水流域(约在今陕西北部),以姬为姓。相传黄帝娶了四位贤淑的妻子,生了25个儿子,其中得姓者14子,其后分14支部族。

公刘下传数代到古公室父时,中原已进入殷商时期,这时周人又受到戎、狄的侵扰,在古公(颤-页)父率领下被迫离开豳地继续迁徙。周人一路南迁,他们爬过梁山,渡过漆水、沮水,到达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一带)。周原可谓周人居住的祖地,这里土地肥沃,适合多种庄稼生长,古公亶父一改周人沾染上的戎狄游牧民族生活习惯,建立城市和村庄,让族众过定居的生活,并在周人氏族制度的基础上设置了官职,建立了近似国家职能的行政管理制度。周人、周族的称呼就是因为古公宣父及其部落定居周原而来。

古公亶父是周人的一位重要首领,他发扬光大了周人数代奋斗的事业,为周人取代商建立周王国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后世周文王称其为太王,《诗经·宓宫》中有歌颂他的诗句:“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则把其作为一位仁君加以颂扬。在吴姓的一些家谱中,尊古公室父为上古最近先祖。周人自古公室父始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

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全都非常贤能。其三子季历娶殷商挚仲氏之女太任为妻,太任和文王之妻太姒在我国古代被公认为贤妇人,为周族的兴盛起过重大作用。太任为周族生下昌,昌即是为周灭商打下雄厚基础的周文王。相传太任生昌时曾出现吉祥的征兆,昌自小天资过人、品德高尚,深受祖父的喜爱。古公亶父甚至把振兴周族的理想寄托在孙子昌身上,有时当着众人的面情不自禁地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按照周人的社会传统,古公宣父去世后,应有长子太伯继承王位,如太伯早死,接位者应是仲雍,季历排行第三,不可能有机会继承王位,昌作为季历之子更没有机会继承王位了。

古公亶父生病了,太伯和仲雍借口外出为父亲采药,离开了周原。史书记述,兄弟俩从陕西岐山一带出发,来到荆蛮吴越地区(今天的江浙一带),吴越地区居住着原始落后的少数民族,他们和中原风俗迥异。兄弟俩入乡随俗,纹身断发,在周人看来这哥俩已成为蛮人、残人,再无资格继承王位。

太伯、仲雍奔吴后,季历得以顺利继位,后传位给文王昌。周文王昌不负祖父古公亶父的厚望,为灭商振兴周族苦心经营,他生前虽未能灭商,但三分天下,周据其二。其子武王发继位后,向商王朝大举进攻,四年后,一举灭商,建立起周王朝,最终完成了复兴周族的大任。周初,太伯、仲雍受到周王朝表彰,其后裔受封于吴,建立起强大的吴国,后世吴姓子孙则多把太伯、仲雍尊为得姓始祖。

按照古史的记述,太伯、仲雍所到达的荆蛮地区,就是今天的江苏南部太湖流域的无锡、苏州一带。太伯、仲雍一支就是古书记载的痰阳诸姬 (古代居住在汉水北岸的周人的分支)的一支,他们与楚国为邻,楚国是为五帝之一的颛糠帝后裔所建。楚国强大起来以后,汉阳诸姬受到来自楚人的威胁,被迫迁徙,其中太伯、仲雍一支,东迁到江苏吴地,征服了当地土著居民,建立了吴国。《史记·吴太伯世家》说:“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二,吴,在蛮夷。”武王克商后,分封太伯、仲雍后裔,其中的一支又分封到太伯、仲雍始迁之地虞,即山西虞地,另一支留封于当时尚未开发的东南之地吴。不管后世对其迁徙过程有多少种解释,但姬姓周人太伯、仲雍一支最后到达了江苏古吴地是没有争议的。

吴氏族脉

出自虞氏或有虞氏
据有关资料记载,相传仲雍的后代,周文工时曾被封于虞国(今山西平陆县北),公元前658年被晋所灭,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姓虞。另相传远古时有部落,名有虞氏,舜乃其领袖,姚姓,居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金文中虞、吴字相通,其后亦有姓吴的,为山西吴氏。

舜的三位夫人,嫡妃娥皇无子,二妻女英生了一位公子叫商均,三夫人登比氏生了两女八子,但子女都为不肖子孙。只有商均能继承父业。舜去世后,中原形势发生巨大变故,夏禹夺取了有虞氏的部落首领职位,建立起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夏王朝。禹分封舜的嫡长子商均到有虞氏地区,继续当有虞氏的首领。有虞氏成为夏代的一个小方国,当时已从陕西东迁到今河南省虞城县北,国号“虞”。在夏初虞国有虞思,曾帮助亡国的少康,并将两个美丽贤淑的女儿嫁给少康为妻,终于帮少康复兴了夏朝。商代以后,虞国衰落中绝。大约自商均开始,舜的嫡传子孙以虞、吴为氏。《元和姓纂》说:“舜有天下号曰虞,子商均因以为氏。”上古虞字写作“吴”,只是到战国时期,虞、吴开始区别。

少数民族吴氏
元、明、清时期,由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了统一的政权,民族大融合进一步加深。少数民族接受汉族文化而采用汉姓。

苗族吴姓
我国少数民族中的吴姓,以苗族最多,最突出。苗族吴姓主要分布在湖南和贵州苗族地区,他们大部分是由苗民改用、借用汉字姓,而成为吴姓的,也有一部分是汉族姬姓吴氏融合、同化于苗族中而形成的苗民吴氏。

苗族吴氏,至迟在元代即已存在,如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一1368年)湖南靖州苗民起义首领,就是吴姓族人,名叫吴天保。明代苗族吴姓中还孕育出了著名的理学大师、王阳明的得意门生吴鹤。

苗族原本无姓氏,受汉文化的影响许多苗民借用汉族姓“吴”氏。清前期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时,又有大批苗民借用汉字姓“吴”氏来作为自身姓氏,进行苗籍户口登记。在今日湘西苗族中,有“吴、龙、廖、石、麻”五大姓,而吴姓最多,排在首位。

湖南的苗族吴姓,广泛地分布在今湖南西部,西南部的湘西自治州、怀化地区和邵阳城步县等苗族分布区。据民国时石启贵的《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记载,乾城(今吉首市)的苗族吴姓,主要集中在坪垅、犁口嘴、三岔坪、地岭波等地。凤凰县的苗族吴姓,则以阿拉营、鸭堡寨、(木暴)木营、沙坪一带最多。永绥(今湖南花垣)的苗族吴姓,自吴姓祖公禄祖率其子孙居住于吉峒乡瓦水、窝必、铅藏乡的铅藏一带,子孙再逐渐迁徙到各地。因此,永绥以吴、龙、石、麻四姓为多,而又以吴姓人数最多。在吉首的新坪乡,1200多户人家中,吴姓近1000家,方圆数十里内都是一姓,且为同一吴姓血缘家族。与新坪乡毗连的新民乡和凤凰第九乡,也以吴姓人数最多,几乎占70、80%。所以湘西大姓,以吴姓冠首。

湘西苗族的吴姓,历史上又分出一支改从伍姓。在湘西苗族中,吴、伍虽不同姓但却同宗,所以两姓不能通婚。

据《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民族志》(91年征求意见稿)和部分族谱记载,今靖州的苗族吴姓都是从江西吉安府太和县直接或经贵州等地转迁来的。如靖州三锹乡冈冲村苗族吴氏家族,是从江西太和县魏司巷,中经贵州天柱远口,再于明朝中叶迁入靖州的,至今已传30代,繁衍成600人的一个家族,大堡子乡同乐村苗族吴氏家族,明朝天顺年间(公元1457——1464年)从贵州天柱县远口迁来,至今已传23代,发展至510人;藕团乡新寨村苗族吴氏家族,也来自远口,至今已传20代,发展至400人;新厂乡燕团村苗族吴氏,明代自远口迁来,至今已传20代,有480人;平茶乡地祥村苗族吴氏,清代自贵州锦屏新化乡印寨再经江边迁来,至今已传10代,发展至371人。

湖南苗族吴氏分为禾孝(ghaob xot)与禾弄(ghao nhlongb)两系。

在贵州苗族地区,吴姓也是七大姓之一。黔西北苗族汉字姓吴氏,是由苗族“孟恩路”家族中的一部分借用汉字姓而形成。只如贵州台江县方召“各务收”(即务收公)家族,在清朝末年领导苗民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强迫户口登记,将“务收”家族的“务”译成“吴”,其后裔于是变成了苗族吴氏。这些苗族吴氏,与汉族姬姓吴氏无任何血缘联系,就是苗族中不同地方的吴,有的也同姓不同宗,互相之间无内在的血缘关系。

苗族吴姓,在历史上产生了大批优秀子孙,为中国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因此,我们的吴姓史自然不能忽略这特殊的一支。各民族中,异彩纷呈的吴姓宗族。

蒙古族
在纯粹的蒙古族七大姓中,吴姓居其一。相传远古时代蒙古有七大部落,其中一个部落的酋长名叫吴兰苏和,他的后裔就以他的汉译名“吴兰苏和”中的第一个字为姓,这就形成了今日蒙古族中的“吴姓”,它与姬姓吴氏无关。蒙古人又有改为汉姓吴氏的。《续通志·氏族略》记载:明王朝政府曾赐给许多蒙古人吴姓,如赐“巴图特穆尔曰吴允诚,子额特特穆尔曰吴克思,玛噜曰吴成谔,勒哲特穆尔日吴良布,敦日吴守义,济兰曰吴克诚,多罗曰吴存敬,玛噜曰吴管”。

满族
今日满族的前身女真族也有改姓汉字吴姓的。《滕县志·人物》中《吴升传》记载:“吴升,其先本女真吾古论氏,世居临洮,乃以吾作吴,因姓吴。曾太父吴珍,仕金为滕阳军判,遂为滕人。”则女真人改姓汉字姓吴氏,最迟在宋代已经开始了。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中有吴姓,他们是由鄂伦春族中的“吴查尔坎”氏的汉译简化而成,与汉族吴氏没有丝毫关系。

赫哲族
赫哲族人中也有吴姓,他们也是由赫哲族姓氏的读音转译而成。赫哲族吴姓到现代产生了杰出的作家吴白丰,他就是优秀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编著。

回族吴氏
据《信阳民族志》记载:河南信阳回族中有一支吴氏宗族。回族吴氏应为姬姓吴氏被同化形成。又如回族人吴钟,清初武术家,河北沧州孟村县人。 哈尼族吴氏

据《明清云南土司通纂》一书记载,哈尼族中有吴氏,自明初洪武年间(14世纪下半期)吴蚌颇而宗族始盛。吴蚌颇居云南临安府左能山下,因率哈尼族众开辟左能山有功,明太祖朱元璋授予他左能寨长官司土副长官之职,世领其所垦土地,准其世袭。从此,哈尼族吴氏蚌颇一支,就世袭为左能寨土司副长官。吴蚌颇传猎豆,猎豆传龙胜,龙胜传安,安传上登,数世皆杰骜不听道府铃束,后除职。清朝初年平定云南,吴蚌颇的第11代孙吴应科率本宗族投诚,清王朝因授给他土舍之官。吴应科传顺,顺传世臣,世臣传弟世标,世标传子吴义,义传廷辅,廷辅之子吴俟,嘉庆三年袭职。至民国时,左能土司仍为哈尼族吴蚌颇家族后人吴忠臣世袭。

此外,其他少数民族如侗族、壮族、白族等,都有吴姓。又据《皇朝通志·氏族略》记载,在满州旗分内的高丽人中有吴姓。民国《奉天通志》也记载有吴那海,是高丽吴氏,归旗,居海州地方。朝鲜族吴姓许多是汉族姬姓吴氏融合到高丽族后形成的。

满族和锡伯族
有吴姓,是由他们各自民族中的“吴扎拉”姓改从吴姓的。

除苗族外,我国的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吴姓,他们大多属于少数民族改用、借用汉姓“吴”而成,与姬姓吴氏没有丝毫血缘联系。但也有少数例外,如越(粤)族中的吴姓,就是吴国灭亡后,吴姓子孙南下逃难到越人中,久之便融合,同化为越人,汉武帝时有越人吴阳,封外石侯。

迁徙分布

秦汉以前的迁徙
古代的吴国,位置是在现今江苏省无锡县一带,此地也是吴姓发源地。周初,是泰伯的封地。至十九世孙寿梦的时候开始称王,国势也日益强大,国境一直延伸到今浙江省的嘉湖一带。与此同时,吴姓首先向北临近的齐、鲁之间迅速迁徙繁衍。这一带的吴姓,多为寿梦第四子季札之后。其后迁入河南、安徽等省境。

吴姓子孙在亡国之前,有过一些零星的外迁活动。如与邻国争霸时,有少数吴姓子孙在战争中被俘,被迫流亡他国,远离家园。公元前537年,吴楚交战,厥由(吴王寿梦的第5子,季札之弟)受命前往敌营犒劳楚师,侦察敌情。一至楚营,便被抓住。楚人本拟杀他祭鼓,厥由大义凛然,严辞斥敌,使楚人折服,结果不辱使命。楚国撤兵,但厥由也被带回楚国。此后,他流亡楚国,娶妻生子。后代以名为姓,形成吴姓的分支——厥由氏。又如夫差的儿子吴姑蔑,在与越人作战中被俘;吴亡前数年,夫差的太子吴友和王孙弥庸也一同被俘,流落到越国。

秦汉时期迁徙
吴芮属吴征生这一支,父亲自楚迁居庐山。秦朝时,吴芮以才能出众,当上了番阳(今江西鄱阳东)县令。他为政深得民心,百姓尊为“番君”。秦末农民起义。吴芮纵观天下大势,知秦必亡,遂率领当地越人起兵响应。后转战西北,与项羽等入关破秦,立下汗马功劳,项羽封他做衡山王。汉朝一统天下,分封功臣,吴芮被封为长沙王,建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食邑3千户。自此,吴姓宗族中吴芮一支又自江西迁到湖南。可惜命不长,吴芮做长沙王还不到一年,就于当年6月过早地去世,葬在临湘,谥号为“文王”(传见班固《后汉书》卷三十四)。

。《广东通志》说,吴霸后裔兴旺,五岭以南,特别是广东一带的吴氏大部分是吴霸的后代。

魏晋隋唐时期
魏晋至隋唐的七百余年间,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入侵中原,致使北方战争频繁,南方则相对安定。因而北方士民大量南迁,吴氏宗族也在南迁之列。据唐林宝撰写的《元和姓纂》记载,这期间的吴氏大族主要分布在吴郡、武昌、濮阳、渤海、陈留等地,并呈南兴北衰之势。

自吴允承回迁吴郡奉祀先祖吴太伯三代之后,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吴氏家族成为割据江东的孙吴政治的国戚,孙策、孙权兄弟的母亲吴国太便出自吴郡吴氏。

吴元三次子吴彪一支也迁回江苏无锡——古吴国旧地,主持吴姓始祖吴太伯庙祀,成为无锡吴氏主宗。无锡吴氏后来又分衍出六合、高邮、晋陵、邗里、新塘等众多的吴姓分支。

隋唐时期
吴姓在我国南北方都得到巨大的发展,并逐渐在许多地方形成当地一大郡望。其中南阳吴氏,为汉初长沙王后裔吴复兴所开基,其后子孙繁衍各地,形成许多吴氏望族分支。但就其繁衍的势力和分布的密集程度而言,在魏晋以后,吴氏北上繁衍明显的缓和了许多,基本上是以我国南方一带为其繁衍的地区,这是与北方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史料记载,吴氏子孙在江南分支开基的地方主要有今浙江的杭州、杭井、奉化、温州、临海、平阳、临安;江西的兴国、石杭;福建的莆田、福州、漳州、泉州、汀州;广东的潮州、嘉应州、南雄;广西的梧州、南思等地。其开基大都在秦汉以后,其中浙江、江西等地在隋唐之前;福建、广东等地在唐以后。

另据史料记载,入闽始祖祭公字孝先,为泰伯六十二世孙,原居河南光州固始,唐时随王审知入闽平黄巢起义,堂族六人分居福州、泉州之间,称吴氏六祖,支分漳州及泉州。入粤始祖吉甫公,为宣公与世孙,宣公原居四川后迁江西南丰,后因战乱迁至福建汀州宁化县 总之,吴氏虽遍及全国,但繁衍发展中心为江南一带。

据《海盐吴氏宗谱》(光绪22年版)记载,廷尉吴公晚年定居石门语溪洲钱(今浙江桐乡县西石门),故居至清末尚存。谱称语溪洲钱吴氏,家族非常兴荣。大约在宋代中期,吴氏子孙,恃贵犯法,给语溪洲钱吴氏带来厄运。谱称因为这次犯事,至使语溪吴氏家族“家被籍,丁口窜毙殆尽”,仅有一胤,侥幸逃过于这场劫难。

大难后幸存的一胤生了三个儿子,后来分居三处:长子吴德昭,留居石门洲钱祖居;次子吴德彰,赘居德清(今浙江省德清县)勾垒;三子吴德辉,赘居海宁县治前。留居语溪氏,后又分出三派:一派为吴绳翁后裔,分居马头村;一派分居海盐;一派分居石硅村,为吴申孙的后裔。

海盐吴氏一派,以吴馨为一世始祖。据《海盐吴氏宗谱》记载:海盐吴氏一世祖吴馨,字世芳,明末处士,世代居住在石门语溪洲钱。吴馨生子吴贤济,字北皋,排行第四。吴贤济是石门县的岁贡生,即秀才,当明朝末年,为避兵灾战乱,他将家室迁居海盐冈图画桥,成为海盐吴氏的始迁祖。

吴贤济迁居海盐画桥后,娶妻李氏,生育两子:长子吴相,次子吴宰。这两个儿子,以后又分为海盐吴氏的两个支派:吴相一支为海盐吴氏东支,吴宰一支为西支。海盐吴氏东西两支,后裔人丁兴旺,以书香传家。

陈留吴氏,属季札一支的后裔。传到吴恢这一代,家族始兴。吴恢官任南海郡(今广东广州市)太守,是二千石的大官。吴佑是吴恢的小儿子,自幼随父亲学习儒家经典,稍大便颇有主见卓识。12岁时,吴佑随父亲到广州。当时,吴恢准备制作大批竹简用来写经书,吴佑劝阻说:“此书写成,势必动用车辆搬运回中原。别人不知内情,还会以为你在广州搜刮了大批珍奇异物。大凡易引起嫌疑的事,君子都极为慎重。”吴恢听后,感慨地说:“吴姓宗族,真是世代不乏优秀的‘季子’呀!”

父亲去世后,吴佑回到长垣县牧养读书,自得其乐。后举孝廉,又以品性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升任胶东侯相(胶东侯国在今山东平度县)。任职 9年,为政宽仁,深得人心。

后又改任齐侯国相(今山东淄博市),因刚直不阿,得罪大将军梁冀,被降为河间侯相(河间侯国在今河北河间、献县一带)。不久,辞官回乡,以教授经书为业,成为当时著名学者。活到98岁时,寿终正寝,葬在长垣。

吴佑生了两子:长子吴凤,少子吴恺。吴凤,字君雅,官任汉乐浪郡(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市)太守。这是见于史书记载的最早到达今朝鲜国的吴姓成员。吴凤生的一个儿子吴冯,字子高,官任鲷阳侯国(今安徽临泉县鲷城)相。吴凤的弟弟吴恺,任新息(今河南息县)令。

陈留吴氏吴恢祖孙4代为官,知名于当时。吴佑后代繁衍发达,因而陈留一地,成为魏晋至隋唐时期吴姓的一大郡望。

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吴姓已遍布全国。上代的一些吴姓大宗仍保持兴盛局面,季扎次子吴征生一支在两宋产生了科举官宦世家吴相家族,濮阳吴氏的一支经辗转迁徙后形成根深叶茂的汝南——太原吴氏,渤海吴氏成员南迁江南后落地生根,在两宋时期形成江南第一望族吴宣家族。沉寂上千年之久的吴姓正宗季扎四子吴子玉一支延陵吴氏开始复兴。隐姓达千余年的季扎长房后裔洞庭濮氏于南宋初年复姓归宗。这一时期,由于民族关系问题的存在,宋金长期对峙,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吴氏军事世家甘肃水洛吴玠、吴磷家族。以上吴姓望族都很重视世系传承,其历史渊源十分清晰。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吴姓的分布更为广泛,自上古保持世系传承不乱,代有显贵的世家大族几乎绝迹。这时期吴姓望族大都由唐宋时期的单家发展而来,并从地区分布上呈同姓异宗交叉分布,吴姓的迁徙多是由于战乱、灾荒、析居、任官、政府组织移民等诸多原因引起的。例如,明清时期的江西南昌吴氏虽号称诸樊、夫差后裔,但其先祖却是来自安徽歙县的流民,定居南昌后,繁衍成当地大族。江西德兴建节的吴氏则是唐末为避黄巢兵乱而迁来的。江西戈阳吴氏在五代战乱时,从金陵(今南京)迁来的。湖南益吴氏主要有三支,九都冲吴氏其先祖吴世春、吴永鉴叔侄二人自江西清江来湖南益阳经商,从而定居益阳,后裔繁衍成益阳九都冲吴氏。泉峰吴氏,其先祖在元初游学湖南,而定居益阳,后世繁衍成益阳泉峰吴氏。夹流溪吴氏则是明初从江苏、江阴县迁居湖南益阳夹流溪,据其家谱记载,到清乾隆时,这支吴氏已传了13代。

近现代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舞台上最显赫的吴姓人物当属吴佩孚。吴佩孚属登州吴氏。据说吴佩孚曾考证他是延陵吴季扎的裔孙,吴姓开氏始祖吴太伯的第12l代嫡孙。

据《吴氏家谱》记载,登州吴氏来源于泰州吴氏,而泰州吴氏又源于浙江吴田吴氏。吴田吴氏是明代浙江山阴吴氏吴溶、吴渊、吴溥的后裔。据《山阴州山吴氏族谱》记载,这支吴氏的家谱因上世家中失火被烧掉,因而吴田吴氏可确认的始祖为吴回。在历史上,吴田吴氏迁居泰州(今江苏泰州有两支,一支是吴田吴氏第十四世裔孙吴潮先迁泰州而成泰州吴氏始祖,另一支是吴田吴氏五世裔孙吴承护下传12代裔孙吴万四,也自吴田迁至泰州东的安丰。随着泰州吴氏人丁的增多,又有吴潮裔孙吴僧儿吴佩十七世祖自泰州北迁山东蓬莱(古属登州),其后裔形成登州吴氏。登州吴氏虽然家族不甚显贵,但人丁倒还兴旺。登州吴氏自吴僧儿下传十六世孙吴可诚时,这支吴氏已没落无闻。

迁居台湾
吴姓的发源地江苏南部距离台湾较近,因此吴姓人迁居台湾的历史较早。早在吴国灭亡之时,吴姓子孙有一部分逃亡海上,其中一些人有可能迁到了台湾,然而见于历史记载的却是在元代。

明清以来自福建、广东沿海一带的吴氏迁居台湾的逐渐增多。在台湾的历次统计中,吴姓长期稳坐第七把交椅,这与南明永历年间郑成功渡海收复台湾,从潮州沿海,尤其是饶平、南澳、澄海各县收了不少昊姓士兵有关。在台湾历史人物中,吴姓人占有相当比重,如被称为“阿里山之神”的吴凤,宜兰的开拓者吴沙,抗倭名将吴彭年和吴汤兴,抗日民族英雄吴海水,著名作家吴浊流等都是近现代史上来台的著名吴氏子孙。

『叁』 芙蓉镇是哪个省

您好,芙蓉镇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永顺县,与龙山里耶镇、泸溪浦市镇、花垣茶峒镇并称湘西四大名镇,又有酉阳雄镇、“小南京”之美誉。
芙蓉镇,本名王村,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因宏伟瀑布穿梭其中,又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后因姜文和刘晓庆主演的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更名为“芙蓉镇”。

『肆』 湘西的花垣县有什么地方适合玩耍

花垣县,隶属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湘黔渝交界处,因此有“一脚踏三省”、“湘楚西南门户”之称。花垣县 旅游 资源丰富,有10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乾嘉苗民起义古战场遗址、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等人文景观,也有大小龙洞瀑布群、边城茶峒风景区、古苗河蚩尤风景区等自然风光。更有神秘的苗族民俗村寨,是民族 旅游 的好去处。
古苗河
古苗河位于花垣县境内,是苗族人民的母亲河,河谷两岸风光无限,有山峰耸立,林木丛生。古苗河地处山高林密之处,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休闲度假的胜地。古苗河景观众多,集合山高、坡陡、谷深、林密等特点,一路风景大好,有“雄狮迎驾”、“蚩尤巡疆”、“天兵天将”、“万卷天书”等景点,相传,这些景点是战神蚩尤及他的部下和女儿幻化而成。古苗河两岸世代居住着淳朴的苗民人民,游客能在此体会到苗族风情,感受如梦如幻的苗族歌舞,欣赏技艺精湛的苗族工艺品,品尝美味可口的苗族佳肴。

花垣大龙洞风景区
大龙洞风景区位于花垣县补抽乡境内,景区内溪河纵横,溶洞暗河相连,又有怪石奇峰,古树藤蔓,不乏奇花异草、珍禽猛兽,充满原始的气息与美丽。相传在上古时期,北海龙王应黄帝之约追赶蚩尤的九黎部落至双龙景区境内,被秀丽的山水所迷不思归北海而定居于此,龙族的成员分别住在各个景点中,为此地增添了许多灵性。大龙洞景区众多,有绝壁高达500余米的天下第一洞瀑——大龙洞瀑布,有 历史 久远的寒武纪地质奇观等。同时,景区也富含人文色彩,承载着苗族文化与龙文化,以龙文化为媒、苗族文化为载体,有神龙喊水、接龙舞、舞龙等民俗活动。

茶峒古镇
茶峒古镇即为边城茶峒,我国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著名中篇小说《边城》中,将此地的秀美风光、淳朴民风、传统民俗等融为一体,勾勒出一个美丽的小城镇,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茶峒古镇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人口居多,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在古镇上,最热闹的民俗庆典莫过于农历初五、十号的赶集,当地称为“边边场”,三省边界的各族人民便三五成群,向茶峒汇集,人们来此买卖 美食 、工艺品、农产品、生活用品,男女青年也有借此热闹的场合相会,充满独特的民族风情。

56民族行 旅游 网,带你游遍56个民族

题主是在花垣 旅游 来的吗。刚好刷到这个题目,我就是花垣人。

如果单是在县城里面的话可能就没什么玩的了,因为花垣县城最多的就是KTV和茶楼。

今天天气好,首先推荐题主可以去紫霞湖游玩,在城南车站乘坐龙潭路 汽车 ,大概4块钱车费,你可以告诉售票员让她在紫霞路口叫你下车。然后沿着路口直接走进去。

紫霞风景优美,还可以在里面烧烤,花垣多数拍婚纱选景都是在紫霞湖。题主去了不会失望的。

题主还可以去花垣的古苗河游玩。

再就是犀牛洞。

从县城出发去长乐方向,半途向左一拐,再沿着小水泥路向前稍微走一段路就可以看到,正在建设中的湘西神秘犀牛洞农旅产业园。从花垣县到目的地,大约耗时十多分钟。

还可以去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去看看。

吃的话就很多了,比如花垣的米粉题主不要错过噢,鸭霸王、泡爪。

西门的酸汤粉、边贸的夜市。三岔路的鸡爪爪。

湘西的花垣县,适合去边城镇看看。那里的边城就是以前的茶峒(后更名为边城,因为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写的就是那里)。前不久去玩过一次,风景堪比世外桃源,安逸而静谧。更重要的是,那里没有别的风景区所具有的那种浓重的商业气息。可以看看古镇,翠翠岛,可以坐拉拉渡到河对岸的重庆洪安看看。发几张我去后拍的图以作参考

湘西,花垣县,舌尖上的回忆,

可以上午去十八洞村,下午去双龙镇鼓戎湖苗家大院夯寨村,电影十八洞取景地,百分之九十的镜头都能在这里看到,我不吹,我是夯寨村的,,,,,,,,

『伍』 芙蓉镇在哪里属于哪个省

芙蓉镇在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永顺县,属于湖南省。芙蓉镇,本名王村,是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因宏伟瀑布穿梭其中,又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与龙山里耶镇、泸溪浦市镇、花垣茶峒镇并称湘西四大名镇,又有酉阳雄镇、小南京美誉。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遂更名为芙蓉镇。国家AAAA级景区。

芙蓉镇地处武陵山区,永顺县南端51公里处,东与高坪乡、松柏镇相接,南与长官镇相邻,北与列夕乡、抚志乡交界,西与古丈县红石林镇、罗依溪镇隔河相望。镇内最高海拔927米,最低海拔139米。全镇辖11个村和5社区,14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24.4平方千米。

芙蓉镇不仅景观秀丽,民族风情浓郁,还有记载土家族政治军事历史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溪州铜柱和电影《芙蓉镇》外景拍摄现场等人文景观。

『陆』 吉首市是哪些明星的故乡呢

沈梦辰

吉首,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市境东南部与泸溪县、西北部与花垣县、西南部与凤凰县、北部与保靖县和古丈县毗邻。沈梦辰,1989年6月13日出生于湖南省湘西吉首市,毕业于湖南大学06级表演系本科,中国内地女主持人、演员、模特。2008年,沈梦辰参加湖南娱乐频道“年度星姐选举”总决赛,并荣获最佳上镜奖。2010年,担任湖南娱乐频道综艺时尚类节目《好女人》的主持人,从而正式开启了她的主持生涯。2011年,担任湖南娱乐频道大众娱乐节目《百姓春晚》的主持人。

阿朵

阿朵(符莹),中国大陆女歌手、演员,1980年4月17日生于湖南吉首,毕业于湖南省艺术学校,2005年央视春晚因演唱一曲《再见,卡门》让阿朵走红。2007年阿朵登上时尚杂志《男人装》封面,创造了该杂志全球销量超过50万的记录。之后连续三年入选全球顶级媒体《福布斯》杂志评选的名人榜。

『柒』 湘西四大古镇是哪些各在什么县

凤凰县的凤凰古镇,永顺县的芙蓉镇王村(有一部电影叫《芙蓉镇》讲的就是这里),花垣县的茶峒镇(看过沈老《边城》的应该都知道,翠翠出生、长大的地方),还有一个是怀化的洪江古镇(名气没凤凰大,但历史更悠久),这四个就是湘西的四大商业古镇。另外还有四大赶尸名镇,湘西自治州的泸溪,怀化的辰溪、沅陵、叙浦。

『捌』 中共西南局的发展历程

中共西南局的发展历程:

1、筹建

1949年7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西南局。

1949年11月21日,刘、邓首长向四川、贵州、云南、西康4省国民党军政人员提出忠告,要他们停止抵抗,听候改编。

2、成立

1949年11月23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西南局在常德成立,邓小平为第一书记,刘伯承为第二书记,贺龙为第三书记。

3、发展

邓小平、刘伯承调中央工作后,1952年9月,中共中央又决定宋任穷、张际春、李井泉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第二、第三副书记。

4、撤销

1954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以适应国家的计划经济建设,加强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4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作出撤销大区一级党政机构的重大决定。

5、再次成立撤销

1960年10月,恢复中共中央西南局,李井泉担任第一书记。书记处书记李大章、廖志高、阎红彦、张经武、周林、于江震、阎秀峰.

1963年8月--1965年11月,陈刚、程子华、张国华、贾启允、刘植岩、任白戈、曾希圣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

1966年,中共中央西南局取消。


(8)花垣县有哪些电影院扩展阅读:

中共西南局的发展作用:

中共中央西南局为大西南政权的建立巩固、经济恢复发展、民族团结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西南局党政军领导人,在坐镇重庆、主政西南的岁月里,建立了伟大功勋。

西南五省区市协作编辑《中共中央西南局历史文献选编(1949-1954)》,既是充分发挥党史工作“资政育人”作用的需要,也是党史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

党的历史文献编辑是党史工作的主责主业,对深化党史研究意义重大。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对书稿编辑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供指导,对存在的困难予以帮助协调。

同时,也希望西南五省区市协同开展工作的方式能够为全国党史部门的合作提供经验与借鉴。

阅读全文

与花垣县有哪些电影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买到电影在网上播放的版权 浏览:974
好看的电影推荐父子国产免费 浏览:295
韩国女犯电影 浏览:474
广州最豪华的电影院 浏览:555
美国电影独奏恋之曲 浏览:947
撒哈拉美国电影 浏览:947
幸福蓝海国际影城今晚电影排期 浏览:384
日本诡异美女电影 浏览:831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音乐校考初试 浏览:846
2020年战争电影俄罗斯 浏览:249
为什么西瓜视频可以免费看电影 浏览:43
日本电影男主有超能力很污 浏览:972
2020年美国关于警察的电影 浏览:140
电影院未来广场 浏览:423
丝绸之路电影节在陕西哪个城市 浏览:80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黑白配 浏览:767
南广电影学考什么 浏览:345
201电影票 浏览:937
男子意外跌落悬崖是什么电影 浏览:132
我如何弄垮巴林银行电影在线 浏览: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