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血滴子的演职员表
1、黄晓明在《血滴子》中的“狼人”造型曝光,须发乱飞,白色宽袍大袖裹住身躯,宛如希腊雕塑,眼眶中呼之欲出的泪水,又充满了悲悯——“他穿着疯子、狂徒的外衣,却深藏着最仁爱的内心。”刘伟强说。
为了接近“狼人”心态,个性温和的黄晓明,在片场借酒释放自我,为了《血滴子》,“不疯魔,不成活”。
造型照中,黄晓明身披白麻布袍,以旧麻绳束腰,配以褐色皮靴。“看似随便裹一裹”的衣型,是服装设计,三届金像奖得主吴里璐(微博)查阅世界各地服装史,参考“人类服装出现之初的基本面貌”设计而成。服装边缘的絮状质地,则是由2个工人花了10小时手工磨砺。
2、李宇春在《十月围城》里的那顶“雷锋帽”让人印象深刻,她笑言“不戴帽子,像只大头鱼。”
《血滴子》中李宇春倔强的短发,让人伤透了脑筋。为了确保它们固定住,第一次定发型就花了三个小时,吴里璐想出“设计一个镶钻的发箍给宇春”的方案。
3、“血滴子制服”以经典的红配黑,黑袍形款参考骑马装:平肩、收腰、马裤、马靴。左臂以精钢铸成,从肩部包裹至拳头,以皮革衬底,好像一个“炮筒”。为了确保演员手臂运动流畅,细密排布了230个钢环和168枚钢片,重达10斤。
制服按照右手握武器、左手戴铁臂的方式设计,惯用左手的阮经天曾为此苦练右手力量。刘伟强得知此事后,觉得“部队里有一个左撇子,很酷”,特别为他定制了“左撇子版”铁臂。
4、除了剃头,男血滴子要蓄胡渣,“血滴子”在清代正史中无记载,野史中分别有“暗器说”和“毒药说”:前者是影视剧中司空见惯的“鸟笼型”设计,黑布遮蔽的笼子,旋转时隆隆作响,套住人头后利刃开合。后者效用类似“化尸水”,清代小说曾有“血滴子”革囊之说,将活人放置其中,片刻化为血水。
5、血滴子海报上现弯刀。 6、影片的女主角,唯一一个女“血滴子”——李宇春继《十月围城》之后,与陈可辛、刘伟强两位导演再续前缘。 此前“血滴子”中,从未出现过女性队员,此番李宇春出演的可谓“史上第一女血滴子”。然开打第一天,就意外受伤,李宇春却自信笑言“伤得起”。出品人之一,星美集团董事长覃宏表示:“李宇春的加盟,使得‘血滴子天团’更热血更酷更有型。”
7、谈及为何在“血滴子天团”中加入此前从未出现过的女性队员,监制陈可辛解释道:“穿制服的女人,往往比男人更凶猛、更聪明、更有型,好像《霹雳娇娃》,要找这样的演员,刘伟强和我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宇春。”
8、李宇春开拍第一天,便意外负伤:在拍摄一场“血滴子天团”在烟雾中狂奔的戏,李宇春被一颗石子绊倒在地上,膝盖鲜血直流。
9、导演刘伟强表示,拍《血滴子》的过程好似集训一班“清朝古惑仔”。相比黄晓明、阮经天、余文乐曾在作品中或多或少的“痞男”经历,散发着王子气质的井柏然则以其独有的优雅、温和备受内地及香港著名有文艺情节导演垂青。从陈国辉的《全城热恋》、《全球热恋》,再到关锦鹏的《影子爱人》,均为清一色的文艺范儿,作品中的井柏然阳光、俊朗,眼角眉梢不经意会流露出淡淡忧郁,但转脸马上又笑容无邪。有时乖乖的,很温和,严肃起来却又散发着凛然的气质,如此独树一帜的气质颇受粉丝追捧,也令其人气爆棚。除了外型上的优势令其收获诸多名导青睐外,上天赋予井柏然的表演才华也让他在多部作品的锤炼后愈加拿捏自如,逐渐展现出更多的表演潜力与欲望,《血滴子》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片中,井柏然褪去往昔的乖乖男形象,以黑袍、皮革、铁臂、马靴等全副武装抢眼亮相,经过化妆后的黝黑皮肤加上坚毅执著的眼神流露,俨然一个硬汉跃然银幕。导演称,《血滴子》中,井柏然负责的帅,不仅仅是单纯在外形和武打动作上,更多是人物的内心演绎,这些在人物的表情和仅仅一个眼神上,难度很大。
10、除了造型上首次彻底尝试突破外,井柏然在片场还遭遇过骑马险些遇险、武打几近窒息的惊险经历。《血滴子》里充满着骑马和打斗场景,其中一场骑马戏让井柏然至今仍心有余悸,当天,他率领几位“血滴子“成员骑马上山,由于长镜头拍摄,所有几位演员均需从较远的地方毫无停顿地一次完成。井柏然骑的马一度不受控制,带着他横冲直撞无法停止,在快速奔跑中井柏然在种满树木的山林间穿梭,突然迎面有一根又尖又长的树枝,仅差一厘米就插到了他的身体里,此时的井柏然灵机一动闪身躲过,差点从马上摔下。幸而工作人员及时赶来控制住了疯狂的战马,才让井柏然避免了更多危险发生,据悉,拍摄完该场景后心情还未平复的井柏然脑子空白了将近半个小时。第一次拍动作片的井柏然在《血滴子》片场真正体会到了做演员的苦,除了寒冷的天气外,整场戏经常需要烟雾缭绕的效果,造成众主创呼吸困难,同时还要兼顾吊威亚和拍打戏,真刀真枪的对决,加上长达几十分钟的拍摄长度,一度令井柏然几近窒息,躺在地上整整十分钟无法起身。
11、《血滴子》原定由陈德森执导,后导演改为刘伟强。影片原定由王珞丹出演“黄晓明初恋情人”白兰,但由于气质不合,
12、导演组最终决定启用新人李梦顶替王珞丹。电影《血滴子》拍摄周期为三个月,取景地包括山西、北京、杭州等地,2011年11月中旬关机。 1、《血滴子》采用了先进的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技术混音和放映。杜比全景声是全新的音频平台,彻底改变了娱乐音频体验。杜比全景声将结合精彩的画面效果,提供栩栩如生的影院观影体验,不论是飞行的血滴子还是功夫动作,都能将影院观众带入清朝皇帝特种部队“血滴子”的冒险之旅。
2、血滴子定档2012年12月20日 贺岁档变末日档。
陈可辛监制、刘伟强导演的青春热血巨制《血滴子》于戛纳正式定档:2012年12月20日上映。2012年12月21日,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刘伟强笑言:“世界末日是玛雅人刻在石头上的,谁也不知道究竟怎样。末日有可能失约,但《血滴子》不会。末日之前,狂欢一场。”《血滴子》出品人之一、星美集团董事长覃宏在看完粗剪后曾在微博上表示:“愿望实现,彻底放心,极高品质,商业大片。”并许下了“3亿起跳”的承诺:“虽前有强敌、后有追兵,《血滴子》仍占据了全年最强档期,相信影片遇强则更强。”陈可辛表示,《血滴子》是刘伟强继《无间道》系列和《头文字D》后最好的电影。
3、2012年8月20日下午,贺岁档片《血滴子》监制陈可辛、导演刘伟强,携主演黄晓明、李宇春、余文乐、井柏然、蒲巴甲等主创一同亮相北京发布会,在现场的DMAX银幕上为媒体及现场观众播放了影片3D版预告片。全体演员均以“黑衣人”造型上阵十分帅酷有型,《血滴子》在2011年十月底拍摄完成后,在陈可辛监制的建议下,一直忙于3D后期的制作工作,发布会上,曝光了首款预告片。此外他还表示,“在2012年年底贺岁档中,《血滴子》是目前唯一一部3D上映的影片”。
❷ 求邵氏所有影片目录,以及时间!
邵氏电影目录1970-2003
女校春色 1970/02/18 国 井上梅次音乐:王福龄
插翅虎 1970/02/18 国 申江
荒江女侠 1970/02/27 国 何梦华 武术指导:梁少松/音乐:王福龄
儿女是我们的 1970/03/12 国 岳枫 音乐:王福龄
遗产伍亿圆 1970/03/19 国 井上梅次
五虎屠龙 1970/03/26 国 罗维 音乐:王福龄
玉女亲情 1970/04/11 国 吴家骧 音乐:王福龄
金衣大侠 1970/04/17 国 岳枫
女侠卖人头 1970/05/06 国 郑昌和
报仇 1970/05/14 国 张彻 "获第十六届亚洲影展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姜戴维)/武术指导:唐佳、袁祥仁/音乐:王福龄"
青春恋 1970/05/29 国 井上梅次 音乐:王福龄
鬼门关 1970/06/05 国 "穆时杰(村山三男)"
春火 1970/06/25 国 罗臻 音乐:王福龄
十二金牌 1970/07/01 国 程刚获第九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武术指导:徐二牛/音乐:王福龄
新不了情 1970/07/18 国 潘垒 "获第十六届亚洲影展最佳彩色片摄
影(董绍咏)/第八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优秀演特别奖(胡燕妮)"
江湖三女侠 1970/08/05 国 申江
十三太保 1970/08/14 国 张彻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刘家荣/音乐:王福龄
海外情歌 1970/08/29 国 "史马山(岛耕二)/桂治洪" 原名《南海情歌》
毒龙潭 1970/09/05 国 罗维
喷火美人鱼 1970/09/11 国 吴家骧
武林风云 1970/09/16 国 岳枫 "拍摄期间曾先后名为《紫电剑》、《紫光剑》"
胡姬花 1970/09/24 国 史马山
饿狼谷 1970/10/06 国 郑昌和
那个不多情 1970/10/16 国 桂治洪
大罗剑侠 1970/10/24 国 徐增宏
人头马 1970/11/04 国 穆时杰
爱情的代价 1970/11/06 国 吴家骧 音乐:王福龄
铁罗汉 1970/11/13 国 严俊
女子公寓 1970/11/20 国 井上梅次
龙虎斗 1970/11/27 国 王羽
虎胆 1970/12/17 罗维
小煞星 1970/12/22 国 张彻 动作指导:刘家良、唐佳
鹰王 1971/01/01 国 张彻武术指导:唐佳、袁祥仁/音乐:王福龄/作词:张彻
关外双雄 1971/01/09 国 申相玉
钟馗娘子 1971/01/22 国 何梦华
新独臂刀 1971/02/07 国 张彻 "获第九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剪辑(郭廷鸿)/武术指导:刘家良、唐佳"
钻石艳盗 1971/02/25 国 井上梅次
剑女幽魂 1971/03/05 国 郭南宏
"怕老婆是大丈夫" 1971/03/19 国 高立
六刺客 1971/03/25 国 郑昌和
哑巴与新娘 1971/04/02 国 岳枫 "获第九届台湾金马奖优秀演技特别奖(金峰)"
玉面侠 1971/04/09 国 严俊
五枝红杏 1971/04/16 国 井上梅次
大决斗 1971/04/21 国 张彻 武术指导:唐佳/音乐:王福龄
鬼太监 1971/05/12 国 叶荣祖
千年狐 1971/05/22 国 申相玉
芳华虚度 1971/05/28 国 吴家骧
报恩刀 1971/06/04 国 潘垒
齐人乐 1971/06/11 国 井上梅次
金印仇 1971/06/23 国 田丰
女杀手 1971/07/01 国 "麦志和(松尾昭典)/桂治洪"
红胡子 1971/07/09 国 张曾泽 动作指导:何维雄
血符门 1971/07/16 国 黄枫
无名英雄 1971/07/24 国 张彻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影子神鞭 1971/08/06 国 罗维
我爱金龟婿 1971/08/18 国 井上梅次
来如风 1971/08/25 国 郑昌和
夜合花 1971/09/04 国 罗臻
隐身女侠 1971/09/10 国 辛奇
血洒天牢 1971/09/24 国 申江
拳击 1971/10/01 国 张彻 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
凤飞飞 1971/10/15 国 高宝树
萧十一郎 1971/10/22 国 徐增宏 武术指导:巫敏雄
冰天侠女 1971/10/29 国 罗维
火并 1971/11/06 国 楚原 楚原为邵氏执导的首部电影
夕阳恋人 1971/11/19 国 井上梅次
狐鬼嬉春 1971/11/27 国 薛羣
万箭穿心 1971/12/10 国 鲍学礼
双侠 1971/12/22 国 张彻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侠士行 1971/12/31 国 何梦华
大杀手 1972/01/08 国 楚原 原名《喋血江湖》
玉女嬉春 1972/01/15 国 井上梅次
大地龙蛇 1972/01/21 国 李嘉
黑灵官 1972/01/28 国 何梦华
马永贞 1972/02/11 国 张彻、鲍学礼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刘家荣、陈全/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恶客 1972/02/29 国 张彻 张彻客串演出/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
仙女下凡 1972/03/10 国 何梦华
水浒传 1972/03/17 国 张彻/执导:鲍学礼、午马 "获第十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刘家荣、陈全/乐:陈永煜(陈勋奇)"
鬼新娘 1972/03/24 国 周旭江
吉祥赌坊 1972/03/30 国 张曾泽
太阴指 1972/04/14 国 鲍学礼
小毒龙 1972/04/20 国 岳枫
天下第一拳 1972/04/28 国 郑昌和 "原名《铁拳》;美国发行用译名The FiveFingersofDeath"
羣英会 1972/05/11 国 岳枫/程刚/张彻 "三位导演分别执导:〈铁弓缘〉、〈胭脂虎〉、〈白水滩〉/昔乐:陈永煜(陈勋奇)"
多谢老板娘 1972/05/26 国 高立
林冲夜奔 1972/06/01 国 程刚 "武术指导:梁少松、梁小龙/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娃娃夫人 1972/06/08 国 金洙容
风雷魔镜 1972/06/15 国 孙仲
我们要洞房 1972/06/24 国 高立
落叶飞刀 1972/06/29 国 张一湖 "拍摄期间曾先后名为《神拳燕子飞》、《血染铜山》、《落叶刀》"
年轻人 1972/07/07 国 张彻 动作指导:唐佳、刘家良
葫芦神仙 1972/07/20 国 桂治洪
十四女英豪 1972/07/27 国 程刚 "获第十九届亚洲展优异演技奖(何莉莉)/第十一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卢燕)、最佳录音/武术指导:程晓冬(程小东)、梁少松/音乐:王福龄"
大军阀 1972/08/17 国 李翰祥 "获第十九届亚洲影展幽默滑稽片导演奖"
爱奴 1972/09/07 国 楚原
快活林 1972/09/20 国 张彻、鲍学礼 武术指导:刘家良、唐佳
雨中花 1972/09/29 国 金洙容
大内高手 1972/10/05 国 林福地
仇连环 1972/10/12 国 张彻、鲍学礼 "武术指导:刘家良、陈全/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香港过客 1972/10/27 国 刘芳刚、桂治洪
壁虎 1972/11/01 国 楚原
少奶奶的丝袜 1972/11/11 国 桂治洪
风月奇谭 1972/11/16 国 李翰祥
亡命徒 1972/12/06 国 张曾泽
黑店 1972/12/16 国 叶荣祖
四骑士 1972/12/22 国 张彻 动作指导:刘家良、唐佳
霹雳拳 1972/12/30 国 张一湖 又名《穿肠腿》
埋伏 1973/01/05 国 何梦华
豪客 1973/01/12 国 诸葛青云、杨静尘
盗兵符 1973/01/18 国 申江
恋情三千里 1973/01/27 国 罗臻 "拍摄期间曾先后名为《恨不相逢未嫁时》、《恋情九百里》"
牛鬼蛇神/秀才遇见兵 1973/02/01 国 李翰祥/程刚与《秀才遇见兵》同场放映
愤怒青年 1973/02/15 国 张彻、桂治洪 "又名《罪恶陷阱》(台湾)/动作指导:刘家良、唐佳"
刺马 1973/02/24 国 张彻获第十九届亚洲影展表现突出性格男演员奖(狄龙)/第十一届台湾金马奖优秀演技特别奖(狄龙)/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土匪 1973/03/09 国 楚原
丹麦娇娃 1973/03/16 国 吕奇 "首部在北欧拍摄兼由北欧红星参演的中国电影"
盗皇陵 1973/03/30 国 丁善玺
北地胭脂 1973/04/05 国 李翰祥
叛逆 1973/04/20 国 张彻 "获第十九届亚洲影展「最有现代性格男演员」奖(姜戴维)/动作指导:唐佳、刘家良"
江湖行 1973/05/04 国 张曾泽
毒女 1973/05/11 国 何梦华
小杂种 1973/06/02 国 楚原
十段高手 1973/06/09 国 李作楠
虎豹兄弟 1973/06/12 国 侯铮
警察 1973/06/16 国 张彻、蔡扬名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失身 1973/06/23 国 余汉祥
龙虎地头蛇 1973/06/30 国 巫敏雄
血证 1973/07/12 国 桂治洪
张保仔大海盗 1973/07/27 国 "张彻、鲍学礼、午马" 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
风流韵事 1973/08/04 国 李翰祥
荡女奇行 1973/08/24 国 吕奇
梅山收七怪 1973/08/31 国 山内铁也
黄飞鸿 1973/09/12 国 何梦华 原名《过山虎》
七十二家房客 1973/09/22 粤 楚原 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一乐也 1973/11/08 国 李翰祥 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桃色经纪 1973/11/29 国 孙仲
大刀王五 1973/12/08 国 张彻、鲍学礼 "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女集中营 1973/12/21 国 桂治洪
鬼马两金刚 1974/01/03 国 李作楠 台湾摄制/原名《大野两金刚》
恶虎村 1974/01/12 国 岳枫、汪平
金瓶双艳 1974/01/17 国 李翰祥
蛇杀手 1974/02/05 国 桂治洪
五虎将 1974/02/15 国 张彻 动作指导:刘家良、唐佳
欲魔 1974/02/28 国 何梦华
太极拳 1974/03/07 国 鲍学礼
艳女还魂 1974/03/14 国 申相玉
早熟 1974/03/19 国 宋存寿
舞衣 1974/03/23 国 楚原
丑闻 1974/04/12 国 李翰祥
香港73 1974/04/24 粤 楚原
多咀街 1974/05/17 粤 王风
黄飞鸿义取丁财地" 1974/05/25 粤 王风 "武术指导:梁少松/洪拳指导:黄汉杰"
阿牛入城记 1974/06/01 粤 罗马、张扬
面具 1974/06/12 国 张曾泽
洋妓 1974/06/21 国 桂治洪
朋友 1974/06/29 国 张彻 "原名《水仙》/获第二十届亚洲影展最有希望的青年男演员奖(傅声)/动作指导:刘家良、唐佳"
鬼马小天使 1974/07/06 国 孙仲 "又名《刁蛮小天使》/获第二十届亚洲影展最能表现亲情的喜剧片奖(傅声)/演技最动人的女演员奖(李菁)"
七金尸 1974/07/11 国 洛以活柏克 港、英合作
朱门怨 1974/07/19 粤 楚原 "于1980年易名《豪门春梦》再度上映"
声色犬马 1974/08/16 国 李翰祥
疯狂大笨贼 1974/08/30 粤 吕奇
四王一后 1974/09/07 国 "亚拔天尼、桂治洪" 港、意合作
少年与少妇 1974/10/12 国 何梦华
成记茶楼 1974/10/19 粤 桂治洪
女人面面观 1974/11/01 国 吕奇 影艺公司制作组摄制
鬼眼 1974/11/09 国 桂治洪
五大汉 1974/11/15 国 鲍学礼
天网 1974/11/28 国 程刚动作指导:程小东/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捉鼠记 1974/12/19 国 桂治洪
小孩与狗/爱 1974/12/22 国 林国翔/程刚 两片同场放映
港澳传奇 1975/01/09 国 李翰祥
大老千 1975/01/23 国 张曾泽
双星伴月 1975/02/08 粤 罗马 音乐:顾嘉辉
血滴子 1975/02/18 国 何梦华 音乐:王福龄
嬉.笑.怒.骂 1975/03/04 国 程刚
神女荡妇绰头王 1975/03/08 粤 吕奇
摄青鬼 1975/03/15 国 申相玉、张一湖
倾国倾城 1975/03/21 国 李翰祥 "获第十二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最佳女主角(卢燕)、最佳彩色片美术设计(陈景森)/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龙虎走天涯 1975/04/03 国/ 英 安东尼达逊又名:铁汉娇娃/港、意、西合制
新啼笑姻缘 1975/04/10 粤 楚原 原名《新故都春梦》
恶霸 1975/04/19 国 张曾泽 "拍摄期间曾先后名为《黑帮》、《赌王》、《反黑道》"
"扭计祖宗陈梦吉" 1975/04/23 粤 王风 原名《陈梦吉三戏荒康镜》
危险的十七岁 1975/05/03 国 罗马 原名《浪子与处女》
荡寇志 1975/05/10 国 张彻
同居 1975/05/23 国 孙仲
阿牛出狱记 1975/05/30 粤 "罗马、梁卓、张扬" 策划:罗马/音乐:顾嘉辉
女捕快 1975/06/07 国 申江
色中饿鬼 1975/06/19 国 潘垒 又名《牡丹灯》(台湾)
吃人井 1975/06/25 国 丁善玺
神化外母古惑妻 1975/07/11 粤 吴回 "又名《太太是神仙》/拍摄期间曾先后名为《俏冤家》、《淘气冤家》"
大哥成 1975/07/16 粤 桂治洪
中国超人 1975/08/01 国 华山
三超人与女霸王 1975/08/06 国 欧柏尼 "拍摄期间曾先后名为《三超人大战恶美女》、《女霸王》/港、意合制/罗马实地拍摄"
七面人 1975/08/09 国 鲍学礼
的士大佬 1975/08/28 粤 鲍学礼 原名《的士》
堕落经 1975/09/04 粤 吕奇
古之色狼 1975/09/13 国 桂治洪 又名《鬼话连篇》(台湾)
大劫案 1975/09/19 国 楚原
搭错线 1975/09/25 国 何梦华 原名《偷龙转凤两福星》
降头 1975/10/02 国 何梦华
贼公计小偷才 1975/10/10 粤 罗马
陈梦吉计破脂粉阵 1975/10/17 粤 王风
逃亡 1975/10/25 国 张彻、孙仲 原名《山寒》
巴黎艳遇 1975/10/30 粤 吕奇
女金刚斗狂龙女 1975/11/07 国/ 英 柴克贝尔与美国华纳兄弟合作出品
捉奸趣事 1975/11/14 国 李翰祥
神打 1975/11/28 国 刘家良
长发姑娘 1975/12/11 国 何藩
金毛狮王 1975/12/21 国 何梦华
妙妙女郎 1975/12/24 国 潘垒
春满芭提雅 1976/01/08 国 吴家骧
香港奇案 1976/01/16 国 "程刚/华山/何梦华" "由三个故事组成,其中一个为《灶底藏尸》"
丁一山 1976/01/27 国 鲍学礼
阿牛发达记 1976/02/07 粤 罗马
毒后秘史 1976/02/12 国 孙仲
瀛台泣血 1976/02/21 国 李翰祥 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索命 1976/03/13 国 桂治洪
"流星.蝴蝶.剑" 1976/03/20 国 楚原武术指导:唐佳、袁祥仁/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洞房艳史 1976/04/03 国 李翰祥
飞龙斩 1976/04/24 国 何梦华
色香味 1976/04/29 国 罗臻
陆阿采与黄飞鸿 1976/05/07 国 刘家良
狐天狐地 1976/05/20 国 吴回
死囚 1976/05/27 国 姜戴维 原名《囚犯》
乾隆皇奇遇记 1976/06/02 粤 王风
拈花惹草 1976/06/26 国 李翰祥
"天涯.明月.刀" 1976/07/10 国 楚原武术指导:黄培基、唐佳/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江湖子弟 1976/07/20 粤 华山
蛇王子 1976/07/31 国 罗臻
鬼才伦文叙 1976/08/05 粤 王风
凶杀 1976/08/14 粤 桂治洪/孙仲/华山 "《香港奇案》第二集/〈鬼头仔〉导演:桂治洪/〈纸盒藏尸〉导演:孙仲/〈临村凶杀案〉导演:桂治洪/〈大家姐〉导演:华山"
无法无天飞车党 1976/08/26 国 桂治洪
骗财骗色 1976/09/11 国 李翰祥
油鬼子 1976/09/18 国 何梦华
男妓女娼 1976/09/23 粤 吕奇
老夫子 1976/10/02 粤 桂治洪
沙胆英 1976/10/07 粤 孙仲
伴游小姐 1976/10/16 国 陈浩
五毒天罗 1976/10/28 国 楚原
酒帘 1976/11/05 国 罗马
赌王大骗局 1976/11/24 国/ 粤 程刚于1980年易名《赌王之王》再度上映
辞郎洲 1976/12/04 潮 楚原
勾魂降头 1976/12/09 国 何梦华
阿牛奇遇记 1976/12/17 粤 罗马 原名《阿牛下南洋》
风花雪月 1977/01/01 国 李翰祥
搵食三十六计 1977/01/13 粤 潘垒
阿Sir.毒后.老虎枪 1977/01/20 国 孙仲拍摄期间曾先后名为《红粉煞星》、《以毒供毒》
扭计三星 1977/01/29 粤 王风
老爷车纵火谋杀案 1977/02/04 粤 桂治洪/华山《香港奇案》第三集,由《法网难逃》和《老爷车纵火案》两个故事组成
洪熙官 1977/02/16 国 刘家良拍摄期间曾先后名为《洪熙官与洪文定》、《洪熙官父子报血仇》
楚留香 1977/03/05 国 楚原 "武术指导:刘家良、唐佳/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变态女杀手 1977/03/19 粤 吕奇
俏探女娇娃 1977/03/31 国 鲍学礼 原名《女神探》
海军突击队 1977/04/07 国 "张彻(执导:午马、刘维斌、鲍学礼)" 发行:邵氏
风流伯虎荡秋香 1977/04/15 国 陈浩
荡妇冤魂 1977/04/30 国 罗臻 原名《万恶淫为首》
白玉老虎 1977/05/07 国 楚原 武术指导:唐佳
处女.绅士.拆白党 1977/05/19 国 陈浩
乾隆下江南 1977/06/03 粤 李翰祥获第十四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最佳彩色片美术设计(陈景森)
庙街皇后 1977/06/19 粤 孙仲/桂治洪《香港奇案》第四集,由《庙街皇后》和《摧花狂人》两个故事组成
人蛇鼠 1977/07/01 国 孙仲
三少爷的剑 1977/07/07 国 楚原原名《剑神浪子》/武术指导:黄培基、唐佳
绝不低头 1977/07/23 国 华山
射雕英雄传 1977/07/30 国 张彻 又名《大地群英》(台湾)
猩猩王 1977/08/11 国 何梦华
决杀令 1977/08/20 国 孙仲 原名《武林风暴》
天龙八部 1977/09/09 国 鲍学礼
财子.名花.星妈 1977/09/16 粤 吕奇 原名《名花.财主.星妈》
应召名册 1977/09/30 粤 程刚
"多情剑客无情剑" 1977/10/14 国 楚原 "获第十五届台湾金马奖摄制技术优良特别奖/武指导:黄培基、唐佳"
金玉良缘红楼梦 1977/10/26 国 李翰祥 "获第十五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陈景森)/第廿四届亚洲影展最佳服装、最佳美设计/作曲:王福龄"
奸魔 1977/11/11 粤 桂治洪/牟敦芾《香港奇案》第五集,由《奸魔》和《枪》两个故事组成
红楼春梦 1977/11/18 粤 邵氏编导组
唐人街小子 1977/12/02 国 张彻 "音乐:陈永煜(陈勋奇)/作曲、作词:黄沾"
"初哥.初女.初夜情" 1977/12/15 粤 何藩 原名《青春豆》
"明月刀雪夜歼仇" 1977/12/22 国 楚原原名《快刀.浪子.亡命客》
佛跳墙 1977/12/31 粤 李翰祥
四二八 1978/01/05 粤 华山 动作指导:郑麒膺
残酷大刺杀 1978/01/19 国 程刚、华山 又名《清宫大刺杀》
少林卅六房 1978/02/02 国 刘家良 "获第廿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动作片奖/执行制片:黄家禧/摄影:黄岳泰/武术指导:刘家良/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陆小凤传奇之绣花大盗 1978/02/19 国 楚原
血芙蓉 1978/03/11 国 何梦华
乌龙济公 1978/03/23 粤 王风 原名《济公三斗吕洞宾》
笑傲江湖 1978/03/30 国 孙仲
色欲杀人王 1978/04/08 粤 何梦华 原名《神秘摧花手》
杀绝 1978/04/21 国 华山 原名《剑魂》
非男飞女 1978/05/03 粤 吕奇 原名《女人》
射雕英雄传续集 1978/05/13 国 张彻又名《大地群英第二集》(台湾)
十字锁喉手 1978/06/10 国 何梦华
螳螂 1978/06/28 国 刘家良
楚留香之二蝙蝠传奇 1978/07/08 粤 楚原
师父教落 1978/07/13 粤 黄华麒 动作指导:游崇英
伦文叙与沙三少 1978/07/30 粤 王风
五毒 1978/08/12 粤 张彻 "武术指导:梁挺、戴其贤、储陆峰(鹿峰)/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子曰:食色性也 1978/08/25 国 李翰祥 原名《吃.喝.嫖.赌》
淫兽 1978/09/01 粤 何藩 原名《桃花劫》
哈啰床上夜归人 1978/09/07 粤何藩、朱牧、孙仲、华山、王风、夏祖辉、李翰祥
冷血十三鹰 1978/09/13 粤 孙仲 "获第廿五届亚洲影展演技最突出男
主角奖(狄龙)/第十六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剪辑(姜兴隆)"
扮猪食老虎 1978/09/29 粤 桂治洪
乾隆下杨州 1978/10/06 粤 李翰祥获第十六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
倚天屠龙记 1978/10/19 粤 楚原
倚天屠龙记大结局 1978/10/27 粤 楚原
狮子头玻璃肚 1978/11/02 粤 锺国仁 原名《四三二》
萧十一郎 1978/11/08 国 楚原
老夫子奇趣录 1978/11/18 粤 王风
"南少林与北少林" 1978/11/19 粤 张彻 "武术指导:梁挺、储陆峰(鹿峰)、戴其贤"
捞过界 1978/12/13 粤 牟敦芾 又名《大好彩》
残缺 1978/12/21 国 张彻
中华丈夫 1978/12/30 国 刘家良获第廿五届亚洲影展最佳国际功夫动作片奖
够格女郎 1979/01/11 粤 吕奇
伦文叙智斗柳先开 1979/01/18 粤 王风
圆月弯刀 1979/01/25 国 楚原 作曲:顾嘉辉
军阀趣史 1979/02/09 国 李翰祥
茅山僵尸拳 1979/02/15 粤 刘家良 原名《神打小子》
生死门 1979/02/22 国 张彻武术指导:储陆峰(鹿峰)、梁挺/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鬼叫春 1979/03/03 国 李翰祥 又名《津津有味》(台湾)
色欲与纯情 1979/03/13 国 林美年 又名《纯爱》(台湾)
奇门怪招烂头蟀 1979/03/16 粤 桂治洪 原名《烂头蟀》
街市英雄 1979/03/24 粤 张彻 "获第廿五届亚洲影展动作片最突出男配角奖(鹿峰)/武术指导:江生、鹿峰、戴贤/音乐:陈永煜(陈勋"
梁天来 1979/04/05 粤 王风 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风流断剑小小刀 1979/04/12 国 孙仲 原名《风流小刀》
差人.大佬.搏命仔 1979/04/27 国 华山 原名《兄弟》
出笼马骝 1979/05/05 粤 罗马 原名《猿步通臂拳》
大命捞家 1979/05/12 粤 华山又名《大名小子》(台湾)/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残酷奸杀案 1979/05/17 粤 华一泓(华山)
风水奇谭 1979/05/25 粤 王风
孔雀王朝 1979/05/30 国 楚原 "获第廿五届亚洲影展动作片最佳导演/动作指导:唐佳/音乐:陈永煜(陈勋奇)"
教头 1979/06/16 国 孙仲
杂技亡命队 1979/06/29 粤 张彻 又名《亡命功夫》(台湾)
少林英雄榜 1979/07/11 国 何梦华 原名《少林至善禅师》
绝代双骄 1979/07/19 国 楚原 武术指导:唐佳
烂头何 1979/08/04 粤 刘家良又名《斗智斗力斗功夫》/武术指导:刘家良
"名流.浪女.够羗妹" 1979/08/16 粤 吕奇 又名《香港79》
鬼咁过瘾 1979/08/24 粤 李沛权 发行:缤缤
唐山五虎 1979/09/01 粤 罗马 原名《醉猿》/动作指导:徐虾、张有
奇招 1979/09/06 粤 华一泓(华山) 武术指导:元奎、袁振威、袁信义、钱月笙
麻疯怪拳 1979/09/15 粤 罗棋 动作指导:黄虾、陈狄克
卖命小子 1979/09/20 国 张彻
疯猴 1979/10/05 粤 刘家良 动作指导:刘家良
猪仔血泪 1979/10/25 国 华一泓(华山)
金臂童 1979/11/02 国 张彻 武术指导:江生、鹿峰、戴其贤
八万罪人 1979/11/09 粤 程刚
七煞 1979/11/23 国 孙仲 动作指导:唐佳
小楼残梦 1979/11/29 国 楚原
销魂玉 1979/12/22 国 李翰祥
❸ 求央视:电影频道:播过的全部“古装片”90年代或以前的。
以下是本人搜集的一些,大部分都是大陆的,香港的想必都很熟悉,不再详表。所以并不完整,还望见谅。
神鞭
大漠紫金令
险恶江湖逍遥剑
双旗镇刀客
通天长老
独行客
七星碧玉刀 (根据古龙的七种武器改编)
碧血宝刀
神捕铁中英
一代枪王
狂龙逞英豪
无敌鸳鸯腿
俏罗成
混事魔王程咬金
落风坡情仇
血滴子秘史
东归英雄传
天下第一剑
蛾眉飞盗
康熙大闹五台山
五台山传奇
奇侠俏妹闹热河
福尔摩斯在中国
江湖八面风
泰山恩仇
悲情布鲁克
金镖黄天霸
索命飞刀
风尘侠女吕四娘
神龙剑侠吕四娘
鼓上蚤传奇
李逵传奇
末代响马
飞天神鼠
傻小子行侠记
巴陵女侠
太湖女侠
武当
武林志
大刀王五
血祭黄沙镇
舞狮人传奇
偷拳
雪国情仇
白衣侠女
乱世瓢丐
西域响马
风流乾隆
命夺黄金图
钟鸣寒山寺
大凉山传奇
花碧莲逼婚
辛弃疾铁血传奇
断喉剑
京都球侠
索命逍遥楼
血泪情仇
断刀客
六指琴魔
碧血剑
新火烧红莲寺
还有一些邵氏的老片,《圆月弯刀》《射雕英雄传》《碧血剑》《风雨双流星》《飞渡卷云山》,片名很多都忘了,你可以查一下“狄龙”“姜大卫”“傅声”“刘家辉”等早期邵氏武打明星
❹ 邵氏出品分别有什么武打电影
133通天小子红枪客(孙仲作品)
132铁旗门(张彻作品)
131夺棍(袁浩泉作品)
130冰天侠女(罗维作品)
129杂技亡命队(张彻作品)
128倚天屠龙记大结局(楚原作品)
127倚天屠龙记(楚原作品)
126文素臣(薛群作品)
125影子神鞭(罗维作品)
124武林圣火令(鲁俊谷作品)
123五虎屠龙(罗维作品)
122来如风(郑昌和作品)
121黑蜥蜴(楚原作品)
120洪拳小子(张彻作品)
119唐山五虎(罗马作品)
118圆月弯刀(楚原作品)
117如来神掌(黄泰来作品)
116洪拳大师(唐佳作品)
115玉罗刹(何梦华作品)
114火并(楚原作品)
113请帖(孙仲作品)
112群英会(张彻,岳枫,程刚作品)
111侠客行(张彻作品)
110天龙八部(鲍学礼作品)
109连城诀(牟敦芾作品)
108魔殿屠龙(楚原作品)
107无翼蝙蝠(楚原作品)
106七侠五义(徐增宏作品)
105豪侠传(程刚作品)
104虎胆(罗维作品)
103盗兵符(申江作品)
102御猫三戏锦毛鼠(刘家良作品)
101洪文定三破白莲教(罗烈作品)
100广东十虎与后五虎(张彻作品)
99飞刀手(张彻作品)
98插翅难飞(楚原作品)
97三闯少林(唐佳作品)
96碧血剑(张彻作品)
95方世玉与洪熙官(张彻作品)
94大杀四方(张彻作品)
93侠士行(何梦华作品)
92独臂刀王(张彻作品)
91飞狐外传(张彻作品)
90新飞狐外传(刘仕裕作品)
89洪拳与咏春(张彻作品)
88神打(刘家良作品)
87方世玉与胡惠乾(张彻作品)
86萧十一郎(楚原作品)
85十二金牌(程刚作品)
84弟子也疯狂(刘家荣作品)
83背叛师门(鲁俊谷作品)
82清宫大刺杀(程刚、华山作品)
81残缺(张彻作品)
80钟馗娘子(何梦华作品)
79烂头何(刘家良作品)
78少林与武当(张彻作品)
77血滴子(何梦华作品)
76冷血十三鹰(孙仲作品)
75刺马(张彻作品)
74风流断剑小小刀(孙仲作品)
73情侠追风剑(何梦华作品)
72荡寇志(张彻作品)
71玉面侠(严俊作品)
70六指琴魔(龙逸升作品)
69出笼马骝(罗马作品)
68马哥波罗(张彻作品)
67铁罗汉(严俊作品)
66英雄无泪(楚原作品)
65鹰王(张彻作品)
64边城三侠(张彻作品)
63鹿鼎记(华山作品)
62教头(孙仲作品)
61楚留香(楚原作品)
60蝙蝠传奇(楚原作品)
59新独臂刀(张彻作品)
58五毒天罗(楚原作品)
57五郎八卦棍(刘家良作品)
56神刀(程刚作品)
55游侠情(龙逸升作品)
54铁手无情(张彻作品)
53独臂刀(张彻作品)
52大刺客(张彻作品)
51金燕子(张彻作品)
50天下第一拳(郑昌和作品)
49陆阿采与黄飞鸿(刘家良作品)
48洪熙官(刘家良作品)
47少林三十六房(刘家良作品)
46十八般武艺(刘家良作品)
45霹雳十杰(刘家良作品)
44螳螂(刘家良作品)
43断魂谷(罗维作品)
42陆小凤之决战前后(楚原作品)
41十字锁喉手(何梦华作品)
40十二金钱镖(徐增宏作品)
39南少林与北少林(张彻作品)
38陆小凤传奇之绣花大盗(楚原作品)
37决杀令(孙仲作品)
36十四女英豪(程刚作品)
35金毛狮王(何梦华作品)
34赤脚小子(杜琪峰作品)
33杨过与小龙女(华山作品)
32大醉侠(胡金铨作品)
31魔剑侠情(楚原作品)
30红粉动江湖(鲁俊谷作品)
29书剑恩仇录(楚原作品)
28双侠(张彻作品)
27鹰王(张彻作品)
26杀绝(华山作品)
25大侠沈胜衣(楚原作品)
24游侠儿(张彻作品)
23电影香江之刀光剑影
22电影香江之功夫世家
21流星蝴蝶剑(楚原作品)
20水浒传(张彻作品)
19少林寺(张彻作品)
18保镖(张彻作品)
17十三太保(张彻作品)
16大旗英雄传(张鹏翼作品)
15帮规(徐小明作品)
14小毒龙(岳枫作品)
13萧十一郎(徐增宏作品)
12南北少林(刘家良作品)
11天下第一剑(潘垒作品)
10埋伏(何梦华作品)
09大刀王五(张彻作品)
08清宫启示录(鲁俊谷作品)
07天蚕变(鲁俊谷作品)
06天蚕变之布衣神相(鲁俊谷作品)
05少林五祖(张彻作品)
04白玉老虎(楚原作品)
03三少爷的剑(楚原作品)
02浣花洗剑(楚原作品)
01天涯明月刀(楚原作品)
❺ 邵氏兄弟最经典的功夫电影有哪些
133通天小子红枪客(孙仲作品)
132铁旗门(张彻作品)
131夺棍(袁浩泉作品)
130冰天侠女(罗维作品)
129杂技亡命队(张彻作品)
128倚天屠龙记大结局(楚原作品)
127倚天屠龙记(楚原作品)
126文素臣(薛群作品)
125影子神鞭(罗维作品)
124武林圣火令(鲁俊谷作品)
123五虎屠龙(罗维作品)
122来如风(郑昌和作品)
121黑蜥蜴(楚原作品)
120洪拳小子(张彻作品)
119唐山五虎(罗马作品)
118圆月弯刀(楚原作品)
117如来神掌(黄泰来作品)
116洪拳大师(唐佳作品)
115玉罗刹(何梦华作品)
114火并(楚原作品)
113请帖(孙仲作品)
112群英会(张彻,岳枫,程刚作品)
111侠客行(张彻作品)
110天龙八部(鲍学礼作品)
109连城诀(牟敦芾作品)
108魔殿屠龙(楚原作品)
107无翼蝙蝠(楚原作品)
106七侠五义(徐增宏作品)
105豪侠传(程刚作品)
104虎胆(罗维作品)
103盗兵符(申江作品)
102御猫三戏锦毛鼠(刘家良作品)
101洪文定三破白莲教(罗烈作品)
100广东十虎与后五虎(张彻作品)
99飞刀手(张彻作品)
98插翅难飞(楚原作品)
97三闯少林(唐佳作品)
96碧血剑(张彻作品)
95方世玉与洪熙官(张彻作品)
94大杀四方(张彻作品)
93侠士行(何梦华作品)
92独臂刀王(张彻作品)
91飞狐外传(张彻作品)
90新飞狐外传(刘仕裕作品)
89洪拳与咏春(张彻作品)
88神打(刘家良作品)
87方世玉与胡惠乾(张彻作品)
86萧十一郎(楚原作品)
85十二金牌(程刚作品)
84弟子也疯狂(刘家荣作品)
83背叛师门(鲁俊谷作品)
82清宫大刺杀(程刚、华山作品)
81残缺(张彻作品)
80钟馗娘子(何梦华作品)
79烂头何(刘家良作品)
78少林与武当(张彻作品)
77血滴子(何梦华作品)
76冷血十三鹰(孙仲作品)
75刺马(张彻作品)
74风流断剑小小刀(孙仲作品)
73情侠追风剑(何梦华作品)
72荡寇志(张彻作品)
71玉面侠(严俊作品)
70六指琴魔(龙逸升作品)
69出笼马骝(罗马作品)
68马哥波罗(张彻作品)
67铁罗汉(严俊作品)
66英雄无泪(楚原作品)
65鹰王(张彻作品)
64边城三侠(张彻作品)
63鹿鼎记(华山作品)
62教头(孙仲作品)
61楚留香(楚原作品)
60蝙蝠传奇(楚原作品)
59新独臂刀(张彻作品)
58五毒天罗(楚原作品)
57五郎八卦棍(刘家良作品)
56神刀(程刚作品)
55游侠情(龙逸升作品)
54铁手无情(张彻作品)
53独臂刀(张彻作品)
52大刺客(张彻作品)
51金燕子(张彻作品)
50天下第一拳(郑昌和作品)
49陆阿采与黄飞鸿(刘家良作品)
48洪熙官(刘家良作品)
47少林三十六房(刘家良作品)
46十八般武艺(刘家良作品)
45霹雳十杰(刘家良作品)
44螳螂(刘家良作品)
43断魂谷(罗维作品)
42陆小凤之决战前后(楚原作品)
41十字锁喉手(何梦华作品)
40十二金钱镖(徐增宏作品)
39南少林与北少林(张彻作品)
38陆小凤传奇之绣花大盗(楚原作品)
37决杀令(孙仲作品)
36十四女英豪(程刚作品)
35金毛狮王(何梦华作品)
34赤脚小子(杜琪峰作品)
33杨过与小龙女(华山作品)
32大醉侠(胡金铨作品)
31魔剑侠情(楚原作品)
30红粉动江湖(鲁俊谷作品)
29书剑恩仇录(楚原作品)
28双侠(张彻作品)
27鹰王(张彻作品)
26杀绝(华山作品)
25大侠沈胜衣(楚原作品)
24游侠儿(张彻作品)
23电影香江之刀光剑影
22电影香江之功夫世家
21流星蝴蝶剑(楚原作品)
20水浒传(张彻作品)
19少林寺(张彻作品)
18保镖(张彻作品)
17十三太保(张彻作品)
16大旗英雄传(张鹏翼作品)
15帮规(徐小明作品)
14小毒龙(岳枫作品)
13萧十一郎(徐增宏作品)
12南北少林(刘家良作品)
11天下第一剑(潘垒作品)
10埋伏(何梦华作品)
09大刀王五(张彻作品)
08清宫启示录(鲁俊谷作品)
07天蚕变(鲁俊谷作品)
06天蚕变之布衣神相(鲁俊谷作品)
05少林五祖(张彻作品)
04白玉老虎(楚原作品)
03三少爷的剑(楚原作品)
02浣花洗剑(楚原作品)
01天涯明月刀(楚原作品)
就这么多吧,望采纳
❻ 邵氏电影中的武打片都有哪些
你提问都好几天了,都没人回答,我来告诉你吧,不过请务必采纳最佳答案!
这是武侠的:
133通天小子红枪客(孙仲作品)
132铁旗门(张彻作品)
131夺棍(袁浩泉作品)
130冰天侠女(罗维作品)
129杂技亡命队(张彻作品)
128倚天屠龙记大结局(楚原作品)
127倚天屠龙记(楚原作品)
126文素臣(薛群作品)
125影子神鞭(罗维作品)
124武林圣火令(鲁俊谷作品)
123五虎屠龙(罗维作品)
122来如风(郑昌和作品)
121黑蜥蜴(楚原作品)
120洪拳小子(张彻作品)
119唐山五虎(罗马作品)
118圆月弯刀(楚原作品)
117如来神掌(黄泰来作品)
116洪拳大师(唐佳作品)
115玉罗刹(何梦华作品)
114火并(楚原作品)
113请帖(孙仲作品)
112群英会(张彻,岳枫,程刚作品)
111侠客行(张彻作品)
110天龙八部(鲍学礼作品)
109连城诀(牟敦芾作品)
108魔殿屠龙(楚原作品)
107无翼蝙蝠(楚原作品)
106七侠五义(徐增宏作品)
105豪侠传(程刚作品)
104虎胆(罗维作品)
103盗兵符(申江作品)
102御猫三戏锦毛鼠(刘家良作品)
101洪文定三破白莲教(罗烈作品)
100广东十虎与后五虎(张彻作品)
99飞刀手(张彻作品)
98插翅难飞(楚原作品)
97三闯少林(唐佳作品)
96碧血剑(张彻作品)
95方世玉与洪熙官(张彻作品)
94大杀四方(张彻作品)
93侠士行(何梦华作品)
92独臂刀王(张彻作品)
91飞狐外传(张彻作品)
90新飞狐外传(刘仕裕作品)
89洪拳与咏春(张彻作品)
88神打(刘家良作品)
87方世玉与胡惠乾(张彻作品)
86萧十一郎(楚原作品)
85十二金牌(程刚作品)
84弟子也疯狂(刘家荣作品)
83背叛师门(鲁俊谷作品)
82清宫大刺杀(程刚、华山作品)
81残缺(张彻作品)
80钟馗娘子(何梦华作品)
79烂头何(刘家良作品)
78少林与武当(张彻作品)
77血滴子(何梦华作品)
76冷血十三鹰(孙仲作品)
75刺马(张彻作品)
74风流断剑小小刀(孙仲作品)
73情侠追风剑(何梦华作品)
72荡寇志(张彻作品)
71玉面侠(严俊作品)
70六指琴魔(龙逸升作品)
69出笼马骝(罗马作品)
68马哥波罗(张彻作品)
67铁罗汉(严俊作品)
66英雄无泪(楚原作品)
65鹰王(张彻作品)
64边城三侠(张彻作品)
63鹿鼎记(华山作品)
62教头(孙仲作品)
61楚留香(楚原作品)
60蝙蝠传奇(楚原作品)
59新独臂刀(张彻作品)
58五毒天罗(楚原作品)
57五郎八卦棍(刘家良作品)
56神刀(程刚作品)
55游侠情(龙逸升作品)
54铁手无情(张彻作品)
53独臂刀(张彻作品)
52大刺客(张彻作品)
51金燕子(张彻作品)
50天下第一拳(郑昌和作品)
49陆阿采与黄飞鸿(刘家良作品)
48洪熙官(刘家良作品)
47少林三十六房(刘家良作品)
46十八般武艺(刘家良作品)
45霹雳十杰(刘家良作品)
44螳螂(刘家良作品)
43断魂谷(罗维作品)
42陆小凤之决战前后(楚原作品)
41十字锁喉手(何梦华作品)
40十二金钱镖(徐增宏作品)
39南少林与北少林(张彻作品)
38陆小凤传奇之绣花大盗(楚原作品)
37决杀令(孙仲作品)
36十四女英豪(程刚作品)
35金毛狮王(何梦华作品)
34赤脚小子(杜琪峰作品)
33杨过与小龙女(华山作品)
32大醉侠(胡金铨作品)
31魔剑侠情(楚原作品)
30红粉动江湖(鲁俊谷作品)
29书剑恩仇录(楚原作品)
28双侠(张彻作品)
27鹰王(张彻作品)
26杀绝(华山作品)
25大侠沈胜衣(楚原作品)
24游侠儿(张彻作品)
23电影香江之刀光剑影
22电影香江之功夫世家
21流星蝴蝶剑(楚原作品)
20水浒传(张彻作品)
19少林寺(张彻作品)
18保镖(张彻作品)
17十三太保(张彻作品)
16大旗英雄传(张鹏翼作品)
15帮规(徐小明作品)
14小毒龙(岳枫作品)
13萧十一郎(徐增宏作品)
12南北少林(刘家良作品)
11天下第一剑(潘垒作品)
10埋伏(何梦华作品)
09大刀王五(张彻作品)
08清宫启示录(鲁俊谷作品)
07天蚕变(鲁俊谷作品)
06天蚕变之布衣神相(鲁俊谷作品)
05少林五祖(张彻作品)
04白玉老虎(楚原作品)
03三少爷的剑(楚原作品)
02浣花洗剑(楚原作品)
01天涯明月刀(楚原作品)
动作冒险片系列
59暗渠(蓝乃才作品)
58流氓千王(程刚作品)
57龙虎少爷(刘家荣作品)
56黄飞鸿义取丁财炮
55搏尽(桂治洪作品)
54大劫案(楚原作品)
53小子有种(孙仲作品)
52长辈(刘家良作品)
51朋友(张彻作品)
50南北狮王(钱月笙,徐虾作品)
49龙虎斗(王羽作品)
48掌门人(刘家良作品)
47大盗歌王(张彻作品)
46千门八将(孙仲作品)
45疯猴(刘家良作品)
44唐人街功夫小子(张彻作品)
43七面人(鲍学礼作品)
42年轻人(张彻作品)
41死角(张彻作品)
40仇连环(张彻作品)
39八万罪人(程刚作品)
38赌王大骗局(程刚作品)
37八道楼子(张彻作品)
36小杂种(楚原作品)
35中华丈夫(刘家良作品)
34亡命徒(张曾泽作品)
33八国联军(张彻作品)
32城寨出来者(蓝乃才作品)
31江湖行(张曾泽作品)
30武馆(刘家良作品)
29无名英雄(张彻作品)
28大地儿女(胡金铨作品)
27后生(狄龙作品)
26的士大佬(鲍学礼作品)
25大决斗(张彻作品)
24叛逆(张彻作品)
23报仇(张彻作品)
22猎魔者(王晶作品)
21沙胆英(孙仲作品)
20吸毒者(姜大卫作品)
19五虎将(张彻作品)
18恶客(张彻作品)
17逃亡(孙仲作品)
16皇家大贼(章国明作品)
15死囚(姜大卫作品)
14海军突击队(张彻作品)
13天网(程刚作品)
12拳击(张彻作品)
11小煞星(张彻作品)
10五大汉(鲍学礼作品)
09吉祥赌坊(张曾泽作品)
08大哥成(桂治洪作品)
07蔡李佛小子(张彻、午马作品)
06霹雳拳(张一湖作品)
05成记茶楼(桂治洪作品)
04差人大佬搏命仔(华屿作品)
03香港73(楚原作品)
02绝不低头(华山作品)
01马永贞(张彻作品)
❼ 电视上武侠片经常说的十八班兵器指的哪些兵器
弓:王弓、弧弓、夹弓、廋弓、唐弓、大弓、虎贲弓、雕弓、角端弓、路弓、强弓。马箭、袖箭、步箭。
弓箭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据说远古时代没有丧葬的习惯,人死后就将尸骸弃置在荒郊野外,有孝子不忍父母遗体被禽兽啃啮,所以作「弹」来保护;后来,黄帝将「弹」改良成「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的弓箭。所以传说中黄帝修练成仙后,准备骑龙上天,臣民们舍不得,都争先恐后抢抓龙髯,想留住黄帝,结果髯断、弓坠,上不了天庭的百姓只好抱著弓呜号,因而后人就称黄帝的弓为「乌号弓」。
古代著名的神箭手,除了传说射下九个太阳的后羿之外,还有号称「百步穿杨」的战国楚人养由基,射百步之外的细柳枝,到了百发百中、神乎其技的地步,每次炫耀神射时,看热闹的观众都多到几千人。他的同僚嵇康也是著名射手,很不服气,於是取出七件铠甲,捆束成札,放在五十步外,张弓一射,竟然箭穿七甲,因而很神气地向养由基示威。养由基却用「催箭法」,一箭射向铠甲上的箭尾,竟将前箭整只推出铠甲外,嵇康瞠目结舌之余,也不得不拜服称谢。汉代的飞将军李广也是精於箭法,有次外出打猎,误将大石头看成老虎,屏气凝神、一箭射出,竟然连镞带羽,整只箭都射进了坚硬的石头里去!唐代的薛仁贵则是在唐高宗面前,一箭射穿五件铠甲;后来又在天山十余万突厥大军前,三发三中、连杀三位阵前敌将,吓得对方军心涣散,立刻投降,嬴得「三箭定天山」的美誉。
冯梦龙《醒世恒言》中,有《郑节使立功神臂弓》,说南宋人郑信,带著神女赠送的「神臂弓」投军立功,十余年间做到了两川节度使。冯氏又撰《古今谭概》,有《神射》故事,说隋末神射督君谟,能闭目而射,百无一失,其弟子王灵智拜师学艺,三年,以为尽得真传,遂起歹心想射杀君谟,以独占鳌头。於是君谟再展神功,刀截来箭,口承飞矢,制服了叛徒。武侠小说中,则有梁羽生《云海玉弓缘》,实即《冰天川女传》续集,叙述风尘奇丐金世遗与吕四娘爱徒谷之华、志报父仇的少女厉胜男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厉女使用的武器,就是沈重的玉弓与可以连发玉箭。
四十年代郑证因的武侠长篇钜著《鹰爪王》中,雪山二丑的独门暗器就是「蛇头白羽箭」,箭尖下横嵌两支钢针,只要箭尖射入人体,钢针即蹦出左右向肉里横穿出去,所以中了此箭,不死也落得残疾。另外,古龙的后期作品《那一剑的风情》中,青龙会独有的微型暗器「情人箭」,则是一红一黑两支小箭。使用时,黑箭先发,让对手被宛如情人眼波般的黝黑迷惑,正在心神荡漾之际,红箭已悄悄射入,血便如情人的眼泪般滴滴流出。
弩:窝弓、夹弩、廋弩、唐弩、大弩、弩箭、诸葛弩、斗子弩、俚弩、神臂弩、花装弩、穿镫弩。
弓以个人的臂力来张弓射箭,射程有限。为了增强战力,所以改进为机械操纵。根据学者考证,殷商时代已经使用木制的「弩」了,不过威力并不大。直到春秋时期,楚国的琴氏在木弩臂上加装青铜机括后,才提高了弩的性能。战国时代的魏国则发明了「十二石之弩」,拉力约合今日的一百二十公斤,需要用脚才能够张开。
金庸的《笑傲江湖》中,魔教最擅长「毒水机弩」,形状像羽箭,装有机括,可以射出奇臭冲鼻的毒水,沾上皮肤即溃烂见骨。秦红的《虎侠娇娃》中,也有「神鳅弩」,是四川唐门的唐绍云独门暗器,射出的箭像泥鳅一样扭曲,又能像导弹飞弹,自动回旋拐弯追踪敌人,力道持久,使对手甚难逃避。
矛:槊
「矛」在两万多年前原始社会的狩猎时就已经出现了。远古的人类使用兽角、竹片、尖形石块等工具来刺杀动物;后来为了增强威力,加上长柄,就成了矛;近年出土的许多史前文化遗址中,也常发现加工过的矛头。河南安阳的殷墟陵墓,也曾挖出七百多支青铜矛头;周武王讨伐商纣时,在牧地誓师,也曾要求现场军队「称尔戈、立尔矛」,可见此时的矛已经是战争中的主要武器了。
战国时期,「矛」已经是一般大众都能购买的武器了。有个非常有名的故事,说道这种武器的普及性:当时有位楚国人,在市场上卖长矛与盾牌,一面夸耀自己的盾牌坚硬无比,一面又称赞长矛无坚不摧,所以有位观看者提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则何如」的讥刺。后来我们就称人们颠三倒四、不合常情的言行为「前后矛盾」了。
矛又有「槊」的别名。曹操文武双全,常在战役过程中,心血来潮,就当场「横槊赋诗」起来。建安十二年冬季,曹操率八十三万大军南下,讨灭东吴。在大战的前夕会诸将於船舰上,也曾取槊立於船头,对诸将说:「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可见曹操是用槊的能手。
「戟」出现於殷商时代,兼具「戈」的钩啄与「矛」的刺击功能,由於制作不易,所以使用者多半是贵族。春秋时齐国权臣崔杼弑君,对於不认同的其余臣僚,崔杼就以「戟拘其颈,剑承其心」,迫其就范。
因为戟有具有庄严威武的外貌,所以平时多半当作宫廷门卫的威仪兵仗,或用在警卫森严肃穆的正式场合中;汉武帝的弄臣东方朔,身高九尺,很有威仪,当武帝坐未央前殿时,东方朔就执戟侍立,可见戟的作用所在。有时帝王为了表彰奖励武将的功勋,也常以戟作为赏赐,所以它又是权势、功勋的象徵。
用戟的难度远远超过戈、矛,所以使用者不多,像汉初狗屠名将樊哙所使的戟,就是百鍊精钢制成的,重九十八斤,一般人很难舞动。汉末的名将吕布,使用方天画戟,重仅二十四斤,却能以一敌三,与刘、关、张三人的双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战成平手,可见吕布用戟的高明功夫!到了三国志时代,单戟改成较短较轻的双戟,成为当时流行的武器,如「孙权乘马射虎,投以双戟」、「甘宁执双戟舞」、曹营「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都是史书上的明确记载。
枪:长枪、叉枪、火枪、蛇枪、标枪、线枪、神枪、戟枪、勾镰枪、拒马枪、飞枪、看枪。
因为矛的长度至少两公尺以上,使用很不方便,所以战国时已经有人将它改成一半长度的铁制长兵器,是「铁枪」的初次问世。隋炀帝将这种长枪赐给属将,称作「一丈威」;唐代更将它发展成四种:骑兵的漆枪、步兵的长枪、羽林军的白杆枪、御林军的朴枪。因为枪的使用普遍,所以用枪高手也逐渐增多,最有名的是秦琼,「跃马挺枪」,直击敌阵,如入无人之境。「回马金枪」是以退为进的险招,也是章回、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招式。
用枪的关键在於枪尖的拦、扫、扎、刺,舞动时,如银光闪烁,寒星点点,变幻莫测,瞬间使出杀手,让对方无从应付。所以枪法高明在「快」与「变」,不仅要气力,更要有应变的智慧。所以使枪者都是智勇双全的高手,如《水浒传》里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就是用枪者的典型。北宋名将杨业,尤其擅长枪法,真是一枪在手,所向无敌。
因为枪利於两军对垒使用,所以长杆铁枪的形制逐渐增多,宋代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列举了十八种,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捣马突枪、双钩枪、环子枪、单勾枪、拐枪、拐突枪、锥枪等。另外,常见枪法也有十几种,如杨氏梨花枪、山东樊家枪、少林枪、峨嵋枪都是名号响亮、脍炙人口的。其中「梨花枪」是南宋铁枪李全的爱妻杨氏所发明,枪法如雨散梨花,轻灵神妙,时人称其「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可见厉害!抗金名将岳飞也是自幼拜陈广学习枪法,后来自创「钩镰枪」,大破金兀术的连环拐子马,改写了南宋历史,居功厥伟!
岳飞麾下名将杨再兴也是使枪好手,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甚至创造出精擅枪法的杨家子嗣杨铁心,导出杨家与郭靖和金、辽异族之间,错综复杂的一段的恩怨情仇来。
古龙在《七种武器》中,创造出一柄钝钢铸造、独霸武林的「霸王枪」,长一丈三尺七寸三分,重七十三斤七两三钱,不但锐利无比、中人必死,而且枪身超重,只要被枪杆扫中,也会立即呕血五升!枪主人是大王镖局的老板、一枪擎天王万武,因故被仇家杀害,他的女儿王盛兰遂持著这柄霸王枪,踏遍江湖,为父报仇。真可称是父女英豪也!
相对於霸王枪的慓悍,古龙在《七种武器》中,又创造了阴险狠毒的「金枪」,不但轻巧,枪身还可随意弯曲,给人一种毒蛇般的灵动阴狠恐惧感。枪主人徐用,用自己创造的蛇枪一百四十九刺,打遍天下无敌手,最后却邪不胜正,败在大侠丁喜手下,只有退隐一途。
斧作为农耕用的工具,是在旧石器时代就开始了。新近出土的山西下川遗址证实,在两万年前已制造出大型石斧;黄土高原上的磁山人,在八千年前也普遍使用石斧了;五千多年前的大汶口人更制造出穿孔的石斧,以利农作。
至於铜斧的出现,最早见於殷商,斧身还有精美的雕刻嵌镂,显然是作为仪仗之用。
钺是从斧衍生而来的,一般人都将它们视为一物,混称「斧钺」而不别。但是,钺比斧大了三分之一,钺杆也比斧柄长,外形较具威仪气魄。
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已经有非常精美、作为装饰用的玉钺了,经过考证得知,玉钺的持有即是神圣地位的象徵。《史记》说:夏桀暴虐,商汤於是亲自把钺,讨伐暴桀。另外,周武王伐纣时,在牧地誓诸侯之师,也是「左杖黄钺,右秉白旄」,昭告联军全体。王莽篡汉后,义军蜂起反抗,莽军十万驻扎洛阳准备剿灭,但是元帅王寻的黄钺竟遗失了,当时懂得命理的人就预测莽军一定大败。后来王寻果真战死。钺在这些故事中,都是作为权力的象徵。
商、周之际,钺一方面是权力的象徵,意味著政权的更替;一方面也使用在战场上,成为征伐的利器。郑州二里冈的商代遗址中,出土一件九公斤重的铜钺,配上钺柄后,就成为攻战用的利器了,经考证是当时女将妇好所用的兵器。汉代壁画中,有一幅战场上骑马持钺的战士像,钺上挂著一个头颅,可见钺也是斩首的兵器。后来刑场上,也曾用钺来作为腰斩的刑具,传说黄帝时有五种大刑,第四种称作「斧钺」,就是「腰斩之刑」。
殳:单头棍(大杆子)、双头棍(齐眉棍)、双折棍(大扫子)、三折棍、操钩棍、狼牙棒、天门棍、闷棍、脚棍。
殳的形状像捣米用的杵,所以又有「杵」的称呼,在商朝末年已经是普遍使用的兵器了。亚圣先师孟子曾经形容武王伐纣时的战况惨烈,竟然到了「血流漂杵」的地步!可知商、周双方军队都大量使用「杵」作为兵器,这种又长又重的木质兵器,竟能漂浮在兵士们的鲜血中,可见死伤之惨重!
在周朝时,殳的形状略有改变,和弓矢、戈、矛、戟,并列为步兵的五种主要兵器,《诗经》说的:「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就是描述英勇的战士,手持长殳,在战场上与敌人进行肉博战的情况。这时候的殳,已经变成长棍上按装一个青铜或铁制的圆头,为了加强杀伤力,圆头上有三至六个不等的乳突或棱刺。《春秋左传》记载说:秦穆公帅军攻打晋国,晋惠公的车右用长殳往穆公身上尽力一击,殳头棱刺竟然穿透穆公身上的六层铠甲!可见殳的威力惊人!
「殳」又称作「棓」或「杖」。战国时代的兵法《六韬》中提到一种重十二斤的「方首铁棓」,就是方形铁头的殳,而《吕氏春秋》说:战国时,赵国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大将吾丘鸩,「衣铁甲,操铁杖」,冲击赵军,所向披靡。都是这种武器。在秦始皇兵马俑坑中,曾发现三十一件这种型式的铜殳;而河北满城挖掘出的汉初墓葬中,也有一种二公尺长的圆形铁棒,顶端一小段为方柱形,应该就是铜殳演变成的铁制长殳,杀伤力就更大了。
在后世的民间武艺中,「殳」演变成「棍」类武器,有「天门棍」,是短兵器,长度只有单头棍的一半,两端用铜箍扎紧;这是北方少林寺的棍法,南方武师使用者较少。
又有「单头棍」,据说宋代杨家将兵败之后,杨五郎冲出重围,到五台山挂单出家。因为佛门不可动刀枪,所以将长枪改成木棍,又将枪法变化成棍法,就成了「五郎八卦棍」,一直流传到现在。既然有单,当然相对也该有双,「双头棍」又称「齐眉棍」,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绝活,他就赖「一条杆棒,打出四百座军州」来。
另外还有「双折棍」与「三折棍」,传说都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创,而三折棍后来更成为北方镖局的标帜。至於双折棍,则由李小龙改造成双截棍,并且在民国七十年代的一系列武打电影中,出尽锋头,享誉国际。它的杀伤力,在李小龙的操控下,发挥的淋漓尽致,甚至使得美国警方明令规定:双截棍是不得随身携带的杀人凶器。
叉的起源很早,六千多年前的陕西半坡村遗址中,就曾发现过原始的骨制鱼叉,用来扎取鱼类。不过,居住在森林旁的猎户们,为了猎杀大型野兽如猛虎、花豹等,需要保持安全距离,所以使用三股长叉,一般称作「虎叉」。《水浒传》说道解珍、解宝两兄弟,收了知府的捕虎文状,要捉山上大虫,於是「拿了钢叉,两个径奔登州山上」。可见「钢叉」是捉虎的利器。有时为了便於远掷以确保安全,又改成了投掷用的飞叉。
「叉」后来发成兵器,种类很多,大致可按长短分,或以叉股分;历代都不是主要兵器,而与钩、镰、钯等杂兵器并论。宋代有叉竿,长二丈,用来叉飞梯与登城。南宋宗泽的偏将张纯善使飞叉,能在二十步外取人性命,并且教出很多使飞叉的士卒。明代又有丈余长的「马叉」,茅元仪的《武备志》说:「上可叉人,下可叉马。」是步兵所用的长兵。
国剧《金钱豹》里,有飞叉的特技,叉头分成三股,股与叉柄连接处,套上钢片两片,随著演员舞动、抛掷时,铮铮作响,增强了惊险与娱乐的效果。这些其实都是从民国初年江湖杂耍卖艺者学来的身段。
耙头:钯、朳、钂钯、铛、铲、月牙铲、马叉
耙头的出现比较晚,明代以前少见载录,至今也未见到「耙头」实物,却有「叉钯」和「钂钯」这两种兵器。钂钯是从农具演变来的兵器,外形像马叉,上有利刃,两面出锋,刃下左右横出两尖股,向上弯,可以刺击,也可以防御。茅元仪《武备志》描述它的形制道:「钂钯,上用利刃,横以弯股,刃有两锋,中有一脊,造法须分脊平磨,如磨刀法,两刃自脊平减至锋,其锋乃利,日久不秃,中锋头之下库,可容核桃,则安於木杪,乃不折损,仍用一钉关之。」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也说:「此器柄长八尺,於马上最便,可戳可格,利器也。此自杀倭始。」说明钂钯是明军为御倭所创制的。实战中,每两名钂钯手,配备三十支火箭,敌人远离时,钯叉两股可以充当发射架;敌人迫近时,可刺击对方;当与敌人兵刃相斗时,可以制住对手器械。真可称作战争中最有利的兵器。
清王啅《兵仗记》载:「钯之制有二,曰铁钯,曰木钯。铁钯之头,直刃横齿皆铁;木钯铁刃木横,上施铁齿,铁皮裹钉。其使钯之家五,曰雄牛出阵钯,曰山门七埋伏钯,曰番王倒角钯,曰直行虎钯,曰稍拦跟进钯。」所说的形制,像是一般的农耙,与明代钯形不同,可能是清代才有的兵器。清代绿营兵还使用凤翅钂、五趐钂、月牙钯、通天钯等隔拿兵器,形制大同小异,各有特点。
武侠作家萧逸的《春江万里情》中,男主角郭潜即用「凤翅铛」,长三尺许,通体紫红,四菱铛头,月牙形刀刃,极为锋利。
耙又名「扒」,和农家的铁齿耙差不多。主要用於船战,可以隔架敌人长兵器,也能趁机杀伤敌人。《西游记》中,猪八戒用的「九齿钉朳」就是这种兵器。
刀:腰刀、杆刀、朴刀、钩刀、眉刀、三尖刀、飞刀
武术家们常用「刀如猛虎」来形容演练刀时勇猛慓悍,雄健有力的形象。刀的种类不同,所以使用的方法和要求也不一样。单刀和双刀都属於短兵器,常言道:「单刀看手,双刀看走。」这也是单刀和双刀演练的基本要求。单刀一般是一手持刀,一手配合,以缠头、裹胸和劈、砍、刺、撩、抹、拦、截、挑为主要招式。至於双刀的刀法及变化,则是通过两手和身腿的协调配合,要求两手用力均匀,身段灵活,以显出双刃「叶裏藏花,双蝶飞舞」的美姿。大刀属於长兵器,主要方法是:劈、抹、撩、斩、刺、压、挂、格、挑等,所以说「大刀看刃」。
《清稗类钞》记载一件用刀御敌的事迹: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侵京师,京师附近有一处村落名「谢庄」,村民冯三保精技击,其女婉贞年仅十九,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婉贞见敌军迫近,就对父亲说:「外国人有火器而拙於武艺,我们操刀挟盾,近身攻其不备,必可取胜。」於是婉贞带领村中少年,穿黑衣持白刃,埋伏於村外林中。不久,敌军五、六百人抬炮至,婉贞拔刀奋起,率众袭之,所当无不披靡,至日暮,村人击杀敌军百余人,敌遂弃炮仓惶逃走。可见清代大刀的威力。
光绪年间,北京城裏有一位大侠,叫王止谊,因他禀性豪爽,侠心义胆,尤以大刀著称於世,所以时号「大刀王五」。著名的戊戌变法失败后,王五得知清兵将缉捕谭嗣同,於是当夜潜入谭宅,劝之出奔,并愿以身护其行。只是谭嗣同决心殉仁,直至清兵来至庭院,王五始飞壁而去。
俗话说「你有你的拖刀计,我用我的障眼法」,这与「回马枪」相近,也是刀战的计谋一种,源出《三国演义》。当关公数战黄忠不下,不禁设下计谋:「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嬴之。」就是先假装败走,将刀垂下,待敌不备之际,突然回头攻击。
至於武侠小说中,以刀为主调的作品,更是俯拾即是,如古龙的《飞刀又见飞刀》创造出了武林奇人「小李飞刀」;《圆月弯刀》,著意阐述主角丁鹏「刀为人役、人为刀魂」以及谢晓锋「剑即是剑、我即是我,剑非剑、我非我」的两种武学境界;而金庸的《鸳鸯刀》则以诙谐俏皮的节奏,藉著「鸳刀、鸯刀」点出武林中盛传已久的「无敌於天下」大秘密,原来就是两柄刀刃上分别刻著的「仁者」「无敌」四字。
剑的两端都有锋刃,既可横斩,又能直刺,平时带在身上可以自卫,战场上挥剑格斗用以杀敌,所以从西周开始,就成了兵战中的重要的短兵器。铸剑盛行的结果,剑术也也受到重视,《吴越春秋》记载了一则少女与老猿斗剑的故事:越王句践听说国内有一位少女善於剑击,於是特地请来问以剑术。少女出发北上,途中遇到一老翁,自称袁公,想和少女比剑。未料才一比试,袁公就败逃上树,变为白猿而去。少女见了越王,就将剑道很清楚的阐释一番,所言妙契精微,深得剑术之要,对於斗剑时进退纵横之法,精神贯注,从容不迫,观变进招的形态,都讲解非常仔细。越王非常高兴,就封赏少女,并且赠她「越女」的封号。金庸更将这一段传奇,写进了他的武侠小说《越女剑》中,将剑道的至高境界,作了非常深入的刻划与探讨。
到了战国,青铜剑已成为各国军队的必备兵器,冶铸技术臻极鼎盛。近年来,在河南山彪镇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铜鉴和成都百花潭出土的铜壶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步兵、水兵所配备的剑的形制。至於一般的勇士,也常以剑作为争斗的利器,《庄子?说剑篇》说道:「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於前,死伤者,岁百余人。」由此可见,当时的剑客是为了国君观赏武艺而存在的。
武侠小说所创造的剑式,云幻诡谲,无奇不有,但是没有一式能够超过《笑傲江湖》裏的「冲灵剑法」,不但名号清雅,连招式都险峻至极却又缠绵绮旎。当我们设想这麼一幕景象:一位卓尔不群的武林英俊,正在和他唯一挚爱的青梅竹马一同演练剑招,两人相距约摸七、八丈,各自提剑拔地而起,以快逾闪电的速度,在半空中绝不思索地直刺对方,而两支剑尖竟然在半空中猛烈交击,激得剑身都弯曲颤抖不已,但是两人心灵却异常清明,因为他们都知晓,即使互刺百次、千次,也绝对不会失手误刺对方!这是灵犀相通、互信不疑,全无任何杂质的情爱,已经升华到了无须言语的境界了!这是剑式,更是让人震慑的纯纯爱情!点出了武侠世界中另一种惊奇。
[jian]的外形像无刃剑,为短兵器、兼作暗器用,因为外观是三或四楞形,类似竹简,所以最先称作「简」。《西游记》里,孙悟空众师徒在九曲盘桓洞大战众狮精时,「雪狮精使一条三楞简,径来奔打」,用的就是这种武器。
[jian]通常藏於腰间,以随身防护,十八般兵器中,只有一定用双,所以习称「双jian]
唐代将门之后的秦琼,善使一对家传的「流金jian],重约一百三十斤,招式独特,舞起时,迅如蛟蟒,密似雪花,远近驰名。他最有名的绝招就是「杀手jian]。当他把得意的jian法招式,一路传与表弟罗成时,看看就要传到最厉害的杀手,心中突然一动,惦念道:「表弟勇猛,我若传了他杀手jian],天下只有他,没有我了!」因此留了一手,再也不教了。所以现在人们都说最厉害的杀著是「杀手jian]。秦琼的双jian
虽然有名,但是他早年落魄江湖,贫病交迫、又盘缠用尽时,不得不卖马当
,谁知那个有眼无珠的三义坊朝奉,竟然只估它一斤四分钱,直当废铜卖。
鞭作为兵器,最早见於春秋晋公子重耳的对话中。重耳流亡至楚国时,受到楚王的热情招待,不卑不亢的回报以:「如果有幸能回晋国即君位,遇到楚、晋战事,一定先行退让;如果退让还不能解决纷争,就只好左手执皮鞭与弓箭,右手驾著战马,与楚军周旋。」可知此时的「鞭」与「弓」一样,都成了战争中的攻击性武器。后来,前秦苻坚在与东晋的淝水之战前,还夸下豪语道:「吾之众投鞭於江,足断其流。」可见前秦军士应是人手一鞭的。
鞭的形制,到了汉代已有铁制的,后梁战将王彦章的铁鞭长六尺二寸强,重十五斤,凡十九节,算是较短兵器。唐代则出了许多擅使钢鞭的武将,如尉迟恭使得一手百三十斤重的钢鞭,归顺李世民后,诸将不服,竞与较量,却无一得逞。
武侠小说中,鞭也是一项利器,郑证因的《鹰王爪》中,追风铁翅雕侯天惠,使得一种「金线锁口鞭」,鞭身有连环锁子簧,尾端有两支毒须,一被打中,若未筋断骨折,也会毒发而亡,甚是阴狠。古龙的《剑气满天花满楼》中,武林盟主郑思远就用「蛇形鞭」,带鳞片的鞭身,软中带硬、硬中有软,一鞭著身,皮肉皆烂,难有生路。
大陆新锐武侠作家冯骥才,得到大陆首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的中篇作品《神鞭》,说的是清末天津卫的傻二,练就一头祖传的辫子功,打遍天下无敌手,获得「神鞭」的称号,却在义和团的打洋鬼战役中,被洋鬼子一枪打断了「神鞭」。新派作家鬼谷子的《江湖风云录》中,也有一个飞天魔女,将垂腰长发箍成十三束,名为「魔发十三鞭」,可以同时向十三个不同的方位扫出,煞是厉害!同书又有苗疆土著的「蟒鞭」,以深山巨蟒皮浸毒熬炼而成,一被鞭中,立即入肉二寸,毒气蔓延,当场毙命
「槁」又名「檛」,形状如握著尖刺的拳头。史书记载,最早使用槁的是东汉人温序,他看到盗贼胁迫官吏,非常气愤,於是「以节檛杀数人」。因为檛头所握的尖刺形似毛笔,所以又称作「笔檛」、「翻天笔」。
据说元代少林弟子白玉峰,为武术大师,常四处寻访少林失传武艺。一日,在少林寺藏经阁发现古兵器--檛,形状奇特,既可鎚、劈、刺、击,又有点穴的功能,灵机一动,将檛杆改短,就成了「翻天笔」这样新武器,又创出二十四招翻天笔法,流传后世,所以武侠小说中也常见这一类奇门兵器。台湾早期作家陈青云的《五步追魂》中,侠客田青就持「龙头凤尾笔」,对阵时也可当作判官笔用。金庸《倚天屠龙记》也说道:武当七侠之一的张翠山,挥洒一只镔铁判官笔,运起倚天屠龙功,在石壁上刻出「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二十四个大字,使得气盖寰宇的金毛狮王也收歛睥睨一世的狂气,竖起大姆指大加赞赏。
斧有单、双两种形制,单斧配上长柄,不容易挥洒;而双斧柄短,使用者较多。主要用法为:劈、砍、剁、抹、砸、搂、截等,舞动起来显得粗犷、豪壮,可以显出劈山开岭的威武气魄。
历代用斧的名将、豪侠不少,如袁术阵营的邢道荣,手使开山大斧,轮挥直奔冲撞,孔明军阵乃急分两下而走,可见邢的威猛!成语中的「半路杀出程咬金」,是唐代开国功臣,善使板斧,用法只有三招,一再重覆使用,配上既重又猛的力道,一般兵器罕能抵挡,所以当时流传「程咬金三下斧头」的说法称赞他。《水浒传》也记载黑旋风李逵,使两把板斧,所向无敌,无人能挡,讨伐方腊时,就凭双斧立下不小功劳。
绵绳套索类似美国西部牛仔套牛用的「绳套」,是一种「生擒」的兵器。传奇小说中有此武器,说的是隋末豪侠虬髯客,深谙飞索奇技,并传给唐开国大将李靖,李靖将此绝技用在军战上,挑选精兵,苦练飞索工夫。飞索长约一丈二尺,也有二至三丈长,最好用牛筋或鹿脊筋劈成网丝,与人发、纯丝混编,索头系上锚形钩,用时将索投出,攫住敌人。每次实战中,都将飞索军杂布兵士之中,趁隙擒捕敌方主帅,敌军骤失主帅,往往未战先怯,因而败军。
元代骑兵善套马,索的一端结成环状活扣,后来将绳索改为「轮圈」,可以套敌之颈等部。明代将套索与檛结合,成了飞挝、飞钩,用长绳系住,以抛远击敌,比一般中短兵器稍长。但是它的缺点是抛出后收拢回来的空档,有被敌人乘虚而入的危险,所以只能作为辅助兵器。古典传奇与武侠小说中,常见战场上使用镖绳套住生擒对手的描述,这种武器经过历代武师的实练与作家想像的发挥后,演化出许多同类型的暗器,例如流星槌、绳镖、狼牙槌、龙须钩、软鞭、铁莲花、飞爪等,民间武术界仍然经常可见。
萧逸的《饮马流花河》中,明代当朝王爷朱高煦就擅使「神鹰铁爪」,铁爪五指都是设计灵活、可适时曲动的钢尖,爪由一串纯纲指环连结,挥手一抖,即可抓挝敌手,威力极强。
防御武器
盾、牌:挨牌、圆牌、藤牌、皮牌
❽ 介绍几部邵氏电影中的经典电影
133通天小子红枪客(孙仲作品)
132铁旗门(张彻作品)
131夺棍(袁浩泉作品)
130冰天侠女(罗维作品)
129杂技亡命队(张彻作品)
128倚天屠龙记大结局(楚原作品)
127倚天屠龙记(楚原作品)
126文素臣(薛群作品)
125影子神鞭(罗维作品)
124武林圣火令(鲁俊谷作品)
123五虎屠龙(罗维作品)
122来如风(郑昌和作品)
121黑蜥蜴(楚原作品)
120洪拳小子(张彻作品)
119唐山五虎(罗马作品)
118圆月弯刀(楚原作品)
117如来神掌(黄泰来作品)
116洪拳大师(唐佳作品)
115玉罗刹(何梦华作品)
114火并(楚原作品)
113请帖(孙仲作品)
112群英会(张彻,岳枫,程刚作品)
111侠客行(张彻作品)
110天龙八部(鲍学礼作品)
109连城诀(牟敦芾作品)
108魔殿屠龙(楚原作品)
107无翼蝙蝠(楚原作品)
106七侠五义(徐增宏作品)
105豪侠传(程刚作品)
104虎胆(罗维作品)
103盗兵符(申江作品)
102御猫三戏锦毛鼠(刘家良作品)
101洪文定三破白莲教(罗烈作品)
100广东十虎与后五虎(张彻作品)
99飞刀手(张彻作品)
98插翅难飞(楚原作品)
97三闯少林(唐佳作品)
96碧血剑(张彻作品)
95方世玉与洪熙官(张彻作品)
94大杀四方(张彻作品)
93侠士行(何梦华作品)
92独臂刀王(张彻作品)
91飞狐外传(张彻作品)
90新飞狐外传(刘仕裕作品)
89洪拳与咏春(张彻作品)
88神打(刘家良作品)
87方世玉与胡惠乾(张彻作品)
86萧十一郎(楚原作品)
85十二金牌(程刚作品)
84弟子也疯狂(刘家荣作品)
83背叛师门(鲁俊谷作品)
82清宫大刺杀(程刚、华山作品)
81残缺(张彻作品)
80钟馗娘子(何梦华作品)
79烂头何(刘家良作品)
78少林与武当(张彻作品)
77血滴子(何梦华作品)
76冷血十三鹰(孙仲作品)
75刺马(张彻作品)
74风流断剑小小刀(孙仲作品)
73情侠追风剑(何梦华作品)
72荡寇志(张彻作品)
71玉面侠(严俊作品)
70六指琴魔(龙逸升作品)
69出笼马骝(罗马作品)
68马哥波罗(张彻作品)
67铁罗汉(严俊作品)
66英雄无泪(楚原作品)
65鹰王(张彻作品)
64边城三侠(张彻作品)
63鹿鼎记(华山作品)
62教头(孙仲作品)
61楚留香(楚原作品)
60蝙蝠传奇(楚原作品)
59新独臂刀(张彻作品)
58五毒天罗(楚原作品)
57五郎八卦棍(刘家良作品)
56神刀(程刚作品)
55游侠情(龙逸升作品)
54铁手无情(张彻作品)
53独臂刀(张彻作品)
52大刺客(张彻作品)
51金燕子(张彻作品)
50天下第一拳(郑昌和作品)
49陆阿采与黄飞鸿(刘家良作品)
48洪熙官(刘家良作品)
❾ 血滴子电影怎么样
我认为蛮好看的。
剧情很感人,特别是最后的时候,几个血滴子都被皇帝下令杀死了,结局也是悲剧。
我看的时候哭了好几次。。
李宇春,阮经天他们演的都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