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都是在哪里看《金刚川》
2. 哪一部电影首次运用了120帧/4k/3d技术拍摄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由美国索尼电影娱乐公司发行,由李安执导,乔·阿尔文、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克里斯·塔克、加内特·赫德兰联合主演剧情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根据本·芳汀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在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国士兵比利·林恩与战友战胜归来并被誉为美国英雄,在一场橄榄球公开赛的中场表演过程中,揭露这群士兵在战场上真实经历的故事。该片于2016年11月11日以120帧、60帧、24帧/3D规格在中国上映
3. 解惑,观看李安的120帧影片《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战事》是什么体验
只能说真的是学习了。
介绍一下我们看电影的背景。我们是动画公司,导演带头集体翘班订票去看。
以下是体验和评价。
可能也是因为我太久没看过好看的电影的缘故?
不能太享受这种真的在“看电影”的感觉。
不说长了,只能用近期看的唯一一部湄公河来说。湄公河是一个有深刻意义的故事,但比利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电影。
对,他只讲了比利小鲜肉一天的故事。他回家看了看家人,观看了一场橄榄球比赛,参加了一个中场表演,讨论了一下妹子。
他穿插的回忆几乎又是他简单又危险的一辈子。
但他苍白?
他明明那么生动。生动到让你无法忽视。
他确实有些像姑娘,好吧,他们。(ladies,okay..
然而他一直坚持着他要说的。也一直坚持着他要做的。他改变不了什么,他看着战友死去,但也如是听从了命运的安排。
李安真的很棒啊。撇开那些120帧,4k3d什么的来说,这片子也绝对是优质的。大师真的喵就是大师。
不过说真话的代价就是所谓的政治不正确吧。遗憾了。
再来技术方面。全程接近中轴线的脸部特写拍摄(除去中间的连接肯定要用到的全景),确实是让人血崩到炸裂啊。可能遵循黄金比例之类会更美,但用这种更好。人眼每时每刻的东西也不一定是美的。总之我们这些算半个同行的看着也都很爽。
再就是一些运动镜头,稳而不连续。希望其他各位导演们多学着点。这才是叫纪实,不要一到要运动了就特喵的一路狂晃了好吗,知道你要表现主人公内心,知道你要表现当时现场的紧张。
可是你怎么知道当时他内心就得慌乱复杂了?人家明明什么都没想啊。镜头语言不只有一种。
尖叫,枪炮,哭喊,拍桌。
故意飙到警告音量的声音反而与电影蜜汁契合。
再说插叙吧。普遍地随着一天时间走,中间不断在回忆的过程,双场景。但是两个场景之间的切换点简直是很爽啊一点都不难受!
以前看的所有有双时间线的电影或多或少都有些转换唐突,可能是素材的原因,可能是为了表达其他的含义的原因。
总之我现在知道为什么不难受了。最后两个要切的时候我也猜出来了。
因为这就是按照ladies脑内的固有逻辑走的啊!所以其他导演的普通糙汉脑路估计难懂。
跟我们一起看片的动画组男组长大老爷们儿显然也还没绕过这个弯。
还有包括色调,内心,脑洞这些的处理,以及男主的细微动作,各个人物的台词,我都觉得把角色诠释得很棒。士兵的立场,商人的立场,家人的立场。
还有对于炒得很火的那个真命天女演唱。原版什么的,就我感觉还是这个电影里的背影好看多了?像素原因?
好吧120帧确实。对此概念不深,但对比以前的3d来说,以前看的普通3d就感觉是中间有距离的图层(画布)一样,是一层一层叠上去的,有近有远。这个也有近有远,但除了字幕以外并没有叠加感,就是普通肉眼的立体感。玛德那个商人叫啥来着,朝镜头伸一下脑袋,我还抓着椅子把头往后缩了一下。。杀人那幕还好,前一幕是东西还是子弹飞过来,也是有点方的还有某个m5大炮把人射成的粉红烟雾(碎屑?还是什么我忘了。。)简直在脑海里重复播放了。。
那些说120帧会放大演员缺陷什么的倒真是醉了。影片里的人都没什么皮肤上的问题。也就是毛孔多点而已,挺好看的。
总之希望以后能放120帧的影院越来越多吧。科技在进步。记得当年刚出3d的时候大家也是拒绝的。(不过多嘴一句现在伪3d的也还是多。。等120帧普及了,伪120帧多了也不错,也比纯伪3d好看啊。
不过我们导演说如果做动画的话,就算能做120帧也只会暴露更多我们的问题因为毕竟是个夸张化的东西,剧烈地推拉镜头这种现实影片是做不来的,于是他们能达到的也只是非夸张的镜头,不是我们这种。。除非动作捕捉有可能会达到!嗯!加油!
再就是中文翻译很棒!毕竟英文最多听一半的我。有些英文双关,翻成中字,也双关了。厉害厉害。
还有好多吧现在写晚了都!就是玛德夜里跟这群一起吃饭→_→想不起来了!(以下花絮需配合剧情食用)
一路在那i love u信不信班长打你
一下又来一句“你信基督吗”
瞬间回一句“你要是死我面前我就给你祈祷一发”
艹又回“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亲热一下”
“多少钱?”
“5500?”
“走你,没10w不干”
4. 解惑,观看李安的120帧影片《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是什么体验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他的世界
文/梦里诗书
相较于电影技术的突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作为李安的又一部新作在故事上并没有太大的波澜,但这并不妨碍这部电影的出众,技术的体现在电影中真正做到了成为艺术的辅佐,令人走进了一个美国普通士兵他的世界。
从视觉效果来看,这部电影所带来的感触其实不能用惊艳来形容,颠覆性的沉浸体验仿若打破了人与银幕间的隔阂,让人从视觉上仿若身临其境般的走进了主人公比利·林恩的世界,以此从他的视角为出发去面对战争,去看待家庭,去审视国家所诱发的思考,构筑了电影极为出色的内在纵深,但技术的革新在电影中其实又一把双刃剑,能否不单只是注重那新奇的观感,而真正走进李安煞费苦心希望将观众带入的人物视角,感悟到其厚重的人文关怀,成为了电影对观众的要求。
电影在故事上相较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来说看似非常简单,就是一个19岁的美国大兵比利·林恩在伊拉克战争中表现英勇,成为了美国英雄的代表,被邀请在感恩节橄榄球赛中场时亮了相,电影对技术的使用,没有呈现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更没有飞天走地惊险刺激的动作,技术在电影的体现并不是一场《阿凡达》或是《速度与激情》,李安还是那个在人物中表露情感,在故事中构筑人文的李安,至少在这部电影里他没有期望透过技术去构筑一个惊艳的世界。
当真正沉浸于这个故事,其实不难发现电影所构筑的核心并非是反战,而是一个年轻人他在经历战争后的成长与选择,透过电影技术所达到的人物带入感与克制内敛的叙事中细腻的情感把控,不经意间思绪已然足以被这一看似波澜不惊的故事所打动,被塑造成英雄的比利·林恩,他风光无限下的孤独成为了最为动情的内在,于此中电影也令人真正走进了他的心灵世界,反英雄主义的人文关怀在李安的这部电影中是如此的耐人寻味。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或许并不是李安最好的佳作,但个人所见却是他最为敢于创新,并将技术与艺术合二为一,视觉与人物心理高度统一的难得之作,以此令观众走入比利·林恩的世界,方才倍感真实真挚。
5. 李安用120帧拍了最惊艳的戏份以及最动人的威尔史密斯,《双子杀手》有何看点
近期上映的《双子杀手》可谓是看点满满,在120帧的镜头下,观众除了能够享受更为逼真的电影画面外,还能看到以往电影中没有的微小细节,包括人物的表情、动作等。此外,两个威尔史密斯的同台表演也是一大看点。
电影除了拥有更为逼真的画面以及更多的细节外,威尔史密斯与从前的自己同台飙戏的场面也是一大看点。先进的技术推动着电影行业的不断发展,一些逝去的东西能够在一次回到荧幕上,令不少观众感到惊喜。两个威尔史密斯的同台竞技,为整部电影增添了许多光彩,而李安的导演功力也是毋庸置疑的,非常值得一看。
6.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120帧是什么意思
如果投资一部电影,我是投资方,选的演员是一些小鲜肉,导演要求使用120帧来拍摄,那我方就必须要把他们换成陈道明等有实力派的演员来上场了!
7. 李安为什么要拍双子杀手
因为李安看上和看准的并非是《双子杀手》剧本所描写的故事,而是这个故事所内涵的成长主题,实际也就是“认识你自己”这一人生的命题。
自然,这也与60多岁的李安的心境有关,奔波半生,历尽苍苍的过来人需要从“年轻的自我”中取得印证和活力,从而重拾“失去的纯真”。
于是,李安用孩子般的“纯真”,固执地“使起性子”。他依然坚持使用不被看好的120帧的拍摄手段;斥巨资动用500多人的制作团队,花了一年多的功夫,一丝不苟地制作出克隆人“小克”。他所看重的电影的主题已经完美地展示,也相信这一主题会给人们有益的启示。
由李安导演,威尔·史密斯主演的《双子杀手》于2019年10月18日全国公映,电影中51岁的威尔·史密斯被一个23岁年轻版的自己追杀,展开了一场我与我的对决。
和3年前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一样,李安同样采用了4k/3D/120帧的拍摄方式,北美上映时也都遭受了口碑差评,不过国内观众对于两部片子还算买账,《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豆瓣评分高达8.4分,而《双子杀手》也有7.1分。
因为4k/3D/120帧的拍摄方式,还要用特效制作年轻版威尔·史密斯的数字人,《双子杀手》是一个特别烧钱的项目。即便是曾经拿过两座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李安,想要在好莱坞拿到投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筹到钱,李安特意用了一个威尔·史密斯1995年的电影《绝地战警》中的一个场景,向曾经制作出《加勒比海盗》系列、《勇闯夺命岛》等大制作的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阐述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最后成功将其打动。
8. 120帧没能成就《双子杀手》,是什么让李安陷入沉迷技术的尬境
李安导演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之后沉寂了三年,如今带着新作品《双子杀手》又回到了大众的视野,10月11日在美国上映,10月18日在国内上映,北美评分一般,法国好评率较高,豆瓣评分暂时7.1分,足以看出李安导演的电影现在依旧是有很高的讨论度,同时争议也是非常大的。
这个剧本本身就是不被看好的,经多次转手,哪怕是经过戴维·贝尼奥夫这样金牌写手进行修改,也依旧改变不了剧本中那严重的割裂感,当亲情用科幻的手段来展示时就已经出现了弱点。对于电影大片来说,拍摄技术很重要,但是不应该只有视听艺术,内容同样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