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是什么
新现实主义的电影主要是指在二战之后的在意大利兴起的一种电影流派,他不象好来屋私的那种不真实的,宽正的喜剧,而是把关注的视角放在普通的贫穷的老百姓身上,"把摄影机抗到大街上:,是这个流派的观点.
推荐的影片:偷自行车的人.这是我最近刚看的,非常喜欢!!!!!!!
❷ 中国有哪些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既保留了艺术追求,同时也获得高票房你认为它们是怎样做到的
《姊妹花》导演:郑正秋1933年 上海明星影片公司
《姊妹花》是郑正秋根据自己编写的舞台剧《贵人与犯人》改编和导演的电影,以1924年军阀内战为背景,描写了一对自幼离散的孪生姊妹,因处境不同,妹妹成了军阀的姨太太,姊姊成了囚犯。
结局是姊妹相认,与父母阖家团圆。该片由当时的影后胡蝶一人分饰两角,首映后受到极大欢迎,在上海连映60多天,盛况空前,是解放前少有的最卖座影片之一,这个纪录长时间无人能够打破,直到1934年出现了《渔光曲》(后者以其绝佳的视听效果创造了84天的上映纪录)。《一江春水向东流》导演:郑君里、蔡楚声 1947年 昆仑电影公司据统计,从1947年10月到1948年1月,《一江春水向东流》连映3个多月,观众达712,874人次,创造了《渔光曲》之后的最高纪录。这部史诗式的影片有着辽阔的社会背景,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时间跨度大。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卓著,是中国风格的电影代表作。《白毛女》导演:王滨、水华1950年 东北电影制片厂《白毛女》是新中国第一部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的电影,它改编自延安时代令广大工农兵刻骨铭心的同名歌剧,这部歌剧取材于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白毛女》上映时,国内首轮观众即达600余万,上海达80余万人次,创中外影片最高纪录。50年代这部影片先后在30多个国家、地区映出。法国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在他的《电影艺术史》中,给《白毛女》以很高评价,称之为“动人心弦的现实主义”。《喜盈门》导演:赵焕章1981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1980年代初期的话语中心是农村的经济改革,家庭内部的争端成为社会焦点。适时而出的家庭伦理道德片《喜盈门》以北方农村一个家庭婆媳之间的争端为主要内容,关注了传统伦理道德特别是尊老爱幼、赡养老人在经济改革年代的农村的失落问题。1981年放映后的两年内,全国观众达1.7亿人次,成为80年代上座率最高的国产故事片之一。这部产于大城市上海的电影,长时间以来成为中国农村电影的惟一代表。《芙蓉镇》导演:谢晋1986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这部根据古华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是被认为传统伦理电影最后一位导演的谢晋的代表作。其电影在多年之内创造的观众人次记录在中国电影史上堪称空前绝后。即便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淡化以后的1998年,北京零点-中博影视调查系统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的1500位18岁以上的市民所进行的调查中,仍然有25%的观众选择了谢晋为他们 “最欣赏的国内导演”,其得票率超过了居第二位的张艺谋。不仅如此,它也创造了内地影片在香港最高票房纪录,1988 年3月10日在香港上映后,15天内票房收入达511万港元。同时,在国际上也是口碑卓越。《英雄本色》导演:吴宇森1986年 新艺城-电影工作室香港英雄片的经典之作,曾被评选为香港10大电影第一名。1986年8月首映后,创下了票房34,651,3 24港元的当年最高纪录,随后风靡东南亚,又以辗转的渠道风靡整个大陆。《英雄本色》使失意的吴宇森和周润发横空出世,成为香港影坛的里程碑,后者扮演的“小马哥”成为一代影迷的偶像。通过该片,吴宇森树立了其“暴力美学”旗帜,周润发也彻底改变了“票房毒药”的不佳名誉,确立了其香港第一影帝的地位。该片的续集也广受欢迎,成为香港电影的一种品牌。《少林寺》导演:张鑫炎1982年 香港银都机构1981年,《少林寺》正式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实地开拍,出演。这部投资120万元人民币的功夫电影全国公映后取得巨大轰动,在香港及亚洲、澳洲和美洲一些国家上映时,引发一股强烈的“少林旋风”和“功夫热潮”,观众遍及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国内的观影人数就达到了5亿人次,在日本的票房收入超过了3000万人民币,香港突破功夫片历史最高卖座记录,仅在香港的票房收入就达1615.7万港元。《大话西游》导演:刘镇伟1995年 香港彩星电影公司这套投资6000万港币的影片最初在香港上映时,票房极差,仅为4500万港币。进入大陆后,起先默默无闻,没人愿意看和谈论它,票房低到登上了“95年十大引进劣片”榜。但随后,这部影片以盗版VCD(后来又以DVD、网络下载的形式)在高校的学生中流行开来,并且声誉日涨,最后到达了成为经典的程度,充当了网络时代的年轻人最热门的公共话题,由此衍生出的语言、文学、游戏、及相关一切变成一种青少年“亚文化”现象,甚至引起了严肃的专家学者的解读兴趣。这部电影只是在票房上失利,但在其它方面所赚取的人气和利润,不知道要超过票房多少倍。到了20世纪末,它的票房已经高达6000万元。《大话西游》已成为年轻人心中CULT片崇高的经典。《大闹天宫》(上、下集)导演:万籁鸣、唐澄1961年、1964年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从1960年到1964年,历时4年时间创作完成,绘制了近7万幅画作,堪称一部鸿篇巨制。这部承载了几代中国人的少年回忆的动画作品,几年间创下上亿元票房,同时也震惊了国际动画界,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并荣获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无数奖项。20多年后,《大闹天宫》于1983年在法国公映,依然震撼了这个艺术国度。法国《德国人》介绍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艺术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此后的40年里,没有一部国产动画影片能够达到《大闹天宫》的艺术高度和影响力。《英雄》导演:张艺谋2002年 银都机构、精英娱乐、北京新画面2002年可说是《英雄》年,这一年年底,张艺谋首次试水的武侠电影在恢弘的宣传气势中上映了。这部投资30 00万美元的超级巨片以别人无法仿效的宣传发行模式,瞬间席卷了全国影院,并创下了高达2亿元的国产电影有史以来最高票房纪录,两年后的2004年9月份,《英雄》北美上映后成为票房冠军。在国内电影市场连年不景气的情况下,张艺谋和他的搭档张伟平敢于斥巨资拍摄这样一部空洞的“英雄”电影并获得如此大的回报,说明中国电影产业的空间仍是巨大无比的。此后,中国官方和电影人开始认真地考虑市场和产业问题,这或许才是《英雄》落幕之后中国电影最大的回报。
❸ 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是什么啊
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多半是反映现实世界的艰难困苦,然后通过自身的吃苦耐劳克服重重困苦,获得个人幸福。其语言特色多平实易懂,多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心理活动的流露。
❹ 具有现实主义的电影有哪些 经典的举几部
重要作品《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二战电影最大杰作,新现实主义的奠基作。《罗维雷将军》(General della Rovere)获得了第二十四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与朱赛普· 德·桑蒂斯、卢切诺·维斯康蒂、维托里奥·德·西卡同被誉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四大主将。
1948年的《偷自行车的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代表作,也是维托里奥享誉最隆的一部电影。故事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罗马,在百废待兴之际,男主角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张贴海报的工作,不料第一天上班便被人偷了他工作上必须的自行车,于是跟他的小孩子到处找车,最后无可奈何地下手偷了别人的自行车,却被逮个正着。本片是对战后意大利劳工阶级生活的深入研究,体现出一种自然风格。他在当时所具有的意义,从历史的观点来说是相当重要的。非职业演员的两父子演得十分生活化,好些场面令人感动得无话可说。除了节奏稍慢之外,本片在半个世纪之后欣赏仍然受得住考验。
还有《相见恨晚》以及中国的《秋菊打官司》等,均是经典的现实主义!
❺ 当代的超现实主义电影有哪些
1.《安达鲁之犬》烂番茄新鲜度100%
提到迷幻电影,就不能忘了导演佐杜洛夫斯基的作品,《圣山》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杰作,充满了塔罗牌和炼金术的典故,看得人心醉神迷,是一场精神之旅。
一个笨重的人影带着两个穿得像玛丽莲·梦露的女人,不顾她们的社会身份,卸掉两人的妆,剪掉她们的头发。导演的观点很明确,就是摆脱社会标准和文化偏见,向大家呈现一部关于一个人的电影,这个人的名字叫小偷,他的神秘冒险更是有意思。
小偷被一个没有手脚的人发现躺在一堆泥巴垃圾里,两人走进小镇,看到人们在举行一种仪式,处决人类,只为了娱乐游客。
当镇上的人还在大规模活动时,小偷走进了一座神秘的红色塔里,遇到了炼金术师,他带着小偷走上了一条启蒙之路。
《圣山》通过音乐、人物和视觉效果,将人从典型的文化价值观中分离出来,给你灌下一大壶迷魂汤,沉浸在迷幻电影的世界里。
❻ 电影的风格有哪些电影风格大全
不知道你问的是从观众角度还是专业制作角度,专业制作角度以下几种
电影风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纪实风格、溶合风格、共现风格、绘画风格、电视风格。
拓展资料
电影是人类知道其确切产生时间和成长历程的艺术,是20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影响巨大的媒体,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创意产业。从19世纪末开始,法国、美国及其他地区的电影发明家们相继发明了能摹拟人的眼睛和耳朵的光声记录和还原的技术和机器,这种电影技术从一诞生,就被企业家发展成为电影生意,被政治家发展成为意识形态,被艺术家发展成为电影艺术,被研究者发展成为电影理论。一部电影发展史同时也是电影人探索电影规律的历史。
❼ 什么是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现实主义电影,是30年代以意大利一批电影人为代表发起的电影运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生活各方面陷于崩溃,在民主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出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以展现现实社会生活为标志,批判社会不良现象。
具体拍摄手法为采用自然光,运用简单电影语言,还原最本真的世界· (注:当时欧洲处于经济危机时,社会动荡不安,战后经济好转,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兴起,但现实主义电影仍占一定地位)出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7)现实主义电影有哪些风格扩展阅读
现实主义电影:
1,《我不是药神》是由文牧野执导,宁浩、徐峥共同监制的剧情片,徐峥、周一围、王传君、谭卓、章宇、杨新鸣等主演。该片于2018年7月5日在中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独家代理商的故事。
2,《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是由焦点电影公司制作的剧情片,由让-马克·瓦雷执导,马修·麦康纳、詹妮弗·加纳、杰瑞德·莱托等领衔主演。该片于2013年11月1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根据罗恩·伍德鲁夫的真实经历改编,主要讲述了罗恩·伍德鲁夫被诊断出感染上艾滋病毒之后,与病魔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斗争的故事。
❽ 浅析现实主义电影与类型电影
毕业论文无论对普通大学毕业生还是成教毕业生都是个挠头的问题,开题报告、参考文献等等都是让人十分烦恼的事情,下面YJBYS我为大家带来本科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现实主义理论和实践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为社会中的某一个阶层或者群体代言的,而且,它们都为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增加了新的富有时代性的内涵。电影类型化是电影工业发展的结果。电影在产业化的进程中,也越来越重视电影的类型化特点。现实主义的创作是电影创作的趋势,但是在电影创作中不能把这两个概念割裂开来。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现实主义电影与类型电影的概念,之后通过一部电影说明现实主义电影与类型电影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现实主义电影;类型电影;主题;造型;表现方式
在电影创作中,现实主义电影和类型电影是两大主流创作模式。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主要以反映客观生活为主,而类型电影则是按照一定的模式创作具有典型特征的电影。两者在创作方式上虽有不同,但是我们在电影创作中却不能将这二者割裂开。现实主义电影强调较高的艺术性,但是可能会忽略观赏性;而类型电影在牢牢抓住观众的胃口的同时可能会降低其艺术性。如果在电影创作中将二者结合起来,会使电影的整体质量上升一个层面。
一、现实主义电影与类型电影的概念
1.现实主义电影
“现实主义”这个术语最初是指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它提倡客观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电影诞生于1895年,是所有艺术中最年轻的一个艺术门类。“现实主义”这个术语最初在电影上的运用,只是一种术语的移用。作为一门用光影反映现实、表现生活的科技艺术,电影的现实主义表现与文学,绘画等艺术门类的表现方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从最初的卓别林默片电影到英国的纪录电影运动、法国的诗意现实主义、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一直到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现实主义的高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无不贯穿着一种理念: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凸现为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人的隔阂,人与自身的灵魂挣扎等等。
2.类型电影
“类型电影”是按照不同类型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曾占踞统治地位,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电影也都是以类型观念作为影片制作的基础观念的。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类型电影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具有如下特点:影片创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制片人为他指定的影片类型的基本规定,即:(1)公式化的情节。(2)定型化的人物。(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类型电影的制作根据观众的心理特点,在一定时期内以某一类型作为制作重点,即采取所谓“热潮更替”方式。
二、电影中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电影的意义在于客观如实的反映生活,关注民生,关注现实,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典型的社会形象,真实细腻。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自己诠释的现实主义理念;一部所谓的现实主义影片所表现的现实也必然是一部分人的生活现实,不可能囊括整个人群。这样,现实主义在概念上就具有了模糊性。一种观点认为,只要表现了大多数人的真实,就是一种现实主义。可是,问题又随之而来,大多数人是指哪些人?是大多数的生活在社会下层的普通百姓?还是掌握了权利、知识话语权的群体?如果是普通百姓,他不掌握话语权,而从事电影的人大多是有知识的文化群体,身份确认上与这些普通百姓存在着隔阂,能很好地表现他们的生活现实和真实想法的影片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是掌握了话语权的知识分子,那他代表的是人数上的小众,这就与大多数人的界定相违背。这样,现实主义的概念就被缩小了。下面我就通过一个例子来说说现实主义电影。
最近连看了部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前南斯拉夫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电影具有很多西方电影惯有的特色:叙事简洁明了,对白清晰,或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或话外有话,余音绕梁,甚至让人脑筋急转变后,又恍然大悟,会意在心。《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在中国曾红极一时,这部影片真实的反映了二战期间纳粹入侵南斯拉夫时,南斯拉夫人民奋勇反抗的故事。与很多中国的反映抗战时期的电影不同的是,中国的抗战题材电影把人都描写成了神,而这部电影中则充满了智谋、勇敢、背叛、伪装。贯穿其中的悬念就是神秘的游击队员瓦尔特。他指挥着游击队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却来无影去无踪,连他的队员都找不到他。电影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跟踪和伪装,当然还有反间计。德国军官伪装成瓦尔特,游击队员伪装成德国士兵等等。影片感人至深,人物有血有肉,影片不论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个个真实可信。在人物塑造方面,没有沿袭某些革命题材影片把革命者神话、公式化,把敌人愚化、嘴脸化的旧模式。影片中的革命者没有慷慨激昂的说教,他们只有默默地行动。影片正面人物台词不多,而反面人物也都非颐指气使。这部电影让我最感动的就是看到南斯拉夫人民的团结,游击队员到处都是。本片不乏精彩之处。比如纳粹设圈套让民众前来认领被他们大四的游击队员的尸体时,身为游击队员的修表匠与瓦尔特带领群众走向亲人的尸体,他们强忍痛失亲人的巨大悲伤,抱定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昂首挺胸的走向法西斯的枪口,这种精神让我感叹;再比如修表匠冒充瓦尔特,慷慨赴死。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一去不归,毅然慷慨赴死。修表匠倒下的时候,和平鸽骤然飞起,表达了人类为和平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境界;又比如影片结束时党卫军上校的一句话:看,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萨拉热窝就是瓦尔特,南斯拉夫就是瓦尔特,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就是瓦尔特,这就是正义。本片突破了“日常生活”的日常性,充分揭示出战争状态下的“日常生活”的非日常性,从而使观众在观赏其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的表象时,所获得的常常是超出其日常经验之外的、或另其惊异的或另其意外的审美体验。
三、现实主义电影与类型电影的联系
❾ 什么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指20世纪40年代在意大利开始的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对世界电影美学及电影拍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
意大利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从漫长的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下,从战后的碎砖瓦砾中站立起来,他们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和胶片来拍摄影片。他们就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电影艺术家们一样,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美学特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的形成受到了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不仅源自本土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其它国家艺术思潮的侵蚀。
首先,意大利自身的艺术传统不容忽视。从但丁、薄伽丘和文艺复兴三杰到巴洛克时期的卡拉瓦乔、卡诺瓦;再到十九世纪后期维尔加,以及接受了其思想的马斯卡尼、普契尼等歌剧家,现实主义在意大利拥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其次,三十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导演也对新现实主义的创作者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德·西卡和罗西里尼都曾公开表达过对雷内·克莱尔的敬仰;维斯康蒂给让·雷诺阿的短片《乡间一日》(Partie de campagne, 1936)做过助理。
安东尼奥尼也曾在马塞尔·卡内《夜间来客》(Les Visiteurs Soir, 1942)的片场担任过职务;翁贝托·巴巴罗更是在评论中将维斯康蒂的《沉沦》同《雾码头》(Le Quai des Brumes, 1938)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