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哪些游戏是跟电影改编的。
七龙珠 Dragonball Evolution (这个也有游戏的)
2. 马克思·佩恩 Max Payne
3. 生化危机3:灭绝 Resident Evil:
4. 杀手:代号47 Hitman
5. 如龙电影版 龙が如く 剧场版
6. 生死格斗 DOA: Dead or Alive
7. 寂静岭 Silent Hill
8. 毁灭战士 DOOM
9. 孤胆义侠 Alone in the Dark
10. 最终幻想VII 圣子降临 Final Fantasy VII: Advent Children
11. 吸血莱恩 BloodRayne
12. 生化危机2:启示录 Resident Evil:
13. 死亡之屋 The House of the Dead
14. 生化危机 Resident Evil
15. 古墓丽影 Lara Croft: Tomb Raider
16. 最终幻想 Final Fantasy: The Spirits
17. 格斗之王 Mortal Kombat
18. 双龙奇兵 Double Dragon
19. 街头霸王 Street Fighter
20. 超级马力兄弟 Super Mario Bros.
21. 吸血莱恩
22.正在上映的《波斯王子》
23.《拳皇》据说也已经由香港导演陈嘉上拍摄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上映
超级马里奥兄弟》
迪斯尼于1993年在把游戏改编为电影的道路上投下一块石,推出了《超级马里奥兄弟》这部电影。由于商业利益驱动要素过于强烈在作祟,制作者在没有吃透原作精髓并辅之以优秀的电影剧本,游戏电影开发周期极短,在达不到必要的修整和磨合的情况下,只是进行简单的一些电影符码的“复制”和游戏要素的“粘贴”就推出。在游戏界可算是响当当的大牌经典“超级马里奥兄弟”,一拍成影片却门可罗雀,影片的票房收入只有惨淡的2090万美元。
《街头霸王》
游戏出场人物众多,形象出色,性格鲜明,为改编成电影创造好了条件。哥伦比亚公司根据美国观众的口味编写了新的故事,而且主角也换成了美国人。电影制作相当精良,除了故事和游戏不同,基本再现了游戏中风貌,尤其是反角维加将军和主角美国大兵古列间的决斗,两人在银幕上双双使用游戏上的
招牌绝技,所有玩过游戏的人都大呼过瘾。影片在全美产生的火爆程度难以用语言形容,学校、街道、娱乐场所,经常能听到年轻人发出“O—RYU—KEN”这样角色发出必杀技时的嚎叫。
《致命格斗》
和当年的《街头霸王》一样,这部影片深受美国人喜爱。电影在故事、人物、背景设定上更接近欧美的奇幻风格,动作上也体现了美式打斗的简单直接和力量感。新线的编剧们对把游戏变成电影已是轻车熟路,加上有导演保罗·安德森的指挥,所有在商业上可能成功的要素都在银幕上得以重新整合,经过游戏知名度的催化,变成了看得见的美元钞票:影片制作成本仅为2000万美元,总票房却是1亿5650万美元的天文数
《古墓丽影》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脱胎于电脑游戏的电影,本来只是数字化游戏人物的盗墓者劳拉,一变而为电影中的俏佳人,这可算真人演假人(虚拟人)的首创。影片没有直接采用游戏中的经典情节,仅仅保留了劳拉这样一个性格独立、作风硬朗的女探险家,在影片中添加了许多现代元素和动作片必要的精彩动作。在电脑特效配合下,影片中虽然没有出现游戏场景,但却轻松地营造出游戏中的探险感觉。电影中设计的情节和场景比游戏中更惊险刺激,动作场面也更复杂过瘾。
《生化危机》
由电脑游戏《生化危机》改编成的同名电影过于恐怖,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必须有家长陪同才可以观看。影片的情节虽然与游戏的主线毫不相干,但却与游戏的整个世界观设定完全一致,玩家们通过电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故事的方方面面。导演兼剧本创作保罗·安德森对于《生化危机》有着相当深厚的感情,对于《生化危机》这款游戏十分着迷,当初曾
《最终幻想》
这部全部采用动画场景的电影,但是似乎并不符合电影爱好者的口味。制作者为了迎合欧美观众,影片完全脱离了游戏风格,其中蕴涵的深邃世界观弄得观众一头雾水,而欧美化的影片风格也让日本观众敬而远之。影片放映后,口碑奇差,制作成本花了1亿3700万美元,而总票房为7440万美元,如此糟糕的票房业绩迫使制片商退出了商业领域。
《银河飞将》
该游戏完美地融合了宏大的剧情和精美的画面,被称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游戏之一,成为“互动电影”潮流的先锋。这个著名的游戏系列于1999年被搬上了大银幕,形成了一个太空飞行模拟游戏类型,且这个类型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影片使人们在最近和真实的距离感受到银河中的壮观动作,体验到了当今的娱乐业带来令人兴奋的视觉元素。
《死亡之屋》
这本是世嘉街机上的一款流行射击游戏,在近年流行的低成本恐怖片热潮之中,如此现成的一个恐怖题材被搬上大银幕也就顺理成章。电影《死亡之屋》的剧本是由DavidParker和A.Altman撰写,影片投资仅为1200万美元,题材跟《生化危机》最为接近,其中又糅进了僵尸片的元素,主要讲述一群大学生去神秘岛游玩,遭遇一群怪物攻击的惊险故事。
《双截龙》
《双截龙》是跟香港武打片最相似的一个游戏:主人公拥有拳、脚、肘、膝、投技等众多功夫,打斗时自由度极高,而敌人也拥有花样繁多的攻击方式,男女匪徒、大小喽?还有幕后老板轮番出现,令人随时感觉惊奇与兴奋。特别是那种拳拳到肉的画面效果,挨打者的痛感都被清晰表现,配上宛如武打片一般清脆沉重的音响效果,极具逼真感与迫力。唐·墨菲于1994年将《双截龙》改编成电影,可惜既不叫座也无人叫好,在美仅获得234万美元票房,更成为让诸多玩家提起就要骂的电玩改编影片。
还有《生和死》《毁灭战士》
❷ 模拟人生4怎么当导演
待左上方的任务列表中的预备工作都做完后,找到导演,点击导演,选择“告诉导演已准备好演出”选项。
导演的角色根据你的拍摄内容是有所不同的,你会发现广告导演、电视剧导演和电影导演各不相同。
《模拟人生》是一款以模拟普通人生活为主题的电脑游戏,由美国的美国艺电公司出版。
❸ 从看电影到“玩”电影,电影技法究竟如何在游戏中融合和应用
与刚刚诞生时相比,如今电子 游戏 产业无论是发展劲头、制作方式还是 娱乐 兴奋点上都开始逐渐向“第九艺术”的定义靠拢。作为极度依赖技术发展的产业,随着数字工业技术爆发似的发展,电子 游戏 开始逐渐成熟并且呈现出融合其他艺术形式的趋势,而在各方面“相性”都极具共通性和互补性的电影艺术则首当其冲。
索尼作为将 游戏 以电影化叙事手法展现的大户,旗下《底特律:成为人类》《最后生还者》等一系列大作都得到了玩家的广泛好评,而PS4收官大作《最后生还者2》虽然遭遇了剧透和跳票等种种挫折,也因为制作上的过硬水平得到了各大 游戏 媒体的一致好评。2020年,Square Enix的《最终幻想7RE》、Monolith Soft的《异度神剑:决定版》也大量引入了电影化表现手法, 游戏 艺术的电影化融合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先说一句,“电影技法”的融合是一个思路,不仅仅限定于3A 游戏 哦。
电子 游戏 非常重视“沉浸体验”,尤其从RPG诞生开始,以“剧情”作为主要线索的表现手法更是加深了玩家的沉浸体验感觉,从此 游戏 与电影开始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有人开始将RPG称为“互动电影”。
当然,彼时2D为主的画面在人机交互上仍然存在着微妙的割裂感,引领玩家 探索 前进的要素更多侧重于剧本和 游戏 系统,与“电影”能扯上关系的最多就是几张插画。然而随着 游戏 机3D机能的逐渐强大,大量精美的CG动画和剧情演出随之引入使得 游戏 的表现力开始大幅增加。
弗洛伊德曾表示:“富于想象力的作家创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他按照使他中意的新方式,重新安排他的天地里的一切。”日渐成熟的3D技术无疑给了艺术家们更多的发挥空间,1997年决定初代PlayStation胜利的RPG名作《最终幻想7》,用出色的3D画面和宏大的世界构造,告诉了玩家什么叫做“华丽”,而在任天堂以不朽名作《塞尔达传说:时之笛》树立了3D 游戏 普遍的操作方式——第二人称自由(背后)视角操作之后,玩家 探索 的自由度、目之所及的场景都开始成倍增长,使得 游戏 制作人可以更加自由地创造自己的心目中的天地,铃木裕创造的沙盒RPG鼻祖大作《莎木》则充分展现了 游戏 世界存在的无限可能性。
CG技术推动了电子 游戏 和电影的融合,2000年前后大量3DCG动画开始加入 游戏 ,甚至 游戏 业界已经开始利用CG技术制作电影,坂口信博耗时4年重金打造的大电影《最终幻想:灵魂深处》虽然用1.42亿美元打了一个漂亮的水漂,但从画面角度看来却仍算得上是顶级表现,5年后同样是SE出品的《最终幻想7BC》则获得了广泛好评,充分展示了 游戏 与电影之间的高度融合性。
游戏 硬件的提升给了艺术家们更多创造的空间,《鬼泣4》在公布之初曾大力宣传无缝连接技术,即CG动画后无需加载读盘画面立即进入战斗画面,进而提升玩家参与剧情的热情;真人配音技术早已是 游戏 的必备要素,人脸扫描也逐渐成为了3A大作必经的“手续”之一;次世代主机大力宣传的光追和SSD技术则将 游戏 表现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继续推进。
随着电影拍摄逐渐“绿幕化”, 游戏 技术和电影技术之间似乎只隔着一张窗户纸,彼此之间的大量融合和借鉴开始变得繁多起来,无论是制作精度、制作体量甚至是时间和金钱的投入,双方都开始互相对标——比如跳票了一次又一次的《赛博朋克2077》。 游戏 的“电影化”开始变得稀松平常,未来的 游戏 已有转向大规模电影化制作的趋势。
小岛秀夫一般被认为是 游戏 电影化之父,虽然现在小岛监督总被冠之“已经在做了”的名号,但其 游戏 电影化的功力至今仍是业界翘楚。1997年,小岛秀夫在E3上展示的《METAL GEAR SOLID》让人惊呼“互动式电影”时代来临,而其最为人称道的一点就是对镜头的深刻理解。
镜头是电影技法在 游戏 中最典型的运用,从1973年NASA Ames开发了 历史 上第一款第一人称视角“三维” 游戏 《迷宫战争》,效仿的就是电影中的主观镜头,而为了弥补第一人称视角在观察范围和距离上的缺陷,又效仿电影的双人过肩镜头开发了“过肩视角”,近些年《生化危机3RE》《战神4》以及大量第三人称射击 游戏 中十分常见,加上前文提到的背后视角和“上帝视角”,基本上构成了 游戏 的基本视角。与电影通过布设摄像机达到模拟视角的效果不同, 游戏 将视角使用进行了进一步延伸,能够完成很多电影中不能完成的灵活操作。
除了玩家可以自由操作的镜头之外,为了表现特定场景,在 游戏 的过程中还会强制更改机位,并采取摇镜头、跟踪镜头、特写镜头等方式提升 游戏 氛围。2020年初大作《最终幻想7RE》中,克劳德与艾丽丝从教堂向第五区逃亡的过程中,为了表现地形的危险,采取了大量的推拉和跟踪镜头,导演还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前景遮挡和背景贴图,不仅营造了贫民窟的萧条,还反衬了艾丽丝的乐观,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和谐。
近些年,电影中的剪辑手法也开始在 游戏 中得到了大量运用,比如最具 游戏 特色的 游戏 菜单功能如今已被制作人们玩出了花样,比如《女神异闻录5》的 游戏 菜单中,心之怪盗团各种花式炫酷动作让很多玩家都觉得非常新鲜。
而传统的电影剪辑手段也在 游戏 中得到大量运用,比如在推进 游戏 主线剧情过程中,依靠“画中画”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比如《刺客信条》《异度神剑》等通过闪回的方法,将蒙太奇运用到 游戏 的流程中以凸显人物的背景和精神状态等;再如《鬼泣5》《鬼武者3》等 游戏 ,操作多位主角推进故事流程的做法,本身就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思想等,这些技法的运用在表现力上无疑爆了旧时代单线剧情好几条街。
然而, 游戏 在运用电影技法的过程中仍有许多不得不去考虑的因素,在沉浸体验和交互方式上,比起电影被动灌输导演的想法, 游戏 则是一种更加主观的参与,同时因为 游戏 在流程上必定存在着 探索 的过程,因此出于氛围营造和心理诱导等方面考虑, 游戏 会更多地考虑用好长镜头( 游戏 主要操作都是在长镜头背景下完成的),而过多地使用特写镜头等特效,则可能会造成 游戏 节奏的拖沓。
说回小岛秀夫,他对于电影技法的理解无疑是业内顶尖的,甚至有人说小岛监督去好莱坞也能做个三流导演,但在 游戏 中运用了大量的CG播片也同样被很多玩家的诟病,这是过多电影技法的弊端——而 游戏 “电影化”的弊端不止于此。
法国著名刊物《电影手册》编委让-米歇尔·弗罗东,在2005年发表的《电影的不纯性——电影与电子 游戏 》一文中指出:“大众类的电影参照电子 游戏 和其他视听工业产品的模式,日益趋向于制造一系列壮丽场面;通过爆炸和搏斗的场景描绘,以及着重突出瞬间炙烈感情的场景描绘,不断刺激观众的肾上腺素的分泌。”如今15年已过,从《阿凡达》到漫威电影宇宙的发展过程中,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电子 游戏 语言和电影融合的脚步,但更深度的融合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电影借助 游戏 的表现手法无疑构建起了拍摄电影的新思路,但也间接促成了更多“打怪升级”似的爆米花电影的诞生,很多从业人员已经表现出对“绿幕流水线”的担忧,而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 游戏 的叙事方式的表现手法,很难浓缩进2小时的电影中,反过来,电影的表现手法也不能全部融进 游戏 中,二者在内容创意、故事设置和文化想象等方面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大量播片”就是全部照搬最直接的体现。
而随着现金技术的提升,无论是 游戏 还是电影都容易陷入“炫技”陷阱而忘记了制作的初心,毫无疑问,电影化的3A 游戏 在场景表现、演员表现、剧本描述以及音乐渲染等方面都达到了业界顶尖水平,对于世界的还原极为真实而鲜活,但往往到了最后却忽视了最体现 游戏 价值的“ 游戏 性”,比如《底特律:成为人类》等 游戏 ,虽然在结束 游戏 后会引发玩家强烈的思考,但 游戏 玩法却往往被忽略掉了,相比之下同以“选择”作为推进 游戏 主要动作的《逆转裁判》,玩法上给很多玩家留下深刻印象,这就是 游戏 电影化过分重视技术的体现。
另外,重视电影化表现的 游戏 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前R星倾全力打造《荒野大镖客:救赎2》,一度陷入了“加班门”事件;“波兰蠢驴”集中全部力量打造《赛博朋克2077》已经多年,也代表着一旦 游戏 失败就会血本无归;《最后生还者2》历经多年打磨,最后卷入了“剧透门”,导致玩家差评如潮,这些都表示着 游戏 的投入产出比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么多年过去了, 游戏 的价格却没有任何改变,在保持多年60美元的大背景下,确保 游戏 质量和销量对于任何一家3A厂商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电子 游戏 在 探索 发展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借鉴电影技法的历程,毫无疑问“电影化”有效地提升了 游戏 的表现力和玩家的参与感,在业界竞争更加激烈、硬件换代即将到来的时代,可以预见未来 游戏 向电影借鉴融合的力度将越来越大,“第九艺术”的未来如何真叫人期待。
❹ 请问{电影大亨}和{电影梦工厂}哪个好玩有什么不同处啊
电影大亨和电影梦工厂是一个游戏,只是翻译不同而已。这个游戏是老游戏了,不过在模拟经营类游戏里它还是很好玩的,玩起来不枯燥,可以有多种电影技术,剧本,特效等等等等内容共玩家自由发挥。你自己做导演,可以自己剪辑电影画面以及内容。而且还支持mod。现在还有个安卓游戏叫电影梦工厂,现在还是删档测试阶段,如果感兴趣你也可以玩一玩。 模拟经营类的模拟人生,主题医院,过山车之星都不错。动作游戏的话,蝙蝠侠系列,打斗感很好。还有动作加rpg类型的神界~龙骑士传奇和神鬼寓言失落之章,都是很出名的神作。其他太多了,楼主自己找找吧!
❺ 可以自己拍摄制作电影的经营模拟类游戏,是什么游戏
电影大亨,很不错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