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眼夫妇是谁
大眼夫妇是朴灿烈和朴志效。
朴灿烈,1992年11月27日出生于韩国首尔,仁荷大学研究生在读,韩国男子演唱组合EXO、EXO-K、EXO-SC成员,韩国男歌手、演员。
朴志效,1997年2月1日出生于韩国京畿道,韩国女歌手,女子演唱组合TWICE队长。2016年1月21日,获得第30届金唱片大赏唱片部门新人奖。
二人演艺生涯:
2012年3月9日,朴灿烈随EXO发行第二首序曲《History》;3月31日,随组合EXO举行出道发布会;4月8日,随EXO发行首张迷你专辑《MAMA》,并以EXO的子团体EXO-K主Rapper身份正式出道,专辑发行一个月后售出7万张。
2020年1月5日,朴灿烈随组合EXO-SC在第34届金唱片奖凭借《What a life》获得专辑部门本赏,8月,主演电影《The Box》。2021年5月31日,参加的真人秀《给你看EXO:EXO娱乐馆 第二季》播出。
2021年6月11日,朴志效随TWICE发行第十张迷你专辑《Taste of Love》,专辑收录曲《First Time》由朴志效作词;11月12日,随TWICE发行第三张正规专辑《Formula of Love: O+T=<3》,专辑收录曲《REAL YOU》和《CACTUS》由朴志效作词。
2022年8月26日,随TWICE发行第十一张迷你专辑《BETWEEN 1&2》,专辑收录曲《Trouble》由朴志效作词,还参与了作曲和录音指导。
㈡ 迷幻人生终是情(Twice upon a yesterday )
网上都找过了,就像楼主说的,一无所获,这部片子因为一是老片,二,不是热门片,所以片源难找,看看有哪位好心人有碟传给楼主了。
㈢ 致敬肖恩·康纳利爵士 追忆他的007角色和座驾
在2015年上映的《幽灵党》后,007系列电影迎来了4年多的空窗期。原本定于今年4月上映的第25部《无暇赴死》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在经过两次推迟后,最早于明年四月才有机会与影迷们见面。而在全球007影迷翘首以盼现任邦德扮演者丹尼尔·克雷格的告别作之时,大洋彼岸却传来了一个让007迷悲痛的消息,第一任007扮演者肖恩·康纳利爵士(SirSeanConnery)于10月31日去世。根据其子杰森·康纳利的采访,其父亲在长期身体不适后,10月31日凌晨在长期居住的巴哈马家中于睡梦中与世长辞。
2000年,70岁的肖恩.康纳利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为爵士。2005年11月11日,肖恩·康纳利获得了美国电影学院授予的终身成就奖;2008年1月,肖恩·康纳利宣布退出影坛。但在2009年,自2003年的《天降奇兵》以来未接拍任何电影的肖恩·康纳利,为动画影片《兽医比利爵士》主角“兽医比利”担任配音。同时,康纳利还是这部影片的制片人。在此之后,隐退的肖恩.康纳利便很少传出消息,直到这次于90岁高龄溘然长逝。
再见,007。谢谢你留给这个世界的经典。
请天堂给这位老牌绅士一杯马天尼,也请记住:“摇匀,不要搅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㈣ 杀死比尔镜头分析
<杀死比尔>关于影片故事创意的来源,不少人猜测昆汀是参考了法国新浪潮旗手之一特吕弗的一部名为《黑衣新娘》(The Bride Wore Black)的影片:同样是新娘,同样有一个五人份的杀人名单。但是,昆汀本人却矢口否认这种猜测,因为他根本连特吕弗的那部电影都没看过;实际上,昆汀本人根本不喜欢特吕弗的风格,所以不看他的电影。在考虑“新娘复仇”这一题材内容时,昆汀脑子里出现最多的是两部电影,一部是1971年的美国电影《Hannie Caulder》,一部是1973年的日本电影《修罗雪姬》(Lady Snowblood)。两部都是关于受害的女性选择暴力复仇的故事,连《杀死比尔》中“新娘”与千叶真一的角色之间的师友关系,都是为了向《Hannie Caulder》致敬。
影片中“加州山蛇”扮护士用剧毒针筒刺杀昏迷的“新娘”的桥段,是借鉴于1977年那部《黑色星期天》(Black Sunday)中的类似场景。
第二集当中,将有一个比尔吹笛子的镜头,这其实是向扮演比尔的老演员大卫卡拉丁(David Carradine)1978年主演的一部老片《静静的长笛》(The Silent Flute,又名Circle of Iron)致敬。
当迈克帕克斯扮演的警长驱车前往“新娘”受害现场时,有个车内的主观视角镜头,但见仪表盘上搁着一排颜色深浅、款式各不相同的墨镜;这个镜头,如果看过《杀出个黎明》的话,应当感到很亲切。
第一集结尾在“青叶屋”的高潮大战,在场面创意及调度方面的灵感,来自于1972年的一部日本老片《Shogun Assassin》;同时,昆汀也承认,他还有意识加进了《杀手阿一》(Ichi the Killer)中的一些画面因素,事实上,这两部电影,都是以“屠宰场”般的大规模暴力画面著称。
电影中“新娘”乘飞机由冲绳飞至东京时,那令人印象深刻的橙红色天空,实际上是在向一部1968年的日本影片《Goke, Body Snatcher from Hell》的片头画面致敬。
而当“新娘”乘坐的飞机抵达东京上空并开始下降时,从空中俯拍的效果,其实是在摄影棚类对着一堆摩天大厦的模型拍摄的。昆汀故意用这种看似粗糙的效果,向他心中的日本怪兽片致敬,特别是六十年代那部《The War of Gargantuas》。
第一集中,那位日本女学生杀手妹妹一刀捅死了想要上她的色鬼,该镜头创意是来源于《大逃杀1》(Battle Royale)当中的类似场景。有趣的是,根据后者导演深作欣二之子深作健太的介绍,《大逃杀》中少女相互射杀的构思,其实是受昆汀处女作《落水狗》中暴力场面的启发!
“青叶屋”之战中,“新娘”与“狗狗游百里”(Go Go Yubari)的那场打斗,是昆汀第一次自己尝试设计和拍摄动作,虽然Go Go使用的带锯流星锤,使人联想到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血滴子”,但这件兵器其实是昆汀自己“发明”的,并非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来自于由陈观泰主演的香港老片《血滴子》。
对于影片中“新娘”携带武士刀乘飞机——更甚的是飞机上似乎还有搁置武士刀的专门设计,许多人表示难以理解,认为这实在是太虚假了。可事实是,昆汀压根就没想表现真实生活,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发生在他巧妙设置的“电影世界”中,在这样的电影世界里,假定是人人都可以佩一把武士刀的,正如同我们在大多数武士电影中看到的一样。
第二集开头,照样是十五分钟左右的黑白画面。大家在预告片中见到的那个“新娘”开车的背影镜头,创意来自于1946年的经典电影《邮差总敲两次门》(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
㈤ 如何评价《银翼杀手2049》这部电影
原文在豆瓣上也曾发布过,我的豆瓣ID:AmPatty
----
很早就开始期待《银翼杀手2049》,并一度考虑去香港看10月5日的全球首映。
种种巧合,未能在10月初成行。加上内地突然提档至10月27日,于是便选择观看内地2D版本。
自10月5日香港和北美上映以来,不断有网评表示这部续作在主题上对原作进行了扩展和延伸,有些网友甚至表示这部续作比原作更好。
然而上映第一天,在广州看完2D版本后,我非常失望——从影片的内核到所谓的主题延展,并没有任何新意,而汉斯季默的配乐则极度让人出戏。
另外,罗杰迪金斯所谓出神入化的摄影,一方面确实很好,变焦和光影被他用得鬼斧神工;另一方面过分突出摄影在某种程度上毁了科幻片该有的内在张力。
以下我想先从《银翼杀手2049》内核、故事线、文本等方面来谈缺点。
一、《银翼杀手2049》的缺点
首先就是内核陈旧。
《银翼杀手2049》的主内核并不是“感情和自我意识觉醒的复制人比人类更有人性光辉”,而是“虚与实间的非二元对立”。
非常可惜,人性和虚实这两个内核都被其他科幻电影讨论过了,并且文本气质上还都比本片有灵气。
比如前作《银翼杀手》和《黑客帝国三部曲》,都用电影语言表现出了“庄生晓梦迷蝴蝶”般的思考,而本片仅仅是直白的给出了答案——虚拟比真实更优雅(在Joi谈到人类由ATGC四元素组成,而AR仅由01两元素组成时,K说"half as much,but twice elegant"这句话是在致敬前作,但是文本上隐藏了一种可怕的想法,后面再提)。
《银翼杀手2049》的主线是复制人警探K奉命寻找复制人瑞秋诞下的小孩。此外,K和VR女友之间的感情,以及K和Deckard之间的感情则是另两条副线。所有的故事线完成度都不错,但细节上又有诸多不合理之处。
不合理1.在K前往孤儿院时,黑心院长榨取孤儿做劳动力一段略拖沓,放入这一段能传递的显性信息是生活在底层的人在相互撕咬倾轧;用近千人的场面来打散叙事,能传递的隐性信息大概就是导演在说:“看,我好厉害,调度好强”。
不合理2.Wallace是一个有野心的商人,想要殖民宇宙,但因为生产力不够而需要复制人能自我繁殖来达到规模,再来殖民更多星球。这个想法通过他残忍的杀死一个不具备可以孕育生命的子宫的复制人来表现。在电影语言上虽然配合讲解说明做了些奇观,但还是没有理清逻辑不自洽——不是需要大量复制人吗,为什么要杀死一个刚刚制作好的复制人?他的指令Luv都会听从,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呢?
不合理3.为什么Wallace一定要带Deckard去殖民地星球审讯出复制人小孩的下落?只挖坑不填坑真是把雷德利斯科特老爷子在《普罗米修斯》中的缺点给照搬了。
不合理4.按照画面看,Luv第一次到LAPD取瑞秋的骨头时居然没人发现,被发现了然后杀死了科科,结果科科死的样子暴露了他也是复制人;第二次去LAPD杀死了Joshi,Joshi知道Luv是抢走瑞秋骨头杀死科科的复制人,为什么不及早处理反而让瑞秋直接过来杀了她?为什么LAPD没有人帮助科科和Joshi?
不合理5.影片开头15分钟集中讲了K作为复制人被其他人贬低和侮辱性的称为Skin Job,比《普罗米修斯》中表现生化人大卫被看不起的手法更生硬,急急忙忙在影片开头讲完就完。
不合理6.AR人Joi在影片中的设定是无法自行操作的,她是怎么找到站街女孩来到家里的呢?
尽管不合理之处颇多,但影片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文本上的问题。
首先,回到前面提到过的,AR人Joi看到人类的基因组成元素时,感叹自己的组成只有人类的一半,K说:
"Half as much,but twice elegant"
这其实在呼应前作中“复制人之父”Tyrell说复制人Roy的那句话
“The light that burns twice as bright, burns half as long”
彼时,Roy刚刚下棋胜了Tyrell,而K这么说Joi之前,Joi仅仅是做了K的百变甜心,心里只想着他只全心全意爱着他。
这背后的价值观是不是细思极恐?——因为绝对顺从,毫无自我的爱着K,于是Joi就比人类优雅多了,从而虚拟比现实优雅多了。
捋清了这个问题,最后你还会为Joi和K完全失衡的“爱情”唏嘘多少?
插一句,在探讨爱上人工智能方面,斯派克琼斯的《她》可是比本片要高明得多。
文本问题的另一个点,在于要反抗和革命的复制人们,藏起瑞秋所生的孩子的原因竟是她是被复制人生下来的。
既然复制人革命和反抗人类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那么内定瑞秋的孩子将来是他们的首领逻辑何在?
生育崇拜吗?
最后革命军为了自己的安危居然要杀死被Wallace抓走的Deckard。
从复制人革命军们的面部表情来看,导演在传递这个群体的负面——他们正在和人类一样麻木和愚昧。
K仅仅因为发现自己还是复制人,杀了保护瑞秋孩子的Morton,就同意了革命军去杀Deckard。这个动机太难以成立了。
然后途中看到Joi的广告招揽他,又发现即使是复制人也能有真感情后,马上又反转去帮助K了。
这一段因果虽有,但逻辑生硬,并且交代含糊,完全经不起推敲。
二、《银翼杀手2049》对前作的致敬段落
本片直接引用前作和呼应前作太多,有刻意满足前作影迷之嫌;而精神与内核上未做改动,更让本片无法超越前作。
真正优秀的续集,是像《异形2》那样,IP基本属性不变,但从类型到风格完全改变的作品。
本片基本上20分钟出现一次前作音频、呼应台词、场景和人物,不得不说是主创们对IP不够自信和自身创造乏力的结果。
三、“看!多感人,哭吧!”
我将这篇观后感命名为《我看到了一些“精致利己主义”的气息》,除了指K对Joi产生的深厚感情实质外,还有导演通过精美的镜头语言来粗暴地对“落泪时刻”划重点。
第一次划重点出现在K从袋子内取出记忆中的木马时,花了近1分钟来特写K的手部,同时响起汉斯季默的配乐烘托情绪。
第二次划重点出现在K将死之时,感受身体的疼痛,感受雪花的温柔。也是花了一分多钟再加汉斯季默的配乐,中景、近景、特写、全景轮番上阵。
这些划重点就像街边那卖力地吆喝:快看啊,多感人!不哭不准进入下一个场景!
四、影片的思想深刻绝不能靠几句“深奥”的话来实现
电影有电影语言,如果仅仅靠台词中类似
“爱是为了ta的安全而把ta当做陌生人”,
“你这辈子的痛苦都是回忆起曾经的甜蜜带来的”……
这类其实也不咋地的鸡汤来完成,还真不如看网上的言情小说。
至少原作中没有人叨这么空泛的台词。
五、优点。
维伦纽瓦指导的影片,最后一个镜头的质量基本都还不错。
本片也是,最后Deckard与亲女儿隔窗相望的场景——真实的雪花与虚拟的雪花对应,演员哈里森福特用一个眼神就传达了感情上全部的复杂。
不知怎么,我竟想到了朴赞郁《老男孩》结尾时崔岷植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