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演员大全 > 张艺谋谈周星驰电影

张艺谋谈周星驰电影

发布时间:2022-12-18 03:36:33

周星驰的电影真的水平很高吗

周星驰的电影水平高不高?

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

这或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我个人觉得不能说水平低!至少我相信全国人民至少有一大半人都看过星爷电影,也从中感受到了欢乐!

特别是星爷早期的作品或者是更准确的说是星爷自己出演的作品本人都是非常喜爱的!

唯一遗憾和感叹的就是英雄迟暮,星爷已经华发丛生!

事实上,不单是星爷,像90年代的香港电影的那些俊男靓女,都曾经引领时代数十年,男如四大天王,女如张曼玉,林青霞等等!如今都已经老矣,成为一个时代的烙印,只能封存在一些人的记忆中,成为经典!

近几年的作品,星爷都不独自出演了,例如美人鱼和新喜剧之王,从而也就缺少了星爷那独具魅力,不可替代的无厘头表演风格,而什么是无厘头?我也没有去搜索。

我个人觉得就是不招四六,前言不搭后语天马行空无规则可循的差异所产生的喜剧效果!

周星驰在中国华语影坛也绝对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之所以质疑周星驰的电影水平是否真的高?和我们自身有很大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等大幅度提高!再也不像以前90年代人们精神食粮极度缺乏的时代。

总之不是周星驰电影水平不高,而是我们提高了!

90到92年间,周星驰一口气拍了20多部喜剧作品。港片票房之王的宝座,他和发哥、成龙轮流坐,其他人只能干看着眼红。到了1992年,他的片酬直接从300万涨到800万。那时,吴孟达单独接戏只能拿50万,跟他合作便能拿到100万不带砍价的。香港一年到头有5个月都在放他的电影。

很快,星爷在片场有了个新外号,叫做“太上导演”。每部电影,他不仅作为演员参与,开始从幕后制作、台词设计上全面介入。

星爷早年接受采访时说,演《赌圣》的时候,基本上是顺着刘镇伟的思路来,刘镇伟想让他怎么表现,他就怎么表现。

到了《审死官》的时候,也未曾超出杜琪峰的设计。想必那时周星驰觉得自己刚走红,还没有那么大的话语权,各方面都还很“收敛”。

待到跟王晶拍《鹿鼎记》,创作欲已是按耐不住。毕竟演技已受到多方肯定,连金庸老爷子听说他要演韦小宝,只回了六个字:不做第二人想!

实际上,早在1992年,星爷就开了家名为“跨星”的公司,想拍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结果憋了半天,戏一直没拍出来,公司只好先关掉。

第二年,香港、内地打算合拍一部喜剧片。香港特意请来巩俐。那时学院派出身的巩俐对无厘头没啥认识。只因靠《秋菊打官司》才拿到20万的奖励,而香港公司直接给她开100万港币片酬,巩俐笑嘻嘻地就去了。那年,张艺谋还在她身边,叮嘱她说:“放开一点,跟他们学点不一样的东西。”

不过,在《唐伯虎点秋香》里,巩俐始终放不开。她搞不清楚戏说 历史 的笑点在哪儿,还觉得星爷的表演太闹腾。“还我漂漂拳”那段让她扮猪头,她是坚决不从。多年以后,巩俐成了巩皇,再见星爷时才遗憾道:“真是太可惜了,那时候我不懂,应该放开点跟你们一起闹的。”

而在《唐》里,星爷已不是一名纯粹的演员。御用导演李力持给他命名了一个岗位说:“就像功夫片里面有武术指导一样,周星驰的很多电影里,他都是那个‘笑话指导’,一部电影好笑是他追求的最高目标。”多年后,王晶索性告诉记者:“《唐伯虎点秋香》之后的无厘头电影,根本就是周星驰的作品,所有设计都围绕着他的想法,只是找个导演拍罢了!”

自己当导演,已是无可避免的事。

1994年初,周星驰小试牛刀,监制并主演《破坏之王》,结果并不是很理想。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变强的决心,在和几个伙伴组建起彩星电影公司后,众人一口气掏出6000万,准备拍一部惹人泪下的爱情片,用它帮彩星打响头一炮。然而世事难料,它却成了彩星唯一的作品。

这部电影,就是《大话西游》。

为了拍《大话西游》,周星驰在银川外景地一扎就是三个月。一开始剧本根本不成熟,连至尊宝、春十三娘的名字都是从另一个剧本直接迁移过来的。有了雏形之后拿给西影厂,西影厂领导一看头都大了:“写的是个什么鬼玩意儿?”要不是看到星爷的票房号召力,西影厂才不愿意拍在他们看来这么“跌份儿”的东西。尤其是负责艺术片的副厂长,觉得这简直就是文化垃圾。

为了电影,周星驰真是下足了血本,配乐找的是给老谋子做《红高粱》的赵季平。剧本拿给赵时,还叫《大话东游》,穿越剧情乱七八糟,看得赵老师一脸懵逼。赵就亲自跑去片场,一看到处都挂着牛魔王的肠子,给恶心坏了,做完配乐后觉得太丢人,根本不想在字幕里署名。

1995年,《大话西游》上映,两岸三地票房惨败,口碑也烂到极致。当时在北京一度被当成发行失败的典型,整个寒假算下来才20万票房。河北一些院线播完上集《月光宝盒》,根本没播《大圣娶亲》。最终,港台两地票房加起来还不到5000万,彩星公司直接因此宣告破产。

从那天起,有人开始对周星驰说四个字:江郎才尽。

《大话西游》之后,很多人都觉得周星驰不行了。接下来的《回魂夜》和《百变星君》都被视为东拼西凑、毫无创意的败笔。但周星驰并未因失败而退却,做一个演员已经无法满足他的掌控欲,他想要更多。

1996年,周星驰再次入局,与谷德昭联合执导《大内密探零零发》后,再与杨国辉合组“星辉”公司。不久后,“星辉”便推出了《食神》。那时,一般的港片拍摄不过20个工作日,《食神》拍了50多个,连剧本都酝酿了将近半年。从创意到编剧再到拍摄,周星驰全面打造起自己的电影招牌。

票房稳了,差的,只是一个荣誉。

1999年,周星驰37岁。

回望走过来的路途,他开始有意识地从过往岁月中寻找灵感,将记忆嵌入到电影之中。从80年代入行算起,跑过整整8年龙套,前文所提到的那些孤独而失落的日子,自然值得用一部电影来书写。

怀揣着这样的心境,周星驰开始拍摄一生中最重要的那部作品——《喜剧之王》。

那时在香港,有个叫“仙人求”的特约演员,痴迷表演,一直在跑龙套。和当初的星仔一样,再小的角色,都喜欢跟导演探讨。周星驰表演“尹天仇”,便套了他模子,将他与曾经的自己合二为一。而电影里吴孟达的卧底角色,最早是给万梓良准备的。

在星爷心目中,从艺道路上,万梓良对自己多有提携,让他来担任这个重要角色,再合适不过。结果因为拍摄改期,工作人员没能及时通知到,就把万梓良给错过了。情急之下,赶紧去找达叔。

吴孟达刚从内地拍完片回来,有些感冒,一落地就赶去片场,结果完全不在状态。当时星爷拍片的“重度完美主义”已落下病根,虽是老搭档,一点不肯妥协。一场戏让达叔NG了50多次,李力持都看不下去了。

影片拍摄时,成龙在隔壁拍《玻璃樽》,于是两位大咖跑到对方剧组客串。星爷在《玻璃樽》中被一条狗拖走,成龙演了个教尹天仇用心一点的龙套。两人拍电影的时间都差不多90天。不同的是,成龙花90天,是要拍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镜头,而周星驰花90天,是为了要一个最好的张柏芝。

试镜时,张柏芝已经表现出很高的表演天赋。李力持让她演《悠长假期》中的一段戏,台词多达9页,居然没NG就过了。但拍正片时,几乎每句台词的重音、每个桥段的演法,星爷都要“调教”一番。想必是星爷对这部戏有着别样的感情,李力持后来回忆说:“本来只是部很简单的电影,但拍起来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周星驰都要达到极致的完美才肯罢休。”

最终,《喜剧之王》夺得1999年票房桂冠。这是自1993年《唐伯虎点秋香》摘冠后,时隔六年,周星驰再一次登上香港票房之王的宝座。

但周星驰想要的,不仅仅是票房。

还有来自荣誉殿堂的肯定。

可惜,就像多年来香港金像奖不愿意承认星爷的演技一样,《喜剧之王》最后居然只拿到一个最佳新人奖的提名,令周星驰黯然神伤。

但这只是前头,并不是故事的结局。

世事的反转,充满了玄奥。

就在星爷欲摘金人而不得的日子里,内地盗版碟大量涌现。97年前后,北京大学校园里开始疯传《大话西游》,一张盗版碟居然卖到30元。到了1998年,一天能卖上百张。随着互联网开始普及,《大话西游》的剧情、台词和悲剧内涵开始成为无数年轻人热论的话题,和它有关的网站一搜就是一大堆。

就像星爷自己在《唐伯虎点秋香》里说的,人生大起大落来得太快,实在是太刺激了。那一年,《喜剧之王》在港台各大电影颁奖典礼上颗粒无收,而远在内地学子心中,周星弛已被捧为“后现代解构大师”。

之后,许许多多的人四处收集他参演的作品分析他的喜剧,为他曾经不被金像奖肯定的表演风格着迷,将他一部又一部电影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愿意为他的各种周边商品买单。人们狂迷周星驰,迷恋他创造的每一个喜剧桥段,就像当初猪笼城寨里的那个穷小子,不遗余力地迷恋着李小龙。

28年过去了,从《唐山大兄》到《喜剧之王》,命运仿佛一个奇妙的回环。

周星驰终于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李小龙的致敬。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

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喜剧之王。

2001年,在香港电影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少林足球》创下6300多万港币的票房,再次打破记录。在那一年的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周星驰终于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一口气拿下七个大奖,甚至包括一个非常特别的“青年导演奖”。可就实际情况而言,那时候,周星驰早也无需用这些奖项来证明自己。

和他有关的许多信息,都是破碎的。

关于电影,说实话,自《功夫》之后的作品,无论诚意还是水准,都一言难尽。尤其当他再也不做演员之后,更是觉得一言难尽…

据说私下里,星爷是一个非常沉闷的人。没有电影上映时,大家几乎看不到跟他有关的新闻。连凌宝儿出来接受采访,他也会不高兴。一直以来,所有跟他相关的那些支离破碎的花边,都不能让观众看到他的真面目。叉少在这里,不能轻易地下结论说,星爷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虽然做了他多年粉丝,刷了他无数的电影和访谈,但我总觉得,没人知道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就像《食神》里的史蒂芬·周对唐牛说的:

“都让你能猜到,那我就不是食神了!”

时光荏苒,20年弹指而过。沿着时间的坡路往回看,再是猜不透的人,有些事,也是可以确定的。1999年之前的那个周星驰,之所以能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喜剧之王,不仅仅是因为天赋和才思,也不仅仅是因为热爱。

叉少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即便在最灰暗最孤独的时刻,他也没灭掉心中的希望。

就像《喜剧之王》里尹天仇与柳飘飘的对话:

“看,前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

“也不是,天亮后会很美的。”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

2019年,请将它牢牢攥在手中。

我就问你一遍,我想暗战,无间道这些电影大家应该都认可绝对是好片吧,怎么夸都不过分吧。那好,这些大家公认的好电影我想请问你能看多少遍不腻,每看一遍能发现多少之前没注意的新细节?我只知道星爷的电影看了这么多年,还是看不腻,而且每次都能发现新笑点,那星爷的电影怎么就被过誉了,我认为怎么赞誉都不过分,因为星爷以后没人敢说自己的作品一定比星爷的好,更别谈超越了

❷ 张艺谋对中国电影的贡献比周星驰对中国电影的贡献更大吗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感受不一样,就以对中国电影的贡献价值来说,我认为是平分秋色,各以自己的特色显示了中国电影的价值,以下是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特色:民族性电影与无厘头喜剧

总之,张艺谋和周星驰哪个对中国电影的贡献价值大,我个人认为是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一个把中国民族性的特色推向全世界,一个把人类共同性的特质推荐普及化,双方对电影贡献价值都超级大,张艺谋创造了民族性走向国际化的经典,周星驰演绎无厘头喜剧风格成就经典。

他们对中国电影的贡献,一个开启中国电影商业大片时代,一个引领中国商业电影时代,都是一个时代的大师。

❸ 多部影片锁定2021春节档,周星驰、张艺谋有望上演名导对决

近日,《唐人街探案3》定档2021年大年初一,2020年春节档的《夺冠》、《姜子牙》、《囧妈》都已经跟大家见面了,只剩下《唐人街探案3》和《紧急救援》了,不出意外,《紧急救援》基本也是锁定2021春节档了。

而除了这两部片子之外,雷佳音、杨幂的《刺杀小说家》此前也已经官宣定档2021年初一,影片中杨幂也是有较大突破,预告片中吸烟的动作也是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影片中也有大量的特效场面,也是一部非常适合合家欢的电影。

可以说每年的春节档都是各个电影资本的必争之地,原本锁定暑期档的《封神三部曲》第一部很有可能加入春节档,号称投资30亿的《封神三部曲》,光是这投资金额便让人非常期待了,而黄渤、费翔、李雪健、夏雨、陈坤、袁泉这样的全实力派阵容,也让影片的质量得以保证,而且神话元素也是每年春节档不可或缺的。

除了以上几部影片外,周星驰和张艺谋的新片也很有可能在春节档上映,据王中磊透露,《美人鱼2》制作基本结束,只等周星驰自己来敲定最后的档期,而从《西游降魔篇》开始,周星驰的电影都选择在了春节档跟大家见面,所以《美人鱼2》的档期最有可能就是2021年的春节档了。

而张艺谋目前有三部片子没有上映,《一秒钟》、《悬崖之上》和《坚如磐石》,其实按题材、风格来看,三部影片都不太适合春节档,但是三部片子之多,相信张艺谋会在春节档选择一部,而最为可能的就是相对商业化的《坚如磐石》了。

每年的春节档都是神仙打架,不知道谁能成为2021年春节档的最大赢家呢?

❹ 周星驰的电影真的水平很高吗

镇楼

这个问题比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还要 搞笑 ,曾经有人拿沈腾跟周星驰比较,还说会超过周星驰,沈腾最近都往综艺发展了,拍电影还是慢慢期待吧(得意的笑)!

周星驰电影水平到底高不高,咱也不扯犊子,不卖关子,不捏造、不造谣,用事实说话!

90年代是香港蓬勃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周星驰自己的巅峰时期。92年被称为“周星驰年”,他的电影在香港票房排行榜占了七席。

前五名

《逃学威龙2》票房3200万、《漫画威龙》票房2300万(还真是颠倒),分别是排在11和13。

成龙两部电影进入前十分别是《双龙会》、《超级警察》,周润发的《我爱扭纹柴》和黎明、许冠文《神算》也进去前十,李连杰《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位列第八《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十二名,剩下梁家辉的《92黑玫瑰对黑玫瑰》和《新龙门客栈》垫底。而且凭借《审死官》更是斩获亚太影帝大奖。这一年被誉为“周星驰年”一点也不过分。

90年《赌圣》打破香港票房记录,91年《逃学威龙》再次刷新票房排行榜。99年《喜剧之王》一个小人物的崛起,再次包揽票房冠军。2002年自导自演《功夫》喜剧,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奖、最佳导演奖,2003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周星驰。

周星驰电影水平高不高,有票房说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电影水平有多高?放眼全中国,有几个凭电影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


90到92年间,周星驰一口气拍了20多部喜剧作品。港片票房之王的宝座,他和发哥、成龙轮流坐,其他人只能干看着眼红。到了1992年,他的片酬直接从300万涨到800万。那时,吴孟达单独接戏只能拿50万,跟他合作便能拿到100万不带砍价的。香港一年到头有5个月都在放他的电影。

很快,星爷在片场有了个新外号,叫做“太上导演”。每部电影,他不仅作为演员参与,开始从幕后制作、台词设计上全面介入。

星爷早年接受采访时说,演《赌圣》的时候,基本上是顺着刘镇伟的思路来,刘镇伟想让他怎么表现,他就怎么表现。

到了《审死官》的时候,也未曾超出杜琪峰的设计。想必那时周星驰觉得自己刚走红,还没有那么大的话语权,各方面都还很“收敛”。

待到跟王晶拍《鹿鼎记》,创作欲已是按耐不住。毕竟演技已受到多方肯定,连金庸老爷子听说他要演韦小宝,只回了六个字:不做第二人想!

实际上,早在1992年,星爷就开了家名为“跨星”的公司,想拍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结果憋了半天,戏一直没拍出来,公司只好先关掉。

第二年,香港、内地打算合拍一部喜剧片。香港特意请来巩俐。那时学院派出身的巩俐对无厘头没啥认识。只因靠《秋菊打官司》才拿到20万的奖励,而香港公司直接给她开100万港币片酬,巩俐笑嘻嘻地就去了。那年,张艺谋还在她身边,叮嘱她说:“放开一点,跟他们学点不一样的东西。”

不过,在《唐伯虎点秋香》里,巩俐始终放不开。她搞不清楚戏说 历史 的笑点在哪儿,还觉得星爷的表演太闹腾。“还我漂漂拳”那段让她扮猪头,她是坚决不从。多年以后,巩俐成了巩皇,再见星爷时才遗憾道:“真是太可惜了,那时候我不懂,应该放开点跟你们一起闹的。”

自己当导演,已是无可避免的事。

1994年初,周星驰小试牛刀,监制并主演《破坏之王》,结果并不是很理想。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变强的决心,在和几个伙伴组建起彩星电影公司后,众人一口气掏出6000万,准备拍一部惹人泪下的爱情片,用它帮彩星打响头一炮。然而世事难料,它却成了彩星唯一的作品。

这部电影,就是《大话西游》。

为了拍《大话西游》,周星驰在银川外景地一扎就是三个月。一开始剧本根本不成熟,连至尊宝、春十三娘的名字都是从另一个剧本直接迁移过来的。有了雏形之后拿给西影厂,西影厂领导一看头都大了:“写的是个什么鬼玩意儿?”要不是看到星爷的票房号召力,西影厂才不愿意拍在他们看来这么“跌份儿”的东西。尤其是负责艺术片的副厂长,觉得这简直就是文化垃圾。

为了电影,周星驰真是下足了血本,配乐找的是给老谋子做《红高粱》的赵季平。剧本拿给赵时,还叫《大话东游》,穿越剧情乱七八糟,看得赵老师一脸懵逼。赵就亲自跑去片场,一看到处都挂着牛魔王的肠子,给恶心坏了,做完配乐后觉得太丢人,根本不想在字幕里署名。

1995年,《大话西游》上映,两岸三地票房惨败,口碑也烂到极致。当时在北京一度被当成发行失败的典型,整个寒假算下来才20万票房。河北一些院线播完上集《月光宝盒》,根本没播《大圣娶亲》。最终,港台两地票房加起来还不到5000万,彩星公司直接因此宣告破产。

从那天起,有人开始对周星驰说四个字:江郎才尽。

《大话西游》之后,很多人都觉得周星驰不行了。接下来的《回魂夜》和《百变星君》都被视为东拼西凑、毫无创意的败笔。但周星驰并未因失败而退却,做一个演员已经无法满足他的掌控欲,他想要更多。

1996年,周星驰再次入局,与谷德昭联合执导《大内密探零零发》后,再与杨国辉合组“星辉”公司。不久后,“星辉”便推出了《食神》。那时,一般的港片拍摄不过20个工作日,《食神》拍了50多个,连剧本都酝酿了将近半年。从创意到编剧再到拍摄,周星驰全面打造起自己的电影招牌。

票房稳了,差的,只是一个荣誉。

1999年,周星驰37岁。

回望走过来的路途,他开始有意识地从过往岁月中寻找灵感,将记忆嵌入到电影之中。从80年代入行算起,跑过整整8年龙套,前文所提到的那些孤独而失落的日子,自然值得用一部电影来书写。

怀揣着这样的心境,周星驰开始拍摄一生中最重要的那部作品——《喜剧之王》。

那时在香港,有个叫“仙人求”的特约演员,痴迷表演,一直在跑龙套。和当初的星仔一样,再小的角色,都喜欢跟导演探讨。周星驰表演“尹天仇”,便套了他模子,将他与曾经的自己合二为一。而电影里吴孟达的卧底角色,最早是给万梓良准备的。

在星爷心目中,从艺道路上,万梓良对自己多有提携,让他来担任这个重要角色,再合适不过。结果因为拍摄改期,工作人员没能及时通知到,就把万梓良给错过了。情急之下,赶紧去找达叔。

吴孟达刚从内地拍完片回来,有些感冒,一落地就赶去片场,结果完全不在状态。当时星爷拍片的“重度完美主义”已落下病根,虽是老搭档,一点不肯妥协。一场戏让达叔NG了50多次,李力持都看不下去了。

影片拍摄时,成龙在隔壁拍《玻璃樽》,于是两位大咖跑到对方剧组客串。星爷在《玻璃樽》中被一条狗拖走,成龙演了个教尹天仇用心一点的龙套。两人拍电影的时间都差不多90天。不同的是,成龙花90天,是要拍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镜头,而周星驰花90天,是为了要一个最好的张柏芝。

试镜时,张柏芝已经表现出很高的表演天赋。李力持让她演《悠长假期》中的一段戏,台词多达9页,居然没NG就过了。但拍正片时,几乎每句台词的重音、每个桥段的演法,星爷都要“调教”一番。想必是星爷对这部戏有着别样的感情,李力持后来回忆说:“本来只是部很简单的电影,但拍起来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周星驰都要达到极致的完美才肯罢休。”

最终,《喜剧之王》夺得1999年票房桂冠。这是自1993年《唐伯虎点秋香》摘冠后,时隔六年,周星驰再一次登上香港票房之王的宝座。

但周星驰想要的,不仅仅是票房。

还有来自荣誉殿堂的肯定。

可惜,就像多年来香港金像奖不愿意承认星爷的演技一样,《喜剧之王》最后居然只拿到一个最佳新人奖的提名,令周星驰黯然神伤。

但这只是前头,并不是故事的结局。

世事的反转,充满了玄奥。

就在星爷欲摘金人而不得的日子里,内地盗版碟大量涌现。97年前后,北京大学校园里开始疯传《大话西游》,一张盗版碟居然卖到30元。到了1998年,一天能卖上百张。随着互联网开始普及,《大话西游》的剧情、台词和悲剧内涵开始成为无数年轻人热论的话题,和它有关的网站一搜就是一大堆。

就像星爷自己在《唐伯虎点秋香》里说的,人生大起大落来得太快,实在是太刺激了。那一年,《喜剧之王》在港台各大电影颁奖典礼上颗粒无收,而远在内地学子心中,周星弛已被捧为“后现代解构大师”。

之后,许许多多的人四处收集他参演的作品分析他的喜剧,为他曾经不被金像奖肯定的表演风格着迷,将他一部又一部电影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愿意为他的各种周边商品买单。人们狂迷周星驰,迷恋他创造的每一个喜剧桥段,就像当初猪笼城寨里的那个穷小子,不遗余力地迷恋着李小龙。

28年过去了,从《唐山大兄》到《喜剧之王》,命运仿佛一个奇妙的回环。

周星驰终于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李小龙的致敬。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

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喜剧之王。

2001年,在香港电影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少林足球》创下6300多万港币的票房,再次打破记录。在那一年的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周星驰终于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一口气拿下七个大奖,甚至包括一个非常特别的“青年导演奖”。可就实际情况而言,那时候,周星驰早也无需用这些奖项来证明自己。

和他有关的许多信息,都是破碎的。

关于电影,说实话,自《功夫》之后的作品,无论诚意还是水准,都一言难尽。尤其当他再也不做演员之后,更是觉得一言难尽…

据说私下里,星爷是一个非常沉闷的人。没有电影上映时,大家几乎看不到跟他有关的新闻。连凌宝儿出来接受采访,他也会不高兴。一直以来,所有跟他相关的那些支离破碎的花边,都不能让观众看到他的真面目。叉少在这里,不能轻易地下结论说,星爷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虽然做了他多年粉丝,刷了他无数的电影和访谈,但我总觉得,没人知道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就像《食神》里的史蒂芬·周对唐牛说的:

“都让你能猜到,那我就不是食神了!”

时光荏苒,20年弹指而过。沿着时间的坡路往回看,再是猜不透的人,有些事,也是可以确定的。1999年之前的那个周星驰,之所以能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喜剧之王,不仅仅是因为天赋和才思,也不仅仅是因为热爱。

叉少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即便在最灰暗最孤独的时刻,他也没灭掉心中的希望。

就像《喜剧之王》里尹天仇与柳飘飘的对话:

“看,前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

“也不是,天亮后会很美的。”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

2019年,请将它牢牢攥在手中。

我就问你一遍,我想暗战,无间道这些电影大家应该都认可绝对是好片吧,怎么夸都不过分吧。那好,这些大家公认的好电影我想请问你能看多少遍不腻,每看一遍能发现多少之前没注意的新细节?我只知道星爷的电影看了这么多年,还是看不腻,而且每次都能发现新笑点,那星爷的电影怎么就被过誉了,我认为怎么赞誉都不过分,因为星爷以后没人敢说自己的作品一定比星爷的好,更别谈超越了

❺ 名导也会选角失败:张艺谋错用刘浩存,周星驰不该用王宝强

选角是门艺术。


选得好,彼此成全,选得差,互相拖累。


演技当然重要,但只有演技,未必能演好戏。



为何她会紧张?


陈凯歌认为,顾里这个角色,并非辣目洋子的领域。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是好导演的功力。


陈凯歌对辣目洋子说,“不是所有演员,都可以担任所有角色”。


判断演员能否担任角色,主要看气质。



这里的气质,就是身体散发的生命气息。


张艺谋让刘浩存演《一秒钟》,在我看来是选角失败的典型案例。



在影片中,刘闺女始终面临着吃饭的困境。


她无父无母,也没有确切证据证明有其他长辈抚养她。在这个由她为弟弟撑起一片天的小家庭中,刘闺女的生存状态只能是——吃不饱穿不暖。


影片中也强调刘闺女饥饿的一面。


范电影请她和张九声吃油泼面,张九声狼吞虎咽,刘闺女忍住口水,只是舔了舔筷子。她不是不饿,而是想要把面留给弟弟。


张艺谋安排这一情节,不仅说明刘闺女对弟弟的关爱,而且暗示一碗面是刘闺女家难得一见的食物。


刘浩存演出了刘闺女饥饿的状态,但她的戏让人难以信服。



为何这样说?


因为刘浩存顶着蓬乱的头发,穿一件油污的破棉袄,而她的肌肤富有光泽,明亮清脆的嗓音,与张九声充满狠劲儿的斗智斗勇,都让人觉得这是一个营养均衡的孩子。


她身上缺少穷苦孩子那种一脸菜色的精气神。


两年后,刘闺女摇身一变成为肌肤雪白笑靥如花的妙女郎。我们无从得知,她经历了什么?



刘浩存是个充满元气的少女,她与《一秒钟》讲述的苦难叙事是格格不入的。


为了贴近人物状态,张译拼命减肥,为此挨饿,各种长跑,这样做就是让自己的精气神塌下来。他的戏让人信服。


刘浩存没有付出这样的努力,她的角色只有穷苦少女的表面,却没有里子。


张艺谋在中国电影圈的地位,当然首屈一指。地位高,不代表张艺谋不会犯错误。


1996年,张艺谋筹拍《有话好好说》,他计划让侯俊杰饰演安红。高晓松他们了解谋女郎的分量,为给侯俊杰庆祝,同学们花光一个月的生活费。


然而,侯俊杰最终没能如愿主演《有话好好说》。


因为姜文不同意。


姜文认为,侯俊杰是北京大妞儿,打小在胡同里长大,有胡同味儿。和她搭戏缺少反差。



后来张艺谋请了 时尚 的瞿颖演安红,就是为了让瞿颖的都市气息和姜文身上的胡同味儿发生化学反应,提高影片的喜剧色彩。



对导演来说,演员的身体就是叙事的道具。


演员的头和脚,都应该参与到叙事当中。


是枝裕和拍《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都找阿部宽饰演生活不如意, 情感 生活不光鲜的中年男人。


在《步履不停》中,阿部宽饰演的儿子带一个有婚史带娃的女人回家。母亲笑意盈盈地接待他们,背后却只给儿子儿媳准备牙刷 ,她故意忽视孙子的存在,来表达她对儿子婚姻的抗议(大家注意树木希林的站姿,下半身暴露出她对这个小家庭的拒绝)。



《比海更深》中,阿部宽是个不成器的文学中年,妻子与他离婚,他转行做私家侦探,备受贫穷折磨。



是枝裕和请阿部宽主演,是他在用189公分的阿部宽来暗示生活不易,即便高大魁梧如阿部宽,也会被生活压垮。


演员的高矮胖瘦,都能传达不同的生命气息。好导演和好演员,懂得让演员的身体气质与角色形象匹配。


金巧巧说自己有公主气质,演农民很费劲。这话遭到群嘲,但她的演戏意识,是聪明人的做派。



宁浩在访谈录《混大成人》中提到,徐峥有都市人的气质,不土气。


徐峥在《夜店》中演过农民工,但都市人形象才是他的优势。



彭浩翔拍《春娇与志明2》,徐峥和香港出身的演员搭戏,确实协调。



总有些人对都市感有误解 ,认为必须要高大帅气,其实不然。


徐峥老家在上海安福路一带,民国时期属于法租界。这个地理位置也能看出,徐峥的祖上阔过。


徐峥的都市人形象和土气演员搭戏,很容易产生喜剧火花。


他与农耕文明气质浓厚的王宝强合作,《人在囧途》和《泰囧》均获得巨大的票房成功,就是证明。



后来,徐峥请包贝尔拍《港囧》,让人厌恶。包贝尔当然也土,但他身上的油腻气质,让人感觉不适。


同样是土气,王宝强的土气,显得人畜无害。


王宝强最好的角色大多是农民出身。演农村人是他的主要领域。


如果放弃这个领域,王宝强演砸的风险就会很大。


2019年,王晶做客《圆桌派》,谈及《新喜剧之王2》,认为周星驰不该用王宝强。



在《新喜剧之王》中,王宝强饰演脾气臭的过气明星,让人感觉不适。


周星驰说他选王宝强,因为宝强有龙套经验。


这话的逻辑是有问题的,演过龙套,不代表能演好龙套角色。



我曾经写过长文,分析过王宝强的土气有一种憨厚朴实的质地。让他演各种耍大牌的过气明星,是与他本人气质相左的行为,容易遭人讨厌。


王宝强在《唐人街探案》系列中的角色,也有这个毛病,装疯卖傻和单纯朴实不是一回事儿,他在剧中带着乡音的玩笑话,让人感觉聒噪。


《唐人街探案3》豆瓣短评区,有条热评直接点名“王宝强的装疯卖傻已经到了恶心的地步”。


当然,演员选角只是影视剧创作的一环,很难出现十全十美的选角。


近日大爆的《山河令》,我每次追更的时候,看到周子舒,总感觉有点奇怪。


仔细看他的眼睛,才发现他有一双荔枝眼。



通常来讲,荔枝眼给人一种可爱纯真的观感。有荔枝眼型的女星,适合扮演傻白甜,比如早期的赵丽颖和早期的林心如。


原本以为这是我的个人偏见。


在《山河令》的豆瓣小组也看到高赞评论,谈到他的眼型对角色的影响,“眼睛圆圆的有点大,严肃的时候不自觉就感觉瞪眼了”。



看到这样的分析 ,我还真无力反驳。

❻ 周星驰《功夫》票房4亿,最大功臣却只拿2万,四字回应周星驰,说了什么

周星驰和他的偶像李小龙一样,出名前十多年默默无闻,一朝成功,便一飞冲天。但是周星驰在成名的头几年里,没有人会觉得他会和李小龙一样伟大。甚至在很多人看来,周星驰在电影圈的地位,还未必能够有刘德华、梁朝伟高。至少后面的两位当年已经出演了多部叫好又叫卖的文艺片。

而周星驰呢,仅仅是凭借着低俗的笑料,获得了观众们的好感,由此才斩获了创纪录的票房。正因为大众对周星驰的这个第一印象,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周星驰和他的电影被冠以低俗的评价。

如果整体去审视周星驰的电影,我们又会发现这种俗气是周星驰电影的一种表象,他先是立足于俗气的极点,却又在这种艰难的困境里,寻找着梦想最原始状态的归宿。在一个极其糟糕的环境中,周星驰努力的用光影世界寻找着人生的价值,这就是他电影最可贵而伟大的地方。

看着周星驰认真的状态,尴尬而又故作镇定的表情,我们是否也仿佛看到了某一时刻的自己,我们深爱着这片大地,用我们故作优雅的姿态和并不显赫的身份。最终,我们在周星驰的电影中被自己感动,那一刻,我们从庸俗的细节里,领略到了生命的伟大。

❼ 张艺谋与周星驰的差距

从奖项来说,张艺谋胜;从群众基础来看,周星驰胜;从电影故事性来看,平分秋色,张艺谋的早期作品非常有厚度,故事充满张力,后期作品稍显空洞,形式大于内容,周星驰的电影故事一直比较优秀,论特点,周星驰的无厘头笑翻了一代人,张艺谋的色彩令许多人沉沦,从票房来说,张艺谋开创票房上亿的大片时代,周星驰的《美人鱼》超三十亿,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两者的差距,因为,两位都是大师,不需要比较。
两位都是我爱的导演,虽然在同舞台献技,但是我总有一种两人不在同一个时代的疏离感,我想造成我这种疏离感的原因是两人完全不同的电影风格以及两人在我的关注之内从来没有过合作。
很难评价两人的差距,甚至在意识形态方面,两位大师,内地与港台,各霸一方,高山仰止,只是不是知音,文化土壤完全不同。
张艺谋属于内地精英知识分子,出学校就有独特的美学风格(陈凯歌《黄土地》的摄影师就是张艺谋),从摄影师干到导演,多部作品提名国际大奖,说是华人之光也不为过,而周星驰跑了好多年的龙套,是从草根成长起来的,带有浓重的江湖气,崛起于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开创无厘头的喜剧巅峰,具有庞大的观众群,称之为一代大师也是名副其实的。

❽ 张艺谋导演说,评价电影好坏不能光看票房,不看票房看什么

看电影本身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深刻的影响,而且是深远的。

现在大家都在用票房来确定导演在电影界的位置,这些潜移默化的东西多多少少会对导演有影响,到底如何还是得交给观众来决定。

这个世界变了,我们都不再适应现在的江湖,我们太念旧。仔细的观看老导演们近几年的作品,特别是周星驰导演的新喜剧之王,大部分的观众都表示不好看,这都什么啊,或许是星爷觉得现在老了,不符合年轻人胃口的一些东西了。我们会发现他们对故事都过于宏大,导致了影片故事线太多,太多隐喻,特别是年轻观众体会不到,从而影响影片的传播。

反观崛起的新导演的电影大多是比较符合电影市场的,当下,90后和00后已经占到了观影群体的50%以上,他们懂得年轻人在当今社会的生活,在思想上能够产生共鸣。

❾ 深度讲解星爷的《大话西游》:总有一天你也会走在路上,像一条狗

1995年2月5日

对于所有香港市民来说只不过是冬日里的普通一天,但对于周星驰来说,2月份略显冷冽的清晨,却足以摧毁他所有的骄傲和自信。曾经力捧他成为“港片希望”香港媒体,此时却纷纷倒戈 批评周星驰江郎才尽。

这天早上星爷和老友伟仔一起吃早点,刘镇伟却忽然发现,眼前这位曾经叱咤香江的喜剧之王,此刻却眼神闪躲坐立不安。在后来回忆这一天时,刘镇伟曾这样说道:

当时我内心非常难受,不是因为周星驰说了什么,而是我看到这个样子就明白了,周星驰的眼睛里已经没有了光。

同样是1995年,43岁的刘镇伟坐在邵氏办公大楼里焦虑不安,此时的他正在被方逸华小姐指着鼻子大骂神经病。这位以手腕狠辣著称的邵氏夫人,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孙悟空怎么可以有爱情?同样刘镇伟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这样一部倾尽自己所有想象力的作品,为什么会遭遇口碑和票房的双扑街?失败和不甘让他感觉到,编剧生涯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失意和彷徨。

这部让周星驰眼睛里没有了光,让刘镇伟感到委屈和不甘的电影,正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大话西游》下集讲解。

解读港片幕后,致敬传世经典,大家好,我是豆沙。前几天豆沙发布了,关于《大话西游》上集的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1994年7月,时值《重庆森林》在香港热映,坐在车上的星爷面对窗外的风景变幻,忽然有一句台词闪入脑海:

如果记忆也是一个罐头的话,我希望这个罐头不会过期,如果一定要加一个日子的话,我希望它是一万年…

这段台词突然给了星爷灵感,于是在自己的新作品《大话西游》中,他对着拿命寻爱的紫霞仙子泪眼婆娑地喃喃说道:

或许此时沉浸在爱情中的朱茵,无法理解星爷口中的那份后悔莫及,她固执地相信眼前人口中的,拥有一万年期限的“我爱你”,正是对自己许下的海誓山盟。

但故事的结局,却正如她在影片中为爱赴死后的台词一般: 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结局。

1994年12月20日,承载了星爷转型梦想的《月光宝盒》和《仙履奇缘》,趟过了茫茫大漠中的如刀朔风,满怀诚意的向我们所有人款款袭来。

为了让这部新公司的开山之作一炮而红,星爷在香港举行了盛大的首映礼。而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星爷跟剧中演员奔波于各大电影院之间。一时间镁光闪烁 星光灿烂,而在电影上映的前2天内,香港六十家影院的总票房收入达到了530万,略低于同期上映的成龙电影《红番区》。本以为胜券在握的星爷,却想不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莫测。

《月光宝盒》在经历了最初的票房火爆后,便开始在电影市场趋于平淡。习惯了星爷无厘头 搞笑 的影迷,在看完这部电影后纷纷吐槽:剧情凌乱看不懂 台词密集不 搞笑 。 最终投资6000多万的大话西游,只拿到了5000多万的票房收益,成立不久的星彩公司随即宣布倒闭。

而那些曾经奉他为“喜剧之王”的媒体,此时也纷纷倒戈声讨星爷江郎才尽。面对这满眼的嘈杂闹市,冷暖自知的星爷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无助和惶恐,那个曾经看尽人情冷暖却大喊努力奋斗的少年,此刻眼睛里没有了光….

更让星爷感到失落的是,这一年他与朱茵的爱情路也走到了尽头。

从《逃学威龙2》中的一吻定情,到《大话西游》里的酒店捉JIAN,朱茵始终没有躲过爱情保质期的魔咒。在与朱茵相恋的这些年里,星爷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电影上,因此他忽视了太多的东西。于是他把现实生活中的那些遗憾,通过台词和镜头呈现给所有世间人,然后对外界的争议和不解独自保持着沉默。

而朱茵却声泪俱下地痛诉“周星驰太花心”,并坦言周星驰不适合谈恋爱,甚至在面对采访时咬牙切齿的说道:

“不要在我面前再提到这个名字!”

曾经的男才女貌郎情妾意,却变成了如今的形同陌路,这样的境遇就像李宗盛在歌里唱的那样:

旧爱的誓言,

像极了一个巴掌,

每当你记起一句,

就挨一个耳光,

然后好几年都闻不得女人香…

亦或是像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的那样:每一个男子全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罗慧娟和朱茵就像是红白玫瑰,却最终都成了星爷心口上一颗永远抹不掉的朱砂痣。至于星爷所说的 那个错过整个人生的人,或许是娟妹、或许是朱茵、或许是莫文蔚、或许是于文凤,亦或是他们所有人。正如 刘镇伟在采访时说过的那样,周星驰谁都爱,但他最爱的还是自己。

于是在2017年《西游·伏魔篇》里,他借唐僧的嘴这样说过:有过痛苦,方知众生痛苦;有过执着,放下执着;有过牵挂,了无牵挂。而后又让舒淇在《一生所爱》中这样唱道:

从前直到现在,爱还在,愿去等你漂泊,白云外…

是啊,爱一直在,但星爷却早已失去了爱一个人的能力。于是他选择了一个人,用余生去品尝这世间所有的遗憾和苦楚。

在豆沙上一个作品中,有一位网友这样留言道:紫霞喜欢至尊宝,至尊宝喜欢白晶晶,白晶晶喜欢齐天大圣,齐天大圣喜欢紫霞。你以为齐天大圣和至尊宝是一个人,但是他们相差了500年,一切都对,除了时间不对。想要救紫霞就必须打败牛魔王,想要打败牛魔王就必须要变成孙悟空,想要变成孙悟空就必须忘掉七情六欲,从此不能再有半点沾染。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想自由地和心爱之人在一起必须要事业有成,想要事业有成就必须要抛弃天真戴上面具,当你变得有能力给心爱之人一切时,却发现找不回最初的自己,亦失去了爱的能力…

写到这里 豆沙忽然想起整部《大话西游》 几乎没有脏话。 但当牛魔王刺死紫霞,至尊宝抡圆铁棒砸过去时,喊得却是我CAO,而后紧跟着的便是我要你的命!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牛魔王要了至尊宝的命。

此刻豆沙多想让时间重新回到电影开始那一刻,紫霞仙子撑着一支长蒿,穿过已经枯萎的芦苇荡,河水一波波的散开,碰到一根根芦苇后,又再次散向远方,卷起让人心动的涟漪。手持紫青宝剑,腕带紫金铃铛的紫霞仙子,在《芦苇荡》的轻声漫语中,从我们所有人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

穿过芦苇荡,穿过大漠沙,穿过俗世命运的悲喜和无常,在夕阳西下的城楼上,与至尊宝来一场永不分离的爱恋。

这是紫霞仙子的毕生所愿,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少年无望。

再来说一下电影的幕后配乐,剧中紫霞仙子出场时这段插曲《芦苇荡》,正是出自于西影厂的顶级配乐大腕儿赵季平,虽然这段明媚忧伤的插曲如今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心头挚爱,但当年这位曾为张艺谋的《红高粱》、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做过配乐工作的赵老师在完成电影配乐工作后,却要求不要在影片工作人员报幕中出现自己的名字。

原来当初为了能够让配乐更符合电影情景风格,赵老师曾跑到片场去寻找灵感。当他来到现场时,正好赶上春十三娘大战牛魔王,在挂满各种血红内脏器官的现场看完几场戏后,赵季平感觉完全看不懂,甚至有些荒谬。于是他认定这是一部烂片, 但出于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赵季平只好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配乐工作后,要求制片方不要在电影中署名。

正如赵季平对于电影的不看好一样,那一年的影迷同样对这部星爷的创新之作感到失望,这让一向自负的星爷感到绝望。但骨子里从不服输的星爷再次找到刘镇伟,想要拍一部《回魂夜》来翻身,但结果也是事与愿违。1600万的票房成绩让周星驰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而刘镇伟也在一片叫骂声中,中断合同赔付违约金,离开香港这片是非之地 远赴大洋彼岸的加拿大。

那时候深陷低谷的星爷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部让自己亏到倾家荡产的《大话西游》,在上映2年后却在北京电影学院彻底火了…

1996年 大话西游以VCD的形式在北京电影学院放映,电影的回旋式结构和充满浪漫气息的台词,让所有的北影学生如痴如醉。他们反复咀嚼影片中的每一句台词,并在这些台词中品出了各种深意。

很快,大话西游文化和大话西游句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内地迅速蹿红。以这样的方式再次走红,这完全出乎了星爷和刘镇伟的想象,他们两个人一起把电影重新看了无数遍,却始终无法参透内地影迷的喜好密码。

而当年那些少年学子如今早已长大成熟,在品尝到 社会 的酸辣苦楚和爱情的百转千回后,对这部电影更是感同身受到爱不释手。于是当大话西游在2014年重映时,人们纷纷涌进电影院,用110分钟的时间去弥补当年欠星爷的那张电影票

或许我们每个喜欢大话西游的人,从这部作品中看到的更多的是自己的人生,看到的是一个反叛男孩到成熟男人的蜕变过程。而成熟往往是一个很痛的词,它不一定得到,却一定会失去。

失去旧日所爱,失去棱角分明,在金箍当头西天取经时,仍然忍不住回望夕阳下、城楼上的欲说还休。

如果有一天 让你心动的再也感动不了你,让你愤怒的再也激怒不了你,让你悲伤的再也不能让你流泪。你便会明白这往日时光,这眼前生活给了你什么,而你为了成长又付出些什么?

此时你是否会跟豆沙一样想起影片最后这样一句话:

那个人样子好怪啊,我也看到了,他好像条狗啊...

是啊,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走在路上,像一条狗....

致敬星爷和我们成长路上那些遗憾和失去,或许这个世界对星爷最大的不理解,就是人们把《大话西游》定义为爱情喜剧。

❿ 从导演的角度看,张艺谋和周星驰哪个拍的电影更有艺术

周星弛!!!!!!!!!!!!!!!!!!!!!!!!!!!!!!!!!!!!!!!!!!!!!!!!!!!!!!!!!!!!!!!!!!!!!!!!!!!!!!!!!!!!!!!!!!!!!!!!!!!!!!!!!!!!!!!!!!!!!!!!!!!!!!!!!!!!!!!!!!!!!!!!!!!!!!!!!!!!!!!!!!!!!!!!!!!!!!!!!!!!!!!!!!!!!!!!!!!!!!!!!!!!!!!!!!!

阅读全文

与张艺谋谈周星驰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最帅的杀手电影刘德华 浏览:293
超恐怖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732
谢园的电影电视剧 浏览:301
爱就看电影院 浏览:577
日本电影男演员排行 浏览:148
十大禁欲动漫电影观看 浏览:899
两个妈妈韩国电影简介 浏览:996
哪个平台买电影票便宜 浏览:175
电影院检票员工资多少 浏览:413
怎么带2岁孩子电影院 浏览:135
孙红雷的爱情电影 浏览:838
好看动画电影搞笑 浏览:572
宫崎骏所有动画电影 浏览:693
韩剧火爆惊悚电影大全 浏览:547
怎么卸载暴风看电影 浏览:221
张敏演月光是什么电影 浏览:110
周星驰新精武门电影大全集 浏览:170
杨幂电视剧电影 浏览:5
俄罗斯电影命运的捉弄影评 浏览:532
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电影的区别 浏览: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