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模仿游戏结局什么意思
模仿游戏结局意思是男主图灵自杀了。
电影开头图灵在克里斯托弗那间房里扫着地上的氰化物,对警官说这是剧毒的,结尾图灵关灯走进房间,吃了沾有氰化物的苹果自杀。图灵因为同性恋问题被强制治疗,所以选择了自杀这条路。
结巴、不合群、特立独行却又饱受周围人的欺凌,这便是《模仿游戏》中的图灵,似乎所有的天才都患有一个通病,那就是高智商、低情商。不过,这样的人物性格设定让看过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艾伦图灵传》的人们无法接受,很多网友表示真正的图灵说话虽有些迟钝,但却是个容易让人喜欢的天才。
暂且不管图灵的真实性格如何,但天才的思维和视角总归和普通人不一样,这也是让图灵和他的“初恋”克里斯托弗相识,相熟的根本原因。而当克里斯托弗将图灵从昏暗的木板中拉出来的那一刻,似乎关于图灵的一切就已注定,包括结局。
② 电影《模仿游戏》~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的事迹
最近看了一部剧,老片子了《模仿游戏》,根据二战时期的真实故事改编的,讲述了电子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的事迹。二战时期为了破解英格玛,图灵根据人脑发明了电脑,世界上第一台电脑由此诞生。史学家估计图灵破解了英格玛让二战提前两年结束,拯救了超过一千四百万人的生命。
他在发明电脑的整个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电脑发明初期,只是不停的运转,但却不知道该做什么,直到图灵给它输入了程序,也就是指令,它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从而成功的破解了英格玛。
于是我就在想,电脑是根据人脑发明的,那么给电脑发出指令,电脑就知道它该干什么,那么人脑也是一样,你给自己的大脑发出指令,让它做什么它就做什么。我们每天接触的人事物太多太杂,往往大脑都分不清你到底更需要什么,所以我每天都告诉大脑,我要变的更优秀,我要变得更优秀,大脑就会摒弃不好的杂念,保留好的想法,把我想变的更优秀的想法深深的印在潜意识里,人也就真的会变的越来越优秀了。
③ 《神探夏洛克》主演本尼迪克・康伯巴奇还有哪些影视作品
本尼迪克出演的影视剧还是挺多的,从2000年起就开始出道演戏,但之前的片出名的、或者说为大多数国人所悉知的并不多,所以细数下比较出名的几个(当然《神探夏洛克》就不用说了,相信很多人知道他都是因为这个吧)。
《模仿游戏》——本尼迪克饰演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并凭借本片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虽然本尼迪克经常出演那种高智商、离群索居的人,但图灵这个角色却跟他以往挑战的有所不同,姑且不说图灵的内向,但就是性取向都是个挑战,但图灵却将角色的纠结内心演绎得极好,让观众了解到天才数学家图灵的一生。
除此之外,本尼迪克还为不少我们知道的大片做过配音,比如《霍比特人:意外之旅》、《马达加斯加的企鹅》、《霍比特人:五军之战》等。
④ 《模仿游戏》: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的传奇一生
《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是由莫腾·泰杜姆执导,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凯拉·奈特莉等主演的传记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破译德国密码系统Enigma,从而扭转二战战局的经历。
艾伦·麦席森·图灵(1912—1954)是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有诸多贡献,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
图灵的一生简述如下: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1952年,英国政府对图灵的同性恋取向定罪,随后图灵接受化学阉割(雌激素注射)。1954年6月7日,图灵吃下含有氰化物的苹果中毒身亡,享年41岁。2013年12月24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向图灵颁发了皇家赦免。《模仿游戏》于2014年上映。
《模仿游戏》作为传记电影,和《美丽心灵》(2001)有许多类似的地方 ,可以说是英国版的《美丽心灵》。相同的地方有:男主都是数学天才,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男主都不善言辞和处理人际关系,被同学、同事嘲笑、抵制和欺负;男主都被认为有病,被强制药物治疗;男主时刻都在想着破解难题,灵感都来自于酒吧的闲聊,图灵想到了破解英格玛的关键,即利用重复出现的词语来减少运算量,而纳什(《美丽心灵》男主)想到了博弈论。
图灵和纳什都有一个漂亮的女主的陪伴,不同的是纳什和女主结婚生子,一起度过了漫长的一生;而图灵没有和女主在一起,即便女主不介意图灵是同性恋,她觉得他们的相互理解和精神交流,已经好过了大部分婚姻,可是图灵还是选择了放弃,为了让女主可以拥有普通人的生活和爱情,这种放弃也是爱吧。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德国是输给了一段同性爱情。图灵命名自己创造的破解英格玛的机器为克里斯托弗,正是这台倾注了爱的机器,成功破解了德国的密码系统。爱情没有性别的差异,同性之间也存在爱情,就如图灵和克里斯托弗(图灵的中学男同学)之间,可悲的是时代不允许,最终导致了图灵英年早逝。由于研究结果在二战后还保密了五十年,他的档案是空的, 所以图灵是在默默无闻中死去的,死的时候还背负着同性恋的污名,忍受着化学阉割的痛苦,实在太惨了 。
由于与众不同,天才其实非常孤独和痛苦,因此天才也需要鼓励和支持。整部电影多次重现的名句是: 有时候,被世人遗弃的人,才能成就别人想像不到的大事(Sometimes its the very people who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who do the things no one can imagine) 。
天才其实非常羡慕普通人的幸福。图灵摸着女主手上的钻石戒指,无限羡慕,这时女主已经结婚,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而孤身一人的图灵因为药物治疗,连笔都抓不稳。图灵的成就归全人类,他自己得到的并不多,付出的代价却是实实在在的。这就是天才伟大之处,图灵值得我们永远尊重和怀念。
正如周国平所说,我没有尼采的天才,也没有尼采的痛苦。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是天才还是平庸,但 上帝的分配很公平,天才有高贵的痛苦,凡人有平庸的幸福, 因此我们无需抱怨,珍惜现在的一切,尽力而为就行。
⑤ 《模仿游戏》
电影《模仿游戏》分了三条主线来讲述图灵的故事。其一,是青年时代在学校读书;其二,是二战时期为英国政府破解德国纳粹的“英格玛”。其三,是图灵生命最后的时光。
在第一条主线,电影所展现的图灵是孤僻,被其他同学欺负的(为什么总感觉天才总是自带这些属性...)。而这个时候唯一向图灵伸出援手的是一位叫克里斯托弗的同学,也是图灵青年时代的挚友(很有可能是基友,真正的基友...),为了纪念他,甚至把自己制作的破译“英格玛”的机器取名为克里斯托弗。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看电影的时候,我觉得扮演图灵的演员有点那啥...可是,当我在维基网络看到了图灵青年时代的照片,我只能说导演这个角色选的很尊重史实...
第二条主线是影片重点讲述的内容,以下是电影里我认为比较有意思的几个情节。
首先是图灵去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图灵是否认为自己是天才。图灵说不是,面试官问为什么,图灵举了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例子,说他们在自己这个年龄取得的成就是自己无法超越的。额(⊙o⊙)…原来在图灵眼里,天才的定义是这样的。
然后是图灵申请购买机器的资金被以服从上级的命令为由拒绝时,图灵于是特意写了一封信给丘吉尔投诉,找上级的上级的上级投诉...这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有问题要找领导反映,不能解决的话就找领导的上级,然后直到问题解决。不过,要冒着得罪直接领导的风险,就像图灵这样,其结果是被直接领导记恨了,随时准备抓住把柄然后炒你鱿鱼,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得罪领导啊(尤其是你的直属领导)。。。
图灵新招收的同事琼,在得知图灵与其他同事相处不愉快的时候(天才因为自以为比其他人都聪明,当然这也是事实,就容易目中无人,再加上天才的性格一般比较孤僻,自然也就难免和周围的人相处不好,图灵就是其中之一)。琼便鼓励图灵去同事们搞好关系,劝说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你工作中难免不时的需要同事的帮助,如果关系不好,别人凭什么帮你呢?
要知道,图灵最开始的时候,同事邀请图灵一起去吃午餐,说了三四次,图灵一幅不懂人情世故的样子(也是真的就不懂...),无动于衷。把同事的热情一点点的消磨掉了。在被琼开导之后,图灵是这么和同事打破僵局的,给同事们一人发了一个苹果,然后讲了一个笑话。但是,居然傻乎乎的说这些,都是琼教他的...当然,同事们都知道图灵的性格,尽管图灵展现的是笨拙的套路,也再次接受了这个原本他们眼中的异类。
事实也证明了琼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在图灵制作的译码器长时间没有起到效果的时候,怀恨在心的上级就迫不及待的要赶走图灵了,这个时候,正是图灵的同事们帮助图灵,争取到了一个月的时间,而这宝贵的时间也促成了最后的破译成功。
电影里也有一段关于图灵和琼的爱情故事,对于这种美女主动爱上主角的桥段,我也是见怪不怪了,可是我实在是难以想象,现实会有这么美好的事情发生,孤僻的天才总是让身边的美女爱上他,这难道就是霍金所说的: 智慧才是性感的新潮流 。这相同的爱情故事,也发生在了著名数学家纳什( 提出了博弈论里著名的“纳什均衡”,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的身上( 参见电影《美丽心灵》 )。当然,这两位身为天才的同时,也是帅哥。(这个万恶的看脸的世界...)对于这样的爱情故事,我开始都是抱有怀疑的态度的,因为我觉得这应该是导演为了使电影更有吸引力而虚构的故事。(因为,,,想想看嘛,凭什么他们已经拥有了远超常人的智慧,又还能有如此幸福的爱情呢!对,这一定是电影虚构的。为了使电影更吸引人而虚构的!)然而,当我在搜索引擎上,搜索这两位天才的生平时,我明白了,这个世界果然是不公平的!!!尽管史实与电影有所出入,可是他们的确有着类似的经历,有着那样美好的爱情故事...(想想单身狗的自己,忽然就想起了那句著名的诗歌: 念天地 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琼的确是深爱着图灵的,即使在得知图灵是同性恋之后,依旧没有动摇自己的爱;图灵又何尝不是呢,在为了让琼能远离危险,不惜让琼怨恨自己,可惜图灵那尴尬的身份,不能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实在是叫人惋惜和遗憾。( 咦,这个世界,,,还是公平的。【纯洁的微笑】 )
人们在没有触及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时候,对于舍弃小我,顾全大我,总能很高尚的表示支持。然而,当牺牲的这个小我,是你自己或是你身边的亲友的时候,你还能如此淡然的面对吗?显然,答案是不能。在图灵等人机缘巧合之下,成功破译“英格玛”的时候,为了不向德国纳粹暴露这一点,图灵等人选择牺牲当天原本可以拯救的盟军士兵,可是,这其中就有同为破译员的约翰的哥哥。尽管,约翰苦苦哀求图灵等人,希望能救自己的哥哥,可是,众人为了把暴露的风险降到最低,拒绝了约翰,而这也使得约翰把害死自己哥哥的责任归咎于图灵。
无论是站在图灵等人,亦或是站在约翰的立场,谁又能说他们的选择是错的呢!
当然,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图灵在二战时期的伟大贡献,也同时在说同性恋,这个问题。一位如此杰出的科学家,计算机之父,却因为同性恋而被迫害致死。实在是人类历史上的悲剧啊。幸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性恋不再被视为是一种罪恶,同性恋也逐渐的得到了平等的对待。希望,人类历史上这样的悲剧能不再次重演啊!
PS:图灵最后是吃了含有氰化物的苹果自杀身亡的,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种流传甚广的说法:
苹果公司 的商标有时会被误认为是源于图灵自杀时咬下的半个苹果 [16] ,但该图案的设计师 [17] 和苹果公司都否认了这一说法 [18] 。而公司创办人 史蒂夫·乔布斯 在接受 史蒂芬·弗莱 问到此事时说:“上帝啊,我们希望它(LOGO向图灵致敬)是真的。但它只是巧合。”("God we wish it were. It's just a coincidence.")——摘自维基网络
⑥ 关于图灵的电影名
电影《模仿游戏》估计受那部讲数学家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的电影《美丽心灵》的影响过深,把图灵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图灵毕竟不是纳什——纳什是真的精神分裂症。
深度的爱情,肤浅的模仿
伟大的图灵为人类做出的所有贡献中,有两项是无与伦比的,第一是他1936年的那篇文章《可计算的数》(On Computable Numbers),其中他定义了一种机械装置,后来被他的导师丘奇(Church)称为“图灵机”,冯诺伊曼说这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哥德尔也认为图灵机比他自己的递归函数更令人信服;第二是他1950年在哲学杂志Mind上发表的文章《计算机与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其中图灵把哲学中最古老的“思维与意识”这一概念阐述得更加明确,他的手段就是把原命题转换为“机器能不能思维”的问题,这是AI (人工智能)的起源。比起这两篇文章,他的其他工作,包括他在二次大战中为破解德军密码机Enigma所做的贡献,就都变得次要了。如果没有图灵机,人类恐怕还要在黑暗中继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达到今天的文明。
在《计算机与智能》中,图灵定义了被后人称为“图灵测试”的概念,即如何判定一个装置是否具有智能。现代版本的“图灵测试”是这样一种游戏:在一个提问人面前摆两个黑箱子,一个箱子里有个人,另一个箱子里放台机器。提问人的任务是判定两个黑箱子里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提问人通过递纸条问问题的方式同两个黑箱子沟通。如果提问人分辨不出哪个箱子是机器,那么机器就有智能。这个版本和图灵原来文章中描绘的略有不同,但实质等价。图灵曾乐观地预言说六十个码农干五十年,就能造出一台机器,pass图灵测试,把提问人糊弄过去,也就是说机器能有智能。目前六十四年过去了,已经有好几种有争议的装置自称pass了图灵测试。这里我就不一一评价了,人工智能在近年确实已成为热门学科。
《计算机与智能》那篇文章的第一节,题目叫“Imitation Game”,这是最近同名好莱坞圣诞贺岁大片的来由。该片制作公司Weinstein,近几年出了好几部又叫好又叫座的片子。图灵的扮演者是因演福尔摩斯出名的“卷福”Cumberbatch,他和图灵都是巨蟹座,而且还沾亲,但要回溯到1373年,他们的父系有交集,这已超出五百年前是一家了。扮演女一号琼·克拉克(Joan Clarke,图灵一度的未婚妻)的是风头正健的“85后”英国女演员兼歌手Keira Knightley。据说最早的男一号候选人是小李子迪卡普里奥,幸亏条件没谈拢,要不图灵一口美国乡下口音真让人受不了,比铁岭人学上海话阿拉内嘎达还别扭。即使梅姨斯特丽普这么广受爱戴的大师,在演撒切尔夫人时也被英国人毒舌说“她口音还真像伦敦上流(poshest),但说某些词时的表情不对”。但这玩意也没准,随着国力和票房的飞升,说不定过几年好莱坞大片得请二人转演员出演欧洲贵族。
故事的主要场景是二战时的布莱切利庄园(Bletchley Park),那是英国战时破解敌国通讯密码的机构。图灵负责破解德国海军的加密机Enigma。故事还不时穿插另外两个年代,即图灵在谢伯恩(Sherborne)中学读书时期——在那里图灵结识了他的初恋情人克里斯托弗·摩尔康(Christopher Morcom);以及图灵晚年在曼彻斯特时期——在那里他被起诉流氓罪,最终自杀身亡。图灵的生平我在《上海书评》写过文章《谜一样的图灵》(2011年12月3日),当时我的参考文献之一是安德鲁·霍奇思(Hodges)那本备受好评的图灵传记《Alan Turing: The Enigma》。霍奇思本人是数学家,也是同性恋。哲学家兼传记作家蒙克曾这样评价这本书:“这本书要是我写的就好了(I wish I'd written)。”蒙克曾编过文集《伟大的哲学家》,他挑了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开始的十二位哲学家,其中有马克思、罗素、维特根斯坦等,但没有康德,最后一位,出乎意料地,竟然是图灵。他请当代专家分别为这十二位写传记兼评论,蒙克自己写了罗素,而图灵这一篇就出自霍奇思之手。
大片《模仿游戏》(Imitation Game)号称也取材于霍奇思这本书。片子拍得咋样暂放一边,先挑错。
图灵的初恋
在电影里,图灵从中学校长那里得知初恋摩尔康的死讯那一段颇为动人。扮演少年图灵的演员亚历克斯·劳瑟(Alex Lawther)只有十八岁,他的表演可圈可点,前途不可限量。电影院里很多中老年观众都被这段感动得热泪盈眶。但真实的情况是,图灵并不是从校长那里得知死讯的,而且细节更加动人且有戏剧性:摩尔康生病的当天晚上,图灵和他一起去听了场音乐会,当晚图灵梦见摩尔康向他告别,六天后摩尔康病逝。尽管图灵和摩尔康一起上了好几门课,但摩尔康比图灵高一级。图灵为了和摩尔康同学,曾提前一年考剑桥。结果摩尔康得到了剑桥三一学院的奖学金,而图灵没考上,等到第二年才考上了剑桥国王学院。图灵在得知死讯后,给摩尔康母亲写信要摩尔康的照片纪念,还给自己母亲写信说他和摩尔康总有一天还会碰到。在电影里,图灵用初恋情人的名字“克里斯托弗”命名在布莱切利庄园造的那台破解Enigma的机器。实际上,那台机器叫Bombe,且并不是英国人的原创,在二战前,波兰数学家就针对Enigma开发了破译机Bomba,他们感到纳粹的威胁后,在二战爆发前夜把这一成果和英国同盟共享了,Bombe是Bomba的改进型。图灵对摩尔康的爱,有点像维特根斯坦对他早期恋人品森特(Pinsent)的,除了同性相吸外,还有对彼此的智力尊重。他们都和对方的母亲维持了多年的友谊。很多悲痛能将人变得更加相信宗教,但摩尔康之死却把图灵转为无神论者。
⑦ 杨幂拍摄《刺杀小说家》打戏太拼了,这部影片讲述的什么故事
著名女演员杨幂拍摄的《刺杀小说家》上映了,杨幂是1986年出生的北京大妞,她性格直爽,在娱乐圈有着很高的地位。她外形靓丽,深受观众喜爱,曾多次出演热门电视剧女主角。本次她出演刺杀小说家女主角屠灵,因为女主角是一个人狠话不多的女打手,所以她需要出演许多的打戏。
《刺杀小说家》的故事情节十分的紧凑,剧情跌宕起伏,非常值得一看。希望有更多的人愿意到电影院去支持杨幂的电影《刺杀小说家》,中国影业贡献一份力量。希望新电影可以顺利,让粉丝朋友们可以早日看见杨幂的新角色!
⑧ 斯隆和图灵什么电影的人物
国产电影《你是我兄弟之牌王》(2017)里,有斯隆和图灵这两位人物
⑨ 图灵传记:计算机科学之父阿兰 · 图灵诞辰108周年
2021 年,你将会在 50 英镑钞票上看到下面这位角色:
对,没错,他就是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材都会提到的知名人物——艾伦 · 麦席森 · 图灵,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现代计算机之父、人工智能之父、大英帝国荣誉勋章获得者。总之,荣誉很多,贡献很大,是一名伟人。
2019年7月15日,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将在新版50英镑上使用新的人物肖像,以此表达对这位天才计算机科学家的崇高敬意。
2015年,以图灵为原型的电影《模仿游戏》,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在影片《模仿游戏》中,图灵与同事为了破解德军的恩尼格码密码忍辱负重、呕心沥血,最终排除万难取得成功,扭转二战战局,让观影者动容。
然而在影片的最后以这样一句话结尾:“在接受了一年的官方授权荷尔蒙疗法后,1954年,艾伦·图灵自杀。”让无数人唏嘘感叹。
事实上,图灵的人生比他被赋予的标签要丰富得多。他充满谜团的死亡也并不能令人信服地用同性恋殉道者的故事来解释。
2020年6月23日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祖师爷-——图灵的108年诞辰。 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回顾图灵的一生、成就与贡献以及给教育工作者的启发,致敬图灵诞辰108周年。
人工智能的历史饱经沧桑,作为人工智能的开山鼻祖,最让人称道的就是图灵提出的图灵机模型和图灵测试了。
作为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图灵每天的日常就是算题,终于,有一天他顿悟了: 人算不如天算,要是有机器人帮忙算就好了。
1936年,图灵在《可计算数字及其在判断性问题中的应用》 中构想出了后来被世人称为“通用图灵机”的抽象设备,包含了数据、指令和程序的基本思想,后来第一台计算机就是在这个模型基础上研制出来的。
这个抽象模型阐明了通用计算机原理,想象这种设备拥有无限的内存,能够同时存储程序和数据;它还包括一个在内存上以一个符号为单位前后移动的扫描器,用于读取信息及写入额外的符号。
简单说,就是模仿人的计算方式:
这个机器的每一种基本行为都十分简单,比如“识别扫描器所处位置的符号”,“写入‘1’”或是“向左移动一个位置”。但当大量类似的基本行为联结在一起,结果就会变得复杂。虽然结构简单,但一台通用图灵机足以执行今天最强大的计算机能够完成的任何任务。
图灵觉得,按照这个思路,机器可以取代人。
1950 年,图灵在他的开创性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提出要解决”机器能思考吗”这个问题,并将其转换为 “机器能做人类(作为会思考的实体)做的事吗?”,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尝试定义「智能」。即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消除人类和机器智能之间的模糊性:
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测试。
直至今天,“图灵测试”也是衡量AI智能程度的重要标尺,研究者们乐此不疲地尝尽方法以试图通过测试。可以说,这七十年前提出的思想实验对当今人工智能领域依然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在论文中,图灵也建议,与其让机器模拟成年人的心智,不如让机器模拟儿童的心智,并用一系列教育手段让机器学习智能。
图灵测试还启发了后续的一些互联网应用,如验证码应用——用于检验登录用户是人类还是自动化程序。图灵测试之所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因为它规避了我们对智能的定义中可能包含的极其明显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偏见。
图灵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扮演的伟大先行者角色,以及留给后人的启蒙式突破成果,也是他至今仍闻名世界、广受赞誉的重要原因。
图灵在计算理论上的贡献就不必说了,邱奇图灵论题,图灵机,停机问题等等。图灵的头衔也有很多,但很少人知道他也是一位出色的跑步者,甚至差点站上了奥运会的舞台。
更重要的是,图灵曾协助英国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谜”(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30岁左右的图灵,使用刚刚研制出来的计算机,用他的算法,破译了希特勒的情报,使得二战提前两年结束,他一个人就减少了1400万人的死亡,这真是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战争奇迹。 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图灵是二战最大的功臣。
1966年,在图灵去世之后,美国计算机协会为纪念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卓越贡献,设立“图灵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图灵奖对获奖条件要求极高,评奖程序又是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因此有 “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之称。
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行长 Mark Carney 评价:“艾伦·图灵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的工作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之父,以及战争英雄,图灵的贡献深远且具开创性。他是一位巨人,现在很多人都站在他的肩膀上。
虽然图灵生前对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他依然遭到了英国政府的迫害。这么伟大的人物只活了42岁。
一方面,图灵是大家羡慕的天才儿童,1912年出生在英国富人阶级家庭的图灵,一直享受着良好的贵族教育,小小年纪就拿到了一手好牌。
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天分,在三四岁的时候自己学会了阅读,特别喜欢数字和智力游戏,从小喜欢体育运动,尤其酷爱足球,还是一名天赋异禀的马拉松跑者。
少年时的他,就已经表现出非凡的数学水平和科学理解力,年仅15岁就通晓爱因斯坦理论,并且运用那深奥的理论,独立推导力学定律。
另一方面,图灵有着天才相似的童年,幼年性格孤僻,常遭受欺凌,长大以后性格内向,为人偏执,因为种种经历对同性有着超出常人的感情。
图灵小时候有口吃,直到4岁才被养父母收养,上学之后口吃更严重。在那段日子里,任何一个需要正常社交的地方,图灵都因为口吃而倍受困扰。他本可以在学习上表现优异而弥补自己的不足,但事实并非如此。只有在数学上,他才表现出一些智力天赋的端倪。
在舍伯恩,阿兰没能与其他男孩打成一片。他害羞、孤独,似乎总是衣衫不整、墨迹斑斑。“他的所有特征都容易成为笑柄,尤其是他那害羞、犹豫、尖细的声音——不完全是口吃,而是吞吞吐吐,就像在等待一个复杂的程序将他的想法转化成人类语言一样。”
最好的朋友克里斯托弗总是第一时间解救安抚他、矢志不渝支持他,图灵逐渐对他产生超越友情的同性之爱和依赖,以至于不久后克里斯托弗因重病去世后图灵几近崩溃而更加封闭自我。
而图灵从事信息学研究,也是克里斯朵夫的缘故。当时图灵觉得人们说话就像加密了一样,他永远都猜不对对方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而他属于那种有什么说什么的人,为此还十分苦恼。克里斯朵夫就把自己在看的一本密码学理论书推荐给了他。
破译密码多年后,1952年,英国政府对图灵同性恋取向定罪,为保住以他的挚爱克里斯托弗命名的计算机,他接受了注射雌激素的化学阉割,1954 年,最终在精神肉体双重折磨下选择吃下含氯化氢苹果终结了自己命途多舛的一生,年仅42岁。
2009年,在超过3万人的签名请愿下,英国首相布朗向全国人民正式颁布对图灵的道歉。2013 年,图灵出生百年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宣告了对图灵“严重猥亵”罪的赦免。这位被历史亏待的人,终于等来了被公正评价的那天。
在《模仿游戏》的最后二十分钟,在审讯室里,面对着探长的图灵说出该剧的题眼:人和机器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人是有不同想法的,机器则不是。你爱草莓,我讨厌滑冰,你喜欢看书,我对花粉过敏.....
图灵这番话,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以深刻的启示, 人与机器的最大的不同在于:自我意识、情感和个性的自由与多元化,我们要做到的是因材施教,尊重、理解、平等、包容的个性化教育,而不是人云亦云、党同伐异、对不同于常人的少数派施以冷漠残酷的对待。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与个性,挖掘孩子的潜能与天赋,即使无法成为天才,也能一生受益、健康正常地成长,甚至很好地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谨记的。 在图灵108周年诞辰之际,谨用此文纪念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