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外国人最喜欢的中国电影竟是这五部,你都看过吗
第一名:霸王别姬
作为华语影坛艺术成就最高的影片之一,《霸王别姬》集文艺性和观赏性与一身,
在保留导演创作理念的同时,也很好的兼顾了观众的审美情趣,是一部近乎完美的经典电影!
这也是陈凯歌的巅峰之作,也是张国荣的神作,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这真的不是电影,而是人生!
你认为中国的优秀电影还有哪些呢?
『贰』 中国电影如何走向世界
综述:中国电影如何走向世界
第7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华语电影再次闪耀,而中国电影怎样进一步走向世界也在电影节期间成为中外电影人讨论的热点话题。
得奖?以我为主
国际电影节奖项一直被视作衡量一国电影水平的重要标准。某些类型的中国电影更容易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这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模式。
中国导演王小帅的新作《闯入者》是角逐本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唯一华语影片。他说,外国人通常喜欢在中国电影中看到“景象奇观”和一些“边缘化的景象”。
针对这种“潜规则”,一些中国电影人认为,中国电影要让世界买账,需要更多地考虑外国观众的心理。
不过,在威尼斯电影节首届中国电影论坛上,王小帅直言,他不会去揣摩国外观众怎么想,而是坚持自己的态度和方式,立足于中国人自己的生活、传统和文化。他的电影中也没有“景象奇观”,而是关注人的基本情感。因为人的情感超越文化差异,是全世界共通的。
王小帅的想法与意大利电影人乔治·戈塞蒂不谋而合。他认为,中国电影要想赢得世界,必须坚持自己的传统和特色。
戈塞蒂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电影最吸引欧洲人的地方就是它的独特性。在他看来,中国电影最吸引自己的地方是强烈的情感表达。中国电影人如果试着去做和欧洲相同的东西,那就一定会失败。所以,他说:“中国电影,请不要改变你的传统。”
合拍?找好伙伴
中外合拍电影被不少人看做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捷径。威尼斯电影节期间,不少中欧制片人表达了合作意愿,认为专业的合作有助双方克服各自的劣势,互通有无。
意大利制片人孔奇塔·艾罗尔迪在由“新华国际”主办的威尼斯电影节中国电影论坛上说,意大利对合拍电影有各种优惠政策,对这些,中国制片人不一定了解得非常清楚。
本届电影节闭幕华语影片《黄金时代》制片人覃宏说,外国导演刚进入中国时常常摸不准中国电影圈的“潜规则”,这恰恰说明找到好合作伙伴的重要性。覃宏说,中国现在有很多具备契约精神的合作方。
市场?需要桥梁
尽管中国电影人为走向世界做出各种努力,但一个事实是,中国电影进入国际主流市场仍面临不少困难,所占市场份额不大。
覃宏说,汉语毕竟没有英语使用范围广,而在商业电影方面,中国电影业在特技技术、导演理念和视觉特效等方面还不够先进。
而意大利电影人戈塞蒂认为,中国不缺好的电影,但不少好电影被欧洲市场忽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需要“桥梁”。在他看来,这座桥梁就是专业的合作方和更好的推广策略。
他说,意大利曾经设立世界上第一个推广本国电影的联合机构,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打开了本国电影通向世界的大门。中国也需要制定相应策略,向世界推销中国电影。
『叁』 中国电影为什么比不过美国电影,在什么方面有问题
以下是我个人的体会
首先是技术,中国电影的硬件是无法和美国电影相比的,就好像最近国内拍的《唐吉可德》,号称国内第一部3D巨制。。拍出来之后一看,特效相当之落后,与国外欧美国家(包括印度、日本)相比至少落后10年。
但是,我要说的是,特效和硬件不是中国电影真正最急需改进的,中国电影真正的命门在于它的体质!中国不是没有好电影的,什么是好电影?好电影首先是一个好看的故事,其次能让人引发一些共鸣和思考!刚才说的《唐吉可德》,这部电影最失败之处不是特效,而是导演阿甘没有把故事讲好,剧本上的欠缺才是造成这部电影票房口碑两差的关键。同样的,陈凯歌的《无机》,冯小刚的《夜宴》,张艺谋的《十面埋伏》,《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些电影固然票房不错,是大制作,有大场面,但是口碑并不好,同样差在他们剧情的薄弱。
中国电影审核体质决定了中国是很难出现一些深邃的,能让人真正引起共鸣和快感的电影的,要知道,中国导演(包括冯小刚、张艺谋、贾樟柯在内),他们近年来拍了很多好的电影,但我们国内几乎没人知道,这些电影在很多国外电影节获得了大奖,这些电影揭露了社会的现实,展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揭开了中国很多的伤疤,这些电影是好电影,无论是思想还是内容!但这些电影成了“禁 片”,最简单的例子就是 姜文的《鬼子来了》(你可以去查查这部电影的资料》。所以,思想的不自由大大限制了中国电影人的发展,这是一个长期存在而且一时难以消除的症结,因此,最近的《让子弹飞》能通过审核让我们观众看到,堪称奇迹了。
最后,中国电影产业化还很欠缺,不可否认,这几年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繁荣,但是问题犹在,中国电影的产业链还相当不完善,国外好莱坞拥有完善的电影制作流水线,保证了他们的电影拥有可以保证的质量和数量,每年他们都可以排出大量出色的类型片,这是中国电影还做不到的。
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肆』 英美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区别,在影评,音乐,演员,角色,导演,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
美国从1776年建立迄今为止不过236年的时间,历史很短,所以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美国人没有历史,只能拍科幻片;中国人没有未来,所以只能拍宫廷剧。当然,这仅仅是网友的一个吐槽。但这无疑从侧面印证由于科技的高超,美国在科幻类新的电影中拔得头筹并长青不老。其实英美电影和中国电影在任何方面的区别都是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所导致的。
类型方面: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美国有独特的西部片;虽然俩国都有关于战争的电影,但是由于美国经常是侵略者而中国是受害者,所以美国的战争片经常是以战争给美国人带来心灵和精神上的创伤为切入点来展开的,比如《全金属外壳》,而中国是站在受害者的角度上来展现中国人民在抵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的;由于中国城市化的时间还不行,所以文艺片大多都是乡土文学,满含泥土的气息,而美国城市化则非常先进,所以文艺片大多都从现代物质繁荣带给大家的精神、感情上的困惑来叙述的。
导演方面:我没认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有区别,可能是导演个性方面,但叙述手法和方式几乎都万变不离其宗。每个导演都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所以各个精彩的电影的背后是有着各个有精彩故事的导演,导演叙述故事的能力强不强,导致了电影好不好看。商业片和文艺片或者纪录片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不存在哪国的导演更商业化,哪国的导演更理想化,人生存的理由不同,也就造就了导演的不同。
角色方面:因为中国更强调集体主义、尊老爱幼、相互帮助这类的传统美德,所以中国的电影在塑造角色方面出了复杂的人性外,还有道德的约束;因为美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市场化也高速发达,所以在塑造角色方面更侧重于自我以及在“美国梦”下的美国人的生生不息、顽强拼搏。比如拿励志电影来说事儿,中国的《奋斗》中的陆涛就是激励起同事的对事业和生活的热爱和激情并和这些同事合作才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而美国的《肖申克的救赎》中的ANDY则是通过自己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在监狱里对于自己爱好的执着为自己的越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员方面:这个方面的区别和导演的区别差不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人更会演戏。因为美国是最早普及电影技术的,而梦工厂好莱坞也扎根在美国,所以有一个实在的环境和硬件在那放着。但是中国也不缺乏好的电影演员,比如:梁朝伟、刘德华、黄秋生、曾志伟、周润发、张国荣。其实不难看到,中国的好演员大多在港台,这也和文化环境有关。美国演员我则更喜欢马龙。白兰度和史泰龙,都是硬汉和写实表演特别出色的演员。
音乐方面:我对这方面没有太多的了解。
影评方面:美国电影的商业化色彩太浓重了,所以评论家的关注点还在票房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家的电影没有艺术内涵,我就不觉得美国的电影没有深刻挖掘人性、普世的价值观以及人类在生活中的常态。中国的影评家可能更带有知识分子的情节,总是站在他的角度来用自己的喜爱厌恶来评价电影,所以我们总是在影评中看到各种专业的词汇、各种和文化挂钩的名词(人文底蕴,厚重感,)以及各种本来电影没有传达出但是却因为他们自己的对社会的不满和控诉而表达出来的愤懑。所以我经常说,你不是不看美国大片么?那你还经常挂在嘴边:YOU JUMP, I JUMP!(泰坦尼克号的经典台词)。
仁者见山,智者乐水,希望自己的一点看法能帮到你。 (因为我看美国电影比较多,所以回答未免有失偏薄了)
『伍』 被好莱坞翻拍的中国电影有哪些
1、竞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经典——《无间道》
说起被外国导演翻拍的经典华语片,《无间道》绝对是广大港片迷们最先想到的一部作品。凭借过硬的质量,《无间道》在2002年上映后,连续拿下了“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的荣誉。2003年,该片还代表香港电影远征奥斯卡,参与了“第7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选。
在第75届奥斯卡上的亮相,让《无间道》受到了许多好莱坞电影人的关注。2003年,好莱坞“华纳电影”以175万美元拿下了《无间道》的翻拍版权,并将该片的拍摄工作交给了好莱坞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对于马丁·斯科塞斯,喜欢好莱坞电影的观众应该都不陌生。早年的马丁·斯科塞斯凭借《愤怒的公牛》、《好家伙》、《出租车司机》等作品,在好莱坞备受瞩目,还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代表作《侏罗纪公园》、《外星人ET》)、乔治·卢卡斯(代表作《星球大战》系列)、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代表作《教父》三部曲)并称“好莱坞四杰”。
近年来的好莱坞银幕之上,《雨果》、《华尔街之狼》、《禁闭岛》、《沉默》等作品,也都是出自马丁·斯科塞斯之手。
面对《无间道》这个警匪故事,马丁·斯科塞斯弱化了原作中浓重的文艺气息,反而是通过写实的表达方式,讲述这个“卧底”与“黑警”斗智斗勇的故事。在奥斯卡影帝评选中表现活跃的“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特·达蒙分别挑战了梁朝伟、刘德华的角色经典。而奥斯卡影帝杰克·尼克尔森,也一展黑帮大佬风范,塑造了一个美利坚版的“韩琛”。
2006年,好莱坞翻拍版的《无间行者》上映。获得了不少北美观众的喜爱。在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无间行者》获得了最佳影片的荣誉,马丁·斯科塞斯也因为该片,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奖杯。
2、被“痞子”昆汀看中的港片经典——《龙虎风云》
华语影坛的“卧底式警匪片”,似乎一直都十分受好莱坞电影人的喜爱。除了《无间道》,经典的警匪港片《龙虎风云》,也曾以翻拍的形式出现在好莱坞的电影银幕之上。
1987年,香港导演林岭东与自己的老同学周润发,合作了一部卧底警匪片《龙虎风云》。在该片中,林岭东导演用写实的电影镜头,为观众展现了卧底警察复杂的情感世界。在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林岭东导演凭借《龙虎风云》一举拿下“最佳导演”的荣誉。周润发也因为该片中的精彩表现,拿下了“金像影帝”的奖杯。
凭借《低俗小说》、《杀死比尔》、《被解救的姜戈》等作品名震好莱坞的“拿来主义大师”昆汀·塔伦蒂诺,早年也曾是一名忠实的港片迷。1987年的《龙虎风云》,给昆汀·塔伦蒂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昆汀的处女作《落水狗》,就是改编自《龙虎风云》这部经典港片。
同样都是“卧底打入劫匪团伙,抓捕劫匪”的故事。在《落水狗》中,昆汀对《龙虎风云》的故事结构进行了巧妙的改编。《龙虎风云》里以警察为故事主线,用写实的手法讲述了警方安排卧底,抓捕劫匪的经过。而《落水狗》则以劫匪为故事主线,在讲述一伙劫匪打劫失败的同时,通过插叙的方式,引入卧底警察的剧情。
在《龙虎风云》里,周润发饰演的“卧底”被张耀扬饰演的“警察”打死。而《落水狗》的结尾,卧底橙先生也死在了小巡警的枪下。凭借这部《落水狗》,昆汀·塔伦蒂诺在第17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拿下了“国际影评人奖”,而他的导演生涯也因为该作拉开序幕。
3、被“狮门影业”看中的华语恐怖片——《见鬼》
被好莱坞电影人看中的华语电影,不只警匪片这一种题材。华语恐怖片,也曾以翻拍的形式,走入过好莱坞的大银幕。
2002年,香港导演彭顺执导拍摄了恐怖片《见鬼》,该片凭借过硬的质量,获得了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第3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多项提名。在片中担任女主角的李心洁,也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拿下了“第39届金马影后”的荣誉。
《见鬼》在2002年上映后,获得了许多影迷的好评,也引来了不少好莱坞片商的注意。随后,好莱坞“狮门影业”一举拿下了《见鬼》的翻拍版权。
喜欢恐怖片的观众,对于好莱坞的“狮门影业”应该都不陌生。《美国精神病人》、《电锯惊魂》、《人皮客栈》、《林中小屋》等作品,都是“狮门影业”制作发行的恐怖经典。2008年,“狮门影业”推出了《见鬼》的好莱坞翻拍版《异度见鬼》。
不过这部翻拍版的《异度见鬼》,在上映之后的表现并不理想,口碑、票房双双遇冷。因为出演该片,女主角杰西卡·阿尔芭还被提名了好莱坞第29届金酸莓奖的“最差女主角”。
『陆』 中国的电影在世界范围是什么水平
我觉得中国电影在世界范围就是出于一个上升期,没有特别大的地位。这五部最高水平的中国电影,在全世界影史上也是顶尖的。
霸王别姬,93年戛纳金棕榈让陈大导演的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虽然有人说这是他父亲指导的。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那?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经典佳片。而金棕榈也是实至名归。从影片里我们能看到爱恨情仇,更能看到整个社会的变迁。历史总是这样,带走了时间,把沧桑和思索留给我们。就如程蝶衣的那句“说好一辈子就一辈子,少一天,一分,一秒,都不叫一辈子。”
『柒』 如何评价今年好莱坞电影中出现的中国元素
我觉得不仅仅是好莱坞,许多的大型电影产业都想向自己的电影中加入一些符合主题的中国元素。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知道,近几年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好莱坞的许多著名导演都声称中国电影必定是世界电影中的一匹黑马。
2016年还重新翻拍了一次,我在看的时候就在想,这故事情节跟梁羽生老爷子的《七剑下天山》何其相似!当然维基网络里介绍说该影片部分情节源自黑泽明的《七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