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演员大全 > 台湾电影大师有哪些

台湾电影大师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6-02 03:00:50

1. 台湾有名的导演都有哪些

侯孝贤 中国台湾电影导演、编剧。生于广东梅县。1948年移居台湾。1972年毕业于台湾国立艺专影剧科。1974年从影。当过场记、副导演、编剧、演员。1975年后编写电影剧本《早安台北》等。1978~1981以编剧身分和名导演、摄影师合作拍摄影片取得成功。 1980年首导《就是溜溜的她》Cute Girl、《风儿踢踏踩》1981 Cheerful Wind成名。 1982年执导《在那河畔青草青》The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奠定了作为台湾新电影作家的地位。 1983年执导《儿子的大玩偶》The Sandwich Man获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奖,《风柜来的人》The Boys from Fungkuei获1984年法国南特大三洲电影节最佳作品奖。 1984年创作剧本《油麻菜籽》Ah Fie获第二十一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1985年执导的《冬天的假期》A Summer at Grandpa’s获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作品奖,获30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 1985年与朱天文合作创作剧本《童年往事》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获第二十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因执导该片获三十七届西柏林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及鹿特丹电影节、夏威夷电影节、亚太影展作品奖。 1987年执导《恋恋风尘》Dust in the Wind获1987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摄影音乐奖。葡萄牙特利亚国际影展最佳导演奖。 《尼罗河的女儿》Nile Girl获1987年意大利都灵电影节第五届国际青年影展影评人特别奖。 1989年执导《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获第二十六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台湾中时晚报最佳作品奖、导演特别奖。第四十六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1993年执导《戏梦人生》The Puppetmaster获台湾中时晚报电影奖最优秀作品奖, 1993年戛纳电影节审查员特别奖。 1995年执导《好男好女》获第三十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第三届长春电影节佳导演奖。 1998年执导《海上花》获第三十五届台湾金马奖评审团大奖。 1998年执导《千禧曼波》. 2004年执导《咖啡时光》获第18届东京国际影展的「黑泽明奖」。第9届釜山影展本年度亚洲电影人奖。获伊斯坦布尔电影节最高荣誉“金郁金香奖”。 2005年执导《最好的时光》获第四十二届金马奖年度最佳台湾电影奖,年度最佳台湾电影工作者奖。

2. 张一白、田壮壮、侯孝贤、蔡明亮、杨德昌、岩井俊二都有哪些电影

姓名:张一白 职业:导演 演员 编剧 监制 性别:男 国籍:中国大陆 主要作品:MTV:《好大一棵树》、《祝你平安》、《同一首歌》等。广告:《海南航空形象系列》、 《联想FM365》 。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 《开心就好》 。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 中文名: 田壮壮 英文名: Zhuangzhuang Tian 星座:金牛座 角色:导演,演员,编剧 中国电影“第五代”代表人物之一,曾当过兵,做过摄影师。父亲田方,曾在影片《英雄儿女》中扮演政委王文清。母亲于蓝,电影演员,曾出演的影片有《江姐》、《革命家庭》和《烈火中永生》。田壮壮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78年至2002年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与陈凯歌、张艺谋等并称为第五代导演。2002年回母校北京电影学院执教,担任导演系研究生导师、系主任;同时开启人生又一段创作高峰期,包括:向大师致敬的“临摹”之作《小城之春》,以他深深热爱的云南土地和云南人为主题的《德拉姆》,梦想、计划了多年的《吴清源》和《狼灾记》等。 姓名 侯孝贤Hou Hsiao-hsien 生日1947年4月8日 出生地 中国广东梅县 现居住地 台湾 国家/地区 中国 职业 导演,编剧 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生于广东梅县,是客家人。1948年移居台湾。1972年毕业于台湾“国立艺专”影剧科。1974年从影。次年任李行场记、助理,当过副导演、编剧、演员。 1975年起从事编剧工作,编有《桃花女斗周公》、《早安台北》、《我踏浪而来》等电影剧本。1980年首导《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踩》(1981)成名。1982年执导《在那河畔青草青》引起影坛广泛重视。1983年与万仁、曾壮祥联合执导的《儿子的大玩偶》获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奖,并引领台湾电影新浪潮的开端;《风柜来的人》获1984年法国南特大三洲电影节最佳作品奖。1984年创作剧本《油麻菜籽》获第二十一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执导《冬冬的假期》获1985年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作品奖、第三十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 1985年执导《童年往事》,获第二十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第三十七届西柏林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及鹿特丹电影节、夏威夷电影节、亚太影展作品奖。1986年执导《恋恋风尘》获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摄影音乐奖、葡萄牙特利亚国际影展最佳导演奖。《尼罗河的女儿》获1987年意大利都灵电影节第五届国际青年影展影评人特别奖。1989年执导《悲情城市》获第二十六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台湾中时晚报最佳作品奖、导演特别奖,第四十六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1993年执导《戏梦人生》获台湾中时晚报电影奖最优秀作品奖,1993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其后作品有《好男好女》(1995)、《南国再见,南国》(1996)、《海上花》(1998)、《千禧曼波》(2001)、《咖啡时光》(2004)、《最好的时光》(2005)等,亦在金马奖及海外影展上多有斩获。 蔡明亮主要作品: 天边一朵云 Wayward Wind (2005) 不散Good Bye, Dragon Inn (2003) 天桥不见了 Skywalk Is Gone, The (2002) 你那边几点 7 to 400 Blows (2001) Fish, Underground (2001) 洞Dong (1998) 河流The River (1997) 爱情万岁 Aiqing wansui (1995) 青少年哪吒 Ch'ing shaonien na cha (1993) Xiao hai (1991) 编剧作品 天边一朵云 Wayward Wind (2005) 不散Good Bye, Dragon Inn (2003) 天桥不见了 Skywalk Is Gone, The (2002) 你那边几点 7 to 400 Blows (2001) 洞Dong (1998) 河流The River (1997) 爱情万岁 Aiqing wansui (1995) 青少年哪吒 Ch'ing shaonien na cha (1993) 生平风格 杨德昌(1947—2007.6.29),台湾电影导演,其电影作品深刻、理性,有强烈的社会意识,被称作“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台湾大师之一”、“台湾社会的手术灯”,在世界影坛享有盛誉。 杨德昌出生于上海,成长于台北,祖籍广东梅县。1949年2月,一岁多的杨德昌随父母迁台,自此成长在台北。 杨德昌1969年毕业于新竹国立交通大学控制工程学系。在大学里,受西方思想影响,杨德昌一毕业就出国留学,1970年进入佛罗里达大学研读计算机硕士,1974年转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念电影并成为导演,但没修完课程就离开。后来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附属海军国防反潜研究所担任计算机设计。2007年因大肠癌于美国当地时间6月29日于洛杉矶比佛利山庄的住处病逝,享年59岁。他的去世被认为是“台湾独立电影时代的终结”。 1982年参加拍摄《光阴的故事》,该片被称作台湾新电影的开山之作。1983年编导《海滩的一天》。1985年编导《青梅竹马》,1986年编导《恐怖分子》。1991年编导《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4年编导《独立时代》,被评为1994年台湾十大华语片之一。1996年导演《麻将》,2000年导演《一一》。 杨德昌的电影主要描写台北城市生活,与侯孝贤的乡土电影形成鲜明对比。杨德昌与台湾知名歌手蔡琴曾有过婚姻,但已离婚。 岩井俊二(Shunji Iwai,日文:いわい しゅんじ),日本电影导演,作家及记录片导演。日本新电影运动旗手,被誉为日本最有潜质的新近“映像作家”,也有中国影迷称他为“日本王家卫”。九十年代以来,日本电影复苏,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日本新电影运动”。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启、筱田正浩等老一辈导演继续有佳作问世外,而北野武、岩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批中青年导演也都由于他们优秀的电影作品开始为世界所知。其中以影像清新独特、感情细腻丰富著称的岩井俊二堪称日本年轻一代导演中的佼佼者。 岩井俊二影视作品年表 1991年 《无名的孩子》 《来杀人的男人》 1992年 《鬼汤》《OMELETTE》 《蟹肉罐》《MARIA》 《一个夏至的故事》 1993年 《烟花》《无名地带》 《雪的国王》 1994年 《爱的捆绑》《梦旅人》 《疯狂的爱》 1995年 《情书》 1996年 《燕尾蝶》《月亮骑士》 1997年 《空之镜》 1998年 《四月物语》 1999年 《想从另一个透视观看烟火的孩子们》 2000年 参演《式日》 2001年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又名“青春电幻物语”) 2002年 《ARITA短片》 2004年 《花与爱丽丝》 2006年 《虹之女神》[岩井担任制作人] 《市川昆物语》

3. 你心目中的侯孝贤电影三佳分别是哪三部

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运动(1982-1987)的代表人物之一,还有杨德昌、曾壮祥、万仁等。他们的作品有《光阴的故事》、《儿子的大玩偶》《小毕的故事》《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恋恋风尘》等。

台湾新电影运动兴起的原因有:
1、电影业的不景气,中影改组;
2、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影响;
3、新的电影观念(作者论、艺术电影)等美学标准的输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等;
4、新的人才的涌现(独立制品相对自由为侯孝贤、陈坤厚等本土人才的出现提供了机会,留学欧美的青年归来如万仁、杨德昌、柯一正)
5、台湾社会的转型:70年代末国民党权威统治的松动,台湾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之所以认为这是一部伟大的史诗般宏大的影片,是因为侯孝贤不再只是把创作投视于自身的记忆,而投向了整个民族国家的记忆,这是大师级导演的水准。就像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有《活着》、陈凯歌有《霸王别姬》、田壮壮有《蓝风筝》,这些同样都是把视线投向了社会的。

不再拘谨于小我,而是通过小我投射到整个社会。

一个导演能有这样的勇气,有这样的担当,能够直面国家民族的历史,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在题主所说的主流电影界评价最高的原因吧。

4. 台湾地区有哪些优秀的电影导演

你好,台湾地区非常有名的导演有:

  1. 李安

  2. 侯孝贤

  3. 杨德昌

  4. 蔡明亮

  5. 魏德圣

  6. 朱延平

  7. 张艾嘉

  8. 钮承泽

个人认为,当代台湾这8位应该是最著名的8位了,望采纳,谢谢!

5. 陈凯歌.张艺谋.徐克.王家卫.吴宇森.李安这六个导演谁最牛为什么还有没有更厉害的华人导演

李安

按获奖成就来看,李安是最牛的,【卧虎藏龙】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断背山】帮他拿了奥斯卡最佳导演。【饮食男女】等影片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吴宇森的好莱坞大片比较多,我基本不他看作是中国导演,当然他创造了港片的一个新时代(小马哥一类的经典你懂得)

陈凯歌和张艺谋是最赚票房的导演,但二人已被严重商业化,后期作品远不如前期。二人早期作品,例如【霸王别姬】【活着】都是难得佳作。尤其张艺谋是中国老百姓比较认同的一位导演。但类似于【无极】【黄金甲】这一类的烂片,这两位导演已受电影界人士的质疑。

徐克是武侠片的高手。王家卫属于文艺片高手,其电影语言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昆汀.塔伦蒂诺非常喜欢的一个导演。【重庆森林】【花样年华】等都是不错的佳作。

综上,我认为目前成就最高的华人导演应该属于李安。当然中国比较厉害的导演有不少,比如宁浩,娄烨,贾樟柯等。

对李安导演的评价:

李安是在美国学的电影,学的是娱乐片。从头到尾,他没有给自己一个“电影艺术大师”的定位。从一开始做电影,他就明白,定位是“亚洲的主流,美国的艺术”。在美国卖片,卖的是中国商业片,只有死路一条,艺术片,还有一线生机。

这几年,眼看着内地的电影导演,要往死路上去死磕。回头看李安,若干年前,就看透了,看化了。

到这一部《断背山》,仍旧小成本,故事讲得轻描淡写,不动声色,到了结末,显山露水那么一件衬衫,顿时就把全球多愁善感的观众煽得涕泪交流。不敢说李安对电影的精髓全然把握,但是美国电影的那套东西,显然他已经炉火纯青了。

李安的电影,不是很艺术。他的电影可以读解,可以学。他从来不试图讲道理,而是说故事。他的电影从来都不难懂,也不难看。有的电影,若干元素,一有一无。而李安的电影,什么都有,什么都在,只是一隐一显,一张一弛。

比如说色彩,李安也用大块的。《卧虎藏龙》里,江南是绿的,塞外是黄的,京城是黯淡的,最终的窑洞是黑色的。点到为止,是那么个意思。始终不是那般铺天盖地用一种颜色的霸道。而音乐,你沉浸其中而注意不到的音乐,才是电影中的好音乐。

6. 细数电影界的现实主义大师,张艺谋只排第八

前段时间看了杜甫的一个专题片,算是真正明白为什么他可以被称为“诗圣”,他的诗凭什么可以成为“诗史”?

因为他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除了文学本身的高度之外,携带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更是影响了无数后来者。

电影亦然。

有这么一些导演,他们更愿意把镜头对准现实,对准底层人物,乐此不疲地拍着专属普通人的电影。

要想了解美国的种族问题,斯派克·李的电影一定要看。

斯派克·李的电影不像《绿皮书》那样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鸡汤味,他的电影简直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

不要误会,脏乱差指的是电影里的环境,而不是电影的质量。

斯派克·李从来不避讳黑人的丑与恶。

作为一名黑人导演,他很清楚黑人的性格、受教育程度以及所处的环境。

于是在他的电影里,黑人张扬跋扈、游手好闲、惹是生非。

有人看完他的电影对黑人的态度进一步恶化,但凡事不应该只看表面。

斯派克·李的电影看似反映的是美国的种族主义,其实,从更深处来讲,电影讲的是美国的阶级对立。

我把美国的黑人比作中国的农村人。

“穷山恶水出刁民”,这是一种现象,那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穷山恶水”代表的是什么?是物质基础差。

当物质基础尚且没有得到保障时,又怎么能够“知礼节”呢?

所以说,我们应该讲的是“为什么穷山恶水出刁民”,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穷山恶水出刁民”。

达内兄弟是电影界赫赫有名的兄弟搭档导演, 这俩人分别是让-皮埃尔·达内和吕克·达内。

达内兄弟曾经两次获得金棕榈大奖,一次是1999年的《罗塞塔》,另外一次是2005年的《孩子》。

我们可以把他们和同样获得两次金棕榈的肯·洛奇做个比较。

达内兄弟在拍摄手法上和肯·洛奇很接近,比如镜头跟拍、近乎纪录片式的摄影风格,但电影的主题却是大相径庭。

肯·洛奇是典型的左派导演,他对于当权者的态度是控诉,对于底层人民是同情。

这哥俩没有肯·洛奇如此激进。

他们更注重探究人物的内心。

也许他曾经是一个“坏人”,但在之后的经历中不断成长,最后变成一个“好人”。

亦或者,电影开始和中间都有着激烈的冲突,可到电影的结尾,这个冲突由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正因如此, 他们的电影鲜有以悲剧收场。

无论是曾经拿下金棕榈的《孩子》,还是最近的一部《年轻的阿迈德》都是如此。

张艺谋的新作《一秒钟》正在热映。

上映前大概对电影有个预测,“上限《山楂树》”,果不其然猜对了。

作为一部有 历史 纪实意义的电影,既没有对 社会 现实的反映,又对人物性格刻画不深,不可谓不失败。

但话又说回来,这个责任不能全部归咎于张艺谋,再想看到国师八九十年代的辉煌着实不大可能,其实何止他,我们所有人都回不到那个年代了(毕竟时光不会倒流)。

那个年代的张艺谋确实是中国电影的脊梁。

张艺谋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没有留洋的背景,他拍中国人的故事,说他是最了解中国乡土的电影导演,一点儿都不为过。

张艺谋的电影里,我最喜欢的有三部 《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秋菊打官司》

这三部电影,无一例外都是现实主义的佳作。

三部电影都在控诉,控诉封建礼教、控诉传统家族、控诉现代官场。

于我而言,这三部电影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菊豆》中的“挡棺材”。

杨金山去世后,菊豆和天青要为他“挡棺材” ,而且要挡四十九回,别说他俩人日夜盼着这人去死,就算真是孝子贤孙,挡四十九回也多过了头!完全撕碎了封建传统虚伪的面具!

时至今日,这种现实意义依旧对人有警醒作用。

台湾电影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导演,一个是侯孝贤,一个是杨德昌。

侯孝贤喜欢拍往事,杨德昌则热衷拍现在。

要想了解八九十年代的台湾,不用亲身经历(你也没法经历),可以去看看杨德昌的电影。

我一直觉得 那个时候的台北很像今天的北上广 ,经济高速发展,可人与人之间呢?

利益至上,甚至是父子亲人之间也是如此。

如果你不信,可以去看看《独立时代》,里面有一段“医闹”,简直就是今日的预言。

《一一》作为杨德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里面的东方人生哲学对于当下的我们依旧有警示意义。

《麻将》里的四个“好哥们”,一起住,一起吃,甚至连女朋友都能一起分享,可大难临头各自飞。

我将杨德昌的电影比作手术刀,刀刀见血,他把 社会 当作病人,自己就是医生,医病即医人。

要想了解台湾的过去,侯孝贤的电影不得不看,要想了解台湾的当下以及未来,我推荐你去看杨德昌。

在今年的金马奖上,一众“徒子徒孙”向侯孝贤献奖,当然这是侯导应得的。

但在天堂也有一位与侯导并驾齐驱的大师,我们更不能忘记。

和达内兄弟一样,肯·洛奇是双金棕榈俱乐部的成员。

我对于肯·洛奇有多热爱呢?我曾经专门为他写过一篇文章。

肯·洛奇何许人也?一个只为穷人拍电影的导演,一个左派导演。

他电影的主角基本上都是单亲妈妈、没人管教的孩子、酗酒的下岗职工、小混混、外来移民等等,而他所控诉的对象就是“冷酷无情”的资本主义政府。

因为肯·洛奇总是向国际展示英国的黑暗面,他也没少受英国保守势力的攻击。

当然他也不甘示弱,有采访问他怎么评价英国政府,他随口一说: bastards(一群混蛋)

2014年,年近七十的肯·洛奇宣布退休,可在他宣布退休后不久,英国保守党执政,限制工会权利,忽视底层民众呼声。

于是肯·洛奇复出,《我是布莱克》应运而生,紧接着是《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前段时间在资料馆重新观看了《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第二次看,依旧叹息绝望、依旧泪流满面,但叹息流泪之后,我们更应该思考。

这个世界的不公到底是因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不仅是看肯·洛奇电影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现实主义电影带给我们的启示。

又一位戛纳双金棕榈的得主,日本电影大师今村昌平!

提到今村昌平电影,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情色,确实他的电影尺度都很大。

除了情色,当然还有其他。

今村昌平对人性的剖析在电影界堪称翘楚,他在犯罪题材作品《复仇在我》里刻画了一个性格复杂的杀人犯形象,而《鳗鱼》的主人公则是一个在感情中受挫的中年男人。

同样他的电影也反映 社会 。

有表现二战之后日本都市风貌的《猪与军舰》,有描写日本农村落后习俗的《楢山节考》,前者代表现代,后者代表传统。

当传统和现代发生交汇,那就是《诸神的欲望》的剧情了。

人类个体的悲剧是源于人性的两极分化,人类群体的悲剧则是因为传统和现代的激烈碰撞。

这是我对今村昌平电影的总结。

有一个小知识点值得一提,今村昌平曾经是小津安二郎的导演助理,但他本人对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不大感冒。

在任小津安二郎的副导期间,他已经明确表示自己受不了小津大师不动如山的风格。

相反,他视当时另外一位大师黑泽明为偶像。

今村昌平不安于现状的个性决定了他的电影风格。

要想了解维托里奥·德·西卡,得先知道什么是意大利新写实主义。

意大利新写实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个电影运动,其特点在关怀人类对抗非人 社会 力的奋斗,以非职业演员在外景拍摄,从头至尾都以尖锐的写实主义来表达。

而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 维托里奥·德·西卡

二战结束之后,胜利的背景之下却是整个欧洲的破烂以及困窘的人民。

意大利新写实主义因此而诞生。

在形式上,大部分的新写实主义电影采用实景拍摄与自然光,运用非职业演员表演与讲究自然的生活细节描写,相较于战前的封闭与伪装,新写实主义电影反而比较像纪录片,带有不加粉饰的真实感。

这种技术手法影响了后来的无数电影人。

维托里奥·德·西卡最具盛名的电影就是 《偷自行车的人》

一个身处底层的小人物,一个为了生活摸爬在泥沼的打工人,一个希望让自己的家人和孩子过上好日子的父亲。

电影结局十足好评,看似一个非悲剧的结尾,但并没有将本片的悲剧色彩减少半分,反而让观众更加绝望。这才是最现实的表现手法。

1930年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先后成立。

随着九一八的爆发,人民民族情绪高涨,左翼电影逐渐取代鸳鸯蝴蝶派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主流。

同时也诞生了一大批现实主义电影导演,蔡楚生就是其中的代表。

提到蔡楚生这个人, 历史 课上没有打瞌睡的童鞋一定不陌生。

没错,他是被写进 历史 书的人物。

中国首部在国际上获得大奖的电影《渔光曲》就是由他执导的。

同时他还执导过张爱玲主演的《新女性》,和郑君里共同执导了史诗大作《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多部优秀电影。

都是中国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

蔡楚生很懂中国人,他有一句著名的“蹲着”理论——

民国时期的好导演不少,蔡楚生、费穆、吴永刚、郑君里等人,不管是人文情怀还是技巧手法都不逊于同时期的日本导演。

可惜的是,到了五十年代,日本导演们纷纷走出国门,去欧洲摘取大奖;

而我们的导演,大都惨死在了内斗之中。

与蔡楚生同时期的日本影坛,也出现了大师,黑泽明、小津安二郎以及沟口健二。

和小津的小资、黑泽明的西方表达相比,沟口健二可以说是纯粹的日本代表。

而他的电影,无一不是现实主义的典范。

沟口健二的主题是反封建,这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关,正好是传统 社会 向现代 社会 的过渡时期。

沟口健二擅长拍悲剧,因为他的电影都是强调不同制度、不同时代对于人性的压迫。

死亡更能让人醍醐灌顶,所以他的电影结尾一定要死人。

《近松物语》最后主母与男仆双双殉情,沟口健二借用凄美的爱情抨击封建 社会 对女性的压迫与不公;

《武藏野夫人》的女主人公为了逃避世俗,服毒自尽。在她自杀不久后,日本废除“通奸罪”。

同样是拍女人,沟口和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各有千秋。

小津的家庭,成濑的 情感 纠葛,而沟口讲的是大时代。

不管是沟口健二的现实主义还是他在摄影中开创的“一场一镜”,都被后世争相效仿。

同样是大师的法国导演戈达尔特别崇拜沟口健二,他说: “沟口健二的艺术在于让事物呈现它原本的面貌,而这种‘简单’正是他电影里最复杂的部分。”

电影界的第一位现实主义大师,大概就是卓别林!

很多人都知道卓别林是喜剧大师,其实他还是一位现实主义电影大师。

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这句话的出处已无处考证,但我想这句话的发明者一定是卓别林的影迷。

因为他的喜剧电影都可以用这句话来概括。

卓别林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1914年的《谋生》,从他的第二部电影《阵雨之间》开始,他 “穿着松垮裤子、大号鞋子、紧绷上衣、头戴圆顶礼帽” 的形象就确立了。

他以此形象相继执导并且出演了《流浪汉》、《摩登时代》、《城市之光》、《马戏团》等等。

这不仅是卓别林的形象,也是喜剧电影界最伟大的形象,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形象之一。

看《摩登时代》,我们想起了996;

看《寻子遇仙记》,我们会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

看卓别林,我们会想到我们自己。

我们笑的是这个荒谬的世界,悲的是自己的人生。

直到今天, 100年过去了,卓别林的电影依旧没有过时。

除了上面的十位大师,韩国的现实主义电影也经常引发网友观众的讨论。

不过也有另外的一种声音,他们这样调侃韩国电影 “什么都能拍,什么都敢拍,但什么都改变不了!”

这话说得绝对了。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有一段和钱玄同的对话。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钱玄同回答: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现实主义电影的作用大概就是这样吧!

阅读全文

与台湾电影大师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来电狂想模仿哪个电影 浏览:748
日本动漫电影免费动漫名称 浏览:937
马屿电影院 浏览:34
美国喜剧电影去参加牌赛 浏览:547
中国电影票房多少算正常 浏览:518
电影雌雄同体的美国最新 浏览:997
解说大电影大全 浏览:225
孤狼2016电影 浏览:426
电脑电影app怎么打不开 浏览:267
抖音展示抢电影票怎么取消 浏览:92
老电影插曲洪湖水浪打浪原唱 浏览:234
电影院咏梅 浏览:493
国外电影淘气小女孩 浏览:83
西部电影大全集 浏览:373
俄罗斯老师学生唱歌电影 浏览:332
小王子电影版是哪个好看 浏览:49
本曰电影r级推荐2017视频 浏览:554
2017年有魔法的电影 浏览:924
女主男主在电影院做 浏览:639
新华国际大钟寺电影 浏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