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什么好的邵氏电影推荐分享呢
我是 邵氏影迷 ,现在还经常看老的邵氏经典,真是 邵氏出品,必属佳片 。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于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担任总裁,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1958年,邵逸夫与邵仁枚成立"邵氏电影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
邵氏电影为什么能称霸亚洲半个世纪,号称 东方好莱坞 ?主要原因是金牌导演、优秀编剧和演员。
四大金牌导演李翰祥 :开创黄梅调电影
李翰祥在邵氏的创业阶段进入公司,当时他力主拍摄黄梅调电影,选用林黛担任主演拍摄出影片《貂蝉》,影片于1958年上映,随即打破了国语片在香港的票房纪录。李翰祥随后拍出了《江山美人》,李翰祥的黄梅派电影渐渐成为邵氏出品影片中的一大支。
胡金铨 、 张彻 :确立新派武侠片风格
与李翰祥不同,胡金铨和张彻则以拍摄武侠片闻名,他们的风格被人定义为新派武侠电影,确定这一派的开山之作是胡金铨1966年起用岳华、郑佩佩主演的《大醉侠》,次年,张彻的《独臂刀》上映,成为第一部票房超过百万元的影片。
楚原 :最古龙的武侠片导演
楚原拍摄的影片多以古龙的小说为蓝本,他的《流星。蝴蝶。剑》等都是这类超现实武侠片的代表作。经常在楚原的影片中出现的演员是狄龙,当年,人们习惯地把楚原、古龙和狄龙三人称为铁三角。
金牌编剧倪匡,原名倪聪,字亦明,1935年5月30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著名小说家。与金庸、黄沾和蔡澜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 。
1960年代末,香港武侠影片兴起,倪匡转而从事剧本创作十多年间,倪匡编写的电影剧本超过四百部,代表作有张彻导演的《独臂刀》。据他自述,他在高峰期时曾一天写下二万字,十二份报章刊登其作品。
倪匡写了四、五百套剧本,其中拍出三百套电影。他称自己当年创作力惊人;三、四天可以写好一套剧本,同时还在写七、八篇连载小说。
邵氏培养班TVB建立造星工厂,全面培训新人,垄断明星资源,1971年开办艺员训练班;包括梁朝伟、周润发、周星驰、赵雅芝、袁咏仪、胡杏儿等明星。
总结:邵氏电影是亚洲电影奇迹,创造了几千部经典,特别是武侠电影,无人超越。
邵氏电影的确好看,他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武侠, 历史 ,恐怖,科幻,桃色风月等等。。。。
1.十八般武艺。
集中国武术兵器之大成,武打戏份非常的足,刘家良加入了诙谐的武侠影响后来的成龙,其动作设计与我打水平也登峰造极。影片讽刺义和团伪科学,清政府阴谋论,最后以狭义止干戈。神打坛金钟罩、茅山坛傀儡术、术士坛瞳术、三岔口精髓的巷战、铁猴的暗器衬衫、十八般兵器破解法都非常精彩。
2.新独臂刀。
开篇用了个亢龙有悔。兄弟之间情谊相惜用的也很好,正是这才是得潜龙升天。狄龙施展双刀真是帅极了,棕色皮坎肩也英姿飒爽,大战群寇出彩被拦腰斩断既让人感慨又觉悲剧有余。结尾,白衣独臂长桥大战,为兄弟之情泣泪重出江湖也是紧接着的亮点,一手三刀的绝杀更秒。
3.风月奇谭
李翰祥的风月民俗题材非常有趣,这个片子特别推荐。三段式嵌入叙述主线。色欲情迷的香艳故事中充斥着见血的讽刺、极致的荒诞。《捉奸记》女人听铁匠打铁以自我安慰,风箱借指性交,淬铁戒指射精,很精彩。《畸婚记》民俗房中术蔚为大观,映射人情炎凉,连小孩子也满肚花肠。《偷情记》充气娃娃前卫十足,整蛊故事贵在有趣!
七十二家房客
7.4
胡锦/岳华/井莉/中国香港/喜剧/1973-09-22
楚留香
7.7
狄龙/岳华/苗可秀/中国香港/剧情/1977-05-03
陆小凤传奇之绣花大盗
7.3
刘永/岳华/凌云/中国香港/动作/1978-02-19
无翼蝙蝠
6.5
井莉/尔冬升/欧阳佩珊/中国香港/武侠/1980-12-11
风雨双流星
6.4
王羽/成龙/蓝毓莉/中国香港/武侠/1976-08-21
我爱HK 开心万岁
6.9
曾志伟/梁家辉/吴君如/中国香港/剧情/2011-01-31(中国大陆)
天蚕变
6.6
徐少强/万梓良/刘永/中国香港/动作/1983-09-30
水浒传
6.9
姜大卫/狄龙/陈观泰/中国香港/剧情/1972-03-17
天官赐福
6.7
尔冬升/王祖贤/汪禹/中国香港/喜剧/1985
五毒
7.7
郭追/孙建/江生/中国香港/剧情/1978-08-12
花田错
7.4
乐蒂/张仲文/丁宁/中国香港/剧情/1962-03-14
1、《生死门》导演: 张彻、主演: 傅声、郭追、 罗莽、林珍奇、刘慧出演。上映时间:1978年4月26日。
2、《楚留香之幽灵山庄》是由楚原执导,狄龙、顾冠忠、戴良纯等主演的功夫片,上映时间:1982年
3、《叉手》导演: 张彻、主演: 郭追、钱小豪、江生、朱客,上映日期: 1981年05月15日。
说几个代表人物:狄龙、姜大卫、陈观泰、尔冬升,有邵氏黄金配角“谷峰”参演的都是经典的武侠片
上海滩十三太保,血洒天牢,十二道金牌,双侠,保镖,独臂刀姜大卫版,独臂刀王羽版,独臂刀王,天下第一拳,太多了记不住了
1.《唐朝豪放女》
即便步入没落,但邵氏毕竟是邵氏,它的古装片在诗词沉墨上的写意已然是界内难以逾越的高峰,无论坠落淫香的场面,亦或流乡别景的难情,它好像就生活在那过往的时代,讲述着那时的男男女女与 社会 间的种种联系,仿佛在以雅缓的节奏记下卷卷史册,供日后阅者了解彼时政局。我想,这也是邵氏不朽的原因之一
2.《风月奇谭》
思路广,欢乐多。好有趣好精致的片子,让人捧腹之余还要赞叹一下编剧的巧思。 服装、布景都好精致,对白更是妙处横生,演员长得漂亮,演技也妙。尤其是第三个故事中的当铺老板娘,那个眼神真是太勾魂了。
3.《邪》
虽然对恶魔和怪谈多有模仿,但却是非常成功的本土化改编,叙事节奏好,细节铺垫自然,演员的表现也很不错,即使现在上映也算是佳作了。
4.《新独臂刀》
狄龙和姜大卫少年时期真乃绝代双骄,张彻很敏锐很穿越地洞悉到两位秀色可餐的正太是香港武侠史上难得罕见的BL素材,于是将兄弟情描写得堪比爱情又胜似爱情,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仍可以满足广大腐女的无限遐想。
5.《十八般武艺》
太过瘾,各种兵器和硬桥硬马的集中展示。C叔讲解涨姿势,梳理了刘家良及更早期功夫片的 历史 脉络,分享了大量的影视资料,电影本身就很有趣,各种周边知识太好玩了。这次之后基本我对功夫片就有个系统的印象了。每个演员都处于体能正好的年代,打得又美又充满想象力。美术也做得不错,充满喜感赏心悦目
6.《五毒》
五人各自的功夫对应其性格和处事作风:灵蛇擅游走,头脑灵活;蛤蟆修气功,豪爽刚直;蝎子尾后针,隐藏心机;壁虎腾空攀附墙壁,变通不羁喜助人。功夫设计精彩,联手破功也是奇观。
7.《倾国倾城》
“倾国倾城”加上李翰祥的大名乍听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部制作精良大牌云集的风月片,没想到是宫闱 历史 戏,亦是李氏第一部清宫戏,美术场景的华丽在记忆中觉得超出了垂帘和火烧,香港导演的魅力就在于能在狭小的棚里制造奇迹与幻觉,当在故宫实景拍摄时,反倒凸显不出李翰祥这个独特的长处了。
8.《三少爷的剑》
楚原拍的最好最有格调的武侠片;属于邵氏必看片之一,配角阵容很强大,当时邵氏大牌几乎一个不落全来客串了一把,可以数星星玩;男主尔冬升英气逼人,完全把狄姜二人给比没了。女主余安安也很靓;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王墨镜的东邪西毒。
9.《五遁忍术》
张彻出品,虽然情节编排比较老套,但是贯穿全片的忍术还是给了我很多看片的乐趣。这么多年过去了,无论是电影的拍摄手法、导演的构思水平还是演员演技的锤炼都胜过了当年,不过为什么现在的片子思路就那么狭窄呢,无非警匪、黑帮、爱情、亲情,总觉得不如当年的电影内容涉猎那么广。
简直不要太多,但邵氏电影给今天观众的感觉,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武侠片, 历史 片和风月片。
特别是后者风月片,金瓶双艳,大军阀等为代表的,就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电影。
现在的观众去看邵氏电影,最大的两个疑问,一是里面的香港演员为什么呢都是说的普通话呢?而且有的人明明现在讲的不怎么标准,但是那个时候反而讲的很好呢?
二是里面的布景是怎么做出来的?特别是江山美人,倾国倾城等反映晚清 历史 题材的电影,为什么看起来的室内布景能够以假乱真,栩栩如生呢?
因为解放前后,很多上海的电影人和文化人都到了香港,他们对于内地和上海的印象还停留在旧时代,他们及其后代的母语自然是普通话。只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粤语片的兴起,这种以前的普通话慢慢没有人看了。
所以能听出来当时明星的普通话即便比后来的港普好很多,但也和现在的普通话有不小的差异了。
记忆中的邵氏武侠
香港电影
开创黄梅调电影,
确立新派武侠片风格......
片头片尾的一句“邵氏出品,必属精品”让人终身难忘。
那个年代的人们,还很淳朴,
以为这句话是一句自吹自擂的广告,
如今和过去做比较。仅仅通过影片中简单的道具的对比,
我们应该不再将邵氏电影的那句口号当广告了,
而是视其为“自我勉励”——邵氏电影自始至终有精品意识。
在商业片时代,还坚持做精品电影的制作人估计也只剩邵氏了。
片名排版从右到左,是不是儿时记忆中的样子?
看起来很亲切,而且这个片名还有点互联网特色。
《风流断剑小小刀》剧照
1976年的《天涯明月刀》是香港邵氏公司根据原著改编的电影,
故事描写天下“第一快刀”傅红雪击败燕南飞
成为武林第一。其后两人被杀手追杀,合力追查真相的故事。
《西厢记》由邵氏公司于1965年出品。这是深受欢迎的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多次被搬上银幕,大受观众欢迎。而这部《西厢记》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
《梁山伯与祝英台》被视为1960年代极其重要的电影之一,邵氏有古典美人之称巨星乐蒂饰演祝英台,原本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一带演厦语片的凌波首次反串演出男主角梁山伯,一举成名。
李翰祥把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中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悲剧,
香港邵氏电影比较让人欢喜,它情节鲜明,武打精练,故事简单,内容该复杂时复杂,该简单时简单,剧情老少皆宜!
Ⅱ 邵逸夫导演了多少电影
1934年,邵氏兄弟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在港推出
邵氏兄弟先后拍摄了1000多部电影,有《江山美人》《杨贵妃》、《梁山伯和祝英台》《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
Ⅲ 邵氏电影有哪些影片值得一看
自从看了几部邵式的电影,最爱的还是武打片,当然风月片也不错。武打片这一类型,可以和美国的西部片并列,各有特色的。这里就推荐几部个人喜欢的。
《大上海1937》:张彻执导,徐小健、杜玉明等主演的动作片。背景是抗日时期的上海。在抗日时期民族危难的关头,几个黑 社会 的头子表现差强人意不是逃避就是投降。上海三大亨的弟子们也分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的为虎作伥,沦为汉奸特务;也有的基于民族大义,投身于抗日斗争。 杜门弟子林怀部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参加了民众自发形成的抗日地下组织。他们在广泛的爱国青年的帮助下,杀汉奸,杀鬼子。林怀部与小刀杨藩齐心协力,与汉奸及其手下展开斗争。
徐小健、董志华两位小生表演可圈可点,应该是那个时代很多少女心中的偶像,不过后来好像也没看到太多的作品。杜玉明倒是参演了很多电视剧,参演坏人很传神。
《五毒 》 : 由张彻导演的古装功夫片,演员包括郭追 ,孙建 ,江生 等,于1978上映。
五毒门是江湖上一恶名远扬的门派,老掌门有感本门恶事作尽,命关门弟子杨得清理本门门户,并寻找其师叔的宝藏。杨得乔装成乞儿,打探到一座县城,巧遇隐姓埋名的师叔老夫子一家遭人灭门,凶手正是大师兄与二师兄。虽然本县何捕头凭习练蛤蟆功的五师兄助拳将大师兄拿获,但县令与二师兄勾结反将五师兄下狱害死。三师兄时常蒙面夜会二师兄,掌控全局于幕后。 杨得发现何捕头即四师兄后向对方亮明身份,两人决定合力清除大师兄二师兄。暗处的三师兄决定出手了。
这部电影可比外国的cult片或B级片,风格诡异,血腥残忍。喜欢这种类型的观众应该觉得好看。
《西安杀戮》:张彻导演,主演董志华,陈继铭,翻拍自《五毒》。1924年,中国正处在军阀割据之时,侦缉队长马腾云与黑道公子曲大通勾结,为夺取财宝,指使流氓汤占魁杀掉相好小翠,并假意派队副何远新寻找线索。
一次义演中,何远新结识了京剧武生傅天豪。两人谈及此案,怀疑起曲大通,傅前去打探曲家。曲心知不妙,想让汤躲避,不料汤在客栈被何远新抓获。经六万证实,镯子是从汤身上窃得的。马腾云见势不妙,就借故将何远新调离西安数日,同时又设圈套,买通侦缉队员和六万,诬陷手镯是从傅天豪身上扒来的。
傅被捕后受刑惨死,何远新回来得知一切,十分震惊。面对腐败的官场、欺压百姓的恶霸,何远新豁出了性命,以身护法,誓要把所有坏人一一铲除,一场腥风血雨就要展开。
虽然是翻拍,但同样拍出了武侠之气,救贫扶弱,匡扶正义,永远是侠义的主题。
邵氏古装武侠片中我选-1967年张翼的《七侠五义》、1967年王羽的《独臂刀》、1969年王羽的《独臂刀王》、1967年王羽的《大刺客》、1969年姜大卫的《游侠儿》、1969年姜大卫、狄龙的《保镖》、1969年罗烈、姜大卫的《铁手无情》、1970年姜大卫、狄龙的《十三太保》、1970年岳华的《十二金牌》、1971年姜大卫的《新独臂刀》、1971年狄龙、姜大卫的《双侠》、1971年岳华、罗烈的《侠士行》、1971年罗烈的《饿狼谷》、1971年罗烈的《来如风》、1972年狄龙的《快活林》、1972年狄龙的《白玉老虎》、1975年岳华的《林冲夜奔》、1975年姜大卫、狄龙、岳华、王钟的《水浒传》、1975年姜大卫、狄龙、岳华、王钟、陈观泰、李修贤的《荡寇志》、1975年卢燕、凌波、何丽丽、金菲的《十四女英豪》、1976年狄龙的《楚留香》、1978年狄龙的《楚留香之蝙蝠传奇》、1977年狄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1981年狄龙的《魔剑侠情》、1977年狄龙的《天涯明月刀》、1978年尔冬升的《倚天屠龙记》、1978年尔冬升的《倚天屠龙记大结局》、1980年傅声的《绝代双骄》、1980年傅声的《英雄无泪》、1980年郭追、江生的《铁旗门》、1981年郭追、钱小豪、江生、程天赐的《冲宵楼》、1982年程天赐的《五遁忍术》、1983年狄龙、孙建的《大旗英雄传》
我运营的一个自媒体账号专门做老电影经典片段,其中很多都是来自邵氏经典剧作。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于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担任总裁,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我自己发的也有几十部了。
因此我看过的多一些,比较在影视网络常见的,比如说《大醉侠》《十三太保》《上海滩十三太保》《拳击》《报仇》《神雕英雄传系列》《快活林》《刺马》《小子有种》《十四女英豪》《少林三十六房》《独臂刀》《独臂刀王》《新独臂刀》《刺马》《少林搭棚大师》《七十二家房客》《五毒》《生死门》《铁旗门》《风流断剑小小刀》《十八般武艺》《大刺客》《锦衣卫》等等,这些我都发过精彩段落,经典的太多了。
还有很多影视网站不太好找到的我也看过并且发过片段,比如说《万人斩》《飞龙斩》《血符门》《夺魂铃》《飞刀手》《来如风》《金毛狮王》《五虎将》《插翅难飞》《疯猴》《武馆》《南北狮王》《广东十虎与后五虎》《三闯少林》《神打》《茅山僵尸拳》《长辈》《十二金牌》,《火并》《七煞》等等吧。
个人喜好老电影,不论是否是高清的资源,我保存邵氏电影大概有几百部。
《梁山伯与祝英台》本来是说的祝英台重情,刚烈、能以死殉情,电影里祝英台是是主要角色,她听到梁山伯死的消息之后哭天喊地的表演是非常上乘的演技,伤心、痛苦、悲痛欲绝表演的淋漓尽致。而这部电影也是传就一番佳话,流传已久。
《上海滩十三太保》这部电影只有90分钟,打架的就有70分钟,里面有14个人物(里面的豹分大小)每个人物目的都是打的昏天暗地,然后浪漫的死去,这也是一部称为当年比较经典的电影!
曾几何时,邵氏电影是“精品”的代名词,也代表了方面香港电影的一个时代。我们都应该记住一个人:邵逸夫。
邵逸夫2014年去世,享年107岁。一生中不仅为武侠电影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传奇,同时也是一个大慈善家,他对 社会 的贡献、影响力是巨大的。
1966年的《大醉侠》,可以说是新武侠电影的开山之作。拯救了已经接近没落的武侠电影。
1967年的《独臂刀》,在大醉侠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脸谱化之外的因素。更多展现的儿女情长、跌宕起伏的剧情、江湖恩怨和一些悬疑。都使得新武侠电影再次升华。
1976年的《流星蝴蝶剑》。楚原的手法,倪匡的剧本,古龙的魅力,打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江湖武侠。直到今天都能让人津津乐道。
七煞,五毒,金臂童,残缺,铁旗门等等,都很经典,我本人比较喜欢经典武侠,现在的电视都不怎么看,没事的时候都会看看邵氏的老电影和一些经典的武侠剧
邵氏很多经典电影,风月片有佳,但是现在很少有地方能看得到。不过一些武侠类或者爱情系列的也是不错。
《大醉侠》就是武侠系列比较经典的一部。里面有一个演员大家很熟悉,就是郑佩佩,以前有颜又能打。和星爷电影里的华府夫人形象可不能同日而语。这部剧的打斗也很邵氏风格,一拳一个声音,拳拳到肉,颇有真实感。插嘴一句,成龙大哥也有出演,不过戏份接近龙套了。果然也是脚踏实地出来的功夫巨星。
再来一部爱情系列的就是《梁祝》了,爱情故事大家都知道就不介绍了。不过演员就要好好介绍一下,祝英台的扮演者是大名鼎鼎的古典美女乐蒂。在当时可是巨星。梁山伯的扮演者是凌波,没错,女儿身的凌波,她也是反串演出,很出彩。全剧都是黄梅戏曲调,喜欢这个类型的可以去看看。
邵氏电影是一种情怀。岁月流逝,情怀不变。
邵氏出品,必属精品。邵氏电影盛兴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邵氏电影公司于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担任总裁,邵氏已出品超过一千部电影。在香港五六十年代,邵氏公司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涌现出一大批电影人,像四大导演,李翰祥,张彻,胡金栓,楚原。还有狄龙,姜大卫,王羽,罗烈,岳华等演员。到了后期,邹怀文,徐克,黄百鸣,麦加等人的崛起,使得香港影坛形成了邵氏,嘉禾和新艺城三足鼎立 的局面。后期,由于大力发展无线电视行业,邵氏电影的影响力慢慢的弱了下来,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不过依旧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影片。代表作有:《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少林三十六房》,《大醉侠》《独臂刀》,《英雄无泪》,《武则天》,《杨贵妃》,《七小福》,《马永贞》,《追男仔》等等。邵氏电影拍片的年代,代表了一个电影王国的美丽的记忆。
残缺,上海滩十三太保,金臂童,射雕英雄传书剑恩仇录,蛇鹤八步,
《天蚕变》、《游侠儿》、《至尊一剑》、《生死诀》、《红粉动江湖》。
Ⅳ 有哪些是邵逸夫拍的电影
邵氏电影全集
1. 大醉侠(1966)
2. 十三太保(1970)*
3. 星际钝胎(1983)
4. 流星蝴蝶剑(1976)*
5. 香江花月夜(1966)
6. 江山美人(1959)*
7. 成记茶楼(1974)
8. 倾城之恋(1984)
9. 大军阀(1972)*
10. 爱情的代价(1970)
11. 七十二家房客(1973)
12. 花心大少(1983)
13. 花田错(1960)
14. 花月良宵(1967)
15. 蓝与黑(1966)
16. 无名英雄(1971)*
17. 倾国倾城(1975)*
18. 天涯明月刀(1976)*
19. 何日君再来(1966)
20. 天 网(1974)*
21. 楚留香(1976)*
22. 蓝与黑续集(1966)
23. 三 笑(1969)
24. 柠檬可乐(1982)
25. 红伶泪(1964)
26. 刺 马(1973)*
27. 瀛台泣血(1975)*
28. 妲 己(1963)
29. 江湖奇侠(1965)
30. 乾隆下扬州(1978)*
31. 三少爷的剑(1977)*
32. 人皮灯笼(1982)
33. 大哥成(1975)
34. 西游记(1964)
35. 钓金龟(1968)
36. 方世玉与洪熙官(1974)
37. 不了情(1961)
38. 盘丝洞(1967)
39. 我爱金龟婿(1971)
40. 城市之光(1984)
41. 十二金牌(1970)
42. 小杂种(1973)
43. 蛇杀手(1974)*
44. 云 泥(1968)
45. 一乐也(1973)*
46. 猩猩王(1977)
47. 表错七日情(1983)*
48. 爱 奴(1972)*
49. 乾隆皇与三姑娘(1980)
50. 娃娃夫人(1971)
51. 边城三侠(1966)*
52. 铁扇公主(1966)
53. 蝙蝠传奇(1978)*
54. 壁 虎(1972)
55. 花团锦簇(1961)
56. 缘 份(1984)
57. 如来神掌(1982)
58. 哪 咤(1974)*
59. 拳 击(1971)*
60. 少林寺(1976)*
61. 大刀王五(1973)
62. 少林三十六房(1978)*
63. 万古流芳(1964)
64. 钻石艳盗(1971)
65. 万花迎春(1963)
66. 三十年细说从头(1982)*
67. 文素臣(1966)
68. 千门八将(1981)
69. 花街时代(1985)
70. 宋宫秘史(1965)
71. 酒 帘(1976)
72. 千王斗千霸(1981)
73. 保 镳(1969)*
74. 愤怒青年(1973)
75. 金菩萨(1966)
76. 毒 女 (1973)*
77. 书剑恩仇录(1981)*
78. 风流韵事(1973)*
79. 梁山伯与祝英台(1961)
80. 捉鼠记(1974)
81. 哑巴与新娘(1971)
82. 断肠剑(1967)
83. 青春恋(1969)
84. 报 仇(1970)*
85. 倩女幽魂(1960)
86. 中国超人(1975)
87. 霹雳十杰(1985)*
88. 油鬼子(1976)
89. 女人面面观(1974)*
90. 金瓶双艳(1974)*
91. 背叛师门(1980)
92. 女儿国(1968)
93. 女巡按(1966)
94. 青春1000日(1982)
95. 面 具(1974)*
96. 水儿武士(1985-没此片资料)
97. 杨过与小龙女(1983)
98. 锦衣卫(1984)
99. 夕阳恋人(1971)
100. 欲焰狂流(1969)*
101. 春蚕(1969)
102. 龙虎会风云(1973-没此片资料)
103. 少林搭棚大师(1980)*
104. 白玉老虎(1977)*
105. 女校春色(1970)
106. 斗气小神仙(1985)
107. 皇家大贼(1985)
108. 第三类打斗(1980)*
109. 水浒传(1972)*
110. 扭计祖宗陈梦吉(1975)
111. 烽火万里情(1966)
112. 单程路(1981)
113. 徐老虎与白寡妇(1981)
114. 死 囚(1976)*
115. 荡寇志(1975)*
116. 大劫案(1975)
117. 警 察(1973)
118. 英雄无泪(1980)
119. 连 体(1984)
120. 茅山僵尸拳(1979)*
121. 杀 绝(1978)
122. 打雀英雄传(1981)
123. 香港奇案(1976)
124. 十字锁喉手(1978)*
125. 少林与武当(1980)
126. 女杀手(1971)
127. 儿女是我们的(1970)
128. 南北狮王(1981)
129. 仙女下凡(1971)
130. 赌王大骗局(1976)
131. 萧十一郎(1978)*
132. 影子神鞭(1970)
133. 猎 人(1969)
134. 毁灭号地车(1983)
135. 女集中营 (1973)*
136. 铁头皇帝(1967)
137. 军阀趣史 (1979)*
138. 五毒天罗(1976)
139. 追女三十六房(1982)*
140. 红粉煞星(1976)*
141. 纯 爱(1978)
142. 马永贞(1972)*
143. 我爱神仙遮(1984)
144. 年轻人(1972)*
145. 陈梦吉计破脂粉阵(1975)
146. 五 毒(1978)
147. 南少林与北少林(1978)
148. 长发姑娘(1975)*
149. 丹麦娇娃(1973)*
150. 千娇百媚(1961)
151. 太极拳(1974)
152. 绝不低头(1977)*
152. 降头(1975)
153. 杀机(1970)
154. 风月奇谭(1972)*
155. 新不了情(1970)
156. 多情剑客无情剑(1977)*
157. 少林五祖(1974)*
158. 王昭君(1959)
159. 武林圣火令(1983)
160. 喷火美人鱼(1970
161. 玫瑰我爱你(1966)
162. 玉女嬉春(1971)
163. 掌门人(1983)
164. 七面人(1975) *
165. 七仙女(1963)
166. 新飞狐外传(1984)
167. 爱奴新传(1984)
168. 唐人街小子(1977)
169. 小楼残梦(1979)
170. 菁菁(1967)
171. 洪熙官(1977)
172. 邪完再邪(1982) *
173. 玉女亲情(1970)
174. 欲海情魔(1966)
175. 落花时节(1967)
176. 五郎八卦棍(1984)
177. 邪斗邪(1980)*
178. 叛逆(1973)*
179. 朱门怨(1974)
180. 后生(1975)*
181. 疯猴(1979)*
182. 兰姨(1966)
183. 血滴子(1975)
184. 声色犬马(1974)*
185. 香港73(1974)
186. 血芙蓉(1977)*
187. 长辈(1981)*
188. 遗产五亿圆(1970)
189. 狂恋诗(1968)
190. 捉奸趣事(1975)*
191. 邪(1980)*
192. 老夫子(1976
193. 血洒天牢(1971)
194. 奸人鬼(1984)
195. 红楼梦(1961)
196. 鬼新娘(1971)
197. 清宫大刺杀(1977)*
198. 螳螂(1978)*
199. 老夫子奇趣录(1978)
200. 怪人怪事(1974)*
201. 神剑震江湖(1967)
202. 那个不多情(1970)
203. 陆阿采与黄飞鸿(1976)
204. 应召名册(1977)*
205. 春火(1969)
206. 贼王之王(1982)*
207. 女子公寓(1970)
208. 黑鹰(1967)
209. 金燕子(1968)*
210. 红辣椒(1968)
211. 早熟(1974)
212. 拈花惹草(1976)*
213. 毒龙潭(1969)
214. 千面大盗(1968)
215. 骗财骗色(1976)
216. 西厢记(1964)*
217. 独臂刀(1967)*
218. 独臂刀王(1969)*
219. 新独臂刀(1971)*
220. 大盗歌王(1969)
221. 金手指(1980)
222. 陆小凤传奇之一绣花大盗(1978)
223. 唐朝豪放女(1984)*
224. 鬼眼(1974)
225. 陆小凤之决战前后(1981)
226. 碧海青天夜夜心(1968)
227. 香港式偷情(1973)
228. 鬼屋丽人(1970)
229. 船(1967)
230. 少林传人(1983)*
231. 神打(1975)*
232. 铁观音(1966)
233. 弟子也疯狂(1985)*
234. 双侠(1971)*
235. 浣花洗剑(1982)*
236. 宝莲灯(1963)
237. 龙虎斗(1970)*
238. 窥情(1984)*
239. 新啼笑因缘(1975)
240. 寒烟翠(1967)
241. 燕娘(1969)
242. 残缺(1978)*
243. 十八般武艺(1982)
244.无翼蝙蝠(1980)*
245. 鳄鱼河(1964)
246. 龙门金剑(1969)
247. 铁观音勇破爆炸党(1968)
248. 射雕英雄传(1977)*
249. 花木兰(1963)*
250. 虎胆(1969)
251. 方世玉与胡惠干(1976)*
252. 射雕英雄传续集(1978)*
253. 吉祥赌坊(1972)
254. 南北少林(1986)
255. 阴阳刀(1968)
256. 飞燕金刀(1969)
257. 射雕英雄传三集(1981)*
258. 豪侠传(1969)
259. 武馆(1981)*
260. 神刀(1968)
261. 碧血剑(1981)
262. 双喜临门(1970)
263. 妖魂(1984)
264. 钟馗娘子(1971)
265. 大侠沉胜衣(1983)
266. 白蛇传(1962)
267. 天下第一拳(1972)
268. 潘金莲(1963)
269. 大刺客(1968)
270. 女侠黑蝴蝶(1968)
271. 千面魔女(1968)
272. 吸毒者(1974)*
273. 亡命徒(1972)
274. 流氓千王(1981)
275. 鹰王(1971)*
276. 小煞星(1970)*
277. 天龙八部(1977)
278. 同居(1975)
279. 断魂谷(1968)
280. 金玉良缘红楼梦(1977)*
281. 港澳传奇(1974)
282. 求爱敢死队(1988)
283. 连琐(1966)
284. 儒侠(1967)
285. 春暖花开(1967)
286. 大侠复仇记(1967)
287. 特警零零九(1967)
288. 追魂镖(1968)
289. 再见七日情(1985)
290. 催命符(1967)
291. 鹿鼎记(1983)*
292. 夺魂铃(1968)*
293. 八国联军(1975)
294. 中华丈夫(1978)*
295. 阿牛入城记(1974)
296. 日劫(1983)*
御猫三戏锦毛鼠(1982) - 郑少秋/傅声 - 刘家良作品*
非法移民(1985) - 荆永卓/吴福星 -张婉婷作品
打蛇(1980) - 詹森/周坚平- 牟敦芾作品
阿牛出狱记(1974) - 野峰/王沙 - 罗马作品
武松(1982) - 狄龙/汪萍 - 李翰祥作品*
连城诀(1980) - 岳华/白彪 - 牟敦芾作品
朋友(1973) - 姜大卫/傅声 - 张彻作品*
铁手无情(1969) - 罗烈/李菁/姜大卫 - 张彻作品*
太阴指(1971) - 凌波/金汉 - 鲍学礼作品
的士大佬(1975) - 姜大卫/林珍奇 - 鲍学礼作品*
洪文定三破白莲教(1980) - 刘家辉/罗烈 - 罗烈作品*
倚天屠龙记(1978)- 尔冬升/余安安 -楚原作品*
倚天屠龙记大结局(1978)- 尔冬升/余安安 -楚原作品*
少奶奶的丝袜(1972) - 井莉/田青 - 桂治洪作品
夜生活的女人(1973) - 恬妮/金汉
小云雀(1964) - 顾媚/陈厚 - 薛群作品
后门(1959) - 胡蝶/王引 - 李翰祥作品
双镯(1991) - 刘小慧/陈德蓉/郭晋安 - 黄玉珊作品
裸血(1969) - 凌波/高远 - 罗臻作品
冷血十三鹰(1978) - 狄龙/傅声 - 孙仲作品*
死角(1969) - 姜大卫/狄龙/李菁 - 张彻作品
观世音(1967) - 李丽华/金胜镐 - 申相玉作品
玉面飞狐(1968)- 何莉莉/张翼 - 徐增宏作品
风流断剑小小刀(1979) - 狄龙/傅声 - 孙仲作品
血符门(1971) - 凌波/施思 - 黄枫作品
男与女(1983) - 钟楚红/万梓良 - 蔡继光作品
海军突击队(1977) - 姜大卫/傅声 - 张彻/午马作品
多咀街(1974) - 邵氏及TVB群星 - 王风作品
替枪老豆(1985) - 夏文汐/万梓良 - 楚原作品
沙胆英(1976) - 陈萍/王钟 - 孙仲作品
红楼春梦(1977) - 余莎莉/刘雅英 - 邵氏编导组作品
师兄撞鬼(1990) - 周星驰/冯淬帆/董骠 - 梁家树作品
烂头何(1979) - 刘家辉/汪禹 - 刘家良作品
魔剑侠情(1981)- 狄龙/傅声 -楚原作品
清宫启示录(1983)- 莫少聪/刘永 -鲁俊谷作品
七侠五义(1967)- 乔庄/井莉 -徐增宏作品
神雕侠侣(1982)- 傅声/黄淑仪 -张彻作品
出笼马骝(1979) - 程小东/谷峰 - 罗马作品
鬼画符(1982)- 傅声/李丽丽 -刘家荣作品
龙虎少爷(1981)- 刘家辉/傅声 -刘家荣作品
靓足100分(1990) - 林俊贤/李嘉欣/邓碧云 - 王晶作品
李小龙与我(1976) - 李修贤/丁佩 - 罗马作品
盗兵符(1973) - 宗华/夏凡 - 申江作品
雪儿(1984) - 钟楚红/梁家辉 - 谭家明作品
飞狐外传(1980)- 钱小豪/郭追 -张彻作品
绝代双骄(1979)- 傅声/伍卫国 -楚原作品
鬼马飞人(1985) - 钟镇涛/钟楚红 - 王晶作品
济公(1993) - 周星驰/张曼玉 - 杜琪峰作品
笑傲江湖(1978) - 汪禹/陈惠敏 - 孙仲作品
桃色经纪(1973) - 宗华/贝蒂 - 孙仲作品
阎惜姣(1962)- 李丽华/严俊 - 严俊作品
梁上君子(1983) - 钱小豪/董骠 - 徐虾作品
小子有种(1982) - 傅声/谷峰 - 孙仲作品
侠客行(1982)- 文雪儿/郭追 -张彻作品
江湖行(1973)- 何莉莉/李修贤 -张曾泽作品
情侠追风剑(1980)- 汪禹/妞妞 -何梦华作品
乾隆下江南(1977) - 刘永/汪禹 - 李翰祥作品
城寨出来者(1982) - 钱小豪/高飞 - 蓝乃才作品
决杀令(1977) - 姜大卫/陈惠敏 - 孙仲作品
鱼美人(1962)- 凌波/李菁 - 高立作品
踩线(1981) - 伊雷/李赛凤 - 王钟作品
八十二家房客(1982) - 惠英红/陈百祥 - 李沛权作品
q乾隆皇奇遇记(1976) - 刘永/汪禹 - 王风作品
江湖子弟(1976) - 刘永/胡锦 - 华山作品
玉面侠(1971)- 何莉莉/高远 -严俊作品
马哥波罗(1975)- 傅声/戚冠军 -张彻作品
恶客(1972) - 姜大卫/狄龙 - 张彻作品
摩登仙履奇缘(1985) - 张曼玉/陈百祥 - 王晶作品
大决斗(1971) - 姜大卫/狄龙 - 张彻作品
八万罪人(1979) - 刘永/芬妮 - 程刚作品
情人石(1964) - 郑佩佩/陈厚 - 潘垒作品
故都春梦(1964) - 李丽华/凌波 - 岳枫/陶秦/严俊作品
摩登土佬(1980) - 林子祥/井莉 - 陈家荪作品
三闯少林(1983) - 尔冬升/刘玉璞 - 唐佳作品
电单车(1974) - 狄龙/程可为 - 狄龙作品
飞刀手(1969) - 郑佩佩/罗烈 - 张彻作品
错点鸳鸯(1985) - 尔冬升/王小凤 - 陆剑明作品
南北妈打(1988) - 邓碧云/沉殿霞 - 梁家树作品
撞邪先生(1988) - 钟镇涛/郑裕玲 - 王晶作品
游侠儿(1970) - 姜大卫/李丽丽 - 张彻作品
八道楼子(1976) - 姜大卫/狄龙 - 张彻作品
天蚕变(1983) - 徐少强/万梓良 - 鲁俊谷作品
乾隆皇君臣斗智(1982) - 刘永/惠英红 - 李翰祥作品
红孩儿(1975) - 丁华宠/胡锦 - 张彻作品
布衣神相(1984) - 徐少强/万梓良 - 鲁俊谷作品
魔殿屠龙(1984) - 尔冬升/钟楚红 - 楚原作品
丑闻(1974) - 许冠文/恬妮 - 李翰祥作品
舞衣(1974) - 何莉莉/井莉 - 楚原作品
明日之歌(1967) - 凌波/乔庄 - 陶秦作品
广东十虎与后五虎(1979) - 狄龙/傅声 - 张彻作品
艳阳天(1967) - 郑佩佩/陈厚 - 薛群作品
六指琴魔(1983) - 惠英红/钱小豪 - 龙逸升作品
杨贵妃(1962) - 李丽华/严俊 - 李翰祥作品
江湖汉子(1976) - 姜大卫/傅声 - 张彻作品
没有老公的日子(1995) - 袁咏仪/叶德娴 - 陈勋奇作品
十四女英豪(1972) - 何莉莉/凌波/李菁 - 程刚作品
洪拳与咏春(1974) - 傅声/袁小田 - 张彻作品
金臂童(1979) - 郭追/韦白 - 张彻作品
孔雀王朝(1979) - 姜大卫/井莉 - 楚原作品
仇连环(1972) - 陈观泰/井莉 - 张彻作品
洪拳小子(1975) - 傅声/戚冠军 - 张彻作品
青蛙王子(1984) - 钟镇涛/钟楚红 - 王晶作品
我爱罗兰度(1984) - 陈百祥/夏文汐 - 王晶作品
女人心(1985) - 周润发/钟楚红 - 关锦鹏作品
人蛇鼠(1977) - 宗华/丹娜 - 孙仲作品
碟仙(1980) - 陈星/刘慧玲 - 楚原/牟敦芾作品
勾魂降头(1976) - 狄龙/罗烈 -何梦华作品
艳女还魂(1974) - 李菁/林伟图 - 申相玉作品
貂蝉(1958) - 林黛/赵雷 - 李翰祥作品
荡女奇行(1973) - 李菁/宗华 - 吕奇作品
蛇王子(1976) - 狄龙/林珍奇 - 罗臻作品
欲魔(1974) - 陈萍/王侠 - 何梦华作品
辛亥双十(1981) - 狄龙/尔冬升 - 丁善玺作品
尸妖(1981) - 王戎/恬妮 - 桂治洪作品
猎魔者(1982) - 狄龙/汪禹 - 王晶作品
南斗官三斗北少爷(1984) - 傅声/张展鹏 - 王晶/傅声作品
万人斩(1980) - 陈观泰/尤翠玲 - 桂治洪作品
红粉动江湖(1981) - 米雪/陈观泰 - 鲁俊谷作品
法中情(1988) - 郑裕玲/万梓良 - 黄泰来作品
今夜星光灿烂(1988) - 林青霞/林子祥 - 许鞍华作品
神勇双妹唛(1989) - 张曼玉/郑裕玲 - 王晶作品
爱的世界(1990) - 刘松仁/黄坤玄 - 杜琪峰作品
癫凤狂龙(1984) - 陈百祥/惠英红/冯淬帆 - 蓝乃才作品
天使出更(1985) - 张坚庭/陈友/林建明 - 陈友作品
赤脚小子(1993) - 郭富城/张曼玉 - 杜琪峰作品
我为你狂(1984) - 蒋丽萍/艾迪 - 金炳兴作品
七小福(1988) - 洪金宝/郑佩佩 - 罗启锐作品
三十处男(1984) - 张坚庭/郑文雅 - 陈友作品
无味神探(1995) - 刘青云/李若彤 - 杜琪峰作品
审死官(1992) - 周星驰/梅艳芳 - 杜琪峰作品
疯狂八三(1983) - 颜国梁/姚炜/梅艳芳 - 楚原作品
破坏之王(1994) - 周星驰/钟丽缇 - 李力持作品
回魂夜(1995) - 周星驰/莫文蔚 - 刘镇伟作品
Ⅳ 功夫片简介及详细资料
功夫片亦称 " 武打片 " 、 " 武术片 " 。中国首创的表现中华武术技艺的影片 。20世纪20年代默片时期,明星影片公司根据平江不肖生著《江湖奇侠传》改编摄制《火烧红莲寺》后,一时群起效尤,但多为神怪荒诞之作。20世纪50年代香港电影界摄制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讲究实战技击的《黄飞鸿》成功,功夫片开始扬名影坛。20世纪70年代香港影星李小龙主演以真实武功为表演手段的《精武门》《龙争虎斗》等影片后,功夫片作为一种新的样式屹立于世界影坛。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武术运动员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等影片,更风靡一时。
经典功夫片《少林寺》剧照" 功夫片 " 这一名称为世人所熟悉是上世纪70年代,因李小龙电影风靡一时,中国的 " 功夫 " 在世界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但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电影人就将深有影响的武侠小说《火烧红莲寺》改编为电影,一连拍摄了18集,甚至引领当时的风尚。武侠功夫片在香港的兴起是因为家喻户晓的一代功夫宗师黄飞鸿,这位英雄出生于清末时代,卒于军阀混战时。其肝胆侠义精神为人称道。1949年,香港导演胡鹏拍摄了第一部以广东民间传奇武林人物黄飞鸿为主人公的电影《黄飞鸿鞭风灭烛》,此后的五十年,黄飞鸿成为中国武术功夫片的第一个著名品牌,扮演过这个角色的包括多次饰演黄飞鸿的关德兴以及后来的功夫片明星成龙和李连杰。其中由胡鹏导演、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系列拍摄了近80集。在整个50年代,港台的功夫武打片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象黄飞鸿之类的民国装功夫片,一种是神怪类武侠片,后者的代表作有《如来神掌》等片。 1965年,长城公司拍摄的《云海玉弓缘》(导演:张鑫炎,主演:傅奇、陈思思)的演职员表里面第一次出现"武术指导"这个名词,该片被认为是武打片的第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武术指导正式成为武打片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功夫武侠片大导演张彻将武指定位为负责电影设计武术动作及提供专业意见,奠定了武术指导的楷模;在武术指导之中,最为人熟悉的刘家良师傅师承于一代功夫宗师黄飞鸿,他曾为邵氏执导数十部功夫经典,包括《方世玉与洪熙官》,《陆阿采与黄飞鸿》,《烂头何》,《五郎八卦棍》以及《少林36房》等。
曹达华石坚此后,武打片的黄金时期来到了。
1965年,邵氏公司的老板邵逸夫决定创新要拍摄新类型的武打功夫片,张彻和胡金铨分别在1966年拍摄了武打电影的传世之作《独臂刀》和《大醉侠》。这两部影片奠定了他们在影坛的重要地位。这二位导演风格迥异,张彻的武侠世界极尽阳刚,武打动作写实,暴力渲染直接,经常血流成河,据说他每拍一部电影用来做假血的番茄汁就要装满两大汽油筒。后被评论为有 " 暴力美学 " 称誉的吴宇森就得了张彻的真传。而胡金铨的电影偏于写意,善于营造气氛,如《侠女》、《空山灵雨》等电影中将中国传统的山水意境与武侠打斗场景糅合为一体,充溢了古典情境。李安的《卧虎藏龙》则有几分胡的美学风格。与张、胡二位导演合作过的武术指导如袁和平、刘家良、唐佳、韩英杰等人成了炙手可热的武术指导人才。另一位重要的功夫导演还有罗维,郭南宏、楚原等人。
中国武打片因李小龙在70年代引起国际影响和关注,不过第一部在海外正式做商业放映的功夫片是1971年邵氏公司出品,郑昌和导演、罗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该片曾在美国1000家主流影院同时上映,盛况空前。确实是李小龙真正使中国功夫在海外发扬光大。李小龙的一生如流星,但留下的4部半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及未完成的《死亡游戏》,看后让人精神振奋,那句"告诉你,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唤起了无数中国人的爱国良知。直至《猛龙过江》,李小龙终于使中国功夫名扬世界。李小龙的特别的身手和演技是电影的精神核心所在。
狄龙姜大卫
70 年代后期,功夫片开始走下坡路,内容陈旧、大师沉寂。一直到1978年,做过多年武术指导的袁和平为思远公司执导《蛇形刁手》,起用成龙做主角,影片情节尽管没有完全脱离老套,但是在武打设计上有所创新,在故事情节和武打中加入大量喜剧元素,开创出一个功夫片的新片种--功夫喜剧片,成龙充分发挥了他在于占元的京剧戏班里学到的京剧北派功夫,成为功夫片的新偶像。之后二人再度合作的《醉拳》更成为经典。一直在幕后的刘家良、洪金宝等人也开始正式执导影片。1981年,由张鑫炎导演,在中国大陆实地拍摄,全部起用国内专业武术运动员担任角色和武术设计的《少林寺》上映,这部影片之所以在武打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其摒弃了港台武打片里常用的吊钢丝、弹床、替身、快速剪接等特技手段,采用长镜头拍摄,不使用替身,全部是真功夫。
80年代,徐克在少林功夫片之后将 " 功夫 " 电影再次推陈出新,他在1984年拍摄的《蜀山剑侠》,聘请好莱坞的特技制作人员,营造出一个奇幻的剑仙世界,使影片大获成功。同时期,成龙、洪金宝拍摄了一系列现代题材的功夫电影,并加入很多喜剧因素,拓展了功夫片的表现方式。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古装武侠片开始重新为人们关注,胡金铨挂名,徐克、程小东联合导演的《笑傲江湖》、徐克导演的《黄飞鸿》、程小东导演的《倩女幽魂》、徐克、程小东、李会民联合导演的《新龙门客栈》成为这一时期武侠功夫片的代表作,这类影片的特点是武打设计天马行空,想像力异常丰富。香港电影在继续创造功夫片的神话。
功夫片诞生、兴盛、改变后再次进军好莱坞,影响到《黑客帝国》起用武术指导袁和平为其中人物设计一套功夫动作,又到昆廷·塔伦蒂诺,自称迷恋中国功夫,在片中加入功夫片的因素,并采用早期功夫片中的演员刘家辉当白眉大师。
而周星驰的《功夫》走的是袁和平的《蛇形刁手》、刘家良的《神打》功夫喜剧片的路子,加上周星驰本来的喜剧路子,可以说,《功夫》是既有继承,也有自我风格的新一轮功夫片。
电影中的 " 功夫 "
功夫片中的 " 功夫 " ,真真假假,像《少林寺》那样全盘亮真功夫的电影还是少有,一般是特效(从最普通的钢丝到电影特技)加上真的拳脚功夫。一个有着特别身手的演员,自然是功夫电影的灵魂人物:李小龙不必说,当年在电影里自创的截拳道功夫威力无穷,流传至今,此外他腿法出众,人称 " 李三脚 " 。他三次转身踢脚,每一次转身所踢的角度都不同,那一条腿能够踢到一半然后决定该向高处或低处出击,快如闪电,对方如果不是精于腾挪闪躲的话,实在不易招架。就算两三个人围攻过来,也会被李小龙击倒。成龙、李连杰等后辈功夫片明星也绝对是硬身手,就连周星驰也因从小迷恋李小龙,练了十多年功夫。
甄子丹但中国的民间功夫确实有很多派别,如黄飞鸿的南派真功夫、太极、螳螂等等。中国人拍的功夫片,优势在通透中国历史,可以将中国功夫的师承流派演变都拍出来,而好莱坞的中国功夫则有点不分门派,空有概念。《功夫》虽然大量使用电脑特技这一题外 " 功夫 " ,但确也有许多真功夫存在。
张彻的功夫片注重拳拳到肉的写实功夫,李小龙的功夫也是真架势。而到了胡金铨那里,他的武打场面着重动作美学,一招一式打得不快,像舞蹈一样,每一个姿势均有美感。李安的《卧虎藏龙》最有胡氏武侠片的影子,尤其多场武打戏都重形轻实,动作美学继承胡氏电影的特色。
而徐克的武侠功夫片则更为注重场景化的表现。到了周星驰的《功夫》,表面看有着狮吼功、蛤蟆功这样的桥段来搞笑,但其中确实包含了很多真功夫,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谭腿、洪家拳的几大传人高手隐居在猪笼城寨里,这几种功夫倒是真有史书记载和民间传承, " 五郎八卦棍 " 来自邵氏老武打剧导演刘家良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五郎八卦棍》,因为刘家良本就出身于洪拳正宗。早点店老板是由武侠大导张彻的御用演员董志华来扮演,他是学京剧武生出身的,耍起那套棍法来灵动飘逸,豪气万丈,一招一式都内劲十足。 " 五郎八卦棍 " 是杨家将的枪法演变而来,所以早点店老板战琴魔兄弟会抖出那么多枪来。释行宇、赵志凌、董志华三人分别以少林武僧、洪拳大师、京剧武生的身份,在片中饰演搬运工、裁缝师和擀面杖。三人表现都相当出色,释行宇的功夫落在 " 实 " 字上,赵的功夫得一 " 劲 " 字,董得一 " 巧 " 字。在动作上,周星驰的构想是,涵盖中国功夫的发展史:一开始是硬桥硬马的真功夫,以三位打家为代表,接下导入神怪武侠的风格,表现为琴魔双煞的幻影攻击,最后的大决战,使用大量的钢丝和CG,完全的天马行空。
有了这许多真功夫垫底,难怪国际著名媒体《Screen》杂志这么评价《功夫》: " 终结一切武侠片的武侠片,《功夫》让《杀死比尔》看上去像一次操场混战。 "
中国导演何平曾称 " 功夫片是华人对世界电影的最大贡献 " ,当好莱坞以摧枯拉朽之势几十年如一日地统治世界电影文化时,不少外媒指出中国功夫片是少数能与之抗衡的。的确,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主流文化里出现了中国功夫:《碟中谍2》里吴宇森让汤姆·克鲁斯打出地道的中国拳脚,《黑客帝国》中基努·里维斯在袁和平指导下苦练铁板桥。更不用说昆丁·塔伦蒂诺这个疯狂的功夫迷,居然能将一些香港经典功夫片里的分镜头脚本背下来!而在最能体现美国价值观和精神体系的《星球大战》系列中,核心理论"原力the Force"就脱胎于中国功夫里的 " 气 " 。2008年推出的《功夫熊猫》,更是中国功夫与好莱坞文化的完美结合。
功夫片带来的热潮,也让一些人感到担忧。当《卧虎藏龙》风靡北美时,《今日美国》曾表示: " 亚洲和中国文化的日益抬头,东西方同化和结合的力道也将会越来越强……可否认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入侵? "
担忧的人群里也有中国人自己。中国人不是每个都肌肉发达、好勇斗狠,也不是每个都能飞檐走壁、摘叶飞花,除了现实里并不存在、美化到神化的功夫,还有什么别的文化可以输出?
功夫片的全球经济、地缘政治意义还是交由那些政客和评论家去费神。当《时代》周刊将李小龙评选为 "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人 " 时,人们其实无需怀疑这背后的真诚。因为在对功夫片崇敬的背后,是对每个人内心童心的回归和呵护,这份童心可以是迪斯尼、罗宾汉,也可以是蝙蝠侠-本质上,功夫与它们一样:挣脱束缚、突破极限,是具象的真善美,是可视的梦幻与信念。
" 谁是在美国最著名的中国人? " 在一次由200万美国人参与的调查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功夫明星李小龙、成龙,孔子排在第四。正如Paul Foster所指出: " 孔子的儒家精神给外国人感觉,中国是严肃而充满道德感的;新兴的功夫电影展示的则是中国动感、快速以及纪律性的一面。中国不再是对西方柔顺、谦恭的角色,而是具备优越感、有强国意识的多民族大国,可以在国际社会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
说到中国功夫片,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李小龙。可以说,李小龙开创了功夫片并将它带向世界。
李小龙的电影事业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达到了最 *** 。1972年,李小龙主演了电影《精武门》,在片中饰演霍元甲弟子陈真。他在追查中得知师父是被日本人毒害致死,随后大闹日本武馆,以迷踪拳和双节棍打败日本人。其中,砸烂 "狗与华人不得入内"('东亚病夫')牌匾的桥段令人印象深刻。
李小龙在功夫片动作李小龙在影片中首次使用双节棍,并且所有动作戏都是亲自上阵。《精武门》的票房收入超过400万,成为当年卖座港产片的亚军。而《精武门》只是李小龙担任主演的第二部电影。
1973年,李小龙与美国华纳公司合作拍摄了《龙争虎斗》。这是李小龙在好莱坞电影中第一次担任主角。片中李小龙扮演一个少林寺武功高手,只身闯入荒岛去收服一名少林叛徒。《龙争虎斗》投资80多万美元,在好莱坞属于"C级制作"。却在七十年代的美国引发了功夫热潮。片中李小龙身穿黄色运动服的形象成为经典并被其他西方电影所效仿。不过李小龙本人没能看到电影上映,他在公映前就已去世。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李小龙在大学时代主修的是哲学。而在他的 遗作《死亡游戏》中,他注入了许多自己对於哲学的思考。《死亡游戏》的最初灵感来自佛教典故"七级浮屠",讲述一位绝顶高手,为了夺取传说中的稀世珍宝而独闯七层宝塔,经过激战后到达塔顶,岂枓藏宝匣内只有一张纸,上面写着:"生命是一段等待死亡的历程"。1973年7月20日,32岁的李小龙猝死于香港。就像是影片中的绝世高手,战胜了所有敌人,却败在死亡之下。
李小龙标志李小龙曾说:"如果只是随着传统模式走,你就只能生存在传统的阴影下,了解的只是老路子,你并不了解你自己。"
近代中国功夫片(会功夫)比较著名的演员有: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甄子菁、姜大卫、吴彦祖、吴京、张晋、于荣光、刘家辉、熊欣欣、安志杰、伍允龙、吴樾、赵文卓、郑佩佩、杨紫琼、洪金宝、樊少皇、林正英、梁小龙、于承惠、六小龄童、邹兆龙、元华、元彪、元秋、狄龙、傅声、郭追、吕小龙、黄家达、徐少强、计春华、杜玉明、周比利、王羽、陈惠敏、许冠杰、黄日华、释小龙、陈国坤、释行宇、陈之辉、李奇龙、叶剑卫、谢苗、曹骏、潘元甲、许明虎、李炳渊、王文杰、孟彦森、黄子韬、杨俊毅、张蓝心、周小飞、苗帅峰、王振威、郝汉、王小龙、徐永清、徐鹏军、刘峰超、袁晓超、刘泳辰、寇占文、沙宝龙、姚杰元、孙浩然、王飞鸿、释小虎、释小松、孙梓坚、黄习恒、张壮、何思融、王智、蒋璐霞、陈佳佳、飞儿、张梦斯、张宝雯、谷文泽、刘家良、徐向东、钱小豪、钱嘉乐等等。
Ⅵ 香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10部电影是
《白金龙》导演:汤晓丹1933
香港第一部粤语有声电影,邵氏的前身“天一”电影公司出品,由著名的粤剧二位“伶王”之一的薛觉先演出(另一位是马师曾)。没有《白金龙》,就没有今天的邵氏电影公司。当年《白金龙》打破广东、东南亚、欧美唐人街所有的票房记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初到星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正是凭着《白金龙》,开创了邵氏在星马的娱乐王国基业。也正是《白金龙》,开创了粤语片的潮流。上世纪50、60年代,香港制作了近3000部粤语片,形成了香港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独臂刀》导演:张彻1967
《独臂刀》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过百万的影片,张彻凭此片成为“百万导演”,王羽开始成为香港电影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功夫小生,而邵氏电影公司的“武侠世纪”也从此片正式开始。《独臂刀》影响了香港电影的形态和历史。之前,香港的电影仍旧停留在老上海电影的文化形态下,多拍摄以家庭妇女为观众的苦情剧,武侠片中的英雄也多半是女飞侠,男性则是需要保护的文弱书生。《独臂刀》之后,男性开始成为影片的主角,电影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再是娇弱的女明星,而是健壮有力的男明星。
《侠女》导演:胡金铨1972
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在戛纳电影节上夺得最高综合技术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5大电影节上获奖。胡金铨是香港电影史上的第一个“作者”导演,也是香港电影界最接近大师的一位。他一生致力于拍摄“侠”文化的武侠电影,并以《侠女》登上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最高峰。胡金铨的英年早逝,使得中国电影最早的一次文化突破无疾而终。
《蝶变》导演:徐克1979
70年代末,邵氏大制片厂制度对香港电影界的影响逐渐开始弱化,电影的文化形态也开始以多元化的形态出现。在这段时期,香港电影界出现了一次惊人的艺术运动“香港电影新浪潮”,徐克的《蝶变》正是这一运动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蝶变》直接导致了香港电影以后的两个发展方向:一是艺术电影的出现;二是特技的迅猛发展,80年代以后香港电影特技的发展几乎都与徐克有关。
《最佳拍挡》导演:徐克 1982
自1982年开始,香港电影票房连续3年第一名的都是《最佳拍挡》及其续集,而黄百鸣、麦嘉、石天的“新艺城 ”公司也统领了80年代整个时期的电影。《最佳拍挡》开创了香港电影大片(blockbuster)的先河。开拍之初,许冠杰的200万片酬已经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而该片的拍摄方式也是完全模仿好来坞,在片中大量出现多辆汽车连续碰撞、最新007式先进武器等噱头,弱化故事情节、强化视觉场面。《最佳拍挡》对好莱坞电影制作方式的吸收,是香港本土电影国际化的最初尝试。
《A计划》导演:成龙 1984
香港近20年最伟大的电影演员是谁?成龙。这是香港各界都比较认可的一个答案。成龙以自己的功夫喜剧成为李小龙之后最具世界影响力的香港演员。早期京剧剧班的训练,使成龙娴熟地掌握了以模仿的方式塑造最具亮点的动作造型。这种表演方式成为了他的招牌,他的这种表演在世界影坛上也是独此一家。《A计划》正是早期成龙电影最具特色的一部,例如他从钟楼上坠落的镜头,一镜直落,不加任何剪辑手段。之后《A计划》风格的电影每年必有一部,成龙电影也由此成为香港电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英雄本色》导演:吴宇森 1986
当冷兵器换成热兵器,张彻电影就变成了吴宇森电影。吴宇森曾经是张彻的“文胆”,做过张彻的副导演,是典型的制片厂出身的工徒导演。他把张彻电影的特点传承下来,把刀剑片改变成了枪战片。《英雄本色》把枪战的方式发扬光大,代表了香港电影枪战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枪战片的最高成就。
《阿飞正传》导演:王家卫 1991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轰动的电影莫过于王家卫的《阿飞正传》了,虽然票房成绩一般,但王家卫独特的电影风格在本片中凸显无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国际性电影大师的出现。
《阿飞正传》是一部对香港身份进行反思的本土电影。《阿飞正传》的影像、叙事方式都是原创的,堪称香港电影艺术的奇葩。结尾中梁朝伟的一段“独角戏”,至今被奉为经典。
《甜蜜蜜》导演:陈可辛 1996
1997回归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选择,在这个历史时刻来临前的一年,陈可辛的《甜蜜蜜》横空出世,在艺术和商业两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文艺片一直是香港电影的一种类型,早期就有李晨风、秦剑等著名前辈,而70年代后因为武侠功夫片的盛行,艺术电影始终难以成为主流。《甜蜜蜜》是对早期文艺片的回归,它以腻而真实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历史的进程。
喜剧之王》导演:李力持 1999
自1993年香港电影业进入萧条以来,香港电影中能够具有票房保证的演员越来越少,周星驰是其中的一个。香港的喜剧演员,早期有梁醒波、新马仔、许冠文而周星驰是近10年来最杰出的喜剧演员。《喜剧之王》中有着对香港早期电影的大量引用。尹天仇、杜鹃儿是60年代著名粤语武侠片《武林圣火令》中的人物,老少咸知;《演员基本修养》是早期长城、中联等电影公司的训练班手册。这种引用掌故的喜剧电影成为周星驰电影发展的轨迹,新片《功夫》中再次对火云邪神、九龙寨引用,并取得了迄今为止合拍片的最高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