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漫漫寻家路》愿你找到回家的路
之前突然看到唐宁的微博推荐了这部电影,所以找来看一下。
主演戴夫·帕特尔我当时觉得特别熟悉,找他的资料才发现原来他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那个主演男孩,还有,他的女朋友也是那个女主角,因戏生情。不过长了胡子的戴夫完全跟《贫》里面的那个毛头小伙子是两个人啊,帅气!90后男孩,出生于英国伦敦,印度裔英国影视演员。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来自萨罗·布莱尔利这位作家的亲生经历,书名是《漫漫寻家路》,也就是萨罗就是影片中那个小男孩的原型。
电影开始,景色令人陶醉。萨罗小时候小男孩扮演的太真实,太美好,太让人心碎,我对小孩子就是没有抵抗力啊!
故事发生在1986年的印度肯德瓦
萨罗喜欢跟在哥哥古度的后面,爬火车去偷煤,然后再卖,得两袋牛奶,跑回家拿给妈妈。在市集,萨罗看到了甜圈跟哥哥说想吃,可惜没钱买,哥哥说总有一天我会给你买的,这个甜圈也是后面萨罗想要回家找妈妈和哥哥的一个铺垫。
妈妈虽然质疑牛奶的来源,可是在那样一种条件下只怕是有吃的就已经让这个贫困不堪的家庭得到了莫大的安慰,谁还会管这是什么来的呢。
不知道哥哥是不是因为弟弟的一句话说要买下整个甜甜圈店的烂漫的愿望想要下定决心晚上出去上夜班赚钱。
弟弟很想跟着哥哥去,而且扛起很重的自行车向他证明自己很厉害!哥哥最终还是带着弟弟去了,萨罗还是太小了,才5岁,到站了说想睡觉,于是哥哥把他放在车站的条椅上面睡觉承诺说回来接他,分别时兄弟俩说着最幸福的愿望,给我带2000个甜甜圈回来。殊不知,这一分别就是永别了。
萨罗醒来车站一个人也没有,也看不到哥哥的人,找到一辆此时根本不载人的火车上面,在他睡觉的时候,火车已经不知道开了多少里,门打不开,喊救命,喊哥哥,没有用。眼泪婆娑,小小的孩子肯定第一次体会到绝望。“妈妈我好爱你”“古度我好想你”,喃喃自语。
火车肯定是行进了几天几夜,来到了肯德瓦以东一千六百公里以外的加尔各答,下车后也没有人听得懂他说的话,因为当地人说的是孟加拉语,因为语言发音的问题,他只记得自己的家叫加尼斯特雷。大家对这个想回家的小男孩都持愤怒的态度,也没有人帮忙,这在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太可能了吧。
在火车站过道里,碰到了一个同是乞讨的小男孩愿意把一个纸盒子的铺盖给他,已经是莫大的安慰,晚上碰到了抓小孩的大人,还好很机灵的小萨罗逃过一劫。
这样的事情,警察虽然看见了却是不管不问的。足以见这个国家对丢失小孩是多么的冷漠和司空见惯。
小萨罗凭着自己的极大的生存能力,找吃的找睡的处所,还差点被一个看起来很善意的妇女卖掉,还好幸运的逃掉了。
在无数个居无定所的夜晚,想念妈妈的“好孩子”的呼唤。在以乞讨为生的日子里,找到了一把金灿灿的勺子,学着咖啡店里顾客的样子喝着咖啡,被这个好心人带到警察局给立了案登了报,带到一个类似救助中心的地方,有一天,为国外夫妇牵线搭桥的领养机构的一位妇女来找萨罗告知被一家澳大利亚的夫妇领养了。
还教他餐桌礼仪和文化,幸福的日子来临了!
1987年,萨罗来到了澳大利亚的霍巴特。进入了一个有自己原先住的房子一样大的游戏房的家庭。冰箱,电视,面包,面朝大海的房子一切的一切萨罗原先从来没办法经历的,多么让人神往的将来的生活。晚上萨罗的新妈妈苏面对语言不通的孩子说:“HI, so you have come a long
way, were you? little one, i am sure that’s has been not easy. One day you will
tell me all about it, you will tell me everything. Who you are, everything. I
will always listen, always”听一这样的话的时候,很动容。国外的父母在跟小孩子沟通的时候,总是让人很神往,“我会一直听你讲,我永远都会在这里”,我希望做那个永远聆听小孩故事和想法的妈妈。
爸爸妈妈带他去航海,打棒球,一年多的时间里萨罗渐渐融入了新的家庭生活,后来,妈妈苏又领养了另外一个小男孩,约翰,这个小男孩有点狂躁症的感觉,经常打自己,妈妈看到这一幕哭了,她的眼泪里面融合了的深意,我想会在后面妈妈说的那些话里面让大家知道。
白驹过隙,萨罗来到澳大利亚已经20年了。他上了大学,去墨尔本,读酒店管理。在跟父母的聚会上面,妈妈说“Our beautiful boy, may thisbring you all that you could wish for, from the moment you came into our lives,you were all that we have hoped for, more than we hoped for, you really embracedevery opportunity, we are very proud and very excited with this next chapter inyour life.”
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哥哥没有来,服务生想要撤走四人座的那个空位置,妈妈说我想要keep it,感觉他会在这的意思吧。可见那个约翰给这个家庭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带来的多少让人伤心的故事。
在大学他碰到了自己爱的女孩露西,(还以为鲁妮·玛拉年纪很大了,因为她就是影后级别的人物了,看了她的年纪也才85年的。演绎青春无敌的小姑娘确实毫不费力啊!)
在一场和朋友的聚会里面,萨罗在冰箱里面找到了让他魂牵梦绕的甜甜圈,朋友们的建议通过车速和时间找到他在到底走了多久,让他有意识的想开始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跟妈妈分享芒果这样的经历在他的脑海里面开始不断涌现。就像一根永久的刺扎在自己心上。
他想象亲生哥哥回来找他,回来发现他不在椅子上,可能会让他哥哥25年都背负这样的负罪心理,妈妈也会怪罪他哥哥。更重要的是他太思念自己的亲人了,在各种场景中,他都能看到自己母亲和哥哥,这一切的一切让深陷崩溃边缘,也使他迫不及待的回去找到自己的家人。
但是萨罗是多么深爱他的养母,以至于在将女朋友带回家的餐桌上,他不愿让露西告诉苏他正在找亲生母亲这件事情。为了维护母亲,也不惜与同是领养的哥哥发生争吵。
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啊,孩子的不省心让父母总是一直牵肠挂肚,养母苏因此生了病,萨罗对他母亲感到抱歉,说遗憾他们没有自己的孩子,有的他们俩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是他们自己能生孩子,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多麻烦,这时候母亲苏的一翻话让我对这些收养国外那些落后地方,甚至有缺陷小孩的那些父母肃然起敬。她说她可以有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选择不生,她跟养父都觉得这个世界人已经够多了,生个孩子,不一定就会让一切更美好,但是收养一个受苦的孩子,给你一下立足的机会,那可能会不一样,that’s something.
我曾经在南京东路上面见过一对国外的夫妇带一个带着有着兔唇的孩子在买东西,当时我就想,为什么,为什么他们领养孩子的时候不领养一个健全的孩子?我想在苏这里我找到了答案。
故事最好迎来了一个好的结局,萨罗找到了自己的家乡,也和自己母亲团聚了,可惜的是哥哥已经不在了,原来他是在那一天离开他不久就被迎面而来的火车撞死了。
母亲在这些年都没有搬过家,他觉得孩子总有一天会找回家。
⑵ 影评︱《雄狮》哪怕千山万水,也要回家看妈妈
寻亲节目中,总会看到走失的孩子与亲人团聚抱头痛哭的画面,那样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湿了眼眶。
电影《雄狮》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寻亲的故事。一个走失25年的孩子,凭着记忆与感觉,找回了自己的家。
(一)
这样的寻亲故事,发生在国内,能找到就堪称奇迹。如果,是跨国度来寻找,还能找到,简直就是传奇了。
可贵的是,这样的传奇是真的。
这部电影《雄狮》,是由澳洲作家萨鲁*布莱尔利的传记改编。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曾经感动过千千万万的读者。
那么,这个萨鲁*布莱尔利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呢?
这,还要从他的童年,从那个柔弱五岁的小男孩说起。
电影就从萨罗的童年开始讲起。故事的播放时间是118分钟。故事发生时间是1986年。电影上映时间是2017年6月22日。那个时候,我们的主人公萨罗(电影中的人名),刚刚五岁。是一个有着棕色皮肤,黑色卷发,一双大眼睛的小可爱。
一个五岁的孩子,一般还都在父母怀里撒娇呢。可,这个穷人家的孩子早熟的要命,已经开始和他的哥哥古杜在奔跑的火车上偷煤块了。用偷来的煤块换两小袋牛奶,给家里人喝。
萨罗似乎没有父亲,电影中就没有交代。家里,似乎只有他们三个孩子,还有一个更小的妹妹。他的妈妈不识字,没有文化,干的是苦力,搬石头。
他们住在印度一个小村庄的小房子里,那里有树,有水,有铁轨。生活缺乏色彩,整个画面几乎是灰色的。贫穷。肮脏。好在,家里是有爱的。妈妈与哥哥,非常爱萨罗。
如果,生活一直这样继续,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萨罗将来长大了,不出意外,肯定和哥哥一样干苦力。
可,命运女神,有时,也会搞恶作剧,让你坐上火车离开家乡8900公里。
一天晚上,哥哥古杜去火车站干活赚钱。小萨罗非得缠着要去。哥哥无奈,就带上了。结果,到车站哥哥要干活呢,萨罗瞌睡的不行。于是,哥哥就让萨罗躺在车站的脏兮兮的木椅子上,自己去干活了。临走,还叮嘱,不要乱跑,就待在那儿。回来了,给他买糖耳朵吃(一种印度小吃,油炸的,和咱国家油炸麻花有点相似,有的地方也有叫糖耳朵的)。
一觉醒来的萨罗,已是深夜。一个人走在空无一人的站台。也找不到哥哥。可能是害怕,他爬上了一列火车。一列就要废弃的火车。
他不知道,他这一走,就是二十五年。他不知道,这一走,要漂洋过海。他不知道,这一走,命运完全会被改写。
他也不知道,就在他爬上那列被废弃的火车的时候,他的哥哥已经被火车撞死。这样悲痛的消息,二十多年以后,他才知道。
如果,他不爬上那列火车,他也等不来他的哥哥。
然而,一个五岁的孩子,坐上了开向远方的火车。奔赴一场不可知的命运。
却让观众格外揪心。这样的情感故事,尤其是以儿童为主角的电影,情感张力极强。
这个时候,每个坐在屏幕前的观众,恐怕都被电影中的五岁小宝贝的命运,紧紧勾住了心。
在印度电影《小萝莉和猴神大叔》中,也讲了一个聋哑小女孩坐火车被丢的故事。不过,那个小女孩很快被好心人猴神送了回来。
而,在这部电影《雄狮》中,时间跨度太长,中间隔了25个春夏秋冬。
(二)
火车终于停下了。停在了印度的第三大城市加尔各答。那里也有一条宽阔的河是胡格利河,是恒河支流。小萨罗曾经在河边无目的张望。
加尔各答距离萨罗的家,已然遥远的如同天堂。可,一个五岁的孩子,哪里会知道这些?
饥寒交迫萨罗钻出火车。大声叫着哥哥,妈妈。可,熙熙攘攘的人群,冰冷的如同沙漠。并没有一个人关心这个孩子的现状。那样的叫声,真的是撕心裂肺。
在萨罗被澳洲养父母收养之前,萨罗在这个城市流浪了差不多两个月。靠捡垃圾,吃剩饭或者祭品活着。
电影通过一个五岁孩子的眼睛,带着我们观众看印度底层老百姓的生活,真的是又脏又乱又差,堪忧,堪忧。当然,那是1986年,现在,发展的应该不错了。
后来,萨罗被一个好心人送到了孤儿院。那里环境也好不到那里去,条件极差。
不过,这里待的时间不长,萨罗就被澳洲一对父母领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富裕的生活。他的养父母,至少是中产阶级,不差钱。
电影基本上分为两部分,前面主要讲童年的萨罗的家庭与丢失的过程。
后面一部分,情节跳跃性很大。镜头一闪,萨罗就长大了。
主要讲长大的萨罗受过很好的教育,有一个漂亮的善解人意的女朋友,还有一个有情绪躁动的哥哥。
虽是收养的孩子,萨罗的养父母对他非常好。
养母苏,是妮可*基德曼来饰演。这个时候的妮可*基德曼差不多五十岁了。她把一个慈和的,温柔的养母饰演的非常到位。
养父约翰*布莱尔是由澳洲知名影星大卫*文翰饰演。他参演的电影有很多,比如《斯巴达300勇士》,《范海辛》,《橙子和阳光》等。
富而有爱,用来形容这对夫妇比较合适。他们不是不能生养,只是为了这样贫困地区的孩子,有一个看世界的机会。
他们收养了两个孩子,萨罗长的好好。身体健康,性格阳光。而,他们的另一个孩子,则有心理问题,或许是原生家庭带来的。总是自己攻击自己。这样的孩子,一般非常自卑。他童年经历了怎么的悲哀,可以想象。即便,后来到养父养母家,被温柔对待,依旧走不出内心深渊。可见,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
萨罗的女朋友,是由鲁尼*玛拉饰演。她是美国人,也是著名影星。她参演的电影非常多,也多次获奖,是一位实力演员。在这部电影中,也有不俗表现。
食物是有记忆的,我们长大离开家,最思念的可能就是妈妈做的饭了。
霍马洛坎图曾经说过:
我们对小时候吃的美食都有深刻记忆……美食有着带我们回到过去的魔力。
长大的萨罗也是被偶然遇到了一盘美食或者说家乡的小吃糖耳朵唤醒。
那一个时刻,他吃着糖耳朵泪流满面。童年时的记忆,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他想起了自己的哥哥,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想起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想起了小时候自己坐火车走丢的不堪经历……
他的内心生出了一种强烈的渴望,他渴望找到家,找到妈妈。
在电影中,对于萨罗的内心挣扎的表现较多。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个美丽可人的女朋友,还有爱他的养父养母,他觉得他寻找生母的行为是背叛,是不道德的。
在这种挣扎中,还是不断的在寻找。
我们说,社会的变化,一定是技术的突飞猛进。
感谢技术,我们每个爱写作的人,不用印刷机,不用买一大摞稿纸,用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写出几十万字。
萨罗也一样,他用谷歌地图,这最方便的工具。根据小时候残存的碎片化的记忆,一点一点搜寻。
划定范围,确定搜寻半径,一寸一寸推进。据说,在原著里,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了五年时间。可,在电影中,时间是压缩的。他很快就找到了他的家乡,那片土地,那片山与水,以及童年的欢乐。
萨罗最幸运的地方,就是遇到了一对伟大的养父母。当他们得知萨罗的想法,并没有阻拦。而是,慈爱的放手,让他回家。
在印度有那么多的流浪的孩子,能有萨罗这样幸运的,太少了。或许,正是这样独特的人生经历,才造就了一位作家。
(三)
电影高潮部分,也是最催泪的部分,是离别25年之后,与老母亲重逢。
这样的情感大戏,需要备好纸巾。
其中的感慨唏嘘,其中的人生况味,其中的悲欢离合,其中的悲欣交集,真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你可自己去体会。
在片尾的字幕中,萨罗的老母亲说,她震惊的“如遭雷击”,她心中的幸福“深似海样”。
这个老母亲,在二十五年前,同时失去两个儿子。一个死亡。一个下落不明。她经受的心灵重创不言而喻。
在电影中给她的镜头很少。只是在萨罗不断闪回的记忆中出现。
不过,最后和孩子见面时,她满头银发,脸上深深的皱纹,似乎,也说明了一切。
萨罗的扮演者戴夫*帕尔特,他是印度裔英国人。参演的电影有《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孟买酒店》,《大卫*科波菲尔个人史》等。多次获奖,是冉冉升起的新星。
在这部电影中,他把萨罗处在两个家庭中间,心里的挣扎与纠结,拿捏的恰到好处。
至于电影为什么起名叫《雄狮》是因为主人公的名字,在印度的意思就是雄狮。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7.2分,相当高了。可谓,叫好又叫座。曾经获得奥斯卡六项大奖,错过,就有点遗憾了。
最后,就借用《纽约每日新闻》的评论来结尾吧:
真实的故事加上主创们无可挑剔的演技,使整部影片兼具野性与优雅。
⑶ 雄狮电影剧情介绍
《雄狮》讲述了戴夫帕特尔主演的被澳洲夫妇收养的印度男孩,在多年后凭借谷歌地球技术和脑海中留存的记忆找寻失散的家人的 故事 。雄狮电影详细剧情是什么呢?下面Sara我给大家分享雄狮电影雄狮电影剧情介绍,欢迎阅读!
雄狮电影剧情介绍
《Lion》(中文译:《雄狮》)根据畅销书《漫漫寻家路》(《A Long Way Home》)改编而成,讲述了五岁时Saroo在印度火车上不小心与家人走散,他在加尔各答的街头流浪了几个星期,之后被送进一所孤儿院,并被澳大利亚的一对夫妇收养。25年后,已经拥有了新名字、新家庭和全新人生的他,仍保赤子之心,他开始凭借隐约的记忆,通过现代科技谷歌地球去寻找过去的家。
自2016年11月影片在北美院线上映以来,《雄狮》获得如潮好评。影片所传达出来的对于自我的认知与生活的哲学探究引发人们思索,而其中弥漫纠缠的对于家的态度与情绪更是令无数观众产生共鸣。
这部被命名为《雄狮》的电影,名字虽力量感十足,叙述方式却不疾不缓,娓娓而来,波澜不惊的笔触与沉稳震撼的画面缓缓诉说家庭的圆满与破碎,爱的得到与失去。诗意的画面和白描的手法跟踪一个男孩的成长,阐释个人在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 文化 越来越多元的世界中探寻自己身份的历程。
著名导演加斯·戴维斯执导,曾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有出色表演的戴夫·帕特尔担纲主演,将成年后男主的执着与渴望演绎得入木三分,澳大利亚国宝级女演员妮可·基德曼一改往日靓丽性感形象,在片中饰演了一位大爱无私的母亲,“斯巴达勇士”大卫·文翰和“龙纹身女孩”鲁妮·玛拉均贡献不俗演技。此外,小Saroo的饰演者Sunny Pawar成为本片最大惊喜,明亮能言的“眼神杀”俘获人心无数。离家两万里,遥遥有归期。正是凭借如此真实动人的故事,再加上导演精致温情的镜头语言以及一众主创贡献的逆天演技,才使《Lion》有了向观众讲述一个好故事的基础。
雄狮电影影片评价
戴维斯在影片中毫不夸张但又不乏新意地展示了萨罗童年时经历的贫苦肮脏以及种种危险,还展示了他成年后强烈的情感冲击,讲述了一个精彩生动的故事,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得这部影片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叙事片,还是一部“很有分量”的片子。总而言之,《雄狮》是当季最好的作品之一,它建立在真实故事的基础之上,带着观众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体验了真正迷失的感觉,并且告诉了大家寻找自我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时光网评)
该片是如此的感人和真挚,没有虚伪的情感或人为操纵的痕迹。(《纽约观察者》评)
真实的故事加上主创们无可挑剔的演技,使整部影片兼具野性与优雅。(《纽约每日新闻》评)
雄狮电影精彩影评
《Lion》(译名:《雄狮》),这部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等六大重要奖项提名的电影,即将在中国引进。从他另外一个片名《漫漫回家路》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关于“回家”与“找寻”的故事。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的是一个小男孩萨罗,跟随哥哥来到火车站,不慎坐上火车来到加尔各答,流离失所一段时间后被安置在少年救助站,随后幸运的被澳大利亚一家中产阶级家庭收养,25年后,通过谷歌搜索,终于找到回家之路,与亲人团聚的故事。
其实,故事本身并没有太多离奇之处,这样的事例可能在很多国家都曾发生过。但是电影拍得很有味道,小萨罗从从小孩到成人,从迷茫到找寻,这一路的曲折艰辛被导演拍摄的细腻温暖,充满情感。这便是奥斯卡入围影片的魅力,不仅在剧作上呈现出扎实丰满的优良品质,而且在导演、表演、摄影、配乐等各个方面也颇具特色,无愧于第7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配角的殊荣,并入围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6项提名。具体而言,本片在以下五个方面值得称道:
第一,回家主题,温暖人心。
电影开场就是碧海蓝天、森林荒原的航拍镜头,然后紧接着便转场至小萨罗的初次登场,黄色蝴蝶围绕着他漫天飞舞,那个场景,既美好又纯真。而这一场景,在成年萨罗在重压之下想要放弃找寻的档口再次出现,正是这儿时的记忆让他坚定了信念,也终于找到了线索。随后在萨罗坐上飞机返回家乡的过程中,开场那一幕幕自然景象也再次出现。这不仅预示着男主角“漫漫回家路”即将圆满,也让观众直观的感受到男主角那份对于故乡的依恋——即便飞跃崇山峻岭,我漂洋过海也要来找你!
第二,真挚亲情,催人泪下。
蓝雨星城在观影过程中,经常不由自主的泪如泉涌,按捺不住心底的那份感动。比如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养母在机场迎接小萨罗,母子俩第一次见面。从机场到车上,再回到家中,一直到养母给小萨罗洗澡。妮可基德曼始终在面带微笑的看着这个小孩,那份笑容如春风、如阳光,和煦温暖,简直就是这世上最甜美的笑,让观众感受到人间的美好。真的,没有孩子的人可能理解不了,当你有了孩子,就会觉得他是上天派来的天使,那份怜惜之情就如同妮可基德曼的眼神,像一块磁石,牢牢的吸附在孩子的身上,片刻也不会离开。而对孩子来说,他们是最懂得感恩的,你对他好,他一定也会对你好。所以当养父母收养的第二个孩子存在一定精神问题的时候,小萨罗看见养母默默哭泣,慢慢走近她,轻轻拭去她的眼泪,深深的给她一个拥抱……那一幕也超级催泪,这便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
第三,人间大爱,感天动地。
最让人感动的是养母向萨罗坦承当初收养他们,并不是因为他们无法生养,而是他们从一开始就认为——世界上的人已经那么多,我们宁愿不要自己的孩子,也要去帮助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把他们从困境中解救出来。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爱心,牺牲、舍弃自己,去成就、普度他人。这才是真正的善!当然,善有善报,当萨罗找到亲生母亲,给养父母打来电话说:我找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但这并不会改变你的身份,我爱你,我的妈妈;我爱你,我的爸爸!真是“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
第四,真实事件,见证成长。
影片最后,放映了真实事件中的男主角萨罗小时候的照片,还有成年后萨罗带着养母回到故乡与亲生母亲相见的视频,这一段也实属催泪炸弹!这份真实感让整部电影更具震撼力。尤其是字幕中出现:男主人公其实从小就把自己的名字念错了,他并不叫萨罗,而是瑟鲁,而这个名字的真正含义是——雄狮!这段字幕不仅仅是点题之笔,更让我们通过电影见证了一个男子汉的成长之旅!
第五,质朴表演,堪称惊艳。
不得不称赞的,还有本片的两位男主演。饰演小萨罗的小男孩那黑葡萄一样的大眼睛,明亮闪烁,饱含着善意与童真,任谁看到都会被其融化;他小小的一个人在加尔各答大街上漫无目的的游走,在餐厅外面拿着勺子学着餐厅内用餐客人吃饭,在少年救助站无助且绝望的回眸望着领养机构工作人员,平静的问:你真的帮我找我的妈妈了吗?哎呀……有孩子的人,看到这一幕幕真是受不了!
而戴夫帕特尔作为成年萨罗,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如果不说,你肯定认不出他就是当年奥斯卡大热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青葱少年,其在本片中周身撒发出的雄性荷尔蒙实在让人着迷,一个大眼睛的小可爱成长为一个肌肉壮硕的万人迷,不仅令人欣慰,更从侧面体现出这个收养家庭给予他的关心与爱护。而在辛苦繁杂的网上搜寻过程中,戴夫帕特尔所表现的不堪重负、几近崩溃,也让人心疼。找寻前的阳光乐观,找寻后的敏感忧郁,恰恰表现出戴夫帕特尔这个演员惊人的可塑性和对角色的驾驭能力。
⑷ 《雄狮》中,有哪些精彩的镜头
《雄狮》也是由真实事件改编,同样是以情感制胜又不乏现实情怀的作品。影片的原型人物萨罗·布莱尔利1981年生于印度,5岁时走失,后被一对澳大利亚夫妇收养,25年后,他凭着童年的记忆和卫星图像对比,不懈寻找,终于重返故乡与生母相认。
这是一个真实的亲情故事,萨罗把这段无比艰难的心路历程写成了自传体小说《漫漫寻家路》,出版后受到全球瞩目,书中以亲身经历的视角,通过对印度走失儿童的真实处境、领养家庭的情感症疾的描写,重新点燃了印度每年十万走失童重返家乡的希望。

萨罗从印度的一个小村庄到加尔各答再到澳洲,再从澳洲回到印度的小村庄,20多年的时间里,从走失到回归,影片不仅完成了一次环形叙事,主人公更是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轮回。在影片结尾,导演加入了故事原型中母子相聚的一些影像资料,电影与现实之间形成了一种有趣的互文关系,也让这部电影具有了较强的社会意义。
⑸ 《雄狮》印度电影好看吗有哪些精彩影评
虎头、蛇腰、狮尾
文/梦里诗书
《雄狮》伊始借一个印度男孩意外走失,历经苦难的故事,营造了极为出色的情感带入,但从中段开始,随着镜头一转,在澳大利亚领养家庭的发酵,可以看的出电影希望酝酿更为充沛的情感张力,但冗长凌乱的分支,却让这个本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情感上差强人意。
这是一部在第一帧便能引人瞩目的电影,在漫山的蝴蝶中出场的小男孩萨罗,为了生计偷扒火车煤的展开,很短的时间导演便带领观众走进了一个生活贫苦却不乏温馨的印度家庭,而因为意外走散的萨罗,它所面临的种种危险,在伊始出色的人物铺垫下,更成为了能为人屏息,时刻牵动情感的剧情张力,电影在此更也是对印度社会的阴暗做出了让人尤为惊诧的揭露。
在历经了无数的磨难后,萨罗终于迎来了他的春天,被一对澳大利亚夫妻收养的他,总算回归到了生活的正轨,但电影在此刻却开始脱轨了,其并没有能如开始那样去细腻的描绘萨罗在这个收养家庭的故事,大跨服的时间跳跃,从一年到二十年,抹去了很多本大有可为的情感张力,而随后电影对长大后萨罗的再度聚焦,也变的越发糟糕了起来。
电影用时间跳跃草草了事萨罗成才经历的方式,到了中段才让人发现,原来导演是想为这个故事能再推高潮埋线,这个高潮即是罗萨与自我的矛盾,也是他与养父母、女友、弟弟间的矛盾,但此刻电影能留给其去营造情感矛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这些需要时间去铺垫的情感支线,到最后每一个点都没能有一个好的完成度,凌乱的叙事反而让电影在这一段变的冗长无力。
当然,在经过了这段并不太成功的澳大利亚家庭戏后,萨罗又再度踏上了他重返印度的寻家之路,电影的情感也开始了再度的蓄力,罗萨与母亲的重逢,对哥哥的追忆,都成为了电影最后用亲情羁绊真正能动人泪目的所在,在感动之余,电影深远的社会意义,不管是对贫困地区走失儿童当给予更多关注的奔走疾呼,还是对孩子的人文关怀,都成为了这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底蕴所在。
总的来说《雄狮》是一部虎头蛇腰狮尾的作品,澳大利亚的失败虽然是其不小的遗憾,但这些却并无从掩盖那源于亲情羁绊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