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子参军永不朽,红色血脉润赣南——电影《八子》观后感
在红色故土赣南,八子参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八子参军去,不见一人归”是那个战火硝烟的,残酷年代的缩影,也是赣南人民群众投入到支援革命战争中,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的缩影。《八子》这部电影取材于瑞金肖区七堡乡农民杨荣显送八个儿子参军的真实故事。在这部电影中,骨肉相连的母子情、不离不弃的兄弟情、赤胆忠心的家国情.....无数荡气回肠、难以割舍的情感凝聚一起,共同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永垂不朽的英雄乐章。
血肉筑山河,英雄永不朽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感触很深,让我在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所深深地感动。经历多次战斗后,满崽的七个哥哥仅有大哥存活下来。在战地医院两兄弟相遇了,当大牛将六个弟弟的红肚兜交给满崽时,满崽清楚地知道他的六个哥哥已经长眠于赣南这片红色热土之下了,但为了在家的老母亲、未婚妻以及像他们一样的劳苦大众不再受白匪军破坏,过上好日子,满崽毅然要求参加红军,像几位哥哥一样战斗。几场战斗下来满崽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迅速从一个老百姓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在一次掩护大部队撤离的战斗中,他们所在的队伍浴血奋战,最终在阻止白匪军追击大部队的战斗中全部牺牲了,而在村头,他们的母亲,还在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
离别之际,她叮嘱儿子们,“你们一定要活着回来”,她知道没有人能给她肯定的答复,但这是所有的母握乱亲都一定会说的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她年复一年地在村口张望,希望能看到儿子归来的身影。她等了35年,最终还是没有等到儿子,但是她等来了新中国。
传承红色血脉,共建美好赣南
在当年的赣南苏区,父送子、妻送郎、兄弟齐上战场的情景比比皆是,这位母亲是赣南千百个母亲的缩影。“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我们现在的国泰民安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更没有人能真的不畏生死,先烈们能甘档皮兄愿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冲锋陷阵,凭的不仅仅是热血豪情,更是为了心中的信仰 ——让老百姓过上行袭好日子。英雄向死而生是伟大的“涅槃”,是战争年代烙印在苏区人民内心深处的“舍小家为大家”家国情怀,更是新时代赣南人民的红色基因,奋进力量。
作为一名在红色文化中浸润成长的赣南人,我要把这部电影带来的感触和思考融入到工作事业当中,学习赣南革命先辈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学习红军战士钢铁般的纪律,传承苏区红色血脉,做新时代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青年教师,我要努力站好三寸讲台,为赣南的教育事业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评论
共0条
暂未收到评论
㈡ 以红色为主题的电影有哪一些
1、《八子》
上映时间:2019年6月
该影片根据江西赣南地区家喻户晓的“八子参军”的故事改编。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曾经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将八个儿子先后送入红军,奔赴战场前线。但战火无情,兄弟中的六人陆续牺牲,只剩下大哥杨大牛和最小的孩子满崽。
被203小分队生擒的土匪联络副官栾平趁乱逃脱,竟出现在威虎寨中与杨子荣当面对质。座山雕寿辰“百鸡宴”上,杨子荣与203小分队的战友们迎来了剿匪收网的最佳时机。
《智取威虎山》改编自曲波小说《林海雪原》,电影利用了3D特效技术,带来了视觉上的新体验,把一个解放军大胆卧底的剿匪故事讲述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记录了一个“中国英雄”的传奇故事。
㈢ 电影《八子》讲述了哪八子
八子讲述了江西瑞金沙洲坝七堡乡的杨家粗乱首,为了保卫中央苏区实现革命理想,八个儿子毅然参加红军,奔赴战场全部牺牲的悲壮故事。
这是一部悲壮激烈的战争片,两个小时的影片,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战火硝烟的场面,从林地作战到炸炮兵阵地、炸吊桥,环环相扣,无时无刻不让人视觉震撼、血脉喷张;这是一部真实厚重陪缓的情感片,至深的母子情、荡气回肠的兄弟情、生死与共的战友情,每一个画面都真实厚重,每一个场景都煽人泪下。
电影《八子》很好地向观众诠释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回顾党走过的风风雨雨,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崇高的理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革命不成功,誓不还家乡”……这些都是革命先烈的铮铮誓言。
正是因为坚信信仰,才有了杨家八兄弟的壮烈牺牲、才有了战士老赵的慷慨赴死、才有了三排战士的前赴后继。
“有许多,牵挂的,这些年,被山水阻隔。”“小时候,做什么,回忆里,都岩数是最好的。”“有一天,你老了,我为你,唱儿时的歌。”影片的结尾是白发苍苍翘首期盼八个儿子平安归来场景,没有台词,没有修饰,却是整部戏最让人泪目的一幕。
一位普通的母亲一次次送自己的儿子奔赴战场,即便内心有多么的不舍,即便知道这一去可能就是永别,但为了拯救国家于水火,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送八个儿子去参加革命,舍小家为大家,母爱是伟大的,但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一位平凡母亲的无私而伟大的家国情怀。
㈣ 电影《八子》改编自什么故事
改编自赣南中圆伍央苏区真实故事:
影片《八子》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排长杨大牛(邵兵饰)在6个弟弟全部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包伏腔数括最小的弟弟满崽(刘端端饰)历经数次以寡敌众的激烈战斗,与敌人拼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的悲壮故事。
“一位普普通通却深明大义的母亲将8个儿子全部送上战场的事例,正是当时赣南苏区人民群众支援革命的一个真实缩影。”高希希说,“希望观众通过这部影片,更加了解以赣南中央苏区为代表的老区人民为新中国所做出的无私奉献和伟大牺牲。”
(4)八子电影有哪些扩展阅读:
苏区时期,赣南有33.1万人参加缺首红军,60多万人支前参战,33.8万人为革命牺牲,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达到10.82万人。“八子参军”的故事在江西地区可谓家喻户晓,据此改编的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曾获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高希希曾执导《毛泽东》《历史的天空》《血战长空》《幸福像花儿一样》等红色影视作品,董哲曾执笔《建党伟业》《建军大业》《智取威虎山》《百团大战》等红色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