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所不知道的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电影作为大众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其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和意识。本文将对电影从诞生到有声电影在世界范围推广的历史过程进行简述,以期为热爱电影的朋友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电影的诞生并非一人之功,而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19世纪80年代末,几乎在法国、英国、德国和美国同时出现电影的早期形式。其中,1891年,美国的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活动电影放映机,确立了后来全球通用的35毫米胶片规格,以及每秒16格的拍摄速度。德国的斯科拉达诺夫斯基兄弟发明了拜奥斯科普放映机,而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则设计出独特的放映系统,使用每秒16格的拍摄速度,对电影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电影的早期发展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国,放映地点多为剧院、咖啡馆等场所。早期电影多为新闻事件的短片或异国风光,放映时,放映商将不同类别的镜片和景片组合放映。进入20世纪,电影逐渐发展成为更长的影片,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在欧洲,法国的电影工业占据领先地位,主要竞争来自国内的百代和高蒙两大公司。美国方面,随着镍币影院的兴起,独立制片商逐渐崭露头角,如派拉蒙、二十世纪福克斯、环球、米高梅等公司由最初的影院放映商发展而来。1912年,法院判决独立制片商有权自由使用摄像机,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电影产业在20世纪初实现了技术的飞跃,如摄像机位置、胶片色彩、布景与照明、交叉剪辑等技术的改进,使电影能够承载更多信息量和更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美国通过不断完善制片厂制度,成为世界电影市场的主导力量。电影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多个流派,如美国的古典好莱坞电影、法国的印象派、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苏联的蒙太奇等,各具特色,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0世纪30年代,电影进入有声电影时代。随着技术的突破,声音与影像的同步问题得到了解决,电影产业迎来了新的变革。美国的西电公司开发出了影院放音系统,而华纳兄弟率先投资了另一种录音系统,推动了电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声电影的兴起改变了电影工业格局,美国的雷电华公司、福克斯公司以及之前的三大公司(派拉蒙、米高梅、华纳兄弟)共同构成了电影产业的巨头,而环球、哥伦比亚和联艺等公司则组成了较小的公司群体。
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不仅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也推动了电影艺术的创新与多样化发展。电影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文化观念和艺术审美。电影产业的持续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也促进了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Ⅱ 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发展过程
有声电影的发展历史】
有声电影机的诞生
1910年8月27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宣布了他的最新一项发明:有声电影。一些经过挑选的观众被邀请到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爱迪生实验室,观看把留声机的声音和电影摄影机上的图像联系起来的电影机。
其他人也曾想过发明有声电影机,但无一成功。爱迪生的贡献在于他在同一时间里把声音和图像同时记录下来,而这一点,其他人是无法做到的。通过运用一台既可留声又可摄影的机器,爱迪生可以让演员在拍摄过程中自由地来回走动,而这在过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爱迪生耗费了两年精力,才研制成功有声电影机。
1927年10月6日,纽约的观众在观看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爵士乐歌手》(一译《爵士歌王》)时,突然听到主角开口说了话:“等一下,等一下,你们还什么也没听到呢。”这一句话,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部影片使歌舞喜剧演员乔尔森大享盛名。
根据资料来看,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片是华纳公司1929年的《纽约之光》
1936年,卓别林出品了他的最后一部无声片《摩登时代》,标志着无声片的寿终正寝。
从默片到有声电影
所谓的默片在其鼎盛时代也常常有音乐或者声效相伴,1926年8月,由约翰.巴利摩尔主演的《唐璜》在纽约的华纳剧院首映,这次首映采用了Vitaphone声音系统,以每秒331/3转唱片来使电影声画同步。新的发明很快就跟来了,1927年10月华纳公司的《爵士歌王》敲响了默片的丧钟。 到1930年为止,只有5%的好莱坞的影片还是默片,华纳兄弟采用了更方便的由Western Electric开发的胶片携载声音的技术,这一技术需要采用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从而诞生了这一今天仍然采用的标准。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电影胶片的形态。
35mm默片的满画面大致是正方形的,比例是1.33:1 (或4:3,象电视画面),1927年最早的声音印在胶片上时是1.21:1 。
1932年,制片商和放映商联合建立了胶片上声音轨迹宽度的标准,从而创造了新的1.37:1比例。随着这一整个业界技术方针的确立,电影中的对白、歌舞急剧增加。在30年代,电影观众增加了一倍。 电影工业继续寻找新的发展,很快,就开始经历彩色电影,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Ⅲ 你知道电影发展都经历了什么
1908-1927年,电影的默片时期,1922年,《海路通航费》首次采用特艺色公司双色处理技术。1932年,迪士尼动画《树与花》中首次应用“三色染印法”技术。1935年,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问世,标志穗拆着电影完整具备了影像、声音、色彩三大元素。1952年,《伯纳瓦的魔鬼》采用两台放映机同步放映,并使用特殊的偏色眼睛给观众制造出深度感,这是最早运用三维技术的立体电影。1967年,IMAX公司为蒙特利尔展览会制造第一台15片孔70mm大格式放映机。1971年,杜比试验室研制了声音猜型枣降噪技术。1999年,6月1日,第一部商业放映租配的数字电影在美国的6家影院上映。2009年12月28日,电影《阿凡达》全球公映。该影片采用3D虚拟影像摄影系统、虚拟影像棚协同工作摄影机、面部捕捉头像设备与面部表演捕捉还原系统等新技术,减弱了常规3D电影观看时容易产生的闪烁和眩晕感。
Ⅳ 电影的五次变革是哪五次
1.第一次变革,1872年,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
2、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
3.1888年普林斯的一种有16个镜头的设备在美国被授予双专利,它是由一个电影摄影机和一个投影器组合而成的。
4、1893年,T.A.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了“囚车”的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
5、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结束之后,各大公司从印年代中期开始解体或转产,海斯法典也被正式废除。随之出现了微型影院、艺术影院、汽车影院。独立制片及实验电影有了发展。
(4)电影在电影工业的发展中发生过哪些转变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
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再到立体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立体像(3D),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