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何以前邵氏出品的电影尺度特别大
揭秘邵氏电影尺度大之谜
探究“邵氏”电影为何曾以大胆尺度闻名,首先要了解其背后的创始人和历史背景。以香港娱乐大亨邵逸夫为核心的邵氏电影公司,自1925年上海天一制片厂的开端,便在邵醉翁的敏锐洞察下崛起,成为电影行业的传奇。那时的香港,正处于一个社会动荡、黑道横行的时代,电影行业也因此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邵氏电影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在1958年至1985年间,从黄梅调到武侠片,再到各种类型的尝试,邵氏出品的影片以其实打实的动作场面和警匪故事,深深吸引了观众。尤其在1973年李小龙去世后的时期,邵氏出品的大尺度影片,如李翰祥的风月片和吕奇的艳情片,虽然尺度有限于女性裸体,但反映出当时香港电影监管相对宽松,黑帮势力操控下的电影市场对暴力、情色元素的包容。
而邵氏四杰的精明商业策略也是关键。他们不仅在公司内部紧密合作,还敏锐捕捉市场需求,无论是风月片还是武侠片,始终以观众的喜好和票房为导向。这种对市场的深刻理解,使得大尺度成为邵氏电影中寻常的一部分,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然而,大尺度并非无迹可寻。香港电影的起步,的确与黑帮和艳情片的市场需求紧密相连,许多演员在那个年代都有过此类作品的经历。同时,英国管制下的香港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受欧美文化影响,对于电影的审美标准更为包容,这无疑为大尺度电影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尽管如此,邵氏电影的大胆尺度并非毫无限制。实际上,它反映了那个动荡年代的真实,以及电影制作人试图突破传统,满足观众隐秘欲望的努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环境和监管政策的变化,使得大尺度的电影逐渐趋于收敛,而邵氏电影的传奇也因此成为历史的印记。
总的来说,邵氏电影的大尺度是多因素交织的结果,包括创始人的眼光、市场需求、社会环境和电影制作人的策略。这既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电影艺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独特表达。
B. 什么是邵氏电影说明白点
这是香港电影公司的名字,绍氏,捧红了很多明星,它家出品的很多电影都是很经典的.不过经典的还是那些老电影和老明星了,现在的年轻人应该都没什么影响的,反正我记得姜大卫和狄龙就是绍氏捧红得,还有那个动作导演刘家良
"邵氏兄弟电影公司1958年在港成立,在成立其后30年间,几乎垄断香港电影业,影响至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邵氏电影的黄金期,不但影片享誉国际,更培养了李翰祥、张彻、楚原、胡金铨等香港电影著名导演。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演员、导演外流,及制作超支等因素导致其停止影片制作,全力发展TVB电视业,在电影圈处于引退状态。"
"邵氏电影公司,是邵氏家族电影机构的总称,包括邵氏兄弟公司(SB)、邵氏父子公司(SS),还应包括早期上海的天一公司和香港的南洋电影公司。从天一创办于1925年6月算起,迄今已有81年的历史。
邵氏拥有最强的明星班底。大导演吴宇森,王晶,影帝刘德华,周润发,成龙等都是从这里走向成功的。庞大的制作班底,让邵氏每三天就出一部新电影,辉煌时期的“邵氏”被誉为是“东方的好莱坞”。"
C. 邵氏电影和TVB的创办有什么关系
邵氏是TVB的创办成员。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TVB)于1967年11月19日由利孝和、祁德尊、邵逸夫等人创办正式开业。1988年,无线电视就租用电视企业和邵氏位于大埔仔的用地,建立清水湾电视城,并设16个录影厂,总面积超过6500平方米,作为无线电视制播和行政的总部。
获奖成就
TVB制作的各类电视节目及宣传短片等屡获殊荣,至今已经获得三百多项国际重要奖项。
1997年,TVB入选亚洲五十年间最具竞争能力企业、全港二十大杰出商业机构及亚洲二百家卓越公司;2001年,TVB获得美国国家广播协会颁发的“2001年国际广播卓越大奖”。
在香港,TVB电视是第一家免费电视台,历经四十多年,依然保持香港一半以上的电视收视人群,称霸香港电视业半个世纪,培养出台前幕后的华语影视制作团队数以百计。
在台湾,TVBS也脍炙人口,打破台湾传统老三台的电视格局,成功把香港电视管理和制作模式推广到台湾,为台湾市民带来电视节目多样化。TVBS见证台湾改朝换代,占有台湾电视界极高的收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