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演员大全 > 波兰女导演集中营电影

波兰女导演集中营电影

发布时间:2025-08-13 13:51:59

⑴ 凯特·温丝莱特的影视作品有很多,其中哪部电影最感人

还记得《泰坦尼克号》里,杰克和罗丝那段凄美的爱情么?被人称为“肥温”的凯特·温丝莱特,以出众的外型,上乘的演技闻名世界影坛。

她曾和许多优秀的导演、演员一起合作过,也有许多经典的作品。

和约翰尼·德普出演的《寻找梦幻岛》就是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部。

1,《裁缝》(2015年)。

凯特和自己“前夫”萨姆·门德斯合作的电影,她也时隔十年后与“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再次饰演情侣。

主人公弗兰克和艾波在年轻时结识并相爱,最终结为夫妻,可当最初的人生梦想一个个破碎后,二人的感情也出现了裂痕。

就两人结婚将满七年之时,他们大吵了一架,为了挽救这段感情,艾波提议全家搬到巴黎生活,可这能让他们和好如初么?

如果《泰坦尼克号》是浪漫的爱情故事,那么《革命之路》就是回归现实的“鸡毛蒜皮”了,承受能力不够的朋友慎看。

美国电影真相大于一切是真实故事

猫鼠游戏》(2002)
豆瓣评分 9.0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汤姆·汉克斯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证明了为什么他们在“猫鼠游戏”中表现最好。这部影片讲述了小弗兰克·阿巴格纳勒的故事,他成为了伪造和伪装的大师,兑现了数百万美元的伪造支票。为此,他假装为一名医生,泛美飞行员和一名法律检察官,仅举几例,他在19岁之前就掌握了所有这些知识。期待出色的表演,大量的动作和令人着迷的故事,这会让您想知道为什么迪卡普里奥从未因其角色而获得最佳男演员学院奖,当然这一切在《荒野猎人》后得到了认同。
图片
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1993)
豆瓣评分 9.5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又是一部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电影经典,因为它讲述了奥斯卡·辛德勒的真实而令人心碎的故事,他勇敢地从大屠杀中拯救了1000多名犹太人。利亚姆·尼森令人信服地描绘了德国商人辛德勒,他为他人冒着生命危险。拉尔夫·费因斯扮演纳粹的冷血刽子手阿蒙·戈斯,本·金斯利饰演辛德勒的助手都很生动的诠释了角色的魅力,这部电影在1993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被授予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奖。
图片
茉莉牌局
《茉莉牌局》(2017)
豆瓣评分 7.2
导演: 艾伦·索金
著名编剧艾伦·索金做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在2018年学院奖中《茉莉牌局》获得最佳改编剧本提名。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出色的世界级滑雪者茉莉·布鲁姆的真实故事,她后来创立了一家独立的高赌注扑克游戏俱乐部。玩家众多,包括世界著名的演员,扑克达人,体育明星和商人。对于那些想要沉浸在好莱坞电影魅力中,熟悉各种扑克术语、并想亲眼目睹才华横溢的杰西卡·查斯坦的史诗写照的人来说,这是不错的选择。
图片
逃出亚卡拉
《逃出亚卡拉》(1979)
豆瓣评分 7.9
导演:唐·希格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逃出亚卡拉》中表现出他职业生涯中最好的表演之一。它讲述了三名企图逃脱地狱岛的真实故事,地狱岛曾经是世界上最大、最安全的监狱,位于旧金山湾的一个岛上。直到今天,是否有真正的囚犯从监狱中逃脱还有待辩论,后来的《勇闯夺命岛》和《肖申克的救赎》都能看到这部电影的影子。
大多数基于真实故事的电影都以悲剧,成功或毅力为主题。
图片
永不妥协
《永不妥协》(2000)
豆瓣评分 8.4
导演: 史蒂文·索德伯格
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艾琳·布罗科维奇是一个贫困的三个孩子的母亲,她正努力地成为法律助理,在一次偶然调查中艾琳发现了涉及太平洋天然气和电力公司的污染事件,因为该公司似乎毒化了一个城镇的水,导致社区内各种疾病的发展。因此,这家小型律师事务所承接了美国最大的控诉官司,要求受害者及其家人得到应得的正义。朱莉娅·罗伯茨凭借本片获得了奥斯卡的影后。
图片
模仿游戏
《模仿游戏》(2014)
豆瓣评分 8.7
导演:莫滕·泰杜姆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在《模仿游戏》里饰演了艾伦·图灵,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数学家的故事,他试图破解纳粹的《密码法》,该密码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送广播消息时为他们提供了安全保障。图灵和他的战友们于两年后成功破解德军的密码。并一度与爱慕自己的女同事琼订婚,但实际上他隐瞒了一个秘密,因为这个秘密他也遭受了非人的待遇…

⑶ 推荐几部比较好的关于纳粹题材的电影

1、《伯纳德行动》

《伯纳德行动》由Filmlade发行的部剧情片,影片根据阿道夫·博格(Adolf Burger)原著《魔鬼工厂》(The Devils Workshop)改编。

由斯戴芬·卢佐维茨基执导,卡尔·马克维斯、奥古斯特·迪赫、马丁·布拉姆巴赫、大卫·史崔梭德出演。该片讲述一群身怀特殊技艺的犹太人在集中营里被迫为纳粹印刷伪钞的故事。

2、《无耻混蛋》

《无耻混蛋》由昆汀·塔伦蒂诺和伊莱·罗斯共同执导的战争电影,布拉德·皮特、克里斯托弗·瓦尔兹、迈克尔·法斯宾德、伊莱·罗斯、黛安·克鲁格、梅拉尼·罗兰等联袂出演。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一群犯了罪的美国士兵原本将要被处以死刑,但是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政策,他们被允许戴罪立功——深入已被纳粹占领的法国去执行一项危险任务,此项任务代号为“基诺行动”。

3、《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连姆·尼森、本·金斯利、拉尔夫·费因斯、艾伯丝·戴维兹等主演的一部战争片。

该片于1993年11月30日在美国华盛顿点映,1993年12月15日在美国正式上映。该片改编自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名身在波兰的的德国人辛德勒,在二战时雇用了1100多名犹太人在他的工厂工作,帮助他们逃过被屠杀的劫数。



4、《刺杀盖世太保》

《刺杀盖世太保》由塞德里克·吉门内兹执导,杰森·克拉克、裴淳华、杰克·奥康奈尔、米娅·华希科沃斯卡、杰克·莱诺联合主演。

该片于2017年11月2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刺杀盖世太保》根据二战史上著名的刺杀事件“类人猿行动”改编,以丘吉尔策划的类人猿行动为主线,讲述了两名盟军飞行员空降纳粹占领区,刺杀盖世太保头目海德里希的故事。

5、《集中营里的摄影师》

《集中营里的摄影师》是马尔·塔加罗纳执导,马里奥·卡萨斯等主演的传记片,该片于2018年10月26日在西班牙上映。该片讲述了一名在纳粹集中营里担任归档工作的加泰罗尼亚囚犯,偷走了记录纳粹暴行的照片底片的故事。

⑷ 请大家介绍一点有人文主义关怀的欧美影片,体现人性善恶的或者是煽情一点的,反正就是看了会让人感动的

〈红白蓝〉
一直很喜欢这三部电影,尤其是《蓝》。今天在网上读到这个,觉得不错,贴在这里。

爱的碎片的惊鸿一瞥

·作者不详

《蓝、白、红》三部曲是基斯洛夫斯基的天鹅之歌。制作三部曲时,基
斯洛夫斯基回忆了自己的生活和创作经历。这部读来不时让人感动的生活经
历和创作经历的回忆,谈到好多生活伦理问题。

七十年代,波兰电影艺术大师K.Zanussi开创了“道德焦虑电影”,基
斯洛夫斯基的作品把“道德焦虑”推进到一个更深的层面。基斯洛夫斯基认
为,在自由主义社会中,人的道德处境更为孤绝。因为,自由主义社会没有
国家道德、民族性道德、阶级道德一类的或虚构、或强制的全民道德。个人
的道德承负及其软弱无力在自由主义社会中更充分地显露出来,所谓自由主
义伦理,首先是对个人的道德承负力的脆弱的体认。在自由主义社会,个人
的道德壮况是怎样的呢?基斯洛夫斯基仍然通过个体性的道德困境来探讨自
由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伦理负担。自由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是自由、平等、
博爱,《蓝、白、红》三部曲要探讨这些价值理念的私人含义。任何价值理
念都不是抽象的,社会制度中的大理念也体现为具体的个体私生活事件。要
想知道生活制度的伦理大理念的味道,最恰当的办法是体味在这个生活制度
中生活的个人眼里噙着的泪水。

《红》提出的是一个康德式的问题:爱怎么可能?

时装模特儿瓦伦婷生得光彩照人,无论她穿什么时装,都令人沉浸在温
暖的红晖中,像这个令人心寒而又诱人的世界上一切受害者的庇护人。一天
傍晚,她开车回住处意外撞伤一只狗,怜惜感驱使她带着狗寻找主人。

狗的主人是位独居的退休法官,性情古怪,整天在家监听邻居的婚外情
电话。瓦伦婷劝说退休法官不要干这种不法行为,不要对别人的隐私那么好
奇,退休法官却问她体味过爱的晕眩和恶心没有。

四十年前,老法官还是一个法律系学生,有一位漂亮的女朋友。一天,
他偶然看到自己的女朋友“双腿张开,其间夹着一个男人”。他离开了她,
一直把爱锁在心底,让它噬嚼自己的身体。

瓦伦婷住处对街,碰巧也住着一位法律系学生,名叫奥古斯特。瓦伦婷
不认识他,只是经常从窗户看见他匆匆忙忙进出大门。奥古斯特像在重复老
法官的命运,一天,他看到自己的未婚妻“双腿张开,其间夹着一个男人”


瓦伦婷如茵的气质显得天使般的纯粹,把喧嚣、阴森的周遭世界照得有
如神话中的绿色深渊。“这份美是纯的吗?抑或永远都有些缺陷?”基斯洛
夫斯基问。老法官和奥古斯特的未婚妻是纯美破损的象征,纯美破损不意味
着邪恶和不道德,而只意味着生命的过程:由想像的、可能的爱转变为现实
的爱。在老法官的引示下,瓦伦婷困惑不解地看到,爱情的开端和终结就在
未婚妻向并非未婚夫的男人张开的双腿和丈夫躺在另一个女人的双腿之间。
人世间有纯粹的爱吗?或者,生活中有能够保全精神的情爱吗?

基斯洛夫斯基的问题是,生活中是否有圆满的两情相悦?“纯粹的情爱
想像的破损,很多时候是因为人们固执地要寻求两个完全相契的个体在爱欲
中相合。完全相契的个体在爱欲中相合几乎是没有可能的,这只是一种情爱
的美好想像。纯粹的爱情只能是同一个苹果的两半重新再合,可是,一苹果
被切成两半后,分别被生命的无常抛到无何他乡,一半遇到另一半的机会已
近于零。

基斯洛夫斯基有意让瓦伦婷与退休法官的相遇显得像被切成两半的同一
个苹果,又让他们相逢在错过的时间夹缝中。四十年的时间距离没有消磨掉
精神,身体却已远去。基斯洛夫斯基说,《红》的真正主题是:“人们有时
候会不会生错时代?”“我们可能修正老天爷犯下的错误吗?”被切成两半
的苹果的命运是老天爷犯下的错误吗?会不会是人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想像
犯下的错误?老天爷从来没有许诺被切成两半的苹果应该重合,甚至根本就
没有一个苹果被切成两半这回事,它只是个人的精神性欲望的想像而已。情
爱这个词容易激发人的美丽想像,其含义要么是残破的,要么是错误的。

尽管如此,虽然一再强调命运的无常,基斯洛夫斯基没有变成一个佛教
徒或道教徒,他固执地要祝福瓦伦婷。瓦伦婷和奥古斯特相互住在对街,也
许,他们就是一个苹果的两半。他们每天都迎面而过,而每天的相逢就是错
过。基斯洛夫斯基最后安排了一场偶然的海难:船上大多数人都死了,瓦伦
婷和被爱灼伤后逃离的奥古斯特是极少数幸存者。缘分是在灾难中出现的。
老法官喘息的目光从电视新闻中看到海难现场,把弥留的祈愿留在了瓦伦婷
和奥古斯特偶然间相依的脸上。

白色在法国三色旗中象征平等。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平等大概是最具诱
惑力的乌托邦观念,像一把在人类的头颅上和躯体间挥舞着的深锯齿的镰刀
。《白》要问的不是平等的政治含意或经济含意,而是伦理上的性情含意。
两性的婚姻瓜葛这一最私人的层面显然是体察平等的性情含意恰当的场所。

卡洛和他的妻子好不容易从波兰移民到法国,突然变得性无能。到了法
国后,语言不通使卡洛丧失了一切生存能力,而他的妻子不仅有姿色,还会
说上几句刚够情场沟通的法语。这已经足以说明卡洛突然变得性无能的原因
了。

卡洛的妻子以法兰西风格提出,自己渴饮爱河而不得,痛苦不堪以致患
上忧郁症,以丈夫性无能为理由上法院诉讼离婚。卡洛一再声言很爱她,她
只提出一个简单的要求:请出示性能。情爱是建立在性能力的平等之上的,
一旦这种能力的平等不在了,两情之爱就成了撒在水泥地上的碎石子,卡洛
就跪在这散乱尖硬的碎石上:卡洛给妻子打电话,妻子在电话里用与另一个
男人的沉欢呻吟来回答。

性能力是随机而生的个体生理个心理基质造化的偶然结果。至今还没有
一种平等理论主张个体身体论的平等。然而,政治和经济平等的意识形态影
响到个人的性情,改变了个体的身体交往的伦理感觉。卡洛要重新得到妻子
的爱,必须证明自己的性能力。情爱成了争取平等的私人性斗争,被还原为
个体之间偶然的相对平等。

卡洛在法国死皮赖脸地缠着已经诉讼离婚成功的妻子,受尽种种羞辱,
只有返回波兰。回到本土,卡洛不仅发了一笔横财,性能力也意外地恢复了
。他还爱着妻子,装死请人发告,唤妻子回来接收财产。她回来发现卡洛不
仅没有死,还恢复了性能力,而且这能力的表达不带责备。基斯洛夫斯基提
醒人们一个司空见惯的事实:情爱中的平等是由财富和生理条件构成的,而
且这两项条件相互勾连。爱情是个体差异(这可能变成不平等)因素偶然达
成的平衡。基斯洛夫斯基在问爱恋中的人们,难道真有纯爱?没有利害权衡
?生理的资质、智力和情趣,乃至心理素质和脾性,都是个体的人身资本,
更不用说如今的国籍身份、财富能力和职业位置。然而,个体之间真的会有
平等?基斯洛夫斯基置疑质疑的不是经济平等或政治平等,而是个体性情上
的平等。纯粹的情爱不是与人身资本不相干,而是两情(性)相悦,无论相
悦是由人身资本的什么要素构成的,与平等与否不相干。寻求平等的情爱,
不是纯粹的情爱。

基斯洛夫斯基的作品大多由自己编剧,编构故事是他思考生活的方式。
通过叙述某个偶然事件,基斯洛夫斯基或构造或置疑某个伦理观念的含意。
基斯洛夫斯基编构的这个探究平等的故事带有喜剧成分:通过性能力的不平
等挑明平等诉求的虚幻性,嘲笑现代意识形态中过于夸张的平等伦理。人类
最好不要去充当平等的代数师,为了算出永远算不精确的平等数,用相互伤
害在相互的肉体上画计算公式。

个人自由不仅是政治理想,也是伦理理想——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欲望自
由,然而,由于个体生命的在体性欠缺,这种理想是难以实现的。自由主义
伦理碰到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困难:既然承认人身的在体性欠缺与对美好的欲
望之间的不平衡是恒在的,个人生命理想的自由欲望是易碎的,又如何可能
把维护个人生命理想的自由欲望作为政治制度最低限度的正当性条件。

《蓝》探讨的正是自由伦理的欠缺。《蓝》是三部曲的第一部。基斯洛
夫斯基说过,《蓝、白、红》的顺序倒过来看也可以。我觉得,倒过来看,
基斯洛夫斯基的叙事思想的逻辑更清晰。

《蓝》的故事开头是一个幸福家庭驱车远足。朱丽叶,一个富有艺术气
质的女人,丈夫是作曲家,他们有一个女儿。一个偶然的车祸在宁静的大自
然陪衬下打碎了幸福。

朱丽叶在医院里醒来才知道丈夫和女儿都在车祸中丧生。活着还有意思
吗?朱丽叶吞了一大把什么药但没有死成,医院制度不允许死的自由欲望,
只认可不自由的死。

朱丽叶落入生命的漂浮境地,不知道自己该置身何处。朱丽叶才三十出
头,正是女人成熟到懂得何谓生命时刻的年龄,按哈耶克的消极自由来讲,
朱丽叶的美好生活想像是可以实现的:她丈夫的助手安东一直暗恋着她,唯
一偶然目睹车祸的小伙子也在追求她。

可是,朱丽叶感到自己身上的消极自由是不堪承负之轻。丈夫和女儿的
死对她突然面临的个人自由投下了无法摆脱的阴影。最低限度的自由只是想
像中的尤物,在真空式的自由中,个体会失去生存的自重。

自己的过去使朱丽叶无法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她必须逃离自己的过去,
这是获得欲望自由的第一步。朱丽叶主动打电话叫来安东,可是,仅仅一次
肉体之欢就让朱丽叶感到过去的影子使自己无法享有性爱的感觉。朱丽叶逃
离安东,搬到另一城市,让自己淹没在陌生的生活世界中。她拒绝协助完成
丈夫未完成的交响曲。她丈夫太有名,是欧共体的作曲家。已逝的丈夫就像
自己隐没不去的身影,成了她的在世负担,吞噬了她亘古无双的魅力。基斯
洛夫斯基要表达的是:即使在个人情感这一最为属己的领域,人的愿望自由
也是有限的。

有两件事对朱丽叶改变自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朱丽叶住的公寓里有一
为喜欢跳脱衣舞的女邻居(生性喜欢欣赏自己的身体激起的情欲是一种消极
自由),一天深夜,这脱衣舞女郎突然从舞厅打电话给朱丽叶,请她马上去
一趟。原来,这位脱衣舞女郎在台上脱衣时,发现自己的父亲坐在下面。纷
乱的悲戚令她不能自已,她需要一个人的体谅。

谁能、谁愿意体谅一个在社会目光看来不道德的脱衣舞女的如此悲戚?

朱丽叶答应去看她。朱丽叶问她为什么要干这一行,脱衣舞女的回答是
:“我喜欢。”朱丽叶看到,脱衣舞女其实同她一样,嵌陷在自身的过去和
自己的生命愿望和矛盾之中。脱衣舞女的“我喜欢”必得面对父亲的眼睛,
正如朱丽叶的“我想要”必得面对自己虽然已经死去的丈夫和女儿。

朱丽叶的丈夫是著名作曲家,他死后传媒把他的私生活变成了公共话题
。朱丽叶一直试图避开传媒的议论,但她还是从电视节目上得知自己的丈夫
曾有情人,而且正怀着一个他们的孩子。朱丽叶要想摆脱过去的束缚,在私
人情感领域中获得自由,看来不可能了。

基斯洛夫斯基说过,《蓝》要探讨自由的欠缺。什么样的自由的欠缺?
私人性的情爱自由的欠缺。个人的喜好和情爱可能是个人生命的自由想像最
切身的空间。

在私人情感中人是否能充分享有自由理想?私人性的生命愿望和喜好自
由吗?脱衣舞女郎面对自己的父亲、朱丽叶面对自己丈夫的情人时,发现了
自己私人自由的在体性——而不是政治性和社会性——的限制,她们都无法
改变自己生命的过去。

朱丽叶找到自己丈夫的情人,没有责备,或要求感情赔偿,把丈夫所有
的遗产——存款和一栋楼房——转交给她。朱丽叶不再逃避,而是面对自己
的过去。她领悟到,获得情感的自由需要另一种爱的能力。朱丽叶停下寻求
自然权利的自由的脚步,转身走向安东,同他用长笛和钢琴的对答谱写丈夫
未完成的交响曲。在这部名为“欧洲”的交响乐中,基斯洛夫斯基注入了自
己对这另一种爱的能力的信心。他虚构了一为名叫Van den Budenmayer的中
古作曲家,《欧洲交响乐》是依Budenmayer的音乐思想来谱写的。朱丽叶对
安东说,交响乐的结尾必须让人们记起Budenmayer的音乐,这是她丈夫的心
愿。

另一种爱的能力指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爱呢?

《蓝、白、红》三部曲中,只有《蓝》的结局没有意外事件,基斯洛夫
斯基用保罗的爱颂之歌祝福朱丽叶:

我即使会讲人间各种话,甚至于天使的话,如果没有爱,我的话就像吵
闹的锣和响亮的钹一样。我即使有讲道的才能,有各种知识能够洞悉各种奥
秘,甚至有坚强的信心能够移山倒海,如果没有爱,就算不了什么。爱是坚
韧的、仁慈的;有爱就不嫉妒、不自夸、不骄傲。爱能包容一切,对一切有
信心,对一切有盼望,能忍受一切。爱是永恒的。讲道的才能是暂时的;讲
灵语的恩赐总有一天会终止;知识也会成为过去;信心、盼望,和爱,这三
样是永存的,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爱。(保罗:《科林多前书》13:1-2,4,7-8
,13)

这就是基斯洛夫斯基心中的另一种爱的能力。

保罗的爱颂在《蓝》的结局以合唱和独唱的形式出现,用古希腊文演唱
,旋律有如一曲悲戚颂歌,颂唱生存惊恐中的宁静、破碎中的无损。在这恍
如隔世之音的悲戚颂歌中,基斯洛夫斯基寄托了自己对欧洲和世界的信、望
、爱:

The rhythm is slower and from the music of the joyous hymn about
love which could be the salvation of Europe and of the world,
it becomes serious, an nounces something dark, dangerous.
与此同时,基斯洛夫斯基让人们在画面上看到:
By the window, we find Julie, her face in her hands. One by one,
tears appear on these hands. Julie is crying helplessly

今天刚看了一部《21克》觉得很不错,据说一个人死的那一刻她的体重会减少21克,而21克就是人灵魂的重量,剧中的三个主角却因为这21克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97版的洛丽塔(一树梨花压海棠),这部小说很有名,整部电影是到最后一句话被打动的

地铁》(Subway)
关键词:吕克·贝松
楼主点评:每次下到地铁里,都会想起它。不过,那是巴黎的地铁,光怪陆离的边缘人社
会和美丽的音乐。

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
关键词:奥里弗·斯通
楼主点评:看完了你就明白什么叫震撼。建议看斯通的电影时,带上个协助呼吸的玩艺。

《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
关键词:大卫·芬奇、布拉德·彼特
楼主点评:你也会被导演骗一把的,但这不是

《七宗罪》(Seven) #
关键词:大卫·芬奇
楼主点评:“暴食、贪婪、懒惰、淫欲、骄傲、嫉妒和愤怒”,看一看七宗罪是怎么让我
们恐惧绝望。

《云上的日子》(Par-dela les nuages)
关键词:安东尼奥尼
楼主点评:不管你是想看大师的作品还是想知道苏菲·玛索不穿衣服的样子,这部电影都
不会让你失望。

《爱情是狗娘》(Amores perros)
关键词:伊纳里多
楼主评价:又是一个拼装式的电影,几个小故事被拼装到一起

⑸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好看的电影

《索尔之子》、《野马》、《超新约全书》、《战争》

匈牙利:《索尔之子》Saul fia

导演拉斯洛·杰莱斯的长片处女作,赢得了媒体和影评人的广泛赞誉。

故事背景设定在1944年的奥斯辛威,来自匈牙利的犹太人索尔在集中营内的一个特遣队中负责焚烧尸体的工作,在日渐麻木的工作中,他突然发现一具男孩的尸体竟然是自己的儿子,于是他一心要找到一位犹太拉比为儿子下葬……

法国:《野马》Mustang

土耳其女导演蒂尼斯·艾葛温的荧幕处女作。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导演处女作奖)的提名,同样入围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故事讲述了在土耳其北部的一个村庄里,拉蕾和她的四个姐妹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和男孩子们天真烂漫地打闹。然而这种行为却被当成了一桩不检点的丑闻,引发可怕的后果。家庭生活变成监狱,从此告别学校,为结婚做准备。五个姐妹都同样向往着自由,她们找到了一种突破这囚牢的方式。

约旦导演纳吉·阿布·诺瓦,耗时四年完成的首部长篇处女作,导演也凭借此片在威尼斯影展上获得地平线最佳导演奖。片名Theeb是狼的意思,电影也讲述了在约旦的沙漠中小男孩与哥哥相依为命,面对战争,他们必须像小狼一样尽快的成长起来。

阅读全文

与波兰女导演集中营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农村老电影大全 浏览:684
2017年韩国十佳电影 浏览:678
免费电影微信有哪些 浏览:949
韩国电影ps 浏览:420
2017年东京食尸鬼电影 浏览:499
欧美逃杀电影 浏览:44
法国情爱电影情欲深谷 浏览:468
周星驰刘嘉玲电影完整版 浏览:428
春节上映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813
中文字幕日本电影 浏览:231
日本黑暗之心电影评 浏览:468
印度两字电影 浏览:554
周星驰电影里有病的镜头 浏览:872
小伙穿越到过去看见一条龙是什么电影 浏览:546
1988年戛纳国际电影节 浏览:732
波兰女导演集中营电影 浏览:414
电影院看台 浏览:120
印度电影吸金 浏览:617
爱情精灵相关电影 浏览:236
2017年4月电影上映安排 浏览: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