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到第七代著名导演如下:
1. 第一代导演:中国电影始于1905年,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
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 。他们也就成了中国的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的“第一代导演” 。
2. 第二代导演 :中国“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
3. 第三代导演 :这一代导演主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等,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4. 第四代导演:第四代的创作高潮是伴随着电影和戏剧分家的讨论和对历史的反思进行的,农村渐渐成为他们作品的中心题材。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有谢飞、郑洞天、张暖忻、黄蜀芹、滕文骥、黄建中、吴天明等。他们与第三代、第五代导演一起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5. 第五代导演:指1982年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系学生,包括张军钊、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张建亚、黄建新等。“第五代” 年轻电影人因为历经文革浩劫,接受当时流行的西方哲学、美学思潮,形成新的价值观、美学观当时整个文艺领域的强烈主体意识、反思思潮相适应。
6. 第六代导演:例如王小帅的《十七岁单车》,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张元的《过年回家》,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这三位导演。
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另一个共同特色是:他们都各有话说,第六代导演所叙述的故事,是他们各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如果能大量的呈现出来,才能显露出一个社会和文化的多元生机。
7. 第七代导演 :这里的“第七代导演”,是指在新千年之后走上导演岗位,开拍第一部电影的“新生代导演”。他们多是7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的电影的基本命题、所关注的对象,以及表现手法、风格,都与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作品有所不同,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新的电影意识的诞生。
“第七代导演”,其实是个很不规范的概念。因为这一称谓既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也没有广泛流传;这里所归纳的导演群体,目前也尚未形成一个可以归纳为“代”的较为统一的性格、风格和流派。
其实到今天为止的七代导演名号的又由来是第五代导演所作的《黄土地》,陈凯歌1985年的《黄土地》在中国电影行业里面砸了一个坑,业内把这个坑叫第五代导演,而后几年,第五代导演源源不断地往坑里填料。
直到1988年的《红高粱》出现,因为实在是太厚重,好的是把坑填满了,坏的是坑给砸穿了,至此第五代导演的辉煌艺术创作时期结束,开始步入体制化的商业片,虽然后有《蓝风筝》、《霸王别姬》、《活着》三部影片为第五代导演出彩了一手,但个人化、艺术化的第五代导演时代已经于1988年结束了。
但是正是因为第五代导演的出彩,在首拿国际三大奖中的金熊奖(1988·《红高粱》)之后,业内开始捋了捋中国导演的辈分,在第五代之前是完全得以区分的,这全是靠时代的划取和整体的创作方向等原因限制。而到了第六代导演开始80年代,第五代也开始慢慢走向商业化,脱个人性而类型化,当代商业片最为成功的当属好莱坞(Hollywood,又称荷里活,位处美国洛杉矶)。
⑵ 世界十大电影导演
世界十大电影导演排行
找电影网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7-08-17
1.世界十大电影导演排行第一位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这是毫无争议的,再难找到一位导演在商业与艺术间游刃有余,把商业与艺术结合的天衣无缝.他的电影不失娱乐,同时兼备极高的艺术性,而更多的则是人文关怀,这就是他区别于好莱坞另两为超级大导卢卡斯和卡梅隆的地方.
2.乔治·卢卡斯 这是对各位大导演的访谈记录.星战公映那年,郎·霍华德23岁,“当电影结束时,我一句话没说,走出剧场,又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买票,又看了一遍。”他后来成为卢卡斯的弟子,出师后导演了《魔茧》、《阿波罗13》、《美丽心灵》等科幻影片和科学家传记片。
那年,詹姆斯·卡梅隆也是23岁:“看《星球大战》让我惊喜得要尿裤子。我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天哪,谁做的?我告诉自己,嗨,伙计,我也要拍这样的电影。我就这样辞去了卡车司机的工作。”7年后他导演了科幻巨片《魔鬼终结者》,又过10年拍了《泰坦尼克》。
那年,彼得·杰克逊只有15岁:“看《星球大战》改变了我的一生。多么神奇,又多么贴近我们平凡人的人生,那是外星,可一样脏兮兮,很亲切。”众所周知,长大后,他导演了《指环王》三部曲。
那年,斯皮尔伯格31岁:“那些特效跟真的一样,让我眼花缭乱。我爱死它了。故事好演员也好。”他本来就是卢卡斯的好友,两年后,他接连导演了《第三类接触》、《E.T》、《侏罗纪公园》、《迷失的世界》、《人工智能》、《少数派报告》等科幻大片,《世界大战》等等.
那年,雷德利·斯科特40岁:“看了《星球大战》,我傻眼了。我对我的制片人说:‘我们还等什么?这么棒的东西居然不是我拍的。”他急起直追,两年后导演了《异形》,又过三年拍了《银翼杀手》,在影史十大科幻片中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一。
3.雷德利·斯科特 斯科特是位才华横溢的大导演,他的《银翼杀手》和《异形》位列影史最经典科幻电影第一和第四.近年他的《角斗士》掀起了史诗片浪潮,《黑鹰坠落》其高超的镜头语言,剪辑水准和《拯救大兵瑞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人说他带动起好莱坞的史诗风潮,也亲手用《天国王朝》毁掉了史诗片.然而,有多少人看过导演剪辑版的《天国王朝》?
4.彼得·杰克逊 《指环王》成就了杰克逊,杰克迅造就了《指环王》.他的《指环王》达到了既巧夺天工而又浑然天成的境界,完美这个词也许最适用于《指环王》三部曲.
5.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在艺术道路上坚持不懈的他成为铜臭的好莱坞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不可饶恕》开始,佳作不断,给影迷们带来了一次次心灵的洗礼.
6.马丁·西科塞斯 随便挑选他的几部代表作中的一部就能使他名留影史.但是每每在奥斯卡搬奖典礼上看见他失落的背影,总是有些悲伤.
7.奥利弗·斯通 最倍受争议导演恐怕非他莫属了.
8.詹姆斯·卡梅隆 将老詹排这么后也非本意,只是他近10年不拍故事长片实在另人失望.
9.吕克·贝松 他的电影总给人以似好莱坞而又非好莱坞的感觉.诡异这个词我觉得最能形容他的电影.
10.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毕竟他多年没有佳作问世了,但是《教父》影响至今不衰。
来自:http://www.digdvd.cn/html/movies/20070817/656.html
⑶ 一部电影拍完,谁赚钱最多,导演还是制片
在电影行业,演员和导演的收入分配各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大牌明星在一部电影中能够获得最高的收益。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片酬往往非常高昂,而且还因为他们的名字和形象往往能吸引大量的观众,从而带来可观的票房收入。
而大牌导演则紧随其后,他们同样可以获得高额的薪酬,并且在票房分成中也占有一定的份额。导演不仅负责电影的创意和制作,而且他们的艺术才能和经验往往能够确保电影的质量和市场表现。
除了明星和导演之外,制片人也是电影收益分配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虽然他们不直接出现在银幕上,但制片人负责电影从筹备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他们的工作对于电影的成功至关重要。
制片人通常会获得电影预算的一部分作为自己的报酬,同时,他们也会从电影的票房收入中分得一部分利润。尽管制片人的收入可能没有明星和导演那么高,但他们对电影的成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总的来说,电影中的收益分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众多参与者。而大牌明星和导演由于其个人品牌的影响力,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然而,制片人和幕后团队同样为电影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的贡献同样值得被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