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港台60.70年代经典武打片有哪些
60年代至70年代,香港与台湾电影工业蓬勃发展,武打片成为这一时期的电影主流,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如《独臂刀》、《刺马》、《少年黄飞鸿》等电影,不仅在当时引发观影热潮,至今仍被无数影迷津津乐道。张彻导演的《黄飞鸿》系列、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成龙的《龙争虎斗》等作品,不仅在武打设计上独具匠心,更在剧情与角色塑造上有着深刻影响。
此外,《大醉侠》、《龙门客栈》、《卧虎藏龙》等电影更是将武侠电影推向了新的高度。《大醉侠》中古朴的武侠世界与《龙门客栈》中紧张刺激的江湖争斗,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卧虎藏龙》则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武侠世界中的道德与情感,成为武侠电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台湾方面,如《少林寺弟子》、《南男儿当自强》、《狮王争霸》等影片同样值得一看。这些电影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武术技艺,更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传递了武侠精神与文化内涵。《少林寺弟子》讲述了一群少林弟子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他们对武术的执着追求;《南男儿当自强》则通过主人公的成长故事,弘扬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进入70年代,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和导演风格的多样化,武打片更加丰富多彩。《唐山大兄》、《猛龙过江》、《龙争虎斗》等作品,不仅在动作设计上更加大胆创新,更在叙事手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唐山大兄》中李小龙的精彩打斗场面,让观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猛龙过江》则通过紧张刺激的情节,展现了主人公的成长与蜕变。
此外,张彻导演的《侠女十三妹》、《如来神掌》等作品,同样在武侠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电影不仅在动作设计上独具匠心,更在剧情与角色塑造上有着深刻影响。《侠女十三妹》中女侠十三妹的英姿飒爽,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经典形象;《如来神掌》则通过独特的剧情设定,展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武侠世界。
总的来说,60年代至70年代的武打片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更在文化内涵上有着深刻影响。这些电影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通过丰富的情节与人物设定,传递了武侠精神与文化内涵,成为了这一时期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㈡ 李小龙之前王羽是港星片酬最高、票房最好的武打明星如今的他这样
他是谁?他就是本期主人公 王羽
(老年 王羽 获奖照片。那手势,这是要削谁?大家快躲开,不要被震出内伤了)
个人简介
王羽
王羽 ,原名王正权,1944年3月28日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为空手道好手,香港影视演员、导演、编剧、监制、制片人。
演绎经历
17岁前就读于上海体育学院。17岁时由沪赴港,进入珠海学院土木工程系就读。
他对游泳、骑马与赛车等剧烈运动,不仅有浓厚兴趣,且颇为专精。这些都为他当武侠明星奠定深厚的基础。
1964年,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开拍《虎侠歼仇》
公开征选男主角,王羽以优越条件当选。(后背背宝剑的就是王羽,那个时候还是个青年),在该电影中饰演雷虎一角。为了要演好片中「雷虎」这个角色,在武师指导下,王羽悉心苦练武艺,因此在该片的演出颇获好评。
接下来王羽拍了一部《江湖奇侠》,这部电影让王羽正式火起来,火的一发不可收拾!
在1966年,主演电影《边城三侠》
同一年主演电影《亚洲秘密警察》、《欢乐青春》等电影
在1967年, 王羽 主演电影《独臂刀》
在该电影中 王羽 以惊人的武艺塑造出侠者的形象,写下香港电影票房的新纪录,突破一部影片收入百万元的大关,邵氏也从此在香港武侠电影市场中攻下一席之地。在片中, 王羽 用仅有的左手拿着父亲临终前所留下的断刀,使出一套刀出人亡,出神入化的独特刀法,为师门报仇,是一位有情(钟情于小蛮)有义(忠于师门)的侠者。
导演张彻认为: 王羽并非英俊小生,也正因如此,使得他能摆脱胭脂味,加上身材高大,完全能表达导演所期望的「阳刚味」。王羽同时又兼具刻苦耐劳,反应又快之特质,使得他成为六十年代香港首席武侠小生。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王羽是千里马,而张导就是发掘千里马的伯乐。当然,还要后天的勤奋与努力,才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同年,也就是1967年继续主演电影《断肠剑》
后来又主演《大刺客》
1968年主演电影《神刀》
随后,又主演了电影《金燕子》,(这部电影里面,王羽和郑佩佩是主角,姜帅因为一个替身动作被导演张彻赏识,上期我们写了姜帅,就不详细介绍了)
在1970年,王羽入嘉禾影业公司,自己执导了《龙虎金刚》和《四大天王》,
1971年与日本武打影星胜新太郎联合演出《独臂刀大战盲侠》
70年代中叶脱离嘉禾公司,加盟罗维独立制片,与 成龙 联合演出《风雨双流星》、
随后主演电影《墨水台道》、《直捣黄龙》、《独臂王大战血滴子》等。
1981年1月10日,发生天厨餐厅事件,王羽因得罪四海帮老大刘伟民,遭四海帮砍成重伤。(是不是太耀眼了,遭人妒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大牌明星被人威胁了,实在是身不由己)
在90年代,王羽除少量演出外,活跃于制片领域。如指导经典动作电影《火烧岛》
(这部电影是成龙和刘德华主演的,相信读者们都看过了)
还执导了动作电影《密宗威龙》
(由洪金宝、午马、钱嘉乐主演的玄幻动作电影)
千禧年(2000年)眨眼即到,在2011年,王羽参演电影《武侠》
(此时的王羽已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者,在片中饰演72地煞教主,与主角甄子丹最后的较量中,最后被雷劈死。照片中,小孩子看他的眼神,让人望而生畏!)
(这是王羽拍摄武侠时,与导演陈可辛的合影。大家应该看到王羽左手缠着绷带,是拍电影时候受的伤。想想现在的小鲜肉........)
在2012年,王羽参演电影《血滴子》
这是一部由很多明星主演的电影,什么黄晓明,余文乐,阮经天啊,等等,王羽在片中饰演瓜尔佳龚额(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个满族人)
从影三十年,共拍了60多部武打片,参与制作和监制的电影共计有80多部,为新武侠世纪的第一位武侠电影红星。
在银幕上王羽是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他不仅是位出色的演员,亦为一位出色的导演,
情感经历
王羽的生活就像他的电影一样,高潮迭起绝无冷场。当年他跟有“学生情人”之称的港星 林翠 结婚,为了追林翠,他可以在林翠拍戏现场当众翻筋斗,就为逗佳人开心。
(林翠照片,还是很漂亮的)终于,如愿以偿,王羽抱得美人归,婚后育有三女。可惜好景不长,两人在1975年离异,三个女儿都由王羽抚养。
1981年底,与当时仅21岁的华航空姐王凯贞在夏威夷闪电结婚。
(王羽与王凯贞合照)
因是临时决定,连礼服都没有,王羽当时激动地说:“我们太相爱了!”他说送给新娘子最名贵的礼物是一颗不变的心。后来他们在台中又补办一次婚礼,王羽三个女儿还担任花童。他俩的婚讯轰动港台影坛。 (爱情来了,挡都挡不住)
婚后的王凯贞在家中相夫教子。直到90年代中期传出婚变,两人分居,王凯贞欲结束18年的夫妻关系,但王羽就是不肯签字离婚。
之后王羽陆续和林青霞、林凤娇、崔苔菁有过一段情,王羽还向媒体透露,林青霞当年追他追得很勤,两人常手拉着手,在沙滩散步看海浪,只可惜这段情谈了半年便无疾而终。
王羽与“三龙”——李小龙、成龙、古龙
王羽曾是李小龙之前,香港明星中片酬最高、票房最好的武打明星。
(王羽和李小龙珍贵合影)
因李小龙的成功曾往台湾、日本开拓。才成就了王羽。李小龙出来之后,王羽才被他超越了。但是这个时候港台能够跟李一决高低的也只有王羽,那个时候媒体都拿李小龙与王羽做比较,比较谁更厉害。
成龙晚于王羽出道,《风雨双流星》时,罗维靠王羽的名气来带成龙,王羽与成龙由此结交。
1983年,古龙摆下45岁生日宴,王羽二话不说要埋单,古龙不肯,争得你来我往,最后王羽提议推牌九,直到输了两万块后才跟古龙坦白:饭钱我已付了。古龙英年辞世,出殡那天,王羽备了47瓶XO要摆进挚友棺木里,但因怕遭盗墓,一班人干脆在其遗体旁畅饮,以示送行。旧人不在,王羽多番计划将古龙的《边城刀声》搬上银幕,虽未果,义气感人。
(古龙大家应该都知道吧,武侠迷们更应该知道!不知道的童鞋该面壁了)
王羽现在的状况
2016年1月24日, 据香港媒体报道,六、七十年代因演《独臂刀》爆红的邵氏著名武打巨星王羽,一周前在泰国曼谷机场晕倒,被紧急送入医院。当时王羽独自一人,未有人陪伴在侧,而他在机场晕倒后,幸得机场人员从他的行李中找到身份证件及公司卡片,才能及时通知其家人,其女儿就是艺人王馨平(Linda)。
王羽入院后即被医生诊断为急性脑出血(中风),期间前后两次“开脑”接受手术以减压,情况危急。据知,经历两次紧急开脑手术的王羽仍然未脱离危险期,现时他的头盖骨亦只是暂时盖合,仍未“落钉”,以防随时再接受第三次开脑手术,由于情况不明朗,当地医生鼓励家人及挚友可以飞到当地陪伴在侧,并不断与他谈话,以唤起其求生意志。至于爱女王馨平等人亦已连夜飞抵当地医院照顾。
如今时隔6个月,王羽的病情正在慢慢的好转,现今医疗技术如此发达,再加上王羽本身身体强健,从小习武,相信应该很快就能好起来,就让我们一起祝福与祈祷:祝福王老身体早日恢复,也祝愿他老人家长命百岁!
㈢ 香港武打片片名
少林木人巷,,,给我分啊v
导演:陈志华Chi-HwaChen主演:成龙JackieChan金刚KongKim黄正利JangLeeHwang元彪YuenBiaoYuenLung龙君儿Chung-erhLung蒋金KamChiang张冰玉Ping-YuChang武德山Te-shanWu鲁平PingLu李敏郎Min-LangLi翁小虎WengHsiaoHu闵敏ManMan苗天TianMiao张亦飞Yi-feiChang何刚KangHo李笑丛HsiaoChungLi李发源FaYuanLi金鑫KamKam赵鹭江LujiangZhao陈威安ChenUei-an胡光KwongHu苏国梁KwokLeungSo夏侯俊HouChunHsia杜伟和WeiHoTu陆一龙YiLungLu类型:动作更多外文片名:片长:USA:98min/UK:106min国家/地区:香港对白语言:粤语上映日期:1976年10月10日香港
[编辑本段]剧情梗概
少林俗家弟子小哑巴天性纯厚,深得主持喜爱。小哑巴更照顾被锁在后山的老怪物,老怪物出于感激口授武功与小哑巴,其实他的真意是想通过小哑巴传讯,是想传召青龙、白虎两帮重出江湖。小哑巴打出少林木人巷,后发觉老怪物乃是他的杀父仇人,恩仇交缠,令小哑巴不知如何选择。小哑巴自小在少林出家,他天性纯朴,与人为善。在少林寺的山后幽禁着一个怪人,小哑巴并不顾旁人眼光,悉心照顾。怪人感恩于小哑巴,遂将自己的毕生绝学口授,小哑巴的武功突飞猛进,在成人之日,闯过了少林木人巷,出师下山。下山之日,小哑巴受托于怪人将一句话传给故人,而其实确是传召青龙,白虎两帮重出江湖的暗号。而这怪人就是当年江湖的魔头,他不但兴风作浪也是小哑巴的杀父仇人。当一切真相明了的时候,小哑巴内心挣扎,不知该如何让选择,最终理智战胜情感,决心为江湖除害,也报自己的杀父之仇。
㈣ 导演张彻的资料
张彻,著名电影人。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张彻 (Chang,Che,张易扬)是香港影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香港人把他称为“香港电影一代枭雄”。
中文名: 张彻 英文名: Cheh Chang 角 色:导演,演员,编剧 徒弟有:王羽, 罗烈,谷峰, 狄龙, 姜大卫, 陈观泰, 李修贤, 傅声, 等
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张彻是香港影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香港人把他称为“香港电影一代枭雄”。他对香港电影所做的贡献,恐怕连今天的徐克、王家卫也都望尘莫及。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张彻的名字如雷贯耳,他导演的电影是票房的保证,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邵氏公司的头号招牌导演。
张彻生于1922年,逝世于2002年,也算是横跨了两个世纪的大人物了。籍贯浙江青田,很多书籍都说他是上海人,其实不然,出生于杭州,成长于上海,喜欢吃上海炒面(弟子言)。少年从政,是国民党的“文化”官员。这里要强调一下文化官员,自然是要说明他没有血债,要不估计1986年回大陆拍《大上海1937》就没这么顺当了。抗战后继续“文化”担任上海戏院等职位,不仅放电影还经常出演各类戏剧等。后来还写过一部处女作电影剧本《假面舞会》,主演严化,不过这个严化绝对不是周旋老公严华。因为曾经有人弄错过,还有模有样的写了一篇十大武侠巨星,混淆视听,故而特别强调一下。严化和张彻的关系在严化去世很多年以后延续着,严化的儿子姜大卫后来成为张彻最得意的第子之一。
接下来要特别介绍的是张彻创作的《高山青》这首曲子,似乎成了高山族人的民歌了,没想到还是出自一位武侠片导演。此后张彻去了台湾,彻底从文,62~67在邵氏做编剧。这期间他经手的电影我只看过两部66《文素臣》和64年美丽动物张仲文的《潘金莲》。《文素臣》据说是根据京剧、弹词、申曲(沪剧?)改编的。片子甚至还有很多说唱部分,女主角何莉莉在庙中有一段全裸,似乎完全没有必要,估计也不是这个编剧的杰作了,他不喜欢这种。这期间的电影真是有趣,不管什么形式的都要咿咿呀呀的唱两段。1964年的《虎侠歼仇》是他导演的第一部武侠片,招考了主要演员王羽和郑雷。王羽是美女王馨平的老爸,可是这位爸爸实在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还是台湾黑社会。一影迷看到王羽大呼,白毛女大春哥。那个时候不拘言笑的扮酷的样子可能比较吸引人吧。至于郑雷,一副大老粗的样子,没有任何特色瓦。最近一次看到郑雷是在TVB的电视剧《翻江倒海孙悟空》演一条蟒蛇精,出现大约3分钟,就毙了。
1966年张彻导演的《独臂刀》票房收入首过百万,被称作《百万》导演,编剧是游水过来的倪匡,之后两人长达十多年的合作。《独臂刀》据说是改编自金庸的《神雕侠侣》,看了才知道这比大陆80年代拍的若干弱智武侠要好多了。不过说话慢条斯理,武打动作慢一拍,剧情又倾注了下层人民翻身的影子,当然这是不能苛求的。之后的《独臂刀王》《大刺客》都类似于这种,实在是不太喜欢。
1969年张彻拍了一部时装片叫做《死角》,主角是从几百人中招考的狄龙,配角是他从《金燕子》井淼替身发掘的姜大卫,编剧是有点怪异的邱刚健。据说这片子是学詹姆斯迪恩《无因的叛逆》抒发年轻人身上那种逆反的幼苗。其中有剧台词,是说大卫像不像詹姆斯,迪恩的。狄龙86年拍《英雄正传》和林青霞的激情戏老是N机,狄龙自嘲,自己十多年前就是床戏的老祖宗了,现在怎么老N机,说的就是这部《死角》这部片子风格怪异,票房大败,狄龙歇了足足半年,两年里面彻底沦为主要配角给姜大卫操刀。
1970年,张彻得了亚洲影展最佳导演,获奖影片是《报仇》。这部片子的精彩程度非同一般,没有时代背景,没有地点,就是一个纯粹的弟弟给哥哥复仇的故事,简单而又充满激情。最后张彻让满身是血的关小楼在杀光所有的仇人之后,翻腾着出了屋子,嘴里喃喃的叫着大哥,然后再叫着心爱女子的名字,还是慢镜头,真是一场视觉大餐。《报仇》中的姜大卫确实棒到了极点,要说不得亚洲影帝才叫做没天理。1970年还有部《十三太保》,张彻为了拍这部片子在香港某处搭外景,可能是电影过于血腥,导致忌讳的村民和剧组冲突,由此也促成了邵氏片厂的建立。同年还有部风格另类的《小煞星》大获成功主题曲《水仙》到处传唱,也唱红了罗文。不过《小煞星》的剧情和1969年的《钻石大盗》如出一辙,恐怕是同一个故事的变种,也许是《钻石大盗》不成功的缘故促使了《小煞星》的诞生,不过个人认为《钻石大盗》那首张彻作词的《钻石钻石亮晶晶》实在是比《水仙》好上许多。
1971年张彻拍了《鹰王》据说本来是王羽做主角的,可惜这家伙居然反出邵氏去台湾拍什么《独臂刀战盲侠》之类的片子。于是《鹰王》狄龙替上,也许是剧本本来就是给王羽的,居然在狄鹰王的身上看到了大春哥的苦大仇深,真是吓了一跳。
值得纪念的1971年,此年最精彩的影片是《新独臂刀》。法国最近某影展,这是唯一的华语片。有张法文版的《新独臂刀》海报,姜大卫独臂手持钢刀,眼神忧郁。这张海报应该给张纪中。大胡子见了,还用选杨过么?这不就是现成的。《新独臂刀》剧情也是简单,焦点在于狄龙和姜大卫的友情上,学金庸萧峰和阿朱的“塞上牛羊空许约”来个“乡下鸡鸭空许约”。这段引得著名男同志麦克写了一篇《张彻电影中的断袖疑云》。不过也确实夸张,两人在电影中好的把女主角给撇在了一边干生气,现在的电影哪个敢这么表现?同年有部《大决斗》至今无缘看见,但是据说狄龙特别想得亚洲影帝,可惜不止是狄龙败北,整个香港电影全部败北。讨厌得记者还非要把狄龙颓废得样子拍下来,难怪要和兄弟不和了。此间几部电影《无名英雄》《拳击》《双侠》比较差就不提了。
1972年有部好电影《马永贞》主角是陈观泰和姜大卫,据说是开创了上海滩黑帮电影的先锋。这里不得不说张彻的眼光,陈观泰是东南亚拳王,身材高大,似乎就是山东大汉的样板。到了1996年邵氏招来帅哥“金城武”马永贞从大汉成了书生,唉这眼光就比不上20多前年的张彻。姜大卫的谭四也是老大的典范,是后期那个脸上有黑痣的元彪所不能效仿的。唯一遗憾的是这部片子不太像背景是上海的,略嫌小家。
1973年,张彻拍出了强作《刺马》。张彻初先拍的时候并未得到支持,因为辫子戏是卖不到南洋的。在海外华人的眼里,辫子就是屈辱的代名词。但是张彻力排众义取得支持,并且大获成功。姜大卫在某次访谈说提到,《刺马》在拍摄中加了很多东西,包括情感。我想这故事本意又只是一个复仇的故事,但是性格有挣扎,才能把故事说的更精彩。另外也佩服张彻的考据,剧中马新贻蓝色金丝蟒袍,已经作为珍藏而展出。查阅了山东菏泽医专高尚举的《刺马案探隐》所描述的蟒袍和张彻的电影无二致。另外张文祥临刑所穿红衣也是当时风俗。电影拍的情结很慢,但是情感戏细腻,尤其是井莉和狄龙几段。后来张彻在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中提到《刺马》很是为井莉不平。大意是这部电影很多人至今念念不忘的是狄龙的马新贻,可同样出色的还有井莉。《刺马》后辫子戏不再忌讳,而是发扬光大了。1973年的陈观泰岳华主演的辫子戏《大刀王五》相对《刺马》逊色许多,但这部片子没有表现的很夸张,倒是忠实于大家熟知的故事。到了1993年狄龙还拍过类似的《一刀倾城》可是却成了王五,谭嗣同,袁世凯三人结义以及背叛的故事。虽然精彩,但似乎夸张过头了。
1974年的《少林五祖》是比较早的少林片,其中不得不提两个人戚冠军和孟飞。戚冠军就是徐克《七剑》中的邱东洛,孟飞就是那个也是游水去港的家伙,55岁还在做电视广告。“看不出我有55了吧,我用了××护肤品”。这是张彻的长弓公司自主拍的第一部片子,个人不太喜欢,剧情比较乏味。
1976年以后狄龙正式改投楚原,成了铁三角。姜大卫似乎也不怎么拍张彻的戏,而是和鲍学礼等拍了类似于《七面人》这样奇怪的片子。1977年张彻又拍起了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一直持续到1981年共三集。不过金庸的小说内容过多,大部分情节靠旁白支撑,这样的电影注定要失败的。不过第三集中南帝和瑛姑的故事处理的不错,只是演郭靖的傅声实在是差劲。这年有部《唐人街小子》,也是倪匡做编剧的。主角又是游水过来的,背景放在了美国。片子具有深刻反省意味,教导青年人莫走歪路。1993年邵氏有部《赤脚小子》,普遍的看法是翻拍《洪拳小子》。而我觉得唐人街小子借鉴的更多一些,尤其是手表和鞋子的意象,如出一辙。
1978年的《五毒》重新启用了一批新的弟子。郭追,孙建,江生,罗莽,韦白,鹿峰。该片子对世界都有影响,据说排名世界诡异电影11位。郭追本来是台湾演杂技的,后来很有出息,做了TVB武术指导,97天龙八部就出自他手,杨紫琼的《天脉传奇》也是他。江生因为酗酒早就死去了,88年台视的《大漠英雄传》(其实就是射雕英雄传,因为在台,射雕因为毛泽东的诗句是忌讳的)江生出演黄药师。罗莽还在TVB卖力气,鹿峰在台湾拍武侠电视剧,合拍片《少年张三丰》出自他手。
《五毒》其实只是一个邪派首脑临终忏悔清理门户的故事,但是其中的诡异真够骇人的。钢针入脑,万针衣破蛤蟆功,浸湿的黄表纸杀人,每一样都是有够血腥。当然张彻的目的显然不是给人视觉刺激这么简单,有个叫做镜与天涯的朋友提到其中毒蛇老二一句话“这般无休无止的残杀,要到何时方了”。张彻似乎对杀戮也有厌倦之意,最终五毒中的邪恶派自然是给铲除了,但是留下的却是无尽的伤感。武侠不再是单纯的好人复仇,杀死坏人,也存有了忏悔内疚反思的精神。我想这是张彻的《五毒》带给人们新的诠释吧。相对而言同批人的《残缺》似乎又缺少了这种精神,又恢复到了复仇的老路。 此后张彻又拍了一些金庸的片子,其中《碧血剑》最佳。郭追的袁承志满脸胡须,既不漂亮也不潇洒,但是一种侠义的味道自然而生。文雪儿的温青青毫不令人生厌,反而娇俏可人。剧情紧张,没有使用旁白,其中郭追还秀了一下他的杂技翻的功夫。另外八卦一下,此剧有文雪儿的姐姐出演,就是最近凭借功夫出名的“元秋”。
此后80年代初期张彻离开邵氏组建长河,不得不提一下《上海滩十三太保》这部片子集中了他大部分的弟子,因为傅声的去世,故而由刘德华顶上,但是弟子们发现师傅的经历不再旺盛,有时候拍着拍着就睡着了。
1986年张彻来大陆拍片,第一部是《大上海1937》据说在港票房不好,那年我还没入学。但是据有点年纪的朋友说,这片子在大陆火爆的不得了,尤其是董志华的小刀杨藩。1988年《过江龙》最近刚出了DVD我只想用一个字来形容,棒。但比起原作《报仇》来略嫌逊色,报仇重情,《过江龙》过多了加入了民族大义,似乎帽子太高。1990年的《西安杀戮》则是翻拍《五毒》。之后张彻的片子便一部不如一部,《江湖奇兵》《西行平妖》则是看得人两眼金星。
1992年张彻在台视拍电视版《刺马》剧情成了裹脚布,后来导演还挂名了鹿峰。可能是因为他曾在大陆拍戏不便的缘故。但是想来他曾是国民党文化官员,不至于如李翰祥这般凄惨吧。台版的刺马有太平军四大勇士,分别是董志华,穆立新,杜玉明,陈继铭。这些人现在还活跃在电视剧中。董志华在《功夫》中露脸了一把油炸鬼。穆立新凭借《冲出亚马逊》还得了百花男配提名。杜玉明忘了是电视剧《倚天》中的阿大还是阿二了。陈继铭则是,只要是武侠片,要是不见了他还真困难。张彻的大陆弟子现在都比较沉默,但是很多人都想念他们。
张彻没有生育子女但是却发掘了那么多出色的武侠演员。就个人而言,最喜欢狄龙王钟董志华穆立新。02年去世,黄沾挽联,高山传天籁,独臂树雄风,乃是说他作的歌曲《高山青》和跨时代的电影《独臂刀》。
不知道以后的人会不会还眷恋武侠,但是我想这是我永远的童话。刚看了《七剑》平心而论,并不喜欢,因为情节的庸俗,并没有看出什么人性来。禁武令是荒唐的开端,最后也荒唐的结束了。若干年以后,《七剑》《英雄》《十面》不会是武侠电影的代表,反而这一些朴实无华的才是最真挚的。
周星驰拍摄的《功夫》有不少张彻的影子,如斧头帮来自《马永贞》,甚至请来董志华演油炸鬼。我相信,这武侠精神不会给岁月的尘埃蒙上,时而温习,会有一种故如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