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拒绝成龙800万片酬,接受陈思诚45万,元华到底图什么
01
成龙是圈内公认的大哥,能和他合作拍戏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事。
偏偏有一个人拒绝成龙开出的800万片酬,成龙却不敢有任何不满,这个人就是成龙的二师兄元华。
成龙曾在筹备一部新电影时,开出400万高片酬邀请元华出演,还不断加价,没想到被元华一口拒绝。
当陈思诚拿45万邀请元华客串《唐人街探案2》,元华欣然应允,这是为什么?
1952年,原名荣继志的元华在香港出生了。
受当时最盛行的武打片影响,元华小小年纪就对功夫产生兴趣,很喜欢模仿电视里的武打动作,还学得有模有样。
没想到因为热爱武术,元华差点出了意外。
一次在家练武时,元华不小心从9楼家中的窗户摔出,如果就这么坠地 那不死也得落个残疾 。
也是元华命大,楼下恰好经过的一辆货车救了他的命。
虽然还是被车棚子反弹到地上,但这种伤害比坠楼可小多了。
看见儿子这么顽皮,元华的母亲怕他误入歧途,让他在行船和学戏中选择一个,元华不愿被困在船上,选择了学戏。
于是父母将年仅7岁的元华送进戏剧学院,跟随师父于占元学戏,从此便以师父的赐名“元华”行走江湖。
于占元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武术家,创办学校既招收戏剧世家的子弟,也招收一些家长管不了的孩子,还有很多家里穷养不起孩子的家庭,于占元也全部接受。
都知道学戏很艰苦,迈入这行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本着严师出高徒的思想,学徒们不仅要起早贪黑的练功学戏,还时不时要被师父教训。
于占元培养了众多弟子,其中有几个得意门生被他取名“七小福”。
“七小福”并不是指固定的7个人,而是一个队伍名称,有人走了就会补进新成员。
最初的“七小福”分别是元龙(洪金宝)、元华、元奎、元楼、元彪、元泰和元武 。
之后成员不断替换,“七小福”也逐渐成了于占元手下童星的代号。
元华是于占元的二弟子,虽然功夫没有师兄洪金宝入行早,但他身形好,能做很多高难度动作,功夫根基深厚, 被公认是“七小福”中身手最好的武生。
虽然排名第二,但很多时候元华比洪金宝更有兄长的风范。
洪金宝其实也不是于占元的第一个徒弟,只不过最初的大师兄因为忍受不了学戏的苦,偷偷逃走了,于是洪金宝接替他成为大师兄,还将“元龙”这个名字一并继承了。
洪金宝是武术世家出身,爷爷是香港第一代功夫片导演洪济,奶奶是香港第一代功夫女星钱四莺,从小对武术耳濡目染的洪金宝,早早拜于占元为师。
因为年纪小吃不了练功的苦,洪金宝曾逃跑过,每次看见大师兄逃跑,元华都会偷偷留饭,等洪金宝回来。
发现洪金宝逃跑,元华还帮他留饭,恼羞成怒的于占元把怒气都发泄在元华身上,打了他70鞭子。
抓回洪金宝后,于占元反倒消了怒气,洪金宝侥幸逃过一劫。
看着因为自己被打的元华,洪金宝愧疚又感动,将这份情谊记在心间。
元华也有过想退出的念头,但来的时候都签下了契约, 学习期间不能四子回家,也不能半途而废 ,听话的元华只能继续坚持练功。
契约一签就是十年,每天元华都要从天刚亮练到天黑,常常都是一练一个小时,才能休息一会,日常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功。
刚开始学戏那几年,徒弟没有收入,每次演出时师兄弟们都想偷懒不去, 只有元华咬牙坚持,场场不落的演出。
功夫不负有心人,吃了几年苦后,元华的功夫进步神速,成为“七小福”中功夫最好的那个。
挨到快毕业,准备在戏剧届大展宏图的元华,却因为香港电影的兴起被打乱脚步。
戏剧被电影行业强烈冲击,学戏的弟子们都处境艰难。
02
投身电影,成为李小龙御用替身
身为大师兄的洪金宝身先士卒迈入影视圈, 从武术指导一路做到行业老大哥,还成立了自己的“洪家班”。
随着梨园行业的没落,于占元也在1971年被迫解散学校,七小福的其他成员只能另谋生路。
因为大师兄洪金宝已经在影视圈站稳脚跟,很多师兄弟选择加入洪金宝的团队,一起做武师。
元华最初没有跟随洪金宝,而是有了更好的选择。
1972年元华和功夫巨星李小龙一起拍摄了《精武门》。
片中李小龙设计了很多高难度的翻跟头镜头,元华因为身形与李小龙相似,翻跟头又特别厉害,被李小龙相中让他当自己的御用替身。
出于对元华的欣赏,李小龙还给元华安排了一个角色,挑衅陈真被痛揍的日本人。
虽然也没什么露脸的机会,但元华丝毫不懈怠,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因此得到李小龙的认可。
1973年,李小龙再次邀请元华拍摄电影《龙争虎斗》。
这次元华的表演更加纯熟,完成了很多高难度动作,让李小龙眼前一亮,决定将他带进好莱坞。
有了李小龙这样的领路人,元华的发展应该是前途无可限量。
谁知世事无常, 李小龙在1973年7月20日猝然离世 ,痛失好友的元华悲痛不已。
李小龙去世后,原本跟随他的林正英、陈会毅以及元华等人的好莱坞电影梦,也化为梦幻泡影。
李小龙离开后,洪金宝接手了他的团队,曾经李小龙的得力干将林正英也转入洪金宝团队。
没多久元华也加入洪家班,在一些影视剧中客串,可惜只能接到一些小配角,一直半温不火。
虽然没有很重要的戏份,但元华始终秉承着习武之人的精神,认真对待每一场戏。
众所周知,功夫演员常常要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人身安全。
为了让镜头效果更逼真,很多功夫演员都会真刀真枪地上阵,洪金宝如此、成龙如此,元华更是如此。
这其中有很多让元华想起来都后怕的经历。
1982年拍摄《人皮灯笼》时,元华就差点丢了命。
有一场戏需要他猛地从地上跳起来,没等他做完动作,对手演员已经挥舞着手中的竹剑刺过来。
千钧一发至今元华赶紧翻身躲避,却还是被一剑刺入胸口,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还有一次是拍摄一场飞机跳海的戏,其实这种戏在港片中很常见,尤其是成龙最善用各种高危动作戏。
观众看得冷汗直冒,更别说冒着生命危险表演的演员了。
元华从飞机跳下后直直地落入海水中,顿时感觉被千斤重的石头压住胸腔,连话都说不出口了,更别提求救了。
还是剧组发现了他的异常,赶紧将他救出,幸好剧组中有个有经验的前辈,给元华灌了两瓶白兰地他才逐渐恢复意识。
敬业的元华,因为长相不够突出,只能当配角。
凭着扎实的功夫基础和过硬的演技,他依然能将每个小角色演出自己的味道,甚至多次创造出荧幕经典配角。
影片《飞龙猛将》中,元华扮演的反派口叼香烟从楼梯滑下,动作一气呵成,成为港片中无法超越的景点之一。
03
元华为什么最感激周星驰?
元华的转机出现在1985年,他和林正英、钱小豪、许冠英合作了《僵尸先生》。
片中元华扮演僵尸老太爷,有一幕他躺在棺材中身边爬满了老鼠。
那个没有CG的年代,所有镜头都要实拍,那些真老鼠在元华身上爬来爬去,元华始终一动不动。
这画面看着都起鸡皮疙瘩,可想而知元华当时的心情,他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正因如此他迎来了演艺生涯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1987年,元华和洪金宝合作了《东方秃鹰》,在片中扮演大反派越南将军。
当时元华没打响名气,看到他名字中的元,很多人以为他是一名韩国人,了解后才发现他竟然是李小龙的替身,洪金宝的师弟。
这次演出后元华在电影圈站稳脚跟,各种邀约不断,戏路大开由此被挖掘出了戏剧天赋。
在《急冻三侠》中他扮演了大反派“凤三”,让人印象深刻。
1991年,元华首次和周星驰合作拍摄《龙的传人》,在其中扮演 搞笑 的周飞鸿,还将自己在《龙争虎斗》中当替身的经历调侃了一遍。
同年,周星驰又和元华二次合作了《情圣》,口碑和票房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元华的名气不断攀升。
可惜,90年代后期元华的事业又被一刀切。
随着香港动作电影的衰败,元华只能转战电视圈。
此后元华加盟TVB,拍摄了很多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僵尸福星》,剧中元华扮演了名震天下的捉妖天师,既展现了功夫底子又将 搞笑 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某瓣达到了8.0的评分,很多网友心中可以和林正英的《僵尸道长》媲美。
《僵尸福星》大获成功,元华也成为TVB红人。
台里趁热为他量身打造了电视剧《男人四十打功夫》。
这次元华扮演的富二代方天龙依旧出彩,深受观众喜爱。
2001年,TVB推出了斥巨资拍摄的神话大剧《封神榜》。
元华在剧中扮演刀子嘴豆腐心的“托塔天王李靖”,苑琼丹扮演他的妻子“殷十娘”,两人的表演很精彩,完全演出了对哪吒的爱和无奈。
元华还有一个经典的神话角色无人能超越,那就是“燕赤霞”。
十几年前他就扮演过电视剧版的“燕赤霞”,成为继午马之后又一个将“燕赤霞”演出灵魂的演员。
17年后他再次在网络电影《倩女幽魂:人间情》中,出演“燕赤霞”一角,硬生生凭演技将自己的配角,演成了观众心中的主角。
2005年对元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因为周星驰迎来人生巅峰。
周星驰筹拍《功夫》时,“包租公”的角色一直找不到合适人选。
原本周星驰想找洪金宝当武术指导,但在拍摄过程中周星驰发现,如果洪金宝来指导的话,拍出来和普通武打片没什么区别,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
因此第二天开工时,周星驰对洪金宝的指导直接喊停,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在业内地位非凡的洪金宝,被周星驰当众拂了面子,愤怒地和周星驰争吵,之后愤然离去,从此和周星驰闹掰。
周星驰是李小龙的粉丝,他想到了和李小龙关系深厚的元华,加上两人合作过几次,周星驰深知元华对待工作的态度,便邀请他出演“包租公”,还邀请了同为“七小福”的元秋扮演包租婆。
其实元华是洪金宝带来的人,按说洪金宝离开后他也该跟着走,可元华反倒留下了。
用他的话说,当时为了养家糊口他什么机会都不想放过。
而且他认同周星驰的观点,觉得如果洪金宝来指导只能拍出一部寻常的功夫片,周星驰才能拍出不一样的作品,于是他铤而走险留在了剧组继续拍摄。
两人强强联手果然又创造了奇迹。
都知道周星驰选角的水平堪称一绝,这次他也没看走眼,元华出演的“包租公”外冷内热,极具武侠精神,完美展现了周星驰想要的效果,获得周星驰的盛赞。
这次精彩演出彻底让元华在影视圈有了姓名,还一举斩获三项大奖:金像奖和紫荆奖的最佳男配角,以及全球华人金艺奖最佳演员奖,一夜之间名声大振。
凭借这部电影,元华成功推开内地市场大门,十几年间元华出演了很多影片,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经典角色,也不乏一些为了生活接下的“烂片”。
04
拒绝800万片酬的成龙,答应出45万的陈思诚,元华到底图什么?
这期间,已经成为“大哥”的师弟成龙,曾向自己抛来橄榄枝,用400万片酬邀请他加盟演出,元华却一口拒绝。
成龙是“七小福”中的小师弟,因为顽劣经常惹事,被父母送进于占元的学校。
陈父和于占元私交甚好,让成龙认了于占元为干爹,本想着能靠这个关系走捷径,没想到干爹对成龙的管教反倒更严格了。
吃够了苦好不容易坚持到毕业,成龙和元华一样,被没落的梨园行业打了个措手不及,转而投奔洪金宝。
最初成龙也没什么好机会,只能接到一些扮演死人的龙套角色,有时在水里一躺就是一天。
为了红,成龙比元华更多了一种不要命的精神,拍摄很多危险戏份都是亲自上阵,逐渐打响名气,成长为继李小龙之后的又一功夫巨星。
眼看着师兄弟们一个个都成为影坛大鳄,明明是功夫最厉害的元华,却还停留在配角上,经常有人问元华:
元华风轻云淡地回答:
成龙成名后也没忘了二师兄元华,筹备《神探蒲松龄》时曾邀请元华出演,开出400万片酬被元华拒绝。
传言成龙当时并不死心,不断加高片酬直到800万,依然没能说服元华。
更出人意料的是,日后陈思诚拍摄《唐人街探案2》时邀请元华客串,只拿出45万片酬,元华爽快地答应了。
由此传出元华和成龙两兄弟不和的传闻,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起初元华一直没有回应此事,可这件事不断被翻出,直到传出他可能参演超级英雄的电影时,这件事又被翻出来。
元华不得已才解释了这个问题,他拒绝成龙有两个原因:
一是觉得自己年事已高,不适合再拍高难度的动作,如果拍不好可能会砸了成龙的招牌。
二是元华觉得成龙给出的片酬太高,自己只是客串,那这么高的片酬恐怕以后会吓退别的导演,不敢再找他拍戏。
至于答应陈思诚的邀请,是元华觉得出镜只有2分钟,拿到45万片酬已经足够了,这才答应。
元华不愿为了钱违背初衷,坚持一切从角色出发,这打脸了多少追逐利益直播带货,陷入晚节不保争议的老戏骨。
如果所有演员都能像元华一样爱惜羽毛,那 娱乐 圈一定会是另一番光景。
2. 1993年,狄龙接连“失利”3部武侠片,现如今都成为了经典
上世纪60年代,胡金铨的《大醉侠》和张彻的《独臂刀》横空出世,一扫香港影坛当年的阴柔之气,用男性阳刚的武侠片取代了女星担纲的言情文艺片。
到了80年代,香港电影百花齐放,各种类型影片大放异彩,洪金宝成龙领衔动作片、林正英扛起僵尸片大旗、吴宇森周润发打造英雄枪战片,唯独武侠片缺少领军人物。
1990年,徐克和偶像胡金铨一起拍了《笑傲江湖》,开创了新武侠时代,又随着《黄飞鸿》的口碑票房齐飞,香港影坛迎来了武侠片潮流。
1992年,徐克打造《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和《新龙门客栈》;周星驰有《鹿鼎记》系列和《武状元苏乞儿》;刘德华也有《绝代双骄》、《战神传说》;
他们将武侠片潮流推向一个高潮,迎来了1993年的香港电影“武侠年”,那一年武侠片有20多部。
李连杰一个人就有6部武侠片上映,正东创业作《方世玉》系列、和徐克合作的《黄飞鸿之狮王争霸》、和王晶合作的《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还有一部和袁和平搭档的《太极张三丰》。
林青霞凭借东方不败成为电影公司争抢的对象,那一年她有《东成西就》、两部《白发魔女传》、《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4部武侠片。
王祖贤有《新流星蝴蝶剑》和《水浒传之英雄本色》;张敏抛开和李连杰合作的,也有《武侠七公主》《神经刀与飞天猫》和《飞狐外传》;关之琳有《新仙鹤神针》、《刺客新传之杀人者唐斩》和《一刀倾城》;
甄子丹有《苏乞儿》和《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狄龙有《边城浪子》、《一刀倾城》和《赤脚小子》;另外还有《黄如宽早飞鸿4王者之风》和《黄飞鸿之鬼脚七》等跟风之作。
李连杰当年作为武侠片的顶流,尚且有《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票房不佳的作品,可想而知其他人,最惨的当属狄龙了,3部全都“扑街”。
狄龙,香江第一帅哥,和李小龙、梁小龙、成龙并称四小龙,不少人只知他是《英巧裂雄本色》重情重义的豪哥,却不知他是70年代香港武侠片的顶流。
在张彻的电影中,狄龙和姜大卫是最成功的双生组合,渣雀创造了诸多经典:《十三太保》、《刺马》、《新独臂刀》、《大决斗》、《保镖》、《报仇》、《双侠》、《无名英雄》等。
张彻之后,狄龙又和古龙、楚原组队成为“铁三角”,打造古龙武侠电影,可谓是部部精品,至今都为人所称道,诸如:《楚留香》、《天涯明月刀》、《萧十一郎》等。
90年代初期,香港武侠片迎来高速发展,李连杰、林青霞、张敏等太抢手,一些导演开始将眼光放到了曾经武侠片顶流的狄龙身上。
只不过狄龙的运气差了点,虽说1993年是武侠片巅峰时期,但耐不住影片扎堆上映,观众陷入审美疲劳,他主演的3部影片,票房皆不成功。
武侠片爆发,又怎么少得了“跟风大师”罗维,1993年他拿出1800多万的棺材本准备最后再赚一把,邀请洪金宝当导演,并和内地电影公司合作,拍摄了拥有厚重 历史 题材的《一刀倾城》,结果香港观众不买账,票房仅197万港币,罗维直接宣布破产。
票房差不代表电影不好,相反《一刀倾城》在许多同学心目中的地位颇高,可以和徐克的《黄飞鸿》一较高下,就是缺少了一点江湖写意。相反,《一刀倾城》在对 历史 的解构上,立意高远。
本片贡献了不少金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走得出天牢,走不出天下;喝不尽杯中酒,杀不尽仇人头。再配上吕方的《血像火》,真的是慷慨凄绝的英雄悲歌。
不少地方的数据,都将《赤脚小子》的票房标记为1010港币,实际上,《赤脚小子》当年卖了397万港币,上映12天后,和院线产生了矛盾,然后就下映了。
本片杜琪峰执导,旨在致敬张彻的《洪拳小子》,台前幕后也比较强大,刘家良负责动作设计,狄龙、郭富城、张曼玉主演。
整部影片充满了哀伤凄惨,每一个人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正义威武的段青云是通缉犯、天真烂漫的关丰曜被人利用、优雅大方的老板娘和亭亭玉立的华小莲都没有完美的爱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可奈何。
70年代,傅红雪对于狄龙而言,就像小马哥对周润发、燕赤霞对午马一样,已经成为经典。陈勋奇执导《边城浪子》,邀请狄龙出演傅红雪,不得不夸赞其高明。
相比年轻时期,狄龙的演技更加自然,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傅红雪的冷峻气质。只可惜狄龙并不能挽救本片,最初导演剪辑版有140分钟,但我们知道院线都希望时间短一点,这样可以多排一两场,最终《边城浪子》被剪成了89分钟。
剪辑后的版本直接导致票房失败,上映7天,收获150多万港币。少了50多分钟,剧情自然衔接不上,观众看得没头没脑,最大的亮点也就剩下演员和武打设计了。
后来陈勋奇不甘心,又将剩下的整合在一起,剪辑成了另外一部《仁者无敌》。如果将两部合在一起看的话,效果明显好了不少。
狄龙“失利”的3部武侠片,每一部都比较硬核,当年它们虽然不被认可,但经典始终是经典,现如今这3部影片在影迷心中的地位不断攀升,都是不可复制的好作品。 (撰文:鸠摩智)
3. 成龙电影里面有个霍去病在棺材里面住着 那是什么电影
故事发生在遥远的西汉时代,汉元帝当政期间,大汉的疆土早已在其曾祖父汉武帝的连年征伐之下拓展到西域纵深处。此时坐镇西域的大都护霍安(成龙 饰)并不以天朝上国的身份自居,他以友善平等的方式与西域各国交往,平等相待,更以独特的方式化解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取得了单靠武力所无法达到的和平盛景。谁知霍安遭人陷害,被刺配雁门关修城。恰在此时,他遭遇了从遥远的罗马帝国逃命至此的小王子及其护卫卢魁斯(约翰•库萨克 John Cusak 饰),最初的误解过后,霍安与卢魁斯两位英雄化敌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