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苔丝》电影的版本有两个!谁知道新版的名字
德伯家的苔丝
英国作家狄更斯和哈代。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代表作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为《雾都孤儿》,写于1838年)通过主人公奥列佛·特维斯特的苦难生活旅程以及那些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压扁了的流浪儿的形象,深刻地揭露出伦敦贫民窟的悲惨情景和资本主义的罪恶。《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半自传式的长篇小说,它以科波菲尔的经历为主线,融进了多种类型的人物和生活际遇,反映了工业革命以后英国的社会状况。哈代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生于英国西南部多塞郡的一个村庄里。哈代最有成就的作品是总名为“威塞克斯小说”(威塞克斯是多塞郡及其附近地区的古称)的14部长篇小说,都以其故乡威塞克斯广大农村地区为背景。其中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是《德伯家的苔丝》(也译为《苔丝》)。小说通过农村姑娘苔丝一家的遭遇,具体生动地描写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侵入英国农村后小农破产的痛苦过程。小说的中心人物苔丝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在不幸命运中坚持反抗的光辉的女性形象,哈代通过她屡遭迫害以至于毁灭的悲剧,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法律、道德提出了强烈的控诉,但也流露出他的一种信念:人类是无情命运的玩物。哈代的优秀作品还有《卡斯特桥市长》(1896年)、《无名的裘德》(1896年)等
B. 《德伯家的苔丝》影评
曾以为作家的伟大在于多产,在于创作大量经典名著。看了Thomas Hardy的名作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德伯家的苔丝》),才知道好著作只需一部足够。哈代笔下的苔丝曾被多位出色的女演员演绎过,1979年德国女演员Nastassja Kinski出演的电影《苔丝》获得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三项Oscar金奖,后来相继拍成了其他演员担演的电视连续剧,其中我最爱Justine Waddell饰演的Tess---1998年BBC推出的电视剧《德伯家的苔丝》。 好的故事因有好的情节,演绎的出色不亚于情节本身。 有人说曾获得Oscar奖项的电影《苔丝》不如BBC于98年的电视剧《德伯家的苔丝》,因为女主人公的扮演者不同。据说Nastassja Kinski太野性,她的经历使她难以演绎出哈代笔下的苔丝---美丽的英国乡村少女的形象;而Justine Waddell有种英国式的古典美,既优雅甜美又有种说不出来的孤寂感,所以与哈代笔下的苔丝的形象更为接近。 我也更喜欢98年的电视剧《德伯家的苔丝》。五年前买了《德伯家的苔丝》电视剧VCD(片长约3小时,共3张),痛快地看了又看,越看越着迷,叫人心碎…五年后的今天,对苔丝的眷念仍不减,执起笔来,重温些许插曲与片段,细细回味剧中的气息,浓郁的悲情… ★ 我的“苔丝情结” 1. 洁白如诗那般美,令人迷醉 Tess很美。她的姣好与玲珑映衬在一身的洁白下。她很白,白的那么纯,不可亵渎;白的那么美,无与伦比;白得那般艳,令人惊羡。那般白,曾盛开在灿烂的日光下,奔放在原野绿丛中,舞动在庄园秋色里。那般白,曾如此的出奇夺目、娇艳动人。当火红的玫瑰戳伤了手,鲜血沾染了洁白,Tess的白,开始让人怜惜。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我能否将你比作夏天?你比夏天更美丽温婉。”(出自我最爱的诗歌---莎翁十四行诗之18) 很自然想起这首诗,就学着它那样来形容Tess--- “Shall I compare you to an Easter lily? You are more pure and pretty.”“我能否把你比作百合?你比它更纯洁更美。” 2. 影音与命运双重奏,撩动人心 无论快乐与苦痛,Justine的真情演绎,皆发自内心,毫不虚掩。尽管命运一次次变着戏法,给无知的Tess开玩笑,幸福一次次绕过她身旁溜走,她依然亭亭玉立,犹如一朵鲜花,娇艳欲滴,沁人心脾。我不禁震慑住了,内心涌动一股悲情,哀Tess所哀,愁Tess所愁,我相信观者定能感受到,并与之共鸣。 令我惊诧的,还有剧中反复奏响的乐曲,那淡淡的忧伤。那乐曲多么美妙动听,让人如痴如醉,百听不厌。佳音好比天籁,就象莫文蔚的一曲《盛夏的果实》,谁也计算不了曾经醉过多少天下人,歌曲里那淡淡的忧伤,和谐的韵律与无穷的韵味令多少人为之倾倒! 电视剧《德伯家的苔丝》的插曲与故事情节如此吻合,激起了我心底万般柔情。故事的情节不失浪漫,浪漫之余却散发着忧伤,弥漫着宿命。情节与画面交织的天衣无缝,影音与命运的双重奏,给纯洁的Tess蒙上了宿命的色彩。主旋律、背景音乐与掺和的曲调穿插于剧情中,诉说着淡淡的忧伤、绵绵哀怨、柔弱、孤苦与无助,预示着冥冥中的命运。 3. 咽着泪水那一幕,百折不回 当历尽磨难的Angel决定从巴西重返英国,与心爱的Tess言归于好,便有了Tess含泪带笑,默默注视Angel的一幕。Angel的归来,犹如一把利刃,径直刺向Tess的心坎。“Too late...Too late!...” 一切都来的太晚! 多少个日夜,Tess企盼着丈夫回心转意,回到自己身旁。抱着一线希望,她给Angel写信,恳求丈夫迅速归来保护自己。可是伴随她的却是孤独、悔恨、愤慨、绝望,最后,她只能甘受屈辱和苦难。 Too late! 声声悲切。这迟来的相见,是命运的捉弄,天意弄人。 想起韩国影视的女角色都爱哭。为感动而哭,莫名、单纯地哭,天真可爱甚或淘气地哭。如My Girl(《我的女孩》)里李多海饰演的“周幼琳”,一把鼻涕、满脸泪花,毫无保留地把一切溢于言表,以泪水宣泄…而Tess,则将所有的冤屈与苦痛以及对爱人的思念都统统深埋在心里,默然含泪,泪往心里流,此情此景,言语怎来得及思索? 4. 死亡是苦难的终结,肝肠寸断 苦难终有尽头。在一个静谧的黎明,Tess被捕,被处绞刑,至此,全剧终了。然而,与电视剧不同的是,小说的结局燃点了希望:Angel怀着忏悔和苔丝的妹妹开始了新的生活。这种希望,是否预示着新的爱情的萌生?就好象许多爱情故事一样,妹妹继承姐姐的爱,和男主人公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可是真能幸福快乐吗?当初爱得那般死去活来、肝肠寸断,我怀疑这种爱的继承,至少,在《德伯家的苔丝》里我相信爱是无法继承的。就象《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爱人?》里的故事一样,爱,无法弥补,没有替身,也没有退路,只能按着原路走,唯一条路,一直走下去…… 只有在悬崖,断肠人才得以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