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波兰的名人
1、肖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
肖邦创作的练习曲完全突破克莱门蒂、车尔尼、莫谢莱兹以来纯技术性练习曲的创作手法,不刻意突出华丽的炫技性,让音乐传递出更深刻的感情。
如《C小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12“革命”)是肖邦1831年赴巴黎途中,在得知俄军入侵华沙后悲愤之余写下的。从技巧上看,这是一首左手跑动练习曲,但从右手壮烈的八度音旋律和左手狂风暴雨般的倾泻中却都不难看出作曲家当时内心情绪的极度激动。
2、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和同事贝蒙特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物质》,说明又发现新元素88号,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命名为镭(Radium)。玛丽·居里关于发现新元素钋的报告,用波兰文在华沙《斯维阿特罗》画报月刊上发表。
1900年3月,玛丽在巴黎西南的赛福尔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讲授物理学。玛丽的论文《论放射性钡化物的原子量》。居里夫妇在巴黎国际物理学会上宣读论文《论新放射性物质及其所发射线》。
1900年10月,两位德国学者瓦尔柯夫和吉泽尔宣称镭对生物组织有奇特效应。后经居里夫妇证实镭射线会烧灼皮肤。
3、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波兰文:Nikolaj Kopernik,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享年70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Kingdom of Poland)维斯瓦河畔的托伦市(city of Toruń)的一个富裕家庭。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拉科夫大学(Kraków University),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
1496年,23岁的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Bologna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Paa)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de Novara,1454 -1540)对哥白尼影响极大,在他那里哥白尼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
4、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1941年6月2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波兰电影导演、编剧,毕业于洛兹电影学院。1976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生命的烙印》。1979年,凭借剧情片《影迷》获得第11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1988年,执导犯罪片《杀人短片》获得第4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1991年,执导剧情片《两生花》获得第4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1993年,执导剧情片《蓝白红三部曲之蓝》获得第5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5、圣若望·保禄二世
圣若望·保禄二世(拉丁语:Sanctus Ioannes Paulus PP. II、英语:Saint John Paul II)1920年5月18日-2005年4月2日。是罗马天主教第264任教宗,梵蒂冈城国国家元首。若望·保禄二世于1978年10月16日被选为教宗。
他生于波兰,是第一个成为教宗的斯拉夫人,也是自1522年哈德良六世后第一位非意大利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自接任起共到其他国家进行教宗访问102次,是历史上出行最多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于2014年4月27日和若望二十三世封为圣人。
B.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红白蓝三部曲》是三部电影吗
是三部电影,但这三部电影被称为三部曲,三部电影有一定的联系,红白蓝三色正是法国国旗的颜色。《红白蓝三部曲》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生平最后的三部作品,大师两年后即因病辞世。《蓝色》是忧郁和自由,挣脱俗世的信念才能获得人性与情感的自由;《白色》是尊严和平等,导演在片中探讨和质疑了情爱与平等;而《红色》则是真诚和博爱,人世间充满各种猜忌和矛盾,唯有博爱才能解开羁绊心灵的枷锁。这三部作品是基斯洛夫斯基充满人道主义和人文思想的杰作。他以细致而精密的情节来讲述故事,从普通人的人生命运阐释他对生命的尊重和见解。在电影中,无论出场时间的长短,基斯洛夫斯基都将主人公的位置给予了女性,也许是因为她们更脆弱一些,更能够体现忧郁、尊严与真诚。
《红》剧情:
模特瓦伦婷与男友分手后,意外地认识了一位退休法官。他在年轻时,被女友抛弃并且受尽屈辱。再加上他的职业的关系,他对人性抱着批判、敌视的态度。退休后,他整天窃听邻居的电话,以此消磨自己的生命。瓦伦婷认为他这样做极不道德。退休法官打开窃听器,告诉瓦伦婷在平静的生活下面,隐藏着人性的阴暗面。瓦伦婷认为人总有虚弱的时候,但是能够改正。因为这时她自己也非常地无助,她的弟弟得知自己和她一样是个私生子以后,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因为吸毒而见诸报端。而这时她又被男友误解而两相分离了。在叙述老法官的窃听行为时,开始讲述一个见习法官的故事。他的经历几乎和老法官如出一辙。失恋之后,他决定到英国度假,在海上时受到风暴的袭击,患难后与同船的瓦伦婷终于都找到了彼此爱的归宿。而老法官在瓦伦婷的感染下,也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蓝》剧情:
朱丽叶是一位著名音乐家的妻子。他们有一位非常可爱的女儿,他们生活得非常幸福。但一次车祸夺走了一切。但正是由此开始,朱丽叶才走进更深层的人生。而以前,她一直都生活在丈夫的阴影下。虽然自己也是一个音乐家,但为了丈夫的事业,她把身心放在家庭上,并且以此为幸福。但这种幸福其实是非常脆弱的。朱丽叶离开了音乐家的蓝色小屋,住进了公寓,走进她以前所不熟悉的生活。她看到一个年轻人被人追打逃避无门,她看到妓女以卖身为乐并且依然保持纯洁,她看到刚从贵妇人的车里下来的流浪汉坐在地上吹奏短笛,她看到一位很老很老的老太太,走过漫长的路,非常吃力地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她看到自己厨房里一窝小鼠,让她恶心也让她怜悯。每当这些时候,贯穿始终的主题猛然间响起,让她心颤晕眩。
丈夫的助手来帮她整理资料,朱丽叶知道他一直爱着自己。作为对丈夫和以前生活的报复,她和助手作爱然后离开了他。但是助手终于找到了她,求她和自己一起完成音乐家的遗作。在这期间,她知道了自己的丈夫其实已有情人在外,并且已经怀了孩子。但是她经历的一切使她学会了宽容怜悯和关爱,最终她和助手一起把音乐家的《欧盟交响曲》最后乐章完成。
《白》剧情:
《白》是三部曲中最为轻松的,很有黑色幽默的味道。波兰发型师卡鲁与法国妻子新婚不久,因为性无能而被迫离婚,并且在巴黎被夺取了一切。他如同丧家之犬,终日在地铁车站卖艺谋生(拿理发梳当作口琴吹)。在同胞米高拉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祖国。在巴黎他的一切都显得笨拙,笨重的大衣,沉重的大箱子,藏在大箱子里被托运回国后,又被打劫、臭扁。而回到家乡后,他很快就发财、发迹,成为大富翁,并且奇迹般地恢复了性能力。这时他想到了报复自己的妻子,装死把她骗到了波兰。这是一个关于移民的故事,在异国显得自卑,而在故土则充满信心和力量。影片中最动人的镜头,是卡鲁和米高拉在洗去了异国的阴霾后,在雪地上象孩子般地拥抱。
在三部电影中,都有令人痛苦的道德抉择。《红》中,老法官告诉瓦伦婷,邻居中有一个家庭看似幸福,但丈夫却背着妻女在外面偷情。那么,瓦伦婷该马上去揭穿他吗?那样他们将看清真实然而痛苦,还是依然让他们隐藏在平静之下呢?《蓝》中,朱丽叶的邻居在夜总会里做脱衣女郎,她认为这样做自己很快乐,男人们也很快乐。但是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父亲就坐在台下观众席的第一排!《白》中,商人米高拉成功但是已对人生厌倦,他求卡鲁把自己枪杀,作为报酬,他将帮助卡鲁回国,并且有资本做小本买卖。而卡鲁除此而外,似乎没有别的办法能帮他回国了。
C. 著名电影作家有哪些人
说到电影,如今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娱乐的一种日常的休闲方式,有人天天看电影,有人已经离不开电影,比如我!那么这十个世界著名电影导演你究竟认识几个?
蒂姆·波顿
1958年8月25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国男导演、编剧、制片人。这位好莱坞的另类天才,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怪诞的视觉风格,充满令人着迷的魔力,尤其是华丽而颓废的哥特元素,随处可见的象征和隐喻手法,构成了独特的奇幻影像世界。2007年,年仅49岁的她获得威尼斯终生成就奖。对此,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表示:“蒂姆·波顿是美国最勇敢、最有想象力和最具创新精神的电影人之一。”
代表作《蝙蝠侠》、《剪刀手爱德华》 、《爱丽丝梦游仙境2》、《小飞象》。
2.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出生于1899年8月13日,于1980年4月29日逝世,原籍英国。他是一位闻名世界的电影导演,人送“恐怖大师”。在他长达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她共拍摄了超过50部电影,尤其擅长拍摄惊悚悬疑片,正式她创造并完善了制造悬念的艺术。其中,由他指导的惊悚片《惊魂记》(1960)标志着心理惊悚片成为恐怖电影的一个亚类型。时至今日,“希区柯克”已不仅仅只是一个名字,而是代表了一种电影手法,成为悬疑惊悚的代名词。
代表作:《西北偏北》、《惊魂记》、《鸟》、《捉贼记》、《狂凶记》
3. 霍华德·霍克斯
1896年5月30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戈申城,1977年12月26日卒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棕榈泉城。美国电影导演,他几乎能在所有的类型片领域内游刃有余。这位“类型片大师”在他的几十年导演生涯中精品迭出,涉猎过几乎所有的电影类型(神经喜剧、黑色电影、传记片、冒险片、西部片、科幻片、歌舞片等),并体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其中《疤面人》(1932)被认为是最好的黑帮题材影片之一,可谓是黑帮犯罪题材电影的开山之作,影响了此后几乎所有该类影片。霍克斯也是法国新浪潮电影人热烈推崇的“电影作者”之一。
代表作:《星期五女郎》、《育婴奇谭》 、《红河》
4. 肯·洛奇
1936年6月17日生于英国,英国独立电影与电视导演编剧。这位“新现实主义大师”敏锐地捕捉社会现实,并对底层民众报以深切关注。在第64届柏林电影节获颁终身成就奖时,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考斯里克称:“肯·洛奇是欧洲当代最伟大的导演之一,在他长达五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保持着非凡的持续性,并且能够始终坚持创新。他对人类命运有着深切的关注,一直坚持只拍底层人的故事。我们尊重他的导演身份,并对其影片中对社会不公的揭露与幽默感表示赞赏。”
代表作:《风吹麦浪》、《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没有过去的人》、《29棵棕榈》、《儿子的房间》、《爱情是狗娘》、《迷失东京》
5.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1941年6月27日生于波兰,逝世于1996年3月13日。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波兰电影导演、剧作家。因他的作品《三色》和《十诫》闻名世界。这位波兰伟大的“作家式”导演,他的影片被认为“既有伯格曼影片的诗情,又有希区柯克的叙事技巧”。在他的镜头里,当代波兰和欧洲的现实生活如画般展开,并通过富于哲思和诗意的电影语言,来探讨任性及生命的终极意义。
代表作:《三色:蓝色白色红色》、《十诫》 、《初恋》 、《生命的烙印》 、《杀人短片》
6. 费德里科·费里尼
1920年01月20日出生于意大利,逝世于 1993年10月31日。这位意大利国宝级导演,既是新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又以他个性强烈的“费里尼风格”成为无数后世导演的灵感启迪。童年时期对马戏团和小丑的情有独钟也贯穿了他的电影生涯,并投射在他的电影作品里。从新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到意识流式的奇幻世界,这位电影大师敢于推翻并重塑自我,却始终饱含深邃的人文关怀。
代表作:《卡比利亚之夜》 、《大路》 、《甜蜜的生活》、《阿玛柯德》、《费里尼自画像》
7. 让·吕克·戈达尔
1930年12月3日出生于法国巴黎。别名高达,法国著名电影导演、影评人,毕业于索邦大学。曾是《电影手册》的影评人。这位思想激进且多产的法国新浪潮导演,是以蔑视传统电影技法闻名的“破坏美学”的代表人物,她的影片在破坏传统结构方面比特吕弗走得更远。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电影作品都有其鲜明的主观立场,并把自己的政治思想注入作品之中,比如常见的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子。
代表作:《随心所欲》、《阿尔法城》、《狂人皮埃罗》、《芳名卡门》、《精疲力尽》
8. 宫崎骏
1941年1月5日出生于东京,日本动画导演、动画师及漫画家。迪斯尼称其为“动画界的黑泽明”。这位受全球影迷喜爱的动画大师,用动画拷问着良知。他是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也是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半个世纪以来,他始终用丰富的想象和温暖的画风,传递着和平、环保、博爱的信念。回顾创作生涯,他曾说:“创作一部动画也就是创造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个世界慰藉着那些失去勇气的、与残忍现实搏斗的灵魂”
代表作:《天空之城》 、《龙猫》 、《萤火虫之墓》 、《魔女宅急便》 、《红猪》、《千与千寻》
8. 英格玛·伯格曼
1918年7月14日生于瑞典乌普萨拉,逝世于2007年7月30日。他是宫廷牧师之子。先在业余剧团,后在哥特堡、赫尔辛堡以及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担任戏剧导演。是瑞典著名的电影、电视剧两栖的导演,杰出的电影剧作家,现代电影“教父”。作为瑞典国宝级导演,伯格曼是是20世纪电影大师之一,他对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乃至整个欧洲的艺术电影都有着巨大影响。他是一位“哲学的电影家”,在他的电影中充满随处可见的奇艺构思和对人生意义的个性化沉思,是“作者电影”的典范代表。
代表作:《第七封印》、《女人的期待》 、《野草莓》 、《魔术师》
9. 李安
1954年10月23日出生于台湾屏东县潮州镇,编剧、导演。在华人导演中,李安无疑是一个标杆性人物。东西两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视野和气质。他的电影含蓄细腻却又欲语还休,通过传统与现代、伦理与情欲、东方和西方等矛盾冲突,诉说着人性的普世价值。在题材上他也勇于探索,不拘一格,并取得了斐然的艺术成就。2001年,小行星64291以李安的名字命名。2009年,入选美国《娱乐周刊》评选的“当代最伟大的50位电影导演”。2016年,被授予“大不列颠奖”杰出导演奖。2017年,李安出任下届金马奖主席。
代表作:《卧虎藏龙》 、《断背山》 、《色戒》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喜宴》
10. 王家卫
1958年7月17日出生于上海,香港电影导演、监制及编剧。1988年,首次执导电影《旺角卡门》 。他的电影不多,但几乎每一部都耐人寻味。这位以“文艺”著称的风格化导演,通过斑驳陆离的光影奇景、随心所至的散漫情节和呓语般的特色独白,营造出如梦似幻的别样情调,并塑造了一个令人见之难忘的角色。不惊天动地,却纠缠人心。1997年,执导的电影《春光乍泄》,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04年,拍摄电影《2046》。2006年,成为首位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华人。
代表作:《花样年华》、《春光乍泄》、《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重庆森林》
D. 求 受难记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链接:https://pan..com/s/1a5p_IV-evawevjuGrzM5Tw
提取码:n7em
作品相关简介:
《受难记》是1982年上映的法国剧情片,由吕克·戈达尔执导,伊莎贝尔·于佩尔,汉娜·许古拉主演。《受难记》讲述波兰电影导演杰西在法国为电视台拍摄影片时陷入困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