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周楚楚野草莓怎么看不了
版权被限制。
《野草莓》是周楚楚演的一部电影,是一部爱情片。由于发行时引起的水花不大,许多视频网站没有引进版权,因此电影版权搜索不到,也就看不到了。
《野草莓》是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发行的一部爱情片,由陈兵执导,尚于博、周楚楚、孙凯主演,于2013年11月29日在中国上映。影片讲述了试枪员祝福忠和烈士遗孀罗雪梅之间纯洁、浪漫而又轰动的爱情故事。
Ⅱ 电影《野草莓》讲的是什么谁拍的
《野草莓》是由英格玛·伯格曼执导,该片讲述了年迈的医学教授伊萨克在去母校接受荣誉学位的途中,回忆起自己过去的沉重往事,开启了一段心灵救赎之旅。
《野草莓》由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毕比·安德森主演的情感电影,于1957年12月26日在瑞典上映。该片获得第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电影野草莓导演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伊萨克从医五十年,现年已是将近八十岁的老人,正准备在儿媳玛丽安的陪伴下返回母校接受荣誉学位颁发。路上伊萨克顺道重游旧地,追忆往事。伊萨克曾经和堂妹萨拉有过美好的初恋,却因性格冷酷孤僻,以致他的兄弟乘虚而入。
如今伊萨克坐在草坪上,忆起往昔,眼前浮现萨拉白衣飘飘的美丽模样。他与生俱来的冷漠理智的性格,注定了婚姻的失败。伊萨克的妻子无法忍受冰冷的婚姻,寻求外遇。
这样的家庭气氛,加上遗传下来的冷漠秉性,使得伊萨克的儿子不愿生小孩,和儿媳关系决裂。伊萨克获得了光荣的学位荣誉,然而他仍然沉浸在对过往沉重的自省中,对于生命将尽的老人,这仿佛是一次心灵救赎之旅 。
Ⅲ 电影野草莓剧情
内地电影基本信息
【导演】:陈兵
【主要演员】:尚于博、周楚楚
【剧情】:《野草莓》是他从2001年就筹划的一部影片,故事情节保密,他只透露这是个纯洁的爱情故事。相关新闻张艺谋的新片《山楂树之恋》正在湖北热拍,同样以上世纪70年代爱情故事为题材的电影《野草莓》也在重庆热拍。昨日记者前往位于沙坪坝的拍摄现场探班,导演陈兵自信地表示,这个片子的故事肯定会比《山楂树之恋》好看。
也是70年代纯爱故事
陈兵导演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野草莓》是他从2001年就筹划的一部影片,故事情节保密,他只透露这是个纯洁的爱情故事。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也是讲述那个年代的纯美爱情,会不会担心两片“撞车”?对此陈兵称,两个片子对故事的讲述、对人性关怀的理解,还是有所不同,“我们这个片子的故事肯定会比《山楂树之恋》好看”。说完他马上补充一句:“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言。”不过,对于网上已经曝光的新“谋女郎”,陈兵评价称:“很一般,跟原著里女主角的气质相差很远。”陈兵还透露,威尼斯电影节对他们这部电影很感兴趣。
主演自曝拆枪拆走火
该片的主演是正在蹿红的小生尚于博和曾在电影《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有精彩演出的周楚楚,昨日现场拍摄了一场两人在防空洞内相遇的戏,尚于博告诉记者,他在片中出演一个试枪员,在拆枪过程中出现过一次走火的意外,所幸没伤到人。尚于博还透露,他参演的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即将播出,剧中他演杜拉拉的前男友。
瑞典电影
剧情介绍:
七十九岁的医生伊萨克.伯雷在献身医学界几十年之久后终于获得人们所颁赠的荣誉博士学位,于是开车前往多伦多。随行的还有他的家人。途中,当伊萨克从媳妇口中得知儿子竟恨自己自私的时候,他有所振动,坐在路边草坪上开始忘我地回忆自己的少年时代,同时也想到了自己的初恋情人堂妹莎拉。由幻想清醒过来的伊萨克,望着站立在他面前的与莎拉长得十分相像的少女与两名青年,他们都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伊萨克感悟并埋怨自己为了学问,将爱情等闲视之,时光水逝,美丽的青春和爱情一去不返……
他们抵达伦多城后,尽管颁奖的场面隆重无比,但伊萨克的脚步却十分沉重。当天晚上,他做了一场童年时的梦。那仍然年轻而感情弥笃的父母,那美丽平和的大自然,使得睡梦中的老人脸上浮出一丝笑容。透过回忆、幻觉或梦境,将不断出现而又消失在接近死亡的老人脑海里的孤独,描写得非常冷酷而又彻底。
Ⅳ 野草莓是什么
野草莓 Ye Cao Mei (2010)
导演:陈兵 主演:周楚楚 尚于博 ...
影片《野草莓》讲述了1971年发生在试枪员“祝福忠”(尚于博饰)和“罗雪梅”(周楚楚饰)之间的一段纯洁的爱情故事。
相关电影?
Ⅳ 野草莓的影片制作
【关于电影】
在英格玛·伯格曼1957年拍摄的电影《野草莓》中,伊萨克梦到他自己站在街角,看到一只没有指针的时钟,和一辆装载着“自己”尸体棺材的马车。对伊萨克和观众来讲,这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象征,它意味着即将到来的死亡压迫——这是伊萨克陷入反思的动因,也是整部电影的动因之一。
电影跟随着伊萨克,这个日渐衰老麻木的医生,走上了双重之旅:他要去隆德天主教大学接受一个荣誉学位,还要回首一生,走上寻找自我的道路。两条道路在电影开始就交叉在了一起,伊萨克决定不坐飞机,自己开车,带着同样忍受着婚姻痛苦的儿媳玛丽安前往颁奖地点。
在路上,伊萨克来到一座年轻时曾呆过的避暑地。玛丽安去了附近游泳,伊萨克在这里回首过去,年轻时的往事开始闪电般的回溯:在这里,他败给了另一个男人,失去了他最爱的莎拉。在下一个场景,伊萨克和玛丽安碰到三个搭便车的年轻人,其中年轻女孩也叫莎拉。事实上,两个莎拉都是由碧比·安德森扮演的,这表达出一种相似性,就像伊萨克回忆中的莎拉一样,莎拉同样面对着两个男人的追求,陷入了两难境地。
第二个重要的事件是发生在中途的车祸。一对中年夫妇坐上了伊萨克的汽车,前面是伊萨克和玛丽安,后面是三个年轻人。两个人在车上开始报复性的互相攻击,忍无可忍的玛丽安停下车,要求他们立即下车离开。这种空间上的有序排列似乎暗示了时间上的线性悲剧。伊萨克想起了自己一生中失败的婚姻,玛丽安目击了自己,而三个年轻人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赶走争吵的夫妇后,伊萨克做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梦,梦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自己的深爱的莎拉弃他而去,和堂弟走到了一起,这让他感到悲伤。第二部分是关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医生考试,他没有通过。第三部分是关于他的妻子不忠,伊萨克看到自己的妻子正在和另一个男人调情,他站在远处,清晰地听到妻子是多么的怨恨他的冷酷和原谅她背叛的方式。在这个梦中,每一个场景都暴露了伊萨克的挫败和麻木,昭示了他和爱之间昂贵的距离。
电影的名字叫野草莓,暗示了瑞典短暂夏日的美妙,也暗示了在我们在被责任和自我克制驯服之前人生中最美妙的时刻。在电影中,伯格曼并没有给出一个容易的答案,或者一个说教性的结论。他只是展示了问题,让结论随着问题的滋生逐渐揭露,最终给出一个和解性的答案:伊萨克在心爱的莎拉指引下,找到了自己的父母,找到了爱,摆脱了死亡与麻木的纠缠。这是一个肯定的回答,对问题坚定的回应使伯格曼的电影充满力量,把《野草莓》和动荡乏力的伪艺术清晰地区分了开来。
尽管《野草莓》只有92分钟,但显得非常完整,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伯格曼试图借人物的梦幻旅程,对人类自身作出自我反省并进而探究人类内心的真实世界。伯格曼的导演和奥斯卡·罗萨德的编剧都是大师级的,大量事实提醒了我们性格和风景的联系,甚至演员也没有意识到的联系。旅途的每一步都出现了新的面孔,新的困境——所有这一切都指向电影的主题:爱,人生,死亡和无力感。
伯格曼在接受卓恩·多纳一次访谈中说:“有很多问题我试图解决,我是谁,我来自何方,为什么我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当卓恩·多纳问及多年之后,他是否更明白这些问题时,伯格曼的回答是:不,我明白的更少了。尽管伯格曼表达了他苛刻的自我怀疑,但是,把《野草莓》看作他最好的电影之一并不为过。
【关于导演】
1918年7月14日,英格玛·伯格曼出生于瑞典的乌普萨拉,一个有丹麦血统的路德教家庭。父亲埃里克·伯格曼是一个牧师,后来被任命为瑞典国王的宫廷牧师。伯格曼出生时,母亲卡瑞茵正患西班牙流感,因此他的身体从小就非常糟糕,家庭医生甚至认为他会死于营养不良,不会活太久。伯格曼从小就被压抑的宗教氛围所笼罩,成长环境非常严苛,甚至尿床也会被锁进黑屋子关禁闭。1938年,伯格曼考入斯德哥尔摩大学,但并没有完成文学与艺术课程,而是把兴趣转向了戏剧和电影。
尽管在虔诚的宗教家庭中长大,但伯格曼却声称在八岁的时候就失掉了信仰。直到1961年拍摄《冬日之光》的时候,他才完全接受了这个事实。
1975年,在拍完《面对面》之后,伯格曼被怀疑偷税,遭到瑞典税务部门调查,甚至被警方拘捕,虽未遭到起诉,但这件事还是深深刺痛了他敏感的神经。1976年4月,伯格曼自我放逐,离开了瑞典,移居慕尼黑,从此与瑞典政府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斗,再也不愿回自己的祖国。直到1982年,他才再次回到瑞典,拍摄了《芬妮与亚历山大》,并声称这是他最后一部电影,宣布退出影坛。随后,他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到戏剧创作,拍摄了许多电视专题片,还写了一些剧本。2003年,84岁的伯格曼执导了新片《萨拉邦德》,对于伯格曼来说,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象征着对过去作品的告别。
作为一个导演,伯格曼具有超越智慧的天赋,选择演员往往能做到不拘一格。他认为演员心理脆弱,需要抚慰,自己对他们负有巨大的责任。一些演员和他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包括马克斯·冯·西多、碧比·安德森、哈里特·安德森、厄兰·约瑟夫森、英格里德·图林以及后来的莉芙·厄尔曼,每一位演员都至少与伯格曼合作过五次,无论是艺术上还是性格上都和他形成了最大的默契。
和伯格曼电影息息相关的另一个人是他的御用摄影师斯文·尼克维斯特。早在1953年,他们就开始了合作,在长期的拍摄生涯中,二人发展出一种超出常规的关系。伯格曼对斯文·尼克维斯特非常信任,从不担心摄影安排,只是在电影开机的早晨,找尼克维斯特进行一下简短的沟通,让这位摄影师明白自己想要东西即可,决不干涉他的工作,任由尼克维斯特自由发挥。斯文·尼克维斯特去世后,伯格曼的电影似乎也死去了一半,很久没有再拍电影。
伯格曼早期的电影严谨工整,晚期电影则较为随意。在谈到他的晚期作品时,伯格曼曾说,演员可以即兴创作与他本意不合的东西,他允许这样做,没什么大不了的。随着电影理念的变化,伯格曼开始让演员更多地参与到电影的拍摄中去。在最近的作品中,他甚至只写出一些电影观念,摆出需要的场景,让演员自由发挥,完成表演。
伯格曼的电影闪耀着冷峻的批判光辉,经常审视视道德、孤独、信仰等存在主义问题,从不故弄玄虚显得没有“内容”。从叙事角度来看,伯格曼与现代主义也相去甚远,他的大部分电影拍的简洁直接,优雅、内敛、朴实,与安东尼奥尼等现代主义叙事方式大异其趣。尽管《野草莓》《冬日之光》《处女泉》等电影使用了一些隐喻和象征,但总体来讲还是很清晰坚实,走出了一条属于伯格曼自己的电影之路。 制作公司:Svensk Filminstri (SF) AB [瑞典]
发行公司:Arthaus Filmverleih [德国]
Cult Filmes [巴西] (Brazil) (VHS)
Janus Films [美国] (1959) (USA) (subtitled)
Odeon [匈牙利] (Hungary)
Tartan Video Ltd. [英国] (Hungary)
标准收藏 [美国] (DVD)
Versátil Home Vídeo [巴西] (Brazil) (DVD)
Video Yesteryear [美国] (Brazil) (DVD) 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细节)
瑞典 Sweden,1957年12月26日
西德 West Germany,1958年7月(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意大利 Italy,1958年8月(Venice Film Festival)
丹麦 Denmark,1958年10月6日
芬兰 Finland,1959年3月20日
法国 France,1959年4月17日
美国 USA,1959年6月22日
比利时 Belgium,1959年12月11日
西德 West Germany,1961年7月21日
捷克斯洛伐克 Czechoslovakia,1963年12月20日
丹麦 Denmark,1967年3月13日(re-release)
英国 UK,2003年1月3日(re-release)
希腊 Greece,2003年6月20日(re-release)
捷克 Czech Republic,2005年6月1日(DVD premiere)
波兰Poland,2006年10月13日(re-release)
Ⅵ 谁知道《野草莓》这部电影的影评
看到开头的梦境我就被深深吸引了,这种感觉很难用言语表明。有些电影就是这样的力量,可以用几句话,几个镜头把你牢牢吸引住
Ⅶ 《野草莓》你能看懂学院派导演新解禁恋故事吗
先是想起了伯格曼的同名代表作,不过俩片根本没关系,后来又很自然的想起《山楂树之恋》——二者都是“文革”为背景的所谓“纯爱”故事,这题材本来在国内的电影环境中就很少见,能过审更不容易,看到《野草莓》就想起《山楂树之恋》,这不算鲁迅讽刺过的“从短袖子立马想到私生子”的龌龊想象力吧? 《山楂树之恋》显然是一次对于“文革”的异质书写,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与《阳光灿烂的日子》作比——姜文带来的是男性荷尔蒙爆棚的青春成长,张艺谋则是用一个韩剧式的“纯爱”故事来结构全片,基本上,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民族伤痛都被这两位大导演隐到了通俗剧的深处。就此而言,《野草莓》倒是扣准了当时的历史脉搏,对于极权浩劫的批判,一直贯穿在电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