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哪部电影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桥》。
《桥》是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剧情片,由王滨执导,王家乙、吕班、江浩、陈强等出演,于1949年上映。该片讲述了东北某铁路工厂的工人们克服一系列困难完成抢修松花江铁桥的任务,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的故事。
《桥》的诞生背景:
《桥》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它是由我党建立的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因此可以说是新中国出品的第一部长故事片,也是第一部“写工农兵,给工农兵看”的人民电影;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为主人公的电影;第一部体现执政党知识分子政策的电影;第一部“反现代的现代性电影”。
Ⅱ 新中国电影中第一部故事片的名字
新中国电影第一部故事片是《桥》(1949年,长影出品),也是新中国电影第一部长故事片
新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是《留下他打老蒋》(1949年长影出品)。
Ⅲ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什么
《难夫难妻》
相关介绍:
《难夫难妻》是于1913年上映的剧情电影,由张石川、郑正秋执导,由丁楚鹤等主演。《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该片共四本)。剧中角色由文明戏演员扮演。
电影讲述了一户姓刘的小康之家要娶媳妇, 请来了媒婆, 她的成人之美, 使她在城镇上很出名。黄花闺女出嫁要找她;富裕人家娶童养媳要找她;达官绅士娶小妾也要找她。尽管她在做媒时有言过其实的现象,请她做媒的人家还是很多。
(3)我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故事片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虽然从1895年12月28日起,世界各国公认的电影时代正式开始了。但中国人自己拍摄电影,学界基本认定是从1905年才开始。
这一年,北京丰泰照相馆主人任景丰因对拍电影感兴趣,便自购摄影机等器材,真正开始拍摄影片了。丰泰照相馆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是由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这部短片就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戏曲片,也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
而中国人自己摄制的故事片却姗姗来迟,直到1913年秋,才由张石川、郑正秋等人组成的新民公司,由郑正秋执笔为亚细亚影戏公司编写了一个抨击社会现实的电影剧本,即《难夫难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难夫难妻
Ⅳ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49年的什么电影
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49年的《桥》。该片讲述了东北某铁路工厂的工人们克服一系列困难完成抢修松花江铁桥任务的故事。
《桥》是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第一部长故事片。也是新中国电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不寻常的位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桥》由王滨执导,王家乙、吕班、江浩、陈强等出演,于1949年上映。
剧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头大公无私、勇于创造,具有新时代工人阶级的特点。该片艺术上追求在平易中见真实、于朴素中显亲切的创作风格。刻画人物、表现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在于敏访谈录中,讲述了《桥》的写作经历。为创作该剧,于敏于1947年冬到哈尔滨机车车辆厂体验生活,下厂呆了两个月,写一个月,共三个月就交上了剧本。
剧本很快通过了。《桥》拍出以后,反映很强烈,第一部影片,又是写工人的,不管写得怎样,它是个新的东西,所以当时起的作用不小,到处是掌声,上海工人看了电影之后还游行庆祝。
这部影片在画面的构图,故事的发展,人物的表现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一种健康有力、朴素、明朗的风格,成为中国电影事业上的一座新桥梁。
当时影片创作的灵感来自于哈尔滨机车车辆厂,而演员们在开拍前去哈尔滨三十六棚铁路工厂体验生活,导演要求演员们必须和工人“打成一片”。如此体验生活继而创作的传统在整个国营制片厂时代几乎是铁打不动的定律。
当时,拍摄条件艰苦得难以想象,而电影人们不畏艰辛的精神也和影片中所表现的主题高度契合。当时剧组里的摄影、美工都是新手,设备也十分落后,甚至灯光照明采用的还是大号的钨丝灯。
为了表现“钢水四溅”的热火朝天场面,摄影师和好几个工作人员身上沾了火星而真的烧起来,只能拿湿棉衣捂着拍完了整场戏都没有停机。当这一部电影完成时,导演王滨激动得泪流满面。
Ⅳ 1949年北电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
桥。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由北影厂制作的电影1949年的《桥》。该片讲述了东北某铁路工厂的工人们克服一系列困难完成抢修松花江铁桥任务的故事。
1949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拍摄了人民电影的第一部长故事片《桥》,它是新中国电影的奠基之作。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不寻常的位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Ⅵ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49年的哪一部电影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桥》,由于敏先生导演,于敏先生自1947年开始从事电影工作。在《桥》问世之后,就一举拿下新中国电影史上五个第一:第一部故事片;第一部“写工农兵,给工农兵看”的人民电影;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为主人公的电影;第一部体现执政党知识分子政策的电影和第一部“反现代的现代性电影”。
(6)我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故事片扩展阅读:
电影内容梗概
1947年冬,东北某铁路工厂为支持前线,接受了制造抢修松花江铁桥桥座和铆钉的任务。当时工厂条件很差,总工程师对完成任务缺乏信心,少数工人也存在着雇佣思想。工人梁日升在修复炼钢炉时试验成功用耐火砖代替白云石的办法。
之后,经充分发动群众,克服了一系列困难,终于完成了生产任务。工人们又响应了上级的号召,参加了修桥工作,使大桥及时修复通车。
Ⅶ 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什么电影
第一部故事片是1949年的《桥》。
《桥》是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剧情片,由王滨执导,王家乙、吕班、江浩、陈强等出演,于1949年5月首映。
该片讲述了东北某铁路工厂的工人们克服一系列困难完成抢修松花江铁桥的任务,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的故事。
剧情简介
1947年冬,东北某铁路工厂为支援解放战争,接受了抢修松花江铁桥的任务。开始,总工程师看不到群众的力量,对完成任务持怀疑态度。有的工人群众也存在雇佣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厂长主动深入工区,深入群众,启发动员大家为修复大桥出谋献策,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
为制造修复铁桥需要的桥座和铆钉,他们先修复了炼钢炉;第一次炼钢失败受挫,工人梁日升又想出了用耐火砖代替白云石的办法,并获成功。
此后,工人们又克服一系列困难,造出了桥座和铆钉。为按时完成修复铁桥的任务,铁路工厂的工人们群策群力,响应上级号召,投身修桥工作,终于在松花江解冻之前,将大桥修复。
Ⅷ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哪部电影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桥》。《桥》是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第一部长故事片。也是新中国电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不寻常的位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片的首创意义在于第一次在银幕上正面描写了中国工人阶级为缔造新中国而进行的劳动和斗争,塑造了新中国主人公的崭新形象。
剧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头大公无私、勇于创造,具有新时代工人阶级的特点。该片艺术上追求在平易中见真实、于朴素中显亲切的创作风格。刻画人物、表现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8)我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故事片扩展阅读
主要剧情:1947年冬,东北某铁路工厂为支援解放战争,接受了抢修松花江铁桥的任务。开始,总工程师看不到群众的力量,对完成任务持怀疑态度。
有的工人群众也存在雇佣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厂长主动深入工区,深入群众,启发动员大家为修复大桥出谋献策,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为制造修复铁桥需要的桥座和铆钉,他们先修复了炼钢炉。
第一次炼钢失败受挫,工人梁日升又想出了用耐火砖代替白云石的办法,并获成功。此后,工人们也克服一系列困难,造出了桥座和铆钉。为按时完成修复铁桥的任务,铁路工厂的工人们群策群力,响应上级号召,投身修桥工作,终于在松花江解冻之前,将大桥修复。
Ⅸ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哪部电影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桥》,东北电影制片厂1949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拍出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编剧于敏,导演王滨。
这部影片以饱满的热情,塑造了梁日升、老侯头这样的新中国工人形象,和以厂长为代表的领导干部形象。第一次以工人阶级为主角出现在银幕上,这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9)我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故事片扩展阅读:
内容梗概
1947年冬,东北某铁路工厂为支持前线,接受了制造抢修松花江铁桥桥座和铆钉的任务。当时工厂条件很差,总工程师对完成任务缺乏信心,少数工人也存在着雇佣思想。
工人梁日升在修复炼钢炉时试验成功用耐火砖代替白云石的办法。之后,经充分发动群众,克服了一系列困难,终于完成了生产任务。工人们又响应了上级的号召,参加了修桥工作,使大桥及时修复通车。
剧本反映了成为国家主人的工人阶级在管理工厂中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说明了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是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Ⅹ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什么电影
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桥》。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派出文化干部前往东北接管伪“满洲映画协会”(日本侵略中国后在东北建立的电影制片厂),1946年10月,在“满映”的原址上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49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东影拍出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
《桥》简介
《桥》是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第一部长故事片,也是新中国电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不寻常的位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片的首创意义在于第一次在银幕上正面描写了中国工人阶级为缔造新中国而进行的劳动和斗争,塑造了新中国主人公的崭新形象。剧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头大公无私、勇于创造,具有新时代工人阶级的特点。该片艺术上追求在平易中见真实、于朴素中显亲切的创作风格。刻画人物、表现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这种朴素的具有纪录风格的创作方法,开启了新中国电影质朴自然、接近生活的创作新风。对于新中国初期的电影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