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定叫山河换新装 歌词
定叫山河换新装
歌手:中央广播乐团合唱队
作词:姜云川,段洪
作曲:高潮
歌词: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心中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战太行
毛泽东思想来统帅,定叫山河换新装
心中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战太行
一锤一钎干革命,愚公移山志如钢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
层层山岭绿油油,荒山变成大寨田
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
层层山岭绿油油,荒山变成大寨田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自力更生创奇迹,高举红旗永向前
高举红旗永向前
(1)红旗渠电影插曲劈开太行山扩展阅读:
《定叫山河换新装》是电视纪录片《红旗渠》插曲,歌曲时长为2分50秒,2005年5月1日,收录于专辑《记忆的符号-中国电影百年寻音集 CD20》中。
1969年,河南省林县人民历时10年修筑的引水工程——红旗渠竣工,这项被誉为“人工天河”的人工河渠总长近2000公里,充分体现了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大无畏气概。《定叫山河换新装》这首作于60年代的赞歌因为写的是这条渠,被当地人传唱得比流行歌曲更久远更广泛。
❷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歌词
歌名:定叫山河换新装
演唱:吕继宏
作词:姜云川,段洪
作曲:高潮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们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心中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战太行,毛泽东思想来统帅定叫山河换新装
心中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战太行,一锤一钎干革命愚公移山志如钢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们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层层山岭绿油油荒山变成大寨田
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层层山岭绿油油荒山变成大寨田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自力更生创奇迹高举红旗
高举红旗永向前高举红旗永向前
(2)红旗渠电影插曲劈开太行山扩展阅读:
《定叫山河换新装》是电视纪录片《红旗渠》插曲。
创作背景
1969年,河南省林县人民历时10年修筑的引水工程——红旗渠竣工,这项被誉为“人工天河”的人工河渠总长近2000公里,充分体现了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大无畏气概。改变,来自一代红旗渠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决心和毅力。
说起修渠的岁月,特级劳模、当年被群众誉为“飞虎神鹰”的排险队队长任羊成老人的眼神变得格外复杂:“誓把山河重安排”的热血豪情,食不果腹的艰苦生活,引水成功的由衷喜悦,一幕一幕,如永不褪色的电影胶片,在脑子里一遍一遍地倒带、重播……80高龄的任老告诉记者:红旗渠精神应该一代代传承下去!
❸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势把山河重安排这是什么歌
《定叫山河换新装》
❹ “劈开太行山”是哪首歌里的词
《定叫山河换新装》是描述林州人民战太行修红旗渠的事情。
❺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回响
2004年10月07日,秋日的北京,天高气爽。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红旗渠精神展”已进入第九天。
展厅内人流如织,雄壮有力的《定叫山河换新装》背景音乐在反复回荡。当这首曾经响彻大江南北、鼓舞过几代人的《红旗渠》主题歌响起的时候,人们脑海中浮现出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悬崖峭壁上建成举世闻名“人工天河”的场景。来自辽宁盖州市的62岁的崔佳琴老人跟着旋律轻轻哼唱:“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在红旗渠精神展览上,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以及部分当年修渠的工人们用过的提灯、垫肩,穿过的棉袄,全面回顾和展示了红旗渠精神的孕育、形成、发展过程。“那个时候生活困难,没有饭吃,就派专人到处挖野菜煮着吃,肚子虽然空落落的,但没有开小差的。当时大家伙想法很简单,就是我们苦干一辈子,让后代享福!”55岁的劳模郭秋英指着展出的干野菜,深情地回忆起当年的情景。 工程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红旗渠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1960年,毛主席多次指示必须大兴水利,给后来林县人民开凿红旗渠奠定了基础。周总理生前对红旗渠的建设倾注了很多心血。他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1974年,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被称为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迹,红旗渠宛如一座绵延起伏的“水长城”,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中外游客。
展览第二部分《千军万马战太行》中的一幅画,吸引了许多人驻足沉思。画中展现的是上百人在湍急的河水中奋力堵龙口的壮观场面:1960年春,红旗渠首拦河坝工程,95米的坝体只剩下10米宽的龙口尚未合拢,河水奔腾咆哮,500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跳进冰雪未消、寒气逼人的激流中,排起3道人墙,臂挽臂,手挽手,高唱“团结就是力量”,挡住了汹涌的河水…… 看到这样感人的场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许慧芳被震撼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们迫切需要这种凝聚民族力量的信仰和精神,红旗渠精神曾经响彻历史的岁月,也同样可以振奋时代的精神。”一起来的胡俊说:“敬业、为民、踏实、奉献。不仅仅是红旗渠精神给予我们青年一代的启示,也应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根本。”
“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当年红旗渠青年的豪迈与乐观,深深感染了前来参观的年轻人。“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祖国”成为当代青年的共同心声。
谈到40年后的今天,红旗渠精神再度进京展览,安阳市委副书记李民庆说,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在新的征程中,红旗渠精神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
❻ 伟大的红旗渠精神诞生在什么县
厅内人流如织,雄壮有力的《定叫山河换新装》背景音乐在反复回荡。当这首曾经响彻大江南北、鼓舞过几代人的《红旗渠》主题歌响起的时候,人们脑海中浮现出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悬崖峭壁上建成举世闻名“人工天河”的场景。来自辽宁盖州市的62岁的崔佳琴老人跟着旋律轻轻哼唱:“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在红旗渠精神展览上,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以及部分当年修渠的工人们用过的提灯、垫肩,穿过的棉袄,全面回顾和展示了红旗渠精神的孕育、形成、发展过程。“那个时候生活困难,没有饭吃,就派专人到处挖野菜煮着吃,肚子虽然空落落的,但没有开小差的。当时大家伙想法很简单,就是我们苦干一辈子,让后代享福!”55岁的劳模郭秋英指着展出的干野菜,深情地回忆起当
❼ 记得有一首歌歌颂红旗渠的歌词是什么呢
摘要 红旗渠精神的赞歌,《天河》,红旗渠精神是上世纪在林州遵照,政府组织下有规则,有纪律的疏通河道,歌颂红旗渠精神的歌词有“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