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聂耳与《大路歌》的故事是怎样的
1934年的秋天,聂耳担任了为影片《大路》配乐的工作。著名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就是这部影片中的两首歌曲。聂耳写完了《大路歌》之后的一天,兴致勃勃地来到影片《大路》的导演孙瑜家里,不等打开皮包取出乐谱,聂耳就做出了工人拉着大铁磙压路的姿势,嘴里唱起《大路歌》来。
② 《义勇军进行曲》是哪一位作曲家所作的抗日歌曲
作曲家聂耳(1912——1935),以《义勇军进行曲》闻名于世,是现代中国音乐史上的杰出人物,原名守信,字子义,云南玉溪人,出身于清寒医家,自幼爱好音乐,能演奏多种民族乐器。1930年到上海,翌年到一歌舞团任小提琴师,以后从事音乐、戏剧、电影等工作。1935年取道日本赴原苏联时,不幸溺水逝世。他的作品除了脍灸人口的《义勇军进行曲》外还有《前进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新的女性》等30余首,集中表现了工农群众的苦难与反抗,以及“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决心。《义勇军进行曲》后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 9 3 5 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③ 聂耳和田汉的合作作品
当然是1933年至1935年两年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一同创作了《开矿歌》、《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打砖歌》、《打桩歌》、《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打长江》、《采菱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十四首歌曲,几乎占了聂耳全部作品的一半。 这还用问啊,查查资料就可以,好了,就这些,还有。。。。。。好多,改天告诉你!聂耳1912年2月14日,生于昆明. 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原籍云南玉溪。1918年入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在校学业成绩出众,又喜爱音乐,课余从民间音乐家学习演奏笛子、胡琴、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熟悉传统乐曲。1922年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为该校“学生音乐团”的活跃成员。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时值第一次国内革命风暴在中国南方兴起,他开始受到进步书刊和《国际歌》等革命歌曲的影响。1927年考入云南第一师范高级部英文组,参与本校学生进步组织“读书会”的活动,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戏剧演出活动,并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928年后,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公开和秘密的革命活动。为逃避搜捕,于1930年7月潜离昆明,经越南转赴上海。
1930年11月,聂耳在上海加入“反帝大同盟”。1931年3月,任明月歌剧社小提琴手,师从普杜什卡接受严格的小提琴训练,还自修钢琴、和声学、作曲法等。1932年4月,他认识了左翼剧作家兼诗人田汉,建立了与左翼文艺界的联系,进一步坚定了走革命音乐道路的信心。和田汉的友谊与合作,对聂耳的艺术成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32年8月前往北平,积极参与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和左翼音乐家联盟的演出活动和组织建设,并师从外籍教师托诺夫继续学习小提琴。11月重返上海。
聂耳回上海不久即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他以炽烈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等多方面的工作,积极从事创作和评论活动。同时还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随后又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1934年4月,聂耳进入百代唱片公司,与任光共同主持音乐部,组织录制了一些进步歌曲唱片。1935年1月,他转入联华影业公司二厂任音乐部主任。日益严重的白色恐怖迫使他决定出国拟经日本前往苏联学习。他于4月18日抵东京。在日本,聂耳考察了日本音乐、戏剧、电影等方面的动态,向日本文艺界介绍了中国音乐的新发展,并加紧学习外语和音乐。7月17日,在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年仅23岁。
作品介绍 :
聂耳一生共创作有37首歌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从事多方面活动的同时所写的,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1933年8月发表的第1首作品便是《开矿歌》(田汉词,影片《母性之光》插曲)。随后,在1934年元旦首映的影片《大路》里,又创作了《开路先锋》(孙师毅词)和《大路歌》(孙瑜词)。此后他陆续创作有《码头工人歌》(蒲风词)、《新女性》(孙师毅词)、《打长江》(田汉词)等一些优秀的工人歌曲。聂耳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成功地塑造出工人阶级英雄形象的作曲家。
聂耳创作的歌曲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有着进行曲风格的爱国歌曲,这是他的歌曲中影响最广的一部分。包括《毕业歌》(田汉词,影片《桃李劫》主题歌)、《前进歌》(亦名《苦力歌》,田汉词,歌剧《扬子江暴风雨》插曲)、《自卫歌》(唐纳词,影片《逃亡》主题歌)以及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等。这些歌曲以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号召性音调,斩钉截铁般果敢的节奏,勇往直前无所阻挡的气势,有力地表现了处在深重灾难中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从而在群众中迅速而广泛流传。
聂耳还创作了一些抒情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飞花歌》(孙师毅词,影片《飞花村》主题歌)、《塞外村女》(唐纳词,影片《逃亡》插曲)、《铁蹄下的歌女》(许幸之词,影片《风云儿女》插曲)、《告别南洋》和《梅娘曲》(均为田汉词,话剧《回春之曲》插曲)等。这些歌曲倾诉了饱经忧患的中国人民的苦难与不平,在感情的深处蕴藏着坚韧的毅力,在抒情中饱含着刚健的美感。这使他的抒情歌曲在同时代的抒情歌曲中显现出新的特色。此外,聂耳还创作过一些反映儿童生活的歌曲,其中最杰出的一首便是著名的《卖报歌》。
聂耳的歌曲以高昂的革命热情,揭露了社会的矛盾,唱出了大众的心声。给人民带来了力量,带来了光明。他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 23岁的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他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1912年2月14日,云南昆明甬道街的小房子里,聂耳出生了,父母给他取名聂守信。聂耳的童年经历是非常坎坷的,在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家庭失去了经济支柱,生活逐渐开始穷困潦倒。
面对生活困境,聂耳母亲努力学习医学,不久后,顺利通过了医生鉴定考试,取得了挂牌看病的资格,家庭情况稍微好转,但也只是勉强维持。
另外,聂耳还创作了《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山国情侣》等乐曲,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中国风,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古典美,也很深受人们喜爱。
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大获成功,这部电影的主题曲,就是聂耳创作的名作《义勇军进行曲》。这首作品刚刚创作结束,就轰动全国,被大江南北的中国人广为传唱,奏响了救亡图存时代最强音。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义勇军进行曲》正式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聂耳作品中救亡图存的精神,与国民党执行的“不抵抗”政策截然相反,国民党计划逮捕聂耳。为此,聂耳撤离了上海,决定取道日本,到苏联学习。
回看历史,聂耳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所发出的光亮却是如此耀眼、如此灿烂,他幼年丧父、家境艰难,但是勤勉好学、成就非凡,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励志榜样
⑤ 聂耳作曲,田汉填词的有哪些作品
当然是1933年至1935年两年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一同创作了《开矿歌》、《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打砖歌》、《打桩歌》、《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打长江》、《采菱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十四首歌曲,几乎占了聂耳全部作品的一半。
这还用问啊,查查资料就可以,好了,就这些,还有。。。。。。好多,改天告诉你!聂耳1912年2月14日,生于昆明. 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原籍云南玉溪。1918年入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在校学业成绩出众,又喜爱音乐,课余从民间音乐家学习演奏笛子、胡琴、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熟悉传统乐曲。1922年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为该校“学生音乐团”的活跃成员。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时值第一次国内革命风暴在中国南方兴起,他开始受到进步书刊和《国际歌》等革命歌曲的影响。1927年考入云南第一师范高级部英文组,参与本校学生进步组织“读书会”的活动,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戏剧演出活动,并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928年后,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公开和秘密的革命活动。为逃避搜捕,于1930年7月潜离昆明,经越南转赴上海。
1930年11月,聂耳在上海加入“反帝大同盟”。1931年3月,任明月歌剧社小提琴手,师从普杜什卡接受严格的小提琴训练,还自修钢琴、和声学、作曲法等。1932年4月,他认识了左翼剧作家兼诗人田汉,建立了与左翼文艺界的联系,进一步坚定了走革命音乐道路的信心。和田汉的友谊与合作,对聂耳的艺术成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32年8月前往北平,积极参与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和左翼音乐家联盟的演出活动和组织建设,并师从外籍教师托诺夫继续学习小提琴。11月重返上海。
聂耳回上海不久即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他以炽烈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等多方面的工作,积极从事创作和评论活动。同时还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随后又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1934年4月,聂耳进入百代唱片公司,与任光共同主持音乐部,组织录制了一些进步歌曲唱片。1935年1月,他转入联华影业公司二厂任音乐部主任。日益严重的白色恐怖迫使他决定出国拟经日本前往苏联学习。他于4月18日抵东京。在日本,聂耳考察了日本音乐、戏剧、电影等方面的动态,向日本文艺界介绍了中国音乐的新发展,并加紧学习外语和音乐。7月17日,在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年仅23岁。
作品介绍 :
聂耳一生共创作有37首歌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从事多方面活动的同时所写的,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1933年8月发表的第1首作品便是《开矿歌》(田汉词,影片《母性之光》插曲)。随后,在1934年元旦首映的影片《大路》里,又创作了《开路先锋》(孙师毅词)和《大路歌》(孙瑜词)。此后他陆续创作有《码头工人歌》(蒲风词)、《新女性》(孙师毅词)、《打长江》(田汉词)等一些优秀的工人歌曲。聂耳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成功地塑造出工人阶级英雄形象的作曲家。
聂耳创作的歌曲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有着进行曲风格的爱国歌曲,这是他的歌曲中影响最广的一部分。包括《毕业歌》(田汉词,影片《桃李劫》主题歌)、《前进歌》(亦名《苦力歌》,田汉词,歌剧《扬子江暴风雨》插曲)、《自卫歌》(唐纳词,影片《逃亡》主题歌)以及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等。这些歌曲以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号召性音调,斩钉截铁般果敢的节奏,勇往直前无所阻挡的气势,有力地表现了处在深重灾难中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从而在群众中迅速而广泛流传。
聂耳还创作了一些抒情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飞花歌》(孙师毅词,影片《飞花村》主题歌)、《塞外村女》(唐纳词,影片《逃亡》插曲)、《铁蹄下的歌女》(许幸之词,影片《风云儿女》插曲)、《告别南洋》和《梅娘曲》(均为田汉词,话剧《回春之曲》插曲)等。这些歌曲倾诉了饱经忧患的中国人民的苦难与不平,在感当然是1933年至1935年两年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一同创作了《开矿歌》、《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打砖歌》、《打桩歌》、《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打长江》、《采菱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十四首歌曲,几乎占了聂耳全部作品的一半。
这还用问啊,查查资料就可以,好了,就这些,还有。。。。。。好多,改天告诉你!聂耳1912年2月14日,生于昆明. 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原籍云南玉溪。1918年入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在校学业成绩出众,又喜爱音乐,课余从民间音乐家学习演奏笛子、胡琴、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熟悉传统乐曲。1922年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为该校“学生音乐团”的活跃成员。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时值第一次国内革命风暴在中国南方兴起,他开始受到进步书刊和《国际歌》等革命歌曲的影响。1927年考入云南第一师范高级部英文组,参与本校学生进步组织“读书会”的活动,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戏剧演出活动,并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928年后,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公开和秘密的革命活动。为逃避搜捕,于1930年7月潜离昆明,经越南转赴上海。
1930年11月,聂耳在上海加入“反帝大同盟”。1931年3月,任明月歌剧社小提琴手,师从普杜什卡接受严格的小提琴训练,还自修钢琴、和声学、作曲法等。1932年4月,他认识了左翼剧作家兼诗人田汉,建立了与左翼文艺界的联系,进一步坚定了走革命音乐道路的信心。和田汉的友谊与合作,对聂耳的艺术成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32年8月前往北平,积极参与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和左翼音乐家联盟的演出活动和组织建设,并师从外籍教师托诺夫继续学习小提琴。11月重返上海。
聂耳回上海不久即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他以炽烈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等多方面的工作,积极从事创作和评论活动。同时还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随后又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1934年4月,聂耳进入百代唱片公司,与任光共同主持音乐部,组织录制了一些进步歌曲唱片。1935年1月,他转入联华影业公司二厂任音乐部主任。日益严重的白色恐怖迫使他决定出国拟经日本前往苏联学习。他于4月18日抵东京。在日本,聂耳考察了日本音乐、戏剧、电影等方面的动态,向日本文艺界介绍了中国音乐的新发展,并加紧学习外语和音乐。7月17日,在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年仅23岁。
作品介绍 :
聂耳一生共创作有37首歌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从事多方面活动的同时所写的,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1933年8月发表的第1首作品便是《开矿歌》(田汉词,影片《母性之光》插曲)。随后,在1934年元旦首映的影片《大路》里,又创作了《开路先锋》(孙师毅词)和《大路歌》(孙瑜词)。此后他陆续创作有《码头工人歌》(蒲风词)、《新女性》(孙师毅词)、《打长江》(田汉词)等一些优秀的工人歌曲。聂耳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成功地塑造出工人阶级英雄形象的作曲家。
聂耳创作的歌曲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有着进行曲风格的爱国歌曲,这是他的歌曲中影响最广的一部分。包括《毕业歌》(田汉词,影片《桃李劫》主题歌)、《前进歌》(亦名《苦力歌》,田汉词,歌剧《扬子江暴风雨》插曲)、《自卫歌》(唐纳词,影片《逃亡》主题歌)以及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等。这些歌曲以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号召性音调,斩钉截铁般果敢的节奏,勇往直前无所阻挡的气势,有力地表现了处在深重灾难中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从而在群众中迅速而广泛流传。
聂耳还创作了一些抒情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飞花歌》(孙师毅词,影片《飞花村》主题歌)、《塞外村女》(唐纳词,影片《逃亡》插曲)、《铁蹄下的歌女》(许幸之词,影片《风云儿女》插曲)、《告别南洋》和《梅娘曲》(均为田汉词,话剧《回春之曲》插曲)等。这些歌曲倾诉了饱经忧患的中国人民的苦难与不平,在感情的深处蕴藏着坚韧的毅力,在抒情中饱含着刚健的美感。这使他的抒情歌曲在同时代的抒情歌曲中显现出新的特色。此外,聂耳还创作过一些反映儿童生活的歌曲,其中最杰出的一首便是著名的《卖报歌》。
聂耳的歌曲以高昂的革命热情,揭露了社会的矛盾,唱出了大众的心声。给人民带来了力量,带来了光明。他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情的深处蕴藏着坚韧的毅力,在抒情中饱含着刚健的美感。这使他的抒情歌曲在同时代的抒情歌曲中显现出新的特色。此外,聂耳还创作过一些反映儿童生活的歌曲,其中最杰出的一首便是著名的《卖报歌》。
聂耳的歌曲以高昂的革命热情,揭露了社会的矛盾,唱出了大众的心声。给人民带来了力量,带来了光明。他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⑥ 聂耳23岁创作义勇军进行曲,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传世名作
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的时候,每一位中华儿女都热血澎湃,心中很有感触。这首歌的作曲者是聂耳,自从认识了田汉之后,他就积极认真的进行创作,先后创作出了《毕业歌》、《新女性》、《金蛇狂舞》、《卖报歌》等三十七首歌曲。聂耳的歌曲不但强劲有力、充满热情,还有些作品充满着浓浓的中国风,体现了中国的古典美。聂耳的一生非常的短暂,在一次游泳时不慎溺水身亡,享年二十三岁,但是他带给人们非常多优秀的作品,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聂耳的代表作并不仅仅只是国歌,还有每个人都会唱的《卖报歌》、充满喜庆的《金蛇狂舞》、还有激动人心的《开路先锋》、《毕业歌》等等三十余首。每一曲都是经典之作,聂耳通过他的作品实现他救亡图存的精神,这么一位优秀的创作人,在一次游泳中不幸身亡,虽然他的年龄停留在二十三岁,但是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鼓舞了人心。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留给人们的是高昂的民族精神。
⑦ 聂耳的生平代表作品是什么
聂耳一生共创作37首乐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所写的,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聂耳经常与田汉合作。除《义勇军进行曲》(国歌)外,聂耳的代表作品还有《毕业歌》、《前进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新女性》、《飞花歌》、《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告别南洋》、《梅娘曲》、《卖报歌》、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及民族器乐曲《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