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渔光曲》。
《渔光曲》由民国著名电影人厉麟似等审定并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被誉为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渔光曲》无论是在艺术结构与镜头运用上,都突破了早期中国电影的影戏观念,格调凄婉而压抑,节奏缓慢而抒情。在保持了蔡楚生前几部作品中的故事感人、情节曲折、悲喜交织、情趣盎然、观赏性强等特点外,又突出了真实与细腻。
《渔光曲》的现实意义
影片以渔民徐家的家庭悲剧为主线,描绘了在经济恐慌、民生凋敝的社会状况下,渔民灾难重重的生活,表现出作者对穷苦渔民的无限同情,贯穿了1930年代中国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
同时,也围绕着这个渔民家庭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造成渔民深重苦难的原因,真实地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渔村的社会面貌。又通过船主之子何子英这位新工商从业者的形象,探讨了“实业救国”的理想问题。
影片上映之后,观众对农民的凄惨生活深表同情,对实业人士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Ⅱ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最高级别电影节获大奖的电影是哪部
《渔光曲》是中国电影1930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首映于1934年6月14日。是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故事影片,以该片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左翼电影关注社会底层,将他们凄惨的生活艺术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中国最早的有声影片之一,《渔光曲》上映后颇受欢迎,曾经创造了连续放映84天的记录,该片同名主题曲也成为传唱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
中文名: 渔光曲
出品公司: 联华影业公司
制片地区: 中国
导演: 蔡楚生
编剧: 蔡楚生
类型: 剧情
主演: 王人美,韩兰根
片长: 80分钟
上映时间: 1934年6月14日
对白语言: 无声
色彩: 黑白
奖项: 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基本信息
渔光曲
电影片名
《渔光曲》
影片类型
剧情
片长
80分钟
国家/地区
中国
色彩
黑白
混音
默片
制作公司
联华影业公司 Lianhua Film Company [中国]
年份
1934年
导演 Director
蔡楚生 Chusheng Cai
编剧 Writer
蔡楚生 Chusheng Cai
演员 Actor
王人美 Renmei Wang
韩兰根 Langen Han
罗朋 Peng Luo
袁丛美 Congmei Yuan
汤天绣 Tianxiu Tang
尚冠武 Kwah-Wu Shang
摄影 Cinematography
周克 Ke Zhou
电影渔光曲首映
渔光曲 剧照
1934年6月14日,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电影《渔光曲》,虽正值上海60年末有之盛暑,影片仍连映84天之久,破《姊妹花》连映60天的纪录。影片讲述的渔民小猫,小猴家庭破产、流浪和死亡的故事,令人潸然泪下。
安娥作词、任光作曲的《渔光曲》,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
轻撒网,紧拉绳,
报纸广告(1934年)
烟雾里辛苦等鱼踪!
鱼儿难捕租税重,
捕鱼人儿世世穷。
天已明,力已尽
眼望着渔村路万重;
腰已酸,手已肿,
捕得了鱼儿腹内空!
剧情介绍
渔光曲
渔民徐福和妻子有一对孪生子女小猴、小猫。一场暴风雨夺去了徐福的生命,徐妻只得撇下刚生下的儿女,只身到了船王何家做了奶妈。
十年后,何家少爷子英和小猫、小猴都长大,由于三人从小在一起长大的,所以相互非常要好。又过了八年,小猫、小猴继承父业,租了何家的渔船,以捕鱼为生。何家少爷子英出国留学,主攻渔业,临行时三人聚在一起,子英表示将来回国后要出力改良中国的渔业。在此之后,渔民的生活很不平静,盗匪横行,徐家生活依旧十分贫困,而且家里遭劫,徐妈双目失明。何家又同外国人一起办了一个渔业公司,小猫、小猴捕鱼更加困难,他们只得带着母亲到上海去找舅舅。但舅舅也只以在街头卖唱为生,小猫、小猴只好和舅舅一起卖唱。巧的是,在上海他们遇到了回国的子英,如今子英进了父亲的公司。好心的子英给了小猫、小猴一百块钱,没想到这些钱反倒让他们被诬陷是抢劫而得的,因而被捕入狱。他们出狱后,家里发生了火灾,徐妈和舅舅葬身火海。小猫、小猴无家可归。何子英希望小猫、小猴到何家去,但父亲也因渔业公司的破产自杀了。目睹这一切的子英放弃了他那改良的计划,跟着小猫、小猴一起到海上捕鱼。不幸的是,小猴因捕鱼受重伤致死,《渔光曲》的歌唱声响起…
Ⅲ 中国的第一位戛纳影帝是谁
中国的第一位戛纳影帝是葛优。
1994年,葛优凭借《活着》成为华人第一位戛纳影帝。
《活着》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的剧情电影,于1994年6月30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该片主要讲述了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
1994年,张艺谋凭借该片获得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天主教人道精神奖;葛优凭借该片获得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男演员奖。1995年,邱复生 、张艺谋凭借该片获得第48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电影奖-最佳非英语片奖。
《活着》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片,也是跨越年代较长的一部影片,被部分观众和影评人推崇为张艺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影片透过一个人的一生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在福贵的一生当中,最初的纸醉金迷,到五颗枪子的恐惧,到儿子夭亡时的悲愤控诉,到女儿意外去世时的无奈接受,影片结尾时吃饭时的辛酸苦乐,个人命运随波逐流,被历史牵引。
葛优除了《活着》,还得过不少其它奖项。1993年,他主演《大撒把》,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2011年,凭借《赵氏孤儿》获得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第11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等多项大奖;2012年,凭借《让子弹飞》获得第3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男演员奖;2015年,获第16届华鼎奖中国电影成就奖。
Ⅳ 我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什么
《渔光曲》中国首部获国际电影节的电影。
中国在国际电影节上荣获奖项的第一部影片,是1934年上映的《渔光曲》。
在1935年的莫斯科电影展览会上,各国代表分组观看了参展影片,并有评判委员会详加评论、评判。评选结果,共有10部电影得奖,其中的一部便是中国选送的《渔光曲》,荣获相当于第四等的荣誉奖,评判委员会的评语是以其勇敢的现实主义精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生活。
当中国代表、联华公司制片人陶伯逊上台接受奖状时,台上台下热烈掌声响起。这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奖项的影片。
《渔光曲》介绍:
《渔光曲》由上海联华影片公司摄制,蔡楚生执导,歌舞影剧全能女明星王人美扮演女主角小猫,头号喜剧明星韩兰根扮演男主角小猴。任光创作的主题曲旋律优美又显委婉惆怅,歌词质朴真实,唱出了渔民的无尽凄凉与哀怨。
1934年6月14日,《渔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戏院开始公映。这年,上海地区盛夏早来,且是60年来少见的酷热,气温高达39.9度,各式人等观看《渔光曲》的热情却持久如新,连映84天场场爆满,创国产影片最高上座纪录,诚如《申报》记载:在盛暑中能如此持久挺拔,的确空前未见,堪称奇谈。
Ⅳ 急急急~~~我国第一部获嘎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霸王别姬》是我国在戛纳电影节历史上首次捧得金棕榈奖的作品。
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993年5月24日晚举行盛大颁奖仪式,在角逐金奖的23部影片中,中国导演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夺得了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
和《霸王别姬》同时获得金奖的有新西兰导演詹妮-坎皮恩执导的澳大利亚影片《钢琴课》。这是11年来戛纳电影节首次一致投票通过,将金奖同时颁给两部电影。
Ⅵ 历届戛纳电影节华人获奖作品有哪些
历届戛纳电影节华人获奖作品:
20世纪60年代,李翰祥的《杨贵妃》因富丽堂皇的宫廷布景和服饰获得技术大奖,成为首部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华语电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将中国武侠电影推向了世界。
1990年,张艺谋的《菊豆》获得首届路易斯-布努埃尔奖。
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是华语电影首次获得金棕榈奖;侯孝贤的《戏梦人生》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葛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帝。
1995年,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1997年,王家卫凭《春光乍泄》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王家卫成为首位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
1999年,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屠居华)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2000年,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杜可风、李屏宾、张叔平),梁朝伟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姜文的《鬼子来了》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杨德昌凭《一一》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1年,侯孝贤的《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杜笃之)、蔡明亮的《你那边几点》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2002年,伍仕贤的短片《车四十四》成为首部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华语短片;廖琴的《哭泣女人》获得一种关注单元特别提名奖。
2004年,张曼玉凭法语电影《清洁》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后、首位亚洲戛纳影后;巩俐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大奖。
2005年,王小帅的《青红》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2006年,王家卫成为首位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的华人;王超的《江城夏日》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大奖。
2009年,梅峰凭《春风沉醉的晚上》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是继王小帅凭《左右》在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奖后,中国编剧第二次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得最佳剧本奖;杨紫琼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大奖。
2013年,贾樟柯凭《天注 定》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2015年,贾樟柯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金马车奖,成为首位获得金马车奖的华人导演;侯孝贤凭《刺客聂隐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17年,邱阳的短片《小城二月》获得中国首座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2018年,魏书钧的短片《延边少年》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提名奖。
2021年,唐艺的短片《天下乌鸦》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戛纳国际电影节
Ⅶ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什么
1935年3月,由蔡楚生編導的影片《漁光曲》 在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上獲得了榮獲獎, 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漁光曲》 遂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 是由蘇聯電影工作者俱樂部為紀念蘇聯電影國有化15週年舉辦的國 際性電影展覽活動,共有20幾個國家的代表和影片參加, 送展影片近百部,其中有8個國家的20幾部影片參加了評選。 中國選送的影片為聯華公司出品的《漁光曲》、《大路》, 明星公司的《空谷蘭》、《姊妹花》、《春蠶》、《重婚》, 以及電通、藝華公司的影片各一部。 展覽會自1935年2月21日開幕,至3月2日結束, 獲得前三名獎勵的分別是蘇聯、法國和美國電影。中國影片《 漁光曲》位列第九名,獲得了正式的榮譽證書,被評價為“優越地、 勇敢地嘗試了中國人民的生活與優良性質的現實主義的描寫”。 《漁光曲》由聯華影業公司1934年攝製,編導蔡楚生, 主演王人美、韓蘭根等。影片描寫了一個漁民之家的悲慘故事。 片中小貓、小猴兩漁民姐弟和船東家的少爺子英自幼一起長大。 後子英出國學習漁業,小貓、 小猴和雙目失明的母親去上海投奔舅舅。 子英回國後與兒時夥伴相遇,捐助了他們100元錢, 不料反使姐弟倆遭誤會入獄。出獄後家中又遭遇火災, 母親和舅舅葬身火海。子英家也因父親的姨太太卷款逃走而破產。 三人重新回到了漁船上,不久,小猴因捕魚受傷而死, 影片在小貓悽婉的《漁光曲》歌聲中結束。 這部影片的編導蔡楚生曾做過中國電影的開拓者鄭正秋的助理, 其影片也深得鄭正秋電影理念的熏染,關注現實,描寫生活的苦難, 情節曲折感人,更有著蔡楚生一貫的真實細膩的電影特色。 特別是貫穿全片的主題歌《漁光曲》(由王人美主唱)悽婉動人, 廣為流傳。影片于1934年6月14日在國內上映後, 以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聽效果創造了在一家影院裏連映84天的上映紀 錄,打破了此前由《姊妹花》創造的連映60多天的紀錄, 可謂盛況空前( 這一紀錄直到1947年同樣由蔡楚生參與創作的名作《 一江春水向東流》問世才被打破。後者連續上映達3個月之久)。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派往蘇聯的代表團中, 惟一的一位演員就是大名鼎鼎的胡蝶。 因而蝴蝶也成為第一位走出國門的女演員。
Ⅷ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什么
是《渔光曲》。
《渔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编剧和执导的剧情影片,王人美、韩兰根等主演,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影片代表作之一。该影片由民国著名电影人厉麟似等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并获第九名,被誉为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渔家子弟徐小猫、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继承人子英之间的悲欢离合,两代人之间的故事折射出旧中国各阶层人民生活的飘零动荡。
(8)中国第一部戛纳电影节获奖作品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徐小猫
渔家女儿,自幼丧父,母亲为养家当了何家奶妈,从小由祖母带大,有一个孪生弟弟小猴。长大后继承父业,以捕鱼为生。多年后,归来的子英好心给徐家姐弟一百块钱,却阴差阳错被诬陷是他们抢劫而得,并因此被捕入狱。
2、徐小猴
小猫的孪生弟弟。出狱后家里发生了火灾,徐妈和舅舅葬身火海。姐弟俩无家可归,只能回去捕鱼。不幸的是,小猴因捕鱼受重伤致死,临死,他央求姐姐唱《渔光曲》诀别。
3、何仁斋
何父,娶了交际花薛琦云,并和外国人创办了渔业公司,但自己却没有实权。得知儿子想收留徐家姐弟,用拐杖赶走了他们。公司破产后自杀身亡。
Ⅸ 中国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过那些奖
截至到2019年5月6日,中国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过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委会特别大奖、特别技术奖、金棕榈奖、最高综合技术奖、最高技术大奖,获奖影片及时间如下:
1、《杨贵妃》
1962年李翰祥执导的《杨贵妃》获最高技术大奖。该片改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主要讲述杨贵妃深得唐明皇的宠爱,贵妃之兄杨国忠凭妹显贵,位居丞相,却因为贪赃枉法,引起军民共愤。最终贵妃走到梨花树下投缳自尽,整部电影相当悲情。
2、《侠女》
1975年胡金铨执导的《侠女》夺得第28届戛纳电影节最高综合技术奖。该片根据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同名小说《侠女》改编,讲述明代书生顾省斋为了妻子,与东厂交锋对决的故事。《侠女》的武侠题材、戏曲美学和东方思考的完美结合,被后世的武侠电影模仿与借鉴。
3、《霸王别姬》
1993年陈凯歌凭《霸王别姬》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这部电影可谓是华语电影巅峰之作,至今无电影可以媲美。该片改编李碧华的同名小说,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4、《戏梦人生》
1993年侯孝贤执导的《戏梦人生》获评委会大奖。它是一部记实性电影,以李天禄前半生的生活经历为叙事主线,李老本人的口述回忆与拍摄重塑的场面相互穿梭交织,以李天禄的个体经历呈现出台湾自清末至1945年日本投降五十年间的历史风貌。
5、《活着》
1994年张艺谋执导的《活着》获评委会大奖。这是一部关于近代中国史诗的电影,影片以中国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为背景,通过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电影和原著比较起来,基本接近于原著,也算是华语电影的一座巅峰。
6、《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1995年张艺谋执导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最高技术大奖。该片讲述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乡村少年水生来到上海滩投奔六叔,被安排伺候歌舞皇后小金宝所引出的黑帮悲情故事。也是张艺谋把文艺元素和类型片融合得更加成熟的一部。
7、《春光乍泄》
1997年王家卫凭《春光乍泄》夺得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影片讲述了一对同性恋人前往南美游玩,因迷路都留在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结果却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而分手的故事。这部电影无论从镜头、情节、主旨、美感都运用到了极致。是王家卫最有水准的一部电影。
8、《荆轲刺秦王》
1999年陈凯歌执导的《荆轲刺秦王》获第52届最高技术大奖。该片讲述了公元前三世纪的中国,雄心壮志的嬴政如何统一天下,而不惜铲除一切阻碍,最后建立空前帝国的经过。《荆轲刺秦王》中,陈凯歌把那个时代的历史,很艺术地搬到银幕上,算是对历史的敬畏。
9、《鬼子来了》
2000年中国导演姜文执导的《鬼子来了》获第53届评委会特别大奖。影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村子的农民看管照顾日本俘虏却招来日本军队屠杀的故事。影片反映了中国人忍让但坚韧不拔的性格。
10、《花样年华》
2000年,王家卫执导的《花样年华》获第53届特别技术奖。此片由王家卫自编自导,改编自刘以鬯的《对倒》,讲述了一个关于迁徙的爱情故事。《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经典的电影。
11、《一一》
2000年杨德昌执导的《一一》夺得最佳导演奖。这是一部刻画出家庭亲情及生命意义的电影。本片主演讲述了简南俊一家人的各自生活轨迹直至婆婆病逝的故事。也是杨德昌遗作。
12、《青红》
2005年由王小帅执导的《青红》获第58届评委会大奖。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父亲认定迁回上海才是唯一的幸福,于是将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女儿,因此扼杀了青红人生中最可贵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青红》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探索家族长老和子嗣之间矛盾冲突的家庭故事。
13、《春风沉醉的夜晚》
2009年娄烨导演,梅峰担任编剧的《春风沉醉的夜晚》获得最佳编剧奖。影片讲述2007年的南京发生的两男一女的情欲故事,姜成和他的朋友罗海涛驱车前往海边,偶遇了漂亮女孩晓雪,随后三个人之间展开了一场欲望的斗争。这是一部特别安静的电影,没多少对话,就连戏剧冲突都少。
14、《天注定》
2013年贾樟柯执导的电影《天注定》获最佳编剧奖。影片主要讲述了三儿骑摩托回家,与大海擦肩而过。大海焦灼于村里的煤矿被私人侵占。小玉告诉男友这个春天他们的感情要有个决定。广州,小辉不停地换工作。四个中国不同地域的人,他们交错相遇,各自面对生活之中的忧伤,爱与希望。这是贾樟柯最与众不同的一部影片。
15、《刺客聂隐娘》
2015年侯孝贤凭《刺客聂隐娘》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影片取材自唐代裴刑短篇小说集《传奇》里的《聂隐娘》一篇。主要讲述了聂隐娘幼时被一道姑掳走,13年后被送回已是一名技艺高超的传奇女侠的故事。这也是侯孝贤拍出的最美电影,浓浓的唐朝古风,美到令人窒息。
Ⅹ 中国电影最早参展戛纳的是哪步电影是张国荣的吗霸王别姬
最早参展的应该不是霸王别姬,不过霸王别姬是中国第一部获得也是至今为止唯一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的电影,被很多人都誉为中国影史上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PS:这也是陈凯歌开始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吧)从民国一直讲到文革不得不说霸王别姬的宏大的诗史电影,国外人都称其为中国版的“乱世佳人”,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不管是张国荣的程蝶衣还是张丰毅的段小楼,巩俐的菊仙都到极致了派盯吧,影片开始是禁播的(因为有关文革内容,你懂的)但中激后来是邓小平的女儿还是孙女不记尘培和得了力挺才得以解禁的吧,很好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