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追龙》雷洛的原型是谁吗
原型是“吕乐”
吕乐CPM(1920年5月16日-2010年5月13日),又称雷洛。1920年5月16号出生于广东省潮循道海丰县附城镇鹿境乡新南村,后来全家人偷渡去香港。又名吕务乐,人称乐哥、阿叔,有“五亿探长”的称号。香港警察队刑事侦缉处前总探长;
在任时期建立了一套与黑社会制度相关的贪污机制,后沦为香港通缉犯。1990年代后的香港电影,把4位通缉犯,吕乐、蓝刚、韩森和颜雄并称“四大探长”。2010年5月13日,吕乐于加拿大病逝。
(1)香港四大探长蓝刚电影合集扩展阅读:
1960年代九龙总华探长的吕乐纵横黑白两道,只手遮天,人称“lak哥”的他,1940年任职警员,60年代与颜雄、韩森和蓝刚合称香港“四大华探长”,与黑帮勾结收取庞大贿款。吕乐被公认为四人之首。四大探长贪污案60年代遭殖民地政府揭发。
前港督麦理浩于1974年成立廉政公署,以遏止日益泛滥的警队贪污。这一著名的“打老虎”的行动,引致警队人心惶惶,更导致警廉冲突。随后麦理浩颁下特赦令,不再追究大部分在1977年以前的贪污案,才平息警队暴乱。
然而,廉署一直没有放弃追缉吕乐等四人。1968年,由于其时反贪污声甚盛,吕乐决定提前“急流勇退”,在48岁便提早退休,靠收租和积蓄过着无忧生活。1973年,吕乐赶在廉署成立前偕八名子女及妻子移居加拿大,逃避追捕。
加拿大是当时多名涉贪前香港警务人员选择移民的国家。据加拿大警方于1999年曝光的一份报告透露,至少有44名在70年代被廉署追查的前香港警员及家人等,移民到温哥华和多伦多。报告称吕乐在70年代中期到了温哥华,安顿家人后自己逃到台湾。
2004年,84岁的吕乐在台湾接受杂志访问时,被问及会否回港,他直言在港已没有相熟朋友,相识的都在台湾,其中包括香港艺人曾志伟的父亲曾启荣,对方也是潜逃台湾的华探长。吕乐传奇一生曾被改编成电影《雷洛传》,由香港艺人刘德华担任男主角雷洛。
❷ 以香港真实枭雄人物为原型的电影,你看了吗
上世纪90年代初,正值香港电影异常蓬勃的时期,各种类型片纷至沓来,其中,以麦当雄为首的电影人拍摄了一系列取材自真实人物的枭雄传记片。
麦当雄
吴锡豪、杜月笙、吕乐、蓝刚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在电影中改名换姓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出又一出风云变幻的史诗大戏。小编就带你回顾下面真人改编的枭雄电影。
(一) 《跛豪》 枭雄类型:毒枭
1991年上映的《跛豪》是香港黑帮传记电影的里程碑,它的成功使得同类题材电影蔚然成风,拍一个真实的黑帮老大往往会给电影人惹来一身麻烦。
向来以拍片大胆著称的麦当雄也不得不有所顾虑,由于拍摄时未经吴锡豪本人同意,于是《跛豪》在开头便打上了一段字母以表歉意。
《跛豪》是一部颇具气势的群像电影,兄弟、女人、手足、叛徒统统围绕在主角吴国豪身边,各种利害关系交织在一起,故事线索庞杂,从而交织成一幅香港6、70年代的社会百态图。
另外,片中叶子楣与吴启华、郑则仕纠缠不清的情欲戏虽显低俗,却对影片情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英雄本色》的浪漫主义相悖,《跛豪》走的是冰冷残酷的写实路线。
通过吴国豪从无名小卒到一代枭雄的经历,本片无时不刻揭露着社会的丑恶和黑暗,“跛豪”的野心勃勃却也导致了其帝国的灭亡。
在他眼里没有见好就收,只有不断积累金钱和权力。
当新时代来临,它不肯承认大势已过的事实,最终不可避免地迎来了“繁华落尽终成空”的惨淡结局。
(二) 《五亿探长雷洛传》 枭雄类型:探长
在《跛豪》大卖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由向氏兄弟领衔的永盛电影公司强势推出史诗级力作《五亿探长雷洛传》,主角雷洛取材自香港四大探长之首的吕乐,由于吕乐的姑父是向华炎,而向华炎则是永盛电影公司老板向华胜和向华强的大哥。
因此,《雷洛》在开拍前就得到了吕乐本人的许可,故事从1949年雷洛加入警队讲起,详尽描绘了一个普通的便衣探员如何通过才干和手段,一步步成为威震全港的总华探长。
和《跛豪》一样,本片深刻展现了香港社会30年的动荡变迁,《雷洛传》的总时长接近4个小时分为两集在香港上映,不同于以往稍显沉闷的传记电影,《雷洛传》凭借引人入胜的情节以及戏骨们的精彩演绎,反倒令观众意犹未尽,丝毫没有冗长拖沓之感。
本片也是当时刚满30岁的刘德华首次挑战年龄跨度巨大的角色,从雷洛的青年演到老年,角色的性格、家庭、身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刘德华凭借真实可信的表演,成功刻画出一代枭雄的兴衰起伏。
(三) 《四大探长》 枭雄类型:探长
上世纪60年代,吕乐、蓝刚、韩森、颜雄并称为威震全港的“四大探长”。
1991年,林德禄导演的《四大探长》讲述的就是他们的故事,片中四人分别由任达华、李修贤、李子雄、郑则仕饰演,《四大探长》以蓝刚去世,其余三大探长出席葬礼作为开篇。
接着回忆四人年轻时的事迹,影片最为突出的还是李修贤饰演的蓝刚探长,如同他演绎的一系列警察形象,做事雷厉风行的蓝刚也是不断遭受犯人的投诉,上司的指责以及同僚的排挤。
他和任达华饰演的吕乐则有点亦敌亦友的意味,这样的设置基本上真实反映了“四大探长”的地位,四人之中以九龙总华探长吕乐和港岛总华探长蓝刚地位最高,韩森只做了2个月不到的探长。便迫于“廉政公署”的压力主动辞职。
于颜雄,用吕乐自己的话来说只是他的跟班,据说,吕乐看完《五亿探长雷洛传》后心生不满,因为电影里反映的是他和颜雄平起平坐、长期争斗。
让他觉得有点抬高颜雄 贬低自己的意思,片尾,四大探长联手消灭了尹扬明饰演的反派,在李修贤的带领下,本片以扑灭罪行,宣扬法制精神为核心。与其说《四大探长》是一部枭雄片,倒不如说是典型的李修贤警匪片。
(四) 《蓝江传之反飞组风云》 枭雄类型:探长
1992年永盛电影公司推出根据蓝刚事迹改编的《蓝江传之反飞组风云》,主角蓝江由老板向华强出演,此外片中的主演还包括:张国荣、周慧敏、叶德娴和秦沛。阵容堪称强大,蓝江探长为人正直,为了惩奸除恶不惜得罪跛豪,并与颜雄针锋相对,最后还帮张国荣饰演的白荣飞洗脱冤屈。
缉拿真正的幕后黑手,作为刘国昌继《五亿探长雷洛传》后再次执导的枭雄电影,《蓝江传》的整体质量乏善可陈,再加上向华强面瘫式的表演,最大的看点恐怕只有张国荣了。
到了影片后半段,人物重心都落在了他饰演的白荣飞身上,作为继《阿飞正传》后再次演绎的浪子形象,张国荣收放自如的表演让这个角色大放异彩。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凭借蓝江一角,向华强获得了次年金像奖的影帝提名。
(五) 《上海皇帝》 枭雄类型:黑帮教父
1993年《跛豪》的原班人马再度聚首,连续推出《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和《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两部史诗级黑帮片,在上海三大亨中,素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
这在两集《上海皇帝》中皆有所体现,杜月笙出身穷苦,具有打抱不平、义薄云天的性格特质。这促使他走上发迹的道路,另一个因素则是贵人相助,黄金荣就是杜月笙的贵人,“人生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
这是杜月笙临终前的人生感悟,纵然一代枭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最终也难逃“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悲惨宿命。可以说,杜月笙成在这三碗面,败也在这三碗面,两集《上海皇帝》的节奏都把握得很好,情节环环相扣高潮迭起。
在写实之余又充满娱乐性,让人大呼过瘾,《上海皇帝》依旧保持了麦氏电影的水准,从格局上来看,比《跛豪》更接近于麦当雄构想中的中国版《教父》。
❸ 香港皇家警察时代的四大探长是谁
不是,香港四大华人探长:吕乐、蓝刚、颜雄、韩森。
1、吕乐,“四大探长”之首吕乐,60年代升任港岛和九龙区总华探长,任职期间身家累积至5亿元,被称为“五亿探长”,他于1974年潜逃加拿大,过去30余年多居于台湾,去年5月12日因胃癌病逝加拿大。
2、韩森,1969年升为总华探长的韩森,1999年病死台湾,但港府穷追其贪污资产。2006年,韩森后人向港府主动交出约值1.4亿元资产作为交换条件,与廉署达成庭外和解协议,结束拖拉30年的官司。
3、蓝刚(1920年-1989年),绰号无头,原名蓝文楷,嫌名字太文弱,入警队后改名蓝刚。1960年代和吕乐、韩森及颜雄并称“香港四大探长”,其个性较为幽默,无论语言还是动作,都十分滑稽,尤其喜欢捉弄人取乐,所以无论是警队还是黑道大哥,都非常喜欢他,由于为人斯文但善忘,故被冠以无头外号。
服务警队年期:1944至1969年,离职前职级:港岛总华探长(曾与吕乐对调港岛及九龙驻守警区)。廉署行动:1977年2月11日发出StopList,即如再入境,廉署会实时邀请返署助查。
4、四大探长的最后一位是颜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尖沙咀、油麻地一带,还属于九龙的边缘地带,集中了许多的棚户区,也因此成为黑道势力争夺的焦点所在,从总警司葛柏到四大华探长,均和这个地区关系紧密,颜雄更是这个地区的地头蛇。
(3)香港四大探长蓝刚电影合集扩展阅读:
相关新闻:
1、据加拿大温哥华《明报》报道,1960年代叱咤香港警界及黑道的“五亿探长”吕乐已去世,2010年5月13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殡。该报记者前天到出殡的墓园采访,见礼堂外花圈写有“吕乐先生千古”等挽联、灵堂遗照相信是70年代拍摄的吕乐照片。
2、据香港廉署在2000年发出传讯令状显示,韩森的资产由他的三名妻妾,以及韩森母亲等遗产管理人管理,当中包括四十九间物业、大量银行存款、公司股份、商业投资及名贵车辆等,部分物业更位于何文田的豪宅区加多利山、旺角通菜街及西洋菜街等,这些资产据报在2005年已增值至二亿元。
❹ 刘德华主演的这部经典港片,讲的是香港警界最黑暗的一段过去
2010年,有个老人在加拿大病逝。
他病逝之时,香港廉政公署的通缉名单上,仍然写着这位老人的名字,直到确认消息属实后,这张通缉令才失效。
而这张通缉令,颁发日期是上世纪70年代初。
上世纪90年代初,向华强兄弟跟风《跛豪》带来的枭雄片风潮,拍了一套这位老人的传记片。
传记片分为上下两集,虽是跟风之作,但票房加起来却有5300万,虽是跟风之作,其影响力比之《跛豪》,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部电影,就是由刘德华,郭富城主演的《雷洛传》。
其主角雷洛的原型,就是上述那位老人—曾经的香港总华探长吕乐。
总华探长,顾名思义,就是当时在香港警察系统中,华人警察的最高职位,再上去的职位就没有华人什么事了,都是由英国人担任。
和《跛豪》一样,《雷洛传》的题材都是敏感的,因为其中的主要人物,不是在坐牢,就是被通缉。
《跛豪》中,一向以“敢”字著称的出品人麦当雄,也不得不在片头打上:“本片拍摄时,未经吴锡豪先生(人物原型)同意。如片内有模仿影射等情节,实属巧合。并未可能引起不便之处,向吴先生致歉意”
同样,拍《雷洛传》时,吕乐也是看在向华强兄弟两人与他有亲戚关系才答应电影的拍摄,但是坚决不允许本片用其真名。
而刘德华本人也始终没有去拜会吕乐,这点也让吕乐耿耿于怀。
变成普通人后,吕乐身上当年那“大佬”的脾气,仍然没变。
在《雷洛传》开始,警校毕业前的雷洛是这么回答教官的问题的:
可进入警界,日后他就变成这样了。
电影的态度并不是非左即右,而是在贪污这个事情上,让人觉得:其实雷洛也没办法,时势如此。
比如,刚开始很鄙视警界这股贪污之风的雷洛,在坚持着自己的同时,却渐渐地被边缘化了。
而在努力办事的时候,却得罪了当时的大佬颜同。
(颜同这个角色,原型是当时四大探长之末的颜雄,但是吕乐本人对此的态度挺不爽的,因为他觉得颜雄从来都不是与他平起平坐之人,只是他的跟班。若比较起来,吴孟达在诸多电影中的跟班角色才像颜森)。
因为做警察不肯与人同流合污,所以混不上去,被排挤,甚至招来大祸。
没钱娶老婆,连未来岳父都看不起自己—你就是个警察,连黑钱都不拿,你凭什么赚钱养我女儿?
这一切之后,幸好有“虾叔”扮演的老前辈这样开导。而这个开导,却也不是心灵鸡汤,而是:
终于,才有了这样的雷洛!
电影是根据吕乐为原型改编的,但和事实的相似程度有多少不得而知。
那句“本片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也就信了吧,但是港片里面这句话,我觉得在中国电影里面,是针对审查而言的一个伟大发明,比起金剪刀这招,不知道高明了多少。
只是在那个年代的香港警界,不贪污就没有出路这样一个畸形的环境下,纵然不对,但也不好说吕乐这样做是错的。
因为吕乐那个年代,香港的警界系统,就是香港最大的一个黑社会组织。
在华探长,黑道和洋人警司的相互勾结下,警队的贪污之风超过任何一个行业。
而吕乐本人刚入警队的时候,他也是从外勤一步步爬上便装,能力是很出色的。
可是,在连洋人上级都捞钱的情况下,如果不贪,他根本升不上去,如果只是升不上去就算了,不愿意同流合污的情况,基本上就宣判了你就要在警界被人给玩残了。
有时候,不是想收钱,是给你钱,你不收不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是整个环境和体制的问题,毕竟,那个时候,消防员救火都要收黑钱才会行动。
当时,香港警界成立了一个反贪污部门,可是,在廉政公署成立之前,这个反贪部门却变成了整个警界贪污最严重的部门之一。
《雷洛传》没有回避当时这一背景,但是在这个背景下,却把雷洛这个人塑造成了一个像八卦的白面那样的人物。
八卦白色的那一半,大部分是白的,但是中间有一点是黑色的。
所以,在片中的雷洛,除了贪污这件事情外,包括长得帅在内,基本上是一个完人形象了:
当上总华探长后,合理分配收钱比例,让整个黑道秩序及贪污系统井然有序;
对于失散多年,回来后带来自己儿子前女友,他也愿意一力承当;
更重要的是,他身边的女人个个深明大义,大的要接纳小的,小的愿意退出不影响雷洛的生活;
对于小弟总是照顾周全,而对于对手,总是有勇有谋。
这样的形象,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当时吕乐本人的施压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当时拍这样的枭雄片,真的不好拍。
光是题材方面,这些枭雄不是坐牢就是隐居,隐居的大多还有通缉令在身,所以要真实地要在电影中反映这些人的生活,难。
更何况,这些大佬们虽然已经不在香港,但是在香港的关系仍然根深蒂固,那股势力还在,电影公司要随便拍他们,就会惹来麻烦,这样的情况下,谁敢乱拍?
所以,敢拍这种枭雄片的,都是有一定背景能力的电影公司;敢拍出来的,都是和事实有出入的戏说电影。
比如吕乐本人,就觉得《雷洛传》失实,比如片中警察拿警帽收保护费的段落,吕乐就觉得反感:“警察怎么可能这样去收钱,像个乞丐。”
而吕乐本人被称为“五亿探长”,这个名头不得了,那可是五亿!五六十年代的五亿!
当然这个五亿只是有传,但是在48岁就可以提早退休,靠着收租和名下物业资产过着无忧生活的吕乐,资产再少,也当属天文数字。
在廉政公署成立之前,吕乐通过建立了一条黑白贪污制度,养成了一条贪污生态链。曾经,吕乐的势力在香港达到了一个无人可及的高峰:
新任警务处长不要亲自拜会吕乐,吕乐就会放松破案工作,给对方颜色瞧瞧,直到处长亲自登门上访。
而高层警官只要和吕乐谈过警务工作后,就不会再与他人谈工作,高层会议,吕乐都被安排坐在最前头。
应付黑道方面,吕乐说过:“根本不用亲自抓人,有案件要破,就开口跟堂口老大要人!”
可见,成立廉政公署这件事在当时有多么大的意义,香港警界之所以会从当时的一片污糟变成今天这样,廉政公署功不可没。
在廉政公署还未成立之前,香港警界也实现轮岗制,希望以这种方式来掣肘贪污之风。所以,吕乐也曾经和后来同为四大探长的蓝刚对调职位。
但是,这种制度在当时却得到了反效果,由于没有监督,警察职权不受控制,反而给贪污提供了新的机会,加速了整条贪污链的扩大。
而廉政公署成立之后,在这些大佬们意识到,这次英国是玩真的之时,开始纷纷出逃。
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后,至1976年的两年间,警队内部已经挖出了近二十个贪污集团。而之前那些已退休退职的人士,看起来幸运得以逃脱,但是很多人的下场却挺惨。
有的人,退休金被剥夺,长期被通缉只能隐姓埋名;逃亡国外的,有的语言不通又不能回来,这种生活可想而知。最重要的,他们的财产被冻结,即使能在海外使用,由于不清楚当地法律,用起钱来也要担惊受怕。
就像吕乐后来在台湾的那些年,过着的就是一种隐居的生活。
“流落”台湾的吕乐,喜欢和同样流落台湾的前部属和探长喝茶,其中就包括曾志伟的父亲曾启荣(下图,《金钱帝国》中,陈奕迅的角色就是以曾启荣为原型)。
和在香港时候风光无限的大人物不同,在台湾的吕乐甚为低调,晚年时候更是很少出门,只是会前往仁爱医院做物理治疗,连剪头发都是在仁爱医院地下室的理发部解决。
而吕乐的邻居,甚至不知道老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五亿探长”。
不管怎么样,尽管跟风《跛豪》,《雷洛传》都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枭雄片代表作。
其中的阵容,绝对豪华。两大天王刘德华和郭富城在其中扮演父子,而黄金绿叶秦沛,吴孟达,关海山更是表现杰出,关海山还因此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配。
而女主角,则有当时王晶的缪斯—邱淑贞以及港片女星代表人物之一的张敏。
而虽然电影监制之一是王晶,却难得地没有看到屎屁尿的东西。
同时,刘德华在里面扮演的角色年龄跨度之大,甚至超过了“跛豪”中的吕良伟。
多的,就不多说了,在90年代的香港电影里面,《雷洛传》甚至放在香港电影传记片里面,都有其重要的地位。虽然第二部的后半段有点应付或不够饱满之嫌,但是刘德华和邱淑贞那段情还是很感人的。
尤其是在最后,邱淑贞弥留之际,雷洛为了满足她见到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最后愿望,这段戏在今天看来,依然能感动我。
片中,雷洛说:“你知不知道做人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为了吃饭。”
他说,他一生都在履行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其赏析电影,不如享受电影。
微信公众号:库布里克的小丑(id:joker-movie)
❺ 1993年左右香港拍的电影,关于廉正公署成立的,片名4个字,是什么
四大探长(1991)
地区 香港
色彩 彩色
对白 粤语
片长 90 分钟
片种 剧情片
题材 警察
导演 林德禄
编剧 黄志
摄影 黄宝文
演员表
未按演员表顺序
李修贤 ......陆刚(无头)
李子雄 ......姚雄(雄爷)
任达华 ......雷杰(笑面虎)
尹扬明 ......江德森(高佬森)
甄楚倩 ......艳萍
郑则仕 ......何琛(肥仔B)
影片简介:
别号“无头”的香港总华探长陆刚病逝新加坡,他的三名同侪从各地前往奔丧,虽明知ICAC(廉政公署)人员已经守候在此,他们却都毅然赴会。“无头”的未亡人艳君,重遇丈夫故友,对其痛斥ICAC的做法,力言当年“无头”在任总华探长时有功于社会,贡献至伟,于是一场回忆由此展开……五十年代末,“无头”那时还只是沙展,为了替同乡出头取回被老千所骗的金钱,而与高老森结下深仇,又因得罪上司,被撤职查办,幸得同僚支持才得幸免。“无头”被贬为水警,一次意外堕海,被同事笑面虎所救,笑面虎更邀请其加入自己的集团,被“无头”拒绝。但两人结为好友。“无头”屡破巨案,终于升为探长,与笑面虎等四人合称“四大探长”,权重一时,威风八面,引起他人敌视,欲将他们铲除,一场大阴谋正向“四大探长”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