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电影插曲原唱30首
30首原唱老电影插曲分别是《九九艳阳天》、《敖包相会》、《英雄赞歌》、《驼铃》、《边疆处处赛江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蝴蝶泉边》、《草原之夜》、《洪湖水浪打浪》、《红星照我去战斗》、《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汾河流水哗啦啦》、《红梅赞》、《映山红》、《西沙,我可爱的家乡》、《绒花》、《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牡丹之歌》、《妈妈留给我一首歌》、《送别》、《我的祖国》、《小燕子》、《知音》、《延安颂》、《雁南飞》、《北京的金山上》、《婚誓》、《缅桂花开十里香》、《幸福不会从天而降》。
1、《九九艳阳天》
歌曲《九九艳阳天》,是1957年电影《柳堡的故事》的插曲。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电影歌曲在创作时,其歌词大量运用了民间的素材和民歌中赋比兴、问答和重复等表现手法,让整首歌曲充满活泼的生命力,有着坚实的生活基础。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曲调活泼委婉,歌词真挚淳朴,充满着浓郁的地方风逗锋味和民歌情趣,让人百听不厌,过耳不忘。
② 《送别》这首歌创作于哪一年
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送别》。
19世纪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作有一首歌曲《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这首歌流传到日本后,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1904年《旅愁》发表后,在日本被广泛流传。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学日本期间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作成了在中国传颂至今的《送别》一歌。李叔同的《送别》,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
从歌词上来说,《梦见家和母亲》、《旅愁》、《送别》分别是三位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是三个独立的作品。
《送别》的歌词类似中国诗词中的长短句,有古典诗词的文雅,但意思却能平白易懂;整个中文歌词与曲调结合得十分完美,几乎不能被发现是谱曲后重填词的歌曲。
《送别》这首歌的歌名常被误作为“骊歌”,虽然《送别》是一首骊歌,但“骊歌”并不是它的名字。
《送别》和《旅愁》两首歌曲在中日两国都分别广为流传直至今日,但英文的《梦见家和母亲》在美国却没有被人们记住,如今已少有人知。
(2)电影早春二月插曲合唱扩展阅读:
影响
1、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深爱。
2、 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分别出现在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更使其脍炙人口,传唱不息。
3、 1997年中国摇滚乐队唐朝乐队在其第二张专辑《演义》中对《送别》作了改编演唱。
4、 1990年代电视剧《千王之王重出江湖》中,也使用了《送别》作为插曲。
5、 2010年电影《让子弹飞》片头使用歌曲《送别》,用以说明该电影所述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
6、 2013年电影《厨子戏子痞子》电影插曲为歌手朴树翻唱的版本《送别》,朴树的版本采用了完整版的歌词。
③ 送别的歌曲鉴赏
要找一下儿歌送别带歌词的
④ 窗亭外古道边 这句歌词的歌曲名叫什么
正确歌词:长亭外,古道边,歌词出自李叔同的《送别歌》。
《送别歌》
填词:李叔同
谱曲: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
演唱:群星
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草碧色,水绿波,南浦伤如何?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4)电影早春二月插曲合唱扩展阅读:
《送别歌》,是一首由艺术家李叔同作词的中文歌曲。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是城南旧事的主题曲。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深爱。
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分别在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更使其脍炙人口,传唱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