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视画面与电影画面的区别
电视画面和电影画面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
(1)画面小,家庭化
电视画面就其外形而言,虽然有尺寸的变化,但不会无限变大,小屏幕是电视的独特之处,也是和电影的主要区别,人们把电视称作小电影。具说索尼公司在筑波科学博览会上展出了宽40米,高25米的巨大荧光屏幕,比电影宽银幕还要大,尽管制作大屏幕电视已成现实,但决不会深入到家庭。电视画面面积小是个局限,但却是家庭化所必需的,这也正是它的优势所在。可以断言,电视画面小的特点永远不会消失,因为要每个家庭都安装电影银幕那么大的电视机是不现实的。电视画面小的特点,要求多拍一些近景和特写,有人把电视称作特写艺术。这种提法有点绝对化,这是从画面小的特点提出的。其实电视画面小,并不排斥全景和远景的运用,关键不能太多。电视画面小,是个弱点。人物多了就看不清面孔,其气氛镜头远不如电影出效果。所以很多电视剧创作者主张在一个场面里的人物不能过多,要尽量避免群众性的大场面,
(2)画面层次不如电影丰富
这一特点,是从摄像造型这个角度提出的。是个技术问题,但和艺术效果有密切联系。电视画面层次少主要是摄录设备的动态范围小的原因所至。所谓动态范围是指摄录机按比例传送和记录景物亮度范围的本领。类似电影胶片的宽容度。电视摄象机的动态范围一般在1:28-1 :30之间,而现代的彩色电影胶片的宽容度在1:128左右。
电视画面影调层次不如电影的另一原因是和摄像器件光电转换特性有很大关系。电影胶片感光特性曲线有直线部分,还有趾、肩部等曲线部分。了解这一特点,在选光和用光时,应注意亮度间隔不能太大,光比也不宜太大。对夜景处理要注意光的配置,避免整个画面发灰。画面的这一技术特性,对空间深度的表现不如胶片。我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布置一个立体星空模型,用电影胶片拍可得到十分深远的空间效果,用电视摄像机却拍出不来像电影画面那样深远的空间效果来。
(3)可以和现实时空同步
电视画面可以做到与现实时空同步,这是电影画面做不到的。现场直播,使正在发生和发展的现场事件,通过电视的传播技术手段传播到国内外各个角落。观众可以通过电视机看到正在发生和发展事件的进程。观众观看实况,要比看录像亲切得多。比如观看十一届亚运会的现场直播,如同参加大会一样。
电视画面和现实时间同步大大增强了电视节目的时效性,同时给摄像带来很大方便:摄录时,当场看效果。摄影师个人独览取景构图的现象已经不存在了。演员表演、取景构图、光线、景物都可以在现场看效果 。发现问题马上纠正,节省了时间。但有些导演在摄录电视剧的过程中,利用这一特性,过多地干预摄像创作人员工作,使其无所是从,导演成了导摄像。这种现象,在电影的拍摄现场是见不到的。影视是综合艺术,导演应发挥其中心作用善于发挥各创作部门的主动性。
㈡ 为什么电影的画面总是比电视剧画面好
电视剧方面主要讲究的剧情因素,电视剧是要把一个故事、角色人物完全展现出来,在视觉场面上不太注重。
而电影,因为时长限制,在剧情方面就会简单不冗长,不会有太大的故事铺垫。为了弥补剧情的欠缺,就要在视觉场面、音效、特效、等方面进行精彩表现。另外,看电影基本就是看画面效果,尤其是动作、科幻、魔幻等类型电影。
至于票房需要,还是体现在动作、科幻等电影上,追求场面壮观、视觉华丽的。
㈢ 为什么电影和电视看起来效果不一样
电影是用胶片拍的,而且现在的胶片感光性能相当好,色彩真实、饱满、细腻;而电视就不一样了,是用的录像机,跟胶片不好比的,电视摄像机的分辨率、感光度、色彩都跟胶片差上好多,所以灯光打得透亮,当然画面跟电影比起不够好啦。
以非常古老的120相机胶片为例,它的一张相片,相当于2000万相素的数码相机,电视摄像机跟这个就不好比了,录像带高清的也不过如此吧。
应该是这样吧?
㈣ 电影画面和电视画面看起来为何是动态的
对于人类来说,我们就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这是毋容置疑的,因为掌握着其他生物根本达不到的文明科技,而电影也是科技创造出来的记载信息的一种方式,在这里人们就会感到困惑电影画面和电视画面看起来为何是动态的?其实这里就是帧率的关系,一般来说在30帧率以上看起来就是连续的动态的表现,也就是后面其实就是无数图片叠加在一起的效果,但是一秒连着播放的至少是30张图片,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吧。
大家思考问题,其实可以多想一下现在的实际生活,学以致用是很重要的,我们很多问题都是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情得到答案的,同时对于我们自己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发现,电影确实是一个很好记载信息的方式,因为是动态的,甚至可以作为证据播放等,这也是人类创造的一个新的媒体方式。
㈤ 电影与电视在传播效果上的不同(传播学问题哦)
摘的,希望有用
电影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说:“电视是汽车和飞机的亲戚,它只是一种文化上的运输工具。”[3]这段话最能窥见电影人对电视既爱又恨的心情,一方面他否认了电视的文化性(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但又不得不臣服于电视在传播上的优势而对它加以利用。因为电视是唯一与电影具有相同元素(声音、图象、文字)的大众传媒。
但事实上电影对电视的利用远非止于技术层面上,因为电视除了是一个播放电影、使电影获得更广泛的传播通道以外,它还是电影很好的宣传渠道。现在每一部电影在投放市场之前,都会做周密的宣传策划,诸如举行记者招待会,甚至不惜以制造假新闻来引起大众媒介的关注,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其中,电视以其声画兼备的特点最受电影宣传的亲睐。[4]2000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发表了对京沪汉居民接触大众传媒状况的调查报告:三市城市居民每天看电视133分钟,读报60分钟,听广播39分钟,上网6分钟。电视对电影来说有着不可抵抗的魅力。
从经济效益上来将,电影在电视上的正片播放将获得不菲的播映权费。仅1998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支付给国内制片单位的影片播映权费就达到1亿6千万元。另外,当电影作为一种商品在电视等大众传媒上进行宣传时,电影由于其独有的娱乐性享受着与其他商品不同的待遇,也就是说电影的宣传不是广告,而是新闻。广告是要收费的,而新闻则是免费的,这样电影就节省了一大笔广告费用,不仅如此,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娱乐驳倒无疑促成了一次次“造星运动”和对电影的炒作。这是广告永远不能达到的效果。西方传播学界有一个重要的“议程设置”原理,议程设置是大众传媒帮助受众决定哪些是重要事件的过程。毫无疑问,电影正是想利用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来为自己做宣传。
三、电视对电影的利用
电影和电视不仅是不同的传播媒介,而且也是不同的产业形态。当电影不得不依赖电视进行传播是,电视是否有替电影代劳的必要呢?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因为电影为电视提供了一种信息源,百年电影的积累为电话司提供了可供利用的丰富遗产;与其他电视栏目相比,电影栏目先天具有影视语言的优势,电影与电视在美学意义上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
另外,电影带来的轰动效应、明星效应、娱乐效应也为电视获得高收视率提供了可能。我们前面提到CCTV-6仅次于CCTV-1的收视率这一点不仅说明了观众看电影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也说明电影为电视带来了收视率。因此各地方电视台几乎无一例外地专门辟有一个电影频道或影视文艺频道。
㈥ 为什么电视剧的画质没有电影的画质好
你好,这个其实很容易理解,一般电视剧就属于批量生产那种,对特效包括一些情节道具,要求没那么高。还有基本上一部电视剧的投入可能都没有一部电影高,这样一对比自然而然,一些画质方面不如电影好。个人觉得,希望采纳@
㈦ 电影画面与电视画面效果的区别
电影是用胶片拍的,而且现在的胶片感光性能相当好,色彩真实、饱满、细腻;而电视就不一样了,是用的录像机,跟胶片不好比的,电视摄像机的分辨率、感光度、色彩都跟胶片差上好多,所以灯光打得透亮,当然画面跟电影比起不够好啦。
以非常古老的120相机胶片为例,它的一张相片,相当于2000万相素的数码相机,电视摄像机跟这个就不好比了,录像带高清的也不过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