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平台 > 中国第一部引进的电影是什么

中国第一部引进的电影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7-26 04:00:57

A. 中国最早引进外国正版的50个电影都有什么

中国从94年开始引进分账大片 前50个么?
1994
《亡命天涯》 The Fugitive
1995
 《真实的谎言》 True Lies
同年引进:《狮子王》、《阿甘正传》、《红番区》、《霹雳火》、《醉拳2》、《变相怪杰》
1996
《廊桥遗梦》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同年引进:《勇敢者的游戏》、《龙卷风》、《碟中谍》、《纽约大劫案》、《白金龙》、《玩具总动员》、《断箭》、《恐怖地带》、《未来水世界》
1997
《侏罗纪公园2》 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
同年引进:《小鬼当家》、《生死豪情》、《美丽人生》、《龙出生天》、《侏罗纪公园2》、《插翅难飞》、《生死时速2》、《蝙蝠侠与罗宾》、《活火熔城》、《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
1998
 《泰坦尼克号》 Titanic
同年引进:《拯救大兵瑞恩》、《花木兰》、《尖峰时刻》、《天地大冲撞》
1999
科幻旋风 《黑客帝国》 The Matrix
同年引进:《偷天陷阱》、《精灵鼠小弟》、《诺丁山》、《蓝眼睛米奇》、《将军的女儿》、《人猿泰山》、《星战前传:魅影危机》
2000
史诗复兴 《角斗士》 Gladiator
同年引进:《卧虎藏龙》、《恐龙世纪》、《生命的证据》、《龙旋风》、《碟中谍2》、《U·571》
2001
 《珍珠港》 Pearl Harbor
同年引进:《垂直极限》、《古墓丽影》、《小鸡快跑》、《霹雳娇娃》、《第六日》、《黑侠佐罗》、《拜见岳父大人》、《特务迷城》、《尖峰时刻2》、《剑鱼行动》、《猫狗大战》、《怪医杜利德2》、《木乃伊归来》、《兵临城下》、《龙之吻》、《红磨坊》、《反托拉斯行动》、《暗流》


B. 哦我亲爱的老伙计呀!什么叫做“译制腔”

“译制腔”是指在外国影视作品的中文译制版中,由于特定历史条件、语言差异及配音风格等因素而形成的独特表达方式和语调

一、译制片的起源与发展

在上个世纪,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影视剧,并进行了本土化翻译和配音。在1948年,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苏联电影)由东北电影制片厂(后长春电影制片厂)与苏联影片输出公司驻东北代表处协商后正式开始译制。这部影片的译制成功推动了译制片的迅速发展,从1950年到1953年,中国共引进和译制了180余部外国电影。

二、译制腔的形成原因
  1. 历史遗留问题

    过去黑白片时代的电影还未脱离舞台形式,台词设计比较文绉绉、舞台化,偏离实际生活。

  2. 配音演员的话剧背景

    当时的配音演员大多接受过话剧训练,因此在进行翻译配音时,会不自觉地带有一种话剧味,给人一种莎翁戏剧的感觉。

  3. 外语与汉语的语言差异

    汉语通常一个词、一个字能表达多种意思,而外语可能需要一整句话。这就造成了在电影配音的过程中,有时间空白的差异。为了适配画面和口型,配音员会插入一些语气词来填补空白。

  4. 保留原汁原味的外国元素

    为了让观众在观看外国电影时能够一秒入戏,配音员会刻意保留一些外国元素,如使用宗教词汇、特定的比喻方式等,从而营造出一种“这是外国电影”的氛围。

三、译制腔的特点

译制腔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四、译制腔的示例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译制腔示例:

“哦……上帝啊,这是我在除草时想到的,您可能不太明白我的意思,但是……无论如何,上帝啊,这件事情简直是糟糕透了……就像隔壁玛丽婶婶做的苹果派一样。这该死又愚蠢的幽默,让他看起来像隔壁玛丽太太的热巧克力一样甜到发腻!哦,我敢打赌!我发誓!他简直像个愚蠢的土拨鼠一样!说实话,这个词的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译制腔的典型特点:频繁使用语气词、形容词、宗教词和比喻词,以及一种带有话剧味的表达方式。

五、总结

译制腔是外国影视作品中文译制版中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和语调,它的形成与特定历史条件、语言差异及配音风格等因素密切相关。虽然译制腔在某些人看来可能显得夸张或做作,但它也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和情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产物。

C. 香港电影在大陆上映最早是什么时候我听爷爷说他们七十年代就在电影院看过邵氏电影

Wg后最早是1977年,1965年凤凰影业拍摄的《画皮》算香港电影里头一个被引进到内陆的。尔后的几年里,被引入内陆的香港电影都以凤凰与长城两家左派电影公司出品作品为主,如《三笑》(1964)、《屈原》(1977)等。被引进的邵氏电影应该不多,银都出品的《少林寺》风靡后,邵氏的动作片也才被内陆重视到。

D. 求中国电影发展史

1 前言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05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在这百年的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国武术的熔入。

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以武术及以尚武崇德的侠义思想为主题的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推广和宣传了中国武术。

2 武术与中国电影发展的三次高潮

2.1第一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当时,人们习惯称其为“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而发展到了第一次高潮。这个期间各种各类的武侠电影纷纷出现。

其武侠电影的急速发展,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武侠小说等都有一定联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并摄制成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历史上人们也一直认为《火烧红莲寺》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

当时红极一时的《火烧红莲寺》,其票房和社会人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以后的3年内,为满足观众的要求,《火烧红莲寺》的续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连今日的美国巨片《蝙蝠侠ⅰ》、《蝙蝠侠ⅱ》、《蝙蝠侠ⅲ》都会感到汗颜。《火烧红莲寺》说的是,湖南的浏阳和平江两地为争码头而引发械斗,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仑派和崆峒派,以及红莲寺庙等。剧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烧红莲寺》的连续18集,事实上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以后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制作了两集,从而使《火烧红莲寺》总共拍了20集。

在整个1929年至1931年期间,上海的50余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余部武侠电影,占全部出产影片的60%。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中国电影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武侠电影第一次高潮的结束。

2.2 第二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二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术动作片和言情电影一样,成为支撑香港和台湾电影业的两大支柱。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代表这个时期武术动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员与导演。如李小龙、洪金宝等及以后的成龙、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制片公司首先拍摄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之后,台湾地区也出现了武侠电影,如1960年台联影片公司的《七剑十三侠》等。

1973年,中国武术动作片翻开了重要的一页。《猛龙过江》,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认的远征欧洲打入世界影坛,并获得成功的武术动作影片。同年的《龙虎争斗》是李小龙与美国好莱坞华纳影业公司合资生产的影片,成为中国第一部与国外电影公司合作的武术动作片。《死亡游戏》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最后一部影片,遗憾的是李小龙并没有拍完这部电影就去世了。

此后,虽然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还继续在生产,但作为群体性的武术动作片创作、拍摄、效应等逐步减退了。

2.3 第三次高潮

中国电影的第三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首拍了刘晓庆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开了武术动作片的先声。1982年由河南开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联华电影联合公司摄制的、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这期间,大量的武术动作片题材的影片诞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当》、《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时,武术动作片有了将动作片与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韵。

由中国内地所引发的武术动作片与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即相比较而言,在叙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现了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术动作片又有了一个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1993年《东方不败》、《狮王争霸》等对中国电影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间隔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烧红莲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连续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龙八部》等等,都对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有的武术动作片中,以出生于广东佛山的黄飞鸿的武术生涯为题材的武术动作片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1949年的《黄飞鸿传》至今,已有了100余部关于黄飞鸿武术生涯的故事片。

3 武术动作片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在整个武术动作片中出现了许多代表人物,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从以下几点探讨。

3.1李小龙

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期间,李小龙从武术的咏春拳开始创造截拳道,而后进入影视圈,轰动世界影坛。从而使中国武侠电影又进入了第二次高潮。

李小龙作品有童年时期的作品《富贵浮云》、《细路祥》、《人之初》、《雷雨》、《人海孤鸿》;1969年《丑闻喋血》;1971年《唐山大兄》;1972年《精武门》;1973年《猛龙过江》、《龙争虎斗》;1973年《死亡游戏》(未完)。

在李小龙的电影中尤其是《唐山大兄》这部武术动作片,是由香港嘉禾电影公司所制作。该片成功塑造的中国英雄人物“唐山大兄”带动了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市场,主角李小龙由此而成为了一代国际电影巨星。

3.2 成龙

出生于1948年的成龙,数十年的从影使其成为全球的公众人物。他的电影有很多,基本以《警察故事》系列、《醉拳》系列为他奠定了武术动作片的地位。此外,具有影响力的电影有《群龙谱》、《A计划》、《蛇形刁手》、《奇迹》、《红番区》、《霹雳火》、《简单任务》、《我是谁》、《一个好人》、《尖峰时刻》等等。成龙1995年就获得了香港浸会大学的荣誉社会学博士。他的《醉拳ⅱ》赫然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被评为十大电影佳片。成龙热心于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尤其是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当形象大使。

3.3李连杰

1996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李连杰作品专辑展映”,出现了异常热烈的哄动场面,反映了李连杰已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在欧洲备受瞩目的中国功夫明星。李连杰的武打动作,除了传统的中国功夫之外,又加入了好莱坞的动作特技效果。李连杰成功地打入了德国、比利时、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

李连杰作品有1982年《少林寺》;1984年《少林小子》;1986年《南北少林》;1988年《中华英雄》;1989年《龙在天涯》;1991年《黄飞鸿》;1992年《黄飞鸿ⅱ》、《笑傲江湖》等;1993年《狮王争霸》、《方世玉》、《太极张三峰》等;1994年《洪熙官》、《精武英雄》及2004年《英雄》、2005年即将上映的《霍元甲》等。

李连杰的身价随着其名声业越来越高,从1982年《少林寺》的数百元,到1996年香港龙祥电影公司与永胜娱乐公司签下了《黑侠》、《黄飞鸿ⅵ》等三部片子,达到了3600万港币;而以后的影片也在千万美元之巨。

3.4 其他代表人物

《武当》中的司马剑(赵长军饰)、《塞外奇侠》中的卓已航(原文庆饰)、《武林志》中的东方旭(李俊峰饰)等。在众多的武术动作影片中,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影片可以说是达到了武术动作之最。而饰演《黄飞鸿》的演员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武术动作片名演员。如成龙、李连杰、洪金宝、元彬、甄子丹、赵文卓、王群、邱建国等;还有不少其他名星。如谭永麟、刘家辉、梁小龙等。在这其中《黄飞鸿》中的黄飞鸿(关德兴饰)。1940年开始,关德兴饰演《黄飞鸿》,一直到1970年,整整演了99部以《黄飞鸿》题材的电影。

4 中国武术动作电影的发展趋势

从《定军山》到《卧虎藏龙》再到2005年周星驰《功夫》、徐克的《七剑》的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武侠电影的发展趋势。

4.1重视电影节的评选与奖项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电影节有3000多个,而国际制片人协会承认的国际A级电影节一共是11个。在这林林总总的电影节中,其中奥斯卡是国际A级电影节中举足轻重的国际电影节,同时也是商业性最强的电影节之一。中国的电影界对此十分重视与关注,如张艺谋近年来的每一部大片似乎都剑指奥斯卡,而且都是与武术动作片有关的电影。

对于中国电影来讲,奥斯卡不仅仅是一个在世界面前亮相的好机会,更是一个争夺世界电影市场的契机。参加奥斯卡,得奖不易,既使获得提名也同样具有意义。而如果获得奖项,则对中国电影的整体形象提升和世界电影市场的定位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001年的73届在奥斯卡的奖项,称为中国武术功夫电影的《卧虎藏龙》再一次使中国武术动作片亮相全球影坛。《卧虎藏龙》是由李安导演的,李安有着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美国的生活经历。而整个剧组有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演员以及美国和马来西亚的华人演员组成。在获奖的时刻,舆论界称其为“世界华人的电影艺术成就”。

在奥斯卡的奖项提名中,《卧虎藏龙》得到了10个奖项的提名。最终得到了最佳外语片奖、最佳美术指导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原作音乐奖等4项大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国际A级电影节奥斯卡中的举足轻重的奖项。

有意思的是,这部配英文字母的华语片还在美国引发了学中文的热潮,甚至有的学校将《卧虎藏龙》剧本当教材用。

2005年,中国电影有了一个崭新的评选活动——中国电影排行榜。排行榜4个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提名。我们发现最佳制片人中的5部电影有2部是武术动作片,它们是《功夫》和《十面埋伏》。其中《十面埋伏》有3个项目的提名。

4.2电影市场的票房价值杠杆

从票房价值来看,《卧虎藏龙》仅在北美就达到了近2 亿美元的票房、台湾的会宇多媒体以8位数即千万元的价格取得了《卧虎藏龙》全球独家动画版权、包括碟片和商业性合作的授权等,《卧虎藏龙》得到数亿美元的收入是毫无疑问的。

同样,《英雄》在2004年的7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之后,在美国两个周末的票房达到了1800万美元,最后在全球达到了1.7621亿美元的票房奇迹,而《英雄》在国内的票房收入仅占其中的17.24%。《十面埋伏》的海外版权被“索尼经典”购买了以后,其票房突破了7200万美元。来自影片发行方中影发行放映分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7月29日开始放映的徐克的《七剑》,全国首个周末三天票房总计2600万元人民币,这个成绩和《头文字D》的首周票房基本持平。同时头3天在东南亚已取得过4000万的票房成绩,发行负责人翁立表示,“从《七剑》的首周表现来看,总票房达到七八千万难度不大。”因此《七剑》的中国电影排行榜估计也将是前列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影排行榜以电影的票房收入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4.3娱乐性的武术动作片将异军突起

《我的功夫女友》被誉为2005年的中国“首部现代功夫喜剧”。它糅合了浪漫、搞笑、功夫、励志等多种元素。《我的功夫女友》是继韩国影视明星张娜拉的电视剧《明朗少女成功记》创下收视高峰,并捧红了张娜拉的亚洲小天后地位之后的又一巨作。圈内人把其称作是中国版的《明朗少女成功记》。虽然由于档期的原因,张娜拉最终未能出演此剧,但《我的功夫女友》将中国功夫与喜剧的结合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许多海外的影片商也看好该片,希望引进现代功夫喜剧《我的功夫女友》影片。

2005年3月香港引进内地的首部电影叫《精武家庭》。它是集武打、动作、喜剧温情于一体的武术动作电影。该片由成龙监制,“成家班”参加了全部的拍摄工作。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精武家庭》有惊险的跳楼场面和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而香港另一武术动作片的明星洪金宝也在2005年的4月推出了“洪式”的喜剧功夫电影《龙威父子》。《龙威父子》取景于云南和广西一带,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壮观的瀑布河流更衬托出了中国武术动作影片的传奇色彩。

在2005年的贺岁片市场里,以周星驰为主演的,作为新年贺岁片的中国功夫电影《功夫》展现了“电脑功夫”和武术真功夫的结合。此外,影片使这贺岁功夫片不同于普通的功夫片。《功夫》一片投资1.5个亿港币,片中仿效了不少好莱坞影片的经典段落,十分抢眼。

沉寂了3年以后的徐克又推出了武侠巨片《七剑》。该片目前拍摄完毕,已经于2005年7月29日与观众见面。

徐克认为,剑是兵器之王,象征着中国武侠文化的精神,剑中蕴涵着侠义的风度和修养,并且有一种浪漫荡漾在其中,无论在攻击时和防守时,你会发现那其中藏有哲学。关于剑,徐克认为有很多内容可以发展,一招一势让人们重新认识剑,剑不仅仅是一个打斗的工具,它应该有七种精神,有七种颜色。

虽然《七剑》一直被称为2005年最受期待的香港电影。但是,一部《琴魔》日前在香港试映后,有抢走《七剑》的风头的趋势。《琴魔》是一部古装武术动作片,耗资数千万,光道具“天音琴魔”就花费了10万以上。业内人士评论,《七剑》和《琴魔》这两部动作片的竞争,将带动整个香港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复苏。

4.4 武术与中国电影发展的互存互进

中国电影的发展离不开武术的源泉。武术的全球化宣传与推广离不开中国电影。在《定军山》成功拍摄之后100年的中国电影风风雨雨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始终与中国武术发展互存互进。

20世纪70年代,功夫巨星李小龙使世界认识了中国武术,形成了一个中国功夫的热潮。

80年代,李连杰的《少林寺》掀起了全国的武术浪潮,据不完全的统计,在《少林寺》及其他武术动作片放映之后的数年内,全国的武术业余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竟达到了万所之多,少林寺的所在地,河南登封地区有100余家武术学校。其中有不乏规模较大和档次较高的武术学校。比如塔沟武校的习武学生超过了万人等。同时,全球的武术热也再一次升起。

2001年获得奥斯卡4项大奖的武术动作片《卧虎藏龙》,无论在全球电影界的影响力、票房收入的市场因素,还是在中国电影和中国武术的宣传与推广,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

在中国电影发展的100年中,武术动作片的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不仅仅有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地位,扩大电影的市场效应的作用,而且更有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宏扬民族精神的教育作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电影进行宣传,从而使中国走向世界,使世界认识中国。如奥斯卡、如嘎那、东京电影节等等是中国影片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再如电影《霍元甲》的放映,使无数国人为之倾倒,从而使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自豪感大大提高。

中国电影是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桥梁,中国武术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源泉。两者的互存互进将永远延续下去。

5 结语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其内容繁多,门派林立,表现形式多样,具有极大的健身价值和技击价值,同时更富于娱乐价值。电影正是反映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的一个体现,而武术动作电影又在电影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武术能够与电影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双方的发展。

E. 1978年在中国上映的第一部美国电影

1978年,中国迎来了首批进口的欧美电影,这标志着中外电影文化交流的新篇章。那一年共有四部影片在国内电影院与观众见面。首部亮相的是美国1936年的经典之作《摩登时代》,这部电影以幽默讽刺的方式探讨了工业化社会中个人的生存困境,展现了工人阶级的坚韧与乐观精神。

紧随其后的是法国、东德与意大利合作的电影《悲惨世界》,这部1958年的版本由上译公司翻译配音,通过深刻描绘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接下来是英国1974年的《孤星血泪》,它讲述了一段跨越时代的爱情故事,展示了个人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命运的不可预知性。

最后一部影片是英国1978年的《尼罗河上的惨案》,这也是当年中国引进的最后一部欧美电影。这部电影以悬疑和推理为主题,讲述了发生在埃及尼罗河上的离奇谋杀案,通过对错综复杂情节的揭示,展现了人性的复杂面。

这四部电影不仅为当时的中国观众带来了新的观影体验,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理解。通过这些影片,中国观众得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对世界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这些电影的引进,开启了中国电影与世界接轨的新篇章,也为日后更多优秀影片的引进奠定了基础。它们不仅丰富了中国电影市场,也让观众得以接触到更为多元化的文化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影片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它们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这也证明了经典作品跨越时空的魅力,以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这四部电影的引进,不仅为中国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们为中国的电影产业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动力,推动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通过这些影片,中国观众得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这些早期的电影引进,也为日后更多优秀影片的引进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中国电影与世界接轨的新篇章。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电影市场,也为观众带来了更为多元化的文化内容。它们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证明了经典作品跨越时空的魅力。

阅读全文

与中国第一部引进的电影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8柏林电影节不要碰我 浏览:351
邵氏电影最露的有哪些 浏览:753
呼吸电影2018好看吗 浏览:45
下载的3d电影字幕怎么办 浏览:906
刘德华老婆怀孕电影 浏览:351
俄罗斯现代战争电影有哪些 浏览:514
第一滴血电影完整中文版 浏览:824
第一滴血3电影天堂迅雷下载 浏览:864
韩国最新战争电影2018 浏览:733
电影插曲卖花姑娘 浏览:79
国际电影演员排名 浏览:735
都有什么电影版本大全 浏览:264
斑点狗动画电影 浏览:505
电影院的恐怖电影 浏览:828
光电影院 浏览:874
电影寒假推荐 浏览:55
25届釜山电影节孙艺珍 浏览:777
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艺术贡献奖 浏览:535
男的瘫痪最后安乐死国外电影 浏览:174
狐妖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