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的比例是多少好像不是16:9.
这叫分辨率/清晰度
DVD是480P的
HDTV高清是指720P(1280×720)
16:9是显示器宽高比的概念,跟电影是否清晰无关。
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准确地说是1.37:1,但作为标准来说统称为1.33:1)。也就是说,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33倍。这种比例有时也表达为4:3,就是说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这种画面比例后来被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所接受,称为学院标准(Academy Standard)。
宽银幕电影的左右跨度要比以前的电影宽度要大,因此宽银幕电影的宽高比要比方形电视屏幕的宽高比大很多。由于大的画面效果在尽力模仿我们平时看周围事物的结果,因此这样的画面效果也会给观众带来更加强烈和真实的效果。宽银幕电影经过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完善,最终成为了电影工业的选择标准。现在,电影业界有着多种多样的画面比例格式,但有两种“标准”比例占据着主导地位:学院宽银幕(Academy Flat,1.85:1)和变形宽银幕(Anamorphic Scope,2.35:1)。其他画面比例还有1.66:1和2.20:1(70mm胶片)等。
❷ 电影屏幕是21比9还是16比9
这样是因为可以使拍摄的场景更加广阔,在电影院中播放时会更有气势,对于家庭的平板电视的话16:9更好些,这就是为什么电影21:9宽屏居多,电视剧基本采用16:9的原因。
电影画面比例:
一、早期电影的银幕比例为1.33:1(4:3):
1、在电影刚刚出现的年代,所有电影的画面大小形状都是差不多的。我们一般把画面宽度和高度的比例称为长宽比(Aspect Ratio,也称为纵横比或者就叫做画面比例)。
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准确地说是1.37:1,但作为标准来说统称为1.33:1)。
也就是说,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33倍,这种比例有时也表达为4:3,就是说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这种画面比例后来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所接受,称为学院标准(Academy Standard)。
2、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电视行业面临着采用何种屏幕比例作为电视标准的问题。为了方便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最后决定采用学院标准作为电视的标准比例,这也就是4:3电视画面比例的由来。这个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电视的主导标准。
二、变形宽银幕的出现:
1、随着电影通过电视屏幕迅速进入家庭,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发现电影院里的观众开始大量流失。为了让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他们想出了新主意:立体电影和宽银幕电影。
这两种电影的试验实际上从20年代就开始了,但直到50年代才受到真正的重视。当然立体电影并未真正的成为大众消费的主流,宽银幕却一直传承下来;
2、变形宽银幕电影是指用变形球面镜头拍摄,把图象在水平方向挤压,使得画面能适合于1.37:1的胶片,如果对着光源直接看电影胶片的话,圆体看起来就会象又瘦又长的椭圆型。
当播放影片时,就用带有变形镜头的电影播放设备,利用光学原理重新把图象拉宽放映,使图象回到原来的纵横比。其他画面比例还有1.66:1和2.20:1(70毫米胶片)等,但我们的介绍集中于1.85:1和2.35:1就行了。
3、实际上也有一些相反的情况:你在4:3的电视上能看到比宽银幕电影更多的内容。这是因为有些导演(包括詹姆斯·卡梅伦)会使用超级35毫米摄影机来拍电影,这样得到的原始胶片就是4:3的,在电影院里用宽银幕格式放映的时候实际上是裁取了4:3画面的中间一块。
4、等到制作DVD的时候使用的是原始胶片,这样我们就看到了比电影院中更多的东西。画面中的白框显示了2.35:1的画面所裁切的部分;目前来说采用4:3银幕比例的电影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现在主流的电影以2.35:1居多。
❸ 请问一下:电影的比例是16:9还是21:9好一点,各有什么区别,在清晰度、色彩等上面有没有区别
电影的比例是16:9好一点。但在清晰度、色彩等上面并没有什么区别。
16:9可以使拍摄的场景更加广阔,在电影院中播放时会更有气势,日常所看到的16:9的都是后期压制,加上黑边,添加字幕后的。
现在在电影院里放映的大多还是16:9的。
16:9这个说法不是很准确,这个只是屏幕比例而不是电影画面的比例,应该说大多数的电影画面比例是学院标准,也就是1.33:1或1.37:1。
(3)电影比例的屏幕电视扩展阅读:
视频比例:
视频比例是指影视播放器播放的影视画面长和宽的比例。
普通家庭所用的CRT电视机,其显示画面的长和宽的比例是4:3,即视频比例为4:3。
正在发展的高清显示,视频比例一般要求是16:9。
16:9基本含义:
指电脑显示器的宽高比,即一个图像的宽度除以它的高度所得的比例,通常表示为 "x:y" or "x×y",其中的冒号和叉号表示中文的“比”之意。
如今,在电影工业中最常被使用的是 anamorphic 比例(即2.39:1)。传统的4:3(1.33:1)仍然被使用于现今的许多电视画面上,而它成功的后继规格16:9(1.78:1)则被用于高清晰度电视和欧洲的数字电视上。
这三种比例,是MPEG-2(DVD)数字压缩格式所指定的三种标准比例,而 16:9 也被蓝光光盘和HD DVD所使用,同时也是两种普遍使用的 35mm电影胶片之间的折中方案(欧洲的 1.66:1 以及美国和英国的 1.85:1)。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视频比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16:9
❹ 电影院的屏幕比例普遍比家庭电视的要宽,原因有
更符合人眼的水平分布
这样更符合人的视觉体验以及利于视频画面的呈现效果。真正的电影一般都是宽银幕的。
❺ 电影视频转换成电视视频的宽高比应该怎么调节啊
1·在电影刚刚出现的年代,所有电影的画面大小形状都是差不多的。我们一般把画面宽度和高度的比例称为长宽比(Aspect Ratio,也称为纵横比或者就叫做画面比例)。
2·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准确地说是1.37:1,但作为标准来说统称为1.33:1)。电视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是数字电视。而数字电视的屏幕比例规定为1.78:1(16:9)。这个比例很接近学院宽银幕的1.85:1。所以如果要把1.85:1的电影搬上16:9电视,那简直再合适不过了,既不用进行什么裁切又能充分利用全部480条扫描线(NTSC制式,下同),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整个电影画面。
一般对正片来说,只要是变形宽银幕都会激活4:3 Letterbox格式。4:3 Pan & Scan方式由于要对画面进行裁切,往往对构图破坏很大,所以很少有正片激活了这种方式。
3·电影转换成电视主要有两种方法Pan & Scan和Letterbox。前面已经说了,Pan & Scan方式实际上裁掉了很多原始的画面内容,有时候还会严重破坏原先的画面构图,所以一般都采用后者。
在Letterbox方式下,电影的全部原始画面都被保留了,电视屏幕上下的未使用部分则用黑条来填充,这样来构成一个4:3的画面。电影在电影院中放映的时候是用的2.35:1的比例,但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始画面,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4·电视转换成电影有大概三种方法如下:空黑边,均匀拉伸以及采取中间少拉伸两边拉伸的幅度大的方法来减少对画面主要部分的破坏,使画面与原来的影像更相似。
❻ 电视的画面比例都有什么区别
传统的电视机的比例通常为4:3;而新型的液晶电视多采用16:9的“宽屏比”,一些液晶显示器和小尺寸液晶电视机也会采用16:10的比例。
采用宽屏幕比例的新型电视,更有利于观众的观看效果。16:9的长宽比例是人的自然视野的比例。人的两只眼睛形成的视场存在宽度大于高度的现象。如果不采用吻合人眼视觉窗口的比例的屏幕,就会使得人在看电视的时候,电视机两侧的环境也被看到,影响人得思维的集中度,从而破坏电视影响的效果。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液晶电视都采用16:9的屏幕比例。
❼ 为什么现在的电视屏幕长宽不是(3:4)的比例
现在的电视屏幕一般都是16:9,而不是3:4的比例。
随着人们对于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发现人的视野范围其实是一个16:9的长方形,所以很多电影屏幕逐渐就开始走16:9的制式,因此这点也在电视的液晶屏幕上得到普遍运用,这样更符合人的视觉体验以及利于视频画面的呈现效果。真正的电影一般都是宽银幕的,将宽银幕的电影转换为4:3总会造成画面质量、形状或者内容的损失,为了在电视机上更好的收看电影节目,16:9的电视屏幕比例出现了,并且由于未来的高清晰电视主要会使用16:9的比例,因此目前也有一些液晶电视使用了这样的屏幕比例。
一般我们将16:9成为宽频,适合看电影;而4:3称作普屏,同一尺寸下,宽屏的面积比普屏大。有的时候你选择的是宽屏液晶电视,但是播放一些电视节目可能会发现显像横向拉伸的现象,这就是节目源和显示屏幕比例无法很好适应而造成的现象。
❽ 为什么电影的屏幕特别长,而电视确实3:2左右
视觉因素,人的左右视野大概是120°,但是能细看的只有60°,上下的视野比较窄,影院3:2的比例可以更好的满足视觉需要
❾ 电影屏幕比例
电影大部分的比例是1.85:1,还有2.35:1的。
屏幕比例即屏幕宽度和高度的比例,又名纵横比或者长宽比,标准的屏幕比例一般有4:3和16:9两种,不过16:9也有几个“变种”,比如15:9和16:10。
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准确地说是1.37:1,但作为标准来说统称为1.33:1)。也就是说,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33倍。这种比例有时也表达为4:3,就是说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我们所接收到的电视节目都是这样的比例。由于这样的传统,所以液晶显示器的屏幕比例也还以4:3为主。
然而真正的电影一般都是宽银幕的,将宽银幕的电影转换为4:3总会造成画面质量、形状或者内容的损失。而今计算机的功能已不只是文书及上网了,在越来越经常的观赏电影节目时、在越来越多的各种数码产品采用了16:9的比例作为表现时,为了在计算机上更好的收看影视,宽屏的液晶显示器出现了。并且由于未来的高清晰电视主要会使用16:9的比例,因此越来越多的液晶显示器采用了宽屏的比例。宽屏的比例更接近黄金分割比,也更适合人的眼睛,在观看影片时给人的感受也更舒服。此外针对办公应用或是行业应用,宽屏产品可以在一个屏幕内显示两个完整的Web页面或是平铺更多的窗口,能够有效的提高办公效率。在数字图像处理和多媒体编辑等工作中,宽屏更具优势,较宽的观看视角,适合商务人士展示商业设计方案,是办公的较佳选择。甚至越来越多的游戏也开始支持宽屏显示,归根结底,宽屏更适合人眼睛的视觉特性。
笔记本主流屏幕比例为16:9和16:10,前者分辨率大多为1366*768,后者为1280*800。
笔记本宽屏的流行是为了迎合移动影音消费者的需求,2006年对于华硕、三星、LG等全球知名厂商来说都是具有一定意义一年,尤其是年初曾被人定义为“宽屏元年”,因此引领了整个06年的潮流,那就是16:10的屏幕比例宽屏开始将应用到桌面液晶显示器领域,因此这一年很多厂商也纷纷推出了宽屏产品,宽屏产品在这一年也成为全世界的主流产品,如华硕旗下的19寸宽屏PW191。
19寸的16:10宽屏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器一般拥有1680*1050,随着720P、1080P等格式的高清电影的流行,16:10的屏幕比例在播放这些格式的影片时,还是有黑边留下,所以,从2009年开始,还是从笔记本屏幕开始,主流液晶显示器的屏幕比例开始向16:9发展,分辨率也开始使用1600*900和更大的1920*1080。一时间呈现出16:9屏幕与16:10分食江山的场面。
加上上游液晶面板生产商在改善生产工艺后,16:9的屏幕更加符合切割工艺,因此2010年将会成为16:9比例液晶屏幕的“普及年”。
❿ 电影比例是什么
4:3。早期电影的银幕比例为1.33:1(4:3);在电影刚刚出现的年代,所有电影的画面大小形状都是差不多的。我们一般把画面宽度和高度的比例称为长宽比(Aspect Ratio,也称为纵横比或者就叫做画面比例)。
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准确地说是1.37:1,但作为标准来说统称为1.33:1)。也就是说,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33倍,这种比例有时也表达为4:3,就是说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这种画面比例后来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所接受,称为学院标准(Academy Standard);
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电视行业面临着采用何种屏幕比例作为电视标准的问题。为了方便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最后决定采用学院标准作为电视的标准比例,这也就是4:3电视画面比例的由来。这个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电视的主导标准。
电影比例产生电影感的方法
要让影片直观产生「电影感」的方法,就是直接将比例修改为现在流行的2.39:1(宽比高)比例,让16:9的画面产生黑边,例如:有些Youtuber的vlog,很常会 看到一段对白介绍结束后,画面转到由很多空镜头(ex.景物)组成的桥段的时候,上下就会慢慢的跑出黑边来。
看到这边时,我们心中就会知道 ,有好戏可看了,甚至是电玩游戏,常常玩到一个关卡结束,就会跑出剧情的过场画面,这时候上下通常也会跑出黑边来,目的是告知玩家接下来的画面不是 游戏,而是剧情,你要耐心看完。 以上种种例子,皆是利用模仿流行的电影画面比例。
不过,不是每一次产生黑边都是在模仿电影感,有时是为了让画面不要超萤幕,像是早期电视通常为4:3,但为了要播16:9或是2.39:1的格式时 ,就得产生黑边来,避免画面超出萤幕范围,这也就是为何有时看电视时,画面会被整个黑框包围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_视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