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奖的电影是什么
《渔光曲》。
1934年摄制的《渔光曲》,是第一部获国际奖的中国影片。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在国际上荣获奖项的影片,则更值得浓墨重彩一书。它就是上海电影制片厂1951年摄制的经典黑白故事片《翠岗红旗》,它的摄制过程和问世前后充满艰辛、独创、有趣的元素,许多内幕是鲜为人知的。
《渔光曲》由上海联华影片公司摄制,蔡楚生执导,歌舞影剧全能女明星王人美扮演女主角小猫,头号喜剧明星韩兰根扮演男主角小猴。任光创作的主题曲旋律优美又显委婉惆怅,歌词质朴真实,唱出了渔民的无尽凄凉与哀怨。
基本信息
《渔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编剧和执导的剧情影片,王人美、韩兰根等主演,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影片代表作之一。该影片由民国著名电影人厉麟似等审定并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被誉为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渔家子弟徐小猫、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继承人子英之间的悲欢离合,两代人之间的故事折射出旧中国各阶层人民生活的飘零动荡。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渔光曲
Ⅱ 中国拍的第一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应该是<定军山>吧,如果没记错的话!
中国人第一次放映电影 中国人自己放电影是1903年在北京。中国商人林祝三从欧美回国,携带放映机和影片,在打磨厂乐天茶园放映电影,这是中国人从国外自运电影在国内放映的开始。此后,在北京前门外的大栅栏大观楼戏院、西单市场内的文明茶园、东安市场内的吉祥戏院、西城新丰市场里的和声戏院,相继都有电影放映。 第一部中国电影的问世 早期在中国放映的电影都是由外国人拍摄的。1905年,由开设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片断纪录片《定军山》,是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的诞生日。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 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中国第一首电影插曲 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闲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配制了一首由孙瑜作词、孙成壁作曲的电影歌曲《寻兄词》,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首电影插曲。 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 1931年3月,由上海明星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中国第一部长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侠、古装片等商业电影的逐渐兴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气,连续推出该片的续集,到1931年止,共拍摄了18集,由此它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长系列片。 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 1933年,开办于上海的《明星日报》以“鼓励诸女明星之进取心”,胡蝶登上了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的“宝座”。选举揭晓后,原本准备举行一次盛大的电影皇后加冕典礼,因胡蝶本人一再谦词,遂将典礼取消,将这一活动和“航空救国游艺茶舞大会”结合在一起进行。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1935年3月,由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渔光曲》在苏联举办的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上获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渔光曲》遂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 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49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拍出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 《桥》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它是由我党建立的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因此可以说是新中国出品的第一部长故事片。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由华艺影片公司出品,费穆导演,主演梅兰芳,著名摄影师黄绍芬为摄影指导,李生伟任摄影师。虽然由于经验不足,以至影片的彩色不够理想,但毕竟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电影 195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海燕厂)拍摄了我国第一部35毫米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老兵新传》。这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影片,也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宽银幕电影。影片以北大荒的第一批拓荒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为题材,利用彩色宽银幕充分展示了北大荒广阔无垠的北国风光,与影片的内容相得益彰。影片在1959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技术成就银质奖。 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电影 1960年,上海东湖电影院成为全国第一家立体电影院。这也是我国银幕上第一次放映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这部影片不仅开创了我国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片的第一,也一直是唯一的一部。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 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宝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 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影戏杂志》。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 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专门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 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 1956年木偶片《神笔》获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 中国第一部剪纸片 1958年万古蟾导演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 1926年,万氏兄弟克服了资金、场地、资料等多方面的困难,终于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它也是中国美术片的开始。 中国译制的第一部外国电影 1948年,为了消除语言上的障碍,经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与苏联影片输出公司驻东北代表处协商,由该公司提供一部影片交由东影厂试验译制成汉语。这就是中国的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 中国第一部恐怖电影 1937年,新成立的新华影片公司推出了一部深受欢迎的影片《夜半歌声》,这是中国银幕上出现的第一部国产恐怖电影,它不但在当时制造了轰动效应,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其价值和魅力依然能够得到验证。 中国第一部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影片 2002年12月12日,世界吉尼斯英国总部正式授予中国电影《庐山恋》“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第一部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中国电影,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的一部。 新中国第一部与国外合拍的故事片 195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郎斯艺术制片公司共同摄制了儿童故事片《风筝》,这是新中国与外国合作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 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期,电影的样式也日渐丰富。1935年,电通公司推出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故事片《都市风光》。影片清新活泼同时又辛辣尖锐的艺术风格在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第一个由专业影人评选的电影奖 在中国电影三大奖中,电影金鸡奖是由专业电影人员评选的专业性电影奖。金鸡奖始创于1981年中国农历鸡年,该奖每年评选一次。由电影艺术家、电影评论家担任评委。在这一类别的电影奖中它不仅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它也是中国电影界专业性评选的最高奖。 中国第一个由政府设立的电影奖 1932年,由当时中国教育界和电影界热心人士共同倡议,在南京建立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于次年举行了第一次影片评选活动,《人道》和《自由之花》被评为优秀影片。此后又举行了几次评选。由于当时协会的领导者中有不少具有政府党政高层官员身份,因此可以说这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的具有政府色彩的电影奖。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真正由政府部门设立的电影奖问世于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于1956年设立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对1949年-1955年以来所生产的优秀影片予以评奖。
太好了!谢谢你! 其他回答 如果有了满意的回答请及时采纳,不要辜负了回答者 回答者:(新手) 回答时间:2006-04-08 11:21:52 1905年,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摄制了戏剧纪录片《定军山》,此为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谭鑫培主演 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在上海诞生,主演胡蝶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由华艺影片公司出品,费穆导演,主演梅兰芳 回答者:(新手) 回答时间:2006-04-08 11:24:01 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 回答者:(大师) 回答时间:2006-04-08 11:24:04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由华艺影片公司出品,费穆导演,主演梅兰芳,著名摄影师黄绍芬为摄影指导,李生伟任摄影师。影片以京剧大师梅兰芳主演的同名舞台剧为蓝本,对原剧进行了删减,用16毫米彩色胶片摄制,然后翻制为35毫米。虽然由于经验不足,以至影片的彩色不够理想,但毕竟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此后,中国大陆再无拍摄彩色片的纪录。 直至195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推出了由桑弧导演,黄绍芬摄影的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袁雪芬、范瑞娟主演),它不但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舞台戏曲片,也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彩色电影。影片保留了越剧艺术唱腔优美的特点,同时,发挥了彩色电影的优势,摄影和美术处理追求中国艺术独特的意境。影片上映后不但受到观众的欢迎,并获得1949-1955年文化部颁发的优秀舞台艺术片一等奖,并在1954年卡洛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音乐片奖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映出奖”。同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为美国影星卓别林放映了此片,被卓别林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1956年,同样由桑弧导演,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推出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影片改编自茅盾的同名小说,由白杨、魏鹤龄主演。影片获得1957年卡洛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及1958年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 上述这些彩色影片都是用进口胶片拍摄的。1980年,由常彦导演,长影摄制的惊险片《保密局的枪声》则是第一部用国产彩色胶片拍摄的故事片。影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着上海,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刘啸尘奉命打入国民党军统保密局,并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这部影片创造的另一个纪录是观众达到了六亿人次,这一上座纪录迄今为止无人能够打破。 回答者:(学弟) 回答时间:2006-04-08 11:24:51 1905年 第一部中国电影诞生。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它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式诞生。影片记录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表演的京剧《定军山》中“舞刀”等几个片段,由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为实际上的导演,照相师刘仲伦担任摄影,谭鑫培也成为第一位中国电影的演员。
Ⅲ 联华影业公司的影片制作
由于“联华”善于网罗人才,尤其注意吸收具有新文化思想的艺术人员参与创作。创作面貌有别于其它公司。1930年联华影业公司出品了揭露官场黑暗的《故都春梦》和批判封建门第观念、提倡自由恋爱的《野草闲花》。这两部影片摆脱了当时一些国产影片低级趣味的倾向,以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为廓清影坛风气开了个好头,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与欢迎。1932年“一·二八”沪战前夕,联华影业公司拍摄了上海第一部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内容的故事片《共赴国难》,它让电影呐喊出民族革命的呼声,点燃起大众抗日救亡的火焰。但联华在30年代初的电影思想、艺术质量也有参差不齐的现象。
同期有许多左翼电影人加入联华,1932年12月29日,公司发行了第一部著名的左翼电影《三个摩登女性》,后有《天明》、《城市之夜》、《都会的早晨》、《小玩意》等影片。1936年2月,上海电影界根据新的形式,提出了“国防电影”的口号,联华出品的的《狼山喋血记》、《王老五》、《青年进行曲》是第一批“国防电影”。这些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题材上突破了一般的市民生活的描绘,直接表现劳动人民、左翼知识分子;在艺术手法方面既注意民族化、大众化的表现形式,又努力吸取外国电影中的好经验,发挥电影艺术的特长。为此,联华的影片被当时舆论肯定为“新派”电影的代表。其中蔡楚生编导的《渔光曲》不仅在国内创上座最高纪录,而且在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状。
从1930—1937年,先后摄制故事片77部,长戏曲片1部,短故事片多部,以及动画片《狗侦探》、《国人速醒》等2部。 由于一开始就较明确地提出了“复兴国片”、“抵抗外片”、“提倡艺术”、“宣扬文化”的方针和口号,数年间,联华成为一家有影响、有作为的电影公司。但由于该公司主要负责人在思想上、经济上均与外国买办经济、国民党官僚资本有着各种联系,在不同的阶段,是有起伏的。但就其主流来看,能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精神,在艺术上注重人物性格刻划,已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更多地着眼于对电影特性的运用与掌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在观众中产生了与“明星”、“天一”的影片的不同印象,称“联华”为新派,称“明星”、“天一”为旧派。 公司曾编辑出版的《联华画报》,始为周报,后为半月刊;《联华星期通讯稿》,系周刊,主要介绍联华公司拍摄影片的动态、通讯报导,共出版32期。公司还曾编辑出版《联华年鉴》,1934年和1935年共出版两期。1936年8月,由于经济上的困难,由华安电影公司接管,但仍沿用联华名义发行,曾拍摄发行了《狼山喋血记》、《孤城烈女》、《联华交响曲》、《慈母曲》、《将军之女》、《摇钱村》、《如此繁华》、《王老五》、《艺海风光》等有声影片以及由周信芳主演的有声戏曲片《斩经堂》等。1937年8月抗日战争爆发,公司停办。
Ⅳ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什么
是《渔光曲》。
《渔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编剧和执导的剧情影片,王人美、韩兰根等主演,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影片代表作之一。该影片由民国著名电影人厉麟似等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并获第九名,被誉为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渔家子弟徐小猫、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继承人子英之间的悲欢离合,两代人之间的故事折射出旧中国各阶层人民生活的飘零动荡。
(4)联华影片公司第一部电影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徐小猫
渔家女儿,自幼丧父,母亲为养家当了何家奶妈,从小由祖母带大,有一个孪生弟弟小猴。长大后继承父业,以捕鱼为生。多年后,归来的子英好心给徐家姐弟一百块钱,却阴差阳错被诬陷是他们抢劫而得,并因此被捕入狱。
2、徐小猴
小猫的孪生弟弟。出狱后家里发生了火灾,徐妈和舅舅葬身火海。姐弟俩无家可归,只能回去捕鱼。不幸的是,小猴因捕鱼受重伤致死,临死,他央求姐姐唱《渔光曲》诀别。
3、何仁斋
何父,娶了交际花薛琦云,并和外国人创办了渔业公司,但自己却没有实权。得知儿子想收留徐家姐弟,用拐杖赶走了他们。公司破产后自杀身亡。
Ⅳ 第一部中国电影诞生于哪一年
1905年,由开设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片断纪录片《定军山》,是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的诞生日。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 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中国第一首电影插曲 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闲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配制了一首由孙瑜作词、孙成壁作曲的电影歌曲《寻兄词》,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首电影插曲。 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 1931年3月,由上海明星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中国第一部长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侠、古装片等商业电影的逐渐兴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气,连续推出该片的续集,到1931年止,共拍摄了18集,由此它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长系列片。
记得采纳啊
Ⅵ 我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什么
《渔光曲》中国首部获国际电影节的电影。
中国在国际电影节上荣获奖项的第一部影片,是1934年上映的《渔光曲》。
在1935年的莫斯科电影展览会上,各国代表分组观看了参展影片,并有评判委员会详加评论、评判。评选结果,共有10部电影得奖,其中的一部便是中国选送的《渔光曲》,荣获相当于第四等的荣誉奖,评判委员会的评语是以其勇敢的现实主义精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生活。
当中国代表、联华公司制片人陶伯逊上台接受奖状时,台上台下热烈掌声响起。这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奖项的影片。
《渔光曲》介绍:
《渔光曲》由上海联华影片公司摄制,蔡楚生执导,歌舞影剧全能女明星王人美扮演女主角小猫,头号喜剧明星韩兰根扮演男主角小猴。任光创作的主题曲旋律优美又显委婉惆怅,歌词质朴真实,唱出了渔民的无尽凄凉与哀怨。
1934年6月14日,《渔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戏院开始公映。这年,上海地区盛夏早来,且是60年来少见的酷热,气温高达39.9度,各式人等观看《渔光曲》的热情却持久如新,连映84天场场爆满,创国产影片最高上座纪录,诚如《申报》记载:在盛暑中能如此持久挺拔,的确空前未见,堪称奇谈。
Ⅶ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于哪一年
从1930年中旬开拍,至年底摄制完成。
《歌女红牡丹》是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张石川执导,洪深编剧,胡蝶、王献斋主演的剧情片,于1931年3月3日在上海光陆大戏院试映、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戏院公映。
该片讲述了歌女红牡丹在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陈发祥后,不仅受尽折磨和痛苦,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毫无怨言终将丈夫感动的故事。
(7)联华影片公司第一部电影扩展阅读
1920年代末期,在电影事业较为发达的一些国家,有声电影发展已经颇有成绩。1926年12月开始,美国有声电影就大量涌入中国。但由于语言隔阂和文化观念不同,中国观众对于美国有声电影并未能够真正接受理解。
中国有声电影是否生产的问题,由此进入了业内有识之士的探讨研究之列。当时各大电影公司也态度各异,联华影业公司和天一影片公司因为自身发行网络不同,对摄制无声、有声电影各持己见,明星影片公司则采取观望折中态度。
联华影业公司从20年代末期开始逐渐崛起,凭借政治背景、经济实力和制片路线成为与明星影片公司、天一影片公司三足鼎立、分羹市场的公司。行业竞争的压力迫使明星影片公司需要另辟蹊径、出奇制胜,才可得以保存在业界的翘楚地位。洪深等公司人员的积极倡议,据理说服,张石川等公司高层改弦易辙的投资魄力,促成了《歌女红牡丹》的投入制片。
Ⅷ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最高级别电影节获大奖的电影是哪部
《渔光曲》是中国电影1930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首映于1934年6月14日。是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故事影片,以该片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左翼电影关注社会底层,将他们凄惨的生活艺术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中国最早的有声影片之一,《渔光曲》上映后颇受欢迎,曾经创造了连续放映84天的记录,该片同名主题曲也成为传唱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
中文名: 渔光曲
出品公司: 联华影业公司
制片地区: 中国
导演: 蔡楚生
编剧: 蔡楚生
类型: 剧情
主演: 王人美,韩兰根
片长: 80分钟
上映时间: 1934年6月14日
对白语言: 无声
色彩: 黑白
奖项: 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基本信息
渔光曲
电影片名
《渔光曲》
影片类型
剧情
片长
80分钟
国家/地区
中国
色彩
黑白
混音
默片
制作公司
联华影业公司 Lianhua Film Company [中国]
年份
1934年
导演 Director
蔡楚生 Chusheng Cai
编剧 Writer
蔡楚生 Chusheng Cai
演员 Actor
王人美 Renmei Wang
韩兰根 Langen Han
罗朋 Peng Luo
袁丛美 Congmei Yuan
汤天绣 Tianxiu Tang
尚冠武 Kwah-Wu Shang
摄影 Cinematography
周克 Ke Zhou
电影渔光曲首映
渔光曲 剧照
1934年6月14日,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电影《渔光曲》,虽正值上海60年末有之盛暑,影片仍连映84天之久,破《姊妹花》连映60天的纪录。影片讲述的渔民小猫,小猴家庭破产、流浪和死亡的故事,令人潸然泪下。
安娥作词、任光作曲的《渔光曲》,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
轻撒网,紧拉绳,
报纸广告(1934年)
烟雾里辛苦等鱼踪!
鱼儿难捕租税重,
捕鱼人儿世世穷。
天已明,力已尽
眼望着渔村路万重;
腰已酸,手已肿,
捕得了鱼儿腹内空!
剧情介绍
渔光曲
渔民徐福和妻子有一对孪生子女小猴、小猫。一场暴风雨夺去了徐福的生命,徐妻只得撇下刚生下的儿女,只身到了船王何家做了奶妈。
十年后,何家少爷子英和小猫、小猴都长大,由于三人从小在一起长大的,所以相互非常要好。又过了八年,小猫、小猴继承父业,租了何家的渔船,以捕鱼为生。何家少爷子英出国留学,主攻渔业,临行时三人聚在一起,子英表示将来回国后要出力改良中国的渔业。在此之后,渔民的生活很不平静,盗匪横行,徐家生活依旧十分贫困,而且家里遭劫,徐妈双目失明。何家又同外国人一起办了一个渔业公司,小猫、小猴捕鱼更加困难,他们只得带着母亲到上海去找舅舅。但舅舅也只以在街头卖唱为生,小猫、小猴只好和舅舅一起卖唱。巧的是,在上海他们遇到了回国的子英,如今子英进了父亲的公司。好心的子英给了小猫、小猴一百块钱,没想到这些钱反倒让他们被诬陷是抢劫而得的,因而被捕入狱。他们出狱后,家里发生了火灾,徐妈和舅舅葬身火海。小猫、小猴无家可归。何子英希望小猫、小猴到何家去,但父亲也因渔业公司的破产自杀了。目睹这一切的子英放弃了他那改良的计划,跟着小猫、小猴一起到海上捕鱼。不幸的是,小猴因捕鱼受重伤致死,《渔光曲》的歌唱声响起…
Ⅸ 中国拍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中国人第一次放映电影
中国人自己放电影是1903年在北京。中国商人林祝三从欧美回国,携带放映机和影片,在打磨厂乐天茶园放映电影,这是中国人从国外自运电影在国内放映的开始。此后,在北京前门外的大栅栏大观楼戏院、西单市场内的文明茶园、东安市场内的吉祥戏院、西城新丰市场里的和声戏院,相继都有电影放映。
第一部中国电影的问世
早期在中国放映的电影都是由外国人拍摄的。1905年,由开设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片断纪录片《定军山》,是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的诞生日。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
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中国第一首电影插曲
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闲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配制了一首由孙瑜作词、孙成壁作曲的电影歌曲《寻兄词》,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首电影插曲。
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
1931年3月,由上海明星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中国第一部长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侠、古装片等商业电影的逐渐兴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气,连续推出该片的续集,到1931年止,共拍摄了18集,由此它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长系列片。
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
1933年,开办于上海的《明星日报》以“鼓励诸女明星之进取心”,胡蝶登上了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的“宝座”。选举揭晓后,原本准备举行一次盛大的电影皇后加冕典礼,因胡蝶本人一再谦词,遂将典礼取消,将这一活动和“航空救国游艺茶舞大会”结合在一起进行。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1935年3月,由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渔光曲》在苏联举办的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上获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渔光曲》遂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
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49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拍出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
《桥》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它是由我党建立的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因此可以说是新中国出品的第一部长故事片。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由华艺影片公司出品,费穆导演,主演梅兰芳,著名摄影师黄绍芬为摄影指导,李生伟任摄影师。虽然由于经验不足,以至影片的彩色不够理想,但毕竟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电影
195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海燕厂)拍摄了我国第一部35毫米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老兵新传》。这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影片,也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宽银幕电影。影片以北大荒的第一批拓荒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为题材,利用彩色宽银幕充分展示了北大荒广阔无垠的北国风光,与影片的内容相得益彰。影片在1959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技术成就银质奖。
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电影
1960年,上海东湖电影院成为全国第一家立体电影院。这也是我国银幕上第一次放映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这部影片不仅开创了我国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片的第一,也一直是唯一的一部。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
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宝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
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影戏杂志》。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
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专门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
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
1956年木偶片《神笔》获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
中国第一部剪纸片
1958年万古蟾导演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
1926年,万氏兄弟克服了资金、场地、资料等多方面的困难,终于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它也是中国美术片的开始。
中国译制的第一部外国电影
1948年,为了消除语言上的障碍,经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与苏联影片输出公司驻东北代表处协商,由该公司提供一部影片交由东影厂试验译制成汉语。这就是中国的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
中国第一部恐怖电影
1937年,新成立的新华影片公司推出了一部深受欢迎的影片《夜半歌声》,这是中国银幕上出现的第一部国产恐怖电影,它不但在当时制造了轰动效应,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其价值和魅力依然能够得到验证。
中国第一部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影片
2002年12月12日,世界吉尼斯英国总部正式授予中国电影《庐山恋》“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第一部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中国电影,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的一部。
新中国第一部与国外合拍的故事片
195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郎斯艺术制片公司共同摄制了儿童故事片《风筝》,这是新中国与外国合作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
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期,电影的样式也日渐丰富。1935年,电通公司推出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故事片《都市风光》。影片清新活泼同时又辛辣尖锐的艺术风格在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第一个由专业影人评选的电影奖
在中国电影三大奖中,电影金鸡奖是由专业电影人员评选的专业性电影奖。金鸡奖始创于1981年中国农历鸡年,该奖每年评选一次。由电影艺术家、电影评论家担任评委。在这一类别的电影奖中它不仅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它也是中国电影界专业性评选的最高奖。
中国第一个由政府设立的电影奖
1932年,由当时中国教育界和电影界热心人士共同倡议,在南京建立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于次年举行了第一次影片评选活动,《人道》和《自由之花》被评为优秀影片。此后又举行了几次评选。由于当时协会的领导者中有不少具有政府党政高层官员身份,因此可以说这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的具有政府色彩的电影奖。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真正由政府部门设立的电影奖问世于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于1956年设立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对1949年-1955年以来所生产的优秀影片予以评奖。
Ⅹ 联华影业公司的影片列表
《春到人间》 (Spring Comes to Everywhere, 1937)
《慈母曲》 (Song of A Kind Mother, 1937)
《镀金的城》 (Gold-Plated City, 1937)
《将军之女》 (The Daughter of the General, 1937)
《联华交响曲》 (Symphony of Lianhua, 1937)
《前台与后台》 (Onstage and Backstage, 1937)
《人海遗珠》 (The Lost Pearl, 1937)
《如此繁华》 (So Busy, 1937)
《天作之合》 (United by a Hyphen, 1937)
《王老五》 (Wang Laowu, 1937)
《新旧时代》 (New and Old Times, 1937)
《摇钱树》 (The Money Tree, 1937)
《艺海风光》 (Vistas of Art, 1937)
《斩经堂》 (Murder in the Temple, 1937)
《自由天地》 (Freedom of Heaven and Earth, 1937)
《失眠之夜》 (1936)
《浪淘沙》 (Gold and Sand, 1936)
《迷途的羔羊》 (A Lamb Astray, 1936)
《狼山喋血记》 (Bloodshed on Wolf Mountain, 1936)
《孤城烈女》 (The Girl in Isolated City, 1936)
《到自然去》 (Return to Nature, 1936)
《寒江落雁》 (Settle Down by the Hanjiang River, 1935)
《国风》 (National Customs, 1935)
《四姊妹》 (Four Sisters, 1935)
《天伦》 (Song of China, 1935)
《蛇蝎美人》 (Women as Vipers, 1935)
《秋扇明灯》 (An Abandoned Woman, 1935)
《征婚》 (Ask for A Marry, 1935)
《无愁君子》 (Men without Worries, 1935)
《小天使》 (A Little Angel, 1935)
《香雪海》 (Scented Snow Sea, 1934)
《我们的公馆》 (Our Mansion, 1934)
《体育皇后》 (Queen of Sports, 1934)
《铁鸟》 (The Iron-bird, 1934)
《新女性》 (New Women, 1934)
《渔光曲》 (Song of the Fisherman, 1934)
《再会吧,上海》 (Goodbye,Shanghai, 1934)
《人生》 (The Life, 1934)
《神女》 (Goddess, 1934)
《青春》 (The Young Ladies, 1934)
《良宵》 (A Beautiful Night, 1934)
《美人魂 前集》 (Soul of the Beauty Part One, 1934)
《难兄》 (Brother, 1934)
《破浪》 (A Fisherman's Daughter and Her Lover, 1934)
《归来》 (Coming Home, 1934)
《浪花村》 (Lang hua cun, 1934)
《酒色财气》 (Sins, 1934)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Bubble, 1934)
《大路》 (The Highway, 1934)
《骨肉之恩》 (The Kindred Feelings, 1934)
《风》 (The Wind, 1933)
《都会的早晨》 (Dawn over the Metropolis, 1933)
《城市之夜》 (Night in the City, 1933)
《出路》 (The Road, 1933)
《除夕》 (New Year's Eve, 1933)
《清白》 (An Innocent Girl, 1933)
《清道夫》 (Street Cleaner, 1933)
《母性之光》 (The Light of Motheral Instinct, 1933)
《如此英雄》 (Such a Hero, 1933)
《三个摩登女性》 (Three Modern Ladies, 1932)
《天明》 (Daybreak, 1933)
《中国海的怒潮》 (Raging Waves of China Sea, 1933)
《小玩意》 (The Little Toys, 1933)
《续故都春梦》 (Another Dream of the Ancient Capital, 1932)
《血钱》 (1932)
《野玫瑰》 (Wild Rose, 1932)
《夜半枪声》 (Gunshoot at Midnight, 1932)
《铁骨兰心》 (Loyalism, 1932)
《失足恨》 (Regrets, 1932)
《人道》 (Conscienceless, 1932)
《南国之春》 (Story of the South, 1932)
《南海美人》 (The Beauty of the South Sea, 1932)
《火山情血》 (Blood of Love, 1932)
《共赴国难》 (Share the Burden of the National Crisis, 1932)
《粉红色的梦》 (Pink Dream, 1932)
《奋斗》 (The》 (Striving, 1932)
《古寺鹃声》 (Cuckoo in an Old Temple, 1932)
《精诚团结》 (1932)
《龟兔竞走》 (1932)
《故宫新怨》 (Grief, 1932)
《国人速醒》 (1932)
《海上阎王》 (Hell at the Sea, 1932)
《海外鹃魂》 (A Musical Teacher, 1932)
《爱欲之争》 (Lust, 1931)
《恒娘》 (Hengniang, 1931)
《大侦探》 (1931)
《恋爱与义务》 (Love and Oblligation, 1931)
《桃花泣血记》 (The Peach Girl, 1931)
《一剪梅》 (A Spray of Plum Blossoms, 1931)
《心痛》 (Heartache, 1931)
《银汉双星》 (An Actor and an Actress, 1931)
《自由魂》 (The Souls of Freedom, 1931)
《玉堂春》 (Yu Tangchun, 1931)
《野草闲花》 (Wild Flowers by the Road, 1930)
《自杀合同》 (A suicide Agreement, 1930)
《义雁情鸳》 (Because I Am Your Elder Brother, 1930)
《故都春梦》 (The Dream of the Ancient Capital,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