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卓别林的作品风格
卓别林的作品风格具体如下:
1、鞭挞不公正、不人道的资本主义社会,反抗剥削和压迫;
2、反对法西斯独裁,谴责侵略战争;
3、歌颂底层“小人物”的真、善、美;
4、针砭人性的弱点,警示人生的误区;
5、用对比蒙太奇手法叙事;
6、运用哑剧手法,以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营造喜剧气氛;
7、恰如其分地掺入杂技动作,使其同剧情融为一体。
查理·卓别林的演艺经历
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是《谋生》。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
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乐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
并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别林才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妇人》。之后1925年的《淘金记》和1928年的《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
1931年因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别林来到伦敦,转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时代》。四年之后他拍摄了《大独裁者》。
1952年,他的有声电影《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移居瑞士。
1967年他拍摄了他的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
⑵ 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是《谋生》。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乐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并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别林才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妇人》。之后1925年的《淘金记》和1928年的《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
1931年因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别林来到伦敦,转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时代》。四年之后他拍摄了《大独裁者》。1952年,他的有声电影《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移居瑞士。1967年他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7年圣诞节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8岁。
⑶ 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是
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
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是《谋生》。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乐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并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别林才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妇人》。之后1925年的《淘金记》和1928年的《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 1931年因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别林来到伦敦,转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时代》。四年之后他拍摄了《大独裁者》。1952年,他的有声电影《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移居瑞士。1967年他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
1977年圣诞节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8岁。
⑷ 卓别林简介
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Charles Chaplin),1889年4月16日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
(4)卓别林第一部电影扩展阅读
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乐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1923年,卓别林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妇人》。
1925年的《淘金记》和1928年的《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1931年因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别林来到伦敦。1936年拍摄电影《摩登时代》。四年之后他拍摄了《大独裁者》。1952年,他的有声电影《舞台生涯》上映。1967年他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7年圣诞节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8岁。
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⑸ 卓别林的代表作是什么
代表作有:《香港女伯爵》、《纽约王》、《舞台生涯》、《凡尔杜先生》、《大独裁者》、《摩登时代》、《城市之光》等。
1、《香港女伯爵》是1967年由查理·卓别林执导,由马龙·白兰度、索菲亚·罗兰等主演的喜剧电影。
剧情简介:一名美国富豪乘邮轮回美国,途经香港时,一名落魄的白俄女伯爵潜入其房间,意图偷渡美国,结果让富豪发现,二人经谈论之后共随爱河。
2、《纽约王》是一部由查理·卓别林导演,查理·卓别林,玛克辛·奥德丽参演的剧情喜剧电影。电影讲述了夏洛克国王因为国家发生了革命而被迫跑到美国纽约寻求庇护的故事。
3、《舞台生涯》是查理·卓别林主演的电影,1952年10月23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年老的没落喜剧演员和一个年轻芭蕾舞女的故事。这是卓别林向有声电影时代“屈服”的一部情感电影。
《舞台生涯》的主题曲由卓别林亲自创作,直到1973年才得到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奖的肯定。
4、《凡尔杜先生》(Monsieur Verdoux),1947年4月11日在美国上映,由查理·卓别林导演并主演。这是一部融喜剧和哲理性为一体的电影作品。
主要剧情为:1930年,世界经济危机前的银行职员亨利·凡尔杜,为了摆脱窘境而用许多假名字和一些有钱的女人结婚,然后把她们一一杀死,十四个女子依次成为他的牺牲品,阴谋败露后,他被逮捕,最终被判死刑。
5、《大独裁者》是由查理·卓别林为导演,并携手宝莲·高黛主演的一部电影,于1940年首映。这是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影片假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刻划了一个残酷迫害犹太人,企图统治全世界的大独裁者。卓别林在人物造型上非常明显地仿照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并通过表演对这个人物进行辛辣的讽刺。
⑹ 谁知道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叫什么啊
1914年卓别林第一次出现在电影《谋生》中,以他第一个招摇撞骗的小记者形象开始了他以后光芒万丈的银幕生涯。
⑺ 卓别林系列电影都有哪些
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
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是《谋生》。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乐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并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别林才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妇人》。之后1925年的《淘金记》和1928年的《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
1931年因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别林来到伦敦,转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时代》。四年之后他拍摄了《大独裁者》。1952年,他的有声电影《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移居瑞士。1967年他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7年圣诞节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8岁。
⑻ 卓别林是谁
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
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是《谋生》。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乐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并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别林才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妇人》。之后1925年的《淘金记》和1928年的《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
1931年因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别林来到伦敦,转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时代》。四年之后他拍摄了《大独裁者》。1952年,他的有声电影《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移居瑞士。1977年12月25日圣诞节早上于瑞士家中逝世,享年88岁。
⑼ 卓别林在电影史上的地位
卓别林是一位伟大的电影艺术家,他的许多作品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是无声电影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他的《城市之光》,《淘金记》,《摩登时代》,《大独裁者》,《一个国王在纽约》等都是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作品。有评论家称现代喜剧电影普遍着重技术上后场面上的效果,很少能像卓别林一样注入真切感情和人情味于剧情中,这就更令人对他的电影倍加怀念。
作为无声电影片,视觉形象的传达是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和明确性的关键所在。卓别林的电影在这方面尤为突出,这与他精湛的喜剧表演才能必不可分。他的电影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除了思想内容外,善于运用动作和形象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9)卓别林第一部电影扩展阅读:
人物简介:
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男演员、导演、编剧。
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是《谋生》。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乐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
并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别林才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妇人》。之后1925年的《淘金记》和1928年的《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