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提琴十大协奏曲
1、《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乐曲作品。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06年,是作者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
2、《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德国作曲家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
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由于这首乐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罗作曲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所以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
4、《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德国作曲家约翰奈斯·勃拉姆斯作于1877至1878年,是作者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
5、《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号称小提琴鬼才的意大利作曲家尼科罗·帕格尼尼作于1811年。作者一共写了十数首以小提琴主奏,并加入管弦乐的乐曲,其中小提琴协奏曲至少也有六首以上,但经印刷出版的小提琴协奏曲则只有两首。
6、《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卡米尔·圣-桑题献给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的两部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它创作于1880年,翌年这位西班牙小提琴大师在家举行的私人音乐会上首演此曲。
7、《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由马克斯·布鲁赫(Max Bruch)收藏于《国家图书馆》的一部专著文献类型作品。该作品2008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8、《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早期作品。该乐曲最早完成于1903年,几经修改最终于1905年出版,同年在柏林首演。
9、《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是维尼亚夫斯基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
10、《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布鲁赫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
② 电影《和你在一起》中,刘小春到江老师家第一次拉奏的小提琴曲叫什么名字
维瓦尔第< 四季>
1.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节录)
2.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3.陈刚:阳光照耀著塔什库尔干
4.第二主题曲(作曲:赵麟)
5.柯努士: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节录)
6.李斯特:第三号安慰曲(小提琴版)
7.帕格尼尼:E大调第一号无伴奏小提琴随想曲
8.威尔第:歌剧「那布果」第三幕大合唱「乘著思念金色的翅膀」
9.魏奥当:A大调第五号小提琴协奏曲(终乐章)
10.西贝流士: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11.主题曲(作曲:赵麟)
③ 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德国作曲家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名曲,它感情丰富、浪漫抒情,深受人们的喜爱,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在音乐爱好者圈定的“十大小提琴协奏曲”里它占有一席,与门德尔松的e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表情方式上同属一类,优美而浪漫,旋律性强,容易使音乐爱好者上口,在出版的唱片中,这两首协奏曲经常被编辑在一起。
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与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不仅在浪漫风格上近似,在其它方面也有一些有趣的联系。这两部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也就是柔板乐章都写得异常恬美温柔,可以把人引入一种半催眠状态,心理学家把这两个柔板乐章与其它一些音乐的慢乐章编在一起,用于心理临床实验,一个作用是制造一种心理环境,进行语言记忆训练,另一个作用是克服失眠。此外,布鲁赫由于写过一首大提琴与乐队的《希伯莱祷歌》,在纳粹德国时期被认为是亲犹太者,作品遭到禁演,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此时也被禁演,理由是门德尔松有犹太血统。
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于1866年举行首演,很快就取得成功。乐谱出版时,布鲁赫把它题献给小提琴的一代宗师约阿纪姆, 由于约阿纪姆的演出推广,这首协奏曲很快就被许多演奏家接受,并列为自己的保留曲目。从那时起到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这部协奏曲从来没有衰微过。小提琴名师奥尔在他的一部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著作里专门论述过布鲁赫的这首协奏曲。
倾听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会给人留下许多难忘的东西,乐曲的第一乐章由微弱滚奏的定音鼓引入,独奏小提琴一开始就进入大开大合的华彩乐段,跌宕起伏的乐句光彩四射,但是定音鼓沉稳镇定地一步步走来,暗示着某种不安,这里定音鼓彳亍不肯离去的声音令人印象尤深,它使洋溢着优美旋律的第一乐章罩上一层隐含的忧郁,感情就更丰富了。第二乐章的柔板富于歌唱性,恬美的旋律使人们常把它和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慢乐章相提并论,当做柔板乐章的典范。但是在这个乐章里能听到的并不是一味的温柔甜美,柔情中也从远方传来号召性主题,进入热情的高潮。第三乐章充满了光辉与激情,小提琴使用了大量的双音技巧,这部协奏曲的演奏难度都集中在这个乐章。在这个精神饱满的乐章里,小提琴和乐队都有热情的发挥,带给人内心的动。但是这个乐章里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妙点,就是小提琴和弦乐器组交替出现的走句,它在热烈激情中平静地一带而过,确有蓦然回首灯火阑珊的妙处。善于捕捉瞬间之美而不事铺张,给人出乎意料的美感,正是一个艺术家难以企及的境界。
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算不上是标领风气的经典巨著,但它优美浪漫的艺术风格深得人们喜爱。在英国一本权威的音乐杂志上,开列出二十部最受欢迎的小提琴音乐,评选的标准是唱片版本的多寡,布鲁赫的协奏曲以45种版本位居第十,足见其在音乐爱好者中的流行程度。
不过英国的杂志编辑在统计时肯定忽略掉一个重要的版本,这就是中国唱片社在六十年代初期出版的一张唱片,说它重要,是因为演奏者是世界闻名的小提琴大师大卫·奥依斯特拉赫;那是40年前中国乐坛上的一件盛事,苏联小提琴家,大名鼎鼎的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携一把斯特拉底瓦里到中国访问演出,在民族宫剧场的演出拉了布鲁赫的第一协奏曲,没有乐队,钢琴伴奏。当时中国唱片社做了现场录音,后来出了唱片,33转密纹片,浅蓝色盘心,在唱片的开头部分还可以听到剧场杂音。由于这张唱片的发行,许多中国音乐爱好者对这首协奏曲耳熟能详。直到那次演出过去了许多年,北京的音乐爱好者中还在流传着奥依斯特拉赫访华时的种种珍贵轶闻。
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当时被认为有一定的演奏难度,但是现代小提琴教学手段已经解决了技巧问题,在小提琴协奏曲里属于技术较为平易的一首。现在这首协奏曲也被列入业余演奏者的曲目,在中央音乐学院校外水平考试中列入第九级,每年都有一批十几岁的孩子在练习这首曲子,他们的父母家人和邻居们也就在一个音符一个音符、一个乐句一个乐句掰开揉碎地在听布鲁赫的协奏曲了。
布鲁赫的音乐风格是浪漫派的,在音乐手法上与德国古典传统一脉相承,他在世时才名远播,音乐活动范围很大,获得过许多种荣誉和名衔。但是由于他不是音乐上的开拓者,所以一般的音乐史里写不进他的名字,它给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带来无尽的浪漫之美。
④ 求布鲁赫g小调第一协奏曲第一乐章的MP3
海菲茨 Heifetz的版本,也比较牛了,全集。
http://bbs.musicool.cn/thread-43941-1-2.html
⑤ 关于布鲁赫的g小调协奏曲第一章的背景或主要感情
《布鲁赫g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66年,当时作者年仅二十八岁。布鲁赫一生中共留给世人三部提琴协奏曲,其中第一号(即本曲)是继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之后,被演奏得最多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因而特别著名,同时也堪称为布鲁赫的代表作。
此曲的旋律多少带有一些甜蜜的伤感,并且具有名演奏家所喜爱的演奏效果,形式虽然是普通的三乐章,但又比一般的协奏曲形式自由许多,甚至有些人还把本曲的第一乐章当做前奏曲。这首乐曲之所以会如此受世人喜爱,是因为它充满了旋律上的创意与形式上的自由,在技巧方面虽然不很容易,却也不至于过分艰深。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前奏曲,中庸的快板,g小调,4/4拍子, 相当自由的奏鸣曲形式。主奏小提琴奏出雄壮而强有力的第一主题(片段1),主题的处理方法相当豪迈。不久,主奏小提琴进入娇柔优美的第二主题。旋律经过发展后逐渐平静下来,由此不间断地直接进入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 慢板,降E大调,3/8拍子。 本乐章充满了作者最为得意的旋律美感与歌谣性。在弦乐器的和弦伴奏下,主奏小提琴奏出甜美而带有冥想性美感的主题(片段2)。这个歌谣性乐章经过了三个主题呈示后,慢慢趋向高潮。最后,开头的主题在几次转调后回到原调,形成结尾。 第三乐章 终曲,有活力的快板,G大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这是强劲有力而华美的终曲。主奏小提琴奏出强劲有力、很有特色的第一主题(片段3),这一主题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以后,乐曲才移向单纯而有力的第二主题。尾奏是以第一主题为素材,慢慢趋向高潮,最后变成急板,一气呵成地结束全曲。
太有才了!
⑥ 求电影《和你在一起》中出现的所有小提琴曲的名字
1、《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于1775年12月20日创作的作品。在第一乐章里,全合奏的呈示部与紧跟其后的主奏呈示部之间,安插了主奏乐器的慢板序奏,再者,以往采用回旋曲体的终乐章,都用了小步舞曲速度。
2、《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德国作曲家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
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由于这首乐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罗作曲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
4、《苏格兰幻想曲》,本曲由小提琴与竖琴主奏,作于1879至1880年。作者在各乐章里加入古老的苏格兰民谣的旋律,作成了由序奏和四个乐章组成的小提琴主奏、竖琴与管弦乐队合奏的幻想曲。
5、《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罗·德·萨拉萨蒂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⑦ 布鲁赫g小调第一协奏曲创作背景
因少年时曾拉琴,对小提琴音乐的喜爱自然超过其他。最早喜欢的是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然后是帕格尼尼的,听到布鲁赫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后来晚些时候了。但这首协奏曲从一开始带给我的感受就不一般,它那种伸展的自由,扣人心弦的主题,呼唤般的吟唱,如此地与我心灵的情感相交融,仿佛是在替我诉说,为我而歌。
低音鼓徐徐带出第一乐章,主奏小提琴充满激情地拉出的略带伤感的第一主题,一下子就击入你心间。然后转入的柔弱优美的第二主题,如歌如泣的伤感而渴望的诉说,仿如潮水从遥远的空间向你涌来,充盈着你的内心,又把你的委屈轻轻带走。主奏小提琴用双音对第一主题加强了的回应,给人一种鼓励,加快了的独奏旋律直至乐队进入协奏,那种震撼的感觉把你的痛都抽了出来,让你的泪畅快淋漓地流淌。
平静进入的第二乐章,小提琴那甜美而带有冥想性美感的旋律在缓慢地诉说,诉说着你美好的往事,伤感的浪漫,让你此刻的世界只单纯地充盈着远离尘世的美好和忧伤,沉浸其间而再无他念。旋律趋向高潮后,曾经混乱的思绪中许多不清的纠缠,就随着那开阔的旋律慢慢都放弃了。至二乐章的最后,经过乐队的高潮,剩下小提琴优美、平静的长音,人生如梦般的美好让人无限留恋。
第三乐章主奏小提琴转入强劲有力的主题,与乐队相呼应,并长时间持续着,激励着我们对人生沧桑的宽容,坚定着我们的意志,召唤着我们对人生的坚强,非常的鼓舞。那慢慢趋向高潮的结尾,那种撼动心底的美和力量彻底融化了我们心底的痛苦,受伤的心灵在此得到无比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