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视频帧率
帧率(Frame rate)是以帧称为单位的位图图像连续出现在显示器上的频率(速率)。该术语同样适用于胶片和摄像机,计算机图形和动作捕捉系统。帧速率也可以称为帧频率,并以赫兹(Hz)表示。
现代视频格式利用各种帧速率。由于电网的电源频率,模拟电视广播的帧速率为50 Hz或60 Hz,有时视频交错,因此可以在相同的可用广播带宽上发送更多的运动信息,有时视频会在25或30 fps,每帧加倍。
电影几乎普遍以每秒24帧的速度拍摄,无法以其原始帧速率显示,这需要下拉转换,通常导致“抖动”:将每秒24帧转换为每秒60帧,每个奇数帧加倍,每个偶数帧三倍,这会产生不均匀的运动。其他转换具有类似的不均匀帧加倍。
较新的视频标准支持每秒120,240或300帧,因此帧可以均匀地乘以常见帧速率,例如24 fps电影和30 fps视频,以及在300 fps显示的情况下25和50 fps视频。这些标准还支持原生在较高帧速率下的视频,以及在其原始帧之间具有内插帧的视频。一些现代电影正在试验帧速率高于24 fps,例如48和60 fps。
电子相机规格中的帧速率可以指每秒最大可能帧数,其中,在实践中,其他设置(例如曝光时间)可以将频率降低到较低数量。
(1)电视60帧看电影过快扩展阅读:
帧数与帧率的区别:
速率(Speed)=距离(Distance)/时间(Time),单位为米每秒(m/s, meterspersecond, mps);
同理,帧率(Frame rate)=帧数(Frames)/时间(Time),单位为帧每秒(f/s, frames per second, fps)。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动画的帧率恒定为60帧每秒(fps),那么它在一秒钟内的帧数为60帧,两秒钟内的帧数为120帧。
㈡ 为什么50多个g的蓝光资源在电视上放感觉帧率还不如油管和B站上的60帧流畅
其实,肉眼观察时取决于很多的因素,还有,放出来看的效果也取决于很多因素,不是说码率高,效果就一定好,还有一个,文件大,不代表文件的清晰度流畅性就好,如果源文件本来就不好,你重新压制的时候,就算选取的码率再大也是没有用的
望采纳
㈢ 刚买回65的电视放了个电影看的怎么觉的画面就好像快进
应该是开了动态补偿导致的,我也不习惯动态补偿,确实像快进一样,关掉就好了
㈣ 帧频什么意思,越快约好还是慢好
帧频指每秒播放的帧数,设置应适当才好,帧频数太大,播放的速度就很快,感觉一跳一跳的。帧频数太小,播放速度就很慢,感觉一顿一顿的。
㈤ 60帧的视频有意义吗
别听下面那个人说人眼不能分辨24帧以上的视频,胡说八道的。那个人分明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自己明明没看过60帧的视频就说24帧以上无意义。现在的显示器多数刷新率都是60Hz的,你下载个60帧的视频再下载个一样的24帧视频自己对比一下,保证你看完60帧以后就再也不想看24帧的了。【该答案为2017-05-23贡献】
----------分割线------------
2017-06-25补充,
看来是有人跟我杠上了,硬是说24帧以上无意义。
那么我就要讲一下当初电影制片时设定的24帧或者23.976帧是因为当时的技术限制,不适合制作帧率太高的视频。而之所以选择24帧作为电影放映的标准帧率,仅仅是因为在35mm胶卷上支持播放音频的最低帧率就是24帧。电影制片公司们为了节省经费,干脆把24帧规定为电影放映的帧率标准。
人的双眼及其数据传输系统每秒可以识别10-12帧画面,大脑的视觉处理中心会将每帧画面保留1/15秒。如果在前一帧画面尚且保留的1/15秒内大脑又收到一幅新的画面,那么就产生了画面在连续运动的感觉。放映帧率达到了16-24帧,人眼看到的基本是流畅的画面。但是不代表人眼看不出24帧以上视频的区别,由于人眼对连续画面中细微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画面上亮度的变化会被人眼察觉到,产生闪烁感。亮度变化越大,闪烁越明显。
采用高帧率拍摄和放映的好处是,看起来画面上的速度还是正常的,但画面的流畅度和动作清晰度都大大增强了。你看24帧的电影也许觉得还行,但其实这样的影片中每一帧都会有模糊,尤其是在快速运动的镜头中。如果电影镜头快速摇移,图像就会有抖动、顿挫或者闪烁。
视觉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请不要用纯理论来解释。另外我自己也是制作动画的,我自己制作的视频目前都是60帧的,因为绝大多数显示屏的刷新率都是60Hz。然而如果是电竞行业,60帧还远远不够,因为游戏画面都是没有加动态模糊的。在快速晃动的屏幕下,60Hz也会让眼睛疲劳,所以才产生了120Hz和144Hz的电竞显示屏。帧率越高,人眼感受就越接近浮点光线(自然光),人眼也越不容易疲劳。
至于那些说24帧以上无意义的人,我想可能是因为部分观众现阶段对高帧率电影并不买账,一些电影原教旨主义者更是直指高帧率电影“过分渲染而使得画面过假、人造感十足”。
参考文献:..com/daily/view?id=3630
㈥ 看60帧视频感到不适是什么原因
应该不会不适,可以检查你的眼睛是不是有所不适。视频的60帧每一帧记录下的是这1/60秒里所有的图像信息,所以视频的60帧是连续的。
当观看视频时如果暂停就会出现一种运动模糊的画面效果,这就是因为每一帧视频记录的图像信息是连续的,而当玩一款游戏过程中突然暂停的话那这张游戏画面就是静止的一张图而已。
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因此如果想让游戏更加流畅,那么必须至少要达到50-60帧的标准人眼才不会觉得卡顿,而对于视频来讲,30帧就足以了。
㈦ 视频帧数保持在多少以上才可以保持视频画面流畅
通常在二十四帧以上
原因一:人类肉眼的“视觉暂留”和“脑补”现象,前者是指人类视网膜在光信号消失后,“残像”还会保留一定时间的现象;后者是大脑自行补足画面中间帧的“脑补”功能。它们的混合作用,让我们误以为每秒24帧回放的照片是连续的。
原因二:电影规格本身也经历了16到24帧的转变,这个数字以后估计也会继续增长。而PAL/NTSC/SECAM三种电视信号规格,把帧数定在每秒25帧和30帧的原因,其实只是因为不同地区的供电频率不同(50Hz和60Hz)。
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1/24秒左右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每一帧都是静止的图象,快速连续地显示帧便形成了运动的假象,因此高的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
(7)电视60帧看电影过快扩展阅读:
游戏的一秒帧数要高于电影、动画等。
原因是动态模糊,动态模糊是指相机快门慢于物体运动而导致的运动轨迹拖影。3D游戏和电影的重要差别:电影是现实光影的记录,而3D游戏是3D模型形状/位置的实时渲染,前者会有动态模糊,而后者不会。
㈧ 帧数率什么是帧数越高会怎样60帧与24帧的区别是什么
所谓的帧数率就是每秒钟播放的画面数目。人眼存在视觉滞留效应,一帧图像在人眼中的停留时间约1/24s。所以当每秒的帧数低于24帧时,人看到的视频会出现动画感,而当每秒的帧数达到24帧及以上时,观看视频时就不会有动画感了。
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市电工频为60Hz(中国为50Hz),为了不使视频播放的帧数与供电的工频之间产生差频,所以日美等国开发的视频产品帧数大都为60帧。其实只要播放的帧数大于24帧,人眼就不会感觉到动画效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