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谁有看过余华的〔活着〕,有所见解的进来下~
听说余华的《活者》很长时间了,心里一直好奇这位先锋派作家会描绘出怎样的生命,怎样的生活。
一个偶然的下午在书店里发现了他,薄薄的一本,封面很独特,抽象而扭曲的人形,黄色的天空和青黑的石板,以及那醒目的标题:活者。我就在那个下午坐在书架旁一口气读完了他,只觉得昏天暗地,情郁其中久久不能自拔,无论这部作品或好或坏,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一部小说给我这样震撼的感觉了。充斥其中的意外与死亡总是在不经意的叙述中突如其来的冲击着读者的神经,余华就像是拿着一把手术刀面无表情地、静静地解剖一具尸体,将生活的本质从虚假中剥离出来,不禁让人深思:究竟何为生命,活者又为了什么?
书中讲述了一个地主少爷富贵年少时沉溺于赌博,终于赌光了全部的家业,穷困之中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去县城里求医,结果在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去了当壮丁,后来被解放军俘虏,很多年后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对过去的种种回忆。
正如余华在前言里讲的那样,“《活着》讲述了眼泪的广阔与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他在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一部讲述生活的小说,也许是作者太残忍,也许是我无法接受这样的情节,命运为何对那些善良的人如此残酷,如影随形的死亡让我感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助,但是与此同时穿插其中的短暂快乐又是那么幸福与真实,那是一种历经苦难而依旧未悔的亲情,于是给予了活着的人活下去的勇气,为生命抹上了一丝愉悦的色彩。其实有的时候,活着只是生命中的一种静止的状态,生命本身并没有幸福或是不幸,生命只是活着,静静的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凄凉……
富贵老人犁着田,带着一群牛:富贵、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一个感人的场景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荡,
中年去掘藏,
老年做和尚。”
也许余华没有告诉我们活着的理由,富贵只是一种符号而已,为生活做了一个并不完整却很精彩的标记,这似乎就是“活着”的意义所在,活着,就只是活着。因为活着就意味着体会和认识,在体会和认识快乐的时候时刻准备让更大的痛苦来击破它,来告诉你所有那一切不过是幻梦一场,所有的柔情都只是过眼云烟。福贵不去考虑“活着”与否,因为死亡本来就是不可思议的。既然死亡不可避免,何妨就“活着”。
后来张艺谋把《活着》改编成了电影,听说获得了不少奖,我看过后没多久什么感觉,远没有书中的痛苦残酷,而多了几分生活的乐观,最终使得对于原著的沉重感有了些释然,电影的结尾:
苦根问:“鸡长大了变成什么?”
富贵:“鸡长大了变成鹅,鹅长大了变成羊,羊长大了变成牛,牛长大了呢,馒头也就长大了。”
生活终会慢慢好起来的。
⑵ 余华《活着》的评价
余华是现代小说作家,可以说他的作品是比较有意义的,年轻人也挺喜欢看得,还是能够获得一些感悟的吧。
⑶ 作家余华哪些作品被拍成了电影
一、作家余华被拍成电影的作品有——
1、《活着》 张艺谋导演 葛优主演
2、《许三观卖血记》 韩国演员河正宇自导自演 2015年上映
二、作品简介:
1、《活者》剧情简介:
福贵(葛优饰)是一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把家底儿全输光了,老爹也气死了,怀孕的妻子家珍(巩俐饰)带着女儿凤霞离家出走,一年之后又带着新生的儿子有庆回来了。福贵从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戏的营生,却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后来又糊里糊涂的当了共产党的俘虏。他们约定,一定要活着回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平安回到家中,母亲却已去逝,女儿凤霞也因生病变哑了。
一家人继续过着清贫而又幸福的日子。
在“大跃进”中当上区长的春生不慎开车撞死了有庆,一家人伤痛欲绝,家珍更是不能原谅春生,文革时,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杀,一天半夜他来到福贵家,把毕生积蓄交给福贵,说他也不想活了。这时家珍走出来让春生到屋里坐。春生临走时,家珍嘱咐他好好的活着。
后来凤霞认识了忠厚老实的二喜,两人喜结良缘。然而不幸总是不肯放过福贵一家。不久凤霞生下一子,自己却因难产而死。凤霞的儿子取名叫馒头,聪明可爱。最后,福贵说馒头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会越来越好。
2、《许三观卖血记》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于解放初的五六十年代,那时主人公许三观还是一个青年,他被周围生活不断地压迫,为了生活,不得不拼命地工作,但是依然无法保证生活,他只能用卖血来维持,每当无奈时,就会想到用卖血来解决。随着岁月的流逝,许三观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为了给儿子治病,坚持15天卖一次血,以还清欠债,最后导致大病不起。
小说围绕着卖血的经历,展开许三观生活中的琐琐事事,体现出一个男人所应当承担的某些责任,或许这也正是一种人生的无奈。小说饱含辛酸的经历,但也不乏幽默之处,比如每次卖血前喝足八碗水,这样身上的血就会多起来了,诸如此类的奇怪想法非常多。
作者个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节尤其精彩,许三观想吃猪肝,身边又没钱,他决定为自己卖一次血,但是到了医院,医生说他的血只能卖给油漆匠漆家具,在这时他感到自己的人生走到了尽头,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他坐着,哭了。
小说的具体情节非常生活化,就像讲述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没有太多的写作技巧,也没有华丽的词汇,不过,在这个迷茫的时代,我们不必刻意去追求一些什么,只要存在着感觉,就已经足够了!
三、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现就职于杭州文联。
⑷ 活着的推荐理由与意义
《活着》是好书,更是好看的书。这不是让人快乐的小说,但绝对是精彩的小说。有人说,这不是故事,是历史;也有人说,福贵的一生有悲剧,也有幸运。没有经典文学的浩繁文字,作者只习惯用最直白的话语和生动的情节,直击历史与人心。
余华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者,提到余华,便不能不提《活着》。推荐这部小说,我可以摆出十个有力的理由,让你无法拒绝。
第一、故事好看
故事讲述了地主家少爷福贵的一生。福贵年轻时放荡嗜财,输光了家产。这样的人生巨变让福贵仿佛变了个人,开始用心体味平凡人的苦乐。福贵的妻子家珍曾被其父强行接回娘家,但终于回来,福贵也开始懂得珍惜自己的家人。按说一切开始向好,但命运却总不愿给福贵好脸色,时哉运哉,福贵的人生满满都是坎坷。于他是人生的不幸,于我们这样的看客,却成了最精彩的故事!第二、人物形象精彩饱满
每一部精彩的小说,都会有经典的人物,《活着》当然不例外。小说中的主角自不待言,即使配角也个个出彩。春生,和富贵一起为国民党拉大炮的患难之交。战场上,当别的兵都在疯抢军队从飞机上抛下来的粮食时,福贵和老全想的是分开去抢,才能多抢些粮食回来,可是春生却想到去脱别人的胶鞋当作煮米的燃料。春生在无数次的战争中九死一生,可在建国之后的和平年代却遇到了生命中的最大难关。小说中,家珍感慨,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了。小说中,福贵的孩子们,地主龙二,甚至是那头老牛福贵,都是极鲜活饱满的生命。着墨无多,熠熠生辉!第三、情节跌宕,充满悬念
从一开始,我们便知道了结局,福贵老人最终全无亲人,只跟叫一头叫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但是,这本书依然充满悬念。福贵曾经富有,福贵曾拥有完满家庭,福贵已懂得了珍惜平凡日子,已不求功名只想平安过一生,可是,那些人都去哪了?每个亲人都去哪了?孩子们都去哪了?于个人来说,命运之神是会撒酒疯的,但对于福贵,绝不只是造化弄人那么简单。大历史,小人物,如同洪流中的蚂蚁,波澜起伏,无力自控,命运的激流令人窒息一一这是一本拿起便放不下的小说。第四、行文简洁,阅读极为顺畅
很多人觉得文学经典便意味着大量描写,浓墨重彩,可余华《活着》的语言却极是简洁,这也是很多人对余华的突出印象。余华愿意用最简洁的词句,单纯地讲故事。只要你具有阅读《故事会》的水准,你便肯定可以接受《活着》,整本书非常非常好读。我从来坚信,好东西是应该努力简化的。对于作者来说,思想的轻薄是可耻的,但语言的故作高深也同样可耻。《活着》求简而不媚俗。整部小说,可用一句话来评价:简约,但绝不简单。第五、语言满是光华
一出场,余华写已苍老的福贵,“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土,就如布满田间的小道。”多漂亮的描写!世人写月光无数,余华写出了独一无二的经典。当福贵孤独地埋葬儿子后,一人往家走,其苦令人不忍。此时,小说写道:“月光洒在小路上,像洒满了盐。”写月光,写得人心瞬间崩坍,不忍再读。余华善用简单语言,但字里行间永不乏珠玑闪光,相比繁复缭绕的语言之美,这样的光华更让我倾倒。第六、幽默的魅力
余华的笔下从不乏幽默。好的幽默是说者不笑,淡然讲述,听的人在笑过之后,还觉得回味无穷,余华的幽默便是如此,时而黑色,时有暖意。来看小说写地主龙二的嚣张得意一一“龙二常常穿着丝绸衣衫,右手拿着茶壶在田埂上走来走去,神气得很。镶着两颗大金牙的嘴总是咧开笑着,有时骂看着不顺眼的佃户时也咧着嘴,我起先还以为他对人亲热,慢慢地就知道他是要别人都看到他的金牙。”看过了,别说你没有笑!
⑸ 根据余华作品《活着》改编的电视剧叫什么名字
《福贵》。
《福贵》是朱正执导的家庭情感剧,由陈创、刘敏涛、李丁及张鹰共同主演。2005年12月16日首播。该剧改编自余华小说《活着》,通过地主少爷福贵一生的经历,描写了从解放前的1946年到三中全会几十年中国农村的生活画面和时事变迁。
剧情简介:
百无一用的地主少爷徐福贵出人意料地娶到了十分漂亮、知书达理的米行老板千金陈家珍,却在婚后赌掉了徐家的全部家产;一无所有沦为佃农的福贵,却出人意料地脱胎换骨。
开始真正拥有了亲情和爱情;为徐少爷设下赌局的龙二爷接下了徐家的产业,却怎么也没想到会在土改时被镇压枪决;被拉壮丁上了战场钻进死人堆里的福贵,却阴差阳错地被解放军解放。
捡了一条命回来;亲耳听到枪决龙二的枪声被吓得尿裤子的福贵,却意外被评上了贫农,分到了五亩好地;以为炼出钢铁来就可以天天在大锅里吃到红烧肉的福贵,很快就面临大饥荒。
(5)余华活着电影推荐扩展阅读:
《福贵》结局介绍:
中央同意土地承包的消息传到了村里。满仓拿着报纸让大家看。村民们都欢欣鼓舞。福贵又分到了五亩好贡田,福贵带着苦根一起在田里干活。
然而福贵老了,他把多年积蓄下来的钱,买了一条老牛,福贵牵着老牛回村,和老牛一起在田里干活。春生回来了。
春生带着花生和一瓶白酒来到福贵的田头坐在地上和福贵一起痛饮。春生告诉福贵他又重新工作了。胡老师还在省里,比他有出息。苦根在当年有庆的学校里读书。
苦根放学了背着书包跑到福贵的田头来,大声地叫喊:外公。福贵高兴地和春生、苦根牵着老牛朝着晚霞走去。
人物介绍:
1、徐福贵(陈创饰)
福贵是一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把家底儿输光后,老爹被他气死,怀孕的妻子带着女儿离家出走。妻子回来之后,福贵洗心革面,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被国民党军队拉去做了壮丁,后来又糊里糊涂的当了共产党的俘虏。历尽千辛万苦,他终于平安回到家中,但是此时母亲已去逝,女儿凤霞也因生病变哑了。
2、陈家珍(刘敏涛饰)
陈家珍是一位任劳任怨,勤劳、善良、贤惠的女子。她与福贵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当丈夫嗜赌把家财败光,家珍因劝其而不听,一气之下领着女儿回来娘家。
但就在福贵一无所有时,当她听说福贵已经彻底戒了赌之后,她又回到了福贵身边与他共患难。她不贪图大福大贵,只想“过个安生日子”。
3、凤霞(王雪菁饰)
凤霞是福贵的大女儿,在福贵被抓去当壮丁的时候,因为一场大病变成了聋哑人。从此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越来越懂事了。
而后,福贵为了能够供有庆读书,将其送给了别人,但在后来,她跑回家了,福贵又不舍得送她走,就将她又留在了家里。在经历了少年时期的苦痛之后,凤霞嫁给了二喜。
4、有庆(陈松饰)
有庆是徐福贵的小儿子,从生下来就经历穷苦的困扰。他喜欢跑步,鞋子经常穿坏,还被福贵责备。
为了鞋子能够安好,冬天光着脚就去上学。后来听说要献血,第一个跑到了医院,但没想到却因失血过多死在了医院。
⑹ 《活着》余华的小说改编的影片 导演和主演都有谁
中文名活着
外文名Lifetimes Living
其它译名Woot jeuk
出品时间1994年
出品公司年代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制片地区中国内地
导 演张艺谋
编 剧余华,芦苇
制片人邱复生
类 型剧情
主 演葛优,巩俐
片 长133分钟
对白语言普通话
色 彩: 彩色
摄 影: 吕乐
混 音: Dolby
原 著: 余华
⑺ 作家余华的活着好看吗
很一般,讲述了一个老人的一生,可以说他是在痛苦中度过来的,写的非常肤浅,不值一看
⑻ 余华的《活着》最让你印象深刻情节是什么
《活着》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有庆因为献血而死亡的这一片段。
听说要给人献血,小孩子展现出了积极天真的一面,有庆因为跑得快,所以来到医院门口排在了第一名。结果老师因为他不守纪律,先让别的孩子先去抽血,这期间有庆还担心自己献不上血,等到最后终于轮到有庆去抽血了。本来高高兴兴去献血,小孩子纯真的天性都以为是好事儿,殊不知等待有庆的,是死亡的来临。书中对这一段的描写,读起来很是让人揪心。这里也有一个细节,医生明明看到孩子已经不行了,脸色已经发白,根本不能再抽血了,但是医生还在抽血,有庆都说头晕了,医生却说抽血都会这样。因为要救的是县长的夫人,根本不关心抽这么多血,小孩子的身体是否能承受得住,通过对这一细节的描写,批判了当时的人们对底层小人物生命的残忍忽视。
然而更悲哀的是,当福贵儿来医院认领有庆尸体的时候,却发现这个县长的夫人,是春生的媳妇儿,县长也就是春生。春生和富贵有着过命的交情,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无奈,而又悲哀纠结的事情。只能悲叹世事无常,命运太捉弄人。所以福贵只好坦然接受这命运的无情,接受儿子的死亡,接受儿子悲苦而又短暂的一生。
书中最后一段是这样描写的,“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道,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读到此处,不禁让人泪如雨下,感叹这悲哀的命运。
⑼ 余华《活着》下载哪里有(txt格式的电子书)
链接: https://pan..com/s/1AErismPI8OvqGcvFpNQnsA?pwd=m78v 提取码: m78v
⑽ 急需余华《活着》的最简短的内容简介
《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
小说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10)余华活着电影推荐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铁运动,自然灾害时期等,作者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
后来,作者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作者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于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着》。
作品赏析
小说《活着》是余华创作中的分水岭。《活着》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