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堡垒》花3亿耗6年亏6亿,鹿晗被曝丢了电影资源,如今自降片酬
《上海堡垒》在近期可以说恶评如潮,这部电影的失败可以说是因素有很多,但观众们最认可的还是让鹿晗演男主角。早在几年前,中国的电影可以说是流量明星为主的,也确实成功了一些,有人为他们买了单。
其实在之前,我还是喜欢鹿晗的,因为他在跑男中也有不错的表现,在唱歌跳舞方面也是值得肯定的,但这次《上海堡垒》据说投资了3亿反而亏了6个亿,搞得鹿晗自降片酬,再加上鹿晗这种不利的风评,可以说鹿晗在演戏这条路上走的差不多了,因为现在的导演也许应该知道了,中国的观众已经不会再为流量买单了。
2. 电影的钱不好赚,哪部电影让葛优亏掉近一亿
找不到好本子。经纪公司好像是英皇吧,属于被时代潮流抛弃的那种。其实刚刚的文艺片《罗曼蒂克消亡史》,葛优表现还是不错的,只不过文艺片不扛票房。至于《决战食神》,这个扑街是没办法的。假如不逃档,在春节必然能分一杯羹。只能说决战食神的片方决策失败,他们以为春节档虎狼环伺,实在没料到,春节档全是烂片,西游伏妖和大闹天竺是跳水中的跳水,把庞大的机会甩给了其它影片,导致功夫和乘风这种不咋样的片都能趁机逆袭。
城市、海上、沙漠,坦克、龙船、小舟、飞机等等,这部片子抛开剧情不谈,好玩之极。葛大爷也不用费心费力地把握人物的内心变化,编剧的低能,人物塑造混乱一团。葛大爷对喜剧的把握仍有冯氏喜剧的痕迹,如片中开车倒回总统府片段以及葛优旁白一直提到那只喵,相信这位叫冯媛的编剧写不出这样的桥段,应该是葛优大爷的主意。
3. 电影史上,有哪些票房惨案票房亏损谁承担的损失最大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拍电影一定是能大赚特赚的生意,但是在电影史上也有很多票房产,所谓的票房产就是投资的钱根本没有收回来,甚至导致电影公司破产,乃至整个电影公司清盘,票房亏损谁承担的损失最大呢?当然是电影公司承担的损失最大,演员是拿片酬的,导演是拿薪水的,而这些片酬和薪水都是要电影公司给拿出去的,当然了,也有很多导演和演员与电影公司会达成意向性的活动,就是按照票房比例来分成,但是票房亏损的话,电影公司还是亏的最多,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那些票房惨案。
周星驰的封神之作,却是一部真真正正的赔个钱的电影,投资的西安电影公司赔的,差一点怀疑人生,投资5,000万,票房5,300万,当年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我们现在叫星爷的那个人被人称为票房毒药,所以呀,拍电影真没有一定的风险,而电影公司是承担这些风险最大的一个人。
,
4. 周星驰拍电影10年来亏了很多钱,他是怎么挺过来的
周星驰拍了很多部电影,从最开始的《功夫》到后来的《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美人鱼》《喜剧之王》等,好像除了《喜剧之王》其他的片子都是赚钱的,所以不能说周星驰拍电影亏了很多钱,下面我就来仔细说一下周星驰的经济帝国是怎么样建立的。
问题小结
所以周星驰不需要挺过来,因为周星驰无论从电影还是楼市上面,周星驰都是完全可以解决经济问题的,并不需要考虑亏钱的问题,所以周星驰的经济帝国可以支撑周星驰去继续拍电影,另外拍电影也不是周星驰自己花钱,总会有投资方的,所以不需要周星驰自己花钱,即使亏了钱也不是周星驰的钱。
5. 万达电影上半年预亏15亿至16亿,电影院还能撑下去吗
万达电影发布公告,预计上半年净亏损15亿-16亿元,去年同期盈利5.24亿元。对于预亏原因万达电影表示,2020年上半年,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整个电影行业和公司经营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我们知道,疫情期间人员密集的场所都被封锁,电影院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导致万达电影受到较为严重影响的原因。虽然疫情影响严重,但我认为电影院仍然不会没落。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资金雄厚。一般电影院的规模都不会很小,而规模比较大的电影院不会受到短期疫情的影响,他们的资金一般比较雄厚,在短期暂停营业一段时间内,不会受到巨大影响,也不会因为没有收入来源而倒闭,尤其是像万达这种连锁机制的电影院。电影院所具有的雄厚资金,使得它的营业模式非常自由,基本不会受到太大的外界因素影响。
总的来说,万达作为一个非常大的娱乐设施机构,一次疫情应该对它没有非常大的影响,而电影院也应该能挺过这个特殊时期。大家读完文章,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交流。
6. 有没有电影是赔了一大堆钱口碑还不好的
这些电影票房太差了,赔了一大堆钱口碑还不好!在好莱坞,拍电影就像做生意,有赚钱的就有赔钱的,如果一部电影不能达到预期票房的话,就会被贴上“失败”的标签。
有的人觉得如果一部电影只要钱到位,导演有实力,演员演技好,剪辑特效没问题,发行公司够大牌的话,基本上就不会太差。
但即使是精心制作的大预算电影,也会赔一大堆钱而且口碑不好,小编盘点了些,一起看下!
1.《边城英烈传》 赔了约1.2亿美元
虽然营销做得很足,但在《辛巴达七海传奇》上映的时候,居然和《海底总动员》等一系列精品电影撞档了。
一部是老式的手工绘制动画,别的都是现代技术制作的完美影片,几乎所有家长都带着孩子一窝蜂去看《海底总动员》了,而《辛巴达七海传奇》却可怜吧唧的赔了大概1.6亿美元!
你还知道哪些票房惨淡赔了很多钱的电影吗?
关注一个再走~
7. 为什么都说电影投资是骗人的
您好,正规的电影版权认购是真实存在,有法可依的!但也不乏有些浑水摸鱼,从中获取利益的公司。其次我们自身也要知道一件事,只要是涉及到投资两字,必定是伴随着风险,而投资看中的是收益,所以投资者的心态一定要调整好!如何避免投资骗局,被套路?
下面会针对怎么找靠谱的影视项目,查验项目的真实性,确定影视公司真伪和影视项目的关系,认准对公账户,怎么选好的影视项目,确保收益,会有详细的解说,希望能帮到您!
怎么找靠谱的影视项目?
对于我们电影投资人来说,在作出电影投资项目决定之前,保持理性评估平台的合法、合规以及实力都至关重要。新片上映之前,必须有广电总局的公映许可证和发行许可证的电影才能公映。
投资即是存在风险,所以需要我们多方面考量,但是风险是可控的,根据电影的制作团队,题材热度,演员历史票房成绩,成本是否合理比较好回本、后期宣发力度等可以来把控风险,愿您生活幸福,投资愉快!!
8. 2016十大亏损电影出炉,什么是压垮国产电影的最后一根稻草
016年虽然已经过去,但影视行业的多项年度盘点才刚刚开始,比如,近日新鲜出炉的2016年度电影票房。从各项数字来看,2016年电影市场遇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去年初许下的600亿票房目标远未达成,甚至连年度票房增长率都未能突破5%。日前,有媒体根据去年电影行业的多项数字,总结出了年度亏损最多的几部电影。从这份表格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去年电影市场的亏损数字从数千万到数亿元不等,而其中亦不乏大制作、大导演、重磅明星加盟的影片。何以这些曾经的“票房灵药”惨变“票房毒药”?而除了票房之外,发行、营销渠道是否也应背负亏损的锅?去年票房亏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高成本动画?观众不买账从这些电影中,首当其冲的一类就是以《摇滚藏獒》《小门神》和《精灵王座》为代表的高成本动画电影。这类电影都打着画面精良的旗号,将大把制作费用投入了前期的制作公司。无论是由美国好莱坞团队斥资6000万美金打造的《摇滚藏獒》,还是由7000万人民币支撑了三年漫长制作期的《小门神》,在这些漂亮的投资数字背后都是后期上映时巨大的回本压力。然而,国内观众却似乎并不愿意为这类电影买账。几部高成本动画电影在上映后,无一不是票房低迷,最终惨淡收场。如此低回报率的影片,也就注定了前期高昂的制作费用付诸东流。重金并没有砸出水花,亏损也是在所难免。合拍科幻动作片:披着“洋”皮的国产片而另一类在中国电影市场遇冷的就是中外合拍的科幻动作片了,前文榜单中出现的《勇士之门》和《蒸发太平洋》都属于这一类型。这类电影在投资、演员、上映地区等方面通常是由中外联合,电影类型无一不是故事格局大、后期特效要求高。然而这类中西合璧的产物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显得水土不服,东方元素与西方科幻的结合差强人意、缺乏诚意,观众自然不买账。《勇士之门》预算4800万美元(折合约3.3亿人民币),然而国内上映后票房仅有2283万,净亏损预估超过3.2亿。《蒸发太平洋》票房收益3500万,但和900万美元(折合6000万人民币)的投资相比,也损失了至少3700万。对赌or保底?投资与票房的较量近年来的国产电影市场,出现了“对赌”和“保底”两项新发行策略。“对赌”往往是资本市场的概念,在电影行业里又被称为“保底发行”。所谓“保底发行”,即制片方与发行方在影片上映前签订的一个对赌协议。根据协议,双方确认一个数额,无论影片票房最终是多少,制片方都能提前锁定一笔高额收益,而发行方则在实际票房超出这个数额的部分,优先获得额外收入。不过,保底发行虽然赢面大,但也是具有极高风险的,一旦失败,也需要承担巨额亏损。《梦想合伙人》就是因保底亏损的一部典型代表。该片由一众明星出演,然而上映后却因口碑不佳,最终仅获得票房8100万(投资方分账约3000万)。这样一来,为这部电影花了3亿保底的福建恒业影业就损失了一大笔钱。据悉该片电影投资9000万,预估净亏损6000万。同样因保底而惨遭亏本的还有《叶问3》。该片制作成本和发行等费用共计约3亿,保底票房为10亿,然而最终却仅收获了8亿票房,因此保底失败的快鹿投资集团将承担巨额亏损。此外,《叶问3》上映期间还爆出了虚假排场(锁定座位、幽灵场等)的黑幕,涉及虚假票房3200万。因此《叶问3》到底亏损了多少钱,除了投资方心中有数外,外人恐怕无法算清这笔糊涂账。古装武侠IP:市场尽失,春天不再曾经风靡一时的古装武侠电影,近年来逐渐失去了其在电影市场的地位,《三少爷的剑》票房滑铁卢就是最好的证明。这部由博纳和尔冬升打造,原著为古龙的大IP电影,上映之后却因口碑不佳,最终票房收益不足1亿,净亏损达6300万。而另一部同样命运的是《封神传奇》。这部由中国星主控,博纳、阿里巴巴、爱奇艺等联合投资的影片,虽然众星云集,但无奈观众对这类噱头大却不会讲故事的电影早已失去兴趣,上映后口碑欠佳也是可想而知了。最终电影票房仅以2.84亿草草收场,投资方能获得分成约1.1亿。如果成本按4亿算,净亏损达2.9亿。意外亏损:李安效应失灵、主旋律没市场李安的年度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意外反响不佳,最终以3093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收场。虽然李安这面金字招牌在国内的影响力非同凡响,上映后在豆瓣和时光网的评分分别达到了8.6和8.0,但该片在美国本土的口碑欠佳,IMDb评分只有7.2分,烂番茄新鲜度45%。因此在最终的总票房上,美国市场仅收益174万美元,占总票房的5.6%。海外已经在中国两岸三地、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墨西哥、丹麦、挪威等地上映,票房2919万美元,其中中国内地1.63亿元。另一部反响不佳的影片是去年代表中国参加奥斯卡外语片竞选的历史大片《大唐玄奘》。这部影片在题材上贯彻了中央“一带一路”的主旋律,主演黄晓明也凭这部片连续获了意大利中国电影节和长春电影节两个影帝。然而观众却对这类题材兴趣不大,豆瓣评分仅有5.2,票房也只有3300万,这让投资过亿的中影集团亏损预计达到8800万。贺岁档:口碑票房双扑街眼看2016票房目标无法达成,不少人将目标盯紧了年底的贺岁档,期望能最终发力,让惨淡了一年的票房迎来最后一次爆发。然而即便是祭出了国师张艺谋的大旗,《长城》依然没能让去年的电影大盘起死回生。不仅如此,贺岁档上映的四部大片还尴尬“领衔”了年度票房亏损榜。贺岁档集体亏损的首要原因,就是票房低迷造成的低回报率。以《长城》为例,预算为1.5亿美元(约10亿人民币),如果仅算国内票房,要达到近26亿才能回本。然而目前上映三周,票房才刚刚突破10亿,远未达到预期。《铁道飞虎》也面临同样的窘境。这部主打精美特效制作的动作喜剧,前期投资成本高达2.5亿,加上后期营销、发行等费用,总投资约3亿。虽然微影时代总裁林宁曾信誓旦旦给《铁道飞虎》保底8亿票房,不过目前已上映2周,而且经过了圣诞和元旦两个假期后票房尚不足6亿,日后若要完成这8亿目标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亏损的另一方面原因则是来自电影口碑的集体扑街,无法激发观众贡献票房的意愿。无论是万众期待的《长城》,还是明星云集的《摆渡人》,又或者是成龙领衔一众鲜肉的《铁道飞虎》,上映后豆瓣评分均在5分以下。而唯一一部有口碑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却又因为其题材太过文艺、宣传缺少热度、排片率低等原因,大有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嫌。因此,《罗曼蒂克消亡史》总投资在1.5亿,最终票房落在1.19亿,亏损高达1亿。综上而言,去年电影市场的大范围亏损与影片类型、天价投资额、保底分账形式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影视行业表面看似风光无限,不断有资本涌入,然而从这些亏损数字背后却也看到了市场的残酷。若单从票房的角度看,观众逐渐回归理性、明星效应不断减弱、恶意炒作难以吸引眼球,因此,相较于五花八门的炒作和营销途径,拍一部真正好看的电影或许才是提升票房的正途。
9. 王健林的电影梦一地鸡毛,万达电影为何持续亏损
万达电影在万达广场里面,可以说几乎都是有的,但是它的盈利却一直都不高,甚至说一直都是亏损的,至少大部分地区是这样的,因为现在受到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的服务行业,娱乐行业,几乎就没有好的。
创业就有可能会失败,投资任何一个产业都是有风险的,为什么它称之为投资呢?就是因为你把这个钱放到了这个产业里面,它有可能赚钱,你有可能亏钱,因为它是两方向发展的,没有一个投资者保证他投资的项目全部都是赚钱的,而且万达家大业大,虽然电影这方面亏了一部分,但仍然是挺得住的。
10. 电影《四海》约亏700万~900万,同档期其他影片的成绩如何
电影《四海》绝对是春节档亏损最严重的一部影片了,而其他影片基本上都是赚钱的,其中最赚钱的应该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而《长津湖之水门桥》、《奇迹·笨小孩》、《熊出没之重返地球》的票房成绩也都很不错。
最后,《四海》本身是一部全明星阵容的影片,不管是制作成本还是片酬成本其实都是不低的,但是这部影片最终只拿到了5亿多的票房成绩,这个票房是一定会亏损的,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怪刘浩存,毕竟《四海》这部影片实在是太难看了,观众们也是因为口碑不好才彻底放弃了这部影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