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火车上偷黄金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火车上偷黄金的电影叫《火车大劫案》,这是早年间的一部印度电影
『贰』 火车大劫案的影片三
导演: 埃德温·斯坦顿波特(Edwin S. Porter)
编剧: 埃德温·斯坦顿波特(Edwin S. Porter )/ 斯科特·马尔伯(Scott Marble)
上映年度: 1903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imdb链接: tt0000439
剧情简介:
电影的叙事画面是分别拍摄的,运用蒙太奇手法把众多的镜头剪辑来,可以表现完整的思想内容,叙述故事,构成一部为广大观众所理解的影片(或某一片段)。以电影上一个典型的短片为例,《火车大劫案》,是由以下些镜头“编排”而成的。
《火车大劫案》根据1900年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抢劫事件改编,是一部以真实的自然环境作为叙事背景,以强盗抢劫火车上的旅客的钱财最终被警察追击而受到惩罚的故事作为依托,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具有强烈而紧张的外部动作和冲突的作品。影片共分14段,每一段都是由一个镜头拍摄下来的完整事件中的一部分。这其中有几个镜头极富有效果地表现出影片的叙事特征。
第一个镜头:火车站电报室内景。两名强盗闯进来,逼迫电报员给火车发信号,窗外景深处火车速度渐渐放慢,强盗又将电报员捆绑起来。鲍特在这个镜头中以景深镜头的视觉线索交代出——强盗与电报员、电报员与火车以及强盗与火车之间的多种层面上的相互关系,使画面内部的信息量和视觉空间表层结构的叙事形式均得以递增和强化。
第二个镜头:火车从画右至画左位于画面中央,而强盗从画左走向画右悄悄地溜上火车。在画面中,一个由木条形成的“×”宇图形,极为醒目地吸引了观众的视线。“这个镜头把动作同情节联在一起,把紧张同画幅结构联在一起”。以微妙的运动方式、以抽象的视觉暗示,展开了有秩序地叙事。”
第八个镜头,摄影机固定在一个极为巧妙的位置上,在表现强盗冲下斜坡逃跑的时候,出现了摇拍、俯拍和仰拍等不同视角的变化。突出了户外拍摄的运动效果和环境特征。在电影史上被誉为“山谷中的美丽场面”。
第九、十、十一个镜头,分别表现了逃跑中的强盗,企图挣脱捆绳的电报员和舞厅中跳舞取乐的不知情的人们oo…·。这种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交替切入的方法,在“同时性”的运动关系上的处理,摆脱了实际时间的束缚,打破了传统戏剧顺时叙事的原则,创造了真正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叙事时空。其中作为叙事中被省略的那部分时空,则由观众自己凭借生活的经验去作出补充。
片中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射击镜头,也是这部影片最广为人知的一幕,一名劫匪对着银幕外射击。这一镜头在片首和片尾均不时出现。无论何时出现,它给观众带来的都是被枪迎面直击的震撼感觉。
《火车大劫案》中的这些镜头,在画面内部信息的组织上,在镜头与镜头之间时空交错的切换技巧的表现上,创造性地发展了电影叙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同时,这种叙事方式不需要任何文字叙事语言的注释便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影片吸引了许多的观众,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占据美国银幕达10年之久,为“西部片”在美国的统治地位打下了基础。
『叁』 火车大劫案镜头语言特点
《火车大劫案》案镜头语言特点是镜头语言丰富。在视听语言上具有诸多开拓性和新的突破,这部1903年的电影创造性地使用了“交叉剪辑”。
镜头语言丰富,剪辑追求节奏,给观众呈现出西部特有的荒芜和肃穆,仿佛让我们看到一个“排演式新闻片”。
其次,影片创造性地发展了电影叙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揭示了剪辑技巧的潜能,为叙事性电影开辟了新的道路,将真实取景的再现美学与应用魔术特技的表现美学进行了完美演绎。同时,影片通过蒙太奇和场面调度营造叙事、梦境或幻觉,令想象与感觉得以运输、流通或移动。
在电影技巧方面也有颇多创新之举,摄影机突破了舞台剧的限制,画面构图上强烈的戏剧张力,对电影的叙事风格和结构观念做了尝试。
『肆』 怎么评价网络大电影《火车大劫案》
《火车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是一部由英国导演迈克尔克赖顿执导,肖恩 康纳利、唐纳德萨瑟兰等人主演的美国动作片
这部影片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它的剪辑:在剪辑处理上摒弃了“淡化”的手法,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让一个场面意思完整结束之后再续接新的画面的老手法。在19世纪舞台剧的场景处理中,通常总是在一场内容逻辑性结束之后,才能开始下一场景的内容。比如梅里爱最大的悲剧就是始终没有跳...
『伍』 火车大劫案 最后一个镜头是向观众开枪对吗
最后一个镜头是向观众开枪。
《火车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是一部由迈克尔·克莱顿执导,肖恩 康纳利、唐纳德萨瑟兰等人主演的美国动作片,上映于1979年。《火车大劫案》讲述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火车抢劫大案。
剧情介绍:
1963年8月8日周四清晨,从格拉斯哥开往伦敦的皇家邮政列车遭到一伙15人的歹徒劫持,他们共抢走了260万英镑(相当于今天的4600万英镑)。
这笔钱一直未被找到,但这伙人的藏身处随后被警察发现,劫匪团伙也都纷纷获罪入狱。两集的《火车大劫案》,由BBC打造,两部一个半小时的电视电影。两集并非连续的,第二集名为《警察的故事》,是从劫案发生后开始讲述,六名伦敦警视厅警官组成了调查小组,调查这桩震惊全国的大劫案。
『陆』 火车大劫案特效技术哪些过时了
火车大劫案特效技术:玻璃罩绘景技术特效过时了,它盛行于好莱坞"黄金时代"(1929-1959)。
《火车大劫案》根据1900年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抢劫事件改编,影片用14个场面镜头讲述了一个较为复杂的故事,是鲍特拍摄的第一部西部片。本片成为当时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持续上映了十年。这部作品给美国电影带来一股新的“西部风”,西部片因此逐渐繁荣起来。
20世纪的前20年内,特效技术逐渐普及和完善,利用遮罩技术模拟出的场景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后来又衍生出玻璃遮罩绘景技术,这项技术是将一块画有场景的玻璃板放置于摄影目标和摄像机之间,类似于滤镜,借此营造出置身真实场景的观感。这项技术被导演诺曼·道恩大量运用于电影拍摄中,在没有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场面。
『柒』 中俄列车大劫案电影叫什么名字
中俄列车大劫案电影叫《中俄列车大劫案》,是由1993年“中俄列车大劫案”的真实案例改编而成。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后,中俄恢复了全面贸易。“北京—莫斯科”国际列车顿时热闹起来,人称“国际倒爷”中国商人向俄罗斯携带各种商品,波兰等待东欧国家蜂拥而至。
随后,一些歹徒也抓住机会聚集团伙在火车上进行疯狂的抢劫和强奸。
为了保护改革开放的成果,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彻底打击这些邪恶势力,确保中外旅客的安全,中国公安部门派出以向冲为首的特别工作组前往俄罗斯,与俄罗斯警方合作进行调查。抓住这些强盗。
向冲的助手先飞到莫斯科,他自己也坐国际火车。为了深入了解案件,果然,在火车进入俄罗斯后,罪犯在夜间开始,一些乘客被抢劫,一些被轮奸,向被抢劫的强盗醒来,最终终因寡不敌众,被强盗从窗口推下火车。
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的帮助下,向冲很快与俄罗斯警方建立了联系。俄罗斯警方派出女警官娜塔沙与中国合作。她负责外国人的犯罪事务,对中国人有一些偏见。
起初,与她的合作并不好。向冲和她的助手们不怕困难,忠于自己的职责,并试图找到罪犯的线索,以赢得娜塔沙的尊重。
中俄警方密切合作,最终抓住了罪犯,赢得了娜塔沙警官的友谊,他们在莫斯科车站的平台上告别。
『捌』 火车上偷黄金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火车大劫案》。
《火车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是一部由迈克尔·克莱顿执导,肖恩康纳利、唐纳德萨瑟兰等人主演的美国动作片,上映于1979年。
《火车大劫案》讲述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火车抢劫大案。
影评编辑
流行西方的偷盗电影,按照叙述视点可以分为两种。前一种,镜头时刻紧跟强盗的脚步,强调策划的大胆、过程的精密和逃脱的有惊无险,以《十一罗汉》为代表。
后一种采取执法机关的视角,呈现细致无遗的追踪、调查、取证,明明胜券在握却功亏一篑,通常结局出乎意料,多带有捉弄当局的嘲讽意味,参见法国的《方托马斯》系列。
『玖』 火车大劫案是导演格里背诗的代表作之一嘛
埃德温·鲍特
美国电影导演。1896年在电影创始时代起,就从事摄影与放映工作,是美国电影史上先驱人物。1900年前后,主持爱迪生实验室工作,着手摄制新闻纪录片。1903年开始导演影片。1911年离开爱迪生公司,就任雷克斯公司的导演。1903年执导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火车大劫案》,采用了分镜头法、内景与外景的迭印、移动镜头和大特写镜头,打破了梅里爱戏剧规则,创造出美国西部片的最初风格。主要作品还有:《基督山恩仇记》(1913)、《不朽的城市》等。
楼主问的格里菲斯是另一个导演,不过更有名
大卫·格里菲斯(英文全名为David Llewelyn Wark Griffith,一般称为D.W. Griffith,1875年1月22日出生,1948年7 月23日逝世),美国导演,被认为是对早期电影发展作出极大贡献的开创性人物。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和《党同伐异》(Intole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