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萨提亚·纳德拉:刷新微软
萨提亚·纳德拉,继比尔•盖茨和史蒂夫·鲍尔默之后,2014年成为微软公司的第三任CEO。上任初期,萨提亚·纳德拉就把建设微软的企业文化提上首要议程。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一整套共享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搜缺,以至得以促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这种共同的行为模式则是企业文化最强大的力量之所在。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领导者的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人力游隐资源的有效性,有利于提升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找到持续变化和稳健发展两者之间的平衡。具体来说,企业文化决定了一个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鼓励的,又是如何被鼓励的。
萨提亚·纳德拉2014年上任时,他面临着一个“烂摊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微软都无法摆脱“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窘境”是管理学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提出的概念,用来解释为什么兢兢业业的大公司会被新兴的创新公司而颠覆。在比尔•盖茨的时代,微软成为了个人电脑领域内的王者,但是后来,微软固执于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中心,错失了在搜索,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内的创新机会,因此迅速落后于苹果,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竞争对手,加上企业内部长期存在的斗争,微软的未来让人十分担忧。了解了微软的糟糕表现后,它被评价为“硅谷里的行尸走肉”、“技术界的笑柄”就情有可原了。在这一时期,微软的企业文化不鼓励员工进行新尝试,也不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对话,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上任后,萨提亚·纳德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公司的所有高管都去阅读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纳德拉希望通过谈话和聆听,结束企业内部无休止的斗争,使公司各个部门和谐相处。其次,纳德拉替换了备受员工诟病的Stack Ranking考核制度。Stack Ranking是微软前 CEO 鲍尔默比较偏爱的员工考核制度,即每次考核中都要对员工进行排名,一个部门里排名靠前的员工会得到提拨,排名中间的人可以安全过关,而排名靠后的则会被淘汰。新实施神漏厅的工作考核方案考察的不仅是个人的工作情况,还要考量员工之间如何在他人工作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工作,以及如何让自己的工作成果为他人所用,这给予员工之间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最重要的一点,对于犯错,纳德拉持有非常宽容的态度。2016年,微软推出了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聊天机器人Tay,希望通过休闲而有趣的对话去娱乐用户。但是,当Tay开始和人类聊天后,不到24小时,她就被“教坏”了,成为一个集反犹太人、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于一身的“不良少女”,导致微软紧急下线Tay。按照惯常的处理方法,Tay这个项目的总经理会被辞退,不过纳德拉给予该项目总经理很大的宽容,他专门写了一封邮件说:“要继续尝试和推进,要知道我是站在你这边的。”当年12月,微软优化了系统,推出了一款升级版的聊天机器人。
萨提亚·纳德拉在微软推行的一系列“新政”形成了以拥抱同理心,培养无所不学的求知欲和建立成长型思维为核心的新一代企业文化,并且他致力于把企业文化渗入到日常工作里。公司的墙上会挂着一些这方面的格言警句,例如,“为74亿用户设计产品是从为一个用户设计产品开始的”,“要想更好地观察世界,要通过窗户去观察,而不是通过镜子”。公司自助餐厅的餐巾架上和杯子上也印有鼓励员工终身学习的文字,电梯门上装饰着“善于倾听”的文字。总之,在微软园区的很多细节上都体现了公司对同理心,成长性思维和求知欲等理念的重视。现在的微软,不仅结束了内斗,重振士气,而且改变了先前完全以Windows为中心的策略,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也获得强大的竞争力,通过收购领英,微软还进入社交网络领域。2017年,微软的市值已经超过6000亿美元,在科技公司中仅次于苹果和谷歌,高于亚马逊和facebook。更激动人心的是在纳德拉接管微软的这4年内,共有2200多名离职旧员工重新返回微软工作。可以说,在纳德拉的领导下,微软实现了重启,散发出新的活力。
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微软的重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认为,纳德拉的成就不是他创造了企业文化,而是他刷新了企业文化。刷新并不是与过去决裂,也不会将所有东西都清除并重新开始,刷新实际上会保留一些内容并替换其他内容。
企业文化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行业文化,由行业自身的特质形成,这是一种在从业者身上普遍体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特征。IT行业随着科技进步而迅猛发展起来,它非常容易形成垄断,企业从一家小蚂蚁级的创业公司发展成为行业内的巨头,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能实现,而之前的传统行业是做不到的。IT行业经过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至今仍看不到放缓的迹象,它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IT行业的特点造就了IT企业对创新的执着追求。
另一个影响企业文化的因素是创始人和领导者的价值观。微软由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1975年创立,以电脑软件服务业为主营业务,其产品Windows 操作系统和Office 系列软件畅销全球,微软也一度成为IT行业的大象级公司。在比尔•盖茨出任微软CEO的时期,他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注重以人为本。在微软有一个著名的笑话:当地球快要毁灭的时候,上帝允许伟大的比尔・盖茨上天堂,上帝问盖茨要带些什么东西上天堂,盖茨没有选择财产和家人,只是说要带100个工程师,因为在他眼中,工程师的价值是最高的,由此可见微软对人才的重视。而且,比尔非常重视团队合作,他认为成功是合作的结果,“先为成功的人工作,再与成功的人合作,最后是让成功的人为你工作。”众多优秀的人只有团结起来时才具有足够的凝聚力与创造力,才能实现企业的使命。微软的企业使命是远大的,比尔•盖茨希望员工们每天清晨醒来时,都会为技术进步及其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于是,他提出了“让每台办公桌和每个家庭的PC运行的都是微软软件”的使命。比尔•盖茨是微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也是微软的灵魂人物,在以人为本,重视合作,怀有远大使命的企业文化感召下,一大批优秀的IT人才进入微软,为公司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2年,未来的微软CEO纳德拉才刚刚加入微软,在之后的26年里,他一直服务于微软,成为公司多项技术的开发者之一,并且历经比尔·盖茨和鲍尔默两任领导,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微软人”,纳德拉还戏称自己是微软的产品。回顾担任微软CEO四年以来的历程,纳德拉把他的总结写入了新书《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里。纳德拉写道,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乃至每一个社会,在到达某一个点时,都应点击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发生命力、重新组织并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纳德拉在IT行业的创新文化背景下,在刷新比尔•盖茨所创立的企业文化基础上,发展出以拥抱同理心,培养无所不学的求知欲和建立成长型思维为核心的新一代企业文化。
企业的文化随着发展阶段而出现改变,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刷新是任何寻求在长时间内产生持续影响力的个人和机构都必须要做的,从运动员、领导人和艺术家到城市、公司和社会,都是如此。比尔创造了微软的企业文化,而纳德拉刷新了微软的企业文化。
纳德拉刷新微软的动力首先来自于家庭。纳德拉的长子是一个脑瘫儿,在照顾病儿的过程中,他体会到同理心和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并运用到公司的管理中。其次,纳德拉的动力来自于时代,我认为这是影响更大的因素。微软公司的使命从“让每台办公桌和每个家庭的PC运行的都是微软软件”,到现在的“予力全球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成就不凡”,微软使命的转变都与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今,数字时代的浪潮让世界变得非常复杂,未来人工智能对人类带来的影响难以预料,如何最大限度利用技术所带来的机遇,造福世界是每一个企业都在思索的问题。微软不再是科技界的独角兽,它将与谷歌,苹果在内的许多家科技公司,以及未来将要兴起的创新公司竞争,而同理心,成长型思维和无所不学的求知欲正是微软面对这个多变世界的勇气。
刷新不像革命,没有流血和暴力,它是温和的,充满了女性气质。印度圣雄甘地曾在祷告时说:“让我更有女性特质”,也就是同情、关爱和分享的品质。从纳德拉刷新微软的行为中,我发现他像甘地一样,也是一个具备女性特质的人。
Ⅱ 萨提亚·纳德拉是什么种姓
婆罗门。萨提亚的父母都是婆罗门,父亲在年轻时就管理着一个拥有数百万人口的行政区,而他的母亲是大学里的梵语学者,萨提亚也是婆罗门。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弊握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租团庆印度最为严重,种姓制度将印度人由上到下分成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或迹舍、首陀罗,一出生就将人分成三六九等。
Ⅲ 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1)
互联网时代的霸主微软,曾经错失了一系列的创新机会。但是在智能时代,这家科技公司却上演了一次出人意料的“大象跳舞”。这次起舞是如何做到的。我们也许可以通过《刷新》这本书了备者搜解一二。
《刷新》的作者是微软现任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之前在得到上听过这本书的解读。现在捧起这本书,深入去了解这位印度裔技术人员怎么带领微软这头当年的大象再次起舞。
这本书一共分为九个章节:
1.从海得拉巴到雷德蒙嫌岩德
2.领导力的刷新
3.新使命、新动力
4.文艺复兴
5.是敌是友?
6.超越云端
7.信任等式
8.人与机器的未来
9.实现人人获益的经济增长
萨提亚·纳德拉,出生在印度,21岁生日的时候,他从印度的海得拉巴到美国攻读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并于1992年加入微软,并在2014年成为该公司历史上第三位首席执行官。
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在本书的序言中说到:“纳德拉是一个谦逊、有远见和务实的人。他既能针对策略提出有见地的问题,也能与核心工程师融洽相处。”清华经管院的钱颖一在序言中写到本书中:“纳德拉讲述了他的两个家庭故事:一个是他个人的家庭,一个是微软这个大家庭。”也许我们通过网络已经了解了纳德拉的大儿子由于宫内窒息导致了终生瘫痪,小女儿也有阅读障碍症。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有些不幸的父亲,钱教授说,在本书中对两个纳德拉一直讲述的两个词很深刻一个是“Empathy(换位思考或同理心)”、另一个是“mindset(思维模式)”。这两个词也许正因为纳德拉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因此他更强调这两个词。因为在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新的智能技术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这样的经历让纳德拉深刻认识到,用同理心和技术力量来赋能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的重要意义。他也认为,一个人无法去准确地预测未来科技变化,但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使他更好地对不确定性做出反应,并且在技术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去纠正自己所犯的错位,因此需要不断“刷新”。
正因为如此,纳德拉不仿历同于以往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家一样,在卸任后,才写传记,而是在上任第三年便写下这本书。因为此刻的微软正在面临这一场转型,正如得到的解读一样:这本书就是纳德拉的“改革宣言”,要向微软的10万员工、几百万客户和合作伙伴,清晰传达出文化变革的信号,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将深入阅读这本书,去观察纳德拉怎么从重振员工士气、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制度两方面来推动这场文化变革。
正文完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说:我相信,萨提亚“以人为本”的方法论的核心是他“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奇心。就学习能力来讲,没有多少人能与萨提亚相提并论。你只需要和他开一次会,就可以了解到他对事物思考的深度和对事物了解的广度,远远超过你的想象。他具有超乎寻常的能力,能迅速对复杂的事物抽丝剥茧,直触本源,同时又能耐心地引导团队。这种兼具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和团结他人、以同理心领导公司的能力实属罕见,也让萨提亚在众多优秀领导者中脱颖而出
Ⅳ 萨提亚·纳德拉的人物评价
在接受《印度经济时报》采访时,美国Forrester研究公司的分析师斯塔盾(James Staten)谈及了纳德拉的优势和劣势。这位分析师表示,纳德拉曾经在必应搜索引擎供职,他意识到微软必须加快发展节奏、加速创新和产品开发周期,纳德拉同时十分看重互联网服务的巨大价值,同时从行动上领导了微软向云计算的转型,另外,纳德拉也强调打破微软内部的各自为政,通过集体合作开发出优秀的产品(这也是鲍尔默的微软转型战略的重要组成汪拍液部分)。
在谈到纳德拉的弱点时,斯塔困物盾分析师表示,纳德拉对于反对意见没有足够的耐心,但是也会根据周围的意见,对发展战略作出微调修改。
纳德拉在微软内部和整个行业都有较高声誉。在线存储公司Box首席执行官艾伦·列维(Aaron Levie)曾在Twitter上发消息称:“ 萨蒂亚是微软CEO非常强有力的人选,他知道如何建立平台,发展云业务,并且对未来有远见。”
但对这项任命亦不乏负面声音,FBR资本市场部的副总裁易福思(Dan-Ives)评论说,外界对于微软的一个乐观预期,是他们能够寻找到一个外部人,可以做出一些重组微软的重大艰难决定,比如亏损的游戏机业务Xbox是否剥离掉?如今由一个内部人上台,这些改革已经没有希望。
野村证券的分析师谢兰德(Rick-Sherlund)也表示,纳德拉从未担任CEO,一下子要领导一个13万人的大型公司,从战略决策到业务运营,纳德拉将面临艰巨的挑战。微软最终还是希望寻找一个拥有科技背景的高管,可以贺卖在未来十年长期担任微软CEO。
Ⅳ 萨提亚·纳德拉的人物生平
纳德拉生于1967年的海德拉巴德的Nizams市,并在印度的Manipal大学获得了电子和通信的工程学士学位,随后前往美国留学,在威斯康辛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攻读计算机硕士,后来在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攻读MBA。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的Vinod V Thomas,25年前曾经在印度担任纳德拉的老师。在接受《印度时报》采访时,他评价说:“我不能马上回忆起他来,他并不是最好或是最糟糕的学生,但记录显示他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从同学们中脱颖而出。”
在1992年加入微软之前,纳德拉曾经在Sun公司任职。之前职务是微软云计算和企业部门执行副总裁。过去20年中,纳德拉一直与微软CEO鲍尔默和联合创始人盖茨合作紧密,并多次得到鲍尔默的支持和肯定,这意味着他将继续坚定执行此前鲍尔默所制定的微软转型策略。此外,纳德拉还帮助微软推出了云计算版Office软件,即Office 365。微软表示Office 365是其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在截至2013年6月份的上一个源迅桥财年,微软云业务营收增长到203亿美元,而他接手时2011财年营收为166亿美元。
纳德拉确实是雹猛微软多项重要技术的开发者之一,这些技术包括数据库、Windows服务器和开发者工具。他所负责的微软Azure云服务在业内很受推崇,被称为Amazon云服务的替代者。
北京时间2014年2月4日晚,微软宣布,比尔-盖茨不再担任微软董事长,新职位为技术顾问,汤普森(John Thompson)接任董事长一职,同时微软宣布纳德拉(Satya Nadella)为下任CEO。
萨特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出生于印度第六大城市海得拉巴,但他的印度口音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明显。
纳德拉在班加罗尔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后便移居美国。获得威斯康星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和芝加哥大学的MBA学位后,他于1992年进入微软,历经比尔·盖茨和鲍尔默两任领导,是微软的“老人”。
微软董事会认为,纳德拉更熟悉微软内部的复杂环境,能比“空降兵”更快地推动新产品和业务发展。微软前战略顾问Charles Fitzgerald向《纽约时报》表示,纳德拉“知道微软的家底内幕”。
纳德拉曾在Windows、Office等多个业务部门工作,先后领导微软的必应(Bing)搜索引擎、SQL Server数据库和Azure云计算业务,在过去三年间他直接向鲍尔默汇报。
鲍尔默常被指为对新趋势反应迟钝,而纳德拉善于说服上司进入新领域。他最早注意到企业鼓励员工自带设备(bring-your-own-device,BYOD)的趋势,并向鲍尔默指出微软有必要发展云服务,但后者倾向于继续倚重System Center系统。
“你提出一个想法,他(鲍尔默)总会说'这是我听过最蠢的主意'或'我不同意'。”纳德拉说,“要对付他,你必须坚持不懈。”
他在比尔盖茨手下工作时就学会了对付暴君上司的办法:“他们会对你大吼大叫,说你是疯子,指责你试图毁掉整个公司。但你不要被这种戏剧性场面吓倒,只要一次次拿着数据去找他们证明你的观点,因为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考验你是否真的知道你自己在说什么。”
在他的推动下,Windows AZURE打破微软传统,加大对开源数据的支持,并于去年年初加入开放数据中心联盟(ODCA)。AZURE支持包括Linux、Hadoop、MongoDB、昌腔Drupal、Joomla在内的数千个开放标准和开源软件环境。微软1月中旬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微软商用云业务收入增长107%。
2013年10月,纳德拉向Gigaom创始人Om Malik谈起微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企业市场,我认为我们处于攻势。我直接负责的业务价值超过200亿美元,但至少已有2兆美元投入到整个云服务市场。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而且我们已经开了个好头。云服务、大数据不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
“在消费市场,我们已经推出一些硬件产品和新的操作系统,这些举措相当大胆。我们在桌面时代成就辉煌,人们会问'为什么你们新出的产品没达到同样的量级?' 但我们在这方面的战略很明确,触屏、大屏幕都非常重要,你会看到我们对设备产品不断创新。总而言之,微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如何改善我们的硬件产品和服务。”
纳德拉很少谈及微软的消费业务。与拥有销售背景的鲍尔默不同,纳德拉在消费领域毫无经验,而该领域对微软意义重大。
微软2013财年二季度总营收达到了245.19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14.6 亿美元增长了14%,净利润则从2012年同期的63.77 亿美元增长至65.6 亿美元,增长3%,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从财报来看,微软第二季度的增长主要归功于高达119.1 亿美元的设备与消费产品收入,比2012年同期增长13%。 2014年2月4日,微软董事会宣布萨提亚·纳德拉担任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董事,喧嚣已久的微软新ceo选择至此尘埃落定,带领错过了搜索、移动等机会的微软走出“新路”,是纳德拉被赋予的使命。
云计算的拥趸
“在公司转型期间,萨提亚·纳德拉是带领公司前进的最佳人选,”比尔·盖茨表示,萨提亚拥有有目共睹的核心工程技能、清晰的商业远见和把大家团结在一起的超强凝聚力;他对科技如何在全球的应用和体验上很有远见,这正是微软未来扩展产品创新和成长所需要的。
比尔·盖茨将以创始人和技术顾问的新角色在董事会中任职,并将花更多的时间在公司,以协助纳德拉为公司未来技术和产品制定方向,业界普遍认为他的作用更像是一个把关人,“从未担任过ceo角色的纳德拉缺少某些经验,盖茨能更好地帮助纳德拉在战略层面上给予正确的指引,避免犯错。”
出生于印度、现年仅46岁的萨提亚·纳德拉,原担任微软云暨企业团队执行副总裁在微软效力22年,是主管云计算与企业事业部的“老将”。自1992年加入微软以来,纳德拉主导了涵盖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战略和技术转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微软迈向云计算,以及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云基础架构来支持 bing、 xbox、 office和其他服务。
他与重塑软件世界的最灼热趋势——云计算——有着紧密的联系,纳德拉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该公司是这一理念的早期拥护者。
微软如今在企业级市场风生水起,尤其是在云计算市场,与ibm、亚马逊aws等平起平坐,其企业级业务占比全部营收的50%,而纳德拉执掌的部门贡献超过三分之一。作为纳德拉的“老本行”,持续推动企业级业务并保持更加稳定的增长是纳德拉的使命之一,他也是最有能力带领微软继续在企业级市场实现进步的领导者。
凭借纳德拉的优势,微软未来无疑会更加注重企业与云计算业务。从企业级的竞争格局来看,微软在“云”与“服务化”上走在了对手的前面,但在大数据等“智能化”维度上落后于对手,下一步能否在此方向上有更大的突破,将是微软发展的关键。
“安全的选择”
微软新任ceo一定要对微软未来发展战略有着很高的认同度,不然就会酿成类似于惠普此前每届ceo都有不同战略的悲剧。
很多评论认为性格相对温和的纳德拉无需进行颠覆性革新,只需在鲍尔默定下的战略上,稳步推进就能走好微软转型之路。
微软的转型正是坚持鲍尔默提出的“一个微软、一个战略”,即实现企业级与消费级市场共享一个平台的战略目标。这些年微软在从产品向“设备+服务”公司转型中暴露出许多矛盾,包括内部组织架构的冲突以及生态链合作伙伴因更多选择而与微软渐行渐远等,这些矛盾强势的鲍尔默无法解决,抛给了温和的纳德拉。
微软在移动领域行动不够迅速,在向设备转型的过程中却困难重重,风头一直被谷歌与苹果把持,鲍尔默从技术、市场等方面都进行了改变和尝试,但效果甚微。鲍尔默在离职前对微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巨资收购诺基亚,以实现“设备与服务公司”的转型方向;进行内部重组,将从前的8个产品部门整合为4个新部门,以实现“一个微软、一个战略”的目标。
移动设备端的缓行,不仅让微软失去了“设备端”话语权,未来必将影响到微软的“服务”战略,谷歌与苹果不断强化企业级的服务能力,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苹果与安卓移动设备进入工作场景,微软的工作与企业级优势也将被蚕食。同样在云和服务端,微软并非无可取代,来自亚马逊、ibm、甲骨文等对“智能化服务”的全速推进,以及他们对ios与安卓移动平台的全力付出,将使得“智能化移动时代”这个机会被瓜分殆尽。
从沸腾的激情到火爆的脾气,执掌14年后,鲍尔默总是显露出过剩的精力。接替他的纳德拉生于印度、喜欢安静思考,但拥有“很高的情商”。创造一个更创新和更灵活的微软,纳德拉必须要有颠覆性的“玩法”。
在就任微软CEO的几十天里,纳德拉重点做了这些事情:纳德拉亲自出席发布会,推出了针对iPad平台的Office软件套装;昨日,微软宣布将不再对智能手机和小尺寸平板电脑收取Windows软件授权费用。外界认为,此举虽然可能不会为给微软带来巨大收益,但却意味着微软开始转型。
纳德拉还为企业用户推出了管理员工移动设备的企业文件应用,无论他们使用的是微软设备还是竞争对手设备,均可以接入这一服务。
纳德拉的这一系列动作都反映出了他对微软已处于“失陷帝国”状态的清晰认识。在过去数十年来,Windows系统一直主导了全球计算机产业,无数的程序员为这一平台夜以继日的开发应用,这也就使得Windows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中心。 2014年9月25日上午,微软第三任CEO萨提亚 ·纳德拉(Satya Nadella)正式开始了在中国的公开活动。这是他在出任微软CEO后的首次中国之旅。
纳德拉此次的中国行将持续两天,行程将包括与中国学生对话、为“微软新视界”项目揭幕、在清华大学演讲以及出席客户峰会等。而对于其他的具体行程计划,微软方面拒绝透露。
纳德拉25日的首站活动是与来自清华、复旦等大学的微软“创新杯”获奖学生过招,另外一次是与清华大学的学生们交流,分享自己如何从去美国留学到成为微软CEO的经历。萨提亚的两站活动都与大学生紧密相关,这对于一个商业公司的CEO而言是非常罕见的。有分析称,萨提亚可能在向外界表明,在他带领之下的微软,思考如何招揽更多优秀的、创新的中国人才,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Ⅵ 泰国电影灵媒解析
泰国电影《灵媒》解析:
1、虽然影片开头说巴扬神是祖先神,是好的,但是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神,并没有什么正邪之分。你信我我就庇佑你,你不信我我就不庇佑你,甚至会害你反噬你。所以东南亚那边信奉的神更像是泛指有法力的神魔妖鬼精怪。包括影片里提到,泰国东北部的人信仰的神有很多种,比如治疗神、财神、祖先神、家神、蝴蝶神、城市神、吃内脏的神等等。有些听名字,就不觉得像什么好神。
2、敏被找到的地方,以及后面驱魔的地方,叫亚萨提亚纺织厂。影片中提到,亚萨提亚家的男人,每个人都不得善终。敏的父亲叫威洛,得癌症死了。威洛的祖父被工作人员扔石头砸死了。威洛的父亲开了一个工厂,后来工厂倒闭,因为听说能收到保险赔偿于是故意放火(应该烧死了人),被发现后就服药自杀了。那个被烧的工厂,就是亚萨提亚纺织厂。
3、敏被附身的原因是因此她父亲一族的孽报。威洛的祖先曾经屠杀过成千上百人,于是有个垂死之人诅咒了这个家族,上天的报应不断地落到子孙后代身上。于是威洛娶了诺伊,一个曾经拒绝了巴扬神的女人,从那时开始,所有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有人要成为祭品去赎罪。
4、附身在敏身上的恶灵不止一个,多的连大法师都数不清楚。这些恶灵全部聚集在一起,怀揣着种种怨恨,并且还集结了别的鬼魂,包括不幸的灵魂,野兽的灵魂(狗、蜈蚣、蜘蛛等),甚至草木的灵,这些灵聚在一起,于是强大的恶灵就这样诞生了。所以敏才会如此厉害,导致后面驱魔仪式失败。
5、舅妈强行开门,是因为她之前就被敏种下了咒。所以在听到房间里发出了自己孩子的声音后,就受到了迷惑,强行打开封印,坏了大事。
《灵媒》细节
影片强有力的优点是为观众植入一个概念,在泰国偏远山村,大家的文化习俗或信仰,通过看似不经意的道具布置,是很难让人区分现实还是在拍摄,据说在泰国只有你想不出来,没有你找不到供奉的神明。
比如影片中在黑色的车后面贴“这辆车是红色的”并非出于影片单独的设计,而是泰国本身就有的这种“护身”的标签,在泰国很容易能买到,用来“欺骗鬼魂避免交通事故”。
当然在不同地方演变也不一样,泰国人对颜色很看重,他们一些人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运色,但不一定自己喜欢的车有自己的幸运色,于是就可以在一辆自己喜欢的车上贴上“这辆车是XX颜色”的标签,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保平安。影片其实像这样接地气的风俗化安排,这样的代入感会带来更为沉浸式的恐惧。
此外影片的细节其实很多,只是在伪纪录片上被悄悄的隐藏了起来,如果看的是大银幕的话,会放大那些恐怖细节给你造成意外的惊吓伤害。比如有一段是敏坐在车上时,除了看上去精神很差没有什么特别,但其实车窗的折射才是吓人之处。
除了画面上还有剧情上的细节,影片并非想单纯的讲述一部恶灵附身的故事,而是想烘托出亚洲普遍的传统观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敏虽然是无辜的,但上升到整个家族,敏的祖先做过的事,都需要有人来血债血还。
影片被好评的地方,或许正是因为一直追求对恐惧探索新的角度,而不是一味的玩着公式化的恐怖片套路。
Ⅶ 求人生若只初相见2015年免费高清百度云资源,阿吉特·库玛尔主演的
链接: https://pan..com/s/1QjJW0NCF4WW2lbvAXgNTBQ
Ⅷ 萨提亚纳德拉简介
职业:微软
首席执行官国籍:美国印度为何出名:现任微软旅橡察首席执行官,2014年2月接替史蒂夫•巴尔默。
出生日期:1967年8月19日出生地:印度海得拉巴年龄:52岁
世代:第十代中国十二宫:山羊/绵羊星座:如败Leo“Kdspe2014-02-04 Satya Nadella生活中的事件Satya Nadella接替Steve Ballmer在拆茄Twitter上的Facebook共享上担任Microsoft Share的首席执行官著名的印度人Aamir KhanAishwarya RaiAjay DevganAkbarAmartya SenAmitabh Bachchan
Ⅸ 电影《灵媒》中巴扬神到底是什么
电影《灵媒》中巴扬神是当地的本土神,类似土地神,或者是像云南白族的本主神,片中当野尘纳地信万物有灵,所以神灵众多,各种类型都有,巴扬神算是一个小神。
《灵媒》这部电影中巴扬神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但是大部分人的解读都认为巴扬神是善良的化身,甚至很多人都认为敏的梦中被砍头的是巴扬神。
影片对巴扬神的设定:
电影中对不同宗教都有一定的叙述,拍到基督教和佛教时电影镜头都是明亮的,但是关于巴扬神的时候电影镜头都是灰暗的,而和普通神高居庙堂不同,巴扬神藏身与深山老林中,部分原因可能是为了躲避下咒者后代的破坏。巴扬神选择灵媒都是女性,也与故事中亚萨提亚家族被诅咒的都是男性相呼应。
从巴扬神就是亚萨提亚家族的先祖这一观兄颂点,再回过头看电影剧情,很多情节就能解释的通了。电影开头被附身的尼姆给村民治病时使用的法器是刀,刀代表杀戮,也隐喻了亚萨提亚先祖的杀戮。
巴扬神决定出面干涉,敏的母亲的婚姻很有可能就是巴扬神安排,试颂没图改变自己家族命运。但是敏的母亲诺伊却用欺骗的手法蒙骗了巴扬神,甚至做起了屠狗的生意更加重了他们家族的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