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孟買酒店事件真實回顧 遭"恐怖分子"長達60小時的屠殺
前不久斯里蘭卡遭遇is的恐怖襲擊,製造了轟動全世界的“八連炸事件”,造成上千名人員傷亡。而最近一部電影《孟買酒店》也是再次將曾發生在2008年的印度孟買酒店事件給呈現了在了大家面前,遭遇了一次長達60小時的“恐襲”,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後果和影響,下面我們便來一起回顧一下當時所發生的悲劇!
《孟買酒店》這部電影是在2018年上映的,也是根據2008年印度孟買“恐襲”的真實事件所改編的,給印度人民帶來永遠的傷痛!而在電影之中場面被描繪的非常真實,看著令人悲痛!而當時的現場可能比這還要殘忍一萬倍,下面我們便來一起回顧一下當時所發生的慘劇!
事件是發生在2008年11月26日-29日,印度五星級酒店“泰姬瑪哈”遭遇了10名恐怖分子的突然襲擊,他們手持槍械,一進入酒店之後便開始瘋狂的掃射,將酒店類的所有人員全部給控制,讓酒店陷入“絕地”之中,他們便開始展開長達60個小時的屠殺,最後是造成195名人員的死亡,數百名人員受傷。10名恐怖分子中的9名被現場擊斃,1人被活捉,事後民眾對印度官方的救援感到不滿,展開一系列的抗議活動,這便是整個孟買酒店事件的過程了。
而在事發之前根據相關報道稱,印度相關部門已經是掌握了有效情報,原本可以將此“恐襲”扼殺到搖籃中,但由於麻痹大意,應對不力最後造成了如此慘劇,數百條人命也就這樣喪生,這也難怪事後印度民眾會有如此大的反應了,其責任完全是是屬於他們!10多名恐怖分子便讓整個孟買市民陷入了60個小時的恐慌,不得不說這執行力卻是不敢恭維啊!
而在電影《孟買酒店》中更實用“全景式”來還原了“泰姬瑪哈”酒店中的60個小時的場景,看著讓人熱血澎湃的同時也感到痛心,當恐怖分子的機槍對著人掃射的時候,就像是打在自己身上一樣,人就像是待宰的羔羊一樣顯得手足無措,一個接一個的倒在地上,老人小孩婦女全都不放過。
2. 令人震驚的印度黑公交輪奸案 23歲女孩遭六人暴力輪奸致死
2012年,在印度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輪奸案件,23歲女大學生被六名男子暴力輪奸致死,被稱為印度黑公交輪奸案。花季少女的離世讓人悲痛,時隔六年之久,罪犯終判死刑,實在讓人大快人心,印度“強奸之都”的惡名也廣為流傳。
一、印度黑公交輪奸案始末
在2012年的12月份 ,23歲的喬蒂與一男性友人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購物中心看完電影,晚八點出影院後,准備打車回家,後來兩人就被連哄帶騙的搭上了一輛私人運營的“黑公交”但是沒過多久,這兩黑車就開始偏離本身他們回家的路線了,轉而向偏遠的地方駛去,兩人意識到情況不太對,便提議要求下車,但是公交並沒有停下......震驚全球的印度黑公交輪奸案即將開始。
“黑公交”上除了喬蒂和她的朋友之外,還有包括司機在內的六名男性,隨後他們開始用骯臟的言辭辱罵兩人,並質問他倆昨晚幹了些什麼。喬蒂不停地跟司機說停車,但司機卻無動於衷。這是其他的五名壯漢開始圍了過來,並對喬蒂動手動腳。
據印度黑公交輪奸案中,喬蒂的同行的男友人回憶,但是兩人也是拚命的反抗,但是始終寡不敵眾,男友人被三名壯漢圍毆,並用鐵棒將其擊暈了,然後被關在了駕駛室,二喬蒂則被他們拖到車尾處,對她實施了慘絕人寰的暴力輪奸。他們扒光了喬蒂的衣服,並且還不斷用鐵棒毆打她,甚至還將棒子插入她的下體,之後幾人又輪番對喬蒂實施了強奸......
因為被對人輪番強暴,喬蒂的腹部,以及腸子、生殖器官都不同程度遭到創傷,甚至被鐵棒擊穿。其中還有一名未成年人,對喬蒂實施了兩次強奸,最後還喪心病狂的將手深入到喬蒂的下體,通過傷口竟將她的腸子拉了出來......車輛一直在行駛,經過漫長的一個多小時的非人虐待,最終暴徒們將二人扔下了車,並企圖將兩人碾死。 上一頁 0 /3 下一頁
3. 印度血災電影叫什麼
《孟買酒店》。
該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2008年11月印度孟買五星級酒店泰姬陵遭到恐怖分子襲擊的故事。該片於2018年9月7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2019年3月14日在澳大利亞上映,2019年3月29日在美國上映。
《孟買酒店》是一部富有內涵、飽含敬意的電影,同時也充滿力量、令人心痛。該片的主演和導演一起完成了這部引人入勝的又鼓舞人心的作品,讓觀眾向那些已逝的生命致以敬意。
該片對暴力和屠殺的描述毫不遜色,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展示了來自各個階層,文化和信仰的人們為生存而團結起來並聯合起來的勇氣和力量。該片也許不是其風格的完美典範,但它對意識形態嘩眾取寵的剋制以及對色調的一流技術控制,讓它值得一看。
4. 電影孟買酒店是真實事件嗎 2008泰姬陵酒店事件令人窒息
《孟買酒店》是2018年上映的一部有關於恐怖襲擊的影片,影片的內容讓人看得緊張又窒息。很多人看過電影之後,都會好奇,《孟買酒店梁純緩》是真實事件改編的嗎?據了解,這部影片就是根據2008年泰姬陵酒店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改編的,真實事件要遠比電影更恐怖,更血腥。
《孟買酒店》這部影片是為了紀念十年前發生在印度孟買的一起震驚世界的恐怖襲擊事件,有一百九十多人在這次恐怖襲擊中喪生,還有數不清的人受傷,淪為恐怖分子的人質。
影片根據2008年11月發生的孟買五星級酒店發生的恐怖襲擊為故事背景,這次的恐怖襲擊造成了非常慘重的傷亡,而參與恐怖襲擊的十名恐怖分子,最終有九名被擊斃,一人被活捉。這次的事件在印度引起了極大的恐慌,同時,孟買的警方在面對恐怖襲擊事件時所表現出的無能為力,也引發了民眾的不滿。
在影片的一開頭,泰姬陵酒店裡還是一片繁華熱鬧的景象,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都住在這里,其中有來自外國的神秘大亨,也有豪門名媛。然而,很快這種祥和平靜被槍聲,被爆炸聲所打破,十名手持武器的恐怖分子,在城市裡進行了恐怖襲擊後,混進了泰姬陵酒褲晌店中,他們的到來,也讓酒店的工作人員和客人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警方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恐怖襲擊束手無策,專業的反恐部隊也不能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明明只有十個恐怖分子,可是他們卻製造了以一敵百的恐慌。
在短短三天的時間里,印度孟買被籠罩在六十個小時的恐怖襲擊中,無差別的殺戮和血腥籠罩著這個城市。這是一部很能夠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的影片,影片的內容雖然非常殘忍,但是殘忍中也透露著一些人性的光輝。據悉,在遇害的一百九十多人中,橡模有很多都是為了保護客人而死掉的酒店工作人員。唯一遺憾的是,雖然十名恐怖分子都伏法了,但是他們幕後的主使者還在潛逃。
5. 赤裸人性超惡十大印度犯罪神片!暴力刺激驚心動魄
印度寶萊塢是世界電影一大多產地,他們誕生過很多高智商犯罪懸疑題材力作,從劇情到表演、製作都讓你有一種驚險刺激之感,而且大尺度黑暗人性,都是看著非常過癮的爽片。下面就來推薦十大高智商犯罪題材的印度神片。
1.《刑法典第375條》
環環相扣的經典律政大片,過於聲張的「Me too」背後也另藏動機,強奸案的施害者與被害者都不幹凈,律師也在乎自己利益,揭露法院審判結果僅看輿論和證據。故事曲折燒腦,細節對法律和真相都有沉思,略帶黑暗色彩。
2.《誤殺瞞天記》
這部印度電影曾被內地翻拍為《誤殺》,並且大賣。原著中的父親更深謀遠慮且更具反偵察手段,還把死屍埋在了警局。故事結局雖然悲慘,但人性色彩濃厚,對當地警方高層用權力迫害當地人查案,對親情和法制思考很棒。
3.《未知死亡》
本片復仇片段大量借鑒了歐美經典片中的劇情與風格,男主角阿米爾·汗強壯的肌肉及前後兩個成功的造型反差,童話式的浪漫愛情故事,復仇時的快感,以及獨具異域風情的歌舞,符合現代審美觀影響處理都HOLD住眼球。
4.《土匪女王》
本片深入觸及了印度的種性制度、虐待婦女等症狀。不僅表現了女主角富蘭作為土匪女王傳奇的一生,而且描寫了一個受種性制度支配的無情殘忍的性別歧視 社會 。富蘭不甘壓迫、敢於鋌而走險以暴力反抗暴力,讓人震撼。
5.《白虎》
該片對印度種姓制度進行了直接的控訴,其中底層僕人向主人反撲的情節,也可以令觀眾想起《寄生蟲》。對於謀財害命的主角發跡經過的刻畫也略嫌簡單,但對於貧富卻有不少精闢的金句,讓人對印度種姓制度的負面影響。
6.《無所不能》
除了復仇的類型片元素,依舊保有印度電影常有的現實批判力度,展示了弱勢群體遭遇的不公。一個盲人如「復仇」成為影片最大的看點,具有先天缺陷的盲人行動不便,脫身難度更大、懸念更多,整個過程給觀眾極大的觀影愉悅。
7.《罪惡》
本片根據2008年印度著名的「諾伊頓兇殺案」這一真實案件改編。在懸疑推理、破獲案件的過程中,也在冷靜客觀地揭露印度司法界的無能、草率、黑暗與荒唐!本片既有推理的嚴謹,也有細膩的驚悚,非常精彩。
8.《一個母親的復仇》
該片高度還原印度 社會 現狀,在家庭矛盾與 社會 沖突的雙向沖擊下,母女關系的典型矛盾寫實且扎心。影片層層遞進,母女關系伴隨復仇節奏升溫,幾度戳中觀眾淚點,同時折射印度女性生存現狀。
9.《帕雷克沙》
印度教育題材佳作,拉車父親含辛茹苦賺錢,冒雨求校長讓兒子進貴族學校,然後付不起學費就偷竊被抓……學霸警官幫孩子補習功課那段很良善用心,後面高層介入,審批是否讓孩子參加考試都能猜到,但還是很激勵人心的佳作,敘事流暢性與技巧性絕佳,可憐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代價太大!
10.《丑惡》
這部電影外表是犯罪懸疑片,一個小女孩被綁架,其實綁架案的真相並不是重點,而是憑借綁架案去立體地展現印度 社會 的陰暗面,權力腐敗和兒童買賣。總體來說瑕不掩瑜,這是一部很精彩的電影:沒有血腥鏡頭和大製作場面,卻讓人打從內心的厭惡。
6. 一個母親的復仇(硬核母親為女復仇太暴力)
《一個母親的復仇》劇照,艾麗婭和繼母戴維琪(
希里黛玉飾
)。
在剛剛過去的母親節,根據「德里黑公交案」改編的印度電影《一個母親的復仇》在國內上映5天收獲了5339萬票房。不同於以往印度片的載歌載舞,《一個母親的復仇》講述了一個母親替遭強暴女兒報仇的悲情故事,不過該片在劇情方面卻受到質疑。新京報獨家專訪導演拉維·德耶瓦爾,他講述了創作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困境,以及自己關於復仇橋段的解讀。
【故事背景】
《一個母親的復仇》取材「德里黑公交」案。真實案件情況:2012年12月的一天晚上,在印度首都新德里,23歲的醫學系大學生喬蒂和男友看完電影後搭車回家,因誤上了一輛不在當班的公交車,悲劇就此發生。喬蒂男友被公交車上6名男子打暈後關押在駕駛室,隨後喬蒂遭到6名男子輪奸。最終喬蒂經過13天搶救後,不幸傷重離世。事後,1名案犯在被關押期間上吊自殺,4名成年案犯被判死刑,1名未成年案犯被判3年監禁。這個事件曾引發全世界范圍內的討論,是印度正視女性的安全問題的開始。
2005年,BBC拍攝紀錄片《印度的女兒》記錄印度黑公交輪奸案的方方面面。這部紀錄片本該在2015年的三八婦女節在印度播出,但最後影片在印度全面禁播。
2009年,奈飛拍攝影視劇《德里罪案》瑞奇·梅塔用了最客觀冷靜的方法來講述整個故事,通過德里警察局女性副局長夏爾馬的辦案視角,以7集內容回溯警方6天的破案過程,沒有什麼靈光乍現或者神來之筆,破案全靠實地走訪調查、徹夜查看監控,將各種線索抽絲剝繭,有效整合,最後為觀眾拼湊出事件的全貌。
在電影《一個母親的復仇》里,希里黛玉化身「復仇女神」。
【講述】
希里黛玉遺作,她是「導演式」演員
片中飾演艾麗婭繼母的演員希里黛玉是印度國寶級女星,她被稱為「寶萊塢最後的女皇」,在寶萊塢堪稱傳奇。2018年2月24日,希里黛玉不幸逝世,享年54歲。
《一個母親的復仇》是德耶瓦爾的導演處女作,同時也是希里黛玉的遺作。談及和希里黛玉的合作,德耶瓦爾談道:「第一部電影可以和希里黛玉這樣的演員合作,我別無他求了。她十分善於接受我在片場的想法。《一個母親的復仇》是她的第300部電影了,也是她最後一部電影。她是一位導演式的演員,非常熱情,也會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詮釋場景,每一段戲她都會耐心傾聽你講,把場景內在化,然後做出自然生動的詮釋,她是我們最好的演員,直到現在我都很想念她。」
艾麗婭被強暴後奄奄一息。
快拍完時遭遇禁令,最難在於還原悲慘現場
德耶瓦爾透露,整部電影並不是一帆風順,他邀來兩位非常有才華的巴基斯坦演員來扮演影片中的女兒和父親,但在影片完成90%的時候,因為當時政府頒布的一項禁令「禁止巴基斯坦演員出演印度電影」而不得不推後拍攝安排,刪掉一些拍好的部分。
比起大環境的困難,德耶瓦爾認為要拍攝一個人類永遠不會原諒的場景,是更有難度的事情。如何還原慘無人道的情節,讓觀眾理解並能感受到女性的痛苦,又不能將這種痛苦赤裸裸地表現出來。德耶瓦爾表示,為拍攝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劇組做了很多社會調研,「我們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去研究所有前後時間跨度大的重要案例以及探索調查和法庭審理程序背後的原因,走訪了官員、調查小組、律師、法官和強奸倖存者以及她們家人,他們的堅強才讓我們了解了捲入此類法庭案件的家庭的遭遇。」
戴維琪親手擊斃了強暴繼女的犯罪分子。
【 回應 】
劇情改動較大? 復仇有真實事件做基礎
《一個母親的復仇》改編自印度「德里黑公交」案,但電影沒有按真實事件發生的歷程那樣演繹。影片內容經過不少調整,受害者艾麗婭在夜晚候車時被她曾拒絕的同班男生以及其他3人強行帶走,後來她被實施了慘無人道的輪奸和毆打,但不同於喬蒂,艾麗婭活了下來並對對方進行了指認。可後來對方竟然全都被判無罪,面對確鑿的證據罪犯們被釋放,其中一人甚至還繼續返校上學,女孩的繼母戴維琪決定親手向犯罪者實行復仇,展開一場正義與邪惡的對決。
《一個母親的復仇》在印度並不新鮮,該片曾在2017年7月在印度上映,也因為故事取材和社會話題性險些被禁。不同於「黑公交」案件,艾麗婭的母親戴維琪向傷害自己女兒的犯罪分子舉槍復仇,這樣的改動會讓影片脫離現實嗎?
德耶瓦爾表示,《一個母親的復仇》是由印度人的情感製作的,但也有真實事件做基礎。除了「黑公交」案,他把其他真實故事也加了進去,「在一項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發生的一起真實事件,一位母親開槍打死了性騷擾自己女兒的騷擾者」。
警察馬修
懷疑戴維琪在實行復仇計劃。
反轉太快太暴力?因為受害者得不到法律支持
《一個母親的復仇》上映之後,部分觀眾對「以暴制暴」的復仇劇情不太認同,尤其是「前期復仇過程太順利」、「警察態度翻轉太快」,影片被質疑劇情有硬傷。
對此,德耶瓦爾談道,這正是自己想要傳達給觀眾的心聲。有文化且善良的女主,在家庭遭遇了沉重打擊後,得不到法律的支持,才最終不得已用私刑來解決問題。
德耶瓦爾十分理解片中女主一家的困境,「在印度,當你每天醒來,讀到身邊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你會感覺非常無助。罪犯逃跑,媒體將事情變成一場審判,這會讓那些受害家庭非常沮喪。沒有人支持他們,沒有人為他們發聲。人們在社交媒體上只討論幾天,然後一切又回歸正常,一切又都沒有改變」。
「我的鏡頭展示的是當印度法律失效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德耶瓦爾表示,「沒有人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我從來沒有說過她所做的是正確的,只是想反映印度社會現實,當法律失效時,一個母親能為女兒做什麼。」
而對於警察態度的翻轉,德耶瓦爾解釋說,當法律沒有站在受害者一邊的時候,警察在心中存有疑慮,但他不允許「以暴制暴」。然而,在影片高潮部分,當受害人媽媽哭著說「這種事還會發生,而你們卻什麼都做不了」的那一刻,警察與她產生了共鳴,無力感讓他決定站在受害人這邊。
7. 印度電影罪惡原型
印度電影《罪惡》的原型是2008年諾伊達雙重謀殺案,影片是根據此案件改編,於2015年上映的劇情電影。
印度電影罪惡原型
在2008年諾伊達雙重謀殺案中,14歲的女孩被殺,失蹤僕人作為第一嫌疑人;但是在第二天,失蹤僕人也被殺害,因此女孩父母就成了第一嫌疑人。原因是丈夫出軌被僕人勒索以及女兒的反對。但是這個案子移交CBI後免除了女孩父母的嫌疑,又新鎖定了另外三個僕人,但是由於沒有確鑿證據,就將三個僕人放了;又根據間接證據重新鎖定丈夫,但由於沒有直接證據,CBI二隊拒絕起訴丈夫,法院駁回這種說法,直接起訴了女孩父母。最後女孩父母被定罪,被判終身監禁。印度電影《罪惡》就是根據這個案件改編的。
《罪惡》是2015年上映的印度劇情電影,影片根據2008年的真實案件改編,像一部嚴謹警匪懸疑片,卻折射出了印度社會的種種積痾。不得不說,印度電影不是只會停留在歌舞喜劇上的,也會像出這種優秀的觸及現實問題的電影。印度電影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8. 《孟買酒店》:印度911真實改編,全程窒息展現驚恐眾生相
影片真實再現震驚世界的「印度9·11」孟買恐襲事件,2008年11月,著名的泰姬陵酒店意外遭到恐怖分子入侵,恐怖分子無差別行凶,讓整個酒店陷入絕望之境,百餘名酒店住客及員工被困,無人得知何時能等來救援,一場與死神的賽跑就此開啟…
多年以來,我們已經習慣看到那些屏幕英雄的出沒,就好比漫威人物一般,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然而在真實的生活背景下,還會有這些英雄的存在么?
人類 歷史 上,有很多段不忍回首的真實恐怖襲擊的慘案,反映這一類事件的影片也不少,例如關於9·11的影視劇作品如《93航班》,聚焦慕尼黑慘案的《慕尼黑》,聚焦波士頓恐怖襲擊的《愛國者日》,以及講述巴黎列車恐怖襲擊的《15點17分,啟程巴黎》等等。
《孟買酒店》真實再現了當年震驚世界的「印度011」孟買恐怖事件,情節簡單直白,簡單的幾個視角切換介紹了人物場景。就這么簡單,沒有前因後果,也沒有什麼徵兆,隨著一聲槍響,殺戮就開始了。
「開著手機,我要親耳聽到他們的哭喊聲」
這是一場毫無反抗力的屠殺,全副武裝的襲擊者鍵臘一邊散步,一邊掃射目光所觸及到的人群。真實的血腥爆頭,殘暴的無差別殺人,所有的經歷者都戰戰兢兢地躲藏著,玩著恐怖版貓與老鼠的 游戲 ,等待著死神的降臨。
不得不提的就是印度的治安,孟買雖然是數千萬人口的大都市,但是並沒有特種部隊,負責治安的警察槍支彈葯也少得可憐,大多數也只是配置了木棍而已,想要消滅恐怖襲擊者,必須從數百公里外的德里調兵,長達數十小時之久。
在這場無差別的殺戮下,沒有人擁有主角光環,火車站擁堵的平民老百姓,咖啡廳竊竊私語的戀人們,泰姬陵酒店冠改亮野冕堂皇的大人物們,在殘暴的槍口下,顯得渺小而卑微,無不如此。
或許看多了個人英雄,總覺得某個人會雄起,心中總是莫名的有些希望。
然而事實就是這么殘酷而真實,美國人甘願犧牲外逃的機會,為了孩子身陷敵手,也終究難逃被槍殺的厄運;裝著高深莫測的俄羅斯前特種兵也是毫無抵抗地被爆頭,那種無力的絕望感就吞噬了整個人的心靈。是的,那種瀕臨死亡的絕望無助,讓每個人都深陷極大的恐懼當中。
從心理學角度講,恐懼是在可怕情景影響下產生的一種十分緊張的情緒反應。特別是當這種情景可使人具有重大意義的需要遭到剝奪時,如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名譽、前途和經濟的利益時,恐懼的情緒就會支配人的整個身心。
在恐懼的支配下,人性的自私懦弱與卑微無助,體現得淋漓盡致。在恐怖襲擊開始時,街頭上無助恐慌的人群擁堵在酒店門口,希望能尋找到避風港灣。
酒店大堂里的人呢,有的觀望著事態的發展,有的呵斥著禁止他們的進入。此時暖心的一幕出現了,大堂經理打開了酒店大門,擁抱了驚慌的人群,也將恐怖分子帶進了酒店。
到底應該如何做呢?或許有些人會指責大堂經理,認為他的行為帶來了更大的災難。然而,如果換位思考呢,假如那個時刻,你就是酒店外面已經驚恐至極的人群呢?
何況對於恐怖分子而言,一扇大門根本阻擋不了他們的腳步,無非殺戮晚上片刻罷了。
這一幕,在後面的貴賓酒吧再次出現。
對於深陷災難與恐慌的人群而言,貴賓酒吧無疑是最安全的所在。人性是自私而貪婪的,他們不希望別人來威脅自我的安全,於是阻擾著大門的開啟。此時此刻,令人尊敬的主廚站了出來,他打開了大門,將外面求助的人群接了進來。
睿智的主廚敏銳地覺察到了人群中的恐懼與驚慌並妥善處理,前台女接待寧願被爆頭也不願充當血腥屠殺的幫凶,錫克族服務生更是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消除了英國老太太的不安,更援救了不少人,可以說,在整部影片中,最充滿閃光點的群體正是這些酒店的服務人員。
他們是弱小的,但他們又是偉核喊大的。在這場災難中,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不為過,畢竟如同主廚所說,每個人都有家人和人生,選擇逃避也不是什麼恥辱。然而在死亡面前能勇敢地站出來面對,這無疑是可貴的。
自殺性恐怖主義是指為了引起目標對象或公眾的注意並散播恐怖氣氛, 而自願採取與選定目標同歸於盡的方式殘害無辜, 自願犧牲自己的生命去換取任務的成功, 從而達到某種宗教、政治或 社會 目的。自殺性恐怖分子並沒有單一的心理側寫, 其動機也很復雜。他們可能是出於宗教或政治目的而進行自殺性恐怖襲擊, 也可能是基於理性分析而做出的選擇。
在整部影片中,恐怖分子的殘忍血腥人神共憤,他們的年輕無知也讓人印象深刻。
這些年輕人來自巴基斯坦的大山裡,生活貧窮,什麼教育和醫療啊,那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對他們而言,酒店裡的飯食以及抽水馬桶的神奇,都足以讓他們歡呼雀躍。在面臨死亡的瞬間,恐怖分子與家人的通話,無不顯示著他們的年輕與稚嫩。
然而,他們卻有著最堅定的信仰,一輪又一輪的洗腦培訓,更堅定了他們對於異教徒的憎恨與自我犧牲的崇高。更何況,除了精神支撐以外,他們的自殺性襲擊,能給家人帶來一萬美元的收入,提升家庭的 社會 經濟地位。
他們深信,這種自殺性恐怖襲擊會給敵人帶來巨大的傷害,能夠讓敵人產生極大的恐懼與焦慮。他們缺乏表達利益訴求和爭取合法權利的渠道,自殺性恐怖襲擊就成了他們在絕望中所使用的一種瘋狂的不計後果的報復手段。
有的宗教狂熱分子,甚至將自己看作是殉道者或烈士,他們認為保護自己的宗教是一種義務,而且會因此得以在死後升入天堂,避免輪回的痛苦,還能受到後人的尊敬,永遠活在人們的記憶中。
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恐怖組織最喜歡的招募對象,就是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輕人,認同報復文化,受過嚴重心理創傷,具有為組織犧牲的觀念,受極端宗教文化熏染的邊緣性人格。
像其他災難一樣,經歷恐怖事件會導致一些心理精神疾病的發生。那些直接暴露者會經歷心理的痛苦;由於不確定誰暴露於危險中、誰將會被襲擊,許多未受到暴露危險的人會經歷同樣的痛苦。
對多數人而言,這些急性的心理反應會隨時間而解決。少數人的這種反應不會結束,而會發展為心理精神障礙。如急性應激障礙(ASO)、PTSD、抑鬱症、恐怖症、酒精和尼古丁濫用等。
大多數人遭受恐怖襲擊後的創傷後精神症狀是短暫的。早期症狀會隨著教育、休息和維持正常的生物節律(按時上床、按時吃飯)而消失。媒體報道既可以令人安心也會導致人擔心,限制報道可以使混亂狀況最小化。尤其是對兒童、對受傷人員的配偶進行教育不僅有助於治療,也有助於查明症狀是否惡化及持續存在。
如果症狀持續存在,就需要心理和葯物的治療。然而,PTSD不是唯一與創傷相關的障礙。恐怖事件之後人們的抑鬱症、廣泛性焦慮症、驚恐障礙的危險性明顯增加,物質濫用也增加。心理因素參與的醫學疾病心身疾病也猛增—從心臟病到糖尿病等。而重要的是受傷的倖存者會因心理因素影響到生理狀況。
創傷事件後會發生創傷性的喪失、不可解釋的軀體症狀、抑鬱症、睡眠紊亂、酒精和咖啡因及濫用煙草、家庭沖突和暴力。憤怒、懷疑、悲傷、焦慮、害怕、易激惹是常見的情緒反應。
就如同影片中所講,泰姬陵酒店重新開張後,不少遊客重新回到了酒店,為當時的黑暗時刻哀悼,對他們而言,這也是心靈上的哀悼。
哀悼,是幫助我們從喪失與創傷中恢復過來的關鍵!
德里羅的小說《墜落的人》中,遭受同樣心理創傷的兩個人,里昂通過積極的交流和思考,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心理調整後,順利實現了移情,達到了自我救贖的目的,可以看做是一個哀悼者。雖然痛苦猶在,但她依然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相反,基斯拒絕承認好友的離去的事實,一直在譴責自己當時在救助朋友時的無所作為。他長時間陷入沮喪的情緒里,沒能順利實現移情,最終沒能得到救贖,成為一個永遠的抑鬱者。
不管怎麼樣,為了從心理創傷中走出來,哀悼者必須面對和經歷他永失所愛的所有痛苦,包括愛、悲傷、憤怒、嫉妒、憎恨等等感受。要面對和消化這一切感受,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可能有些人需要一年半載才能緩過來,也可能有些人很多年都很難跨過心裡這道坎。
9. 印度電影罪惡真實事件
鏈接:
10. 如何評價《孟買酒店》這部電影的原型是什麼
《孟買酒店》是一部富有內涵、飽含敬意的電影,同時也充滿力量、令人心痛。
導演花了不少時間敘述了恐怖事件發生當天的活動,比如當第一次見到恐怖分子時,他們正在為這項任務做准備,聽著他們的領導人在錄音中給出的指示,讓觀眾真正進入這些年輕人的大腦,然後我們看到他們犯下最可怕的罪行。
《孟買酒店》雖然以印度泰姬陵酒店為故事背景,但不少內部場景實際上是在澳洲拍攝的。拍攝中,導演會播放真實的槍響與爆破音效,以追求真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