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神片《起跑線》,為了讓孩子上名校,父母傾盡所有!
第一時間跑去影院看種草已久的《起跑線》,其中反映的教育和擇校問題簡直和國內如出一轍。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對父母來說簡直再熟悉不過,而電影中直指教育的一幕幕也帶給我內心深深的觸動。
整部劇用喜劇的手法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父母擇校的故事,他們拼盡全力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為他們不想讓孩子跟他們上一樣的學校,他們希望通過選擇名校,讓孩子能上升到上層社會!
1、名校教育就是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上嗎?
《起跑線》英文電影海報寫道:
The parents who will do anything to get their children into the right school.父母,就是那些會不遺餘力,傾其所有讓他們的孩子進入正確學校的人。
國內的現狀也是一樣,父母殫精竭慮都是為了一件事——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於是從選擇幼兒園開始,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擇校戰爭持續打響,真的是孩子的比賽,父母的賽場。
「讀不了好的小學,就考不進好的初中,讀不了好的初中,怎麼去重點高中?重點高中的重本率可是95%以上,那上985、211還用愁嗎?」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的,而且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農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但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上了名校, 享受精英教育就是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上嗎?
中文電影海報上有這樣一句話:
即使變成自己討厭的人,也要讓孩子獲得最好的教育。
片中折射出擇校的困局,影片最終落腳在到底是要「起跑線」,還是要守住做人的「底線」。
電影的最後,父親拉吉的一段演講非常煽情:「你們想盡辦法讓他們進入這所學校,不是你們幫他們,而是他們幫你們。這個時代人們只重視孩子的能力,而不是人品。」雖然有人詬病說太過雞湯,強行煽淚,但我依然覺得精彩無比。
我們常說要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孩子的能力非常重要,想像力、創造力、閱讀力、社會適應力、情商、逆商、財商等等。但我們卻不能忘記了美德教育,更不要忘記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眼裡,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這些人不缺能力,缺的是做人的底線。 作為父母,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這件事情上,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3、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就能贏得人生嗎?
曾看過這樣一個報道:一對大學教授父母,兒子4歲半上小學,19歲拿到博士學位。畢業後,兒子卻終日在家吃爆米花和零食,什麼事都不想干,終日悶悶不樂。父母現在整天發愁怎樣才能讓孩子振作並快樂起來。
他們的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卻沒有贏得人生。童年缺失了爆米花和零食,埋頭學習,而今學位拿到了,父母給的任務完成了,人生卻再也沒有了方向和動力,爆米花就成了唯一的樂趣。
當然舉這個例子,並不是說所有的神童長大都會出現問題,孩子的成長之路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沒有那麼多的必然。
但我卻想藉此告訴父母,每個孩子是有個體差異的。
盧梭說:「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即應把成人當作成人,把孩子當作孩子。」
不要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像孩子一樣生活。 我們應該允許他們用自己的節奏生長,積累實力,蓄勢待發,方能贏得人生的長跑。
4、起跑線折射出我們到底愛的是什麼?
《起跑線》帶給父母很多啟迪,更給予一場心靈的洗禮。 我們到底愛的是孩子的未來,還是望子成龍的虛榮心。
回憶我的童年,在我小升初的時候,媽媽想提前把我的戶口轉入舅舅家,這樣就可以就近上學,直接升入重點初中。當我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特別不開心,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去那個學校。
媽媽說,那個學校教學質量好,校風好,你以後上重點高中的機會多啊!這樣你就有機會上重點大學,畢業有個好工作。
可我卻總覺得哪裡不對勁,我不想入校後被人指指點點,說我是走後門來的。於是最終我不讓媽媽轉戶口,毅然決然地去了家門口的普通初中。
學校里同學們會嘲笑老師,上課不守紀律,下課拉幫結派,打架斗毆……但在這里,我卻一直很清楚地知道我應該做什麼,因為我心裡有一個目標,那就是通過我的努力,考上那所重點高中。
對於重點高中的無限嚮往激發了我學習的鬥志,於是我成了這個初中里為數不多的佼佼者,老師對我青睞有加,常給開小灶,最終我參加重點高中的提前招生考試,如願以償地考入了那所重點高中。
現在想來,父母給我傳遞了正確的價值觀,他們尊重我的選擇,但我回想起來不由得為我的父母捏把汗。如果是果果要做出這樣的選擇,我的內心是否能強大到允許他去一個如此校風的學校,我可能會無比擔心他學會抽煙喝酒打架。
而父母對我的無比信任讓我順利地在那所學校成長,我沒有沾染任何不良習氣,遇到任何的事情,他們都會告訴我,有他們在,一切都不怕。現在想想,好感恩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我也要向他們學習,把這份信任給到我的孩子。
5、父母的格局和視野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那到底什麼才是起跑線呢?在我看來,父母的格局和視野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明年果果也會面臨擇校,到底是在家門口上一個普通的公立小學,還是買學區房進入一所重點小學,亦或者耗費巨資選擇一所國際學校。
當選擇擺在我面前的時候,幾年前的我也會無比焦慮,我生怕因為自己的錯誤選擇導致孩子一生的不幸,那時候我無限地放大了學校教育的影響力。
在幾年的自我成長之後,我現在全然放下了,或許我會選擇公立小學,讓果果去參加國內的高考,或許我們不會選擇學區房,而會順其自然。
因為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這個三角當中, 我不能改變社會教育,但我可以在我能力范圍之內選擇合適的學校教育,我會盡我所能做好家庭教育,那孩子的未來之路該怎麼走就交給他自己。
作為母親,我會努力地生活,用我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他。至於階層,其實我從來沒有考慮過,因為我並不認為這是阻礙人發展的障礙,正如影片中的孩子們所唱:
「生命只有一次,可我有百種渴望,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前行!」
是的,我堅信: 我們的命運就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作為一直在家庭教育領域奮戰的創業者,我無力去改變社會的大環境,但我可以藉由書籍,把人生智慧傳遞給父母。
我相信,無論我們的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學校, 家庭教育都是最重要的。 成為智慧的父母,懂孩子的父母,是為人父母一生的職責!
B. 安德、美蒂是哪部印度電影
《名校風暴》
印度劇安德和美蒂是《名校風暴》里的角色,這部劇講述了在地震震毀一所平民學校後,地方議會決定將學生們分至本地各校中,三個工薪家庭的孩子因此來到這所貴族學校。一無所有的窮孩子遇上應有盡有的富二代,激烈的沖突爆發,最終竟釀成謀殺。
C. 印度必看10部電影推薦
印度必看10部電影推薦《摔跤吧!爸爸》、《三傻大鬧寶萊塢》、《激情歲月》、《印度合夥人》、《巴霍巴利王:開端》、《印度合唱團》、《印度夏天》、《我的名字叫可汗》、《地球上的星星》、《寶萊塢生死戀》。
1、《摔跤吧!爸爸》
這是一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講述了一位前摔跤手努力訓練女兒成為摔跤冠軍的故事。這部電影提倡性別平等和女性賦權,展現了印度文化中父母對子女的愛和關懷。
D. 有誰知道有哪些講校園生活的印度電影
地球上的星星
E. 印度父子三人在學校打架是什麼電影
摔跤吧,爸爸。
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讓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結果生了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的辛格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的驚人天賦,看到冠軍希望的他決定不能讓女兒的天賦浪費,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洗衣做飯過一生 ,再三考慮之後,與妻子約定一年時間按照摔跤手的標准訓練兩個女兒:換掉裙子 、剪掉了長發,讓她們練習摔跤,並贏得一個又一個冠軍,最終贏來了成為榜樣激勵千千萬萬女性的機會
F. 好像有一個印度電影是說一個音樂老師改變一個學校的叫什麼名字 好像中文翻譯是四個字的
印度電影《真愛永存》。電影《真愛永存》也被譯作《情字路上》,是2000年10月上映的一部經典印度愛情歌舞片。獲得第46屆印度電影大獎最佳錄音及索尼最佳場影獎,主演沙魯克汗榮獲了最佳男主角獎。
主 演;阿米特巴·巴強,沙魯克·罕,尤代·喬普拉,裘格爾·汗斯拉吉
下面是劇情;
古魯酷學院是一所有著驕人榮耀歷史的高等學院,校長撒恩卡25年如一日,以冷酷、嚴肅的方式去培養這些從全國精選了出來的尖子生,期望他們能成長為堅毅的有用之材。任何學院都不會接收被古魯酷開除的學生。長久以來,學生面對嚴厲的校規不敢逾雷池一步,因為那樣就意味著前途盡毀。然而有一天,三個浪漫的男孩兒和一位神秘的老師走進了古魯酷,一切開始有了不一樣的變化……
院長Shankar二十五年來一直都秉承傳統,榮譽和紀律的辦學理念,以冷酷、嚴肅的方式去管理和培養學院里數百名的學生。對於違反他所制定的校規的學生都給予開除的嚴厲處分,而且別的任何學院都不會再接收那些被開除的學生。面對如此嚴厲的校規和如此令人畏懼的院長,學生們為了能夠順利畢業,都表現的非常守紀並對院長表面上非常尊敬,Shankar對此自認為教導有方並引以為傲。
新生開學後,學院來了三個浪漫的男孩兒Vichy,Sameer和Karan,他們還成為了同一寢室的室友。很快又來了一個鼓勵學生追求真愛的音樂老師Raj Aryan,在他的影響下,學生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溫暖和人性的色彩。尤其是這三個男生,開始分別同自己喜歡的外面的三個迷人的女孩Ishika,Sanjana和Kiran有了頻繁的交往。
當院長Shankar對這種變化有所察覺並想制止的時候,不料Raj Aryan揭開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他原來以前曾是這所學院的一個學生,因為Shankar自己的女兒Megha當年與他發生了戀情,所以被Shankar知道他的名字後就立即就被開除了,此後Megha在一個晚上跳樓自殺了。而Rai Aryan離開學院後刻苦努力自學成材,並想法設法要回來要改變這里非常僵化呆板和缺乏人性關愛的教育環境,不僅是為學生,也算是為逝去的Megha而做的彌補。
經過Rai Aryar與Shankar雙方對學生所給予的不同影響的持續較量下,不但那幾位學生都贏得了各自的真愛,而且Shankar也意識到自己守舊和落後的思維是女兒死去的根本原因,最終在學院大會上內疚並懺悔著提出了自己不再適合管理學院,決定讓Rai Aryar接替自己院長位置的崇高決定。
G. 印度電影《起跑線》為了讓孩子上最好的私立學校而去裝窮人
中午無意中跟家人看了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前部分沒有看。
以前我就知道印度首都新德里富人區上流社會的人生活很糜爛奢華,這也導致了許多去過該富人區、而從沒有來過中國的印度人總自信印度比中國發達很多。
所以看到該影片的時候,我也算是見識了一下印度的富人生活,果然,全世界的富人區都有這個共同性:建築華麗、人物衣著有模有樣、美女很多。
這些都是或有地位、或有錢、或有知識文化的印度人。
這些印度人和我們中國的無數家長一樣,非常注重下一代的接受教育問題,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影片中的這對有錢(但又不是名流)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女兒皮婭能夠上印度最好的私立學校,又是送女兒送去各種培訓班、又是各種想辦法找校長,就是沒有如願。
後來他們聽說了該著名私立學校每年有25%的名額是留給窮人的,因此,他們買來了好多窮人的衣物,而且一家三口直接搬去了印度貧民區生活,最終通過了申請。
但剛好遇上私立學校縮減窮人學生的名額,學校採用抽簽的方式只抽選10個窮人孩子入學,皮婭被抽中了,而一直熱心幫助他們的、善良窮人鄰居的孩子卻沒有被抽中。
搬回到富人區生活後,這對夫妻良心依然受到譴責,認為是自己假裝窮人竊取了鄰居的名額。
這種愧疚讓他們主動不留名的資助了窮人鄰居孩子所在的貧窮公立學校。
最後,男主還主動向私立學校的校長坦白了自己的欺騙行為,而且不介意校長取消自己女兒的名額,讓鄰居的孩子獲得這個名額。
然而,校長並非剛正不阿,她也是非常注重權錢交易的,她只是讓人轉變了一下皮婭的檔案、表示她不是窮人的孩子而已,根本不想讓男主鄰居的孩子入學。
於是,男主在私立學校的會議上,當著校長、老師、所有有錢有勢的家長的面,讓窮人鄰居的孩子以及他的同學們上台表演,所有人看到了這群孩子的出色表演與天賦,給了他們熱烈的掌聲,可是,當他們得知台上的學生們不是本校的學生,而是來自貧民公立學校的學生時所有人都沉默了。
接著,男主上台講述了一段很感人的話。
這時,按照我們中國的影視規律,一般主角這么感人的當眾講話後,校長會同意收了男主的鄰居的孩子,並且會在社會引起共鳴,從而讓更多的窮人孩子得到好的教育機會。
然而,男主講完後,一切依然沒有變。最後這對夫妻主動讓女兒退出了該學校,讓皮婭去就讀窮人鄰居孩子所在的公立學校了。
印度對窮人的教育這一塊,看來要改善也並不容易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