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問一部韓國電影
韓國神秘的684北派部隊 核心任務就是暗殺金日成
電影《實尾島風雲》
在韓國有一群悲劇性人物,他們曾有各種各樣令人不齒的經歷,當他們即將在監獄里度過漫漫人生時,他們被送到無人島上接受魔鬼式訓練,這就是「684北派部隊」,他們的任務是暗殺金日成。他們既是悲的旁觀者,也是這場民族悲的親歷者。電影《實尾島風雲》將埋藏多年的歷史真相和盤托出。
康仁燦(薛景求飾)的父親是「叛逃」到朝鮮的「叛軍」,年幼的康仁燦受此牽連。他在完全不被韓國社會接受的窘狀下,一路跌跌撞撞成為罪犯,最後因蓄意殺人被判死刑。臨刑前一名軍官到獄中問他:「你能為國家再度拿起這把刀嗎?」接著他與另外三十名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囚犯被韓國中情局強制徵召,帶往韓國西海岸的無人荒島「實尾島」。當時是1968年。負責訓練他們的秘密基地指揮官崔在賢中尉(安聖基飾)宣布:「你們的任務就是直搗平壤,帶回金日成首級。」
他們被稱為「684北派部隊」,由島上的軍官負責監督及訓練。他們的標語是「落後者,一律格殺!被俘者,引爆自盡!」在實尾島上沒有人類,只有一心要刺殺金日成的殺人機器。囚犯們在接受艱苦的訓練之後,被秘密開始准備詳細周密的刺殺計劃送往朝鮮。可是,三年後韓國政府突然改變了政策,「684北派部隊」計劃被取消。
沙灘上鐵絲網下的訓練,淤泥中的搏鬥,死囚與教官和死囚之間的矛盾,以及死囚們重新面臨死亡時的掙扎與迷茫,團結與背叛,使這部講述死囚的電影顯出格外的魅力。尤其是導演加給死囚的悲劇色彩,讓影片自始至終縈繞著死亡氣息,使這部純粹的動作片散發出人性的啟示。
2003年歲末,這部取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由韓國導演康佑碩,享有國際演員美譽的安聖基和最佳演技派巨星薛景求聯袂打造,剛一上映,就轟動韓國,吸引人們的不僅僅是影片氣勢宏偉的視覺沖擊和演員們爐火純青的精湛演技,更多的是對影片背後那個被埋藏了三十多年真相的韓國當代歷史上最悲慘,最壯烈的事件的疑慮和不解,是對「684北派部隊」31名成員最後三年悲慘生命的唏噓和嘆惋。
代號為「獾作戰「的刺殺金日成行動計劃
20世紀60年代末,朝鮮和韓國之間局勢緊張,雙方都展開了瘋狂的間諜與刺殺行動。1968年,朝鮮和韓國的緊張對峙達到沸點,朝鮮在軍隊里成立了一個31人的敢死隊,派他們前往韓國漢城刺殺總統朴正熙。1968年1月21日深夜,31名敢死隊員穿過重重防禦的非軍事區,經過五天艱難的山中跋涉,直逼韓國總統府青瓦台。就在敢死隊員即將發動襲擊之際,被總統府的軍警察覺,雙方發生激烈槍戰,五名敢死隊員當場被打死,二人被俘,後來逃走的24人除一人僥幸活了下來,其餘的均相繼被韓國軍警人員擊斃。韓國一名當地警察局局長也在這場槍戰中死亡。這次青瓦台襲擊事件震動韓國上下,要求報復朝鮮的呼聲不斷高漲。
恰恰就在青瓦台襲擊事件發生的第二天,又發生了朝鮮在元山海域扣押美國「普韋布洛」號電子偵察船,朝鮮半島局勢一時呈引爆狀態。
韓國終於下定決心組建一支專門襲擊朝鮮的特種部隊,人數和朝鮮敢死隊一樣同為31人。原計劃讓這支部隊去搗毀朝鮮特種部隊的據點,但經過仔細權衡,最終將任務定位於暗殺金日成。韓國中央情報局制訂了詳細周密的暗殺方案,由空軍負責招募並訓練特種隊員和實施暗殺任務。這就是外界鮮為人知的代號為「獾作戰」的暗殺金日成行動計劃。接受特種訓練的敢死隊員將乘熱氣球飛到平壤金日成宮殿的上空,用降落傘降落地面後,實施暗殺行動。當時,金日成宮殿的構造和周圍地形早已被駐沖繩的美國空軍SR-71高空偵察機拍攝下來,交給了韓國中央情報局。
行動極端機密,空軍把訓練地點選在幾乎荒無人煙的實尾島。他們派人把島上僅有的一戶人家攆走,並派以金淳雄隊長為首的空軍特種作戰部隊在島上建造了各種營訓設施。1968年4月下旬,31名敢死隊員抵達實尾島。大部分敢死隊員都是些肇事逃亡的卡車司機,漢城車站的黃牛販子,冒牌和尚,流浪歌手,詐騙犯,酒鬼,馬戲團團長,落魄的拳擊運動員,睡在隧道里無家可歸者等等流氓地痞式的人物,雖稱不上是罪大惡極的犯人,但也是讓警察極為頭痛的難纏傢伙。除此之外,另有五名隊員是遭綁架的普通韓國人。
這群有前科的敢死隊員被稱為「訓練兵」,而負責教育訓練和海島守備的另外三十名空軍特種部隊官兵則稱為「基幹兵」。這支特種部隊別稱「684北派部隊」但名義上隸屬於空軍2325部隊第209分隊,由金淳雄擔任隊長。 一開始,訓練兵和基幹兵之間有著很深的矛盾和誤解,但在此後長達三年的體能和軍事訓練中,他們同抱著為國家效忠的心態,終於彌補了彼此之間的矛盾,也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實尾島接受了近七個月的魔鬼訓練後,他們乘坐軍艦被偷偷轉移到離朝鮮極為接近的白翎島,等待出擊命令。然而僅僅一個月後,也就是1969年3月前後,他們接到了終止作戰的命令。當時,朝鮮半島局勢出現了緩和趨勢,朝鮮和韓國雙方正在醞釀進行分裂以來的首次南北紅十字會談,並最終於1972年7月簽署了《南北和平共同聲明》。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為避免引起局勢惡化,決定停止暗殺金日成的計劃。
孤注一擲的「實尾島」叛亂
盡管對停止暗殺的命令極端憤怒和不滿,敢死隊員也只得重新返回實尾島,繼續他們的訓練。但是,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返回實尾島不久,島上的供給就基本中斷了,每天的伙食質量越來越差,僅以麵食充飢。冬天用來取暖的燃料也無以為繼。實尾島漸漸成為了被人遺忘的荒涼小島。兩名敢死隊員不堪忍受非人待遇,逃到了相鄰的一座小島上,但後因強奸民女而被處以極刑。由於營養健康狀況越來越差,而訓練卻仍然那麼苛刻,五名隊員相繼在訓練中死亡。剩下的24名隊員則在絕望和孤寂中艱難地守侯,渴望有一天能重新得到國家召喚和重用,擺脫這種讓人生不如死的尷尬境地。
因為只有極少數幹部知道這支部隊的存在,所以中央情報局和空軍高層直到1971年才開始討論這支部隊的存廢問題。新上任的空軍參謀長在聽說了事情的前後經過之後,立即下令解散這支部隊。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才能讓這些敢死隊員保守秘密。最後,為保險起見,韓國當局做出了「毀掉一切痕跡」的指示。
雖然這個指示並沒有明確說明要「殺死全部隊員」,但忍耐已達極限的敢死隊員還是被激怒了。回想自己近四年來所受的非人待遇和殘酷折磨,沒有休假,沒有足夠的食物,沒有任何娛樂,沒有女人安慰,有的只是隱姓埋名,不為人知的痛苦和地獄般的日日夜夜,而現在當國家不再需要他們的時候,就把他們一腳踢開,他們覺得自己成了國家政策和利益的犧牲品。於是一場暴動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1971年8月23日凌晨5點20分,趁著在營地站崗的基幹兵上廁所的空當,訓練兵突然襲擊了基幹兵的宿舍,這些基幹兵因前天晚上喝了很多白酒,仍在熟睡之中。訓練兵用鐵錘照著金淳雄隊長的腦袋猛砸下去,金當場被打死。訓練兵旋即又搗毀了通訊室。在這場和基幹兵的爭斗中,訓練兵方面死一人,基幹兵死12人,其他18人,有的因臨時外出有事,有的則因躲在糞坑和岩石洞穴里而倖免於難。
在早晨空無一人的靜寂中,訓練兵們血洗了實尾島。緊接著剩下的23名訓練兵跳上了相鄰的舞衣島上漁民的漁船,直奔仁川碼頭。在仁川登陸後,他們又相繼劫持了數輛公共汽車,一路不斷換乘來到漢城的入口永登浦區。在相繼殺死12位普通市民和警察後,他們沖入街樹路,准備向漢城進發,與中央政府進行直接談判。但是由於受到軍隊的阻止,雙方發生激烈槍戰,到下午兩點四十分,大部分訓練兵走投無路引彈自爆。現場的公共汽車里發現了15名訓練兵和三名乘客的屍體,另有四人逃走,後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
針對這次叛亂,韓國政府一開始對外宣布是遭到一夥身份不明武裝分子的襲擊,企圖把這次叛亂說成是朝鮮游擊組織所為。但也許是怕引起朝鮮的反彈,不到三個小時又改口說是「空軍特種部隊發生叛亂」。因為無法向外界公開承認是暗殺金日成的秘密部隊發生了叛亂,所以韓國國防部長和空軍參謀總長只好代為受過,「引咎辭職」。
小隊長時隔32年重返實尾島
實尾島暴動發生的前一天,金邦一小隊長和金淳雄隊長一起到仁川出公差,因私事當晚就睡在親戚家裡,未隨金淳雄回到島上,免遭劫難。事隔32年重新回到實尾島的金邦一看到眼前成群結隊的遊客們,不禁生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感慨。誰能想到面前這個喧鬧的旅遊者天堂在32年前曾經是多麼地荒涼和凄清,誰又能想像那裡曾經發生過多麼觸目驚心的殺戮?但是,金小隊長還是一眼就找出了當年進行爆破訓練時留下的彈坑痕跡和基幹兵躲藏的營區廁所遺跡。
金小隊長在接受《月刊朝鮮》的采訪時表示,實際訓練要比電影里的殘酷許多倍,為了鍛煉隊員的膽量,強迫他們喝浸泡有死人骨頭的白酒;在突破障礙物訓練中如果落在後面,就會有人在背後朝他們開槍射擊等等。現在,金小隊長是實尾島戰友會的會長。他每年都要組織實尾島倖存者到島上訪問,不只是懷念那些在暴動中遇難的基幹兵,也為懷念那些有前科的孤注一擲的訓練兵,緬懷他們曾經共同度過的那些摸爬滾打的艱難歲月。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Ⅱ 你心中最好看的韓國文藝片是哪部為什麼
要說最喜歡的韓國文藝片,自然要去詩人導演李滄東那裡去找。
李滄東拍過很多經典的文藝片,最近的是在戛納大放異彩但遺憾折桂的《燃燒》。
李滄東的其他代表作還有《綠洲》《詩》《我們的世界》《薄荷糖》《密陽》《道熙呀》《綠魚》等等。李導演特別擅長講述邊緣人物的喜怒哀樂,個人最喜歡的是《綠洲》這部電影。
其實薛景求和文素利早在1999年就一起合作過,那時他們一起出演了李滄東的《薄荷糖》。
一直以來都說韓國電影碾壓國產電影,說的主要是韓國的商業電影。在藝術電影范疇,韓國還與國產差一些。但近年來,韓國導演的電影越來越多出現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上,不知道國內的電影人有沒有感到心慌。
Ⅲ 《神話》中金喜善脫衣服幫成龍取暖的是哪一集,第幾分鍾
《神話》中金喜善脫衣服幫成龍取暖的情節出現在電影中,而不是電視劇的某一集,該情節大約發生在電影的第38分鍾左右。
請注意,觀看電影時請尊重版權,選擇合法渠道進行觀看。
Ⅳ 韓國有什麼比較純真的愛情電影
①假如愛有天意
主演是孫藝珍、趙寅成、曹承佑
是花季少女遇上一個像狼一樣充滿野性未經馴化的少年之間的故事,女孩子一步步教導狼少年成長,他們從一開始的教導與被教導的關系,到互相陪伴取暖。女孩子搬離那個地方很多年後,回來發現只屬於她的狼少年依舊在等她。
Ⅳ 韓國電影《雪路》中的哪個瞬間會讓你落淚
《雪路》中英愛被颳了宮,扔回格子里,鍾芬輕輕敲著木板,虛弱的英愛努力敲著木板回應了她,頓時,鍾芬淚如泉涌,我也淚如泉涌。
這部電影《雪路》,於2017年上映,是一部記錄 歷史 ,重現時代傷痕的虐心催淚電影,拍得冷靜克制,哀而不傷,內心很觸動,很多瞬間會讓人落淚,氣憤。
兩個美麗的少女,被捲入日本侵略戰爭的漩渦中,成為最痛苦的慰安婦,同時被戰爭折斷了萌芽的初戀,親人的團聚,還有如花的生命,在暗無天日的環境里,女孩們互相依偎互相取暖,盼望著有一天能回到故鄉,再次吃到媽媽煮的飯,很細膩動人,也很無情殘忍。
經歷過那樣悲慘遭遇,獨活下來的少女已成為老奶奶,飽盡滄桑,依然堅強善良,竭盡全力照料著隔壁孤獨叛逆的少女,和她一起走在雪路里給她講從前經歷的故事給她聽。
一路走來無比艱辛,留下了印記就不想被湮滅——《雪路》你沒有權利去阻止一個想死的人,有時候愛也是一種解脫。
影片講述了1944年,日軍殘酷無情的鐵蹄踏破了朝鮮土地上的寧靜,一時間硝煙四起哀鴻遍野,百姓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家園,只能在燃燒的熊熊戰火和被敵人統治的屈辱之下忍辱偷生。 崔鍾芬和金英愛是兩名平凡的朝鮮女孩,金英愛十分嫌棄看上去土裡土氣的崔鍾芬,而崔鍾芬卻對金英愛青睞有加,只因為她喜歡上了金英愛的哥哥。某日,金英愛的哥哥被日本人抓走,為了救哥哥,金英愛毅然決然的坐上了前往日本的火車,崔鍾芬亦隨她而去。然而,兩個女孩沒有想到的是,這趟火車的終點竟然是日方慰安所,兩朵純潔無暇的嬌花在這里遭受了慘無人道的摧殘。
看完以後止不住的難過,劇中好多處直戳心窩。最後女孩有句話說的非常對:慰安婦不愛覺得自己有什麼,錯的是他們。是啊,那些做錯事的人都沒有道歉,為什麼這些可憐的女人要卑微的活著,銘記 歷史 !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謝謝!
這部電影的設計、構思、很多故事的敘述處理得非常高明。現實的主人公和過去的主人公同時出現在一個畫面上的處理手法。比如,現實的老人,和逝去的朋友經常對話。其實不是朋友鬼魂的出現,而是在表現主角的思想活動,說明朋友和過去的記憶,一直伴隨著她的生活。還有影片最後,還原給觀眾一個溫暖的場景,和平時代,母親和女兒都穿著韓服,一起回家。也許還有另外一層含義,想表達主人公希望,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她會聽媽媽的話,回家。
總覺這種電影,並不是被劇情影響,而是被電影拍攝的背景打動,你要說情節都是被編劇提前設計的,我更感動的是劇情反應出的 社會 背景,主題背景啥,所以我覺得雪路這部電影真正感動我的是當時被殖民統治下慰安婦這個職業所帶來的感動!
今天想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名字叫《雪路》。
韓國電影是我個人一向比較偏好的,可能因為喜歡聽韓語,也可能因為韓國大多數的電影總會透露出一些復古的氣質。加之韓國人言路通暢,拍的片子總是直指人心,意義深沉,讓人回味無窮。如果有人要我推薦電影,跳出腦海的往往都是韓劇,比如:《觀相》《公訴人》《非常直播》《人間中毒》(非刪減版)等,大家有時間都可以搜來看看。
近來很久沒有看韓國電影了,一來沒功夫,二來我們自己國家也是好片不斷,三來總覺得韓國的片子被我看得差不多了。昨晚忽然韓劇癮又犯了,於是去翻了一通,找到這部《雪路》,網路評分8.6分,心想:可以看看。
插句題外話,一個電影是不是具有吸引力第一步就是電影的海報設計。有些片子就是讓人沒有看的慾望,而且這個完全因人而異,也是一件值得人玩味的事情。
好像,我們的電影總是在教會我們仇恨,仇恨那個...小島國,作為匹夫有責的匹夫---我們,也確實做到了仇恨,我們無法忘記那種恥辱,每當看與此有關的消息,甚至有時提到那個國家的名字,血液里都會涌憤怒的烈火,這大概就叫國仇家恨吧。但,我想我們或許只是了解到了戰爭的一面,而它,其實有很多面不為我們所知。並且,我們從戰爭中獲得了什麼?
很早的時候我就聽過一句話,叫做:仇恨的鉤子只勾住了自己。
乍一看,這是一部戰爭題材的片子,但回味起來卻是一部探討「生命」的電影。
它原本應該是一個悲劇,可是看起來卻並不悲傷。
它不是一部讓我們仇恨的片子,而是一部教會我們愛的片子。
戰亂年代,少男和少女們承擔著各自不得不承擔的角色,或被抓去當兵,或者......這么說吧原本這種題材是我不敢面對的話題。劇中的女孩們似乎都「傻傻」的,照樣吃照樣說笑。唯有一個女孩英愛(她出生於一個物質優渥的家庭,是個驕傲的姑娘,一直瞧不起土土的鍾芬)擁有反抗的意志,我欣賞她。說真的,從小到大,我一向認為,士可殺不可辱。要麼有尊嚴的活著,要麼死去。在我眼裡,一個在屈辱之下依舊無憂無慮的人簡直可以堪稱低等生物。
尤其是,當那個女孩准備要破冰自殺,而另一個女孩拚命想要把她拉回來的時候,我相當的憤怒:你可以沒有尊嚴的活著,但是,你不可以任由你的本能去阻斷別人選擇死的權利。然而,看下去,電影就給出了它所要傳達的主旨。而我,有了一個全新的思考角度。
假如,你成為了父母,假如你陪著孩子在一起看電影。你希望影片傳達給孩子的是什麼?是上天好不容易給了你一次生命,你就草草將它斷送?還是在逆境中尋求生的勇氣?依照我的價值觀,孩子們該怎麼理解呢?他們會怎麼選擇?遇到困難就放棄生命嗎?
又回到那個話題:人活一生,究竟為什麼而來?我一直說:是體驗。 我們赤條條來赤條條走,什麼都帶不走,唯有刻在心裡的每個瞬間。
確實,死比活著更容易。懦弱的人才選擇死吧?
後來,女孩們在相互扶持中活了下來,帶著希望,帶著愛。雖然最終漂亮女孩還是先死了,不過,那個土土笨笨的女孩呢?她經歷了很多,一直到老。她獲得了體驗:生老病死,希望失望,期盼滿足,仇恨放下。對得起生命,也對得住自己,不枉這一生。
原本今天沒有那麼多的感觸,下午聽日本野原重明的《活好》之後,忽然覺得這原來是一部好片子。人家105歲的老人尚且還在做美容,我們又何不努力活出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