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好看的愛情電影
好看的愛情電影:
1、《情書》
如果說《泰坦尼克號》是男人傑克對女人露絲的付出,那麼這部《美麗人生》則是一個男人圭多對一個女人,一個家庭的付出。
本片的背景為二戰納粹對猶太人集中迫害的年代,男青年圭多足智多謀,幽默風趣,憨厚善良。一來二往,追求到了女神多拉。兩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並很快有了一個聰明伶俐的兒子。
噩夢來臨,一家人被投進集中營。圭多為了兒子幼小的心靈不受到傷害,竭盡全力扯謊一切的噩夢只是一個游戲。特別是最後,兒子那句充滿天真的話說出口的傷害,太感人了!
『貳』 觀《情書》有感
觀《情書》有感7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觀《情書》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不經意之間,有重看了一遍《情書》這部電影,雖然一直很不喜歡日本的電影,但這是唯一一部讓我破例觀看且多次觀看的電影。相信大家都對這部電影有所聽聞,整部劇情都很好看,唯獨非常可惜對的就是藤井樹,他沒能親口對博子表達出自己對她的愛意,實在是讓人覺得十分的可惜。
也許真的有些愛情只能是埋在心裡,等待著被發現,就好像那句話一樣:「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你站在我面前,卻不知道我愛你。」不過藤井樹是幸運的,至少他的愛意是被發現的,且被珍惜著,而這種愛意是很多女孩子嚮往的愛情觀,一生被一人堅定選擇著,讓人羨慕不已。
通過追憶故事傳說的手法,在對於逝去的碎玉交叉中由重新構建過去的記憶,凡是轉瞬即逝中,這一切的過去顯得格外的美妙,回憶常常有著很致命的誘惑力,讓人深陷其中。無論是憂傷的還是甜美的,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那初戀般的青澀愛情,一切隱藏在試卷背後的漫畫借書卡後面的素描,一次次的記號,都記錄著愛意,卻又讓人感動著。
《情書》就是這樣一部日本作品,用最輕描淡寫的方式,刻畫最深情的愛意,就好像是深夜中星星,有了夜空的陪伴,顯得格外的耀眼。簡單的一句「你好嗎?我很好。」包含了多少的感情,同時以這一句話,傳遞了這部作品的主導思想,真的巧妙!
一部來自日本的電影《情書》,可謂是十分地感人,一句開場白是「你好嗎?我很好。」簡單的一句話,賦予了這部電影很大意義,可以說是一句話概括了主導思想。
剛開始聽到這個電影名字的時候,覺得劇情無非就是講述青澀的愛情,一路上成長的經歷,但是劇情卻讓我刮目相看了。由一個喪禮開篇,死者是藤井樹,有著一個名為渡邊博子的未婚妻子,未婚妻對於自己的未婚夫藤井樹已不在人世間這個消息,還是未婚夫的媽媽告知她的,隨後開始了後續一系列的劇情。
整體的電影故事傳說想必讓我們很多人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就好像藤井樹對於渡邊博子的感情一樣,雖然是很青澀稚嫩,但是卻是十分的珍貴。不管是從在男主角的角度來看還是女主角的感情線來看,也算是給了一個比較滿意的結局給觀眾。
在這一封封訴說著回憶中情感的書信之後,讓女主角渡邊博子的內心終於自由了,到底藤井樹對於渡邊博子的感情有所深,可謂是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為每個人感受到的東西不一樣,所以不好說,況且這個也只有導演知道,到底要給觀眾表達一個什麼樣的情感。
至於這部影片整體的視覺享受,相對來說我個人覺得不是很好,但是日本的影片色調基本都是這樣,所以說也沒什麼可挑剔的了,只要結局還算是挺滿意的,其餘沒什麼問題。
馬上就是520了,這么有意義的日子,不少情侶們都渴望能度過如此美好的一天,那麼看電影絕對也會是這天的行程安排之一。近期即將上映一部還不錯的日本電影,名為《情書》,不曉得朋友們看過後會有什麼樣感慨呢?以下就是本人觀看過這部電影後的一些內心感觸及感想!
觀看日本電影《情書》,其主要內容講述的是一封原本出於哀思而寄往天國的情書,卻大出意料收到同名同姓的回信,並且逐漸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卻始終沉靜的純真單戀的愛情故事傳說。而這部電影是由岩井俊二自編自導的的日本純愛電影,由中山美穗豐川悅司柏原崇等主演,於1995年3月25日首映,重映的時間就是今年的5月20日在中國內地播出。面對這部電影,在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電影的風格,美麗的雪景,黑白兩種配色,讓人移不開眼,加上配樂,不禁讓人感受到這種美好的景象帶著些許悲傷,簡直耐人尋味。而當沉迷於這部電影的時候,跟隨影片的節奏,主角的走向,會將我們帶入到他們的情境中,感受他們之間的情感。與此同時我們內心也會有一番不一樣的心境以及感觸,從而思索萬千。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其實我是連同我心中的那份「情書」一起去看去體會的。因為片中的場景,人物,都能牽扯出我對於自己的聯系。我很慶幸我也擁有如電影里所勾勒的那種美好情感,那種人類最初最純的情感。所以面對這部電影觀看後的感慨總是各種各樣的,不曉得朋友們看過後又會是如何的呢?想必內心的感觸也會是很深刻吧!
每個人都會經常徘徊於內心斗爭,堅持與放棄、理性與放縱、自由與抑制,而作為以為新生代的年輕導演,岩井俊二卻最為成功地把這些矛盾剖開展示在世人的面前。——日本電影導演協會1963年1月24日,岩井俊二出生在日本仙台市。在橫濱國立大學學習時,他就以拍攝8毫米為創作原點,踏上電影探索之路,他的作品獲得了許多好評,如《瑪麗亞》《情書》等。
與同時代張揚反叛精神的導演,比如以突發性暴力著稱的北野武相比,岩井俊二是傳統的。在他的影片里,往往可以看到傳統的日本式溫情和內斂的抒情審美文化以及櫻花、大海等傳統意象。但是如果拿他和大島渚、黑澤明等老一輩導演相比,他的電影又顯得極為前衛。岩井俊二是一個善於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導演。從這部被全世界的無數年輕人視為「聖經」的經典傑作《情書》開始,作為導演的岩井俊二就始終在自己的電影創作中堅持這一種對於青春和生命的自始至終的強烈關注。《情書》是1995年岩井俊二的劇場電影的處女作,是以其清新感人的故事和嗎你趕快唯美的影響,先是在日本國內一起空前的轟動,繼而有很快波及整個東南亞甚至是歐美地區。《情書》獲得當年《電影旬報》讀者選出最佳影片獎、第二十屆報知電影獎最佳導演獎、第十七屆橫濱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導演獎。
時至今日,它不但成為了眾多亞洲影迷心中的最愛,更被無數影評人視為是日本新電影運動中最為重要的作品之一。內容簡介神戶,冬日裡一個飄雪的日子。渡邊博子和親友們正在拜祭她在兩年前因山難而去世的未婚夫藤井樹。雖然藤井樹已經死去兩年了,但博子對他仍然無法忘懷。就在典禮後,她順道去藤井樹家拜訪,一時興起地抄下了同學錄上的藤井樹家的舊址。不死心的博子回家後便寫了一封信寄給在天國的藤井樹。幾天後從未有奢望收到回信的博子居然受到了回信。博子小姐的內心執著地想要相信這封信真的是在未婚夫在天國寄來的回信,博子的追求者秋葉茂卻認為這件事是荒誕不經的,於是決定和博子一起去弄清事實的真相。兩個人為了徹底發覺事情的真相,便出發到藤井樹的舊宅一探究竟。原來博子的未婚夫在國中時代有一位同名同姓的同班同學,這封信正是因為抄錯了住址而誤寄到女藤井樹的手裡。雖然真相已經大白,可是因為博子渴望從女藤井樹那裡獲得一些未婚夫的點滴,於是兩人的書信交往一直持續著。在書信中博子獲得了很大的安慰,但是逐漸地發現了自己未婚夫的暗戀情人是女藤井樹。而自己則是因為與女藤井樹長的神似才獲得了他的愛。雖然,在得知這一切是很悲傷,但是卻走出了這段感情的陰影,接受了秋葉茂,尋得了自己心靈上的解脫。而也讓一直對男藤井樹暗戀之事毫無所悉的女藤井樹知道了他埋藏心底的一段未吐露的情。
電影簡析《情書》可是說是代表日本傳統藝術美的代表作,它以含蓄、清新、樸素、哀傷的東方的意境從人物的心理刻畫來委婉地表現人物的感情。劇中的女主人公博子來探尋自己的未婚夫為整個故事發展的原動力,從而又引發了另一位女主人公藤井樹的回憶,再以女藤井樹的回憶作為故事發展的次動力,不斷地引發博子的感情變化,從而共同完成了兩個女孩子感情的蛻變。這是一個時空交錯的結構,在這里是層層遞進、逐漸加深地闡釋故事情節、刻畫人物心理的。可是這需要一個主次清晰、粗心精略、繁簡得當的結構網。
《情書》的主體層面是男女藤井樹之間美好、清純的回憶。在內容上比重不大,但強度很大,它所引起的感情張力輻射到影片的各個方面。「故事」層面的內容;主要是博子與女藤井樹的往來信件、秋葉茂也博子的感情和女藤井樹與家人之間的關系支撐起來的。它採用的是內視的形式,完全遵循了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規律,清晰而又生動地描述了男女藤井樹因為重名所帶來的尷尬,也細致地刻畫他們萌動是的羞澀、朦朧和真摯。「線索」層面則採取了外視角的形式,按照導演外加的情緒線和理性思維,兩個女主人公在不交叉的情況下卻共同尋找著「情書之謎」的答案。在此過程中有聯系在了一起,逐漸走近對方。這樣在藝術表現效果上,編導預設的在不同時空展現的人性、人情魅力的目標都得到了實現。
在敘事的時空上,影片主要是以很自然的線索刻畫出一系列的感情。先是博子對未婚夫的不忘,然後就引出了在收到回信時的希冀與迷惑,到最後發現真相,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然。在故事中都是按照平行蒙太奇涉及的兩個空間中發生的故事情節之間互補干預,各自按照自己的發展脈絡發展,交錯展開,平行敘述,展現著兩個女主人公的生活狀況及內心感情。其中還不乏導演的巧妙的過渡。如:景深處是騎單車的女藤井樹緩緩前行,她處於動勢,成為畫面中引人注意的'活躍因素;而前景是駐足沉思的博子,她則是處於靜態,這樣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女藤井樹與博子擦肩而過的瞬間,博子情不自禁地叫出了女藤井樹的名字,而女藤井樹回頭張望,然而她的眼神便被洶涌川流的讓人群所沖淡,所掩蓋。就這樣,兩個女孩失之交臂了。從此,兩條平行的敘事線索在匯合交融的基礎上再次展開,她們共同開始了一段痛苦而又難忘的回憶。這正好將兩個毫無交集的兩個人聯繫到了一起,既不突兀也不牽強。在影片中,由於導演對故事的要素的輕重安排凝練集中,便更賦予情節更多的時空自由,既突出了主要情節,保證人物心理空間的充實豐富、細膩深刻和線索貫穿始終的密度和力度,又不是單純的單線結構、平鋪直敘。
在審美心理接受的基礎上對情節時空加以剪裁、取捨並重重新組合,富有意蘊地在「情節」、「線索」、「故事」三個層面,補充了較富有人情感染力的環節,使整部影片在清新雋永、流暢抒情的整體風格下無處不閃動著人情、人性的光芒。在影像的風格方面,構圖追求的是唯美,在攝影上追求的動盪感。唯美的構圖畫面比比皆是:博子與秋葉茂在晨曦時分看日出是,藍色的天幕籠罩著群山。藤井樹出事的山頭縈繞著幾縷黑霧,彷彿是他魂魄的化身。空曠的雪地上,只有身著紅色毛衣的博子在奔跑。「你好嗎?」同樣的話在山谷中回盪著。這足以表現出博子對藤井樹的思念與惆悵。而在攝影方面則主要是表現在博子及秋葉茂向博子示愛這樣的剪接方式上的。這樣可以創造出具有流暢動感的音樂節奏。同時也表現在將一個動作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拍攝,更增添了其美感。音樂是電影特質的組成部分,因為它也是影像的一種展示。
《情書》的主要音樂是鋼琴曲,其浪漫和抒情的音質與整個主題的風格非常一致,這個特點在貫穿影片的鋼琴主題中表現地最為明顯。它是作為一種心理對稱介入的,目的是給觀眾提供一種音樂符號去幫助他們理解影片動畫所具有的特殊的含義。音樂可以創造氣氛,因此在影片的最開始以鋼琴曲來襯托出博子在雪地里孤獨寂寞的心情。這里的鋼琴曲可以詮釋她的郁悶心情。音樂大多數是輕柔、朦朧的美感的。它這種似見不見隱隱約約含有淡淡憂傷的氣息,令人產生了一種憂傷,更使人們感受到了青年的純真與執著,在美麗中混著掙扎、無言、創痛和蛻變。感觸在《情書》中貫穿全景的是兩個人的回憶,但是正是這點點滴滴的回憶,讓一直潛伏和深藏的感情被一點點小心翼翼地抽絲和剝離出來。回憶是成長的足跡,是所有感情的積累,所以回憶是美好的。
《情書》很好的詮釋了回憶的美好。它將對一個人的回憶挖掘,發現了其中奧妙,兩個長得幾乎一樣的人,對一段回憶的還原、重組和分享。充分地訴說了其中的復雜的感情,也對青春情感的感觸。也許正是這種《情書》中的神話深刻將遺愛人間做了最好的詮釋。
時間匆匆,隨著520即將到來,一部日本純愛題材電影《情書》在大陸重映,引來不少觀眾再一次追捧觀看,面對該部影片時,熱情依舊不減且持續加深。
這部電影《情書》以清新感人的故事傳說和明快唯美的影象首先在日本國內引起了空前的轟動,而影響很快就波及到整個東南亞甚至歐美。現在,這部美麗動人的《情書》不但成為眾多亞洲影迷心中的最愛,更被眾多影評人視為日本新電影運動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所以本人在觀看了這部電影後,內心也有著不少的感慨以及感想!
電影《情書》主要講述的就是一封原本出於哀思而寄往天國的情書,卻大出意料收到同名同姓的回信,並且逐漸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卻始終沉靜的純真單戀的愛情故事傳說。在觀看了這部電影後,內心是深深地被劇情所觸動了,讓人忍不住想哭,而整部電影的場景裡面,美麗的雪景,黑白兩種配色,更是渲染出一股凄清唯美又哀傷的氣息,讓我們這些觀影者細細品味後,心情也甚是復雜和處於悲傷中,被代入劇情中後,腦海里不禁思緒萬千,感觸頗深。電影中最讓人感動的就是木屋那段,博子在雪地里跌跌撞撞的向那座山的方向走去,迎著陽光,博子看著那座山,那是她曾經的愛人藤井長眠的地方,她有好多話對他說,而在這個片段伴隨著配樂很簡單,但卻是最戳人心,賺足了觀眾們的淚水。電影的劇終更是讓人感慨萬千,原來世上的事情就是有這么巧合的,雖然有的人已經不在了,但真相還是能以某種方式揭開,這也就是電影最想向觀眾呈現出來的真正意義。
20xx年5月20日是一個令所有女生都嚮往的日子,因為這一天代表著甜甜的愛情意蘊,深受廣大嚮往美好愛情女生的喜愛。而在520的這一天,電影院也適時的推出一部經典愛情電影,給廣大情侶們增添一抹節氣的美好氣氛。
作為早已在1995年就已經上映的電影,《情書》這部電影早已是人們心目中最為經典的愛情電影故事傳說。電影的主要劇情是為我們講述了一封本因寄往天國的情書,最後卻因為陰差陽錯,反而卻受到同名同姓的回信的曲折愛情故事傳說。隨著劇情的深入,主角們的不斷探索挖掘,最後將本應深埋多年的純真單戀故事傳說,展現在世人的眼中。
通過觀看電影,我們可以感受到,在當年的那個年代中,人們的通訊是有多麼的不易,不僅日久天長,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會因為意外而導致我們的信件丟失在途中。《情書》作為日本經典純愛電影,在現在的我們看來,是難以理解,並難以相信的故事傳說。
但正是故事傳說中有著遺憾,我們才能深深的感受到愛情的甜美與美好,會去自主的深入思考愛情在人生的這段旅途中,給我們帶來的意義與個人見解。
身為一名普通人,我們都嚮往美好的愛情,通過《情書》這部電影,我們最大的感受,可能就是愛情要勇敢,要奮不顧身,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去追逐自己所理想的愛情,只有雙方不離不棄,相守一生,我們在人生的這個旅程中,才不會因此而感到遺憾。
5月20號將會有一部廣受情侶們喜歡的經典愛情電影上映,520在中國一直都被賦予了愛情這個標簽,幾乎只要與愛情有關的事情,都會受到人們的關注與討論。在520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愛情電影可能就是《情書》了,它是日本的一部純愛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雖然早在1995年就已經上映,這一次的5月20日是重映,但也吸引了廣大情侶的喜愛與目光,一起在這一天到電影院支持觀看。
《情書》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對男主深深的羨慕,雖然他早已消失在人們的目光之中,但是他並沒有消失,他還有女主這位痴情之人深深的刻在心中,即使早已蒙難三年之久,也一直將其放在心中不遠舍棄。這是多麼令人羨慕的事情,也是廣大男士心中最為嚮往的一種戀愛闡明。
除了女主之外,男主那位同名同姓的女生,也在女主寄出的情書後,漸漸對年少時的男主有了印象與了解,更是將當年未曾注意到的那段卑微暗戀挖掘出來,從而有了更深的了解。一個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我們明明喜歡一個人,但卻因為膽怯自卑而不敢言出,最後給自己留下了深深的遺憾。男主雖然早已離去,但他的人生卻被兩位女主所永遠銘記,我想男主也會對此而感到開心。
人生多變故,看完《情書》之後,我更加的熱愛生活,熱愛我所喜歡的人,只有不斷的把握住現在,我們才能在人生的路途中,留下更多屬於自己的印記,這樣今後如果有人回憶起來,也是一段非常甜蜜的美好記憶。
;『叄』 一部日本愛情電影,一個女人悲慘人生,是對少女情懷怎樣的嘲諷
這是一部女人看了更有感觸的日本愛情電影,比較獨特的方法,詼諧幽默對話,誇張的人物,浪漫歌舞來敘述松子悲慘的人生,這樣的反差更讓人深刻反省松子的性格弱點,不能獨立,太相信別人等,令人絕望的一生,竟然是因為愛情。同時,《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故事又對“少女情懷”赤裸裸的嘲諷!
作為女人會情不自禁地代入自己。恩,我的一生才不要這樣呢!生而為人,要愛的有底線有原則,更要愛自己。搖尾乞憐討得的愛,是廉價的、是出於同情和憐憫。退一步,或許就不會將就這一生。或許松子彪悍的一生不需要解釋。
『肆』 挪威的森林電影簡介
《挪威的森林》是2010年日本上映的一部電影,該片講述了大學生渡邊與直子、綠子等人之間的愛恨糾纏。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挪威的森林電影基本資訊
《挪威的森林》是2010年日本上映的一部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同名小說的《挪威的森林》,由陳英雄導演,村上春樹親自擔任編劇,松山健一、菊地凜子和水原希子等人主演。
該片講述了大學生渡邊與直子、綠子等人之間的滲斗衫愛恨糾纏並於2010年12月11日在日本上映。
2011年該片獲得第五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攝影獎以及入圍第六十七屆叢腔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挪威的森林電影劇情簡介
懷著好友木月自殺身亡的陰影,渡邊高中畢業銷乎後進了東京的大學,在沒有半個熟人的城市展開新的生活。東京的日子過得很平穩卻又彷彿缺失了什麼。
這天,渡邊偶然與直子重逢。直子是木月的女朋友。只有木月一個朋友的渡邊和直子也相熟,以前三個人經常一起玩。同病相憐的渡邊和直子越走越近,渡邊愛上了有著一雙清澈眼眸的直子。在直子二十歲生日那天,兩人共度一宵。然而渡邊的感情越深,直子所抱有的喪失感越強。最終直子不辭而別住進了京都的療養院。
渡邊在大學里邂逅了綠子,一個宛如初春時節重歸大地的小動物的可愛女孩。因為見不到深深思念的直子,渡邊開始頻繁接觸與直子截然不同的綠子。綠子請渡邊來家裡吃飯,兩人自然而然地吻在了一起,那是一個溫柔平和卻不知何去何從的吻。
不久後,渡邊收到了來自直子的信。他前往療養院探望直子。直子的同屋人玲子正在用吉他彈奏披頭士的《挪威的森林》,這是直子最愛的歌。
「聽到這首歌,感覺自己彷彿在密林里迷了路。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只覺我孤單一人、又冷又暗,沒人來救我,但是這確確實實是我最喜歡的歌。」
聽到《挪威的森林》總會流淚的直子說道:「只要有渡邊在就不要緊了」,可她依然無法止住泉涌的淚水。
挪威的森林電影幕後花絮
1、該片的主題歌採用了甲殼蟲樂隊演唱的《挪威的森林》。這首歌無論對於原作小說還是影片都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電影製作方很早就開始與歌曲的版權所有方進行交涉,可直到影片攝制完畢還沒有著落,製作人小川真司甚至一度考慮使用翻唱版。最終經過小川和陳英雄一年多堅持不懈地努力,終於獲得了使用許可。
2、村上春樹參與了影片的劇本修改。譬如,渡邊為直子慶祝生日時直子說的「如果人能一直在十八歲和十九歲之間徘徊就好了」這句台詞就是村上寫的。
3、 電影《挪威的森林》的首場公開試映會安排在早稻田大學的大隈講堂舉行。早稻田大學是村上春樹的母校,也是影片的外景地之一。
4、 松山健一對水原希子的第一印象是:她不太像綠,原因在於當時水原留著齊腰的長發。後來,為了配合綠的造型,水原剪去了引以為傲的長發。
5、直子在草原上向渡邊吐露自己過去是影片的一段重頭戲。攝制組在草原上鋪設了長達120米的軌道,用攝像機跟拍並肩漫步的兩人,這段五分零六秒的戲用一個鏡頭拍完。
6、在拍某場用餐戲時,松山健一反反復覆一共吃了二十個雞蛋。
7、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時候,影片中一些 *** 戲被刪除。
挪威的森林電影影片評價
正方觀點
開頭用了幾個鏡頭鋪墊木月和直子的戀情之後,就直接進入了木月的自殺過程。精確復制的原著里木月的自殺過程,把觀眾帶入了一種無形的沉重、彷徨和壓抑的氛圍里,在轟鳴的汽車引擎聲里,彷彿和影片中的渡邊們一起進入了一個恐懼和迷惑的世界。
雖然對比原著流暢的故事敘說,影片給人的感覺是故事缺乏整體感,由於審查方面的原因被刪去部分戲份之後,故事中人物的各種行為動機更讓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難以理解。但是,陳英雄畢竟是陳英雄,村上春樹在那麼多的導演中選中了他來改編自己的作品是有一定道理的。陳英雄抓住了原著的幾個精髓去詮釋村上的故事。
當渡邊在走廊上跑過時,迷離的淡黃光線隨著飄動的窗簾滿溢流動起來,整個畫面幾乎成了一幅畫,美麗得令人窒息。陳英雄一貫對於色彩的迷戀與重視在本片中得到充分體現,其中大片綠 *** 塊的運用凸顯了他自從《青木瓜之味》以來一貫的影像特徵,也是導演本身風格很好的延續。片中多處在森林與曠野中的鏡頭都有著極強的美感,有的甚至可以直接拿來當桌面使用。如影片中渡邊與直子在療養院附近田野里橫卧的鏡頭可稱驚艷。加上陳英雄本身對於自己作品近乎苛求的拍片方式,影片在時代的氛圍營造和空間的設定上都頗為出色,很好地將原著中設定的六十年代末期的時代特點展現出來。這是影片整體精緻風格的突出體現,也是引導觀眾深入懷舊的重要砝碼。
渡邊和直子在木月自殺以後分別離開了原來的城市到了另外一個陌生的城市,兩人重逢以後開始若即若離的戀愛,直到直子生日這天,兩人終於發生了關系。或許由於刪減的緣故,這段在幽藍的雨夜緩慢展開的以雨聲和直子哭泣的 *** 作為背景「音樂」的 *** 戲,被演繹得恰如其分地青澀、純情。
直子從那次以後就住進了療養院。渡邊到療養院去探望直子的幾個場景拍攝幾乎可以和張藝謀媲美,把風景的抒情張力拉伸到了極致:療養院的山谷里大片大片炫目的綠,輕霧籠罩的森林,冬天來臨漫山遍野的積雪,飄飄灑灑的雪花,都構成了一幅幅唯美的畫面,讓觀眾在感受純真的愛情同時進入一個美麗的遠離世俗的世界。
影片的結尾幾乎沒有改動地忠實於原著,只是給渡邊加了一句台詞:「四季更替,我與死者之間的距離亦隨之急劇拉開,木月還是十七歲,直子也依舊二十一,直到永遠。」要是用上村上原著的那句話「我們是在活著,我們必須考慮的事只能是如何活下去」,就更妙了。
一些人的生命幕布緩緩拉上,一些戲的尾聲幕布也緩緩拉上。《挪威的森林》是一個勉強算得上成功的改編,雖然帶著許多遺憾。鳳凰娛樂評價
反方觀點
演員一出場,菊地凜子扮演的直子雖然是清湯掛面的學生頭,但是成熟的眼神、明顯的大眼袋和剛硬的面部線條,根本就不是村上筆下那個自然而嫻雅的直子。在原著中即使一直處在精神病態中的直子表現始終是恬靜靦腆的,陳英雄改編出來的直子在唯美的畫面里成了一個在曠野中狂奔和尖叫的瘋婆子,導致直子還沒有瘋狂到自殺的地步,先把銀幕前的觀眾弄得差點精神崩潰了。
原著中的另一位主角綠子,也被改得面目全非。演員形象不但與村上筆下的綠子相去甚遠,個性也全然不同。綠子本來是個大大咧咧的不愛計較的女孩,在影片中卻因為渡邊的一句話就負氣對他不理不睬。或許是陳英雄成功地拍攝了直子和渡邊的雨中 *** 戲,結果又把渡邊去綠子家吃飯,兩個人吃著飯唱著歌看著火災突然接吻的情節也改編成了在雨中閑聊。
直子自殺身亡以後,渡邊流浪到了海邊,影片中用了大段大段的波濤洶涌的鏡頭和濤聲以及渡邊的咆哮、哭泣去表現渡邊的心情,略去了原著中渡邊在海邊遇到漁夫,漁夫請他吃飯喝酒時他重復說的幾天來吃的食物是「麵包,干乳酪,西紅柿,巧克力」的情節,缺乏了村上在原著中用機械的重復、麻木所表達的更深層的痛苦。
影片中導演在玲子身上用的筆墨也嫌太少。渡邊作為一個有點自閉、憂郁和茫然的青春期少年,一直在尋找愛情的答案,經歷了好友的自殺,不知所措地四處徒步旅行,到最後玲子和他談心並鼓勵他,期間自然而然地和玲子 *** ,最後鼓起勇氣重新開始摸索人生,整個故事的最後玲子和渡邊那一段關鍵的 *** 戲不知道是導演沒有拍還是被刪除了,這一段情節能表現渡邊等少年通過性來探究存在的意義等意念,沒拍出來,也感覺非常遺憾。
可能還是文化差異和對於作品理解的不同,影片最終還是未能將原作中的精髓真切而直觀地表達出來。村上春樹的原作中以渡邊、直子與綠子三人的感情糾葛為主線,在一個感傷的故事中透露出來的是一種年輕的迷惑與無奈。影片雖然忠實地按照原作的敘事方式來進行,開頭的部分也比較出色,可是整部影片在綠子這一角色出現之後變得有些混亂起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在於整部影片中對於渡邊糾結於直子與綠子之間的感情表達略顯膚淺,使得原作中這一部分最為動人和傷感的感情變得令人費解和膚淺,大大削弱了原作的力量。此外,在影像作品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影片對於原作中一個常見的愛情故事背後所表達的都市人焦灼、空虛的內心世界,迷亂、脆弱的生存狀態等都未能得到很好的體現。原作中對於「死亡」的大量描寫有著更多的深意在內,木月、直子、初美等人物的死亡也在詮釋者一個帶著宿命的悲哀和鉛灰色的沉重的主題,與整部作品的陰郁與感傷主調不謀而合。雖然這些情節都在電影中得以展現,卻也因為缺少足夠的鋪墊和渲染而僅僅停留在一種表面的悲情上,與整部作品的關聯被有意無意割裂開了。
歸根結底,其實還是一個文學與電影的差異在作怪。作為一部帶有傷感色彩的愛情小說,村上春樹在這部作品中又夾雜了關於性、死亡、人生、社會等等話題,更包含了對於年輕人困惑與生存狀態的探討,而這些東西在一部120分鍾左右的電影里得以完整呈現,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看到陳英雄已經在盡力忠實原著的基礎上保持了自己一貫的風格,努力去展現一部他所能展現和理解的《挪威的森林》。就本片的影像而言,也可以稱得上是近些年少有的一部唯美之作了。在很多時候,導演只能夠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詮釋原著作品,卻也恰恰因為如此而難以滿足所有人的要求。在文學與影像之間,似乎永遠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網易娛樂評價
『伍』 宮崎駿十大經典動畫電影
1、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
2004年,宮崎駿推出了新作《哈爾的移動城堡》,改編自英國的人氣兒童小說家黛安娜•瓊斯的作品。這是繼1990年《魔女宅急便》後,宮崎駿又一部帶有濃厚原著色彩的作品。這部動畫電影以戰爭前夜為背景,描述了19世紀末的歐洲,善良可愛的蘇菲被女巫施下魔咒,從女孩變成老婆婆,孤單無助的她無意中走入移動城堡,城堡的主人哈爾不能與人相戀,但卻懂得魔法,性情古怪的哈爾收留了蘇菲,兩個人在四腳的移動城堡中開始了奇妙的共同生活,一段交織了愛與痛、樂與悲的愛情故事在戰火中悄悄展開,蘇菲用自己的純真譜寫了一段感人的戰地戀曲。
影片《哈爾的移動城堡》在場景的構造、畫面的切換、節奏的控制、音效的配合,都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有一種難以言表的平衡感。宮崎駿在本片中並未刻意強調,天空或者大海所蘊含的深刻意味,而是把鏡頭的重點鎖定在人物身上,安排了一些簡單卻隱含的線索,相當成功地抓住了觀眾的心。
宮崎駿憑借天才的想像力,在陡峻的崇山和一望無際敞開的天際之下,創造了一座會飛的魔法城堡。對衰老、死亡和愛情都做出了不俗思考,從另一種形式、一連串非理性的表現,突出了一種神秘的關聯。
影片《哈爾的移動城堡》表達了一個樸素的主題:勇氣和愛。 在經歷了一系列反戰和保護自然的主題後,宮崎駿要表達的東西更為本質,那就是:對愛的追求,以及對於純真與失落的探討。
數字飆榜之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
上榜理由:純真與失落是宮崎駿作品永遠的主題。
影響力指數:★★☆
2、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是日本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獻給曾經有過10歲和即將進入10歲的觀眾的一部影片,它以現代的日本社會作為舞台,講述了10歲的小女孩千尋為了拯救雙親,在神靈世界中經歷了友愛、成長、修行的冒險過程之後,終於回到了人類世界的故事。
入世的生活是物質的、感情的、人群的生活,影片《千與千尋》正是藉由小女孩千尋的經歷,在積極探索一條入世的道路。千尋由一個物質世界跌入一個對於她來說,全然陌生和充滿著困境的神靈的世界,回歸將是一切努力的終極目標,取勝的魔法只有一句話——「為了他人而做一件事」,不屈的千尋最終發現了自身存在的意義,她於是努力以成長的主題去實現自己對世界的懷疑與期待。
宮崎駿沒有迪斯尼那麼花哨,他堅持用手工繪畫而不是電腦繪圖,來完成自己的卡通片。但他懂得一部卡通片,或者說是一部電影,用什麼才能打動觀眾,這就是人文。所以宮崎駿筆下的形象是一個個人,而不是一個個沒有知覺的卡通。
影片《千與千尋》是一個沒有武器和超能力打鬥的魔幻故事,它描述的不是正義和邪惡的斗爭,而是在善惡交錯的社會里如何生存。學習人類的友愛,發揮人本身的智慧,最終千尋回到了人類社會,但這並非因為她徹底打敗了惡勢力,而是由於她挖掘出了自身蘊涵的生命力的緣故。現代社會越來越曖昧,用動畫世界裡的人物來講述生活的理由和力量,這才是影片所要表現的初衷。
數字飆榜之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千與千尋》
上榜理由:人文的追求與關懷傳遞出宮崎駿深沉的思索。
影響力指數:★★☆
、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幽靈公主》
影片《幽靈公主》是宮崎駿的吉卜力工作室的第11部電影,也是宮崎駿電影中電腦特技最多的影片,影片於1995年開始投入製作中,耗時兩年,膠片總數多達13.5萬張,成本總計20億日元。正是這樣的高投入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影片於1997年7月12日公映,至次年2月,共上映184天,票房收入179億日元,全國觀眾達3000萬人次,成為日本有史以來第一賣座電影,宮崎駿和他的吉卜力工作室改寫了歷史。
影片《幽靈公主》的背景是日本中世紀的室町時代,描述人、神、魔三者之間的斗爭,表現一場人類與動物對大自然的爭奪戰。透過一貫的環保外衣,看到的是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宮崎駿電影中的主角總是能從一種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周遭的許多個體。影片中的角色都使用著一種理想化的方式,以此來達到和平的目的。無論是與自己有利害沖突的統治者,殘酷的仇敵,或是難以共存的物種,對生命的珍愛,不惜一切的保護他人,是許多年來珍貴的主題。他們總是能拋開私人恩怨,用一種大自然的精神,懷揣一切存在美好共生的願望。這一點,超越了常人,使得宮崎駿作品中的主角都成了理想中的人物。
宮崎駿始終將「人」和「自然」視為永遠不能相互妥協的兩個極端,認為人必須破壞自然才能得到自身的生存,在這部兩個多小時的動畫長片里,除去人與自然的對抗外,視角更伸入到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的沖突,人類內部之間的殺戮與仇恨。經過了十多年的思考,伴隨當代科技愈來愈快的發展,宮崎駿的思想領域擴大了,目光也更為尖銳和殘酷了。
數字飆榜之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幽靈公主》
上榜理由:日本最賣座的電影體現出宮崎駿無以匹敵的商業價值。
影響力指數:★★★
、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魔女宅急便》
影片《魔女宅急便》是宮崎駿早期的作品,原作作者是曾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日本女作家角野榮子,經過宮崎駿的動畫功力,再次將觀眾帶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歐洲城市風味的背景,任性自然的風,透明清澈的水,變化萬端的雲,飛行,少女,還有魔法,在視聽方面都完全讓人感受到一種美妙的流淌。
影片《魔女宅急便》的故事講述了一個魔幻的故事,相傳,魔女家庭的少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魔女,必須經過社會實踐的考驗。魔法少女琪琪利用自己會飛行的本領,在麵包店打工和送快遞。完全沒有工作經驗的她,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和不解。她的出現為平靜的小城帶來一場不小的風波。經過許多的小波折後,琪琪終於成為了一個合格的魔女,在新的城市裡,她將用自己的力量去開創自己的生活道路。
宮崎駿沿襲著自一貫的對人類本身的關注,放棄了宏偉的場面和命運的紛爭,而把目光投到了一個遠離家園修煉的小小魔女身上,講述著琪琪這個小女孩獨立成長的過程:如何去適應新的環境、如何消除環境的摩擦、如何去面對新的人際關系。看到琪琪從什麼都不懂的溫室中的花朵,經過一番起伏,最後長大懂事,令人欣慰高興。因為每個人都有長大成人的經歷,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所經歷的艱辛。
少女,魔法,飛行,宮崎駿影片中最重要的特色都在《魔女宅急便》中是有著最深刻的體現。無論是空中所看到的綠色城鎮,碧藍海洋,還是一起伴隨著琪琪飛翔的白鷗或大雁,都充滿著詩一般的美感。
數字飆榜之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魔女宅急便》
上榜理由:歐陸風情、田園風光,一部溫馨感人的動畫經典。
影響力指數:★★★
5、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再見螢火蟲》
影片《再見螢火蟲》是一部宮崎駿監制的作品,導演是宮崎駿多年的合作夥伴高畑勛,本片可謂是吉卜力工作室的一部代表作,獲獎無數,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再見螢火蟲》全片都沉浸在一種灰暗、悲涼的氣氛中,靜靜地進行著。故事講述了在戰亂期間,母親在空襲中重傷死亡,而身為海軍的父親也在戰爭中犧牲。14歲的誠田帶著年幼的妹妹節子寄居在嬸嬸家。但兄妹兩人不願寄人籬下,於是搬到湖邊一個山洞居住。由於長時間的營養不足,妹妹的身體一天天虛弱, 但身為哥哥的誠田卻沒有辦法。最後妹妹在一個螢火蟲滿天的夜裡離開了他。不久,誠田也去世了。黑 an中節子拉著哥哥的手,快樂地吃著糖果,滿天的螢火蟲歡快地飛舞,彷彿在祝賀他們終於找到了幸福。
哥哥與妹妹死去的時候幾乎帶走了所有觀眾的眼淚,的確整個故事是一場悲劇,在電影開頭用倒敘的方式由兩兄妹的靈魂和縈繞其中的螢火蟲來帶出悲慘的故事,觀眾的心馬上就已經沉下一大半了。
盡管再現戰爭情景很難,但影片還是描寫了空襲後燃燒的原野和當時的生活。這是導演所倡導的真實再現日常生活的拍攝風格,創作人員通過此片來控訴戰爭的殘酷,以及警示人們戰爭的禍害。
影片《再見,螢火蟲》無疑是一部反戰片,拋開政治因素來看這部電影,可以從中清晰看到戰爭的殘酷與禍害,無論是生命還是人性,在戰爭中所顯現出來的那種無可奈何的痛苦,都應該讓整個人類共同自省。
數字飆榜之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再見螢火蟲》
上榜理由:反思戰爭、解讀人性,一部寓意深遠的動畫精品。
影響力指數:★★★☆
6、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百變狸貓》
影片《百變狸貓》是吉卜力工作室導演高畑勛的原創動畫,高畑勛一反《再見螢火蟲》的沉重,用幽默的手法講述了一群可愛動物的求生歷險,同時影片滲透著很強的環境保護意識。與其他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動畫電影一樣,本片自1994年7月16日首映起,觀影人數達到325萬人,票房收入26億5000萬日元,成為該年度日本本土電影票房的第一名。
在請文明用語心目中,狸貓是一種神秘的動物,它們會使用一種類似障眼法的幻術,身體可以變成任意形狀。影片《百變狸貓》講述的是一群在樹林里生活的狸貓,由於人類的造屋計劃而失去了家園。為了能夠在新的環境中生存,他們變身為人類,而主角在變成人類以後,他仍然懷念以前的同伴,當他在有一天偶然發現了以前的夥伴時候,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脫掉了人類的裝束,沖到他們當中跳起以前那歡快的舞蹈,無拘無束的盡情放聲歌唱。
影片《百變狸貓》和宮崎駿監制的《風之谷》、《幽靈公主》的主題類似,這三部都與自然生態有關,其中充斥著掠奪、戰爭和暴力。片中人類始終是主宰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關鍵環節。這部動畫有著明快輕松的風格,卻伴隨了深刻悲哀的自然控訴,探討著現代自然與人的互動關系。
歸根結底,一個物種不得不自私的生存,因為他們中的每個個體都要保護自身與家庭,這是無奈的現實。於是山林依舊要被侵佔,狸貓被迫流浪。人類能做的只是有限的改良環境。倘若兩位動畫大師在《風之谷》里還在憧憬,保留了希望的種子。那麼《百變狸貓》則是一個巨大而殘忍的黑色幽默,人與自然和平相處是不可能的。
數字飆榜之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百變狸貓》
上榜理由:思索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是宮崎駿電影獨特的標簽。
影響力指數:★★★☆
7、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龍貓》
影片《龍貓》充滿了童話色彩和親情的溫馨,用悠揚的音樂,干凈的畫面,趣稚的人物,把觀眾成功地帶入了一個夢幻般的童話世界裡,回到了童真純凈的年代。影片的故事沒有講什麼大事件,僅僅是兩姐妹在一個美好的夏天裡,與森林的精靈相遇並相互關心的故事。故事和畫面中充滿的愛和親情讓人感到很溫暖,可愛的大中小號龍貓不斷給觀眾一種很微妙的幸福感,總是保持微笑,讓人覺得可愛,善良。
《龍貓》一部典型的成人化兒童影片,它再現了兒童臉譜化的形象,用精彩的繪畫與流暢的剪輯,繼續重復著成年人關於童年生活的美麗想像。影片《龍貓》對於成年人來說,是用來懷舊的,而對於少年兒童來說,則是一種世界觀的輸入。
宮崎駿熱愛描寫自然,熱衷於為孩子們編織夢想,影片中兒童所有的情感都是成人可以充分理解的,整部影片帶有其一貫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利用一些自然景物切入到主角的意識流之中,因此影片中人物的行為才能夠最大限度引起共鳴。
宮崎駿的動畫長片表達了一種古典和傳統的倫理觀:單純勇敢、善良簡單、美好正直、純粹舒適,正是這些特質,而不是對於真實兒童生活的重塑,才是他的電影最為可貴的地方。與其說宮崎駿藉助影片揭示和還原了兒童生活的真實氣息,不如說他藉助兒童與動畫這兩個再理想不過的載體,表達出自己對於烏托邦世界的美好想往。
數字飆榜之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龍貓》
上榜理由:溫情脈脈、趣味童真,一部誠意十足的動漫佳作。
影響力指數:★★★★
8、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紅豬》
影片《紅豬》是宮崎駿動畫系列中非常特殊的一部,是唯一一部完全從成年人角度拍攝成年人題材的作品,是宮崎駿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電影,宮崎駿自喻為劇中主人公哥,將自己的那種處在俗世而身不由己的矛盾,構思成主人公的傳奇故事。
影片《紅豬》的時代背景被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後的義大利。主人公是一位退伍的飛行員,殘酷的軍旅生涯使他反戰、厭世。但他追求自由,所以他寧願受詛咒而變成一頭豬,只為了擺脫作為人的束縛。他沒有放棄自己熱愛的飛行事業,因為沒有比空中翱翔更加自由的時刻。
蔚藍的亞得里亞海,同樣蔚藍的天空,純凈的白雲,紅色的飛機,這是一個飛行員生命的全部。但是,中年人的感情生活這一主題,對於任何導演都不會感到輕松。作為一個中年人,年輕時的夢想能實現的已經實現了,那些不能實現的恐怕再也難有機會美夢成真,與此同時,感情也越來越紛繁、復雜,不再像浪漫的地中海。
正如宮崎駿的其他作品一樣,《紅豬》的故事也發生在充滿魔幻色彩的世界裡。「魔幻」往往被用作一個重要的道具,以發揮他超乎常人的想像力,打破常規,讓一切不合理的成為合理,讓觀眾在現實世界中形成的種種固定觀念被逐一瓦解,把觀眾慢慢帶入一個引人入勝的奇幻世界中,同時也讓觀眾一次一次享受著,以意外的方式打破這些觀念所帶來的刺激和驚喜。
數字飈榜之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紅豬》
上榜理由:充滿魔幻的史詩作品是宮崎駿真實的寫照。
影響力指數:★★★★
9、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風之谷》
影片《風之谷》是宮崎駿的成名之作,由宮崎駿同名漫畫改編,在優美精緻的傳統二維動畫領域里,宮崎駿以一個漂泊的思想者和執著的追夢人的姿態出現,其深刻的內涵讓世人震驚。影片《風之谷》在1984年上映後引起了極大轟動,而宮崎駿的卓絕名聲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奠定的。
影片《風之谷》是一部充滿對戰爭,對人類文明反思的作品。講述了人類文明損毀千年後,在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身上發生的種種艱苦戰爭,一頭紅發的風之谷公主能夠御風飛行,滿足了所有人對於自由翱翔的激情想像。
影片《風之谷》講述的是生存之道,並不只是幾個人的風雨沉淪和悲傷感慨。全片的氛圍可以用蒼涼來形容,當然還有在這巨大的蒼涼中,無法令人忽視的耀眼的點點令人安心的溫暖。人與人、人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成為了全劇的主要元素,女主人公娜烏西卡在這些關系中周旋、斗爭,演繹出一個深入人心的勇敢、細心和堅忍不拔的女英雄形象。宮崎駿用豐富的想像力構造出一個與現實環境完全不同的世界,遍地的黃沙,古怪的植物、昆蟲,還有代替馬使用的鴕鳥,水上飛機、飛艇等等,完全是一幅幅世界末日後的真實景象。
電影《風之谷》成功地塑造了各色不同的人物,性格鮮明,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主人公娜烏西卡,這個有著與眾不同的浪漫氣質和勇氣的少女,在萬千動漫畫迷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以至很長一段時間都占據著「漫畫最受歡迎女性人物」的首位,直至近幾年才被《新世紀福音戰士》中的凌波麗所取代。
數字飈榜之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風之谷》
上榜理由:浪漫氣質、經典形象,宮崎駿的成名之作。
影響力指數:★★★★☆
10、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天空之城》
影片《天空之城》是宮崎駿所屬的吉卜力工作室的開山之作,宮崎駿一人兼任了繪畫、導演、編劇和角色設定四項重任,使得這部作品從頭到章節附註入了純粹的宮崎理念,而宮崎駿的音樂搭檔久石讓為電影完成的配樂,也成為了日本電影配樂史上的經典作品。
影片《天空之城》在 1986 年上映後,立刻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在日本本土反響很大,而且在香港和T台W灣以及整個亞洲地區都獲得了很高的贊譽,使《天空之城》成為了迄今為止宮崎駿最具知名度和最被喜歡的作品。
影片《天空之城》的故事情節主要圍繞大陸與天空展開,有一種令人憧憬的大航海時代的冒險色彩。宮崎駿這一次把思想的觸角伸向了西方世界,從西方人的傳統觀念里找到了一個少年歷險的故事,衍生為一則關於人類家園和千古夢想的當代寓言。
《天空之城》是一部由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全片充滿了新鮮的元素。電影中近乎完美地刻畫出故事所發生的世界景觀,有點科幻色彩,也有點神話色彩,還有點歐洲工業革命時期的味道。緊張激烈的情節貫穿整部電影,但蔚藍的天空和濃濃的白雲,反而將尖銳的沖突淡化得更耐人尋味;人物的表達很多時候不是靠台詞,而是靠人物的具體動作,使人物的性格更顯深刻。
影片《天空之城》搭建了人們夢想中的城市,而且搭建得那麼完整,完整得如同真實存在一般,而且又是那麼的凄美、那麼的聖潔,一如不帶瑕疵的童真。宮崎駿的電影老少皆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會。好的電影沒有公式和定理,有的只是故事、人物,還有那深入人心的情感。
數字飆榜之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
上榜理由:宮崎駿最具知名度的作品,一部真正偉大的電影。
影響力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