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 名: Suna no utsuwa
譯 名: 砂器
導 演: ( 野村芳太郎 Yoshitaro Nomura )
主 演: (丹波哲郎 Tetsuro Tamba) ( Go Kato) ( Kensaku Morita) ( Yôko Shimada) ( Karin Yamaguchi) (緒形拳 Ken Ogata)
上 映: 1976年02月26日
劇情介紹:
一名慷慨仁慈、受人愛戴的老警員在東京火車站被人謀殺,奉命調查的兩名探員完全找不到任何的殺人動機,旦在他們鍥而不舍的追查下,卻揭開了一段涉及一位聲譽漸隆的年輕作曲家的神秘身世。
《砂之器》是七十年代日本推理電影熱潮中最受歡迎的作品,松本清張的原著早已膾炙人口,野村芳太郎和山田洋次的改編更上一層樓。影片結合了奇情、人情、懸疑和驚悚片的多種元素,當年在港上映時也打破了日本電影的票房記錄,但卻因放映場次問題而遭嚴重刪剪。
這些資料夠嗎?
2. 日本電影---砂器,我想要它的演員表,麻煩誰提供下
砂の器 (1974)
メディア 映畫
上映時間 143 分
製作國 日本
公開情報 松竹
初公開年月 1974/10/19
リバイバル →松竹-2005.6.18(デジタルリマスター版)
ジャンル サスペンス/ドラマ
《公開時コピー》
(リバイバル時)
美しくも哀しい人間の「宿命」
監督: 野村芳太郎
製作: 橋本忍
佐藤正之
三嶋與四治
製作補: 杉崎重美
企畫: 川鍋兼男
原作: 松本清張 『砂の器』
腳本: 橋本忍
山田洋次
撮影: 川又昂
美術: 森田郷平
衣裳: 松竹衣裳株式會社
編集: 太田和夫
音楽監督: 芥川也寸志
演奏: 東京交響楽団
作曲・ピアノ演奏: 菅野光亮
指揮: 熊谷弘
照明: 小林松太郎
出演: 丹波哲郎 Tanba Tetsuro 今西栄太郎
加藤剛 和賀英良
森田健作 吉村弘
島田陽子 Shimada Youko 高木理恵子
山口果林 田所佐知子
加藤嘉 本浦千代吉
春日和秀 本浦秀夫
笠智眾 桐原小十郎
松山省二 三木影吉
內藤武敏 捜査一課長
春川ますみ 扇屋の女中澄江
稲葉義男 捜査一系長
花沢徳衛 昔の三木の同僚安本
信欣三 國語研究所所員桑原
松本克平 三森署署長
浜村純 巡査
穂積隆信 新聞記者松崎
山谷初男 岩城署署長
ふじたあさや 鑒識課技師
菅井きん 山下・お妙
野村昭子 若葉荘の小母さん
今井和子 亀嵩の三木の妻
豬俁光世 バー・ロンの女給A
高瀬ゆり バー・ロンの女給B
後藤陽吉 西蒲田署の刑事筒井
森三平太 岩城署刑事
今橋恆 朝日屋の主人
櫻片達雄 世田穀の外科醫
瀬良明 扇屋の主人
久保晶 世田穀の巡査
中本維年 恵比須町の警官
松田明 浪花區役所系員
西島悌四郎 西蒲田署署長
土田桂司 西蒲田署刑事課長
丹古母鬼馬二 西蒲田署刑事B
高橋寛 西蒲田署刑事C
渡辺紀行 西蒲田署刑事D
山崎満 西蒲田署刑事E
北山信 西蒲田署刑事F
千賀拓夫 西蒲田署刑事G
浦信太郎 西蒲田署刑事H
菊地勇一 和賀の友人
今井健太郎 警視庁刑事A
山本幸栄 警視庁刑事B
小森英明 警視庁刑事C
水木涼子 亀嵩の農家の主婦
戸川美子 慈光園の系員
佐分利信 田所重喜
緒形拳 三木謙一
渥美清 ひかり座の支配人
amazon.co.jpでサーチする:
DVD Shopping
砂の器
発売日:2002/02/21
標准価格:4935(稅込)
砂の器 <通常版>
発売日:2005/10/29
標准価格:3990(稅込)
砂の器 デジタルリマスター2005
発売日:2005/10/29
標准価格:3990(稅込)
カート・クリックで商品購入畫面へ
松本清張の同名小說を、野村芳太郎監督、橋本忍・山田洋次腳本で映畫化した社會派サスペンス。迷官入りと思われた殺人事件を捜査する二人の刑事の執念と、暗い過去を背負うがために殺人を犯してしまう天才音楽家の宿命を描く。ある日、國鉄蒲田操車場構內で扼殺死體が発見された。被害者の身許が分らず、捜査は難航した。が、事件を擔當した今西、吉村の両刑事の執念の捜査がやがて、ひとりの著名な音楽家・和賀英良を浮かび上がらせる……。2005年6月、デジタルリマスター版にてリバイバル上映。
3. 一個老電影,一個殺人醫生,好像是一個牙醫,殺了很多小孩,警察抓他時候他躲在一具人皮內逃過了。很老的
《砂器》是由野村芳太郎導演,丹波哲郎、加藤剛主演的一部日本劇情電影。日本昭和四十六年六月的一天清晨,東京蒲田發生了一起殺人案。被害者是一位六十來歲的老人,被人用鈍器擊傷頭部致命,但兇手卻製造了一個被火車壓死的假象。根據被害人曾經到過的羅恩酒吧的女招待說,被害人曾同一個年青人一起來過這里,年青人講話帶著濃重的東北口音。綜合諸多線索,警察吉村和今西將嫌疑犯鎖定為年輕的音樂家和賀英良。精彩視點:影片根據日本著名作家松本清張的小說改編而成。該片是七十年代日本推理電影熱潮中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講述了一名慷慨仁慈、受人愛戴的老警員在東京火車站被人謀殺,奉命調查的兩名探員完全找不到任何的殺人動機,但在他們鍥而不舍的追查下,卻揭開了一段涉及一位聲譽漸隆的年輕作曲家的神秘身世。
4. 一部日本電影,叫《砂器》,講一對父子的,在哪可以看
電影的話,可以看優酷上面的,鏈接是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0MDIxMjQ=.html
但是是國語,上譯的
電子書可以直接下載,但是不是全本,網上貌似沒有全本
很好看的一本書,現在正在看,可惜沒有完整版的
5. 《砂器》讀後感
[《砂器》讀後感]前兩天,我在圖書館游盪時,偶然間見到了這本小說,《砂器》讀後感。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日本的推理小說,勝於西方的推理小說。小學初中時就常看偵探動畫片--柯南,一直到現在都放不下,常被別人笑諷很幼稚。中學時,還看了一系列偵探小說,特別是《金田一探案集》尤為喜歡。可能是日語和漢語是一個體系的吧,看日本小說更易理解小說的語言,使我更愛日本推理小說。所以,當我看見《砂器》的作者松本清張是與柯南道爾、阿加莎克里斯蒂並稱為推理小說三大宗師,且是日本小說,我就知道我會被它所吸引。言歸正題。如果你直接上網路搜一下,看一下故事情節的來龍去脈,你可能會覺得這個故事很平淡,作案手法在今天看來很普通。因此,看推理小說不能先看結局。應當一步步從頭看到尾,這樣才能沉醉其中,讀到最後豁然開朗,不禁舒了一口氣。這部小說的解密手法嚴謹細密,情節上一波三折。他用了很大的篇幅寫了與兇犯相關人物的情節,且所有證據都可疑地指向一個人物--關田,且在作者的刻意描寫下,關田的行為舉止都好像與兇案掛鉤。一直到最後幾章,我才突然發現原來是這么一回事。回想一下,卻是非常的符合情理。從兇殺案手法的精彩程度上看,《砂器》比不上《金田一《》和《柯南》里的手法那樣精彩特別、不可思議,但他有一個很大的亮點--加入了社會寫實內容和犯罪動機的分析,從而使它的文學性、可讀性增強。松本清張也因為這個特點開創了世界推理小說社會派的先河,而《砂器》作為他的巔峰之作,真正形成了社會派創作的全新形態。《砂器》中有三個角色給我的印象最深,讀後感《《砂器》讀後感》。第一個是刑警今西,他為尋找真相不辭辛勞,一步步揭開了事實的神秘面紗他雖然沒有金田一一百八十的高智商和柯南的天才推理能力,但他給予我一個大眾警察奮斗在偵破第一線的身影。第二個是關田--在小說中被描述得很想兇手的角色。他是一位批評家,他能敏銳辛辣地批評他人,但卻可悲地不能認知自己。批評他人追名逐利,自己卻沒有一息半刻脫離其中。對情人惠美子的苛刻、無情,最後甚至導致了她和一個未出世的孩子的死亡。這是一個永遠以自我為中心的悲哀人物。與他搭上關系,本身就是一種悲哀。第三個角色是和賀英良--本案兇手。為了掩蓋自己的出身--父親是麻風病患者,自己曾是流浪兒,他偽造戶籍,改頭換面。他才華橫溢,未婚妻是豪門之女,前途風光無限。但就在這時,知曉他過去的恩人三木謙一卻找上門來。為了自己的名利、前途,他殺害了三木。這也是兇案的開始。其實,三木本無惡意,只是想看看二十年前失蹤的孩子罷了,卻慘遭橫禍。和賀英良從殺害三木開始,他的人生也一步步陷入毀滅之中。一個人的私慾是恐怖的。一個人如果無法直面自己的過去,又怎能好好地面對自己的未來呢?花了兩天時間讀完了這本近四百頁的小說,揭開了謎底,但結局讓我感到沉重。不管怎麼說,這是一本不錯的小說,是我未拜讀過的風格。能讀到是一回幸事。〔《砂器》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6. 以前看過一部日本電影,情節是父親得了傳染病,離開了村莊,流浪,後來兒子寄生在一戶人家,長大成了鋼琴
砂器
東京蒲田車站。凌晨三點,早班車廂輪下發現一具屍體。死者面部血肉模糊,被掐死後又受鈍器猛擊…… 二十三年前,一個麻風病人帶著七歲的孩子本蒲秀夫四處流浪。龜嵩派出所警察三木謙一把病人送進麻風病療養所,打算找人收養孩子,然而那孩子不知去向…… 二十三年過去了。早已退休並做了雜貨店老闆的三木出外旅遊。一家影院陳列著內閣大臣田所一家人的照片,其中有一位青年音樂家,名叫和賀良英。
三木記起了那個七歲孩子的面影……當初秀夫流浪到大阪,被和賀家收養。養父母死於1945年3月14日的一場空襲,該地區化為灰燼,包括戶籍冊。十八歲的秀夫利用重做戶籍冊的機會改名和賀英良,擺脫了患麻風病的父親的戶籍,進了京都府一家高中,他的音樂天才受到名教授的賞識,終於成了當今樂壇上十分活躍的音樂家,又與內閣大臣的女兒訂了婚,正迎來人生最美好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