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老炮兒最後拿的是什麼刀
應該是唐刀……不知道的可以以為是日本的武士刀
唐帝國通過開明的政治和強大的軍事力量,成為當時世界的中心,從唐初的統一之戰到盛唐時期所有的對內對外戰爭,都出現在冷兵器歷史上對後世影響巨大的武器——唐刀。 在當時的世界上是與阿拉伯大馬士革刀著稱於世的兩種名刀,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在藝術上均達到了極高的成就,可以說是我國刀劍史上的巔峰。在唐朝的多次對外戰爭中(如對突厥和日本),唐刀所向,檔者披靡,許多兵刃和它一碰即折,造就了一段「唐刀無敵」的神話。
⑵ 有人和我一樣喜歡《老炮兒》嗎
其實還是挺好看的,只是我覺得有些不作不死,是看完此片的最大感受。電影中的所有故事都是因為六爺走不尋常路而來。他用不斷破壞他人和破壞自己生活的方式,造就了所謂傳奇。比如致命的原因心臟病,完全是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脫躲避治療造成。中國電影里的英雄人物似乎都有這樣的毛病。兒子犯錯贖人,我不願直接報警最為簡便,覺得這樣太Low,非要走什麼江湖規矩。在生活的每個岔路口,六爺可選擇的路徑很多,很多務實的道路有益於各方,只是少了波瀾壯闊就難入六爺法眼。六爺人生的選擇標准,大概不是自家人的生死或者悲歡離合,而是怎麼樣才能顯得我牛逼,我仗義。主要故事情節都是在「作」這個關鍵詞中推進。是一個老頭神經病般的固執和虛榮,最後把自己命搭進去了事。
⑶ 《老炮兒》是京痞電影,還是京味兒電影
《老炮兒》雖然講的不是 " 小老百姓 " 的事兒,馮小剛的軍大衣、日本軍刀雖說也曾是大院子弟的標配,但《老炮兒》仍不能算是京痞電影,馮小剛給吳亦凡手下一個耳光、教育他 " 這叫規矩 ",單憑這一個情節就不能。京痞從來不講規矩,《看上去很美》《陽光燦爛的日子》以及大院子弟所有自傳性的作品裡都沒有這個詞。
《老炮兒》是京痞電影,還是京味兒電影?
徐皓峰在《京城流氓考》中提到,晚清混混打架,不進人家門,進屋打人者沒品格。再大的仇,也不能砸別人家,砸了要挨罵——這種老規矩,六十年代末的頑主保持著,暴力是有底線的。壞的人也有規矩——大院子弟是不懂這古風的,後來在與城區的頑主較量中才學了去。所以,《老炮兒》里的規矩是北京城裡歷代頑主的遺風,而《老炮兒》是一部京味兒電影。換句話說《老炮兒》就是一部方言電影,或者可以說是一部胡同電影。
《老炮兒》是京痞電影,還是京味兒電影?
《老炮兒》為一個逝去的時代與一群老去的人立傳,說到底還是去懷念,懷念那個正遠去的時代。它塑造了一個屬於當代的大俠,即便生於市井民間,只是個普通百姓,卻仍有著自己的俠義精神與原則。雖然最終要被時代拋棄,那也是這個時代的悲哀,不該是老炮兒的悲哀。
⑷ 電影《老炮兒》有哪些冷兵器
連續兩天看了兩場電影,哈哈,第一場無在乎《尋龍訣》了,第二天看了《老炮兒》,《老炮兒》給我的感受是在太深,也許是國產電影太垃圾,以至於豆瓣我給它評了9分。電影講了兩代人的故事,六爺(馮小剛 飾)就曾是」橫行「老北京的老炮兒之一,如今過著悠閑自得的日子,卻不想自己的兒子曉波(李易峰 飾)被捲入了與「小爺」小飛(吳亦凡 飾)的糾紛中。六爺試圖出面擺平這起糾紛,並找來了昔日老友悶三兒(張涵予 飾)、話匣子(許晴 飾)、燈罩兒(劉樺 飾)幫忙,卻發現這個時代已經有了一群新的「話事人」,自己這個頑主的江湖地位已經動搖,並且以往固守的生活方式已經漸漸被時代所拋棄,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馮小剛僅憑此電影一舉獲得第52屆台北金馬影展金馬獎 最佳男主角,第52屆台北金馬影展 金馬獎 最佳原著劇本(提名)。實在是實至名歸。
1897年(明治30年 ,這也是30年式刺刀名稱的由來)新槍正式定型,稱為30年式6.5mm友坂步槍(老百姓常說的金鉤步槍),同時為該槍設計了相配套的30年式刺刀,也稱為友坂刺刀。新槍被用於日俄戰爭,根據實戰使用經驗,隨即對30年式步槍的槍機、保險和瞄準裝置進行了改進,並於1905年(明治38年)正式定型為38年式步槍(臭名昭著的38大蓋),30年式刺刀則因為本身較為完善的設計以及在日俄戰爭中的良好表現,被原封不動地繼承下來,並一直使用到日本戰敗投降,因此30年式刺刀也往往被誤稱為38年式刺刀。1939年(日本神武紀2599年)定型生產的99式7.7mm岩下步槍,也繼續沿用了30年式刺刀,同一款刺刀,配用不同時期的三種步槍,這在兵器發展史上也是比較罕見的,以此也能夠看出30年式刺刀單從兵器本身來說的優異性能!二戰期間30年式刺刀和38式、99式步槍一起,作為日本軍國主義的得力幫凶,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及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二戰中最著名的軍用刺刀之一。
更多真實裝備測評資訊,請關注微信公共號 www_1gear_cn
⑸ 《老炮兒》電影最後,馮小剛為什麼要一身日軍軍官的打扮去約架
因為馮小剛赴約的時候用的是日本武士刀,為了符合軍刀的屬性,特意的穿上軍大衣去野湖打架,是一種造型的塑造手法。
⑹ 抗日題材影片《731》要來了,這部電影的主演是誰
電影《八佰》正在熱播,這部描述淞滬戰爭時期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電影讓人看了熱血沸騰,也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愛國熱情,許多不了解那段歷史的觀眾慢慢開始了解,上海的四行倉庫舊址這段時間也是人山人海,參觀預約也要等很久,我想這種成就是票房所不能比擬的。
在這種愛國熱情的引導下,像《八佰》這樣類型的電影會越來越受關注。近期,電影《七三一》在北京舉辦發布會,一部講述日本七三一部隊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電影即將開拍,許多觀眾對於這部電影也是非常的關注,七三一部隊曾經在抗日戰爭時期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地災難,每個中國人都對其恨之入骨。很多觀眾對於這部電影的主演非常期待,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因為電影目前正處於籌備階段,演員基本上已經確定,但是對於所扮演的角色還不清楚,好在這部電影並沒有流量演員,相信這將是一部引起轟動的電影。香港演員張家輝是《七三一》將主演該電影,作為一名香港人,張家輝的是非常愛國的,在其收到劇本後僅七天便確定合作意向,順利加盟電影的拍攝。張家輝本人的演技就不用多說,早在1998年參演電影《賭俠1999》,就獲得了第1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2008年,張家輝與謝霆鋒、張靜初合作主演《證人》,憑借該片張家輝榮獲第53屆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以及第46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所以在電影中張家輝的發揮一定會很好。目前張家輝已經被拍攝電影做准備,為了契合劇中人物的形象,張家輝開始留長發、蓄須、減重,可見其敬業和對這部電影的重視程度。
好的歷史電影能夠讓我們緬懷歷史,因為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希望電影《七三一》可以成為下一個《八佰》。
⑺ 老炮兒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老炮兒》最後給了觀眾們一個開放式結局,畫面定格在六爺杵著刀,倒在了冰面上。據之前的劇情,六爺是有心臟病的。所以,在最後,六爺突然倒下,應該就是心臟病發作。雖然最後沒有交代他到底有沒有死,但是記得之前六爺在去看病時,醫生曾說過他得處處小心。
一開始兩根血管堵塞,現在是三根堵塞了。在這種情況下還去打架,可想而知,最後老炮兒倒在冰面上,應該就是心臟病突發死去了。這種結局避免不了,與其播出來讓人傷感,不如止步於此,給人們可以想像的空間。
影片評價
《老炮兒》的上映為2015年增添了感傷的一筆,在中國電影的換代格局中彰顯了特色。該片是兩個「老炮兒」合作的作品,馮小剛和管虎的合作讓大眾在熱鬧和喧囂之中感慨歲月的流逝和生活的巨變。
劇中的老六似是一個老舍或王朔筆下的人物出現於現世,他依然停留在20世紀70年代,盡管世界已然大變。他的講規矩、重義氣、有老禮兒,他當年在胡同和北京那一份響當當的江湖地位等等,都已經隨時代變遷遠去了。
這個主題其實是好萊塢或香港電影里常見的,江湖大哥早就金盆洗手,在面臨對自己親情的挑戰時,又一次走進江湖面對自己的命運,這不是什麼新鮮的故事,只是放在了北京的胡同里有了更多的滄桑感。
⑻ 說實話,老炮兒結尾不是自己打臉嗎
有點常識的都知道,以一個老人之力對仗對方幾十個「生瓜蛋子」,結局早已經註定。單槍匹馬殺將過去固然有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英雄氣概,但就實際效果而言,充其量就是一個匹夫之勇。對於「大院子弟」來說,父輩紅軍的「游擊戰」之精髓就是集中我軍至少三倍於敵方的兵力開打,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老炮兒」張學軍一定門兒清。 之所以「單槍匹馬」殺將過去,「老炮兒」一定是抱著必死之心的,但心臟病導致的意外死亡,雖然讓他的個人英雄主義夢想破滅,但卻讓他的死變得更加高大和有意義。 也就是說,身為父親的「老炮兒」,他從故事的一開始就註定了他必死的結局,除此別無選擇。 「老炮兒」是一個江湖人,這一點,電影中也明確說明了。影片開頭,他威脅小偷把被盜主人錢包中的身份證寄回原主,隨後又替被片兒警執法時打了一個耳光的「燈罩兒」討回公道,這都說明了「老炮兒」的特殊身份,他是一個「黑白兩道」都能說得上話的人,他實際上扮演的是在犯罪和法律之間的社區仲裁者的角色,就像美國西部槍戰片中的常見情節一樣。 《老炮兒》就是用美國西部片模式講述的發生在胡同中的一個老頭兒為了討回生命尊嚴和公道的故事。而在情感內核上,它跟美國導演伊斯特伍德拍攝的《老爺車》一脈相承。 就像《老爺車》中的那位參加過朝鮮戰爭的福特汽車廠老工人沃爾特用自己的生命當賭注,用一個「計謀」引誘一幫壞孩子朝著自己開槍,從而讓這些壞人受法律懲罰一樣。「老炮兒」張學軍也是用自己的死(心臟病發作倒在了冰面上死去),換來年輕一代的「重生」:一方面給「小飛」以警醒(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往後就是自己這樣的下場);另一方面也對自己兒子曉波做了最後一次人生指引(他應該過跟自己不一樣的生活,一個有追求的、平靜的、有責任心的生活,比如開一家酒吧)。 伴隨著手握日本軍刀,身穿軍呢大衣的「老炮兒」張學軍的倒下,也預示著用武力解決問題的英雄夢的破滅,現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社會的游戲規則已然轉變,現在文明已經發展到不允許「以暴制暴」的階段,單槍匹馬的個人英雄主義也沒有了用武之地。這跟《老爺車》有異曲同工之妙。歷史早已證明,武力解決問題往往只能引發無窮往復的復仇,而利用現代法律來懲治壞人才是一件有效的武器。 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弒父情節」, 「老炮兒」張學軍用自己「主動」的死,最終換來了兒子曉波的脫胎換骨和父子關系的和解,讓兒子瞬間「長大成人」,並從精神內核上承接了自己的衣缽。在結尾「彩蛋」部分,煥然一新的兒子曉波,用微笑來回答一個不禮貌的問路者,以此區別「老炮兒」父親的擰巴和斤斤計較。 有人會說,「老炮兒」身上集中體現了那些正在丟失的美好的東西,這有道理,但故事如果僅僅局限在這個層面,格局一定太小。事實上,新舊兩代人的和解和溝通,傳承老一輩人的優點和規矩,才是這部影片的主題。不然,當「老炮兒」單槍匹馬舉刀在冰面上奔跑時,小飛的眼中何以飽含淚水。因為從這一刻起,他已經從精神上接過了「老炮兒」的衣缽。 一個時代翻篇了,從此,江湖上只剩下了「老炮兒」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