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動畫大師高畑勛去世,宮崎駿會流淚嗎
恩,大概有看過有關的一些資料。宮崎駿老爺子和高畑勛兩個人都是最初的吉普力工作室的創辦者,初期合作過動畫之後就各自帶上各自的團隊做動畫了。但是雙方的動畫風格不一致,卻都很好看。其實我們看過的很多動漫都是因為宮崎駿太有名氣了國內一些愣頭青才掛上的他的名號。他們的關系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那麼的疏遠,雙方都很是贊賞對方的才能。但是都對對方的小毛病有些怨言。但這無傷大雅啊。所以,宮崎駿老爺子損失了這么一個老朋友也一定會傷心的吧
B. 日本動畫大師高畑勛去世留下多少經典作品
4月5日,吉卜力工作室創始人之一——日本動畫大師高畑勛於東京都內的醫院逝世,享年82歲。
高畑勛的現實主義作品是深刻自然地講述日常生活,在敘事上具有明顯的散文化特徵。他的動畫更多是面向瑣細的生活涓流,或是童話化表現,或如實再現,更多溫馨與感傷。高畑勛動畫的題材大都來自於文學、歷史或現實生活,相對於宮崎駿的神奇瑰麗,押守井的尖銳晦澀,今敏的詭異神秘,高畑勛動畫平實而又生活化。他的作品洞悉人性冷暖、筆調深邃、關注社會現實、哲學意蘊濃厚。他用超現實化的童話手法與現實化的散文式敘事手段編織了一曲平凡而感傷的歲月之歌。
C. 為何稱宮崎駿是一名表演者,高_勛則是一名藝術家呢
2018年4月5日,高畑勛監督去世了。
從推特上突然得知這個消息,整個人一下愣在原地。
不久前才看過關於高畑監督的紀錄片,今天卻突然聞此噩耗,實在有些難以接受。
清明節第二天的天空,深邃的灰白,一片寂寥。
明明不是愚人節,到底是誰在開這種玩笑。
抱著這樣的心情登陸吉卜力官網,看到了訃告,終於回過神來。
原來他真的走了。
高畑勛,對很多人來說,這個名字似乎有些陌生。
長久以來,提起吉卜力,大家都會聯想到宮崎駿。
吉卜力=宮崎駿,這似乎已經成為定式。
但只要一提起《螢火蟲之墓》、《輝夜姬物語》等作品,人們自然而然就浮現出那些經典的畫面。
沒有高畑勛就沒有吉卜力。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高畑勛是吉卜力的核心。
在修改劇本,探討角色的過程中,還是新人的宮崎駿逐漸嶄露頭角,並與高畑勛深入探討劇情走向。
他們懷著一腔熱血,想要製作出成年人也願意看的嚴肅正派動畫,懷揣著這個理想,希望將《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打造成史無前例的佳作。
這也直接拉長了《太陽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的製作做時間,也推高了製作成本。
然而,在那個成人不太會走進影院觀賞動畫電影的年代,製作一部並非面向少兒群體的動畫作品,結果顯而易見。
《太陽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叫好不叫座。太過沉重的主題剝奪了孩子們的觀影樂趣,這部耗時三年,耗費了1.3億日元的大作沒能吸引大量觀眾,票房成績極不理想。
1971年,宮崎駿與高畑勛等人一同離開東映動畫,兩人繼續合作,誕生了眾多作品。這段時間「高畑宮崎組合」也逐漸確立的自己的風格。
1979年,在TV動畫《紅發少女安妮》的製作途中,兼任場景設定和畫面構成的宮崎駿中途離開,結束了兩人長達十五年的合作。
離開的原因很簡單,宮崎駿不喜歡《紅發少女安妮》,轉而去做《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走上了自己的舞台。高畑勛雖然感到辛苦,卻一次都沒有向宮崎抱怨過,當然也沒有挽留。
共同製作的關系結束,並不意味兩人的訣別。
完成《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後,兩人互相邀請對方擔任自己作品的監制,從合作變成了同時製作。
1985年,吉卜力工作室成立。
對於吉卜力的未來,當時的高畑等人並沒有仔細考慮。吉卜力本是為製作《天空之城》而成立的工作室,成立的初衷也只是為了製作宮崎駿與高畑勛的動畫電影,公司本身的發展並不重要。
「成功的話就做下一部,失敗的話就到此為止。」抱著這樣的打算,一行人成立了吉卜力,把這個工作室打造成了宮崎與高畑自由創作的城堡。
無心插柳柳成蔭。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小小的城堡竟然日漸壯大起來,回過神來已經可以自負盈虧,自主發展。
《魔女宅急便》公映後,吉卜力開始錄用畫師,培養新人。鈴木也離開了德間書店,加入到吉卜力的運營中。
1992年,由宮崎駿親自設計的新辦公樓在東小金井落成。在這里,宮崎駿和高畑勛一待就是二十六年。
這二十多年裡,吉卜力連續推出多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創下了日本票房史上的傳奇,也讓吉卜力成了日本動畫界的金招牌。
說起高畑勛和宮崎駿,兩人的關系與其說是盟友,更像是對手。
對於兩人的評價,鈴木敏夫這樣說道: 「宮崎駿是一名表演者,反之高畑勛則是一名藝術家。」
在吉卜力,宮崎駿在北翼創作作品,高畑勛則在南翼創作。兩個工作室同屬一個吉卜力卻又有著完全不同的體制,相互關聯卻獨樹一幟。
宮崎駿與高畑勛,兩人的互相切磋,互相激勵是吉卜力佳作不斷的重要原因。
對於兩人的這種關系,常年與之相處的鈴木敏夫再清楚不過。
當宮崎駿為要不要做《起風了》猶豫不決時,鈴木用高畑勛說過的話來激將宮崎駿:「試著做一下。要是沒有想清楚,就先試著做100秒的內容。高畑是這么說的。」
「我知道了。」
說了這一句話後,宮崎駿轉身離開。不久後提交了企劃書。
在創作《起風了》期間,宮崎駿每天至少一次會提到高畑勛,有時是贊賞,有時是完全相反的話。但每次都是飽含深情。
最讓宮崎駿「恨之入骨」的事情,發生在製作《千與千尋》前。
那時,高畑勛反感吉卜力傳統的賽璐璐作畫,想要嘗試新的動畫系統,為此,他打破了吉卜力一直以來的製作方式,使得公司的結構完全分解,變得支離破碎。
完成作品《我的鄰居山田君》後,高畑監督扔下一片混亂的製作現場就跑了,這使得剛剛從山居回來的宮崎駿非常生氣。
對此,宮崎駿甚至放出狠話——「作為一個導演,我已經舍棄了他。」
在製作《輝夜姬物語》時,高畑勛一度為配樂的事情發愁。盡管此時他心中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那就是久石讓。
久石讓長年與宮崎駿搭檔,兩人一同走過了二十七年。
對於要讓有了固定搭檔的久石讓和自己合作,高畑勛有些顧慮:「無論多麼優秀的人,有搭檔的話還是找其他人吧。」
幾經波折,高畑勛還是決定讓久石讓擔任配樂,得知消息的久石讓也回答道:「一生一次也好,想和高畑監督共事。」
雖說是他發掘了久石讓,但兩人的第一次合作卻是在《輝夜姬物語》,而這也成了他們最後一次合作。
與久石讓洽談後,高畑第一個想見的人就是宮崎駿。
帶著有些靦腆笑容,他向宮崎匯報了這事情,一面露出「抱歉,搶了你搭檔」的表情,一面微笑著。
臨走時,高畑勛得知後天就是宮崎駿的生日,高畑勛回答道:「這個人覺得不慶生也沒什麼。」緊接著就去向宮崎駿確認日期。宮崎駿也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和高畑勛開起了自己生日的玩笑。
這時,高畑勛七十七,宮崎駿七十二,自兩人同時製作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和《龍貓》以來,已經過去二十五年。
2013年7月20日,《起風了》如約而至,而《輝夜姬物語》卻沒有趕上日程。
幾天後,宮崎駿再次發布「退休」宣言。得知消息後的高畑勛沉悶著,一言不發。
記者會前,宮崎駿曾邀請高畑勛一起參加,高畑以一臉「你又在開什麼國際玩笑」的表情,義正言辭地拒絕了。
「隱退」,對這樣的形式,高畑勛是「不屑一顧」的。
在高畑勛眼中,一個導演的隱退用不著這么大張旗鼓。用他的話來說:「電影監督為什麼非要告訴大家他要隱退了。不做就不做,那樣就行了。」
這也是為什麼鈴木把宮崎駿稱為「表演者」,把高畑勛稱為「藝術家」。高田勛並不關心這些,在高畑勛眼中,有著比這些更為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作品。
「藝術動畫電影本來就是創作,只用產業的眼光來看就很難辦了。」
如果說宮崎駿是在作品中追求夢想,高畑勛就是在作品中記錄現實。就這一點而言,兩人是爭鋒相對,也是相輔相成。
有別於宮崎駿的奇幻性,高畑勛導演的作品更多呈現出一種異化性——在動畫中異化現實。
在一次演講中,高畑勛如是說道:「我……經常和宮崎駿搭檔。在此過程中,我漸漸發現,我們開始製作『必須在充分調查現實的基礎上製作的動畫』了。」
無論是《螢火蟲之墓》還是《輝夜姬物語》,亦或是紀錄片《柳川堀割物語》,高畑勛監督都以細致透徹的描寫來展現人們的真實生活,企圖去創作讓每個人都能理解的作品。借動畫再現現實,藉助幻想來諷刺社會。
「動畫電影創作要有客觀性,不能讓觀眾和主人公完全同化,需要給觀眾距離感,讓觀眾冷靜思考。」
在南方周末的訪談中,他對此如此解釋:拍攝給觀眾客觀性視點、讓觀眾保持判斷力和理性的作品。留下客觀性的側面,雖然有些冷淡,但冷淡是必要的。不是說讓觀眾與主人公同化,而是冷靜地明白,自己雖然與主人公不同,但能夠體諒他的情感。
這種冷淡而理性的思考,也貫穿了高畑勛的作品,使他的作品獨具一格。
「我不認為日本動畫產業前途光明。我認為吉卜力工作室也要改變,按照迄今為止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不同於宮崎駿的傳統和獨斷,高畑勛喜歡變化和嘗試。
在創作的過程中,他時常在尋求改變,挑戰動畫表現的極限。反復進行著沒有正確標準的「試行錯誤」(指邊失敗邊做種種嘗試,從中取得最好方法。不斷摸索。)而這樣的做法,也使得高畑勛的創作「令人不安」。
「高畑監督不善於按時完成作品。」製作人西村義明這樣評價高畑勛:「他行事方式很讓人不安。」
高畑勛是個完美主義者,哪個細節不滿意就會一改再改。這使得高畑勛的電影創作伴隨著巨大的代價,這個代價不只是製作難度的提升以及經費開銷的增加。
高畑勛的創作是不計時間與成本的。
為了決定一個鏡頭的色彩,議論超過六個小時。
對於角色聲音的詮釋,沒有達到預期就決不讓步。
覺得宣傳海報沒有達到效果,一口氣否認了所有方案,讓大家重新開會討論……
《輝夜姬物語》的創作耗時長達八年,經費高達50億日元。誰能想像,一個只用符號來畫分鏡的動畫電影導演,會在一部作品上耗費八年?畢生的心血——用這個詞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
正如高田勛監督在《輝夜姬物語》試映結束時所說的那樣,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高畑勛監督不計成本與代價,朝著自己嚮往的藝術之巔發起挑戰。
正是這種對自己的作品沒有一絲妥協的工匠精神,使得他的作品成了不可復制的藝術。
通過這些作品,高畑勛監督向我們傳達了一個匠人對事業的熱愛和他對人生的思考。
即使沒有同高畑監督接觸過,不計其數的人也都通過他的作品受到了影響,而這樣的影響還會不斷地傳達下去,傳達到每一個觀眾的心中。
D. 日本最出名的動漫大師死了是誰啊
日本著名動畫大師、動漫電影導演高畑勛於5日夜間去世,高畑勛曾執導《螢火蟲之墓》《阿爾卑斯山的少女》等多部知名作品。
綜合媒體6日報導,日本動漫電影導演高畑勛5日因肺癌在東京都一家醫院去世,享年82歲。
E. 日本動漫電影導演
1,宮崎駿
宮崎駿,1941年1月5日出生於東京都文京區,日本動畫師、動畫製作人、漫畫家、動畫導演、動畫編劇。畢業於日本東京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部。1963年進入東映動畫公司,從事動畫師工作。
2,押井守
押井守(おしい まもる),1951年8月8日出生於日本東京大田區,日本動畫導演、電影導演,畢業於東京學藝大學教育學系美術組。1980年,執導個人首部動畫電視劇《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從而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
3,大友克洋
大友克洋(Otomo Katsuhiro),1954年4月14日出生於日本宮城縣,日本動畫導演、編劇、製片人、漫畫家。1986年,執導個人首部動畫電影《迷宮物語》,從而正式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
4,今敏
今敏(Kon Satoshi),男,日本人,漫畫家,動畫家,1963年10月12日出生於日本北海道札幌市,2010年8月24日上午6時20分因胰腺癌逝世於日本東京都,享年46歲。
5,新海誠
新海誠(Makoto Shinkai),原名新津誠,1973年2月9日出生於日本長野縣南佐久郡小海町,日本動畫導演、編劇、作家,畢業於日本長野縣野澤北高等學校、日本中央大學文學部日本文學系。2002年,執導了科幻動畫短片《星之聲》。2016年,自編自導了動畫電影《你的名字》。
F. 高畑勛什麼時候舉行葬禮
日本著名動畫大師、動漫電影導演高畑勛於5日夜間去世,高畑勛曾執導《螢火蟲之墓》《阿爾卑斯山的少女》等多部知名作品。
報導指,高畑勛對世間萬物抱有廣泛的關切。日本當代詩人谷川俊太郎曾評價高畑勛的動畫作品"素養和背景都十分深刻"、"是其他動畫製作人沒有的特質"。
G. 日本動漫界三位泰山北斗級別的人物是哪三位
日本動漫界的三大泰斗分別是宮崎駿、手冢治蟲以及大友克洋。
宮崎駿。相信很多人對於宮崎駿已經十分的熟悉了,因為一直以來許許多多清新而又治癒的動漫作品就是出自宮崎駿之手。為了實現真正動漫的風格和味道,宮崎駿堅持不使用電腦等新興技術來創作自己的作品,而是一直堅持著自己用鉛筆畫出屬於自己的動漫世界。
不過這並不影響大友克洋的地位,大友克洋的畫風並不是清新治癒,而是過於寫實,所以帶有一種真人電影才會具有的震撼感。代表作品有《迷宮物語》、《阿基拉》以及《回憶三部曲》等。
那麼於動漫界這幾位泰斗,你有何看法呢?
H. 高畑勛去世 高畑勛有哪些作品
高畑勛(Takahata Isao)(1935年10月29日—2018年4月5日),出生於日本三重縣伊勢市,日本導演、編劇。製作人,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化科。
1959年,高畑勛加入了東映動畫。1963年,擔任神話動畫電影《小王子與八頭龍》的副導演。1964年,執導個人首部動畫片《狼少年》。1968年,與宮崎駿、大冢康生等合作執導冒險動畫電影《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1974年,執導動畫片《阿爾卑斯山的少女》。1979年,執導動畫片《紅發少女安妮》。1984年,擔任動畫電影《風之谷》的製作人。1986年,擔任奇幻動畫電影《天空之城》的製作人。1988年,執導災難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1989年,擔任動畫電影《魔女宅急便》的音樂製作。1991年,執導的愛情動畫電影《歲月的童話》獲得第15屆日本電影學院獎話題獎-最具話題影片獎。1994年,自編自導奇幻動畫電影《百變狸貓》。1999年,執導喜劇動畫電影《我的鄰居山田君》,該片獲得第3屆文部省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優秀獎。2003年,參演紀錄片《Paul Grimault, image par image》。2009年,獲得第6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金豹獎。2010年,執導兒童動畫電影《紅發少女安妮 劇場版》。2015年,憑借奇幻動畫電影《輝夜姬物語》獲得第42屆安妮獎最佳動畫電影導演獎。2016年,獲得第43屆安妮獎溫瑟·麥凱獎。2018年4月5日,高畑勛去世,享年82歲。
I. 《輝夜姬物語》是日本哪位大師的登峰造極之作
高畑勛和宮崎駿是一生的摯友,他們共同創立了舉世聞名的吉卜力工作室,在人生道路上彼此扶持,在藝術巔峰上相互啟迪。高畑勛是典型的學者型導演,可以為了研究一個形象、一個動作、一段風貌查閱無數典籍,直到成為該領域內的行家裡手。他的動畫總是有著最極致的藝術表現力,無論是分鏡頭的手繪、配樂的選擇還是每一段台詞的呈現上,他都以最高標准時刻要求自己。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部動畫便是2013年的《輝夜姬物語》,也代表著高畑勛藝術上的最高成就。
日本社會的階層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贊岐造的階層升躍便是一個實例,但不同的階層容易形成同樣固化刻板的印象,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點,影片以性格迥異的三類人群為代表形成了日本社會的浮世繪縮影,彰顯出日本社會文化脈絡的一脈相承,通過詮釋人物的內心世界增強戲劇張力,體現出深遠的人生意境以及藝術表現形式的超越與感悟。
03、輝夜姬的罪與罰隱喻對宗教的批判,濃縮著導演晚年後透徹的人生思考和對藝術表現形式的感悟
從上面兩個部分,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日本美學傳承和人物之間彼此緊密相連的關系和內涵表達,但高畑勛的大師風采更多表現在主題內涵的擴展上,輝夜姬的故事除了展現出人間真情,還流露出對宗教的批判,飽含著高畑勛一生對藝術和生命的思考。
在官方的宣傳海報上曾經有一句宣傳語「公主的罪與罰」,引發我們對於故事內涵的猜想。輝夜姬眷戀凡間,希望過上隨心所欲的生活,這構成了她的原罪。輝夜姬從竹子中來,讓她體會到無憂無慮的童年和小夥伴們珍貴的友誼,以此來辜負她多年修煉的仙骨和美麗。
對她的懲罰體現在經歷過人間的慾望、醜陋、污濁、繁雜之後,讓輝夜姬留戀的人間之情成為束縛她的枷鎖和桎梏,父親的期望,母親的愛戀讓她寧願留戀人間,放棄所有月宮的權利,這種心靈上的折磨比肉體上的折磨更加痛苦。
影片中反復出現的歌謠唱道「鳥兒蟲子和野獸,青草和花朵,自當速速就歸程」,可以發現,這首歌輝夜姬牢牢印在腦中,提醒她遲早要以罪人的身份「速速歸程」。輝月姬出生之時猶如一位蓮花仙子,筍葉層層打開,輝夜姬雙腿交叉座於其上。這種蓮花狀的坐姿具有極強的佛學含義。影片以日本奈良時期為背景,當時佛教從中國傳入正值頂峰,《竹取物語》中很多細節都彰顯出濃郁的佛教色彩,輝夜姬的人士輪回轉世,奔向月宮獲得重生都表明了這點,而月宮被設定為一切皆空的凈土樂園,沒有人世的污穢與孽障,只有超脫之人才得以生死輪回,這些都說明高畑勛對於這種往生理念的體現。
不過,高畑勛卻並不是認同這種理念,而是充滿了對其無情的批判。來迎接輝夜姬的月王被設計成一尊佛祖雕像,可是從他和仙人們的神情我們可以發現,眼神空洞,表情木訥,他們以放棄感情為代價遁入「空門」,由此暗示出極樂世界並非就是歌舞昇平,人間嚮往的世外桃源。輝夜姬極力地要求「天和地啊,請你們接受我吧,求求你,讓我在這里多留一下下,多感受一下活在這土地的幸福,一下下就好」。
作為月宮仙人,輝夜姬的態度表明了她對月宮生活的厭煩,反而對於人間之情無比留戀。贊岐造配音師曾問過高畑勛「影片是否表達出了對地球的否定?」高畑勛說「恰恰相反,我是在肯定地球」。他借用輝夜姬之口不斷訴說著對人間的留戀,比如「人世間才不污穢,不論喜悅或是悲傷,這土地上的生物全都散發出光彩」。
輝夜姬在山村快樂的成長卻在到達京城後變得鬱郁不樂,這正是人間與月宮的形象指代,在豪華的府邸做一隻被束縛的小鳥遠沒有鄉間自由自在的空氣令人嚮往,表達的正是不同環境造就的不同人生境界。這種境界濃縮了高畑勛一生對於親情、友情的思考,顯得彌足珍貴。
2015年,高畑勛憑借《輝夜姬物語》獲得第42屆安妮獎最佳動畫電影導演獎,而2016年2月6日,高畑勛榮獲了動畫電影的最高榮譽:安妮將終身成就獎,再次肯定了高畑勛在動畫電影藝術領域一生的突出成就和藝術造詣。2018年4月5日,82歲的高畑勛駕鶴西去,但他對於藝術創作永無止境的探索精神卻長存人間,本片折射出日本動畫傳統製作模式的突破以及人物豐富的形象內涵,都如一盞明燈指引著更多動畫大師們進行創新的嘗試和生命體悟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