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韓國電影《國際市場》中國上映
絕對不可能上映,戲中主角老家在北方,北方老百姓為了躲避中朝軍隊哭著喊著登上美國軍艦,而美國將軍扔掉了坦克軍車,讓南韓平民登船,也太歌頌美軍,首先就否定了韓戰,對本朝政治不正確;其次還有越戰,戲中越共游擊隊首先在西貢搞了恐怖行動,然後對南越平民肆意屠殺,夷平了主角救走了村民的村莊,又是狠狠扇了在背後支持北越的土狗一個狠狠的大嘴巴子,廣電總局要是能讓這種片子在中國公映,除非他們吃錯葯了。另外戲中韓國從53年停戰的時候,主角不能相信韓國能生產汽車和船舶,但到70年代韓國就可以造大型船舶,直至片尾韓國人已經以消費國貨為榮,盡量少用進口產品的劇情,更是對本朝上台後幾十年不幹人事的諷刺,對比今日中國人以消費西方產品為榮的德行,這戲不可能拿到中國來公映。
B. 煽情家庭電影《國際市場》,不僅是潸然淚下,更是勵志生活
初看片名並不吸引人,影片反應的是老一輩長兄如父的責任感,辛酸和無奈。不是潸然淚下,而是哭出聲來。《國際市場》對於老一輩人而言很有代入感,這不僅是一個男人的一生,也是一個國家的現代史。正是因為一個個像男主角一樣的人的犧牲和奉獻,成就今天的韓精神。這樣的電影,太具凝聚力和煽動性,比任何意識形態宣傳都高明!總體來說雖然有點刻意煽情,但是不失為一部好電影。
大時代下命如草芥式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命運多舛,男主內心充滿著對遺失妹妹的愧疚和對父親信守著諾言,努力掙扎著生存、養家,捨去任何自己內心的追求。從朝鮮戰爭到現代,電影從一個普通家庭的角度,以善良男主一人悲慘卻又美好的醫生,反應了從朝鮮戰爭到南北韓親人相認,50多年間的韓國的時代變遷。全片的苦難都沒有難到樂觀的男主,並且他也獲得了真正的幸福,這也是對韓國現狀的最佳展現吧。
C. 大家是怎麼看待電影國際市場的
近年來,韓國電影能夠迅速崛起,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韓國電影不炫技,不浮躁,只是老老實實地、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把一個簡單的故事講得精彩,講得完美。看完《國際市場》,感覺又被韓國電影抽打了一次,不是因為韓國電影接連涌現了一部部高質量的作品,而是為韓國電影人的擔當所折服,為韓國電影人的勇氣所驚嘆。當他們用《太極旗飄揚》反思戰爭災難時,我們在做什麼;當他們用《熔爐》審視兒童保護時,我們在做什麼;當他們用《恐怖直播》控訴政府失位時,我們在做什麼;當他們用《辯護人》痛斥專制獨裁時,我們在做什麼。也許我們並沒有閑著,我們在忙著拉黑禁片,在忙著給武媚娘剪胸,在《小時代》中陶醉。作為一部展現小人物史詩的《國際市場》,影片確實不負「韓國版《阿甘正傳》」的美譽。影片以德秀為主角,講述了其經歷朝鮮戰爭、赴德挖煤、越南戰爭、尋找親人等一系列事件,展現了一個小人物在大時代下的奮斗,以及在歷史洪流中不屈不撓的抗爭。這次《國際市場》避開了韓國電影苦大仇深的主題,而是以一個小人物為切入點,以一個普通的家庭為中心,給我們重現了那波瀾壯闊的歷史年代。德秀作為家中長子,沒有辜負父親的臨別囑托。「忍耐是苦的,但那果實是甜的」,德秀用忍耐的一生體現了一個男人的擔當。影片雖然仍有韓國電影刻意煽情的痕跡,不過其中的真情流露確是這部電影最珍貴的部分,不管是與達九的友情,與英子的愛情,還是與妹妹的親情,都成了這部電影最感動人心的力量。正是因為這些元素的存在,才使得這部包容五十餘年時光的電影顯得充沛而有感情,不致於淪落到記流水賬的窠臼之中。
D. 現在國產電影票房是越來越高了,但是為什麼打不開海外
原因如下:
1、文化差異
中文電影在美國的受眾主要還是華人,美國人基本上是不看華語片的。例如泰囧,好像在美國首日票房不到1萬美元,全部票房6萬美元。不過韓國影片也好不到哪去。這就是文化差異。
2、競爭激烈
世界上主要的票房就在美國和中國。
美國的娛樂業非常發達,電影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一年365天幾乎每天都有一部新電影誕生。美國每年上映很多電影,但真正特別成功的電影屈指可數。在如此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外國電影獲得成功的難度就更大了, 更沒有在美國市場獲得成功的固定程式。
3、中國電影,由於種種原因,只在華語圈傳播,
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澳洲、紐西蘭以及香港、台灣等地區構成了傳統的中文電影市場。
4、演藝屆功利化。中國90年代以前,拍攝的都是經典,因為那時候,中國電影、電視都是藝術,最近這些年,電影效果提升了,電影質量卻沒有了。而且整個演藝圈都被香港給帶歪了。
但是,中國電視還是不錯的,至少很多由網路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在國內外非常火。
E. 《國際市場》為什麼會被譽為韓版的「阿甘正傳」
第52屆韓國電影大鍾獎落下帷幕,電影《國際市場》成為最大贏家,總共拿下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等10項大獎。
原本我極為看好的《思悼》收獲並不大,於是特意找來資源看了一下。
也許是因為看的時候《思悼》先於《國際市場》,所以看完後雖然被電影感動到落淚,可我還是認為《思悼》高於《國際市場》。
《國際市場》這部電影一經推出便被譽為韓版的「阿甘正傳」,片頭的蝴蝶恰如阿甘開頭的羽毛,片中韓國時局變動,間或出場的歷史名人,以及與阿甘相似的主人公德秀,都可以看出《阿甘正傳》的影子。
不過,有珠玉在前,這種模仿便顯得有所不足,看不出創新,而且影片中幾個名人的插入太過生硬,顯得刻意。
當然,這部電影既然能在韓國贏得千萬人次的觀影量,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部典型的韓式催淚大片。
德秀與其妹妹就是典型的父女關系。
妹妹為了結婚與母親爭執,母親談及德秀的辛勞,妹妹脫口而出:「那是因為他傻,他自願的。」一句話即可誅心。
這像極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
F. 中國電影為什麼發展不起來在世界市場立足
一沒錢,或者說在盜版猖獗,市場不成熟的情況下,投大錢不劃算。(本質)
二沒技術,這差距慢慢趕上
三沒有好的劇本(關鍵)比如民國時期的電視劇有 老舍,巴金等改編的都不錯。
四沒有好的導演(首要)看看「老濕」的「爛片三連發」。
五沒有好的演員(重要)不是說都不好,應該,在一些電影里,有的導演似乎都不怎麼嚴格要求!
六沒有完善的審核制度。比如,姜文的"鬼子來了「
七總與美國大片比,讓觀眾產生大落差感。
八我們的故事、劇情片還是有深度的。很值得觀看,思考。那山那人那狗、刮痧、變臉、活著、邊城等,個人覺得都還很不錯。
G. 為什麼現在看不了美國的電影或電視劇了
這就是所謂偉大的中國啦,動不動就拿版權來說。以前的美劇都封了,但現在出的美劇,很多網站都可以下載了 。
還有什麼《愛情公寓2》、《熊貓人》也是,動不動也亂剪,什麼衛視播出來都說剪過的垃圾。跟完整版差很遠。最可恨的是網上又沒有完整版下載~~
H. 為什麼國外有的電影不能看而且都是上映很早的,郁悶。
上映很早能確定不?如網路有些搜索說11年上映的,實際還沒有上映,好多小網站求點擊率,弄假的在上面。也不乏有些同名電影,或者稱5線電影(就是盜版知名度電影名字,而內容卻嚴重差距,情節枯枝爛糟的)在上面,最多的就是放一個預告片。
I. 為什麼現在都看不到大量的外國進口電影了
因為現在將保護版權了,不能隨便大大方方上傳了
知識產權普及的年代,帶來的負作用而已。